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泌尿外科】

合集下载

高危肾细胞癌术前新辅助靶向药物治疗

高危肾细胞癌术前新辅助靶向药物治疗

高危肾细胞癌术前新辅助靶向药物治疗邓建华;纪志刚【摘要】RCC is highly resistant to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while its response to cytokine therapy is less than 20 %.During recent years,the introduction of new agents targeting tumor angiogenesis and intracellular pathways has dramatically changed the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RCC.Preoperative neoadjuvant therapy with targeted drugs can minify volume of RCCs to meet the indication of surgery removal.Thus,the survival rate of RCC patients will be significantlyincreased.Furthermore,preoperative neoadjuvant therapy with TKI for high risk RCC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size of tumor thrombus,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 or radical nephrectomy.The preoperative neoadjuvant therapy with TKI combined surgery is of great effectiveness in high risk RCC patients among Chinese population.It is also necessary to recognize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therapeutic method,more clinical trials are warranted to disclose its potency and efficacy.%肾细胞癌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对细胞因子治疗的反应率亦不到20%.近年来,针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肾癌的治疗模式.通过术前新辅助靶向药物治疗高危肾癌的可以使得肿瘤缩小,增加手术切除成功率,提高肾癌患者的生存率.同时可显著降低肾癌瘤栓长度,可减少肿瘤负荷,帮助双侧肾癌及孤立行肾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或根治性切除术安全实施.但也必须认识到这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增加更多的临床研究获得更加可靠的数据.【期刊名称】《现代泌尿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23)006【总页数】4页(P405-408)【关键词】肾细胞癌;高危;术前新辅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术前【作者】邓建华;纪志刚【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又称诱导化疗或术前化疗,以及使用靶向化学药物,是恶性肿瘤在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给予全身化疗。

转移性肾癌靶向药物治疗的预后因素和相关模型

转移性肾癌靶向药物治疗的预后因素和相关模型

转移性肾癌靶向药物治疗的预后因素和相关模型
郑克文;李汉忠;李永强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36)004
【摘要】自2006年以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转移性肾癌的治疗方式,并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转移性肾癌靶向药物治疗的预后受解剖学、组织学、临床和生化因素及分子学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这些预后因素单独应用准确性不高,将预后因素进行整合,建立肾癌预后模型,可以提高对肾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预测肾癌预后,并指导临床.
【总页数】4页(P450-453)
【作者】郑克文;李汉忠;李永强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11
【相关文献】
1.一例转移性肾癌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护理 [J], 孔敬
2.减瘤性肾切除术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转移性肾癌疗效的Meta分析 [J], 樊晓栋;黄建军;祁洪刚;楼江涌;刘晓明;李毛毛
3.减瘤手术与靶向药物治疗的先后顺序对转移性肾癌疗效影响的系统评价 [J], 樊晓栋; 祁洪刚; 楼江涌; 刘晓明; 李毛毛; 秦祥成; 徐宏磊; 翁国斌
4.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游离DNA的EGFR基因突变与靶向药物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J], 温坚;何志江;刘传勇;刘云军
5.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靶向药物治疗 [J], 赵航;王通宇;胡巍娜;金元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移性肾癌药物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转移性肾癌药物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转移性肾癌药物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穆家贵 王春阳 倪少滨
a l c el lca rc i n o ma , RC C ) 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目前, 肾癌( ren 手术仍然是治疗局限性 RC C 的主要方式�虽 然手术 切除可治愈大部分的早期患者, 但是, 有 3 0% 40 % 的患者在肾脏切除后的数月或数年之后仍会进展 为转移性肾癌( m et a st a t i c ren a l c ell c a rcin o ma , m RC C ) 阶段[1 ]� 另外, 近三分之一的 RC C 患者在确 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而无法接受手术根治�肿瘤分 子靶向治疗是针对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环 节, 如细 胞信 号传导 通路, 原 癌基因 和抑 癌基因, 细 胞因 子及受 体, 抗肿 瘤血 管形 成, 自 杀基因等, 从分子水平来逆转这种恶性生物学行为, 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甚至使 其完全消退 的一种全 新的生物治 疗模 式�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常用的治疗靶点有: 细胞受体, 信号 传导和抗 血管生 成等�此 类靶向 药物主要 有两类 : 单 克隆抗 体和 小分子化合物�在药物靶向治疗应用以 前, 细胞 因子治 疗 m RC C 患 者中 位生存 期约 为 1 0 个月[2 ]� 而 在靶向 药物 的出现 之 m RC C 患 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pro gres si o nf ree s u rv iv a l , PF S) 和总生存期( o v e ra ll surv i v a l, OS) 后, 尤 其在使用序贯性靶向治疗后, 分别延长至为 2 7 个月和 40 个月 做一综述� un it i n i b) 一, 舒尼替尼( s 舒尼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 激酶抑制 剂, 它对血 小板来 源生长因 子( pl a t el et d eri v edgro wt h f a ct o r, PDG F ) 受体, 血 管内 皮细胞生长因子( v a s c ula r en d o t heli a l gro wt h f a ct o r, VE G F ) 受 体, 干 细胞因子受 体, F MS 样 酪氨酸激酶 3 受体, 集落刺 激因子 1 受体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等均有抑制作用 �这些受体与肿瘤的血管的生成和增殖有关� 在舒尼替尼的 期临床研究中显示 , 舒尼替尼组获得的 PF S 比干扰素组 多了 6 个月 ( HR 0. 42 ; P < 0 . 00 1 ) [4] � 当排 除交

靶向分子时代转移性肾癌治疗进展与治疗方案的合理化选择

靶向分子时代转移性肾癌治疗进展与治疗方案的合理化选择

MS C评 分标 准 , 标 准 包 括 : r oa k KC 该 Kan fs y体 力 状 态评 分 ≤ 7 ; 酸 脱 氢 酶 (u e i enain 0乳 1mb rds h r it , c o L H) 于正常 值高 限 1 5 ; D 高 . 倍 血红 蛋 白低 于正 常 值
低 限 ; 正 血 清 钙 > 2 5mmo/ 诊 断 肾 癌 到 接 受 全 校 . lL;
信 号通路 的逐步 阐明 , 这些通 路 中的关 键分 子成 为实 体 肿瘤治 疗 的潜 在靶 点 。肾透 明细 胞 癌 是一 种 富血 管 的实体 肿瘤 , 对其 发病 分子 机理 的逐 步 阐明从认 识 VHL基 因开 始 。VHL基 因 定 位 于 人 染 色 体 3 2 — p5 2, 6 VHL基 因 突变 和 杂 合 子 丢 失 除 发 生 于 VHL综 合 征相关 透 明细胞 肾细 胞癌 (la el e a c lcr c rclrn l e a— e l
c o , C RC 外 , 散 发 性 C — C 中也 常 有 发 i ma C — O) 在 n C RC
身系 统治疗 的 间 隔 时 间小 于 1年 ; 2处 以 上 转 移 病 灶 。晚期 转 移 性 。 肾癌 分 为 低 危 ( 0分 , 无 危 险 因 即 素) 中危 ( - 2分 , 1 、 1 即 ~2个危 险 因 素 ) 和高危 ( 3 ≥
VHL 突 变 除 了导 致 HI F不 能 降 解 、 F HI
控制 的下 游基 因表 达增 强 ( : G P G TGF 、 如 VE F、 D F、 一
E O 等 ) , 可 能 通 过 其 他 途 径 影 响 肾 细 胞 癌 的 发 P 外 还 生 发展 , 终导 致肿 瘤 细 胞 的 过 度增 殖 。近年 来 , 最 针 对 HI F下 游 调 控 基 因 及 相 关 基 因 ( : GF、 G 如 VE VE —

外科治疗在晚期肾癌治疗中的地位靶向药物带来的新思考

外科治疗在晚期肾癌治疗中的地位靶向药物带来的新思考

mRCC肺转移疗效(1)
最近5年文献报告的肺M完全切除和不完全切除的病例 资料:
年份
作者
病例
5年生存率
数 完全切除 不完全切除
2002 P112
105 40
2002 Pfannonsohmidt 191 41.5
0 22.1
2005 Hofmann 2005 sudish 2007 Assouad
CRN:原发灶切除
EUA 2008 Guideline:
身体条件允许的mRCC,患者应尽量切除肾肿瘤,并 联和IFN-alpha治疗
CRN和TGT的序贯治疗:无定论
基础理论研究仍有盲区:免疫状态 临床试验的伦理障碍 已有先TGT再行LRN的报道(AUA2008abstract)
mRCC的转移部位灶切除
64 39.9
0
92 42
8
65 37.2
NA
NA:未标明文中未提及
mRCC 肺转移(2)
与时间相关的生存率的重要影响因子: 不完全切除
好的预后相关因子:
完全切除、单个转移、转移部位 肾切除术后至肺转移的时间
部分患者5 yr 生存率 > 50%。 J clin oncol 1998 :16:2261-2266
常见转移部位: 肺、骨、脑、肾上腺、肝脏
其它:胰、甲状腺、膀胱、子宫
mRCC肺转移
最常见的部位 单个转移灶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案 5yr 生存率35%左右 可切除的肺转移预后最好 Kavolius etal 报道 5 yr 生存率54% Clin Oncol 1998;16:2261-2266
mRCC肺转移:new concept
多发、双侧肺转移的处理技术上可行

肾癌cab方案

肾癌cab方案

肾癌cab方案引言肾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肾癌分为肾细胞癌、肾盂癌等不同类型。

在肾癌的治疗中,肾癌cab方案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肾癌cab方案的治疗原理、药物组成、治疗过程和不良反应等内容。

1. 治疗原理肾癌cab方案是一种靶向治疗方案,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该方案的主要治疗药物是cabozantinib,它是一种多种靶点激酶抑制剂。

cabozantinib同时作用于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可以抑制多种关键靶点的激活,从而减少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能力。

2. 药物组成肾癌cab方案主要由cabozantinib组成。

cabozantinib是一种口服治疗药物,每片剂量为60毫克。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按时服用药物。

3. 治疗过程肾癌cab方案的治疗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次治疗:患者在接受cab方案治疗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以评估肿瘤的分期和病情。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治疗的剂量和周期。

2. 持续治疗:患者每日口服cabozantinib,剂量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不良反应。

3. 治疗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肿瘤的缩小程度、疾病的进展情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能会调整治疗方案。

4. 不良反应肾癌cab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 -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 皮肤反应:如皮疹、干燥、色素沉着等。

- 骨骼病变:如骨质疏松、骨折等。

- 高血压:如头痛、头晕、胸闷等。

- 蛋白尿:尿液中出现蛋白质。

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结论肾癌cab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减少肾癌患者的肿瘤生长和扩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单中心分析

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单中心分析

㊀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2195㊁81672512);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2016W S0258)作者单位:26600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马晓诚㊁张桂铭㊁李斌㊁孙立江㊁骆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宋吉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施彩凤)通信作者:骆磊,E-m a i l:l e i l u o1012@126.c o m ㊃临床研究㊃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单中心分析马晓诚㊀宋吉叶㊀施彩凤㊀张桂铭㊀李斌㊀孙立江㊀骆磊d o i:10.3870/j.i s s n.1674-4624.2019.01.003ʌ摘要ɔ㊀目的㊀分析舒尼替尼对于晚期肾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㊂㊀方法㊀2012年9月至2016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31例晚期肾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单发转移灶24例㊁多发转移灶7例㊂接受舒尼替尼50m g4/2方案28例,37.5m g持续给药方案1例,50m g2/1方案2例㊂总结分析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等㊂㊀结果㊀完全缓解4例(12.9%)㊁部分缓解2例(6.5%)㊁疾病平稳15例(48.4%)㊁疾病进展10例(32.3%),疾病控制率67.7%㊂主要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90.3%)㊁乏力(87.1%)和味觉减退(77.4%)等㊂轻度不良反应率80.6%㊂㊀结论㊀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可获得较高的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多数较轻且易耐受㊂ʌ关键词ɔ㊀舒尼替尼;㊀肾癌;㊀疗效;㊀不良反应S i n g l e c e n t e r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e f f i c a c y a n d s i d e-e f f e c t o f s u n i t i n i b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d v a n c e d r e-n a l c a r c i n o m a㊀M A X i a o c h e n g∗,S O N GJ i y e,S H IC a i f e n g,Z HA N G G u i m i n g,L IB i n,S U NL i j i a n g,L U OL e i.∗D e p a r t m e n t o f U r o l o g y,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Q i n g d a oU n i v e r s i t y,Q i n g-d a o266001,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L U OL e i,E-m a i l:l e i l u o1012@126.c o mʌA b s t r a c tɔ㊀O b j e c t i v e㊀T oa n a l y s e t h ee f f i c a c y a n ds i d e-e f f e c to f s u n i t i n i b i nt h e t r e a t m e n to fa d v a n c e dr e n a l c a r c i n o m a i n a s i n g l e c e n t e r.㊀M e t h o d s㊀A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w a sm a d e f o rm e t a-s t a t i c 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m R C C)p a t i e n t s t r e a t e dw i t h s u n i t i n i b f r o mS e p.2012t o J a n.2016i nA f-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o fQ i ng d a o U n i v e r s i t y.T w e n t y-e i gh t p a ti e n t sr e c e i v e ds u n i t i n i b50m g Q d,4/2w e e k s s c h e d u l e p r i m a r i l y,2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e d50m g Q d,2/1w e e k s s c h e d u l e a n d1p a t i e n t r e c e i v e d37.5m g Q d.㊀R e s u l t s㊀T w e n t y-s i xm a l e a n d5f e m a l e p a t i e n t sw e r e a n a l y z e d.F o u r c a s e sw e r eC R(12.9%),2c a s e sw e r eP R(6.5%),15c a s e sw e r eS D(48.4%)a n d10c a s e sw e r eP D(32.3%).D 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r a t ew a s67.7%.T h em a i ns i d e-e f f e c t i n c l u d e dh a n d-f o o t s y n d r o m e(90.3%),f a-t i g u e(87.1%),h y p o g e u s i a(77.4%),e t c.S i d e-e f f e c t o f1-2g r a d ew a s f o u n d i n80.6%p a t i e n t s.㊀C o n c l u s i o n s㊀A s t h e f i r s t-l i n e t h e r a p y f o r p a t i e n t sw i t h m R C C,s u n i t i n i bc a n g a i nh i g hd i s e a s e c o n-t r o l r a t e a n d s l i g h t-t o-m i l d s i d e-e f f e c t,w h i c h i s s a f e a n dw e l l t o l e r a t e d.ʌK e y w o r d sɔ㊀S u n i t i n i b;㊀R e n a l c a r c i n o m a;㊀E f f i c a c y;㊀S i d e e f f e c t s㊀㊀肾癌,又称肾细胞癌(r e n a lc e l lc a r c i n o m a, R C C),是一种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肾脏实质的任何部位㊂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肾肿瘤患者通过体检而发现,有一部分患者检查出来即为晚期,即使通过手术治疗,仍有约20%~30%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1]㊂R C C转移患者的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10%[2]㊂近年来,R C C的靶向药物索拉非尼㊁舒尼替尼㊁替西罗莫司㊁帕唑帕尼㊁依维莫司及阿昔替尼等相继获批上市㊂目前,舒尼替尼仍被推荐为晚期转移性R C C的一线靶向治疗药物[3]㊂本研究总结分析了2012年9月至2016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晚期转移性R C C患者的随访资料,以探讨舒尼替尼治疗晚期R C 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㊂现报告如下㊂对象与方法一㊁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1例,男26例㊁女5例,年龄40~ 81岁,平均(59ʃ10.6)岁,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㊂R C C临床分期:T1a6例㊁T1b8例㊁T2a11例㊁T2b4例㊁T3a2例㊂R C CF u h r m a n分级:2级8例㊁2~3级9例㊁3级9例㊁3~4级5例㊂5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时已发生转移;20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6例仅行肾穿刺活检术以确诊,其中2例因瘤体巨大未行根治术,另4例因转移灶广泛无法手术㊂病理类型:30例为肾透明细胞癌㊁1例为嫌色细胞癌㊂转移部位以肺最常见,有16例,其余部位为淋巴结4例㊁肝脏3例㊁骨3例㊁腹壁2例㊁肾上腺2例㊁脑2例㊁腰大肌2例㊂局部复发3例㊂单发转移灶24例,多发转移灶7例㊂二㊁治疗方法20例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复查时发现转移即应用舒尼替尼,5例发现肾肿瘤时已合并转移者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立即使用舒尼替尼进行治疗㊂6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为R C C,随即使用舒尼替尼治疗㊂给药方法:口服舒尼替尼50m g4/2方案28例;因不良反应较重改为37.5m g持续给药方案1例;50m g2/1方案2例㊂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㊂三㊁疗效评定标准及观察指标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 e s p o n s ee v a l u a-t i o n c r i t e r i a i n s o l i d t u m o r s,R E C I S T)评价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 o m p l e t er e m i s s i o n,C R)㊁部分缓解(p a r t i a l r e m i s s i o n,P R)㊁疾病稳定(s t a b l ed i s e a s e, S D)和疾病进展(p r o g r e s s i o no fd i s e a s e,P D)㊂客观缓解率(o b j e c t i v e r e s p o n s e r a t e,O R R)=(C R+ P R)/总例数ˑ100%㊂疾病控制率(d 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r a t e,D C R)=(C R+P R+S D)/总例数ˑ100%㊂无进展生存期(p r o g r e s s f r e e s u r v i v a l,P F S)是指从随机分组开始到肿瘤进展或死亡的时间㊂总生存期(o v e r a l l s u r v i v a l,O S)是指从随机分组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㊂不良反应按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通用术语标准不良事件(c o mm o nt e r-m i n o l o g y c r i t e r i a f o r a d v e r s e e v e n t s,C T C A E)进行评估㊂开始接受舒尼替尼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周期进行影像学评价㊂每个治疗周期均进行不良反应的评估㊂四㊁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㊂结㊀㊀果一㊁疗效评价31例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㊂其中C R4例(12.9%)㊁P R2例(6.5%)㊁S D15例(48.4%)㊁P D10例(32.3%)㊂O R R19.3%,D C R 67.7%,中位P F S17个月,中位O S20个月㊂31例患者中死亡5例(16.1%),其中1例死于感染,1例死于心衰,余3例死于远处转移㊂2例P R患者均为复发病灶,经治疗后病灶缩小达到P R标准㊂10例P D患者中7例为多发转移㊁3例为局部病灶增大符合P D标准㊂患者1年生存率96.8%(30/31)㊁1年无进展生存率87.1%(27/31);2年生存率90.3% (28/31)㊁2年无进展生存率77.4%(24/31);3年生存率83.9%(26/31)㊁3年无进展生存率70.9% (22/31)㊂二㊁不良反应本研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有28例(90.3%),其中26例为l~2级㊂其余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乏力27例(87.1%)㊁味觉减退24例(77.4%)㊁恶心厌食反应21例(67.7%)㊁颜面水肿20例(64.5%)㊁高血压19例(61.3%)㊁口腔黏膜炎17例(54.8%)㊁血小板降低15例(48.4%)㊁白细胞降低13例(41.9%)㊁牙龈出血12例(38.7%)㊁贫血6例(19.4%)㊁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6.5%)㊁发热2例(6.5%)㊂本组病例中3~4级不良反应有6例,其中严重手足综合征2例㊁白细胞降低1例㊁血小板降低1例㊁肾功能不全1例㊁发热1例,其余均为l~ 2级不良反应㊂讨㊀㊀论舒尼替尼是一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其作用靶点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 a s c u l a re n d o t h e l i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V E G F R)㊁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 l a t e l e td e r i v e d g r o w t h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P D G F R)和类F m s酪氨酸激酶3(F M S-l i k e r e c e p-t o r 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3,F L T-3)等多个受体[4]㊂G o r e 等[5]开展了一项全球性舒尼替尼治疗晚期R C C的研究,共纳入4543例患者,研究舒尼替尼治疗晚期R C C的生存获益情况,结果显示中位P F S为9.4个月,中位O S为18.7个月,O R R为16%㊂国内诸多研究也显示出舒尼替尼的有效性,郭刚等[6]总结了62例口服舒尼替尼治疗的晚期R C C患者的疗效,其D C R为88.9%,O R R为29.4%,中位P F S为14.9个月,中位O S为28个月,认为单发转移灶者较之多发者㊁单纯肺转移者较之其他部位转移者㊁低危组较之中危㊁高危组㊁出现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粒细胞减少者较之阴性者,前者的P F S均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盛锡楠等[7]报道了46例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转移性R C C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有效率为32.6%,D C R为86.9%,P F S为11个月,1年生存率为65.2%㊂吴翔等[8]报道了37例转移性R C C患者舒尼替尼的治疗情况,O R R为26.5%,D C R为97.1%,1年生存率为95.8%,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2.5%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R C C的O R R为19.3%,D C R为67.7%,中位P F S为17个月,中位O S为20个月,1年生存率为96.8%㊁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7.1%㊂与上述国内外临床试验的结果比较,本组有效率略低,考虑与本研究入组例数较少㊁并发多处转移的患者比例较高(22.6%,7/31)有关,转移器官ȡ2个的晚期R C C患者,其舒尼替尼靶向治疗的效果往往较差㊂但本研究P F S达到了17个月,这个结果显著优于国内外相关报道的水平㊂本研究显示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R C C的不良反应类型多种多样,这可能与其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有关㊂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㊁依从性降低,甚至导致用药暂停㊁减量或终止,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因此必须引起重视㊂舒尼替尼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黏膜毒性㊁全身代谢毒性㊁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毒性㊂本研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手足综合征,达90.3%,其次为乏力(87.1%)㊁味觉减退(77.4%)㊁消化道反应(67.7%)㊁颜面水肿(64.5%)和高血压(61.3%)等㊂对于发生率最高的手足综合征患者,建议尽量穿软底的鞋子和厚的棉袜子,避免穿较紧的袜子和接触热水,可以使用富含尿素或是羊毛脂的护肤霜缓解症状[9]㊂本研究发现,舒尼替尼标准用法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部分患者因此需要下调剂量或更改服药方案㊂其中1例患者调整为37.5m g持续给药方案,另2例调整为50m g2/1方案,调整治疗方案后不良反应均可耐受㊂其余28例患者均给予50m g4/2方案,不良反应在停药后2周内均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㊂研究证明[10],舒尼替尼2/1方案治疗患者的O S与舒尼替尼4/2方案相当,但药物相关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且P F S时间更长㊂本组研究中有3例患者值得关注㊂第1例为血小板重度减少患者,5个疗程结束时血小板降至50ˑ109/L,间歇2周后未复查血常规继续用药,至第6个疗程服药2周后出现严重鼻出血,血小板21ˑ109/L,血红蛋白由120g/L降至80g/L,立即停药,1周后血小板升至148ˑ109/L,血红蛋白4周后升至100g/L,考虑与其P D G F R基因多态性有关㊂第2例为肾功能衰竭患者,患者口服舒尼替尼19个月后肌酐开始逐渐上升,至42个月后肌酐升至780μm o l/L,血液透析2次并停药,后肌酐降至342μm o l/L,后期未再透析,国外亦有口服舒尼替尼导致肾衰竭的报道[11],可能与患者肾切除术后肾功能储备下降,对药物所致的肾毒性更为敏感有关;也可能与其阻断了肾小球内足细胞及管状细胞表面的V E G F R,直接对肾小球产生毒性作用有关㊂第3例为发热患者,口服舒尼替尼第3天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0ħ,查血白细胞㊁降钙素原大致正常,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血㊁尿培养阴性,停药后1周体温恢复正常,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考虑可能与药物浓度高有关[12]㊂作为临床医师,在应用舒尼替尼治疗期间,要严密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如输血㊁透析㊁调整药量等,不良反应都可好转,耐受性良好㊂舒尼替尼在治疗晚期转移性R C C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耐受性较好㊂不良反应多数较轻,且经过剂量调整及科学合理的治疗后,均可以耐受,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C o h e nH,M c G o v e r nF.R e n a l-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J].N E n g l JM e d,2005,353(23):2477-2490.[2]㊀A f r i a n s y a hA,H a m i dA R,M o c h t a r C A,e t a l.T a r g e t e dT h-e r a p yf o rM e t a s t a t i c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J].A c t aM e d I n-d o ne s,2016,48(4):335-347.[3]㊀M o t z e rR J,J o n a s c hE,A g a r w a lN,e ta l.K i d n e y C a n c e r,V e r s i o n2.2017,N C C N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G u i d e l i n e s i nO n c o l-o g y[J].JN a t l C o m p rC a n cN e t w,2017,15(6):804-834.[4]㊀K a p o o rA.F i r s t-l i n et r e a t m e n to p t i o n s i n m e t a s t a t i cr e n a lc e l l c a n c e r[J].C a n U r o lA s s o cJ,2016,10(11-12S u p p l7):S236-S238.[5]㊀G o r eM E,S z c z y l i kC,P o r t aC,e t a l.F i n a l r e s u l t s f r o mt h el a r g e s u n i t i n i b g l o b a l e x p a n d e d-a c c e s s t r i a l i nm e t a s t a t i c r e n a l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J].B r JC a n c e r,2015,113(1):12-19.[6]㊀郭刚,张旭,蔡伟,等.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随访研究[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4,6(1):69-76. [7]㊀盛锡楠,李思明,迟志宏,等.舒尼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癌初探[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32(2):134-137. [8]㊀吴翔,李学松,黄立华,等.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单中心37例总结[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1,32(4):278-281.[9]㊀S c h m i dT A,G o r e M E.S u n i t i n i b i nt h e t r e a t m e n to fm e t a-s t a t i c 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J].T h e rA d v U r o l,2016,8(6): 348-371.[10]㊀崔传亮,李思明,迟志宏,等.舒尼替尼服药2周停药1周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探索性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15,37(5):375-378.[11]㊀K a w s a rH I,B a n s a l S,M y l e s J L.A c u t e r e n a l f a i l u r e:ar a r es i d e e f f e c t o f s u n i t i n i b t h e r a p y[J].M e dO n c o l,2012,29(5): 3594-3596.[12]㊀H u a n g X,P a t e l S,A h m e dN,e t a l.S e v e r e t o x i c i t y o f s k i nr a s h,f e v e r a n d d i a r r h e a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i m a t i n i b:c a s e r e p o r ta n d r e v i e w o fs k i nt o x i c i t i e s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t y r o s i n ek i n a s ei n h i b i t o r s[J].D r u g D e sD e v e lT h e r,2009,2:215-219.(收稿日期:2018-04-25)(本文编辑:徐汉玲)。

肾癌晚期的治疗方案

肾癌晚期的治疗方案

一、引言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

晚期肾癌是指肿瘤已侵犯肾周组织、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肾癌。

由于晚期肾癌的治疗难度较大,患者预后较差,因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晚期肾癌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术前评估(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肿瘤的发现时间、大小、形态、生长速度、有无转移等。

(2)体格检查:观察患者有无贫血、消瘦、水肿等全身症状,以及腹部有无肿块、压痛等局部体征。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等。

(4)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CT等,以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及有无转移。

2. 治疗方案(1)手术治疗1)肾切除术:对于单侧肾癌,若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可行肾切除术。

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2)肾部分切除术:对于多发肾癌或单侧肾癌体积较大,可行肾部分切除术。

3)肾上腺切除术:若肾上腺受侵犯,可行肾上腺切除术。

(2)放疗1)外照射放疗:适用于局部晚期肾癌或复发肾癌患者,可减轻局部症状,缓解疼痛。

2)近距离放疗:适用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邻近器官的患者,可提高局部控制率。

(3)化疗1)细胞毒性化疗:包括顺铂、多西他赛、紫杉醇等,可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

2)靶向治疗:针对肾癌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如VEGF、PD-1/PD-L1等,可提高治疗效果。

(4)免疫治疗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

2)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α、白细胞介素-2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5)内分泌治疗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如戈舍瑞林、亮丙瑞林等,可抑制肿瘤生长。

2)抗雄激素药物:如氟他胺、比卡鲁胺等,可抑制肿瘤生长。

(6)并发症治疗1)疼痛治疗: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止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劣势
随访时间较长 后续治疗可能混淆生存期的分析
20
常用的临床研究终点概念-无进展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PFS):从随机分组直至肿瘤客观进展或死亡的时间,属 基于肿瘤测量的终点之一
优势
反映肿瘤生长,又可在正式生存期获益之前进行评价 (时间较短) 不会受到后续治疗的混淆 对于指定的样本量,其受到的影响大于OS受到的影响 (更加准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肾癌 :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约260万,因晚期肿瘤死 亡约180万1
肾癌是泌尿系统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2
约占成人全身恶性肿瘤的2-3%3 位列泌尿系统肿瘤第2位2
肿瘤侵犯到血管可能导致转移1 循环肿瘤细胞与肾癌的同时性转移相关2 即使手术切除肿瘤,仍无法迅速清除循环肿瘤细
胞3
11
存在循环肿瘤细胞的肾癌患者预后 更差
接受肾癌切除术后,如存在循环肿瘤细胞的患者 2年生存率<60%,显著低于不存在循环肿瘤细 胞的患者
12
晚期肾癌的六大临床特征
13
晚期肾癌的治疗选择
完全缓解 (CR):指所有靶病变完全消失
部分缓解 (PR):靶病变最大径之和缩小大于或 等于30%
进展 (PD):靶病变最大径之和增大大于或等于
20%或出现新病灶
23
常用的临床研究终点概念-实体肿瘤疗 效评估标准
WHO标准
可测量的病变
CR:肿块完全消失,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1个月 PR:肿块缩小大于或等于50%,持续时间大于
肾癌发病率与年龄呈正比,且趋向年轻化
发病年龄1
多超过>40岁 中位发病年龄:65岁
近年来肾癌的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向1 发病率
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 男女发病比例约:2:11 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2
7
肾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
肾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
透明细胞癌 (80-90%)
乳头状癌 (10-15%)
16
术后药物治疗的目的
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 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 消灭残留癌细胞 减少复发 提高近期生存率 延长生存期
17
mRCC的现状及治疗目标
初诊患者中25%-30%为转移性肾癌患者 接受肾癌根治术的患者中约30%后发生转
移2 转移性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10%2 转移性肾癌的治疗目标
晚期肾癌
可手术
不可手术
术前药物治疗
术后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14
手术治疗
肾原发病灶 1.切除肾脏原发灶可提高干扰素和白介素的
疗效 2.缓解疼痛、血尿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转移病灶
对孤立性转移灶,身体状况好时可同期 或分期手术
15
术前药物治疗的目的
缩小肿瘤体积,使无手ຫໍສະໝຸດ 根治指征的患者 降级至能够施行手术切除
疾病稳定可以反映疾病的自然进程,而肿瘤缩小则是直接疗 效
22
常用的临床研究终点概念-实体肿瘤疗 效评估标准
RECIST标准
可测量的病变:肿瘤最大径用常规方法测量大于或等于20mm, 螺旋CT测量大于或等于10 mm
靶病变:对于存在多个可测量病变的,记录基线大小,作为评 估基础。单个器官的可测量病变最多记录5个,多个器官的可测 量病变最多记录10个。这些病变称为疗效评估的靶病变
肾癌的靶向药物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 田晓军
1
1.晚期肾癌的治疗现状 2.靶向治疗的药理基础 3.靶向治疗的用药方案 4.靶向治疗药物的副反应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24
常用的临床研究终点概念-实体肿瘤疗 效评估标准
WHO标准
不可测量的病变
CR:所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时间持续大于或 等于1个月
PR:肿瘤的大小估计减少大于或等于50%,持 续时间大于或等于1个月
NC:病情无明显变化,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1个 月,肿瘤大小增大估计小于25%,缩小小于 50%
PD:出现新的病灶或原有病变增大估计大于或等 于25%
或等于1个月 测量可采用双径测量或单径测量 双径测量:指肿块的两最大直径的乘积
单个病变:肿瘤体积缩小大于或等于50%。 多个病变:多个肿块的体积之和缩小大于或等于50%
单径测量:线状肿块长度缩小大于或等于50%
NC (无变化):肿块缩小小于50%,或增加未超过25% PD:一个或多个病变增大大于或等于25%,或出现新的病变
美国,2010年4
新增:58,240例 死亡:13,040例
中国,2002年3
肾及泌尿系其他恶性肿瘤发病人数:49,007例
5
中国肾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发病率 (10万分之)
7 6 5
4.26 4 3 2 1 0
1998-1992
5.40 1993-1997
6.63
1998-2002
6
嫌色细胞癌 (4-5%)
8
晚期肾癌的症状
肾脏肿瘤往往缺乏早期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仅表现出后1/2项症状,3项都有 者约占10%
9
肾癌的转移率及生存率
50 20-40%
40 20-30%
30
患者 (%)
20 9.9%
10
0 确诊时已出现 远处转移
根治术后出现 复发/转移
晚期肾癌5年 生存率
10
循环肿瘤细胞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
确)
劣势
通常没有足够的数据对生存期和PFS的相关性进行评价
由于数据缺失等原因,容易造成偏倚
21
常用的临床研究终点概念-客观缓解率
客观缓解率 (ORR):肿瘤体积缩小达到预先规定值并能维持 最低时限要求的患者比例,完全缓解(CR)加上部分缓解(PR) 之和
直接衡量药物抗肿瘤活性的指标
可以其显著性、缓解持续时间与完全缓解率进 行评估
控制肿瘤生长
延长患者生存
控制药物毒性
18
mRCC药物治疗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细胞时因代靶子向治疗的时代由此到来……
靶向治疗 时代
19
常用的临床研究终点概念-总生存期
总生存期 (OS):从随机化到因各种原因死亡的时间,且是按拟定 治疗的人群计算,属于不基于肿瘤测量的终点 优势
最可靠的癌症终点 当研究能充分评价生存期时,通常是首选终点 精确可测,依据充分,不会出现偏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