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性别控制技术

合集下载

动物医学课件:性别控制技术

动物医学课件:性别控制技术
和经济效益。
通过性别控制技术,可以生产 更多的雌性或雄性后代,以满 足生产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
性别控制技术也可以帮助畜牧 业生产者更好地管理动物繁殖 和生产过程,提高动物的健康
状况和生产性能。
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应用
在野生动物保护中,性别控制技术可以用于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性别控制技术,可以生产更多的雌性或雄性后代,以增加濒危动物的数量和 种群。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性别控制的机制,包括细胞分化、 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修饰等方面的研究。同时,需要关注性 别控制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在畜牧业和野生动物保护 领域的应用。
面临的挑战
性别控制技术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技术难度、伦理问题、 成本和法规限制等。例如,当前的基因编辑技术和细胞分化 控制技术在伦理和法规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议。此外,性别控 制技术的成本和应用范围也需要考虑。
性别控制技术的生物学原理
染色体计数与配对
通过人为控制染色体数目或干 扰染色体配对过程,影响性别
的正常发育。
激素调节
通过调节生殖细胞或性激素水平 ,影响性别的正常发育。
环境因素
通过改变生物个体所处的环境因素 ,影响性别的正常发育。
02
动物性别控制技术的应用
畜牧业中的应用
畜牧业中动物的性别控制技术 可以优化繁殖生产,提高产量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仅限于一个国家或 地区,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性别 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荷尔蒙
荷尔蒙是指动物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物质, 可调节动物的生殖和行为等生理过程。
性别控制技术

动物医学课件性别控制技术

动物医学课件性别控制技术

05
性别控制技术的效果与伦理问 题
性别控制技术的效果评估
准确率
性别控制技术对于准确识别动物性别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在实践中,这种技术 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样本质量、测试条件、技术更新等。
操作简便性
性别控制技术的操作流程和需要使用的设备也是评估其效果的重要因素。越简单、越快速 的技术越受欢迎。

案例二:野生动物性别控制技术的保护价值
总结词
野生动物性别控制技术有助于保护濒危物种,提高种群数量 和生存率。
详细描述
野生动物性别控制技术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控制野生动物后 代的性别比例,以促进种群增长。例如,在熊猫保护中,可 以通过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控制熊猫后代的性别比例 ,提高种群数量和生存率。
基因型与表现型
动物的性别不仅由性染色体决定,还 受到其他基因的影响,表现出基因型 与表现型的差异。
环境对性别的影响
01
02
03
温度和湿度
一些爬行动物和昆虫的性 别受到环境温度和湿度的 影响,如鳄鱼和蟑螂。
营养条件
一些动物的性别受到营养 条件的影响,如海龟和鲨 鱼。
化学物质
一些化学物质可以影响动 物的性别比例,如农药和 工业废水。
02
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在胚胎期由 不同的组织产生,并按照特定的 时间和空间顺序作用于生殖腺, 从而决定性别。
环境因素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 照、毒素等,可以对性别分化 产生影响。
在一些爬行动物中,孵化时的 温度可以影响性别的分化。高 温会导致孵化出雄性,低温则 导致孵化出雌性。
发展
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性别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通过CRISPR-Cas9 等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受精卵阶段干预生物体的性别比例。此外,一些新兴技术如人工配子、胚胎 移植等也为性别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动物医学课件:性别控制技术(Sex control)

动物医学课件:性别控制技术(Sex control)

2、X精子与Y精子的分离技术
Johnson(1994)研究表明,X精子与Y精子 在染色体的DNA组成上存在最高可达12.5 %的差别,这是两者之间的不同,依据这 一原理设计出流式细胞分类器。
各种动物X、Y染色体DNA含量差异
精 子 分 离 流 程 示 意 图精子分离Cha源自ber(二)早期胚胎的性别鉴定
流式细胞分离法: 用流式细胞分离法测量DNA的含量能将含X
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精子分开,分离后的精子 纯度超过90%。此法分离X精子、Y精子的依 据是两条性染色体DNA含量不同。哺乳动物 的X精子比Y精子一般大2.9%~4.2%,且X 精子带的DNA比Y精子多2.8%~7.5%(猪为 3.5%、牛为3.9%、羊为4.2%)。
定法:从早期胚
胎中取出一个或
几个卵裂球,用
特异性引物扩增

SRY基因,能够 产生出扩增DNA

片段的胚胎即为

雄性,反之为雌

性。 再把确定

性别的胚胎移植

到子宫。
3、免疫学方法
免疫学方法是指利用H-Y抗血清或H-Y单 克隆抗体检测胚胎上是否存在雄性特异性 H-Y抗原,从而进行胚胎性别鉴定的一种方 法。细胞毒性分析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 囊胚形成抑制法。
人类:避免患上与性别相关的遗传疾病 畜牧业:提高畜牧业生产的效率
二、性别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1、1906年Stevens和Wilson, 以昆虫为研究对象,首 先发现精子中X染色体,Y染色体。
2、1923年Painter发现人精子中的X染色体,Y染色体。 3、 1959年Welshons和Jacobs等提出Y染色体决定雄
性的理论。 4、 1966年Jacobs发现雄性性别决定因素位于Y染色体

Ch4-性别决定与性别控制

Ch4-性别决定与性别控制

• 间接免疫荧光法 将胚胎用H-Y 抗体处理30分钟,再用异硫氰酸盐 荧光素(FITC)标记的二抗处理,有荧光者为雄性, 无荧光者为雌性。 牛的雌性鉴定准确率为89%,猪为81%,绵羊为 85%。 • 囊胚形成抑制法 利用H-Y 抗体对雄性桑椹期向囊胚期发育具有可 逆性抑制的原理。 大鼠H-Y 抗体与大鼠桑椹期胚共同培养6小时, 形成囊胚者为雄性胚,未形成囊胚者为雌性胚。
3.控制发育条件
(1) 调节发育温度 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性别发育有很大影响。 鳄鱼无性染色体,性别有胚胎发育的温度决定: 30℃以下→全是雌性;34℃以上→全是雄性; 32℃以下→有雌有雄,但雄性比雌性多4倍。 (2) 使激素处理 用性激素控制鱼类性别取得很大进展。一般认为, 在性分化即将开始而性别尚未决定之前,连续投放 有激素的饵料,可控制性别发育。但已完成性分化 的鱼苗,不能完成性反转,只能抑制副性征。
3
免疫学方法
利用H-Y抗原或H-Y单克隆抗体检测胚胎上是否 存在雄性特异性H-Y抗原,从而对胚胎进行性别鉴 定。 • 细菌毒性分析法 在胚胎培养液中加入H-Y 抗血清与补体,在 培养过程中继续发育者为H-Y- (雌性);卵裂期溶 解或不能发育到囊胚期者为H-Y+ (雄性)。此法因 破坏部分胚胎(雄性),很少使用。
第四章
性别决定与性别控制
一.性别及其控制的意义 二.性别发育的概念 三.性别决定 四. 胚胎性别鉴定 五. 性别控制
一. 性别及其控制研究的意义
1.不同性别家畜的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差异很大: 母鸡产蛋,母牛产奶,公畜役力强、皮毛优,公鹿 产鹿茸,雄蚕产丝多等。 2.增加选育强度 ,加快遗传进展:采用 MOET技术 (Multiple Overl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只需常规 育种所需25%的优良种畜,就可使遗传进展提高1.27 倍。 3.作为胚胎移植, 核移植的配套技术。

性别控制设计方案

性别控制设计方案

性别控制设计方案性别控制设计方案是指通过科学手段进行性别选择或者性别调控的方案。

这一领域主要研究人类生殖系统的工作机制以及相关的技术,以实现对人类生殖过程中性别的操控。

以下是一个性别控制设计方案的示例。

1. 背景介绍和问题陈述:在某些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人们对子女性别有特定的偏好,因此需要一种可靠的方法来进行性别控制。

然而,现有的性别控制方法存在一些限制,例如效果不稳定、费用高昂等。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性别控制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2. 目标和原则:设计性别控制方案的目标是实现稳定、可控、经济高效的性别选择或性别调控。

方案应该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安全性:方案应该安全、无副作用,对人体健康无损害。

- 可靠性:方案应该能够稳定地实现性别选择或性别调控。

- 高效性:方案应该在短期内产生可见效果。

- 倫理性:方案应该符合伦理、法律以及社会的道德标准。

3. 设计方案:(1)基因工程方法: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通过调控胚胎的基因表达模式来实现性别控制。

该方案的优势是高效、可靠,但需要深入研究基因调控机制并解决伦理问题。

(2)荷尔蒙调控方法:通过荷尔蒙的注射或者药物治疗来调控胚胎的性别发育。

该方案的优势是成本相对较低,但需要解决荷尔蒙滥用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

(3)体外受精-胚胎筛选法:通过体外受精后,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对性别进行筛选,然后选择性别符合要求的胚胎进行移植。

该方案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可控性强,但需要克服胚胎植入率低的问题以及道德争议。

(4)遗传学方法:通过遗传学研究发现性别决定基因,然后设计相应的基因测序方法,以达到性别控制的目的。

该方案的优势是无侵入性,但在实际应用上可能存在技术和伦理等方面的挑战。

4. 实施计划:(1)研究性别决定机制:通过深入研究性别决定机制,探索性别中的关键基因和调控通路。

(2)开发性别控制工具:根据以上的研究成果,开发出可靠、安全、高效的性别控制工具,例如基因工程工具或荷尔蒙调控药物。

性别控制

性别控制

2、在受精之后, 通过对 胚胎的性别进行鉴定, 从 而获得所需性别的后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通过控制外环境来控制性别, 如通过 控制受精前母畜子宫的内环境, 抑制Y 染色体与卵子结合, 达到控制性别的目 的。饲养者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 选 择合适的性别控制技术加以实施, 以提 高经济效益。
想生男孩还是女孩?
• •
2.富含钙、镁的食物 孕前多吃些富含该、 镁的食物也能增加生女孩 的几率。这类食物有不含 盐的奶制品、牛肉、鸡蛋、 牛奶、核桃、杏仁、五谷 杂粮、水产品等。

3、素食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 现,孕期吃素食多的女性 生女孩的概率更大些。所 以想生女孩,不妨孕前多 吃些素食,如绿叶蔬菜、 新鲜水果、牛奶等。
哪些人不宜生男孩?
• 血友病, 红绿色盲、 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 肾性糖尿病、巨大角膜、 心脏收缩症等均属伴性 遗传。
还是生女孩吧!
• •
1、多吃酸性食物 保持身体环境呈酸性 最好的饮食调节方法就是 孕前适当多吃些酸性食物。 适合女性孕前吃的有蛋黄、 乳酪、白糖做的西点或柿 子、柴鱼、火腿、鸡肉、 鲔鱼、猪肉、鳗鱼、牛肉、 面包、小麦、奶油、马肉 等。
三、碱性食物
1.根据科学家们对于食 物的研究,发现有些食 物的属性是酸性的,而 有些则是碱性的。 2.碱性食物如新鲜的蔬 菜、牛奶、柳丁、香蕉、 海带等。
四、咸味食物
• 1.南非科学家认为,吃红肉和咸食快餐会 生男孩,而吃巧克力则有助于生女孩。 • 2.食用多糖食物时,产下的幼崽雌多雄少; 而血糖保持正常水平时,幼崽则雄雌比例 约各占一半。 • 3.生男生女是由精子中包含的一条染色体 决定的,X 染色体为女孩,Y 染色体为男 孩,咸味饮食会改变携带X 或Y 染色体的 比率

动物医学课件:性别控制技术

动物医学课件:性别控制技术

04
动物性别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性别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染色体工程
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如X射线照射、化学物质诱导等手段对动物性别进行控制,提高动 物的繁殖效率和生产效益。
基因工程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特定的基因导入到动物受精卵中,实现对动物性别的控制。随着基 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已成为性别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细胞工程
利用细胞工程中的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等技术,实现动物性别的控制。例如,通过将雌性 或雄性的生殖细胞进行融合,得到雌雄同体或异体受精卵,从而实现对动物性别的控制。
性别控制技术的挑战与局限性
01
技术难度和成本
目前,动物性别控制技术仍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其技术难度和成本
较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这些方法通常会影响动物生殖 系统的正常发育,因此可能会 对动物的生殖能力和健康产生
不良影响。
动物的生殖系统与性别分化
动物的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输精管道、卵巢等器官。
在胚胎期,生殖腺逐渐分化为睾丸或卵巢,进而影响生殖管道的发育,最终形成 雄性或雌性的生殖系统。
性别分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通过精子分离技术,可以将X和Y精子分离 ,从而实现性别选择的目。
胚胎性别鉴定
激素处理
在胚胎移植前,可以通过显微操作、基因检 测或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对胚胎进行性别鉴 定。
通过激素处理,可以影响受精卵的着床位置 、数量和性别比例。
猪的性别控制技术
总结词
猪的性别控制技术对于提高生产效 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相关研究和实验
积极开展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实验工作,为该技术的 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4.6性别控制

4.6性别控制

细胞工程性别控制性别控制自然条件下动物性别比为1︰1。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生产要求人为的对动物的性别加以控制,生产出所需要的动物后代的过程叫性别控制(sex control)。

一、动物的性别决定1)雄性异配子型XYXO 绝大部分哺乳动物某些鱼类和两栖类某些昆虫和线虫2)雌性异配子型ZOZW3未受精产生雄性1.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2.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SRY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chromosome)基因位于Y染色体短臂1区1带3亚带上,它是睾丸决定因子(testis determining factor, TDF)的最佳候选基因,已被许多实验证实。

SRY蛋白含有204个氨基酸,其中部约80个氨基酸区域(High mobility group, HMG)即HMG盒是SRY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唯一功能区。

3.环境对性别的影响动物的性别主要是由于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基因遗传决定的,但是环境因素对动物性别也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温度和激素。

如小蝌蚪温度在34℃以上都发育为雄性,在30℃以下都发育为雌性。

二、性别控制的方法和技术1.X、Y精子的分离1)X、Y精子的差别Y精子的F小体精子的重量(X>Y)精子运动速度精子的耐酸碱性(Y嗜碱性)精子表面H-Y抗原及分布2)X、Y精子的分离方法沉降法离心沉降法电泳法免疫学分离法流式细胞分离法化学药品处理法2.胚胎的性别鉴定方法细胞学方法(核型分析)生物化学微量分析法(与X染色体相关酶法)免疫学方法(利用H-Y抗体)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SRY基因)细胞毒性分析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囊胚形成抑制法DNA探针法PCR扩增法3.激素处理利用一些雄激素或雌激素可以起到性别控制的目的。

比如一些鱼类中已经获得成功,通常用的雄激素是17α 2甲基睾酮,雌激素是17β 2雌二醇。

三、性别控制的意义1.在临床上通过性别控制可以避免一些与性别相关疾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9年Welshons和Jacobs等提出Y染色体决定雄性的理论, 引起了人们从染色体上寻找性别决定基因。 1966年,Jacobs等发现雄性决定因子位于Y染色体短臂上 1989年,Palmer等找到了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区(sex 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 chromosome,SRY),它 的长度为35kb,编码79个氨基酸,在不同哺乳动物中有很 强的同源性。SRY序列的发现是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理论的 重大突破。目前,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胚胎细胞中是否 存在SRY基因来鉴定胚胎性别的技术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可增强良种选育中的选择强度,加快遗传
改良的进度;
可以排除畜群中有害基因或不理想的基因
(如避免患有伴性遗传疾病后代的出生)。
四、性别控制的方法



主要两方面,一是受精之前,二是受精 之后。 受精前的性别控制 胚胎的性别鉴定 胎儿出生前的性别鉴定 生物技术
(一)受精前的性别控制
精子的分离 调节授精环境的pH值 控制授精时间
3、免疫磁珠技术
流式细胞分离法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 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细胞或细胞颗粒定 量分析和进行细胞分类研究的新技术。 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又称荧 光激活细胞分类器(FACS)是流体喷射 技术、激光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 机技术综合性的高科技产品。
调节授精环境的pH值



Y精子对疲劳和酸的耐受力较差。 向前等(1996)用pH7.2的精液人工授精,结果产公犊 72.3%,pH6.8产公犊39.1%。 段恩奎等(1991)在兔输精前经阴道输入不同浓度和 构型精氨酸改变生殖道pH,结果后代雌性比率与浓 度无关,而与pH有关,pH5.22雌兔率为39.1%, pH9.83雌兔率为61.90%,但与正常性比率差异不显著。 近几年来,有许多人做此方面的实验,有成功的报 道,也有否定的观点。
2、染色体组型鉴定法



经典胚胎性别鉴定方法。 (1) 采集胚胎细胞样品;(2) 专门训练有 素的技术人员;(3)费时。 2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约需5小时才能鉴定 12-15枚胚胎。 难以应用于生产之中,只能主要用来验证 其它性别鉴定方法的准确率。


操作过程 :先取少量的胚胎细胞,在含有秋 水仙素的培养液中培养,使细胞的有丝分裂 停留在中期; 用低渗溶液使细胞膨胀,细胞膜破裂释放染 色体,然后固定,用姬姆萨染色后在显微镜 下观察。由于有丝分裂被阻滞在中期,故染 色体缩短,形状规则,并有特异的带型。
(二)胚胎的性别鉴定

性染色质鉴定法 染色体组型鉴定法 X连锁酶活力测定法 雄性特异抗原鉴定法 SRY-PCR鉴定法 LAMP
早期胚胎分割方法

毛细管吹吸法 2到8-细胞期卵裂球(有的是16细胞,应在 致密化之前)
显微手术法


取囊胚的滋养层细胞或桑椹胚部分细胞



该法所获得的首例成活后代是经子宫内手术授 精出生的兔子。 英国剑桥动物生物有限公司最早于1993年开展 用分离精子进行牛IVF研究并获得成功。 分离精子的速度很慢 相对于人工授精的输精量(一千万个精子)而 言,它的分离速度太慢,每小时只能分离35万 个精子(2001年数据)。
流式细胞分离法


Commercial Sperm Sorting Facility, UK
MoFlo® SX
XY Inc. Fort Collins, CO
流式细胞分离法发展前景


随着分离精子速度的提高,将来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 用于人工授精的分离精子。例如,Beltsville公司利 用新型的精子分离专用喷嘴来提高精子分离速度。在 分离纯度为90%时,每小时可分离精子6百万个;如果 纯度只是要求在75%~80%,那么速度可达到每小时2 千万个。 另一方面,由于精子分离速度慢、成本高,人们一直 探讨采用只需少量精子的输精技术。如手术输精(子 宫内、输卵管内)、人工授精(子宫深部、子宫颈 部)、体外受精(IVF)和胞质内精子注射(ICSI)。
玻璃针、显微手术刀 显微操作仪简介 胚胎分割1 (模式:桑椹胚/囊胚) 胚胎分割2(2-到8-细胞期卵裂球)
注:两部片子中都不是太确切。

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早期胚胎进 行快速、准确的性别鉴定是可行的,但 由于早期胚胎性别鉴定需从胚胎上取下 少量细胞,对胚胎有一定损害,经冷冻解冻处理后仅有少量胚胎存活,导致胚 胎移植的成功率下降,这就制约了提供 预知性别家畜胚胎的商业化进程。


通过核型分析来鉴定 胚胎性别,寻找不能 与 X 性染色体配对的 Y 染色体。 准确率几乎是100%
3、X连锁酶活力测定法




原理:早期雌胚中2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失活,在胚 胎基因组激活与X染色体失活的短暂时期内,2条X 染色体均可被转移,雌胚中与X关联酶浓度及活性为 雄胚的2倍。 小鼠8-细胞胚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PRT) , 结果14/15的胚胎性别与HPRT活性结果一致,其中雄 性准确率100%,雌性91%。 测定从桑椹胚到囊胚阶段小鼠胚胎6-磷酸葡萄糖脱氢 酶( G6PP)的活性,雌性准确率为72%,雄性57%。 对X染色体失活时间尚不明确,易误判。
性别比例基本上近于1:1,保持性别比例 平衡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性别控制(sex control,SC)指通过人为 干预并按人们的愿望使雌性动物繁殖出 所需性别后代的一种繁殖新技术。
二、性别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20世纪初,McChung(1902)在研究蝗虫精细胞时,首先 提出了性别决定的染色体理论。 此后,Stevens和Wilson 用昆虫进行一系列研究后指 出,雌雄个体中不同的性染色体与性别有关,并将性 染色体定义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 随后,许多研究证实,哺乳动物的正常性别是由一对 性染色体决定的。动物个体的性别取决于受精时雌、 雄配子所携带的性染色体类别。

三、性别控制的意义
目的是在动物出生前即用人工方法控制
其性别,以改变后代的自然性别比例, 进而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特定性别的畜 禽生产,显著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对高效优质的发展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 可使受性别限制的生产性状(如泌乳性 状)和受性别影响的生产性状(如肉用、 毛用性状等)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精液在分离过程中的高倍稀释,会使精子活力下降。 而分离前洗脱精浆、稀释和分离都会降低精子质膜的 稳定性,从而导致提前获能。 虽然质膜稳定性降低可使精子能够马上具有受精能力, 能立刻用于体外受精,但另一方面却缩短了精子寿命, 使得精子在到达受精部位前或在体外保存过程中死亡。 价格昂贵 每台约25万美元。


主要组件:液流系统、激光器、荧光检 测器、散射光检测器、偏转板、细胞收 集器以及电子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系统。 这种分类技术可以测定细胞的大小、数 量和类型,并可依赖荧光染色测定DNA含 量和蛋白质水平,同时根据其差异进行 分离。
流式细胞分离法


理论基础:X精子DNA含量比Y精子多(人:差异为 2.8%,家畜:差异3.0%~4.2%)。 将精子稀释并与荧光染料Hoechst33342共培养, 染料定量结合DNA。当精子通过检索仪时被定位从 而被激光束激发,X精子放射出较强的荧光信号, 通过仪器和计算机系统扩增、分析并分辨出X精子 与Y精子。
物理分离法(2)


白蛋白液柱分离法:在粘滞的白蛋白液柱中, Y精子的游动速率比X精子快。 传递逆流电流法:用热传递和逆流沉积法结 合电流的方法来分离人精子。比较轻的Y精子 移动缓慢,从而分别收集到X和Y精子。
物理分离法(3)

Y精子F小体检测 对男性染色体染色,发现 Y染色体长臂发出荧光比其他染色体强,并 且,在分裂期间细胞中发现很量的斑点(F 小体)。39%-47%人精子呈现F小体。F小体 并非在全部哺乳动物中见到,但在大猩猩和 家畜精子中均发现了F小体,因此可用于家 畜精子分离。
第四章
性别控制定义 性别控制技术概况
性别控制
性别控制的意义
性别控制的方法 性别控制技术前景
一、性别控制定义



畜牧生产中,肉、奶、蛋等重要经济性 状在性别间有差异,有的是限性性状。 奶 牛 蛋 鸡 长毛兔:产毛量母兔优于公兔
一、性别控制定义
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动物群体公、母


受胎率低 精子受精力比正常精子低,解冻后的活力和顶体完 整率低等。分离过程不会影响受精,但可能会影响 早期胚胎和胎儿的发育 。 原因:荧光染色、稀释、冷冻、分离前后的保存、 分离过程中紫外线的照射及机械损伤等,都可能会 对精子产生不利影响。现已证实,分离过程会损伤 精子细胞膜,使活力、存储能力和受精能力下降。
控制授精时间代,近排卵时 易得雄性后代,预测和实际符合率70%。 猪:对22窝母猪试验,排卵前授精得母仔 55.6%,排卵后授精得公仔57.3%, (P<0.05)。排卵前E2、LH比排卵后高2.3、 6.3倍。
改变冻精的解冻温度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冷冻精液的解冻温度与精 子的活力呈正相关。冻精解冻温度越高,精子 复活越快,其活力也越强,消耗的能量快而多 ,故存活时间短。这样相应的缩短了Y精子的 寿命,而延长了X精子的寿命,并增加了与卵 子结合的机会,从而提高生母率。


X、Y精子分记方法的发展 物理分离法 免疫分离法 流式细胞分离法
物理分离法


沉积分离法 电泳法 层流分离法 白蛋白液柱分离法 传递逆流电流法 Y精子F小体检测
物理分离法(1)



沉积分离法:根据X精子比Y精子稍重,故沉 降速率稍快。 电泳法:X精子带有较多的净负电荷,因此, X精子向正极移动的速度比Y精子快。 层流分离法:根据X精子和Y精子具有不同的 游动方式和行为来分离精子,X精子集中在 液柱的始端而Y精子集中在较远的一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