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细胞生理

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肌
球蛋白掩盖;原肌球蛋白:静息
时掩盖横桥结合位点;肌钙蛋白:
与Ca2+结合变构后,使原肌球蛋白
位移,暴露出结合位点。
ppt课件完整
11
(二) 骨骼肌的肌膜系统
横管系统: T管(肌膜内凹而成。肌膜
AP沿T管传导)。 纵管系统:
L管(也称肌浆网。肌节两 端的L管称终池,富含Ca2+)。
ppt课件完整
23
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ppt课件完整
24
ppt课件完整
25
(三) 肌长-肌张力关系
肌肉遇到的负荷有两种:
前负荷:使肌肉具有一定的初长度 后负荷:不增加肌肉的初长度,但能阻止肌肉的缩短
只有在具有一定后负荷的条件下进行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才能有效做功
肌钙蛋白的构型 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 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
分解ATP释放能量 横桥摆动
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ppt课件完整
按任意键 飞入横桥摆动动画
14
横桥周期:
结 合
解 离
摆 动
ppt课件完整
15
肌丝滑行几点说明: 1)肌细胞收缩时肌原纤维的缩短,并不是肌丝本身 缩短,而是细肌丝向肌节中央(粗肌丝内)滑行。因①相 邻Z线靠近,即肌节缩短;②暗带长度不变,即粗肌丝长 度不变;③从Z线到H带边缘的距离不变,即细肌丝长 度不变; ④明带和H带变窄。
ppt课件完整
3
第一节 骨骼肌生理
骨骼肌是机体最大的组织,接受神经纤维的 支配,因而能将神经信号转变为肌细胞的收 缩。过程涉及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 号间的转换,最后表现为骨骼肌收缩。
ppt课件完整
肌肉的分类

根据肌组织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的不同,分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类型,骨骼肌、心肌属横纹肌。
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属于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属于不随意肌。
在肾盂处仅有薄层螺旋形走向的平滑肌。
输尿管上2/3段为内纵、外环两层平滑肌层,下1/3为内纵、中环、外环三层平滑肌层。
膀胱的肌层很厚,可分为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
在尿道内口处,环行肌层增厚形成括约肌。
小肠的肌层由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构成。
二、排尿管道肾产生的终尿经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排尿管道排至体外。
排尿管道各部分的组织结构基本相似,均由粘膜、肌层和外膜构成。
(一)肾盏和肾盂肾盏的上皮与乳管上皮相移行,是由2~3层细胞组成的变移上皮。
上皮外面有少量结缔组织和平滑肌。
肾盂的变移上皮略厚,肌层已可分为内纵、外环两层平滑肌。
(二)输尿管粘膜形成多条纵行皱襞,管腔呈星形(图15-15)。
变移上皮较厚,有4~5层细胞,扩张时可变为2~3层,固有层为结缔组织。
输尿管上2/3段的肌层为内纵、外环两层平滑肌,下1/3段肌层增厚。
为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
输尿管斜穿膀胱壁,开口处粘膜折叠成瓣。
当膀胱充盈时,输尿管壁和瓣膜受压封闭,可防止尿液返流。
输尿管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与周围结缔组织相移行。
图15-15 人输尿管 HE×100(上海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供图)(三)膀胱膀胱粘膜形成许多皱襞,仅膀胱三角处的粘膜平滑。
膀胱充盈时,皱襞减少或消失。
粘膜上皮为变移上皮。
膀胱空虚时上皮厚约8~10细胞,表层细胞大,呈矩形;膀胱充盈时上皮变薄,仅3~4层细胞。
细胞也变扁。
电镜下,表层细胞游离面胞膜有内褶和囊泡,膀胱充盈时内褶可展开拉平。
细胞近游离面的胞质较为浓密,可防止膀胱内尿液的侵蚀。
固有层含较多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肌层厚,由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组成,各层肌纤维相互交错,分界不清。
中层环行肌在尿道内口处增厚为括约肌。
外膜多为疏松结缔组织,仅膀胱顶部为浆膜。
简述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的结构特点。

简述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的结构特点。
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是人体三种最重要的肌肉类型,在功能上分别承担起不同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着重介绍它们的结构特点。
骨骼肌是由多个肌纤维组成的,它们是由肌细胞和肌纤维外围的细胞膜、结合蛋白、肌动蛋白、肌纤蛋白、肌酸痛症等物质组成。
它们通常是结构非常复杂的,每个肌纤维由许多细胞膜细胞组成,可以改变形状,提供力量和活动能力。
平滑肌是由许多独立的肌纤维组成的,每个肌纤维都有毛细胞和其它物质组成,它们被排列成一定的结构,能够向外收缩或向内收缩并改变血管的结构。
它们也可以加大或减小血管的大小,从而改变血液的流动速度。
心肌是心脏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有四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肌细胞的结构都不尽相同,它们是一个复杂的结构,通过特殊的细胞间质和特制的纤维结构将其连接起来,这种细胞可以收缩和放松,帮助心脏跳动。
心肌肌纤维上覆盖有肌刚毛,这些肌刚毛可以使心肌肌纤维收缩和发育,为心脏提供更多的动力。
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都是人体重要的肌肉类型,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由于骨骼肌由多个肌纤维组成,具有改变形状和提供力量和活动能力的能力;平滑肌拥有收缩血管和改变血液流动速度的功能;心肌由肌细胞组成,它们可以收缩和发育,为心脏提供动力,以呼吸血液。
总之,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人体的功能非常重要。
因此,有必要持之以恒的保护和维护这三种肌肉的结构,以维护和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
定期检查、合理锻炼、健康饮食等都是保护肌肉结构的有效方法。
只有通过这样的措施,才能保持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的正常功能,从而让人们的身体健康。
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的比较生理

且粗细不等,分界不 清。 ➢有周期性横纹(不如 骨骼肌明显);
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与骨骼肌相近似,但有以下特点
①肌原纤维较少且大小不规则
②横小管较粗
③肌质网较稀疏,纵小管不甚发达,终池扁小,往往横小管只 与一侧终池相贴,形成二连体。
4个Ca2+与胞质中的钙 调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
钙调蛋白复合体与胞质
中的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MLCK)结合(激活)
磷酸化的横桥被激活, 与肌动蛋白结合
4个Ca2+与胞质 中的钙调蛋白结 合形成复合体
激活的MLCK使用 ATP将位于肌球蛋 白球头的轻链磷酸 化
横桥分解ATP释 放能量
横桥摆动
三种肌肉收缩机制的比较:
肌质网洗漱,纵 小管不甚发达
三种类型肌肉的收缩机制
骨骼肌收缩机理:(肌丝滑行学说) •神经兴奋→肌膜→横小管→终池→肌浆网钙通 道开放→肌浆钙浓度升高→肌钙蛋白与钙结合 后发生构型改变而位移→肌动蛋白位点暴露→ 肌球蛋白头与位点结合,激活ATP酶释放能量→ 肌球蛋白屈曲转动将肌动蛋白拉向M线→细肌丝 滑入A带使I带变窄→肌节缩短。
有粗、细肌丝, 但细肌丝中无肌 钙蛋白;无肌原 纤维
细胞膜内陷只形 成小凹,未形成 横小管
肌质网不发达, 只形成小管状结 构
长柱形,无分支, 短柱形,有分支,
多核
核1-2个
有粗、细肌丝; 有粗、细肌丝;
有肌原纤维
有肌原纤维(较
少)网密布,纵 小管发达
存在横小管,且 较粗大
肌原纤维,在光学显微 镜下观察:1)明带(I带) 和暗带(A带); 2)H带, M线,Z线; 3)肌节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异同点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异同点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是三种不同类型的肌肉组织。
它们在结构、功能和分布等方面都有一些不同。
以下是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一、结构方面:
1. 骨骼肌:骨骼肌由横纹肌细胞组成,它们是多核的、长形的、有横纹的细胞。
骨骼肌细胞被包在肌腱中,连接骨头。
骨骼肌还包括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
2. 心肌:心肌也是由横纹肌细胞组成,但它们是单核的、短形的,有横纹和纵纹的细胞。
心肌细胞连接在一起形成心肌组织,并由心脏的结缔组织包裹。
3. 平滑肌:平滑肌是由平滑肌细胞组成,它们是单核的、长形的,没有横纹。
平滑肌细胞可以形成平滑肌组织,分布在人体中的许多内脏器官中。
二、功能方面:
1. 骨骼肌:骨骼肌用于支撑身体、运动和产生力量。
它们是意志控制的,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控制来控制它们的收缩和放松。
2. 心肌:心肌用于泵血,以维持身体的血液循环。
它们是自主控制的,也就是
说,它们是自动地收缩和放松的,我们无法自主控制它们。
3. 平滑肌:平滑肌用于控制内脏器官的大小和形状,例如肠道、血管和子宫。
它们也是自主控制的,但可以被神经和荷尔蒙调节。
三、分布方面:
1. 骨骼肌:骨骼肌分布在人体的骨架系统中,例如肢体、躯干和颈部。
2. 心肌:心肌只分布在心脏中。
3. 平滑肌:平滑肌分布在人体中的内脏器官中,例如肠道、血管和子宫。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动作电位受钠通道阻断 剂的影响
心肌细胞是单核细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核位于 平滑肌为单核细胞,核位于中
中央。
央。
心肌收缩具节律性,为不随意 平滑肌收缩具节律性,为不随
肌。
意肌
不会存在强制收缩
出现强制收缩时可能会出现
痉挛。
自动节律性性具有一定规律, 与心机相比,其自动节律性低
且不规则,是肌源性的,节律
较慢,无固定节律点
对电刺激、化学刺激敏感 对机械强张、温度变化和化学
刺激敏感
具兴奋性、收缩性;还具有传 具兴奋性、收缩性;还有较大
导性和自动节律性;
的伸展性,以及紧张性、自动
节律性、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
收缩和舒张有一定节律性 收缩和舒张速度较慢,但持久
有 由于 Ga2+内流,复极化过程 中存在平台期 胞质内 Ca2+升高或降低是引 起肌肉收缩的关键,Ca2+来
源细胞内终池以及胞外
动作电位受钠通道阻断 剂的影响
有 无平台期
胞质内 Ca2+升高或降低是引 起肌肉收缩的关键,Ca2+来
源细胞外 动作电位不受钠通道阻断剂 的影响,但可被 Ca2+通道阻断 剂所阻断,这表明它的产生主
要依赖 Ca2+的内流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比较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由大量肌纤维(肌细胞)组 成,肌纤维是多核细胞,核 位于周边。 骨骼肌收缩受意识控制,为 随意肌。 存在强制收缩。
无自动节律性。
对电刺激、锐刺激敏感
具兴奋性、收缩性;以及传导 性、低伸展性
第五章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生理.

(三)多单位平滑肌和神经源性活动
多单位平滑肌:由多个分离的,在功能上相互独立的单位组成。 大血管的管壁、气管等 多单位平滑肌和骨骼肌都属于神经源性活动。
三、平滑肌的收缩
(一)平滑肌收缩的机制
平滑肌兴奋时,胞内Ca2+浓度升高,引起肌球蛋白的2+与钙调蛋白结合;
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一般是在慢波基础上去极化发生的 ①上升慢,持续时间长,与慢波相比,它又要快得多,因 此又称为快波(fast wave). ②平滑肌动作电位的上升支由一种慢通道介导的离子内流 引起(主要是Ca2+和少量Na+的内流)。 ③平滑肌动作电位下降支主要是K+外流而产生的复极化。 ④大量Ca2+进入肌细胞,通过钙调素激活肌动蛋白-肌球 蛋白-三磷酸腺苷系统,引起肌肉收缩。 肌肉收缩是继动作电位之后产生的
其信息通过TnI传递 给TnT
肌动蛋白与 肌球蛋白的 横桥结合
原肌球蛋白的构型 发生变化,深陷于 肌动蛋白的双股螺 旋沟中
ATP分解释放能量
肌肉收缩
肌肉舒张:
肌浆中的Ca2+↓ Ca2+与TnC结合解 除,其构型复原 原肌球蛋白回到横 桥和肌动蛋白分子 之间的位置
肌肉舒张
阻碍两者相互 作用继续进行
第五章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生理
第一节 骨骼肌生理
一、骨骼肌的结构特征
骨骼肌 纤维由肌原 纤维和肌管 系统构成, 肌原纤维由 高度有序排 列的粗肌丝 和细肌丝构 成,被膜状 微管结构 (肌管系统) 所环绕
(一)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1、肌原纤维(myofibril) (1)粗肌丝:200-300个肌球蛋白分子组成
第三节 心肌生理
一、心肌的形态结构
第5章-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细胞生理

• C亚单位带负电荷,可与Ca2+结合。 • T亚单位将整个肌钙蛋白结合在原肌凝蛋 白上。 • I亚单位的作用是将C亚单位结合Ca2+的信 号传给原肌凝蛋白,引起它的变形。
二、骨骼肌收缩的机制
(一)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学说 • 1、主要证据 • A. 粗细肌丝之间的几何构形表明在收缩 时它们之间要相互作用。 • B. 肌肉收缩时,暗带的长度没有改变, 说明粗肌丝没有发生卷曲变化。 • C. 拉长肌丝,H带的长度也增长。暗带的 长度不变。 • 这表明,肌收缩是粗细肌丝互相穿插滑行 造成的。
2、细肌丝(由三种蛋白质组成)
A. 肌动蛋白(肌纤蛋白,actin) 占60%。单体呈球 状,聚合成双螺旋结构,是细肌丝的主干。上面每隔一 段距离就有一个与横桥结合的位点。正常情况下被掩盖 着。
肌钙蛋白 原肌球蛋白 肌动蛋白
• B. 原肌球蛋白: 为丝状,位于肌动蛋 白双螺旋的沟内,处于横桥与肌动蛋白之 间,掩盖着横桥的结合位点。 • C. 肌钙蛋白: 是钙离子的受体含有T、 I、C三个亚单位:
由上到下:
单收缩 收缩总和 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在体骨骼肌是 以运动单位而不是 以单根肌纤维收缩 的。
3、肌肉长度与收缩张力的关系
肌肉过长或过短都使张力下降,以肌小节长2.20-2.25 μm时 张力最大。此时粗细肌丝重叠程度最佳,发挥作用的数目最多。
初长过短,部分细 肌丝得不到横桥
初长过长时,部分 横桥没有结合位点
肌 管 系 统 的 立 体 模 式 图
三联体
(三)粗、细肌丝
肌钙蛋白
肌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
横桥
1、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分子构成)
相邻的两对横桥互相 扭转60度角,相距 14.3n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电镜结构: 1. 肌原纤维: 无数,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是肌纤维收缩 的物质基础。每条肌原纤维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构成。
4. 结果: A带,粗肌丝和 细肌丝的长度不变,但 I带,H带和肌节长度变 短。
(二)粗肌丝和细肌丝的功能解剖
a. 粗肌丝(Thick filament)位于A带,固定在M线上。粗肌丝由肌 球蛋白(Myosin)构成,肌球蛋白由杆和头2部分构成。头部 称横桥(Cross-bridge) ,有ATP酶活性。杆部与其他的肌球 蛋白杆部平行排列,集合成束形成粗肌丝。
C. 骨骼肌收缩原理: 滑动学说(Sliding filament hypothesis) 。 1. 神经冲动 → 肌膜 → 横小管 → 三联体 → 纵小管 → Ca2+ 泵 → Ca2+ 浓度上升 2. Ca2+ 与 TnC 结合 → TnI 位置变化 → 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 → ATP酶水解ATP 获得能量。 3. 横桥向内弯曲 → 细肌丝滑进粗肌丝内。舒张时横桥与肌 动蛋白分离,此时需要ATP。
2. 横纹和肌原纤维可见但不明显。纤维外有大量的毛细血管。 3. 纤维之间有闰盘(Intercalated disc)连接。
B. 电镜结构: 与骨骼 肌纤维相比,心肌纤 维具有以下特点: 1. 横小管粗短,位于 Z线。不能完全缠绕 每条肌原纤维。 2. 肌浆网稀疏,只能 形成二联体(Diads) 。 3. 糖原和MT丰富。
(三)骨骼肌的肌膜系统
横小管(Transverse
tubules): a. 来源于肌膜于AI带 交界处的向内凹陷。 b. 横小管在肌浆内分 支吻合,在每个肌节 的AI带交界处包绕每 条肌原纤维。 c. 横小管能将肌纤维 表面的电冲动迅速传 递到肌纤维内部。
c. 纵小管上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称 Ca2+ 泵(Pump) ,能调
•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 单收缩(Twitch) • 强直收缩(tetanus)
第二节 平滑肌生理 第三节 心肌生理
• 自发电活动 • 功能合胞体
III. 心肌纤维(Cardiac muscle fiber): 收缩有力,有节奏, 不随意。 A. 光镜结构: 1. 心肌纤维位于心脏。直径15 μm ,长85~100 μm 。纤维 有分支。1~2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4. 闰盘: 相邻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呈阶梯状。 a. 横面上有桥粒和中间连接。 b. 纵面上有缝隙连接。
IV. 平滑肌纤维(Smooth muscle fiber): 收缩缓慢,不随意。 A. 通常成群、分层存在于血管壁或其他有腔器官的壁内。
B. 纤维纺缍形,核细长, 位于纤维中央。横纹不可 见。 C. 平滑肌纤维外周有网状 纤维和基膜包绕,纤维之 间有缝隙连接。
二、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总结
• 肌膜动作电位---T小管---激活受体DHPR--终池钙通道开放---钙内流进入肌浆---和细 肌丝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构象改变--原肌球蛋白构象改变---暴露肌动蛋白和横 桥结合的位点---横桥和肌动蛋白结合---横 桥摆动拖动细肌丝向肌节中间移动
三、骨骼肌收缩的机械特性
节肌浆内Ca2+ 的浓度。
4. 骨骼肌纤维还含有丰富的MT,糖原和能结合O2 的肌红 蛋白(Myoglobin)。
纵小管(肌浆网): a. 由分支吻合的SER构成。肌浆网纵向包绕每条肌原纤 维,但被横小管分隔。 b. 纵小管在遇到横小管时膨大,形成终池(Terminal cisternae) 。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三联体(Triad) 。
D. 肌丝在细胞质 内相互交叉,形 成网络状结构。 肌膜下的密斑 (Dense body)和肌 浆内的密体 (Dense disc)相当 于Z线。 E. 肌丝由含有肌 动蛋白和原肌球 蛋白的细肌丝和 含肌球蛋白的粗 肌丝构成。
b. 细肌丝(Thin filament) 固定于Z线, 由肌动蛋白(Actin) ,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和肌钙蛋白(Troponin) 构成。 H 带: 位于M线两侧,是A带中不含细肌丝的部分。
* 肌动蛋白: 长纤维状,由球形单体首尾相连并相互缠绕 形成的双螺旋结构。有横桥的结合位点。 * 原肌球蛋白: 细长双螺旋结构,位于肌动蛋白双螺旋的 凹槽内。 * 肌钙蛋白: 3亚单位复合体。TnT与原肌球蛋白结合, TnC与 Ca2+结合,TnI抑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结合。
第一节 骨骼Biblioteka 生理• 一、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 (一)肌原纤维的结构组成
II. 骨骼肌纤维(Skeletal muscle fiber): 收缩迅速,有力,随意。 A. 光镜结构: 1. 长圆柱状,直径10~100μm,长可达40cm。含有大量纵向 排列的肌原纤维(Myofibrils)。
第五章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细胞生理
思考题
• 1、概念:肌原纤维、肌节、三联体、等长 收缩、等张收缩、单收缩、强直收缩
• 2、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 3、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Dr. Jinsong Zhou 肌组织 (Muscular tissue)
I. 概述: A. 由含有收缩性蛋白质的肌细胞构成。 B. 特殊概念: 细胞→纤维(Fiber); SER→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 细胞膜→肌膜(Sarcolemma); 细胞质→肌浆(Sarcoplasm)。 C. 分3类: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2. 多核,位于纤维周边,肌膜下方。 3. 在其纵断面上,可见明暗相间的横纹(Cross striations)。 横纹由明带(I Band)和暗带(A Band)构成。
M线(M Line): A带的中线。Z 线(Z Line): I带的中线。 4. 肌节(Sarcomere): 1/2I + A + 1/2I,是肌原纤维的基本结构 和功能单位。肌节是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