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舞蹈史 第三章

合集下载

外国舞蹈史

外国舞蹈史

外国舞蹈史绪论第一节舞蹈概说一. 舞蹈的定义1. “人体动作的艺术”2. 抒情性特征3. 概括性特征二. 舞蹈的构成1.舞蹈的三大要素---时间、空间、力度现代舞首先完整地提出,将以往“定性的” “描述性语言” 提升到了随后的“定量的”“标准性”语言。

2. 舞者的三种调性---低调、中调、高调低调舞者---现代舞;中调舞者---民间舞;高调舞者---芭蕾舞3. 舞蹈的三种调性---低、中、高现代舞力---向下;民间舞---水平移动;芭蕾舞---向上4.舞台的三种平面---门、桌、轮5.舞台的三层空间---低空、中空、高空三.舞蹈的特征1、舞蹈是肉体的---最原始、最天然、最基本,也是最健康的刺激。

2、舞蹈是精神的---最物质、最形象、最鲜活,也是最空灵的属性。

在远古,舞蹈是与神对话的唯一途径;是宗教仪式上必须内容;被用作驱鬼除邪的有力手段;被用作净化心灵的有效方式。

3、舞蹈的最高境界---肉体与精神的完美合一。

四.舞蹈的功能有了人类,就有了舞蹈。

因为舞蹈从人类诞生时的第一个动作---呼吸、第一个表情---啼哭起,就开始与之相伴;因为舞蹈是在人类传情达意时无师自通,最基本、最简单的手段。

1、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而动作是生命的第一信号。

2、舞蹈是一切语言之母:最早的语言是非文字的动作语言五.舞蹈的起源1、模仿说(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游戏说(19世纪德国学者毕歇尔)3、劳动说(19th德心理学家,威廉.冯特,19th末20th初俄理论家政治家,普列汉诺夫)4、图腾说(20th 美籍德国艺术史学家,萨克斯)5、巫术说、宗教说(19th英民族学家泰勒+格兰德,美人种学家摩尔根6、性爱说(19th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及大量西方学者考察的结论)7、合一说:内外合一并动的结果。

六.舞蹈的分类三分法:1.以娱乐为目的1).娱己舞蹈:为自得其乐而跳的舞蹈2).娱神舞蹈:为取悦神灵而跳的舞蹈2..娱人舞蹈:为给他人带来愉悦或教益而跳的舞蹈。

《外国舞蹈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舞蹈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舞蹈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外国舞蹈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介绍外国舞蹈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外国舞蹈的起源、发展与流派,培养学生对外国舞蹈的欣赏能力和批评眼光,以及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课程目标1.了解外国舞蹈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趋势;2.掌握外国舞蹈的代表性作品和流派;3.培养学生对外国舞蹈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4.提升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授课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主题进行授课:第一部分:古代舞蹈的发展1.古埃及的舞蹈艺术;2.印度舞蹈的发展和特点;3.古希腊时期的舞蹈形态;4.中世纪欧洲的宫廷舞蹈。

第二部分:现代舞的起源和发展1.传统舞蹈与现代舞的区别和联系;2.美国现代舞的发展与创始人;3.欧洲现代舞的流派和代表作品;4.亚洲现代舞的发展和特色。

第三部分:芭蕾舞的演变与流派1.古典芭蕾舞的起源和发展;2.俄罗斯芭蕾舞的兴盛;3.法国芭蕾舞的流派和特点;4.现代芭蕾舞的变革和突破。

第四部分:当代舞蹈的多样性与创新1.非洲舞蹈的多样性和传统特色;2.拉丁舞的风靡与变革;3.当代舞蹈的新兴流派和概念;4.跨界融合的舞蹈创作。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理论讲授:介绍外国舞蹈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2.视听欣赏:观看外国舞蹈的经典演出录像,学习欣赏舞蹈的细节和技巧;3.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舞蹈形式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4.实践训练: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舞蹈的艺术表达和舞蹈技巧的训练。

评估与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参与度、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成果等;2.期中考试:笔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外国舞蹈发展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期末作品: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并呈现一份舞蹈作品,考核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舞蹈表演水平。

参考资料1.___,《舞蹈史》;2.___,《当代舞蹈的艺术》;3.___,《芭蕾舞的艺术与欣赏》;4.___,《现代舞的艺术与理论》;5.___,《世界民间舞蹈词典》。

外国舞蹈史

外国舞蹈史

外国舞蹈史1.舞蹈的定义:顾名思义是手舞与足蹈。

东方以手舞为主,力度上偏阴柔,空间上向内搜寻。

西方以足蹈为主,力度上偏重阳刚,空间上向外拓展。

2.同音乐美术比,舞蹈可称为人体动作的艺术。

同武术体操比,舞动更趋向与抒情性特征。

同哑剧比,舞蹈更趋向于概括性的特征。

3.舞蹈包含有舞蹈表情、舞蹈节奏和舞蹈构图三个基本要素。

节奏是舞蹈动作的时间因素,构图是舞蹈表演者的表情和节奏的变化构成的,含有空间因素;造型性舞蹈表情是通过舞蹈家创造的人物形象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所以它不同于一般自然状态下的情绪,亦不只限于面部表情,而主要是通过“力度”、“速度”和“幅度”去体现。

这些对比的形式和舞蹈的节奏,结合着表情构成了舞蹈上动的构图。

通过动的构图,表达了人物形象特定的思想感情,创造出各种美的舞蹈想象空间。

因此,舞蹈这三要素的互相结合,互相作用,形成了舞蹈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

舞蹈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但在不同的舞蹈形式中却有不同的侧重。

一般自娱性舞蹈多侧重于节奏,而舞台表演的舞蹈则是三者结合起来,密切不可分的。

4.爱尔兰民间舞:麦克尔。

弗拉特利编导并主演的《大河之舞》。

造成踢踏舞律动特色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天主教历来禁止以任何方式表现性爱本能,而只能允许腿脚踢踏出各种节奏。

二是早期的爱尔兰人不愿让英格兰统治者发现自己的快乐,以免自找麻烦。

三是这些舞蹈大多表演于酒吧这样狭小的空间,而为了不碰及客人的酒杯,舞者们的胳膊和躯干便不能随意乱动。

5.《大河之舞》为各国民间舞蹈家提供了极其成功的经验:在动作的编排上,他加快了原有的节奏,提高了舞步的难度,丰富了原有的调度,突出了群舞的气势;在舞美上,他充分利用了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声光电器材,使原本凝固而有限的舞台时空,可随时根据需要加以切割,灵活给与重组,极大的提高了作品本身的视听感染力和动觉冲击力,更无限的拓展了观众自身的想象超越力和时空穿透力。

6.国标舞:全称国际标准舞。

分为现代舞五项,又称为摩登舞五项,包括:华尔兹(慢三步),探戈,狐步,快步,快步华尔兹(快三步)。

《外国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国舞蹈史英文名称:History of foreign dance课程编号:x2120481学时数:32其中实践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一、课程简介《外国舞蹈史》是舞蹈表演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舞蹈的定义、特征、功能、起源和分类;外国舞蹈发展的具体历史过程;外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沿革等。

为今后舞蹈表演专业课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通过《外国舞蹈史》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外国舞蹈的艺术特征、各大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以及各有千秋的创作观念、编舞方法、训练体系、表演特征、审美理想、鉴赏方法等,培养学生具备理论研究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提高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一)绪论1. 教学内容舞蹈概说2. 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外国舞蹈的范畴;(2)理解部分:舞蹈的定义;(3)掌握部分:舞蹈的特征;(4)熟练掌握:舞蹈的分类。

3. 重点和难点(1)重点:为什么说“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2)难点:怎样理解“巫”、“武”、“舞”同源之说。

(二)自娱舞蹈1. 教学内容自娱舞蹈2. 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了解外国舞蹈的起源、发展、历史、文化、艺术风格、训练体系等;(2)理解部分:原始舞;(3)掌握部分:民间舞;(4)熟练掌握:交谊舞。

3. 重点和难点(1)重点:艺术特征;(2)难点:舞蹈个案。

(三)表演舞蹈1. 教学内容表演舞蹈2. 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了解外国舞蹈的起源与发展;(2)理解部分:国标舞;(3)掌握部分:民间舞;(4)熟练掌握:古典舞。

3. 重点和难点(1)重点:逻辑定义;(2)难点:舞蹈个案。

(四)芭蕾1. 教学内容芭蕾2. 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了解外国舞蹈历史与文化等;(2)理解部分:早期芭蕾;(3)掌握部分: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现代芭蕾;(4)熟练掌握:各时期的芭蕾舞。

《中外舞蹈史》复习

《中外舞蹈史》复习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第一章原始舞蹈11973年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饰陶盆把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追溯到了5300多年前。

2崖画上的舞蹈包含有:图腾崇拜、祭祀礼仪、生殖崇拜、狩猎征战四方面的内容。

3传说中的舞蹈有《扶犁》:反映神农氏发明农具,教人耕作的乐舞。

《扶来》:反映伏羲氏发明结网,教人捕鱼的乐舞。

《大韶》:歌颂先帝舜的乐舞。

孔子盛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刑天舞干戚》:在炎、黄二帝之间的争战中,炎帝的臣刑天在被砍去头颅的情形下,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手执干戚而挥舞。

干是盾,戚是长把斧。

“干戚舞”是古代武舞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舞蹈形式从远古一直流传到今天。

4原始舞蹈的特征:强烈的功利目的、高度的生命情调、热烈的全民性、完全的娱神性。

5探索原始舞蹈的途径有:1)通过记载原始舞蹈传说的古文献;2)通过原始舞蹈的文物、岩画等;3)考察流传至今的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第二章夏商奴隶制时代1女乐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

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始分化。

伴随整个社会发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娱乐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发展。

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即女乐队伍开始发展并庞大起来。

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奢侈乐舞场面。

这些女乐经过一定训练,具有一般人不能掌握的技术,她们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音乐舞蹈家。

尽管在她们的创作和表演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在声色娱乐上的奢侈追求,但她们创造的精美乐舞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

她们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2甲骨文中出现的乐舞人员“万”或“万人”的记载,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舞蹈的文字记载。

3奴隶制时代,被形容为:那柔软的身肢,旋绕折缩,似可“入怀袖也”的舞蹈是《旋怀》。

第三章两周时期的舞蹈1、雅乐体系的建立及社会功能是什么?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其统治,极力加强等级观念,在周公旦的主持下,制礼作乐,集中、整理、增删了前代各氏族具有代表性的乐舞,用于祭祀天地祖先,朝贺等大典。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
第二章xx奴隶制时代
1女乐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
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始分化。伴随整个社会发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娱乐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发展。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即女乐队伍开始发展并庞大起来。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奢侈乐舞场面。
6《霓裳羽衣》:
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乐曲是唐玄宗部分的吸收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舞蹈主要表现仙女美姿,舞者“不着人间俗衣裳”,上穿孔雀翠衣,下穿淡彩色或月白色的裙子,肩披霞帔,头戴“步摇冠”,身上配着许多珠翠饰品,华丽典雅。舞姿优美、轻盈、飘逸、柔曼、引人入胜。其表演形式除独舞外,还有双人舞、集体舞的表演形式。这个舞蹈的首演者和最擅长者为杨贵妃。
从舞蹈的政治作用看,周代充分利用了乐舞的特殊功能,有效地为其统治服务。在此后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它一直被视为“正声”,各朝各代均不断增修变化,以适应自身的政治需要,雅乐体系一直延续到清代终止才告结束。
2《xx》:
是《六舞》中史料遗存最多的乐舞。孔子称其:
尽美未尽善。是一个有诗、有乐、有舞、有特定主题的大型男子群舞,执干戚而舞,与《大濩》一起归入武舞。
《南诏奉圣乐》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其原因:
一方面,它是在民族团结友好的气氛中产生的;另一方面,在艺术创造上,它是以南诏乐舞为本,广泛吸收汉族、龟兹等西域乐舞成分编制而成的大型组舞,主题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及欣赏价值。
唐代舞蹈的辉煌成就:
唐代舞蹈在内容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宫廷燕乐:
《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小型表演性舞蹈分为“健舞”“软舞”两大类。也是教坊乐舞的两大类。由器乐演奏、歌唱、舞蹈组合成的多段体乐舞套曲——“大曲”。歌、舞、戏三者相结合,能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歌舞戏。其中著名的有《踏谣娘》《大面》等。其它未归入舞类的主要舞蹈:

中外舞蹈史 教学大纲

中外舞蹈史  教学大纲

中外舞蹈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903X10课程名称:中外舞蹈史/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ien Danc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舞蹈表演教材、教学参考书:《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欧建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袁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发展史》,王克芬、隆荫培,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中外舞蹈史是舞蹈专业学习的基础必修课程,作为一名舞蹈专业学生,旨在了解舞蹈的本质所在,应充分把握古今中外的舞蹈发展和进程,认识中西方舞蹈的发展历程,并能够横向、纵向比较中西方舞蹈的流派与风格,对中西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进行分析与描述,在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品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为个人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今后舞蹈评论打下基础。

该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设置为基础必修课,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将对舞蹈表演专业核心课产生重大辅助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效果和要求:1、知识要求:了解和掌握以下主要内容:了解舞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进程;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外国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艺术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舞蹈艺术风格特点。

2、能力要求:要求达到以下能力:较强的分析、比较与总结概括能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能力;分析、采取正确态度的应对能力。

3、素质要求:要求获得和深化以下素质:对舞蹈文化、舞蹈遗产的传承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厚重的人文关怀和良好的美学品味;保持民族民间舞蹈民族自觉性,主动维护舞蹈实践健康成长和发展。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该课程总课时为32,期间安排四个课内实践环节,共8个课时。

第一个实践环节为:对各舞蹈文化背景以及民族精神、气质、审美等方面的理解与认识,2个课时;第二个实践环节为:观摩大量的舞蹈视频录像,定期观摩大型舞蹈比赛、汇演,2个课时;第三个实践环节为:了解舞蹈创作动态,展开讨论、评价,2个课时;第四个实践环节为: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文艺演出、比赛,积累对舞蹈的感性体验等,2个课时。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第一章原始舞蹈1 1973年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饰陶盆把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追溯到了5300多年前。

2 崖画上的舞蹈包含有:图腾崇拜、祭祀礼仪、生殖崇拜、狩猎征战四方面的内容。

3 传说中的舞蹈有《扶犁》:反映神农氏发明农具,教人耕作的乐舞。

《扶来》:反映伏羲氏发明结网,教人捕鱼的乐舞。

《大韶》:歌颂先帝舜的乐舞。

孔子盛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刑天舞干戚》:在炎、黄二帝之间的争战中,炎帝的臣刑天在被砍去头颅的情形下,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手执干戚而挥舞。

干是盾,戚是长把斧。

“干戚舞”是古代武舞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舞蹈形式从远古一直流传到今天。

4 原始舞蹈的特征:强烈的功利目的、高度的生命情调、热烈的全民性、完全的娱神性。

5 探索原始舞蹈的途径有:1)通过记载原始舞蹈传说的古文献;2)通过原始舞蹈的文物、岩画等;3)考察流传至今的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第二章夏商奴隶制时代1 女乐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

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始分化。

伴随整个社会发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娱乐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发展。

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即女乐队伍开始发展并庞大起来。

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奢侈乐舞场面。

这些女乐经过一定训练,具有一般人不能掌握的技术,她们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音乐舞蹈家。

尽管在她们的创作和表演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在声色娱乐上的奢侈追求,但她们创造的精美乐舞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

她们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2 甲骨文中出现的乐舞人员“万”或“万人”的记载,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舞蹈的文字记载。

3 奴隶制时代,被形容为:那柔软的身肢,旋绕折缩,似可“入怀袖也”的舞蹈是《旋怀》。

第三章两周时期的舞蹈1、雅乐体系的建立及社会功能是什么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其统治,极力加强等级观念,在周公旦的主持下,制礼作乐,集中、整理、增删了前代各氏族具有代表性的乐舞,用于祭祀天地祖先,朝贺等大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人物:
• (美)俄罗斯芭蕾编导大师,乔治•巴兰钦
• (英)英国芭蕾创始人,妮奈特•德•瓦卢娃
• (德)德国现代舞创始人,玛丽•魏格曼
• (德)德国舞蹈剧场创始人,皮娜•鲍希等,
• 都曾经进行过“芭蕾歌剧”的创作和演出。
戏剧芭蕾:
• 特指以舞蹈表现故事或戏剧情节的芭蕾,亦称芭
蕾舞剧。
• 规模:大、中、小型三中规模。
• 大型作品分若干幕和场,一般为整晚长度;
• 中型作品为30分钟左右的独幕芭蕾舞剧;
• 小型作品通常为15分钟左右。 • 结构模式:“三段式”,开始、中间、结尾。
戏剧芭蕾的创作流程:
• 一、编导吸取灵感
• 二、作曲家创作音乐
• 三、编导创作人物形象
• 四、舞美设计 • 五、走台、彩排、公演 • 1581年,《皇后喜剧芭蕾》,第一部首演于巴黎宫廷的戏 剧芭蕾。 • 18C,法,情节芭蕾大师,让-乔治•诺维尔。
• 贵族在举行宴会时,邀请街头艺人前去表演一些
短小精悍的节目作为“甜食”在各道大菜上桌之
间,为来宾助兴。由此产生席间芭蕾。
• 最早的席间芭蕾,1489年,意大利贵族刚卓•奇• 波塔承办。
幕间芭蕾:
• 15C意大利和法国宫廷演出中,幕与幕之间常常
插空表演的舞蹈。 • 作用:为喜剧演员提供充裕的时间去抢装和换场 。 • 代表作:1664《逼婚》;1668《乔治•唐丹》 • 特点:轻松活泼、妙趣横生
• • • • • • • • • 500年的芭蕾史可分为五大时期 早期芭蕾(约1500-1832) 浪漫芭蕾(1832-1876) 古典芭蕾(1877-1898)
现代芭蕾(1909-1977)
当代芭蕾(1977-2007)
早期 中期 晚期 前阶段 后阶段
二、逻辑定义
• 芭蕾,法语Ballet的音译,诞生于意大利和法国宫
产生时间及代表人物:
• 交响芭蕾历史由来已久,但在1930年代有美籍俄国芭蕾编 导大师马辛创造。 • 代表作品《预兆》、《幻想交响曲》、《红与黑》等。
• (美)俄国编导大师,乔治•巴兰钦,200余部作品。
• 代表作品《小夜曲》、《四种气质》、《C调交响曲》等

爵士芭蕾:
• 特指根据爵士乐律动,吸收爵士舞的旋转扭动、 古典芭蕾的畅若流水而形成的芭蕾新品种。 • 特征:现代舞的棱角分明、即兴舞的临场发挥、 交谊舞蹈感情交流、艺术体操的灵巧敏锐、东印 度舞的刚柔相济和异国情调,并吸纳了踢踏舞、 摇摆舞、迪斯科、霹雳舞、嬉蹦舞等,达到淋漓 酣畅和雅俗共赏的效果。
代表人物及作品:
• 乔治•巴兰钦
• 彼得•马丁斯,纽约市芭蕾舞团芭蕾大师。 • 代表作品:《爵士》
• 美国当代芭蕾大师,威廉•福赛斯。 • 代表作品:1979《爱之歌》
摇滚芭蕾:
• 特指根据摇滚乐,并借助摇滚舞创作的芭蕾。 • 兴起于1960年代。
• 代表人物及作品: • 法国,莫里斯•贝雅,《生命之舞》,1997。
• 1、歌剧是新兴起,需要芭蕾的肢体艺术添光增色
• 2、掌握在上流社会手中,不得不经历政治和社会动荡;
• 17C大部分时间处于某种记忆落后和知识贫乏的状态。
代表人物及作品
• 代表人物:吕利、安德烈•康普拉、让-菲利普•拉摩 • 早期代表作:《爱情凯旋》、《凡尔赛牧歌》、《和平圣
殿》等
• 第一部完整的歌剧芭蕾《豪迈的欧洲》 • 后期代表作:《众缪斯》、《威尼斯的狂欢节》、《爱神 与战神的爱情》等。
第三章 芭蕾(一)
第一节 芭蕾概说
• 一、来龙去脉
• 芭蕾 • 起源于:15C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 • 成型并兴盛于:16-19C上半叶,法兰西 • 鼎盛于:19C下半叶,俄罗斯和丹麦 • 于20C初从俄罗斯走向全世界
芭蕾六大流派:
• 意大利
• 法兰西
• 俄罗斯
• 丹麦
• 美国
• 英国
五大芭蕾舞时期
动觉的过程需要视觉和听觉的相互配合。
廷的古典学院派剧场舞蹈体系,素有“西方文明 的结晶”和“贵族艺术”的称谓,亦有“严肃艺 术”、“高雅艺术”等雅号,也有“脚尖舞”的 别称,是迄今为止最具国际性的舞蹈品种之一。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以及演出结构、本体特 征和美学追求不同,先后出现过:
• 马术芭蕾、席间芭蕾 • 幕间芭蕾、喜剧芭蕾 • 歌剧芭蕾、芭蕾歌剧 • 戏剧芭蕾、心理芭蕾 • 交响芭蕾、爵士芭蕾 • 摇滚芭蕾等。
四、审美标准
• 先天“条件”,后天的“能力”与“技术”。
• 古典芭蕾审美标准:三长一小一个高,20公分顶重要,开
、绷、直、立爹妈给,轻、快、高、稳师傅教。
• 三长:长胳膊、长腿、长脖子。
• 一小:小脑袋。 • 一个高:高脚背。 • 脚趾部分:最优:大拇趾、二拇趾、中趾一样长; • 其次:大拇趾、二拇趾一样长。
三、名词解释
• 马术芭蕾: • 15C,佛罗伦萨、托斯卡纳等,宫廷娱乐活动
• 目的:培养骑士风度、炫耀贵族风范、满足人们铺张心理
的最佳手段,客观上为日后艺术芭蕾做好了铺垫。
• 规模:数千人表演,数万人观看。
• 16C和17C初,进入成熟期。
席间芭蕾:
• 15C意大利和法国的宫廷宴席上,在等待各道大 菜时插空表演的舞蹈。
轻、快、高、稳师傅教
• 强调在老师的精心调教下,经过长期、科学和艰苦的训练 之后,在完成各种高难度技术动作时,都需要形成的“后 天能力”。
• “轻”字当先。主角大多为女性仙女、孤魂、野鬼、精灵
等。“高”与“轻”互为因果。
• 快:舞者的动作频率要快。速度越快、难度越大。
• 稳:结尾、收场要稳。
第二节 芭蕾欣赏
心理芭蕾:
• 产生于20C上半叶
• 它通过时间、空间、力度、关系和流畅度的精确调度,而
非传统哑剧手势、复杂的面部表情、繁琐的道具、沉重的
布景,去揭示人物之间微妙的相互关系和心理矛盾。
• 代表人物及作品: • 1936,英,A.图徳,独幕芭蕾舞剧《丁香花园》。 • 1975,捷克,J.基里安,《净化之夜》。
开、绷、直、立爹妈给
• 芭蕾舞者必须具备的先天四大条件。 • 开:踝、膝、胯、胸、肩,必须五位一体地向两侧打开。 • 绷:指舞者每个脚步动作,该绷脚背的时候,都得绷起来
。也是检验舞者脚下干净利落的试金石。
• 直:舞者腿脚在完成充分伸展时,膝盖骨绝对收藏进腿脚 线条。 • 立:指无论坐与站,舞者躯干都必须同地面垂直。
在其中有意的抛弃了常规的故事情节,而用动作去单纯地 表现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 广义:(1)以音乐作品为首要依据和重要灵感,但使用 了少量细节或经过淡化的情节、有标题的交响芭蕾;(2 )根据舞曲编导的芭蕾;(3)根据民歌编导的芭蕾;(4 )根据爵士乐并借助于爵士舞创作的芭蕾;(5)根据摇
滚乐并借助于摇滚舞创作的芭蕾;(6)交响芭蕾舞剧。
喜剧芭蕾:
• 编导们将芭蕾舞剧的各幕或场拆开来,然后分别
插入喜剧的各幕之间演出,产生了芭蕾与喜剧因 相互需要而彼此互补,既增加了戏剧的观赏性, 又强化了芭蕾的戏剧性的崭新表现形式。 • 代表作品:1670,莫里哀和吕利《吝啬鬼》
歌剧芭蕾:
• 17C末至18C上半叶,出现歌剧芭蕾。 • 它融唱歌、舞蹈和豪华的布景为一体,是在“喜剧芭蕾” 基础上质的飞跃。它在题材上逐渐向复杂深沉的悲剧发展 ,舞蹈成分比例大大增加。 • 芭蕾寄生歌剧的原因:
交响芭蕾:
• 特指用现成的交响曲或其它音乐为基础而创作的芭蕾。 • 动作的展开需要严格遵循音乐的旋律、节奏、配器、和声 、对位、结构、逻辑、情调与主题,而群舞的设计则需要
调用不同性别、年龄、体格与数量的舞者,去对应和表现
音乐的不同声部及其音色与结构。
交响芭蕾的分类:
• 狭义:完全没有情节或细节、无标题的交响芭蕾,编导家
芭蕾歌剧:
• 最初仅指那些在早期“歌剧芭蕾”中,舞蹈在比 重上同歌剧并驾齐驱,甚至远远大于歌剧的作品 • 20C以来,随着芭蕾进入“现代”和“当代”新 时期,芭蕾编导家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不断 得到增强,“芭蕾歌剧”这种形式日益增多。
• 代表作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金鸡》等。
• 20C,芭蕾进入成熟期。
• 一、观舞思路 • 观舞方法必须同对象统一 • 古典芭蕾:西装革履,提前入场,
• 了解作品背景与表现内容,感受贵族气息;
• 现代芭蕾:着装得体,按时就坐,
• 各自感受,利用想象。
• 在舞者与观众双方,包括: (1)各自身体的运动感觉; (2)双方感觉到沟通与互动过程; (3)肌肉同情与行为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