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桃米村社区营造案例
社区与社区总体营造

臺灣的社區形成與發展
•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臺灣這塊土地先後 有多種不同族群活動於其上,各自依其傳 統和歷史緣由,在各地形成獨特的社區聚 落。
曾殖民者 荷蘭人、日 本人 族群 原住民 閩南人 社區聚落 原住民部落 閩南人聚落
客家人 外省籍人士
客家村 眷村ຫໍສະໝຸດ 地方感•地方感: 1.定義:不同族群的人們,在對其所生活 地方的情感依附及歷史、文化傳承的使命 感之下,逐漸發展出族群意識及其對地方 的濃厚情感。 2.功能: a.協調人與人、人與地的關係。 b.形塑人們的故鄉情懷。
案例:宜蘭礁溪的湯圍社區
(三)發展產業文化的功能
•社區總體營造採用「產業文化化, 文化產業化」的概念,將傳統地方 產業與文化相結合,使其成為社區 文化的一部分和社區重要的觀光資 源,如此不僅可使傳統地方產業存 續,社區也得以發展。
案例:宜蘭蘇澳的白米社區
社區總體營造的目標
•由以上三項功能類型當中,可以明瞭 社區總體營造計畫,擬建造為重視生 態、生活與生產的三生聚落。無論每 個社區偏重何種特色,就整體而言, 永續發展的三生聚落,是社區營造的 努力目標。
•目的:經由社區居民的集體參 與,結合社區各項資源,維護社 區所擁有的特色,使社區得以永 續經營。
社區總體營造的功能
(一)保育生態環境的功能 (二)改善生活環境的功能 (三)發展產業文化的功能
(一)保育生態環境的功能
•要追求社區的永續發展,需重視 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因此 「生態社區」便成為重要發展課 題。
小樽社區營造總規劃的六個地區
小樽運河社區總體營造的影響-1
•在石造倉庫和歷史性建築物中,舉行一 系列演講、相聲等活動,將以往靜態的、 僅供參觀的文物保存,轉變為動態的、 將歷史建築物再生的、具有生活感與觀 光價值的新保存手法。 •進而使居民與小樽運河的關係更形密切, 不僅了解到小樽運河的歷史,也重新認 識了小樽這個城市。
国内外田园综合体经典项目

国内外田园综合体经典项目作者:柒石来源:《中国房地产·市场版》2017年第09期一、中国台湾地区1.总体特征分享型经济模式,经营形态多元,大致可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渔业、展示中心、观光农园、农村民宿及森林旅游等。
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技工和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
2.典型案例大地震曾让台湾南投县埔里乡桃米村的房屋倒塌,而当地拥有29种台湾原生青蛙,台湾岛共143蜻蜓,在桃米发现56种,于是村民不断宣传当地种类丰富的青蛙和蜻蜓,用纸、布、石头等制作手工艺品,还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座纸教堂,把地震造成的洼地改成人工湖,湖边设有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人在船上可以体验模拟地震的情景,村民将小船命名为“摇晃的记忆”。
周末和节假日,桃米村日接待游客近1500人,每年门票收入有200多万人民币。
3.可借鉴之处我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景消费”,创造出大量的奇观、风景和主题。
注重定位、强调特色,在“体验经济”理念之外,还出现了“分享经济”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消费者为上帝”为“与客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二、意大利1.总体特征意大利农业旅游区的管理者们利用乡村特有的丰富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憩、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
这种“绿色农业旅游”的经营类型多种多样,使乡村成为一个“寓教于农”的“生态教育农业园”,人们不仅可以从事现代的健身运动,还可以体验农业原始耕作时采用的牛拉车,甚至还可以手持猎枪当一回猎人,或是模仿手工艺人亲手制作陶瓷等。
2.典型案例意大利现有1.15万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的管理企业,它们管辖的景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托斯卡纳、翁布里亚、马尔凯大区,南部的坎帕尼亚大区以及北部的威尼托、特伦蒂诺和利古里亚大区。
据意大利环境联盟执委会官员鲁杰罗介绍,这些景区为不同的游客提供了类型不同的个性化服务。
美好!国内外成功的田园综合体案例,每个都让人喜欢!

美好!国内外成功的田园综合体案例,每个都让人喜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
从十八大报告中,就着力强调了城乡发展一体化。
从城乡发展一体化到乡村振兴战略。
田园综合体:产业、文化与生态'三位一体',今天咱们就来说说田园综合体。
什么是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指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是当前乡村发展代表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
1.坚守与回归:田园综合体特色是'田园',关键在'综合'2.产业、文化与生态'三位一体':实现农业、休闲与社区的融合3.以'文化'为灵魂:去掉浮躁才能收获希望田园综合体就是农业文旅地产的综合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出现了许多田园综合体的成功案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无锡阳山镇田园东方——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位于无锡阳山的田园东方作为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以生态农业、旅游、产业集群、生活方式为园区的发展模式,其强调新型产业的综合价值,包括农业生产交易、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田园娱乐体验、田园生态享乐居住等复合功能。
无锡的田园综合体产业模式将农业与服务业相结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将极大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人口转移与充分就业,带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无锡阳山镇境内良田阡陌,桑绿桃红,土壤肥沃,尤其适合水蜜桃种植。
水蜜桃种植已是阳山镇主导农业产业。
本项目打破传统社区开发模式,提出了'九里桃店'的核心理念。
将桃文化及农耕文化孕育于场地之中。
强化社区参与性及环境互融性,为社区居民提供归园田居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方式。
多利(成都)农庄——成都最美农庄成都多利农庄围绕打造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在郫都区红光镇、三道堰镇等6村连片规划建设多利有机小镇。
计划总投资150亿元,总共占地2700多亩,其中农业用地1950亩。
以创意元素打造休闲农庄持久魅力

以创意元素打造休闲农庄持久魅力导读:现在,盲目跟风、经营项目单一、同质化发展的路子越来越难以为继了。
创新没有模式,没有边界。
以创新的思维,融创意元素,用多元手法,打造满足人们追随乡野生态风情,深度体验休闲的需求的农庄,才是休闲农庄具有持久魅力的根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制胜的法宝。
NO.1创意金点子有迹可循要整合一切可利用资源。
农庄的布局,既包括内部功能区划和景观设计,也包括在整个区域中的选址和互动性。
提前布局,整合周边有利资源,形成互动互助区域,构建包括管理、生产、加工、营销、景观设置、配套设施等多方面的产业链建设。
在内部布局上,以人为本,尤其是景观设计和游憩设施,要充分考虑游客的感受和舒适性,尽量做到移步换景,不走回头路,累了有地方可以暂停休息。
如游憩设施类,要尽量就地取材,在形式上进行创意运用。
或石凳、或竹椅、或木条横座等等,各种材料和形态都可以利用。
桃米村案例一:台湾的桃米村本是一个地震废墟,该村利用本土蕴藏的丰富生态资源,将23种不同形态的青蛙和56种色彩斑斓的蜻蜓作为特色,依据两种小动物设计出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遍布乡村醒目位置,并鼓励村民用纸、布、石头等乡村材料,制成手工艺品,很快成为畅销旅游商品,也使整个村子成为远近闻名的昆虫生态文化体验休闲区,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往体验和观光。
经营农庄要有自己主题。
什么都想做,而没有自己特色鲜明的产品,难以在客户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台湾的很多农庄,一看名字就知道农庄的主题和特色。
休闲农庄的个性往往与农庄经营者的风格、追求和修为有关,在建设与经营过程中,他们会将农庄视为自己的艺术作品,不断融于自己的个性化创意,精雕细琢,务求精益求精,游客可以明显感受庄主的艺术风格和个性追求。
这是别人怎么学也学不来的东西。
要借助创意搞好文化注入,进行农产品的体验设计,从而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加效益。
有创意的产品,才具有恒久的生命力,能带给游客以心灵的共鸣和别样的感受,强化游客的粘性。
海外社区治理社区建设案例

海外社区治理社区建设案例海外社区治理社区建设案例集目录一、台湾: 1(一)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 1(二)桃米生态村: 可复制的台湾生态村经验 6 二、美国8(一)美国太阳城——集中式养老社区的代表8 (二)美国The Terraces老旧社区10(三)美国阿灵顿县——社区管理体现官民“协作”11三、英国13(一)英国贝丁顿社区——低碳社区的典范13 四、日本16(一)日本港北新城——镶嵌式养老16(二)日本古川町——休闲社区营造17五、瑞典20(一)瑞典哈马碧滨水新城——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典范20六、新加坡23(一)新加坡社区管理突出“严厉”23七、德国25(一)德国弗莱堡瓦邦社区案例:“旧军营”变身和谐社区25一、台湾:(一)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全村均为无障碍的环境设计,24小时安全保卫,进出村庄需刷卡。
村内附属有超市、书店、银行等服务性设施,村内居民除了自己做餐外还可到小吃店、餐厅等餐饮区就餐、或选择送餐服务。
村内养生休闲生活多种多样,建有体育馆、健康俱乐部、游泳池、网球场等休闲场所,还设有宗教活动场所,开展运动养生,娱乐交谊,艺文技艺、民俗活动、宗教活动等。
据村负责人介绍,村内的健康服务内容包括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及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定期健康检查、防疫注射与体能检测,建立个人健康资料库;规划居民个人健康计划,提供养生处方和配膳建议,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设立全天候监控中心,每户有紧急呼叫设施,确保高效率的紧急救护。
长庚养生文化村设计理念有“怡亲”、“健康”、“养生”、“文化”、“社区”、“体验”、“教育训练”等主题,但最主要的理念是“活到老,做到老”,集养老、医疗、生活和娱乐等功能于一体。
这里是一个协助年长者“积极地经营生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养护”、“过独立自主的尊严生活”的地方。
目前长庚养生村约有4000户,可入住老人6000名,入住资格为年满60岁、配偶年满50岁且接受长庚医院身体检查证明健康状况合格者。
再造乡村

再造乡村1954年,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在英国《曼彻斯特学报》(The Manchester School,曼彻斯特大学版,第22卷第2期)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这篇论文富于创见性地提出“二元经济”(Dual Economy)发展模型。
刘易斯也因“所提出的著名的‘二元经济’模型理论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并引起了广泛的科学辩论”,以及“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领导者和先驱”,而荣获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元经济”发展模型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可以划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以传统生产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极低的非资本主义部门,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另一个是以现代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较高的资本主义部门,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代表。
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贫困的根源在于庞大的农业部门中劳动人口相对于土地资源过剩,一部分劳动力处于隐蔽失业状态。
只有使相对于土地过程的劳动力达到充分就业,才能提高整个经济的人均产出水平。
因此,解决充分就业的条件,就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的条件。
(参见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按照“二元经济”模型理论,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传统农业部门不断萎缩,现代工业部门不断扩张的过程。
而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需要农业部门提供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资本越多就可以将更多劳动力吸收到工业部门中去。
工业部门工资水平高于农业部门收入水平是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向工业部门的动因。
当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后,劳动边际生产率会提高。
“二元经济”模型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说是这种模型的实践,在取得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重工轻农,重视城市发展,忽视农村建设。
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现代化、城市化的简单理解下,以及城乡巨大差别的现实诱导,城市与现代工业从农村肆意吸收大量的所谓“剩余劳动力”,以实现自己的扩张,以至造成农村“空心”和荒芜化。
灾后重建中的社区营造_地方治理中NGO参与的比较研究_周如南

灾后重建中的社区营造———地方治理中NGO参与的比较研究周如南景燕春朱健刚[摘要]在当代中国,随着治理理论和NGO的兴起,NGO组织如何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中国台湾的经验则给了大陆一些值得关注的启示。
本文采用案例比较研究的方法,选取中国台湾地区灾后重建社区营造过程中出现的新故乡文教基金会为案例参照,同时呈现大陆灾后社区重建中的NGO参与案例,通过叙事和比较研究,讨论两岸NGO参与社会治理的差异,并就公民参与对于社会弹韧性机制的营造等问题提出相关的讨论与建议。
[关键词]社区治理;NGO参与;公民社会中图分类号:C9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17)01—0039—07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特别委托项目(17000-42210005)、中山大学“三大”建设专项资助(99123-188233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如南,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景燕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朱健刚,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
广东广州510075一、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公民参与社区营造①治理(governance)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风行一时的概念,它是与政府的统治(government)相对应的概念。
治理概念试图指出很多社会问题已经不再是只靠政府自身的管制就能解决,社会的管理需要政府的力量,但是又不限于政府,应该包含更多的社会公共机构和公共服务组织。
治理更加明确强调出政府、企业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因此治理的概念比政府概念要更宽泛。
治理和统治最根本的区别是,治理的权威是多元的,而且权力的运行是一个上下互动的过程,“可以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目标等方式来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1]这一概念也被中国共产党所采纳,并在最近的三中全会公报中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为首要目标。
乡村治理创新之社区营造

乡村治理创新之社区营造近些年,社区营造这一新鲜事物在中国,尤其是经济较发达、思想观念较开放的沿海地区备受推崇。
学者、民间力量及政府开始尝试将这一理念应用于乡村治理中,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社区营造的定义是:“居住在同一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持续以集体的行动来处理其共同面对社区的生活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创造共同的生活福祉,逐渐地,居民彼此之间以及居民与社区环境间建立起紧密的社会联系。
”因有着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持续性,社区营造成为日本和中国台湾城乡社区更新的主要建设模式,台湾的桃米社区即是成功案例之一。
危机即转机,“大家一起来清溪”桃米社区又叫“桃米里”,是台湾一个乡土气息浓厚的村落。
这里有森林、河流、湿地、果园及农田,但却是埔里镇最贫穷的村落之一,加上埔里镇的垃圾场就设在此,桃米里又被讽刺性地称为“垃圾里”。
即便是毗邻著名景点日月潭,但旅游经济的效应从未辐射至此。
随着城市化巨大吸引力的裹挟,桃米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逐渐离开,使它同很多村庄一样衰退和萎缩下去。
直到世纪之交的台湾“921”大地震,桃米里又受到了重重一击,当地的建筑和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它以重灾区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这才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巨额补贴每户贷款建房,自己建房,同时引进新故乡文教基金会帮助桃米里进行社区营造。
至此,桃米里的发展出现了转机。
“新故乡”以“大家一起来清溪”的公共行动,作为灾后重建的启动项目。
以公共事务作为促进公众参与的媒介,虽然一开始受到大部分村民抵触和反对,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逐渐促进了村民思想的转变,社区体制的改变和农村治理模式的转型。
在活动过程中,村民自我意识的觉醒是最为珍贵的成果。
“造人运动”,绿色民宿青年劳力的外流,知识精英的缺失,造成发展动力不足是乡村建设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因此,“新故乡”一直将“造人”作为社区营造的核心理念,村民有改变现状的需求,社区营造才有成功的可能。
重建初期,“新故乡”并不急着大兴土木,而是在保证村民维持基本生活的情况下,将大部分政府补助、社会捐款用于教育培训,遵循“教育学习——观念改变——行动实践”的理念,培育新的社区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落之中没有大片水泥硬化的集会广场及大面积停车场,公共建筑与民宿融入其中。 整个氛围都极为生态自然。
生态池三道过滤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流出来积在一个浅浅的水池里,种点水草、水仙、莲花, 成为蜻蜓繁殖和青蛙家园。
建筑生态
来自日本阪神的纸教堂。 志愿者手工完成。 是跨越宗教和国籍 “社区营造”的场所 是精神的寄托。
亭——蜻亭、鸟亭、青蛙造型景观灯, 推广环保自然的理念。
把地震造成的洼地,改造成一片人工湖;在湖边立起几个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上 面立一根桅杆,人站船上,能够体验地震的摇晃感觉,并将小船名之为“摇晃的记 忆”。
产业生态
产业生态
生态住宿 业
生态餐饮 业
生态导览 服务业
生态农业
传统手工 业
教育产业
分享完毕,谢谢!
农事体验
传统手工业
教育产业
室内+室外 亲子+科普
平衡淡旺季
纸教堂内部授课教室
周末和节假日,桃米生态村日接待游客达到1500人;平时每天接待游客也在 500人左右,每年仅门票收入就有200多万元人民币。
自组织运作
“桃米小区游客运营管理中心”
架构起行政、生态、文化、美食、工艺等 15 个工作小组
地震“震”出的空心村 ——台湾桃米村
位于台湾省南投县埔里镇的桃米村与台湾其他村落一样,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因大量人口的流失产生文化消亡、产业凋 零、村落空心、良田荒废等问题。1999年台湾的“9·21大地震”将这座小村落几乎摧毁,也将以桃米村为典型的乡村问题暴露出来,
从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订房、餐饮、旅游等服务
由村民将15%-20%的餐饮住房收入交给协会 形成一种“乡规民俗”自治机制
成功的关键
人才
不止是人才 人!才是关键
在小区营造的过程,不仅凝聚桃米小区居民的共 同意识,激发出在地共同的情感,由当地村民共同 维护桃米的生态环境,共同参与小区营造的过程, 且发展出具有生态教学意义的生态村,并带动周遭 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共同提升生活环境的质量, 打造出一个可以永续发展的生态村。
灾后重建主要力量:
政府——“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NGO----台湾新故乡文教基金会
NGO----世新大学观光系专家 村民——桃米村民重建委员会
灾后重建
建房子
+
创新产业
留住人
做什么
“桃米生态村”
环境生态 建筑生态 景观生态 产业生态
环境生态
桃米村保留了相当面积的自然及低度开发地区,包括社区周边规划的绿化空间紧密的 与大环境整合为一体,复杂而多样性的森林、河川、溼地及生态农地,维护了多釆多 姿的原生动植物群相及原野景观。
生态餐饮业
基金会邀请台北大饭店的大厨教当地人制作具有当地特色的精美菜肴。小农户与 NGO 合 作将农业生产剩下的原料做成酱料,而制作酱料的过程也设置为体验式旅游项目。 提供自助餐的“社区妈妈”也是经过“新故乡”开设的美食班培训,而且考证合格才上岗 服务的。
生态农业
村里五分之四的村民经营的传统农业,农户们提供无毒蔬果。由
生态住宿业
建构 “知识经济的社群”
邱富添自家的民宿一年客满100天,接客约2000人,一年赢利100万 新台币,是一般大学毕业生薪资的3倍,实现了从生存到生活的质变。
生态导览服务业
制定调查和解说人员认证办法,依当地物种种类分为初、中、高三级,要求参加人员必 须完成初级训练课程,阅读指定的参考书,并分笔试、户外辨识及幻灯片解说考试。 小区营造、生态保育、环境伦理、生态工程等的教育训练。 解说员除了为游客提供深度详尽的生态导览解说服务外,还肩负着调查检测核心生态资 源的责任。
由村民相互扶持建盖了16家各具特色的民宿 并在造屋过程中形成“革命的感情”,实现互相分享, 这种感情的培养使村民将私产视为一定程度上的“公共产”。
2003年成立桃米纪念馆,将地震的遗迹留下做为警惕及教育,也成为一种公共空间环境、
设计社区标志,建设社区象征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