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舞蹈史主要作品
外国舞蹈史主要作品

《胡桃夹子》是一部二幕的芭蕾舞剧,是俄国古典芭蕾舞剧的中期代表作,在西方人的生活中更是家喻户晓的“圣诞芭蕾”。编导:
伊凡诺夫。于1892年在圣彼得堡首演。该剧取材于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故事及法国作家大仲马的改编本。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古典芭蕾的创作原则,融合了芭蕾艺术的诸多样式,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芭蕾舞剧中的经典剧目。现代芭蕾
《xx》
《xx》是一部二幕芭蕾舞剧。编源自:科拉利、佩罗。由xx歌剧院于
1841年6月首演。《吉赛尔》是芭蕾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是法国“浪漫芭蕾”时期舞剧的悲剧代表作和中期代表作,代表着浪漫主义芭蕾的巅峰成就。这部作品第一幕中的“吉赛尔发疯”和第二幕中的“维丽斯女鬼”的舞蹈场面分别是“情节芭蕾”和早期“交响芭蕾”的范例。
xx
早期芭蕾
《皇后的喜剧芭蕾》
《皇后的喜剧芭蕾》被认为是第一部芭蕾舞剧。导演:
博若耶。1581年演出于皇后胞妹玛格丽特公主的婚礼庆典之上。这部作品在舞剧的戏剧结构上,第一次成功地把若干不同故事情节放到一个完整的戏剧构架之下;在舞蹈构图上,第一次充分体现出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格拉斯的“几何能表现思想”的观念;在形式上包括了朗诵、歌唱和舞蹈等多种成分。
早期
《天鹅之死》
《天鹅之死》是一段女子独舞,属于俄国现代芭蕾的早期代表作,也是芭蕾史上最具生命力的经典之作,1907年首演于圣彼得堡。编导:
福金。创作灵感来源于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名曲《天鹅》。作品并没有什么惊人的技巧,但是在短短的两分钟内,动人的音乐推动着玉洁冰清的天鹅用频频的足尖碎步和微微的手臂揉动,传达出生命永恒的渴望和如画般的意境。
现代舞
《阿帕拉契亚的春天》
《阿帕拉契亚的春天》是出独幕舞剧,属于美国现代舞历史上古典现代舞时期的代表作。
西方舞的发展史

西方舞的发展史西方舞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也十分复杂。
可以大致分为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阶段,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
古代: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舞便已经开始发展。
当时的表演形式是舞蹈和诗歌结合,叫做舞蹈哥伦比亚 (kordax),主要表现的是男性舞者的健美和力量。
中世纪:在中世纪时期,西方舞又由于宗教和宫廷领域的需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时期的舞蹈多半是由男女跳,以射箭、跳跃、踩踏等呈现。
在欧洲,舞蹈也成为了人们庆祝特殊节日和婚礼仪式的一部分。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艺术和文化繁荣发展,舞蹈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文艺复兴时期的舞蹈主要有宫廷舞和民间舞两种。
巴洛克: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舞蹈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它的特点是盛行华丽的舞台效果和宏伟的舞台布景。
在这一时期,舞蹈形式和表现技巧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带动了舞蹈作品的信手拈来。
巴洛克时期的舞蹈也是西方舞历史上最为奢华繁复的时期之一。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时期,人们开始对舞蹈的表现形式进行简化和优化。
主要舞种有芭蕾舞、马戏团风格的舞蹈和歌剧中的舞剧。
在这一时期,舞蹈的技巧和形式大幅度优化,万元技的高难度技巧独立成为舞蹈中重要的一环。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时期,舞剧中的舞蹈形式得到了更为彻底的改变,舞蹈动作和身体姿态也不再那麽豪华且技巧繁复。
在浪漫主义时期,芭蕾舞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展现出了她超凡的追求、奥秘和真实性。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时期,人们与时俱进,开始对舞蹈的自由性和个性化进行追求。
在现代主义时期,人们大胆尝试新的舞蹈形式和表现技巧,开创了很多具有非常现代特色的新舞蹈。
西方舞的发展历程与西方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其历史司并未终止。
随着社会形势和文化背景的不断变化,未来的西方舞蹈也将呈现出她不断开拓和革新的面貌。
外国舞蹈史

外国舞蹈史1.舞蹈的定义:顾名思义是手舞与足蹈。
东方以手舞为主,力度上偏阴柔,空间上向内搜寻。
西方以足蹈为主,力度上偏重阳刚,空间上向外拓展。
2.同音乐美术比,舞蹈可称为人体动作的艺术。
同武术体操比,舞动更趋向与抒情性特征。
同哑剧比,舞蹈更趋向于概括性的特征。
3.舞蹈包含有舞蹈表情、舞蹈节奏和舞蹈构图三个基本要素。
节奏是舞蹈动作的时间因素,构图是舞蹈表演者的表情和节奏的变化构成的,含有空间因素;造型性舞蹈表情是通过舞蹈家创造的人物形象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所以它不同于一般自然状态下的情绪,亦不只限于面部表情,而主要是通过“力度”、“速度”和“幅度”去体现。
这些对比的形式和舞蹈的节奏,结合着表情构成了舞蹈上动的构图。
通过动的构图,表达了人物形象特定的思想感情,创造出各种美的舞蹈想象空间。
因此,舞蹈这三要素的互相结合,互相作用,形成了舞蹈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
舞蹈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但在不同的舞蹈形式中却有不同的侧重。
一般自娱性舞蹈多侧重于节奏,而舞台表演的舞蹈则是三者结合起来,密切不可分的。
4.爱尔兰民间舞:麦克尔。
弗拉特利编导并主演的《大河之舞》。
造成踢踏舞律动特色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天主教历来禁止以任何方式表现性爱本能,而只能允许腿脚踢踏出各种节奏。
二是早期的爱尔兰人不愿让英格兰统治者发现自己的快乐,以免自找麻烦。
三是这些舞蹈大多表演于酒吧这样狭小的空间,而为了不碰及客人的酒杯,舞者们的胳膊和躯干便不能随意乱动。
5.《大河之舞》为各国民间舞蹈家提供了极其成功的经验:在动作的编排上,他加快了原有的节奏,提高了舞步的难度,丰富了原有的调度,突出了群舞的气势;在舞美上,他充分利用了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声光电器材,使原本凝固而有限的舞台时空,可随时根据需要加以切割,灵活给与重组,极大的提高了作品本身的视听感染力和动觉冲击力,更无限的拓展了观众自身的想象超越力和时空穿透力。
6.国标舞:全称国际标准舞。
分为现代舞五项,又称为摩登舞五项,包括:华尔兹(慢三步),探戈,狐步,快步,快步华尔兹(快三步)。
外国舞蹈史第五章笔记

外国舞蹈史第五章笔记第五章古典芭蕾1887-1898西欧芭蕾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衰败时期,保存和发展古典芭蕾(主要是浪漫主义芭蕾)的优秀传统的重大责任落到了俄罗斯芭蕾肩上。
佩蒂帕-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1818-19101、佩蒂帕创作编导了一大批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芭蕾舞台上久演不衰的舞剧:2、《堂·吉诃德》(1869)、《舞姬》(1877)、《睡美人》(1890)、《天鹅湖》(与伊凡诺夫合作,1895)、《莱蒙达》(1898)、《魔镜》(1903)。
佩蒂帕的贡献在这些舞剧中佩蒂帕做出的最大贡献:1、他打破了浪漫芭蕾原有的两幕格局,奠定了大型古典芭蕾舞剧的固定样式:情节通过哑剧阐述。
2、大型抒情组舞:双人舞——双人、男变奏、女变奏、双人;三人舞;四人舞;宏大对称的群舞,起着概括主人公情感的作用;3、另一方面,佩蒂帕更是一位开始成功运用交响化的芭蕾音乐来进行舞剧创作的编导家,这也为20世纪交响芭蕾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此,艺术史学家们赞誉佩蒂帕是“古典芭蕾之父”佩蒂帕的舞蹈思想思想:他认为舞蹈不是娱乐消遣的手段,也不是歌剧和话剧的附庸品…认为必须在内容充实的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舞蹈手段的形式构成和表情潜力。
作品欣赏与分析1、欣赏作品《唐吉诃德》片段2、作为古典遗产,舞剧《唐吉诃德》的主要价值在于佩蒂帕成功地编排了些舞蹈,如几段西班牙色彩浓郁地双人舞(第四幕酒馆里基特莉与巴塞尔的双人舞至今仍是各种国际芭蕾大赛指定节目)和成功的体现交响编舞原则的《梦》-白纱裙的群舞等等。
3、舞蹈作品《舞姬》4、在这部作品中,佩蒂帕充分显示了编排古典芭蕾双人舞,群舞的才能。
他的舞蹈既保存了古典芭蕾的高度技术,又有严整,合乎逻辑的发展。
他对情节舞和哑剧场面都很重视,利用一切手段来为展开剧情服务。
尤其第四幕的“幻影的舞蹈”,被公认为交响芭蕾的萌芽,也是古典芭蕾群舞的典范。
外国舞蹈史 (2)

外国舞蹈史1. 舞蹈的起源舞蹈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塑造身体的艺术形式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
外国舞蹈史是一个关于不同国家以及民族舞蹈演进的记录。
它包括从古代到现代,从宫廷舞蹈到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
2. 古代舞蹈古埃及的舞蹈艺术以宗教为基础,舞者们通过舞蹈来祈祷和表达崇敬之情。
古希腊的舞蹈以雅典的宴会和庆祝活动中的舞蹈为主要形式,希腊舞蹈艺术对今天的西方舞蹈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印度的舞蹈在宗教仪式和故事叙述中起到重要作用。
古中国的舞蹈在宫廷和庙宇中表演,主要以宫廷舞和民间舞为主。
3. 中世纪舞蹈欧洲中世纪时期,舞蹈成为宫廷娱乐活动的一部分。
宫廷舞蹈在贵族社交场合中被广泛采用,这些舞蹈以优雅和复杂的舞步为特点。
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巴洛克舞蹈。
民间舞蹈在中世纪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舞蹈反映了当地的习俗和传统文化。
例如,英国的莫里斯舞、意大利的塔兰特拉舞等。
4. 文艺复兴时期舞蹈文艺复兴时期,舞蹈成为了宫廷和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意大利,巴尔多舞蹈(Ballo)和意大利舞剧(Commedia dell’arte)成为了受欢迎的舞蹈形式。
法国宫廷的贵族舞蹈,如布尔舞(Bouree)和圆舞曲(Gavotte),在整个欧洲流行开来。
英国的伊丽莎白舞(Elizabethan dance)和雅格舞(Jig)也在文艺复兴时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5. 古典舞蹈古典舞蹈是由法国所影响的一种舞蹈形式,具有严谨的编舞和技巧要求。
它在17世纪的法国宫廷舞台上首次亮相,并在18世纪和19世纪逐渐成熟。
著名的古典舞蹈包括芭蕾舞、华尔兹、波兰舞和挪威舞等。
这些舞蹈形式不仅在西方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6. 现代舞蹈20世纪初期,舞蹈开始逐渐摆脱古典舞蹈的束缚,成为一种更自由和创新的艺术形式。
现代舞蹈强调舞者与舞台的互动,对身体表达和情感传达的重视。
著名的现代舞蹈家如以色列的玛塔·格拉汉姆(Martha Graham)和美国的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an)等,通过新颖的编舞和独特的舞蹈风格,推动了现代舞蹈的发展。
外国人文主义舞蹈作品

外国人文主义舞蹈作品
1. "Swan Lake"(《天鹅湖》),这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
基的经典芭蕾舞剧,它通过优雅的舞蹈和戏剧性的故事,探讨了爱、自由和牺牲的主题,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对美的追求。
2. "Rite of Spring"(《春之祭》),这是法国作曲家斯特拉
文斯基的现代舞蹈作品,它以原始部落仪式为灵感,探索了生命、
死亡和自然的力量。
它突破了传统舞蹈形式,展现了对人类存在意
义的思考。
3. "Revelations"(《启示录》),这是美国舞蹈家阿里
希·阿肯斯创作的现代舞作品,它通过非洲裔美国人的文化和历史
背景,表达了对信仰、希望和自由的探索。
它强调人类情感的共通
性和对社会正义的呼吁。
4. "Giselle"(《吉赛尔》),这是法国作曲家阿道夫·亚当
的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爱、背叛和宽恕的故事。
通过舞蹈和剧情的结合,它探讨了人类对爱情和复仇的复杂情感。
5. "The Nutcracker"(《胡桃夹子》),这是俄罗斯作曲家柴
可夫斯基的经典芭蕾舞剧,它以童话故事为背景,通过舞蹈和音乐,展现了对幻想、梦想和童真的追求。
它强调了人类对美好和想象力
的渴望。
这些作品不仅在舞蹈技巧和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性,更在思想
和情感层面上深入探索了人类的存在和价值观。
它们通过舞蹈语言
传递着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表达,启发观众对生活和人类情感
的思考。
外国舞史

芭蕾:500年历史。
1、芭蕾的定义:英语Bellet意思源于法语Ballet,更远的一些词源可以推测到15世纪。
意大利初次出现芭蕾时,将它命名为Balletto,词源是晚期拉丁语的Ballo (动词Baller,“跳”)也就是说,从词源上来考察,广义的说Ballet本来泛指各种舞蹈或舞蹈剧,凡以人体动作和姿态,表现戏剧故事内容,或者以某种情绪心态的舞蹈演出都可以称之为Ballet及舞剧,狭义的说,Ballet是西方一种特定的舞种,是Classical Ballet(古典芭蕾)略称,专指15世纪出现于意大利经三百年的发展而形成的,有特定的审美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欧洲古典芭蕾,亦即通常所说的“古典芭蕾”或“芭蕾舞(剧)”。
2、芭蕾起源于意大利起源于民间,包括古罗马、古希腊、古埃及、中世纪这四个时期,后来发展到法国,路易十四(太阳王子)时期开始发展,兴盛于法国。
3、芭蕾追溯起源大致可以举出以下几个方面:1古希腊的舞蹈(悲喜剧);2古罗马的拟剧表演(戏剧);3意大利的职业戏剧;4中世纪杂耍者的艺术;5法国和意大利宫廷宴会上的舞蹈;6欧洲各国的民族民间舞蹈。
4、交响芭蕾的编舞原则:遵循音乐发展的情感逻辑,通过交响化戏剧结构,揭示生活的本质,塑造能体现主题思想的形象。
5、现代舞编舞法:1、数学法(N的n+1次方,N”动作,n”方向,1”一个部分)2积累法3环境法4即兴法5列队法6打破法(打破动作、打破空间)7任务法8图表法9几何法10穿插法11机遇法12拼贴法13重复法14反转法15数字以及微量元素法。
6、20世纪前期现代舞与后期现代舞蹈:a社会根源一样,是二十世纪资本主义时期b阶级根源一样,是中小资本阶级c哲学基础,思想基础:唯心主义,(现代舞是理性的)d文艺根源:反传统e艺术精神:发对偶像派f艺术观念的追求紧随时代的发展变化。
7、芭蕾:a分类:早期、古典(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现代、当代。
b四大流派:丹麦、俄罗斯、法国、意大利。
外国舞蹈史 第五章

• 2、列夫•伊凡诺夫,彼季帕弟子。独自编排《胡桃夹子》,
《天鹅湖》二、四幕。
• 3、(意)皮埃里娜•莱尼亚尼,创造了动作技术上的辉煌
成就——32个“挥鞭转”。
• 4、乌兰诺娃(1910-1998),《天鹅湖》第一个“白天 鹅”。中国第一个“白天鹅”的扮演者是白淑湘。
乌兰诺娃
• A:男女双双在“辉煌的快板”中共舞,以技术高难的动
作结束。• 大双人舞:源自男女主演在全体舞者伴舞的宏大场面中,为
整部大戏压轴的双人舞,通常以大团圆的结局收尾。 • 性格舞:“古典芭蕾”时期,(法)马里于斯•彼季帕最 终定型的两大模式的民间舞之一,指根据芭蕾的审美理想 和剧情发展的需要,对波兰、匈牙利、西班牙、意大利、 俄罗斯等各种异国情调进行加工改造后的舞段,又称“代 表性舞蹈”。
• 双人舞:“古典芭蕾”时期,(法)马里于斯•彼季帕最
终定型的两大模式之一,代表着芭蕾技术和艺术的新高峰。 • 模式大多以浪漫爱情为主题,按照A-B-A三段式结构来表 演。 • A:男女双双在“抒情的慢板”音乐中舞蹈 • B:由男女分别独舞,称男女变奏,为了让双方,特别是 男演员有充分的表演机会。
• 在俄国政策的尊重和重金的感召下,法国、意大利的芭蕾 名师纷纷来到俄国。引起了芭蕾移民的东迁高潮——19C 后半叶的圣彼得堡和莫斯科。标志着法国“浪漫芭蕾”大 势已去,俄国开创了芭蕾史上“古典芭蕾”的鼎盛时期。
• 特点:集法国、意大利两大流派之大成,又具有俄罗斯民
族文化固有的气势恢弘、动作凝重、精力过人、酷爱戏剧 等特点。 • 代表作品:《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堂•吉 诃德》《舞姬》《雷蒙达》等。
瓦 西 里 教 堂 红场
冬宫博物馆
圣彼得堡夜 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舞蹈史主要作品早期芭蕾《皇后的喜剧芭蕾》《皇后的喜剧芭蕾》被认为是第一部芭蕾舞剧。
导演:博若耶。
1581年演出于皇后胞妹玛格丽特公主的婚礼庆典之上。
这部作品在舞剧的戏剧结构上,第一次成功地把若干不同故事情节放到一个完整的戏剧构架之下;在舞蹈构图上,第一次充分体现出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格拉斯的“几何能表现思想”的观念;在形式上包括了朗诵、歌唱和舞蹈等多种成分。
《关不住的女儿》《关不住的女儿》是一部两幕三场的芭蕾舞剧。
编导:让·多贝瓦尔。
1789年在法国首演。
这部作品在芭蕾史上意义重大:1.在剧中,舞蹈不是再是歌剧的附庸和技巧的炫耀;2.第一次用充满贵族风范的芭蕾表现当时法国第三等级平民现实生活;3.将民间舞改编搬上舞台,为性格舞模式的问世奠定了基础;4.芭蕾双人舞的程式化结构在这部作品中初步形成。
浪漫芭蕾《仙女》《仙女》是一部二幕芭蕾舞剧,是芭蕾史上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是法国浪漫芭蕾时期舞剧的处女作和早期代表作。
编导:菲利普·塔里奥尼。
1832年由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首演。
该剧一反旧式舞剧大团圆、华丽终场惯例,以悲伤场景结束全剧。
剧中,玛丽·塔里奥尼第一次将脚尖舞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仙女白纱裙和背上的翅膀成为浪漫主义芭蕾的象征。
《吉赛尔》《吉赛尔》是一部二幕芭蕾舞剧。
编导:科拉利、佩罗。
由巴黎歌剧院于1841年6月首演。
《吉赛尔》是芭蕾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是法国“浪漫芭蕾”时期舞剧的悲剧代表作和中期代表作,代表着浪漫主义芭蕾的巅峰成就。
这部作品第一幕中的“吉赛尔发疯”和第二幕中的“维丽斯女鬼”的舞蹈场面分别是“情节芭蕾”和早期“交响芭蕾”的范例。
《海盗》《海盗》是一部三幕五场芭蕾舞剧,有些书中翻译为《海侠》。
编导:马季利耶。
由巴黎歌剧院于1856年1月首演。
该剧根据英国诗人拜伦的同名长诗改编,是浪漫主义芭蕾的中期代表作。
为了适应芭蕾的特点,舞剧在人物情节上对原诗做了很多改动,把原来的悲剧性故事改为了幸福圆满的结局。
这部作品在流传的过程中,曾有多个版本。
《葛蓓丽亚》《葛蓓丽亚》是一部两幕三场的芭蕾舞剧,又名《瓷眼少女》。
根据德国作家霍夫曼的小说《睡魔》改编。
编导:圣-莱昂。
由巴黎歌剧院于1870年5月25日首演。
《葛蓓丽亚》是19世纪后期保留下来的唯一一部浪漫主义芭蕾作品,不同于充满悲伤的浪漫主义芭蕾,是一出轻松诙谐的喜剧。
该剧音乐独具特色,是音乐史中较早独立作为音乐会曲目的作品。
古典芭蕾《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是一部四幕八场的芭蕾舞剧,俄国古典芭蕾舞剧的早期代表作。
编导:佩蒂帕。
由莫斯科大剧院于1869年12月首演。
舞剧取材于塞万提斯同名小说第二卷。
该剧喜剧气氛热烈,舞蹈风格明快,在古典芭蕾剧目中独树一帜。
这部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彼季帕成功编排了几段西班牙色彩浓郁的双人舞,第三幕白纱女子群舞是交响芭蕾早期范例。
《天鹅湖》《天鹅湖》是一部四幕的芭蕾剧目,是古典芭蕾的中期代表作,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
编导:佩蒂帕、伊凡诺夫。
由圣彼得堡玛利亚剧院1895年1月首演。
该剧取材于德国中世纪民间童话。
《天鹅湖》这部作品自诞生以来几乎成了芭蕾艺术的象征和代名词,它标志着芭蕾艺术在19世纪末取得的最高成就。
该剧在经典性的基础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睡美人》《睡美人》是一部三幕的芭蕾舞剧,是俄国古典芭蕾舞剧中期的代表作与“巅峰之作”。
编导:佩蒂帕。
由圣彼得堡玛利亚剧院于1890年首演。
该剧取材于法国作家贝洛的同名童话作品,是佩蒂帕与柴可夫斯基合作的古典芭蕾杰作。
剧中共有60多个舞蹈,佩蒂帕天才地运用了古典芭蕾几乎所有的舞蹈形式,其中有些舞蹈至今仍是国际芭蕾比赛的必选节目。
《胡桃夹子》《胡桃夹子》是一部二幕的芭蕾舞剧,是俄国古典芭蕾舞剧的中期代表作,在西方人的生活中更是家喻户晓的“圣诞芭蕾”。
编导:伊凡诺夫。
于1892年在圣彼得堡首演。
该剧取材于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故事及法国作家大仲马的改编本。
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古典芭蕾的创作原则,融合了芭蕾艺术的诸多样式,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芭蕾舞剧中的经典剧目。
现代芭蕾早期《天鹅之死》《天鹅之死》是一段女子独舞,属于俄国现代芭蕾的早期代表作,也是芭蕾史上最具生命力的经典之作,1907年首演于圣彼得堡。
编导:福金。
创作灵感来源于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名曲《天鹅》。
作品并没有什么惊人的技巧,但是在短短的两分钟内,动人的音乐推动着玉洁冰清的天鹅用频频的足尖碎步和微微的手臂揉动,传达出生命永恒的渴望和如画般的意境。
《火鸟》《火鸟》是一部独幕两场的芭蕾舞剧,属于俄国现代芭蕾的早期代表作,1910年由佳吉列夫俄国芭蕾舞团首演于巴黎歌剧院。
编导:福金。
该剧取材于俄国民间传说。
作品从独幕的结构到舞-剧交融的方式,均标志着芭蕾舞剧从此超越了“古典”时期进入“现代”时期。
其中的双人舞一反古典芭蕾千篇一律的爱情主题和A-B-A模式,确保舞-剧的交相辉映。
《春之祭》《春之祭》是部两幕芭蕾舞剧,属于俄国现代芭蕾的早期代表作,1913年由佳吉列夫俄国芭蕾舞团首演于法国巴黎。
编导:尼金斯基。
全剧核心主题是通过跳舞完成“天人合一”的原始信仰。
《春之祭》的问世预示着一个天翻地覆、多元审美的新世纪,因而,自1913年首演至今,始终吸引着才华横溢的各国编导家,成为芭蕾史上生命力最强、版本最多的作品。
中期《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大型舞剧包括序幕和尾声共3幕13场,属于苏联现代芭蕾舞剧的中期代表作。
1940年由基洛夫芭蕾舞团首演。
舞剧严格按照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尽可能地忠实于莎翁悲剧原著的线索与精神,该剧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悬念丛生,动人心魄,编导大胆打破了古典芭蕾舞剧的双人舞脱离情节线索,一味炫耀程式化技术的A-B-A模式。
晚期《斯巴达克斯》《斯巴达克斯》是一出四幕九场的芭蕾舞剧,属于苏联现代芭蕾舞剧的晚期代表作,于1969年首演于莫斯科大剧院。
编导:格里戈洛维奇。
舞剧基本情节以普鲁塔克等人的古典著作为依据,讲述罗马奴隶斯巴达克斯的不幸命运。
这部作品将“戏剧芭蕾”和“交响芭蕾”融会贯通,在舞段中大量地借用了杂技的高难动作,极大地丰富了古典芭蕾双人舞的托举技巧。
现代舞《阿帕拉契亚的春天》《阿帕拉契亚的春天》是出独幕舞剧,属于美国现代舞历史上古典现代舞时期的代表作。
1944年由玛莎·格莱姆舞蹈团首演于华盛顿。
编导:格莱姆。
该剧描述新大陆移民时期一对新婚夫妇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情节简单,人物性格细腻而深刻。
编导通过这个作品表现了她对自己国家民族开拓精神的认同,并显示出当时美国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前景充满了信心。
《空间点》《空间点》是个群舞,属于美国古典现代舞时期代表作,也是20世纪80年代坎宁汉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1987年由默斯·坎宁汉舞蹈团于纽约首演。
编导:坎宁汉。
作者在这个舞蹈中关注的是动作在空间中的“量”的变化。
由于使用了“机遇编舞法”以及“不依次顺行”的方式,让观众随时保持着对舞蹈动作本身的新鲜感,确保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舞蹈上。
《海滨广场》《海滨广场》是个群舞,是美国古典现代舞时期的代表作。
由保罗·泰勒舞蹈团于1975年首演于华盛顿。
编导:泰勒。
由于作品使用的是古典名曲,所以作者沿用了A-B-A的三段体结构。
这个作品从服装设计到舞台设计都透露出明亮、和谐、优美,尤其是舞蹈设计热情奔放、清新自然、和谐流畅,这种艺术特色也是泰勒在20世纪70年代后深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摩尔人的帕凡舞》《摩尔人的帕凡舞》是出独幕舞剧,由霍塞·林蒙舞蹈团于1949年在康乃迪克首演。
编导:林蒙。
该剧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奥赛罗》,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线索,虽然舞剧只用了4个人物,但是由于编导的创造力和身兼直言的表现力,传达出了强烈的悲剧性张力,同时,它所具有的小型、轻便、庄严、高贵等特点,也使该剧成为很多舞团不断复排演出的原因。
《启示录》《启示录》是个组舞,是美国古典现代舞时期的代表作。
由艾尔文·艾利舞团于1962年首演。
编导:艾利。
作品以黑人灵歌为背景,由《朝圣者的悲伤》、《耶稣赐予我的那种爱》、《行动起来,基督徒们,行动起来》三部分组成,以黑人特有的原始冲动与爵士动律为特点,广泛吸收了芭蕾的线条美和现代舞的力度美,成功表现了黑人的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绿桌》《绿桌》是一出八场现代舞剧,副标题为《死神之舞》,可谓德国现代舞历史上最具国际影响的大型舞剧。
1932年首演于巴黎“首届国际编舞大赛”并获得金奖。
编导:库特·尤斯。
舞剧诞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不仅充分表现出了编导家对二战在即的政治敏感,同时大胆揭露出列强在象征和平的“绿桌”旁瓜分世界的肮脏内幕,表现死神面前人人平等的主题。
《穆勒咖啡厅》《穆勒咖啡厅》是个群舞,是德国现代舞历史上舞蹈剧场时期的代表作。
1978年由乌珀塔尔舞蹈剧场首演。
编导:皮娜·鲍西。
整部作品反差强烈,高潮迭起,仅用了三男三女6位舞者。
皮娜在这部作品中,着意以荒谬的手法、粗犷的动作,把人性最深处的人的隐私以及虚假的两性关系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