电镀镍质量要求

合集下载

电镀专用镍技术要求

电镀专用镍技术要求

电镀专用镍技术要求1化学成分
电镀专用镍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规定。

表1电镀专用镍的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Ni+Co)不小于
Co
不大于
杂质含量,不大于
C Si P S Fe Cu Zn As
99.970.02
0.010.0020.0010.0010.0040.0050.00080.0008 Cd Sn Sb Pb Bi Al Mn Mg 0.00030.00030.00030.00080.00030.0010.0010.001
注:镍加钴含量由减量法确定。

2规格尺寸
2.1电镀专用镍厚度:8~15mm
2.2电镀专用镍大板规格:880×880±10mm;880×860±10mm。

2.3电镀专用镍小块(剪切)规格:50×50±5mm;25×25±3mm。

2.4电镀专用镍规格尺寸亦可根据需方要求进行剪切与加工。

3外观质量
3.1电镀专用镍表面洁净,无污泥、油污等。

3.2电镀专用镍边缘不得有树枝状结粒及密集气孔(允许修整)。

3.3电镀专用镍表面不得有直径大于2mm的密集气孔,直径0.5~2mm 密集气孔区总面积不得超过镍板单面面积的10%。

3.4电镀专用镍表面高度大于2mm的密集结粒区总面积不得超过镍板单面积10%。

注:25mm×25mm镍板面积上有5个以上气孔或结粒称为密集气孔区或密集结粒区。

4内部质量
电镀专用镍内部应无夹杂、电解液等缺陷。

5其他要求
如需方对电镀专用镍化学成分、物理规格有特殊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协商,并在订货单中注明。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一、引言电镀工序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用于提高金属制品的外观质量和耐腐蚀性能。

为了确保电镀工序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镀工序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质量控制目标1. 产品外观质量:确保电镀产品表面光洁、无气泡、无划痕、无杂质等缺陷。

2. 电镀层厚度:确保电镀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以提供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3. 电镀层附着力:确保电镀层与基材之间具有良好的附着力,防止剥离。

4. 电镀层均匀性:确保电镀层在整个产品表面均匀分布,避免出现过厚或过薄的区域。

三、质量控制步骤1. 原材料检验在电镀工序开始之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包括材料成分、表面质量、尺寸等。

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以避免对最终产品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2. 表面预处理在进行电镀之前,需要对产品表面进行预处理,以确保电镀层的附着力和均匀性。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清洗、脱脂、酸洗等。

在预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处理时间、温度和药液浓度,以确保预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3. 电镀工艺参数控制电镀工艺参数对电镀层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电镀过程中,需要控制以下参数:- 电镀液成分:包括金属盐类、添加剂等。

需要确保电镀液成分的稳定性和纯度。

- 电流密度:控制电流密度可以影响电镀层的厚度和均匀性。

需要根据产品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

- 电镀时间:电镀时间决定了电镀层的厚度。

需要根据产品要求进行精确控制。

- 电镀温度:电镀温度对电镀层的质量有一定影响。

需要根据电镀液的要求进行合适的温度控制。

4. 质量检验在电镀工序完成后,需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常见的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检查、厚度测量、附着力测试等。

通过质量检验,可以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并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五、质量控制记录为了追溯和总结电镀工序的质量控制情况,需要进行质量控制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原材料检验记录、预处理参数记录、电镀工艺参数记录、质量检验记录等。

通过记录,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并为后续工序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电镀镍质量要求

电镀镍质量要求

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DKBA0.450.0018 REV.B代替DKBA0.450.0018 REV.1.0电镀镍质量要求Requirements for Nickel Plating2009年06月30日发布2009年07月01日实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修订声明Revision declaration 本规范拟制与解释部门:整机工程部本规范的相关系列规范或文件:无相关国际规范或文件一致性:无替代或作废的其它规范或文件:DKBA0.450.0018.REV.1.0相关规范或文件的相互关系:无目录Table of Contents1 工艺鉴定要求 (6)1.1 总则 (6)1.2 设计要求 (6)1.3 鉴定程序 (6)1.4 试验及试样要求 (6)1.4.1 试样要求 (6)1.4.2 试验项目及试样数量 (6)1.5 试验方法及质量指标 (7)1.5.1 外观 (7)1.5.2 镀层厚度 (7)1.5.3 结合强度 (7)1.5.4 耐蚀性 (7)1.5.5 鉴定状态的保持 (7)2 批生产检验要求 (8)2.1 镀前表面质量要求 (8)2.2 外观 (8)2.3 镀层厚度 (8)2.4 结合强度 (9)2.5 耐蚀性 (9)电镀镍质量要求Requirements for Nickel Plating范围Scope:本规范规定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的钢、铜合金等金属基体零件上镀光亮镍的工艺要求及其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电镀镍的工艺鉴定和批生产质量检验。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本规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工艺鉴定要求”规定了加工商必须保证的技术管理、工艺设施及产品质量水平要求,用作对供应商进行技术资格认证和首样质量鉴定,是华为对镀镍零件进行质量鉴定的依据;第二部分规定了正常批生产条件下产品质量要求,是生产方控制批生产镀层质量的标准依据,也是产品验收的质量依据。

电镀镍质量标准

电镀镍质量标准

公司内部技术规范DKBA0.450.0018 REV.B代替DKBA0.450.0018 REV.1.0电镀镍质量标准Requirements for Nickel Plating2011年06月30日发布2011年07月01日实施技术有限公司Technologies Co., Ltd.修订声明Revision declaration 本规范拟制与解释部门:整机工程部本规范的相关系列规范或文件:无相关国际规范或文件一致性:无替代或作废的其它规范或文件:DKBA0.450.0018.REV.1.0相关规范或文件的相互关系:无目录Table of Contents1工艺鉴定要求 (5)1.1总则 (5)1.2设计要求 (5)1.3鉴定程序 (5)1.4试验及试样要求 (5)1.4.1试样要求 (5)1.4.2试验项目及试样数量 (5)1.5试验方法及质量指标 (6)1.5.1外观 (6)1.5.2镀层厚度 (6)1.5.3结合强度 (6)1.5.4耐蚀性 (6)1.5.5鉴定状态的保持 (6)2批生产检验要求 (6)2.1镀前表面质量要求 (6)2.2外观 (6)2.3镀层厚度 (7)2.4结合强度 (7)2.5耐蚀性 (7)电镀镍质量要求Requirements for Nickel Plating范围Scope:本规范规定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的钢、铜合金等金属基体零件上镀光亮镍的工艺要求及其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电镀镍的工艺鉴定和批生产质量检验。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本规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工艺鉴定要求”规定了加工商必须保证的技术管理、工艺设施及产品质量水平要求,用作对供应商进行技术资格认证和首样质量鉴定,是华为对镀镍零件进行质量鉴定的依据;第二部分规定了正常批生产条件下产品质量要求,是生产方控制批生产镀层质量的标准依据,也是产品验收的质量依据。

关键词Key words:镀镍,镀层,耐蚀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电镀是一种将金属表面覆盖上一层金属或合金的工艺,常用于改变金属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增加其耐腐蚀性、改善导电性、提高外观等。

电镀工序中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电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电镀工序质量控制的关键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镀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电镀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参数的控制:包括电流密度、镀液温度、镀时间等参数的控制,以保证电镀层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2)化学成分的控制:需要对镀液中的成分进行监控,保持其在一定范围内的稳定,以确保电镀层的质量。

(3)表面处理的控制:包括除油、除锈、除杂等表面处理工艺的控制,以保证金属表面的干净度和光洁度,为电镀提供良好的基础。

(4)设备设施的控制:必须保证电镀设备的运行稳定,设施的完善和维护,确保工艺参数的准确控制。

(5)人员操作控制:对电镀工艺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规程的合理执行对质量的控制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电镀工序质量控制的关键点1. 镀液的配制与稳定控制镀液是电镀工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电镀层的质量。

因此,正确配制和稳定控制镀液的化学成分和pH值是保证电镀质量的关键点。

配制镀液时需要根据镀液的性质和电镀材料的要求来确定成分的比例,并严格按照配方进行。

同时,稳定控制镀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和pH值,通过定期监测和调整,保持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保证电镀层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2. 表面处理工艺的控制表面处理是电镀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电镀层与基材间的结合力和电镀层的外观质量。

因此,在表面处理工艺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除油处理:要确保基材表面没有油脂、蜡质等污物的存在。

可以采用机械除油或溶剂清洗等方法进行除油处理,但需避免对基材表面造成损伤。

(2)除锈处理:要确保基材表面没有氧化膜、锈迹等杂质的存在。

可以采用机械除锈、酸洗等方法进行除锈处理,但需避免对基材表面造成损伤。

(3)除杂处理:要确保基材表面没有杂质、异物等的存在。

电镀规范要求标准最新

电镀规范要求标准最新

电镀规范要求标准最新电镀是一种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膜来增强其耐腐蚀性、耐磨性、装饰性等性能。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电镀工艺不断进步,相应的规范要求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的电镀规范要求标准:1. 环境要求:电镀车间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灰尘和湿气对电镀液和镀层质量的影响。

2. 原材料检验:所有待镀件在进入电镀工序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外观和尺寸检验,确保无裂纹、无锈蚀、无油污等。

3. 预处理:电镀前,工件需进行彻底的清洗和预处理,包括除油、除锈、活化等步骤,以确保镀层与基材的结合力。

4. 电镀液管理:电镀液应定期检测和调整,确保其成分和浓度符合工艺要求,以保证镀层的均匀性和质量。

5. 电流密度控制:电镀过程中,电流密度应严格控制在工艺范围内,以避免镀层过厚或不均匀。

6. 镀层厚度:根据产品要求,镀层厚度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可通过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

7. 镀后处理:电镀完成后,工件需进行清洗、钝化、干燥等后处理工序,以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8. 质量检测:所有电镀产品在出厂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厚度测试、附着力测试等。

9. 环保要求:电镀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必须按照环保法规进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10. 安全操作:电镀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必要的防护装备,确保生产安全。

11. 记录和追溯:电镀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关键参数和操作步骤都应有详细记录,以便于产品追溯和质量控制。

12. 持续改进: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电镀工艺进行评估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发展需求。

电镀规范要求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和保障员工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结合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制定和实施适合自身的电镀规范。

电镀镍检测常见项目和方法

电镀镍检测常见项目和方法

电镀镍检测常见项目和方法电镀镍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金属制品的耐腐蚀性,提升其外观和机械性能。

然而,不同类型的电镀镍材料和工艺条件可能会对电镀层的质量和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检测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镀镍检测项目和方法。

1. 镀层厚度检测镀层厚度是电镀镍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需要进行定量测量。

测量方法有静电质量计法、X射线荧光法、光学显微镜法等。

其中,静电质量计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利用静电力作用于测试电极上的电量来测量测试电极上的电势变化,从而计算出镀层的厚度。

镀层均匀性是影响电镀镍质量稳定性和外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采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EDX(能谱分析仪)等方法来检测镀层的元素分布和表面形貌,从而确定其均匀性。

3. 耐腐蚀性检测耐腐蚀性是衡量电镀镍耐久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常采用盐雾试验、湿热试验、硬度测试等方法来检测镀层的耐腐蚀性。

其中,盐雾试验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模拟海洋、化工等恶劣环境条件,通过在镀层表面施加含NaCl的水雾,测试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4. 附着力检测附着力是电镀层与基材之间结合力的关键指标之一,通常采用划格法、切割法等方法来测试其附着力。

其中,划格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多种硬度不同的工具在镀层表面划格,测试镀层的耐剪切力和附着力。

1. 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通过测量镀层表面电流密度、电势、电位差等物理量,检测镀层的质量和性能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通常适用于镀层厚度、组成和结晶度等方面的检测。

2. 光学显微镜法3. X射线荧光法4. 硬度测试法硬度测试法是通过测量镀层表面的硬度值,检测镀层的耐磨性和耐刮擦性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适用于金属制品表面硬度值较高的情况。

通常采用磨损测试机、普通硬度计等设备进行测试。

综上所述,电镀镍质量的检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镀层厚度、均匀性、耐腐蚀性、附着力等指标。

ipc4552对镍腐蚀的标准

ipc4552对镍腐蚀的标准

ipc4552对镍腐蚀的标准IPC4552是指印刷电路的电镀镍腐蚀标准。

在印刷电路制造过程中,镍被广泛用于保护电路和提供导电性的目的。

然而,由于环境和化学因素的影响,镍可能会腐蚀,导致电路的性能下降。

因此,IPC4552标准为镍腐蚀提供了一系列的限制和要求。

IPC4552标准详细描述了各种镍腐蚀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1.腐蚀等级:IPC4552标准定义了几个腐蚀等级,从0级到4级。

腐蚀等级越低,镍材料的抗腐蚀性能越好。

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腐蚀等级来制定镀镍的规范。

2.腐蚀测试方法:IPC4552标准描述了几种常用的腐蚀测试方法,例如盐雾测试、硫酸铜试验、无电解镍测试等。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用来评估镀镍层在不同环境下的抗腐蚀性能。

3.镍腐蚀限制:IPC4552标准规定了镍腐蚀的限制。

例如,对于0级腐蚀等级的镀镍层,允许有少量的可见氧化物和色斑;对于1级腐蚀等级的镀镍层,不允许有明显的氧化物和色斑。

4.镀镍质量要求:IPC4552标准还规定了镀镍层的质量要求。

包括镍层的厚度、粗糙度、附着力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旨在保证镀镍层的质量,提高其抗腐蚀性能。

IPC4552标准的实施对于确保印刷电路的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遵守该标准,制造商可以保证电镀镍层的抗腐蚀性能,在不同的应用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性能。

此外,IPC4552标准还对无电解镍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无电解镍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将镍沉积在基材上,与常规电镀不同。

IPC4552标准对无电解镍层的腐蚀性能、镍层厚度和质量要求等都进行了规定。

总之,IPC4552标准为镍腐蚀提供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帮助制造商确保印刷电路的质量和性能。

这项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电镀镍层的抗腐蚀性能,延长电路的使用寿命,并确保其稳定性能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
DKBA0.450.0018 REV.B
代替DKBA0.450.0018 REV.1.0
电镀镍质量要求
Requirements for Nickel Plating
2009年06月30日发布2009年07月01日实施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修订声明Revision declaration 本规范拟制与解释部门:整机工程部
本规范的相关系列规范或文件:无
相关国际规范或文件一致性:无
替代或作废的其它规范或文件:DKBA0.450.0018.REV.1.0
相关规范或文件的相互关系:无
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工艺鉴定要求 (5)
1.1总则 (5)
1.2设计要求 (5)
1.3鉴定程序 (5)
1.4试验及试样要求 (5)
1.4.1试样要求 (5)
1.4.2试验项目及试样数量 (5)
1.5试验方法及质量指标 (6)
1.5.1外观 (6)
1.5.2镀层厚度 (6)
1.5.3结合强度 (6)
1.5.4耐蚀性 (6)
1.5.5鉴定状态的保持 (6)
2批生产检验要求 (6)
2.1镀前表面质量要求 (6)
2.2外观 (6)
2.3镀层厚度 (7)
2.4结合强度 (7)
2.5耐蚀性 (7)
电镀镍质量要求
Requirements for Nickel Plating
范围Scope:
本规范规定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的钢、铜合金等金属基体零件上镀光亮镍的工艺要求及其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电镀镍的工艺鉴定和批生产质量检验。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本规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工艺鉴定要求”规定了加工商必须保证的技术管理、工艺设施及产品质量水平要求,用作对供应商进行技术资格认证和首样质量鉴定,是华为对镀镍零件进行质量鉴定的依据;第二部分规定了正常批生产条件下产品质量要求,是生产方控制批生产镀层质量的标准依据,也是产品验收的质量依据。

关键词Key words:
镀镍,镀层,耐蚀性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
术语和定义Term&Definition:
1 工艺鉴定要求
1.1 总则
在对供应商进行工艺技术资格认证时、或者供应商有新产品首次生产时必须按本节要求进行工艺质量鉴定。

原则上,已经鉴定过的材料、工艺只需要提供相关报告。

生产者的工艺质量必须满足第 1 节的要求。

生产者的工艺设备、工艺流程、质量保证措施应在其主要的工艺文件中加以说明。

1.2 设计要求
按本规范要求进行的镀光亮镍工艺,对钢铁基体必须是先镀铜再镀镍的工艺。

生产者应保持并遵守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批准的工艺和检验文件。

1.3 鉴定程序
被鉴定的工厂必须完成以下全部试验工作,这些试验必须在零件批生产所用的条件下完成:
♦试样加工(注1)
♦表面处理(注2)
♦试样检查及测试
♦提供试验报告(注3)及试片给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便复验。

注1:鉴定用试样可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并提供给被鉴定工厂。

注2:所有试样必须同时进行处理。

注3:试验报告的发出者必须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质量鉴定部门认可的试验室或单位。

1.4 试验及试样要求
1.4.1 试样要求
1. 挂镀工艺
材料:冷轧钢
尺寸:80×125×1 ~4 (mm)
表面粗糙度:Ra ≤1 μm
表面处理:镀铜+光亮镍。

2. 滚镀工艺
材料:冷轧钢
尺寸:依工艺设备特点选择适当形状和大小的试样,
要求其至少有一平面面积大于30×30(mm)
表面粗糙度:Ra ≤1μm
表面处理:镀铜+光亮镍。

1.4.2 试验项目及试样数量
下表给出了工艺鉴定所需的试验项目和试样数量要求:
1.5 试验方法及质量指标
1.5.1 外观
1) 所有试样均应按GB 5926 进行外观检查。

2) 镀层应是光亮带有柔和浅黄色的银白色,且结晶均匀、细致、连续。

3) 挂镀件允许有轻微夹具印。

4) 不允许有斑点、黑点、烧焦、粗糙、针孔、麻点、分层、起泡、起皮、脱落、发雾等缺陷。

1.5.2 镀层厚度
1) 按GB 5930 在三个试样上进行厚度检测。

(有争议时按GB 6462 进行仲裁)。

2) 每一试样的镀层总厚度应为30-35μm ,其中铜镀层为20-25μm、镍镀层为10-15μm。

但当镀层
的耐蚀性达到1.5.4节要求时,总厚度可以低于该要求、但镍层厚度不能低于3μm。

1.5.3 结合强度
1) 在三件试样上进行结合强度试验。

2) 按GB 5270 的“锉刀试验”方法进行检测,每一试样上镀层与基体、镀层与镀层之间应结合良好,没
有任何分离现象。

1.5.4 耐蚀性
1) 在三件试样上进行耐蚀性试验。

2) 按GB/T 10125 方法进行8 小时的CASS 试验(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试验后,在试样边缘以外
的表面不能出现基体腐蚀现象。

1.5.5 鉴定状态的保持
经过华为公司鉴定的工艺,在未得到华为公司工艺部门和质检部门的同意之前,不能改变任何可影响性能质量的工艺参数,否则将重新进行鉴定.。

2 批生产检验要求
2.1 镀前表面质量要求
1) 应无严重油污、金属屑、漆层以及锈蚀和氧化皮等;
2) 零件表面应无毛刺、裂纹、压坑等因操作不良而导致的人为损伤;表面划伤不能超出DKBA0.400.0021 要
求;
3) 焊接件应无焊料剩余物和溶渣等;
4) 铸件不得有未除尽的砂粒和涂料烧结物;
5) 铸件、焊接件、冲压件及原材料,如果带有其相应的技术标准允许范围内的缺陷,可以接受镀覆。

2.2 外观
1) 所有零件都应按GB 5926 进行外观检查。

2) 镍镀层应是光亮带有柔和浅黄色的银白色。

3) 镀层结晶应均匀、细致、光滑、连续。

4) 在零件的非主视表面,允许有以下缺陷:
a)小而少的夹具印(夹具印小于1×1 mm2);
b)镀层局部呈雾状(雾状面积小于10×10 mm2)。

5) 不允许:
a)镀层有斑点、黑点、烧焦、粗糙、针孔、麻点、分层、起泡、起皮、脱落:
b)树枝状、海绵状和条纹状镀层;
c)局部无镀层(盲孔内、以及深度大于直径的孔内部分除外);
d)以及2.2节4)中未包含的其它缺陷。

2.3 镀层厚度
按GB 5930在零件上进行厚度检测,每生产批零件都需检测。

凡直径为20 mm 的球不能接触到的区域、盲孔内、深度大于直径或开口宽度的孔内镀层厚度不做要求;凡能被直径为20 mm 的球接触到的区域,镀层厚度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1)钢铁零件表面:其局部总厚度必须达到30 μm 以上,其中铜镀层为20-25μm,镍镀层为10-15μm ;
2)铜合金零件表面:镍镀层为15-20 μm;
3)螺纹紧固件以及带有螺纹的零件,其螺纹部分镀层厚度必须符合图纸或GB 5267 中的要求,如下表所示;其厚度检测方法按GB5267 的相关内容进行。

有螺纹的零件镀层厚度以满足螺纹要求为准。

当对检测结果有争议时,按GB 6462进行仲裁试验。

2.4 结合强度
1) 每生产批至少检查一件试样(试样要求见1.4.1 节)或样件。

2) 按GB 5270 的“锉刀试验”方法进行检测,镀层与基体、镀层与镀层之间应结合良好,没有任何分离
现象。

3) 对螺纹紧固件不要求此项内容。

2.5 耐蚀性
1) 每生产批至少检查一件试样(试样要求见1.4.1 节)或样件。

2) 按GB/T 10125 方法进行8 小时的CASS 试验(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试验后,在距离试样边缘5mm
以外的表面不能出现基体腐蚀迹象。

3) 满足耐蚀性要求的零件,在镀层厚度方面可以不强制要求符合2.3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