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细胞生理

合集下载

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的比较生理

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的比较生理
居中; ➢以闰盘相互连接成网; ➢有肌原纤维,较少,
且粗细不等,分界不 清。 ➢有周期性横纹(不如 骨骼肌明显);
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与骨骼肌相近似,但有以下特点
①肌原纤维较少且大小不规则
②横小管较粗
③肌质网较稀疏,纵小管不甚发达,终池扁小,往往横小管只 与一侧终池相贴,形成二连体。
4个Ca2+与胞质中的钙 调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
钙调蛋白复合体与胞质
中的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MLCK)结合(激活)
磷酸化的横桥被激活, 与肌动蛋白结合
4个Ca2+与胞质 中的钙调蛋白结 合形成复合体
激活的MLCK使用 ATP将位于肌球蛋 白球头的轻链磷酸 化
横桥分解ATP释 放能量
横桥摆动
三种肌肉收缩机制的比较:
肌质网洗漱,纵 小管不甚发达
三种类型肌肉的收缩机制
骨骼肌收缩机理:(肌丝滑行学说) •神经兴奋→肌膜→横小管→终池→肌浆网钙通 道开放→肌浆钙浓度升高→肌钙蛋白与钙结合 后发生构型改变而位移→肌动蛋白位点暴露→ 肌球蛋白头与位点结合,激活ATP酶释放能量→ 肌球蛋白屈曲转动将肌动蛋白拉向M线→细肌丝 滑入A带使I带变窄→肌节缩短。
有粗、细肌丝, 但细肌丝中无肌 钙蛋白;无肌原 纤维
细胞膜内陷只形 成小凹,未形成 横小管
肌质网不发达, 只形成小管状结 构
长柱形,无分支, 短柱形,有分支,
多核
核1-2个
有粗、细肌丝; 有粗、细肌丝;
有肌原纤维
有肌原纤维(较
少)网密布,纵 小管发达
存在横小管,且 较粗大
肌原纤维,在光学显微 镜下观察:1)明带(I带) 和暗带(A带); 2)H带, M线,Z线; 3)肌节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共同点结构特点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共同点结构特点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共同点结构特点肌肉组织在人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它们可以通过收缩来产生力量,并使我们的身体进行各种运动。

在人体内,常见的三种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这些肌肉组织虽然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点。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的共同点结构特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骨骼肌。

骨骼肌是人体内最常见的肌肉组织,它与骨骼相连并通过肌腱与骨骼连接。

骨骼肌的结构非常有序,由许多肌纤维束组成。

每个肌纤维束都包含许多肌纤维,而每个肌纤维却只包含一个细胞。

这些肌纤维内含有许多肌纤维蛋白,这些蛋白负责使肌纤维收缩并产生力量。

另外,骨骼肌内还含有许多血管和神经末梢,以确保肌肉组织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与骨骼肌相比,心肌是一种特殊的肌肉组织,它只存在于心脏中。

心肌具有自主收缩的特性,这意味着心肌可以在没有任何外部刺激的情况下自发地收缩。

心肌的结构也与骨骼肌略有不同。

心肌细胞呈分枝状且互相连接,形成心肌细胞网。

这种结构保证了心脏可以协调地收缩并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此外,心肌细胞内富含许多线粒体,以确保持续的能量供应。

最后,我们来看看平滑肌组织。

平滑肌是一种内脏肌肉,存在于人体内各种器官和血管中。

相比于骨骼肌和心肌,平滑肌的结构更为简单。

平滑肌细胞呈长形,没有明显的横纹,因此被称为平滑肌细胞。

平滑肌细胞之间通过细胞间连接物质连接在一起,形成平滑肌组织。

平滑肌的收缩速度相对较慢,但可以持续较长时间,因此适合维持器官内的稳定环境。

尽管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点。

首先,三种肌肉组织都含有许多肌纤维,这些肌纤维内含有丰富的肌纤维蛋白,负责肌肉的收缩。

其次,三种肌肉组织都含有大量的线粒体,以提供肌肉细胞所需的能量。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生产工厂,通过产生三磷酸腺苷(ATP)为肌肉提供所需的能量。

最后,三种肌肉组织都富含血管和神经末梢,以确保肌肉组织能够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异同点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异同点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异同点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是三种不同类型的肌肉组织。

它们在结构、功能和分布等方面都有一些不同。

以下是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一、结构方面:
1. 骨骼肌:骨骼肌由横纹肌细胞组成,它们是多核的、长形的、有横纹的细胞。

骨骼肌细胞被包在肌腱中,连接骨头。

骨骼肌还包括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

2. 心肌:心肌也是由横纹肌细胞组成,但它们是单核的、短形的,有横纹和纵纹的细胞。

心肌细胞连接在一起形成心肌组织,并由心脏的结缔组织包裹。

3. 平滑肌:平滑肌是由平滑肌细胞组成,它们是单核的、长形的,没有横纹。

平滑肌细胞可以形成平滑肌组织,分布在人体中的许多内脏器官中。

二、功能方面:
1. 骨骼肌:骨骼肌用于支撑身体、运动和产生力量。

它们是意志控制的,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控制来控制它们的收缩和放松。

2. 心肌:心肌用于泵血,以维持身体的血液循环。

它们是自主控制的,也就是
说,它们是自动地收缩和放松的,我们无法自主控制它们。

3. 平滑肌:平滑肌用于控制内脏器官的大小和形状,例如肠道、血管和子宫。

它们也是自主控制的,但可以被神经和荷尔蒙调节。

三、分布方面:
1. 骨骼肌:骨骼肌分布在人体的骨架系统中,例如肢体、躯干和颈部。

2. 心肌:心肌只分布在心脏中。

3. 平滑肌:平滑肌分布在人体中的内脏器官中,例如肠道、血管和子宫。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五章肌细胞收缩、心肌、平滑肌生理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五章肌细胞收缩、心肌、平滑肌生理
纵行肌质网 LSR 连接肌质网 JSR——终池
★三联管triad:
骨骼肌的T管与其两侧的终池
2.肌原纤维及其肌丝的分子组成
1)粗肌丝thick filament 肌球蛋白(肌凝蛋白,myosin),属收缩蛋白
杆状部—朝向M线成主干 头部—横桥cross-bridge :
可与肌动蛋白可逆性结合, 具有ATP酶活性 2)细肌丝thin filament (构成主干)
AP在运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N-M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AP在骨骼肌cell上的传导(局部电流)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骨骼肌的肌丝滑行收缩
(一)神经—骨骼 肌接头处兴奋的 传递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1.神经肌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 的结构:
⑴接头前膜prejunctional membrane: ①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内含ACh; ②电压门控Ca2+通道;
速度(Vmax)。
图B:张力-速度曲线
既产生张力,又 出现缩短,且每 一收缩开始后, 张力不再增加, 故为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
P0—— 产生最大张力 而不出现缩短 W=0
Vmax—— 后负荷为零时, 产生最大缩短速 度 W=0
曲线最弯处—— W最大
*肌肉收缩的缩短速度:取决于横桥周 期的长短; *肌肉收缩的收缩张力:取决于每一瞬 间与肌动蛋白结合的横桥的数目。
(注:肌肉收缩或AP频率与刺激频率有关)
1)运动单位及其总和
① motor unit:一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 其轴突分支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
②motor unit summation:大小原则
★ 3、ACh的分解: ACh在刺激终板膜产生终板电位的同时,

骨骼肌与平滑肌的生理学

骨骼肌与平滑肌的生理学

骨骼肌与平滑肌的生理学骨骼肌和平滑肌是人类体内两种重要的肌肉类型,它们在生理学上起着不同的作用。

骨骼肌主要负责支撑和运动身体,而平滑肌则参与内脏器官的运动和调节。

本文将探讨骨骼肌和平滑肌的结构、功能和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一、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骨骼肌是身体最常见的肌肉类型,它通过肌肉纤维的收缩来实现对骨骼的运动。

骨骼肌由肌肉纤维组成,肌肉纤维由肌原纤维、肌节和肌小束组成。

每个肌小束由多个肌纤维束组成,每个肌纤维束又由多个肌原纤维构成。

肌原纤维内含有许多肌原纤维,这是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骨骼肌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运动和维持姿势。

当神经系统发出运动指令时,肌原纤维收缩,导致整个肌肉纤维的收缩。

这种收缩产生的力量通过肌腱传递到骨骼上,实现身体的运动。

骨骼肌的收缩还涉及到能量的消耗和产生,这是通过三磷酸腺苷(ATP)的分解来完成的。

二、平滑肌的结构与功能平滑肌是人体内一种无意识控制的肌肉类型,其结构和骨骼肌有所不同。

平滑肌构成细长且没有明显横纹的肌细胞,这些细胞以排列紧密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平滑肌组织。

平滑肌存在于内脏器官的壁层,如消化道、血管、呼吸道和生殖道等。

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由神经系统、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调节。

与骨骼肌不同,平滑肌的收缩速度较慢,且能持续更长的时间。

平滑肌的功能包括促进蠕动运动、调节血管的直径、控制消化道的蠕动和收缩、参与呼吸等。

平滑肌还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内脏器官的伸缩、血管的收缩和扩张等。

三、骨骼肌和平滑肌在不同生理过程中的作用骨骼肌和平滑肌在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有其特点。

1. 运动和姿势控制骨骼肌是实现身体运动和维持姿势的主要肌肉类型。

它通过收缩和松弛来实现对骨骼的运动,使我们能够行走、跑跳和完成其他各种动作。

骨骼肌的收缩还与姿势的维持密切相关,即使在休息时也需要一定程度的肌肉紧张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2. 内脏器官的运动和调节平滑肌在内脏器官的运动和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形态结构的异同点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形态结构的异同点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形态结构的异同点一、引言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是人体中三种不同类型的肌肉组织。

它们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一些异同点,本文将对这些异同点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骨骼肌的形态结构1. 组成:由多个长条形肌纤维组成。

2. 形态:呈现典型的条纹状,由交替排列的明暗带组成。

3. 细胞核:每个肌纤维只有一个多核细胞核。

4. 横纹间隔:明暗相间的横纹间隔为骨骼肌独特的结构特征。

5. 肌小节:由一个神经元和与之相连的所有肌纤维组成,是神经和肌肉之间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

三、心肌的形态结构1. 组成:由多个短梭形心肌细胞组成。

2. 形态:呈现典型的条纹状,由交替排列的明暗带组成。

3. 细胞核:每个心肌细胞有一个或两个圆形单核细胞核。

4. 横纹间隔:心肌中的横纹间隔比骨骼肌中的更不规则。

5. 互联结构:心肌细胞之间通过交错连接形成紧密的互联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心肌纤维网”。

四、平滑肌的形态结构1. 组成:由多个长条形平滑肌细胞组成。

2. 形态:没有明显的条纹状,呈现光滑的外观。

3. 细胞核:每个平滑肌细胞有一个或两个长条形细胞核。

4. 沟道连接:平滑肌细胞之间通过沟道连接形成紧密的互联结构。

5. 神经支配:平滑肌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末梢直接与平滑肌细胞相连。

五、三种肌肉组织形态结构异同点总结1. 形态特征:骨骼肌和心肌都具有明显的条纹状,而平滑肌则没有。

2. 细胞核数量:骨骼肌和平滑肌每个细胞只有一个或两个核,而心肌每个细胞有一个或两个核。

3. 横纹间隔:骨骼肌和心肌的横纹间隔比平滑肌更明显,而心肌的横纹间隔比骨骼肌更不规则。

4. 互联结构:心肌细胞之间通过交错连接形成紧密的互联结构,而平滑肌细胞之间通过沟道连接形成紧密的互联结构。

5. 神经支配:平滑肌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末梢直接与平滑肌细胞相连,而骨骼肌和心肌则通过神经元和神经末梢传递信息。

六、结论三种不同类型的肌肉组织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一些异同点。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肌肉系统的结构与运动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肌肉系统的结构与运动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肌肉系统的结构与运动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系统、组织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的科学领域。

其中,肌肉系统是人体功能运动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对肌肉系统的结构与运动进行整理和探讨。

一、肌肉系统的结构肌肉系统由肌肉、肌腱、韧带等组成,主要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类型。

1. 骨骼肌骨骼肌是人体内最多的一类肌肉组织,也是人体运动的主要肌肉类型。

它与骨骼连接,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人体各种动作和姿势的改变。

骨骼肌的结构由肌肉纤维、肌原纤维束、肌原纤维等多个层次组成。

2. 平滑肌平滑肌分布在人体内脏器官、血管、呼吸道等处,负责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脏器功能的实现。

平滑肌由平滑肌细胞组成,细胞内含有平滑肌专属的调节蛋白质。

3. 心肌心肌是组成心脏的肌肉组织,它具有自主收缩的能力,推动血液循环。

心肌组织由心肌细胞组成,细胞之间通过细胞间盘连接,形成有序的肌纤维网络。

二、肌肉系统的运动肌肉系统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实现人体的运动。

人体内有两种基本的肌肉运动类型:肌原收缩和混合肌原收缩。

1. 肌原收缩肌原收缩是肌肉纤维中肌原纤维的有序收缩,使肌肉产生拉力,用于维持姿势、保持平衡以及产生精细的运动,如书写、握物等。

肌原纤维通过与肌肉的纵横交错排列,能够更好地发挥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2. 混合肌原收缩混合肌原收缩是指肌肉纤维中滑动蛋白和肌原蛋白相互结合,使肌肉纤维缩短并产生力量。

这种收缩方式能够产生较大的力量,用于进行大幅度的运动,如奔跑、举重等。

肌肉系统的运动过程是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控的。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传递信息,使肌肉在不同的时间和程度上进行收缩和松弛。

内分泌系统则通过激素的分泌,对肌肉系统的代谢和功能产生影响。

在肌肉运动中,协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肌肉通过协同动作来实现生理功能,如握笔时,手部肌肉和臂部肌肉协同工作,完成书写动作。

三、肌肉系统的重要性肌肉系统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论文】动物骨骼肌、心肌及平滑肌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论文】动物骨骼肌、心肌及平滑肌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兔子离体组织器官至于模拟体内环境的溶液中,以台氏液作灌流液,在体外观察及记录家兔离体肠段的一般生理特性,以及对蛙骨骼肌的电刺激,心肌的电刺激和蛙心灌流,收集它们的生理信号,分析并比较兔子平滑肌、蛙骨骼肌和心肌的生理特性的异同。

结果表明,平滑肌兴奋性较低,具有自动节律性,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敏感,骨骼肌的不应期很短,会发生强直收缩。

心肌的不应期很长,不会发生强直收缩,但会出现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

关键词:动物生理;平滑肌;骨骼肌;心肌;生理特性;取离体兔肠段置于台氏液中,用计算机采集系统扫描其收缩曲线,加入肾上腺素、乙酰胆碱、阿托品等不同的化学药物,观察他们对于离体肠段收缩的影响。

通过这种观察,学习离体肠段平滑肌的实验方法,分析消化管平滑肌组织的特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

制备蛙坐骨神经及腓肠肌标本,采用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通过改变电流对标本的刺激强度找出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适刺激,了解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大小的一般关系,掌握骨骼肌收缩的总和现象,认识骨骼肌的能够产生强直收缩这一重要生理特性。

同步记录蛙心搏过程(心脏收缩)曲线和心电图曲线,了解心脏电活动与机械活动的时相关系,通过对心电图的分析掌握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并比较心肌和骨骼肌的不同收缩特点。

通过实验,研究这三种肌肉的生理特性,可以更好的分析这三种肌肉在不同温度离子浓度下的收缩状态,从而在生活中运用其中的机理,如在医学、运动比赛、和物理力学。

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以及仪器家兔、蛙;恒温平滑肌浴管、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肌张力传感器、万能支架、大铁夹、螺旋夹、双凹夹2个、温度计、烧杯、常用手术器械、玻璃分针、神经-肌肉标本屏蔽盒、刺激电极线、引导电极线、双针刺激电极、滴管、蛙心夹,蛙板,玻璃板,废物缸,培养皿,滑轮,棉花,线;任氏液、台氏液、无钙台氏液、1:50000肾上腺素、1:50000乙酰胆碱、1:50000阿托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骨骼肌、心肌 骨骼肌、 和平滑肌细胞生理
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肌细胞:骨骼肌、平滑肌、 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肌细胞: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按形态分类: 按形态分类: 横纹肌——骨骼肌和心肌 横纹肌 骨骼肌和心肌 非横纹肌——平滑肌 非横纹肌 平滑肌 按神经支配的性质和功能分类: 按神经支配的性质和功能分类: 随意肌——骨骼肌 随意肌 骨骼肌 非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 非随意肌 心肌和平滑肌
按任意键 飞入横桥摆动动画
横桥周期: 横桥周期:
结 合 解 离
摆 动
肌丝滑行几点说明: 肌丝滑行几点说明: 肌细胞收缩时肌原纤维的缩短, 1 ) 肌细胞收缩时肌原纤维的缩短 , 并不是肌丝本身 缩短,而是细肌丝向肌节中央(粗肌丝内)滑行。 缩短,而是细肌丝向肌节中央(粗肌丝内)滑行。因①相 线靠近, 即肌节缩短; 暗带长度不变, 邻 Z 线靠近 , 即肌节缩短 ; ② 暗带长度不变 , 即粗肌丝 长度不变; 线到H带边缘的距离不变, 长度不变;③从Z线到H带边缘的距离不变,即细肌丝 长度不变; 明带和H带变窄。 长度不变; ④明带和H带变窄。
骨骼肌细胞的结构
(一) 肌原纤维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明带( 和暗带( 1)明带(I带)和暗带(A带) 2)H带,M线,Z线 3)肌节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粗肌丝 肌凝蛋白(肌球蛋白) 肌凝蛋白(肌球蛋白) 组成,呈端部膨大( 组成,呈端部膨大(横 的长杆状。 桥)的长杆状。 细肌丝 肌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 亚单位C 亚单位 肌钙蛋白 亚单位I 亚单位 亚单位T 亚单位
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肌长-肌张力关系 (三) 肌长 肌张力关系
肌肉遇到的负荷有两种: 肌肉遇到的负荷有两种:
前负荷: 前负荷:使肌肉具有一定的初长度 后负荷: 后负荷: 不增加肌肉的初长度, 不增加肌肉的初长度,但能阻止肌肉的缩短 只有在具有一定后负荷的条件下进行等张收缩, 只有在具有一定后负荷的条件下进行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才能有效做功
兴奋(二) 兴奋-收缩偶联
①肌膜电兴奋的传导:指肌膜产生AP后,AP由横管系 肌膜电兴奋的传导:指肌膜产生AP后,AP由横管系 AP 统迅速传向肌细胞深处,到达三联管和肌节附近。 统迅速传向肌细胞深处,到达三联管和肌节附近。 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 尚不很清楚) 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尚不很清楚) ③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指终池膜上的 肌浆网(纵管系统) 的释放: 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 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 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 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 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是兴奋∴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物
最适前负荷 最适长度:产生最大等长收缩肌张力时的肌长。
四、骨骼肌的分类
的速率来分: (一)根据骨骼肌纤维分解ATP的速率来分: 根据骨骼肌纤维分解 的速率来分 快肌: 快肌:ATP活性高 活性高 慢肌: 慢肌:ATP活性低 活性低 根据结合ATP酶的类型来分 (二)根据结合 酶的类型来分 氧化型:线粒体多, 氧化型:线粒体多,氧化磷酸化能力强 红肌纤维 糖解型:线粒体少, 糖解型:线粒体少,糖解酶和糖原贮存多 白肌纤维
横桥的循环摆动,细肌丝向肌节中央(粗肌丝内) 2)横桥的循环摆动,细肌丝向肌节中央(粗肌丝内) 滑行, 滑行中由于肌肉的负荷而受阻, 便产生张力。 滑行 , 滑行中由于肌肉的负荷而受阻 , 便产生张力 。 横桥的循环摆动在肌肉中是非同步的, 3 ) 横桥的循环摆动在肌肉中是非同步的 , 从而肌 肉产生恒定的张力和连续的缩短。 肉产生恒定的张力和连续的缩短。 横桥循环摆动的参入数目及摆动速率, 4 ) 横桥循环摆动的参入数目及摆动速率 , 是决定 肌肉缩短程度、速度和肌张力的关键因素。 肌肉缩短程度、速度和肌张力的关键因素。
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
1、无横小管,可见肌膜凹 、无横小管, 陷形成的小凹; 陷形成的小凹; 2、肌纤维内无肌原纤维, 2、肌纤维内无肌原纤维, 可见致密体、中间丝、 可见致密体、中间丝、 粗肌丝和细肌丝; 粗肌丝和细肌丝; 3、相邻肌纤维之间有缝隙 、 连接。 连接。
二、平滑肌的电活动
平滑肌动作电位的发生以来于Ca2+,而不是 Na+,除极化开放的电压门控的Ca2+通道。 (一)单位平滑肌和自发电活动电位 单位平滑肌:能产生自发动作电位, 单位平滑肌:能产生自发动作电位,无恒定 的静息膜电位, 的静息膜电位,主要存在于腔器官壁和内脏 器官中,如消化道、呼吸道、生殖器官等。 器官中,如消化道、呼吸道、生殖器官等。
一、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骨骼肌由大量成束的肌纤维组成, 骨骼肌由大量成束的肌纤维组成,每条肌纤 维就是一个肌细胞,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 维就是一个肌细胞,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 直径10 100μm 是多核细胞, 10μm, 直径10-100μm,是多核细胞,其最主要的形 态结构特征是含有大量的肌原纤维, 态结构特征是含有大量的肌原纤维,每条肌 原纤维被肌管围绕。 原纤维被肌管围绕。
第一节 骨骼肌生理 第二节 平滑肌生理 第三节 心肌生理
第一节 骨骼肌生理
骨骼肌是机体最大的组织, 骨骼肌是机体最大的组织,接受神经纤维的 支配, 支配,因而能将神经信号转变为肌细胞的收 过程涉及电信号——化学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 缩。过程涉及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 号间的转换,最后表现为骨骼肌收缩。 号间的转换,最后表现为骨骼肌收缩。
(二) 骨骼肌的肌膜系统 横管系统: 横管系统: 肌膜内凹而成。 T管(肌膜内凹而成。肌膜 AP沿 管传导) AP沿T管传导)。 纵管系统: 纵管系统: 也称肌浆网。 L管(也称肌浆网。肌节两 端的L管称终池,富含Ca 端的L管称终池,富含Ca2+)。 三联管: 终池× 三联管:T管+终池×2
二、肌肉收缩的机理
(二)多单位平滑肌和神经元性活动
多单位平滑肌:由多个分离的、 多单位平滑肌:由多个分离的、功能上相互 独立的单位组成, 独立的单位组成,每个单位都需受到刺激才 能收缩,属于神经源性活动, 能收缩,属于神经源性活动,与骨骼肌不同 的是它受自主神经支配, 的是它受自主神经支配,主要存在于大血管 的管壁、气管、眼肌和毛囊基部等。 的管壁、气管、眼肌和毛囊基部等。 大多平滑肌中, 大多平滑肌中,这两种平滑肌的特性是共同 存在的
(二) 单收缩 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三) 复合收缩 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 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 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程。 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程。 不完全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在刺激频率较低时,描记的收缩曲线呈锯齿状。 在刺激频率较低时,描记的收缩曲线呈锯齿状。 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 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 久的收缩过程。 久的收缩过程。 机制:强直收缩是各次单收缩的机械叠加现象( 机制:强直收缩是各次单收缩的机械叠加现象(并非 动作电位的叠加,动作电位始终是分离的) 所以, 动作电位的叠加,动作电位始终是分离的),所以,强 直收缩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力比单收缩大。 直收缩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力比单收缩大。
(三) 骨骼肌舒张机制
兴奋兴奋-收缩耦联后 肌膜电位复极化 终池膜对Ca 通透性↓ 终池膜对Ca2+通透性↓ 肌浆网膜Ca 肌浆网膜Ca2+泵激活 肌浆网膜[Ca2+]↓ 肌浆网膜[Ca 原肌凝蛋白复盖的 横桥结合位点 Ca2+与肌钙蛋白解离 骨骼肌舒张
三、骨骼肌收缩的机械特性
负荷: 负荷:牵拉肌肉的力
细肌丝:肌动蛋白: 细肌丝:肌动蛋白:表面有与
横桥结合的位点, 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肌 球蛋白掩盖;原肌球蛋白: 球蛋白掩盖;原肌球蛋白:静息 时掩盖横桥结合位点;肌钙蛋白: 时掩盖横桥结合位点;肌钙蛋白: 结合变构后, 与Ca2+结合变构后,使原肌球蛋白 位移,暴露出结合位点。 位移,暴露出结合位点。
(二) 单收缩 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三) 复合收缩 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 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 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程。 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程。 不完全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在刺激频率较低时,描记的收缩曲线呈锯齿状。 在刺激频率较低时,描记的收缩曲线呈锯齿状。 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 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 久的收缩过程。 久的收缩过程。 机制:强直收缩是各次单收缩的机械叠加现象( 机制:强直收缩是各次单收缩的机械叠加现象(并非 动作电位的叠加,动作电位始终是分离的) 所以, 动作电位的叠加,动作电位始终是分离的),所以,强 直收缩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力比单收缩大。 直收缩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力比单收缩大。
两相反的力
张力: 张力:肌肉收缩时可对接触物体 产生的力
肌肉收缩表现为长度的缩短和张力的增加 肌肉收缩表现为长度的缩短和张力的增加。
(一)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与特点
1、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 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特点是: 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特点是:参与收缩的肌纤维 长度发生改变、数量不变最终使张力改变。 长度发生改变、数量不变最终使张力改变。 2、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 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特点是: 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特点是:参与收缩的肌纤维 数量发生改变、长度不变最终使张力改变。 数量发生改变、长度不变最终使张力改变。 3、伸长收缩:由于外力的作用超过了肌纤维横桥所 伸长收缩: 能产生的力,肌肉被迫伸长,称为伸长收缩。特点是: 能产生的力,肌肉被迫伸长,称为伸长收缩。特点是: 伸长收缩 外力作用下的被肌凝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