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功能四项
胃功能三项检查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胃功能三项检查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胃功能三项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诊断方法,主要用于评估胃的功能状态,对慢性胃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这三个指标包括胃酸分泌功能、胃黏液保护功能和胃肠动力功能。
胃酸分泌功能是指胃壁细胞分泌盐酸的能力,是胃肠消化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胃酸分泌功能异常可能是慢性胃病的重要病理改变,包括胃溃疡、胃炎等。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静脉内史检测法、胃酸负荷试验、胃酸刺激试验等。
通过检查胃酸分泌功能,可以明确患者的胃酸分泌状态,为慢性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胃黏液保护功能是指胃壁细胞分泌的黏液对胃壁的保护作用。
胃黏液保护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胃黏膜受到损害,出现胃溃疡、胃炎等病变。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胃黏液护胃因子测定、胃黏液护胃能力试验等。
通过检测胃黏液保护功能,可以评估胃黏膜受损程度,进而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慢性胃炎等病变。
胃肠动力功能是指胃肠道内食物在胃肠道内运动的能力。
胃肠动力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进食后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胃肠排空试验、胃肠幽门超声动态观察等。
通过检测胃肠动力功能,可以评估胃肠道内蠕动情况,帮助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胃胀、胃酸返流等问题。
胃功能三项检查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明确患者的胃酸分泌功能、胃黏液保护功能和胃肠动力功能状态,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胃功能三项检查并不能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内镜检查等综合评估。
在临床应用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诊断患者的病变。
胃功能四项项目简介for临床

10
胃功能四项简介
11
胃功能四项简介
HP+PG 联检原因
检测项目 临床意义
临床检测存在的问题
胃功能四项检测 (HP+PG联检)
HP单检
反映HP是否感染
阳性率高(30%-80%),发病率 低,临床尤其是体检无法给出准 确的治疗建议(因为无法区分正 常带菌还是致病性感染)
4
胃功能四项简介
3、胃蛋白酶原的
胃底
腺体分区(%)
胃体
胃底腺:PGI、PGII、HCl
幽门部
幽门腺:PGII
5
胃功能四项简介
胃小凹
胃腺
粘膜肌层 血管
斜形肌 环形肌 纵形肌 浆膜
胃蛋白酶 (pepsin)
99%
胃腔酸 性条件
粘膜层 粘膜下层 肌层
1%
胃部毛 细血管
幽门螺杆菌 抗体(HP)
3
胃功能四项简介
2、什么是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参与消化的胃
蛋白酶的前体,分子量为4 2 0 0 0 D的单链多肽,在pH﹤5.0时活 化为胃蛋白酶。通常约1%的PG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依其生 化和免疫化学特性分为可分为PGI和 PGII两种亚型。
HP致病性感染首先导致PG 指标异常,联检后有效区 分HP正常带菌或致病感染
PG单检
反映胃黏膜功能 状态
只能反映胃黏膜是否损伤,但对 造成损伤的原因,特别是非常重 要的致病因素HP感染无法得到反 映。
一次检测将HP重要致损伤 因素进行排查,提高诊疗 效率及准确性
备注说明: 1、只有10-20%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展有相关性疾病。 2、HP按临床可分为细胞毒素阳性HP和细胞毒素阴性HP两类,细胞毒素阴性菌虽然能覆盖在
胃功能三项偏低

胃功能三项偏低胃功能三项指的是胃酸分泌功能、胃粘膜保护功能以及胃胀气功能三个方面的指标。
当这三项功能出现偏低时,会给人带来一系列胃病的症状和影响健康。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胃酸分泌功能的偏低主要表现为胃酸分泌量不足或酸度降低。
胃酸是胃液的重要成分,具有消化食物、杀灭细菌等作用。
当胃酸分泌不足时,食物难以被有效消化,进而出现胃胀、厌食、腹痛等症状。
而且,胃酸的减少还会导致胃肠道内细菌滋生,引发胃炎、溃疡等胃病。
因此,胃酸分泌功能偏低需要尽早进行调理和治疗。
胃粘膜保护功能的偏低会让胃黏膜容易受到刺激和损伤。
胃黏膜处于胃酸的作用下,需要保持自身的完整性和防御性。
当保护功能受损时,胃黏膜容易受到胃酸的侵蚀,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此外,胃粘膜保护功能受损还会降低对刺激物的耐受性,导致胃痛、烧心等症状。
因此,采取措施提高胃粘膜保护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胃胀气功能的偏低会引发胃胀气现象。
胃胀气是指由于消化系统中产生过多气体,造成气体在胃腔内积聚,导致胃腹胀满的情况。
胃胀气不仅会带来不适感,还会引发胃肠功能紊乱、胃炎等疾病。
胃胀气功能偏低的原因多样,如饮食不当、消化功能不良等。
因此,改善胃胀气功能是需要同时进行饮食调理以及调整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胃功能三项偏低会导致一系列胃病的症状和影响健康。
要改善胃功能,首先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期空腹。
其次,合理安排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
此外,适当进行中药调理和药物治疗也是改善胃功能的重要手段。
最重要的是,需要定期检查并咨询专业医师的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只有综合改善这三项功能,才能确保胃健康,并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
检验套餐及项目明细

检验套餐及项目明细肝功能七项: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肝功能十项:肝功能七项+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肾功能三项:尿素(Urea)+尿酸(UA)+肌酐(Cr)肾功能六项:肾功能三项+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YSC)+碳酸氢盐(HCO3)(CO2)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六项:血脂四项+载脂蛋白AⅠ(APOA1)+载脂蛋白B(APOB)E4A:钾(K)+钠(Na)+氯(Cl)+钙(Ca)肝肾糖:肝功能七项+肾功能三项+葡萄糖(GLU)肝肾脂糖:肝功能七项+肾功能三项+血脂四项+葡萄糖(GLU)心肌酶五项: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心肌酶六项:心肌酶五项+肌钙蛋白I(cTnI)糖尿病四项:葡萄糖(GLU)+果糖胺(GSP)+胰岛素(INS)+C肽(CP)糖尿病六项:葡萄糖(GLU)+果糖胺(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C 肽(CP)+β-羟丁酸(血酮体)生化小套:肝肾脂糖+心肌酶五项+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β-羟丁酸(血酮体)+CO2+E4A+磷(P)生化全套:肝功能十项+肾功能六项+血脂六项+心肌酶六项+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β-羟丁酸(血酮体)+CO2+E4A+磷(P)+淀粉酶(AMY)胃功能四项: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血清胃蛋白酶原II(PGII)+胃泌素17测定+/PGI/PGII免疫五项:IgG+IgA+IgM+C3+C4甲功三项: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功五项:甲功三项+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性激素六项: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肿瘤标志物四项:癌胚抗原测定(CEA)+甲胎蛋白(AFP)+CA125+CA19-9肿瘤标志物五项:肿瘤标志物四项+CA153生育七项(原免疫三项):抗精子抗体IgA+抗精子抗体IgG, 抗精子抗体IgM, 抗心磷脂抗体IgG,抗心磷脂抗体IgM,抗子宫内膜抗体IgG,抗子宫内膜抗体IgM优生四项:弓形体IgM抗体+风疹病毒IgM +单纯疱疹病毒抗体Ⅱ型IgM抗体+巨细胞病毒IgM抗体优生五项:优生四项+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TP-Ab)优生八项:优生四项(IgM+IgG)乙肝五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艾乙梅: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TP-Ab)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 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四项+D2:凝血四项+D2聚体输血前四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TP-Ab) 丙型肝炎抗体(HCV-Ab)微量元素五项:锌(Zn)+铁(Fe)+钙(Ca)+镁(Mg)+锰(Mn)微量元素八项:微量元素五项+镉(Cd)+铅(Pb)+铜(Cu)。
胃功四项检测

胃功四项一、胃基本简介(1)、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
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
胃又称胃脘(guǎn管,又读wǎn碗),“脘”的古音同“管”,义亦相通。
故胃之上为食管,胃之下为肠管,胃居二者之间名为胃管(脘)。
其分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
(2)、贲门附近的部分称为贲门部。
贲门平面以上。
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为胃底。
自胃底向下至角切迹处的中间大部分,称胃体。
胃体下界与幽门之间的部分,称幽门部。
(3)、胃肠道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CNS)、肠神经系统(ENS)双重支配,肠神经系统虽然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但它有独立的反射弧,具有整合功能,可直接接受胃肠道内的各种信息,可以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参与调控胃肠的功能;同时,消化道壁内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大脑,所以ENS被称为肠之脑。
(4)、胃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腹腔动脉的三大分支: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
1.胃左动脉:直起腹腔动脉,可有分支:贲门支、食管支、胃支。
①副肝左;②副胃左;③胃左与肝固有直接吻合。
2.胃右动脉:起自肝固有动脉。
3.胃网膜右动脉:起自胃十二指肠。
4.胃网膜左动脉:起自脾动脉主干及分支。
5.胃短动脉:起自脾动脉主干及分支。
6.胃后动脉:起自脾动脉干中1/3段上缘。
以上是胃的血液供应,静脉是伴随动脉的。
二、什么是胃功能四项检测?胃功能四项检测是对胃蛋白酶原(PG)的两种亚型(PGⅠ和PGⅡ)及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Hp)进行定量检测,同时给出PGR (PGⅠ/PGⅡ)值。
三、胃功能四项检测在临床上具体有哪些应用呢?应用一:胃癌和胃常见疾病的筛查1、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筛查,据研究显示,35%以上的胃癌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
2、消化性溃疡的筛查,个人胃黏膜功能的动态监测,胃蛋白酶原(PG)的分泌水平可以显示为黏膜的状态和功能,当胃粘膜发生病变时,血清中PG的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
应用二:胃部相关疾病辅助诊断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胃功能四项指标解读

胃功能四项指标一般指胃酸、胃蛋白酶、胃黏液和胃壁电位四个指标,其解读如下:
胃酸指标:胃酸是胃中最重要的消化液之一,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等物质。
胃酸指标主要反映胃酸分泌的量和质量。
正常情况下,胃酸的分泌量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较高或较低的胃酸分泌量都可能导致胃部不适。
胃蛋白酶指标:胃蛋白酶是胃液中的一种酶,可以分解蛋白质。
胃蛋白酶指标主要反映胃液中胃蛋白酶的活性。
正常情况下,胃蛋白酶的活性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较高或较低的胃蛋白酶活性都可能导致胃部不适。
胃黏液指标:胃黏液是胃黏膜分泌的一种液体,可以保护胃黏膜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
胃黏液指标主要反映胃黏液分泌的量和质量。
正常情况下,胃黏液的分泌量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较高或较低的胃黏液分泌量都可能导致胃部不适。
胃壁电位指标:胃壁电位是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胃液之间的电位差,主要反映胃黏膜的功能状态。
正常情况下,胃壁电位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较高或较低的胃壁电位都可能导致胃部不适。
需要注意的是,胃功能四项指标只是对胃部健康的初步评估,如果出现相关症状或异常指标,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治。
胃功能三项的临床意义2024(全文)

胃功能三项的临床意义2024(全文)胃功能二项包括:血清胃泌素、目送白酶原I、胃蛋白的原11°胃功能三项是一项无创、无痛、安全、经济的胃病检测方法C在对慢性胃病变进行胃镜检查前,可以将胃功能三项检驻当成首选筛杳方式,该检测具方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有助干判断萎缩是否存在,及存在的部位和程度。
胃功能三项:胃蛋白醐原(PG)是胃的•种细胞分泌的与消化有关的物质,包括两种同工隔,分别为PG1.和PGn I,主要是由粘液细胞、目体以及胃底的主细胞所分泌。
大部分目蛋白醐原进入胃腔转化为胃蛋白醉,从而完成消化功能,仅1%的胃蛋白施原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并稳定存在,胃萎缩时会改变目蛋白雕原的分泌。
因此,血清中PGI和PG11水平可以作为胃粘膜萎缩的可籍指标。
萎缩性胃炎时因为分快能力的下降,PG分泌也卜.降,所以血清PG的卜降可提示萎缩性胃炎的进展程度。
胃蛋白酶原I(PGI)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所分泌;PG1.主要是反映的是胃酸分泌的腺细胞的功能,所以胃酸分泌比较多的时候,PGI会升高;如果目酸分泌诚少或者是目黏膜腺体萎缩的时候,PGI就会降低。
胃蛋白醵原II(PGII)由胃底腺,责门腺,胃门腺,十二指肠腺所分泌。
PGII是跟胃底的黏膜的病变相关性比较高,所以如果PGH的异常,主要体现胃底的细胞功能下降°PGI和PGn的比值更有临床意义,它的比值和胃黏膜的萎缩进展呈明显的相关性。
血清胃蛋白的原的水平可反映胃蛋白陶的分泌及胃黏膜状态和功能情况,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血清中胃蛋白醐原的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
胃泌素(G-17)是胃泌素是•种重要的胃肠激素,它主要由G细胞分泌。
G细胞是典型的开放型细胞,以胃窦部最多,其次是胃底、十二指肠和空肠等处。
人胰岛的D细胞亦能分泌胃泌素。
它对调节消化道功能和维持其结构完整有重要作用CG-17仅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因此G-17是反应冉黏膜损伤情况的重要指标。
胃功能四项

报告解读
案例1
提示:胃黏膜功能正常,胃病风险低 建议:PG定期随访(每年1次)
报告解读
案例2
提示:Hp感染 建议:定期随访PG(每6个示: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病风险增加 建议:Hp根除治疗,3-6个月内复查PG
报告解读
案例4
提示:Hp感染,伴胃底胃体部黏膜萎缩 建议:Hp根除治疗,3个月内复查PG,仍异常者行胃镜检查
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
6
胃功能四项简介
萎缩性胃炎
胃癌
Hp感染 消化性溃疡
PGI、PGII、PGI/PGII比值与很 多种胃部疾病均具有相关性
PG是反映胃黏膜正常与否、胃黏膜受损程度、受损部位的 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7
胃功能四项简介
4、 HP抗体检测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 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 伦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能够引起胃炎、胃 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胃癌等器质性胃部疾病
PGII
0-15ug/L
反映胃窦部黏膜的功能状态
PGII≥15ug/L:提示胃窦部黏膜受损 PGR≤7.5:提示胃黏膜受损,具体部位参照PGI、 PGII指标 Hp抗体≥1.25ug/L:提示血清中存在Hp抗体,胃 部感染幽门螺杆菌
PGR
> 7.5
增强PGI和PGII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Hp抗体
< 1.25 ug/L
4.2 约有35%-55%的胃癌与HP感染相关;
4.3 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研究中心(CTSU)在全球范围内进
行的与感染相关肿瘤的调查报告中明确指出:Hp是恶性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胃功能四项简介
9
胃功能四项简介
HP+PG 联检原因
检测项目 临床意义
临床检测存在的问题
胃功能四项检测 (HP+PG联检)
Hp单检
反映Hp是否感染
阳性率高(30%-80%),发病率 低,临床尤其是体检无法给出准 确的治疗建议(因为无法区分正 常带菌还是致病性感染)
14
胃部疾病诊断现状
我国目前胃部疾病诊断方法汇总
检测手段
优点
缺点
总体评价
胃镜
钡餐 造影
肿瘤相关 标记物
金标准
检测时间短,作为 传统的胃癌普查手 段
血清检测,无创 伤、广泛认知
痛苦, 受医生水平影响大,费 具有侵入性,价格
用高不适合普查。
高不易普及
射线,费用高,不能明确疾病性 质,依赖经验,受检人群混杂及 阳性患者难以随访等问题,对早 期胃癌判定无力。
对诊断进展期胃癌 或弥散型胃癌更有 价值
对胃癌检测的特异性低,对早期 胃部疾病的诊断无参考价值。
CEA 在胃癌胃液中 阳性率50%,血清阳 性率仅为4.5%
C13 、C14尿 快捷方便,操作简 素酶呼吸试验 单
仅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胃部疾病诊断现状
2012年,《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第35卷第二期的 文章——《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建议》指出,PG在 胃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更具潜在价值
部分胃粘膜上,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Hp抗体阳性),但不产生细胞毒素,一般 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携带)而不表现临床症状。
10
二、胃部疾病诊断现状
全球四成胃癌在中国
全球每年胃癌新发病例98.9万,中国为46.3万(46.8%); 全球每年死于胃癌的病例73.7万,中国为35.2万(47.8%)。
我国每年因癌症死亡270万例,胃癌死6亡0 率25.88/10万(36.2万)
60
50
50 40
40
30
30
20
10
20
0 10
发病率
0
死亡率
《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12
胃部疾病诊断现状
肠型胃癌形成的基本规律:
HP感染
正常 胃黏膜
浅表性 胃炎
萎缩性 胃炎
胃癌
异型增生
肠上皮化 生
46.3 (46. 8%)
52.6 (53. 2%)
其他国家 中国
35.2 (47.8
%)
38.5 (52.2
%)
其他国家 中国
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统计数据:GLOBOCAN 2008
11
胃部疾病诊断现状
每1-2分钟就有一名中国人死于胃癌
我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312万例,胃癌发病率36.21/10万(50.6万)
胃部疾病诊断现状
临床需求 Q:有没有一种试剂可以……?
无创伤 简便快速 费用低廉
筛选胃癌高危人群 实现对早期胃癌的筛查
A:有,胃功能四项检测系列试剂可以做到!
胃部疾病诊断现状
2006 2008
年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将血清PGI和PGII 检测列入“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
2
胃功能四项简介
3、胃蛋白酶原的来源与分布
贲门部
贲门腺 :PGII
胃底
腺体分区(%)
胃体
胃底腺:PGI、PGII、HCl
幽门部
幽门腺:PGII
3
胃功能四项简介
胃小凹
胃腺
粘膜肌层 血管
斜形肌 环形肌 纵形肌 浆膜
胃蛋白酶 (pepsin)
99%
胃腔酸 性条件
粘膜层 粘膜下层 肌层
1%
胃部毛 细血管
6
胃功能四项简介
我国Hp感染现状 我国Hp感染率总体很高(56%),成人Hp感染率达40%-60% 我国Hp感染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中国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现代消化 及介入诊疗.2010,15(5):265-270.
7
胃功能四项简介
4.1 在胃炎和胃溃疡患者的胃粘膜上,HP检出率高达80%-100%; 4.2 约有35%-55%的胃癌与HP感染相关; 4.3 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研究中心(CTSU)在全球范围内进
亚太地区胃肠病学会将血清PGI和PGI/PGII比 值列入“胃癌预防亚太地区共识指南”中
Hp致病性感染首先导致PG 指标异常,联检后有效区 分Hp正常带菌或致病感染
PG单检
反映胃黏膜功能 状态
只能反映胃黏膜是否损伤,但对 造成损伤的原因,特别是非常重 要的致病因素HP感染无法得到反 映。
一次检测将HP重要致损伤 因素进行排查,提高诊疗 效率及准确性
备注说明: 1、只有10-20%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展有相关性疾病。 2、Hp按临床可分为细胞毒素阳性Hp和细胞毒素阴性Hp两类,细胞毒素阴性菌虽然能覆盖在
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
4
胃功能四项简介
GII、PGI/PGII比值与很 多种胃部疾病均具有相关性
PG是反映胃黏膜正常与否、胃黏膜受损程度、受损部位的 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5
胃功能四项简介
4、 HP抗体检测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 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 伦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能够引起胃炎、胃 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胃癌等器质性胃部疾病
一般快速型的胃癌发展需7-8年时间,普通型则长达20-22年,而从早期胃癌演 变至中晚期胃癌还需要3-5年时间。从HP感染到胃癌的进程则为10-20年,可见只要 引起足够重视,完全有足够的时间预防胃癌的发生。
13
胃部疾病诊断现状
各国胃癌早期诊断差别:
早期胃癌的发现率相差很大:美国约为3%~6%,欧洲为8.8% ,中国为7.5%,而日本报道高达30%~50%。而早期胃癌术后生存 率约为90%。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提高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降 低死亡率的唯一途径。
一、胃功能四项简介
1、 胃功能四项检测指标内容:
胃功能四项
胃蛋白酶原I (PGI)
胃蛋白酶原II (PGII)
胃蛋白酶原I/II (PGR)
幽门螺杆菌 抗体(HP)
1
胃功能四项简介
2、什么是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参与消化的胃
蛋白酶的前体,分子量为4 2 0 0 0 D的单链多肽,在pH﹤5.0时活 化为胃蛋白酶。通常约1%的PG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依其生 化和免疫化学特性分为可分为PGI和 PGII两种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