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孤僻的分析与思考

浅谈幼儿孤僻的分析与思考
浅谈幼儿孤僻的分析与思考

在人们的常识里,似乎孤独与幼儿无缘,其实不然,儿童也会患孤独症。孤独症是以同外界接触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病。孤独的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与同年龄的伙伴交往,从表面看上去老实、听话、不惹是生非,也经常得到父母的肯定甚至赞赏。但是,他们内心却是多疑、敏感、任性、畏首畏尾、懦弱的。

幼儿时期的孤独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障碍,教师要为这些幼儿营造轻松的环境,培养他们交往的能力,帮助孤僻的幼儿走向阳光。

【关键词】: 害怕;孤僻 ;给予 ;爱心 ;交往

在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两个甚至更多这样的孩子:整天喜欢一个人独坐,不爱说话,不爱活动,也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对教师和同伴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幼儿性格不健全,必将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如何关爱这些缺少朋友、性格孤僻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和恢复活泼烂漫的天性,值得幼儿教师关注。

为了使孩子克服孤僻性格,首先要分析造成孩子孤僻的原因:

害怕心理。由于害怕别人,孩子就会保持孤独状态,逃避社会。孩子可能和别人的孩子相互接触过,结果却产生了消极影响和精神上的痛苦。如挨了打,玩具被别人抢去了等,孩子的心灵受到了刺激,变得十分敏感,于是极力躲避他人。孩子的结论是:同别人在一起还不如自己一个人痛快、舒适。受到过嘲弄、欺负而感到困窘的孩子往往过分敏感,不信任他人。

社会能力低。有些孩子不会与别人一起交往,社会交往常识和技能缺乏。孩子不知道见人打招呼,说请求、感谢、致歉的话,不知道轮流、分享、秩序、奖惩这些基本规则。不知何时给予、接受,结果也没有学会交朋友和保持朋友的方法,也不能顺利融于社会,只好使自己变得孤独了。

父母对其孩子的拒绝。一些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被带坏,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伙伴要求过高,例如,比自己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才允许上门等等。这就会暗示孩子的朋友的好坏,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的朋友减少,孩子交往的机会减少,会变得越来越孤僻。

不良的家庭氛围。有的家庭父母经常吵架、分居甚至导致离婚,使孩子不能得到正常的父母之爱;有的家长不控制自己,脾气暴躁,经常粗暴地埋怨、唠叨、训斥、打骂或不理不睬、故意疏远孩子;有的家长怕孩子磕着碰着、怕被人欺负,怕闯祸,经常把孩子关在家里,隔断了幼儿与同伴的正常交往.诸如此类,天长日久,幼儿的自尊心受到伤害,逐渐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对生活失掉信心,情绪沮丧,性格孤僻,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理偏移,从而产生自闭症.

分析出了造成孩子孤僻的诸多原因之后,紧接着就是要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从孤僻走向阳光。幼儿园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纲要》中要求幼儿园必须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作为一名启蒙者,我们必须高度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首先,家长和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应该是和善,亲切的,使孩子得到爱的温暖,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孤独的孩子多半胆子小,性情比较懦弱,家长总是以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之类的话刺激他们,这会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不利于矫正他们孤独的性格,幼儿孤僻的性格也就这样在家中形成了。因此,为了帮助孩子走出“自我”,我们应当与家长达成共识,以鼓励他们大胆探索正面诱导为主,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家园携手:一是让家长认识到孤僻、不合群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重视;二是与家长共探育儿经验,改变不科学的育儿方式,给孩子一个和睦、民主的家庭;三是要求家长不要过分宠爱孩子,要多带孩子走出家门,支持他们与人交往,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让孩子形成“合群”的心理。

第二,帮助提高,指导孩子交往,并给予其自由选择玩伴的权利.孩子愿意和同伴一起玩,但又常常不会与同伴玩,孩子在玩耍中会与同伴发生矛盾和争吵,为此,教师和家长要指导孩子交往的技能,懂得在交往中要尊重别人,要和同伴一起分享,合作.要遵守集体规则,要感知,理解

别人的情感,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关心,同情他人,使自己也得到伙伴的欢迎和接纳.在玩耍中和同伴发生争吵时,教师与家长要引导孩子冷静对待,积极找出解决的好办法,使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提高交往技能. 家长还可以经常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让他们一起游戏,听故事等,并鼓励孩子到邻居家去串门,逐步养成孩子与同伴交往的习惯.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和小伙伴一起开展游戏,让孩子在与同伴的玩耍中感受到愉悦和欢乐,从而喜欢和同伴一起玩,迈出交往的第一步.

第三.耐心指导,关注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我们在上课时,经常可见这样的现象:活跃的孩子倍受关注,表演、游戏、提问的机会很多,而孤僻的孩子无人问津。但越是这样就越使孤僻幼儿胆小孤僻,形成恶性循环。作为教师,应关注特殊儿童的发展,把机会更多地留给他们。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耐心诱导孩子,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并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调查显示,几乎每个幼儿都喜欢亲切、和蔼、爱笑的老师,“像妈妈”的老师能给孩子安全感和信赖感。其次是师幼关系:教师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可以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有心的教师往往善于营造气氛,让每一个孩子感觉轻松、自由。所以教师的态度是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同时,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适时地在众人面前予以表扬。孩子在自信心一点点找回时,就会变得开朗、大方并渴望交往。

第四,沟通心灵,以爱心感化幼儿。幼苗需要爱心浇灌,孤僻的孩子更需要爱的滋润。许多老师认为,孤僻的幼儿十分固执,不太容易改变。因此,我们必须摸清他们的脾气和喜好,即所谓投其所好,慢慢地加以引导,用爱去感化他们。我曾带见过一个孤僻的女孩子,她开始来时整天抿着嘴、低着头,谁都不理,一副“独行侠”的模样。几个教师一商量,干脆少说话,多行动:头发乱了给她梳,出汗了帮她擦,给她剪指甲、系鞋带,经常伴以爱抚的动作——摸摸头,拉拉手,甚至常从家里给她带小食品、小玩具……总之,给与她比别人更多的关爱。当她第一次主动地大声叫“老师”时,教师都激动地流下眼泪。是啊,老师的爱有着无坚不摧的力量,我们应当用爱心去感化孤僻的孩子。同时父母也需要充满对孩子的关爱之心,要多抽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相处,使孩子逐渐喜欢和父母一起玩,让父母的爱冲破孩子孤立王国的围墙,为接纳小伙伴到来敞开大门.

有一句名言是:国际人才竞争的前沿领域,不在大学,也不在中小学,而是在幼儿园和摇篮中。改变幼儿孤独的性格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种性格的形成有了较长的时间,而要改变它,则需要耐心细致,持之以恒,一切措施的采取都要基于对孩子的爱。让我们与家长共同努力,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目标,关心帮助孤僻幼儿,播撒爱的种子,让未来的国际人才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勤勤:《幼儿教育》,《行为举止》,《儿童心理行为》,2007年3月28日,健康自测。

2.王相光:《山东学前教育网》,莱阳市机关幼儿园,2005年7月20日。

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请以班级中的自闭症儿童为个案,找出一名学生的5个生活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功能性评估。 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邢映梅 因我所教班级是聋生班级,班内没有自闭症学生,所以无法按要求完成上述描述。但在我的班中似乎有自闭症倾向的学生,他的一些表现似乎有些问题,不知是否符合此题的要求。 小霆是一个12岁的男孩子,在班内听力较好,进行简单对话交流没有问题。但是当他受到批评不高兴的时候,他会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有时情绪激动时会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有时在老师批评他后,他会去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有时还会有精神分裂的表现,说自己看到两个小人,一个是恶魔,一个是天使。恶魔叫他去做坏事,天使叫他做对的事,这两个小人就在他的头脑里打仗。 A(前事分析): ?(何时)在老师批评后。 ?(何地)学校 ?(何人)自已、同学 ?(怎样)受到老师批评,情绪变坏。 B(行为本身的描述): ?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 ?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 ?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 ?精神分裂的表现。 C(行为的结果): ?强制性安抚:要求其承认自己发脾气是不对的,要对自己做错的行为承认错误。 (导致屈服于老师,但是自身的脾气可能更加厉害) ?设计性安抚:分散注意力,带着参与各项活动。等其情绪平复时,再来谈心。 因为本学生并不是自闭症学生,只是在行为中略带过分的行径。所以在对该生的指导时还是以讲理为主。 1、告诉该生不管是因为什么,有自我伤害行为都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应尽量避免和改正。当伤害性行为出现时,即使后果没有特别严重,也要告诉他这样做是错误的。 2、对于该生的各种情绪,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以便用心加以体会。当该生能明白教师批评他是为了他好以后,他的愤怒就会大大地降低,从而放弃过激的破坏性行为。同时,这也可以发展他们的沟通能力,使师生感情更亲密。 3、搞清楚该生发生破坏性行为的原因。在他有所不适当的行为发生时,不要过分批评,应采取措施安抚他们的异常情绪。 4、对于该生在情绪激动时的破坏性行为所破坏的东西,凡是能恢复原状的,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要求该生和自己一起将它加以恢复和修补。如果不能恢复原状的,要带领他做好善后工作,让该生了解破坏的后果是什么。

案例:不该忽视的胆小的孩子

案例:不该忽视的胆小的孩子 班上总有一些胆小的孩子,他们性格内向、孤僻、懦弱,往往缺乏自信心。他们不爱说、不爱玩、不爱交往,只是静静地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别人游戏、玩耍。尽管他们的智力并不比别人差,有时也踌躇满志、跃跃一试地想做一些事,但常常因自我感觉较差,害怕失败,怕被人取笑而情绪低落。有时,自己明明会的问题,看着别人抢着回答而不敢举手。他们常常是被人遗忘的一个角落。 我班的佳佳就是这样的孩子。她性格内向,很少说话,做什么事总爱钻“牛角尖”。由于家庭过分宠爱,养成了她软弱、胆小的性格。别的孩子都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了,而已是大班的她还时时哭着鼻子来幼儿园。为了能让她适应集体生活,改变懦弱、胆小的性格,在活动中我时常鼓励她,肯定她,多给她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她的自信心。 有一次,她来园迟到了,小朋友们已经在做操了,坤坤责怪她说:“佳佳,你那么晚来,我们马上要上课了。”佳佳马上伤心地抽泣起来,她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承受不了。我轻轻地走到她的面前,安慰她说:“佳佳,我知道你一定有事耽搁了是吗?相信你下次一定不会迟到的。”佳佳听了我的话止住了哭声,但她的情绪仍然很低落。因为她自我感觉太差了,太在乎别人对她的态度了。针对他感情不易转移的特点,我就请她做我的小帮手,为小朋友发发蜡笔,把体育用品送还体育室等等,以此来分散她的注意力,树立成功感,增强她的自信心。而当她做完一件事后,我就笑着鼓励她说:“谢谢你,佳佳,你真能干。”终于,佳佳的脸上泛起了笑容,她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其实,佳佳很聪明,她知道许多事,有时很想告诉大家,但又怕讲错,别人笑话她。一次,我问小朋友:“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几个孩子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刚想请,突然发现佳佳的手在桌边微微动了一下,但又看了看那些高举的小手,又迟疑地放了下去。我立刻请她回答,她涨红了脸,用很轻的声音说:“是元宵节。”“什么,我们没听见。”小朋友嚷嚷起来。佳佳有些不安了。我连忙笑着肯定她说:“佳佳,你说得很对,小朋友没听清楚,你再响亮地说一遍,好吗?”我请小朋友们静静地听。佳佳望了望我,终于鼓起勇气响亮地重复了一遍,小朋友们为佳佳的进步鼓起掌来。 佳佳的成功机会多了,自信心也大了。现在她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有时爷爷、奶奶来接她,他还不愿意回家,上课时也能大胆地举手发言。看着她的点滴进步,我无比欣慰。是的,老师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胆小的孩子,将爱洒向“被人忽视的角落”,使他们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在自信中获得自尊,在自尊中获得自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将对他们的一生非常有益。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 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 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 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 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 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 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 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 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 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 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例如:嘴经 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 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 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 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 解在裤子上。针对他的这些行为,我决定在他身上实施训练,以帮助它缓解一 些较严重的症状,并努力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

个性孤僻孩子的个案

个性孤僻孩子的个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陈丽 一、个案描述: 今天是一个星期的最后一天,最后一节班队活动课,教室里热闹非凡——孩子们正在举行击鼓传花猜谜语活动。掌声、击鼓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第一排倒数第二个座位上,王伟豪双手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似乎都不存在…… 平时在校情况:王伟豪瘦高个,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不知因为什么原因他由原来的学校转到我班,在我们这个大集体中生活了已近一年的时间。他喜欢看书、绘画,喜欢一个人独自、安静的活动,极少和周围的小伙伴合作游戏;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不爱劳动,而且对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还表现出嘲讽的意味;学习时有偷懒的行为,自己上课不专心听讲,然后做题时照搬别人的答案;在活动中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非常固执。 在家情况:在家很少与人交流,总是以命令的口气对待家人和长辈。喜欢破坏玩具。 二、个案分析: 1、自身因素。 家里是个独子,天性内向的他不善与同伴交流,不愿与同龄人交往。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少,性格也变得比较孤僻。 2、家庭因素。 由于爸爸妈妈上班没有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王伟豪的日常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他过度宠爱有加,在家里是他的“专职玩伴”,被他呼来呵去的。爸爸妈妈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对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都尽量满足,但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很少,不能及时把握孩子的内心想法。 3、班级环境因素。 这个长期处于孤独环境中的孩子,上学期因插班进来,不认识班上的同学,也不愿意主动和人讲话,与人交往。陌生的周边环境,陌生的人际环境,使他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群。一段时间后,他既没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被社交小团体所接纳,于是逐渐成了远离集体的“排斥儿童”,时常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采取攻击破坏行为。 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他的观察也不够细致,对他表现出的一些不良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帮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 三、教育策略: 1、家校配合。 经常利用家访的方式,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分析其性格特征,寻找突破口,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早晚入校离校时间与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及时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取得家长的配合,请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多和孩子交流,主动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为帮助指导家长更好地做好王伟豪的转变工作,给家长提出了这样几条建议:

大班心理个案分析

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大五班幼儿心理健康 案例 清新区太和镇美林幼儿园 幼儿情况简介: 姓名:谢非凡年龄:5岁性别:男班级:大五班 记录人:成惠珍 我们班的非凡,他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 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 去告状。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 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 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非凡成了一个调皮、 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 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非凡坐在自己 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优璇的小辫子。优璇皱了 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菲方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 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 声音。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 时优璇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非凡。”老师终于大声地对非凡说:“非凡,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语可僵持着的非凡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 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 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非凡,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 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对于老 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非凡使劲地绞着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的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例如:嘴经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4)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一、个案情况介绍 邬意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他从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没有文化。孩子父母虽然都是机关工作人员,但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障碍。 二、存在的问题。 1、心理脆弱。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姥姥不来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老师让小朋友学着叠被子,他不会叠,也哭;让他学着做值日,他说不会,让他跟小朋友学,他也哭。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三、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据的邬意韬姥姥讲,邬意韬的妈妈小时侯也是这样胆小,很怕羞,长大后就改掉了原来的毛病。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姥姥帮忙,姥姥不在身边,他便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四、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2、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邬意韬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提议小朋友们不要吓唬他,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和邬意韬开玩笑的少了,和他争玩具的几乎没有了。 3、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邬意韬记忆力非常好的条件,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复述故事,请他朗诵儿歌,慢慢地他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 4、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邬意韬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如何叠被子,如何做值日,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 五、教育效果。 两个月以后,邬意韬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自己叠被子,能心情愉快的做值日,自理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初步学会了与人合作。 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看到孩子进步这么大,邬意韬的奶奶无比感激,我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了。从中我更坚信了这一点: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你用心了,所有的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对自闭症学生的个案研究报告

对自闭症学生的个案研究报告 关注有缺陷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新一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有用人才。在这个社会上对于这些不算残疾却会有点孤僻自卑的学生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这次我们就是通过对个案行为的观察来探究自闭症学生和普通学生是否有差异,从而为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自闭症学生,为以后关于那些有部分缺陷的学生的教育事业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个案描述 (一)个案学生的基本情况 姓名:袁成 性别:男 出生:1995年 籍贯:万州区沙龙路 家庭背景:袁成老家在农村,是家中的独子,父母都是在外打工,家里还有爷爷奶奶,体弱多病,相对来说袁成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 (二)研究的重点 1、诊断教育问题的成因 个案的主要特征: 个案发展与人交往情况: 此名学生内向,平时课余时间都是一个人单独坐在角落里.因为自闭症的原因很少主动跟别人说话,在回答别人说话的时候也总是低着头不敢看着对方。 ②个案情况:

他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很沉默,不会举手回答问题或向老师询问任何问题,在几次主动提问他的时候发现他只是站着不说话,但学习还是比较认真的,课堂上的笔记整理得很完整,功课也总能及时完成,成绩基本上都能在班级的前20名内。 ③个案问题的成因 可能因为自闭症的原因,他个性比较自卑,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缺乏自信,性格上相当沉闷孤僻。 2、寻求有效的教育对策 ①通过与其沟通,逐步与他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引导他放开自卑和自己做朋友。 ②私下鼓励其他学生跟他有意识的拉进,跟他聊天,不取笑他的自闭症,把他当成一个正常的孩子去对待。 3、观察个案的行为,并对其行为的分析。 (三)研究的步骤、内容与方法 1、关系建立阶段 我从一开始就发现在这个年龄段里的学生特别是男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而袁成因为语言表达方面的缺陷,便表现得很内向自卑。要他对你信任首先我们必须尊重他,让他觉得你尊重他。 2011年9月1日开始,我以一种班主任助理的身份进入这个班级。起初我并没有对他表现出很明显的关注,在一些看似不经意的时候跟他聊天,引导他讲话,并在他讲话的过程中尽量微笑地看着他的眼睛。渐渐的袁成便把我当成了朋友,可以放心交谈的朋友。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自闭症是天生的,虽然还是比较严重的,但还不至于没办法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这时我感觉到我和他的关系建立得相当好了,没有什么顾虑的了,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我们要无条件的小心翼翼的关注他们才会和我们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尊重他们,让他觉得你不是看不起他或者太明显的关注他都会

一个自闭症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doc

一个自闭症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 记得刚开学时的一名叫陈XX的女孩子,小小的个子。刚来时,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放手,她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流露出那份惊恐和不安。她不爱说话,课堂上也不发言,在学生齐读齐唱时,她只是默默地坐着,课间操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丝毫没有笑容。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在幼儿园时做操都不跟,在家依赖性强,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数学老师说她是班上最嫩的一个,接下来她就不愿去上课,有时连饭也不吃,实在没办法。通过家访,我明白了笑妍她由于从小性格内向、敏感、自尊心强,如果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 个案处理 尊重她,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学习上不适应,生活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把这个时期称之谓“断乳期”,作为班主任老师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我认为非常重要。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XX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自尊心强。要纠正她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她的自尊心,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1、在思想上开导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告诉她,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老师就是她的好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和老师说,老师会帮你的。她拼音学得不够好,就鼓励她说她很聪明,只要稍加努力,上课大声读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同学、老师都会帮助她,和她一起努力的。每次做课间操,我都会到她旁边,告诉她,其他同学也和她一样不会做,都是跟着领操的大姐姐乱做,没关系的,只要动起来就好。 2、注意多表扬,不“语罚”。 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她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她的自尊心,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

游戏对情感偏离幼儿的影响——对一名个性内向、孤僻儿童的个案分析

游戏对情感偏离幼儿的影响——对一名个性内向、孤僻儿童的个案分析 孩子的天性本应是天真活泼,爱说爱笑的。可有的孩子却沉默寡言,不主动与周围人交往,不会与同龄伙伴游戏。这些孩子身体、智力发育正常,就是性格偏内向、胆小、孤僻。本文试图通过个案研究来探讨游戏对这类孩子的影响,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情况分析晨晨是一名四岁的小男孩,每天来上幼儿园都要爷爷一直抱到教室里。平时性格内向、胆小、孤僻,从不主动与老师、小朋友说话,也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遇到困难,不会寻求老师或同伴的帮助,而是默默地站在一旁哭泣。经了解,晨晨从小是由爷爷带大的,由于爷爷觉得他个头小,身体弱,怕被别的孩子欺负,所以总是把他留在家里,极少让他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这种封闭式的教养方式是造成晨晨胆小、孤僻、退缩的主要原因。观察记录一开学一个月了,晨晨虽然不再要爷爷抱进教室,但他来到幼儿园以后就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不跟任何人说话、也不玩玩具。我拿来一小篮子雪花片放在他面前,可是他瞟了瞟那些玩具,碰也不碰,依旧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我说:“雪花片可好玩了,可以搭飞机、大炮呢。”晨晨摇摇头,依旧一声不吭,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椅子上。分析:很显然,晨晨还没能适应新的环境,对老师、同伴、周围的一切还很排斥。这时候,如果老师过分关注或强邀他参加活动,他就会不自觉地去抵制。要使他能接受老师、小朋友,适应新的环境,还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观察记录二晨间活动开始了,我和几个孩子玩抛接球。晨晨站得远远的看着我们。我对他说:“你想玩吗?来啊!”晨晨一听,边摇头边往后退。我没有强求他,由他先在一边看着。忽然一不留神,浩浩的球打到了我的鼻子,孩子们哈哈大笑,晨晨也露出难得的笑容。我乘机又一次邀请他:“晨晨,来一起玩吧!你看多好玩啊!老师轻轻地扔给你,你一定也能接住的。”这次,他没有再拒绝,慢吞吞地走了过来。我轻轻地将球抛给他,他连忙伸出小手一接,接住了。我冲他伸伸大拇指,示意他再将球抛给我。他用力一抛,我也接住了。我问他:“好玩吗?还想玩吗?”晨晨没说话,用力点点头。后来我们又玩了一会儿,直到进教室的音乐响了,孩子们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游戏,晨晨也一蹦一跳地进了教室。分析:爱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可是晨晨却例外。他好静不喜动,很少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站在一边看着。今天,当他看到我和别的孩子玩得那么开心,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我抓住时机,适时邀请,他终于愿意参与到游戏中来,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游戏结束后,从他“一蹦一跳地进了教室”可以看出,他在与老师、小朋友的共同游戏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有了这种情感体验,他以后能更多地参与游戏了。观察记录三攀登墙前,孩子们有的兴奋,有的则面露胆怯。童童首先爬了上去,站得高高的,露出得意的笑容。岚岚也不甘示弱,“蹭蹭蹭”几下爬上了最高点,晨晨仰起头看看他俩,又看看攀登墙,若有所思。我问他:“你是不是也想爬啊?”他低下头轻轻地说:“不,我怕。”我说:“没关系,老师保护你,你也能像他们一样站得高高的。来,试试吧!”晨晨迟疑了一下,

五个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五个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1) 引言 随着融合教育在欧美植根后,让有特殊教育需要得学生回归主流,已成为本港教育发展得一个大方向(教委会,1996)。融合教育就是特殊教育发展一个很好得路向,但要达成融合教育得使命,支持主流学校推行融合教育得工作实不可少。 因此本校在2000年度申请优质教育基金,在本校成立资源中心(RCIE, Resource Centerfor Integrated Education),开始对兼收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得主流学校作出支持,以求落实融合教育得理念,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得学生,提供更优质得教育。正因为这样,本校能有机会与主流学校教师分享一些教导智障及自闭症儿童得经验;「五个自闭症得少年」,便就是有关帮助一些抗拒参与大班体育课自闭症儿童得个案分享、 (2)理念 教育主宰着每个人得未来,而教育得成功与否,亦决定在每个教师得手上。要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入主流学校中学习,主流学校得教师必须对自闭症儿童有一定得暸解与认识。 每个自闭症学生均有着多种得、不同得,又或相关得学习障碍与特征(教育署,2002),例如她们有沟通障碍,不懂得以适当得方法表达自己得不快情绪;她们可能有特殊得感觉反应,对光线及炎热天气有着烈得反应;又或就是她们得一些固执及不易接受改变得性格等。而这种种得障碍与特征,正正令自闭症儿童在大班体育课中引出了许多学习及行为问题。 「学生为本」、「永不放弃」就是本港教育改革得重要原则(教统会,2000),而这两项原则,亦就是成功教育得根本要素,更就是达成融合教育愿景得关键所在。因此,若能协助主流学校教师,因应自闭症学童不同得障碍与特征,在教学策略上作出相应得调适;以及运用创意及想象来设计独特得、富个别性得教学方法及策略,便有助鼓励自闭症学童参与体育课,投入体育课学习;让她们能在愉快得环境下,享受体育活动得乐趣;并协助她们朝着全人发展得方向迈进。 (3)自闭症儿童体育教学个案分享 个案一

小班幼儿心理案例分析

小班案例分析:老师,我不睡觉 案例分析: 杜昊桐是幼儿园小班的新生。由于妈妈工作繁忙无法照顾的原因,杜昊桐 基本上白天都跟着外婆,过分的溺爱、依恋,造成子涯独特的性格。 案例描述: 哎,杜昊桐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每 天来到幼儿园,杜昊桐的表现中规中矩没哭也没闹,但一到午睡时,他就紧皱 眉头,老师问他原因,他就嚎啕大哭,哭声如雷声,惊天动地,又手舞足蹈、 拳打脚踢。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带他到教室外散步,他总是马上安然无恙 微笑了。我总会提醒他好多次,试图让他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 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试,于是,今天我走到杜昊桐小朋友 的身边,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他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他送给了我灿烂的 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他微笑。 以后的几天,杜昊桐小朋友都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 友的。” 案例分析: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 多指午睡。无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 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 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杜昊桐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 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个案分析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个案分析 研究对象 孙某某,男,六岁,3岁多检查出有自闭症倾向,一直在长沙一所康复机构训练,于今年年初来我校,继续接受训练和教育。 基本情况 通过观察并根据我校的孤独症学生的建档和评估,通过对该生运动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能力、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这6个方面的评估。了解到,第一、在情绪方面:基本稳定,没有太多异常情绪反应,当违背自己意愿的时候易大叫大喊、甚至有轻度攻击行为,以表示不满和委屈;第二、认知方面: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事物的内在联系,以及配对等方面较差;第三、语言方面:能够模仿三个字以上的句子,能回答老师提出的简单问题,但在发音的清晰度上稍差,并且说话的声音不够响亮;第四、社交方面:有一定的主动语言,但很多情况下是被迫的,而不是自愿的,沟通能力较差,社会交往障碍,没有太多主动交往意识,但别人与他交往时他有一定的回应能力,偶尔能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与老师有简单的交往,喜欢到处走、自己玩与其他孩子没有互动,有时可以在老师辅助下参加班内活动但不和班内同学一起玩;第五、注意力方面:兴趣单一狭窄,训练时比较喜欢翻书,特别是动物的图片,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持续注意一段时间,在训练时,更多的是注意别的东西,

和老师的眼神交流较少;第六、规则意识:有一定的日常规则识,但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能听指令搬椅子、拿东西等。 由于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语言发展、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存在障碍,从提高其沟通互动能力入手进行干预,会带动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 研究方法 个案法针对该名自闭症幼儿的严重程度、发展情况及特点等设计语言训练的计划和目标,将训练的侧重点放在了该生的主动语言的发展上,加强孩子与人的交往意识。 观察,记录法通过自编的语言评估细则,对该生进行了第一时间的评估记录,了解该生的发展优势和劣势,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初期的评估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中期的评估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末期的评估可以更好地让我们了解孩子的进步情况和不足,以便在下学期制定更适合孩子发展的计划。并且在每天的训练结束后,我们都会及时的记录下孩子的训练情况,还有就是在每周和每个月末,我们也会进行效果的反馈,这样,就能更及时的记录孩子的变化,更及时的调整训练的计划,以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研究的过程和效果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的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

自己玩,例如:嘴经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解在裤子上。针对他的这些行为,我决定在他身上实施训练,以帮助它缓解一些较严重的症状,并努力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 三、教育策略 我们知道,患有自闭症孩子不会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正常的去玩,去参与游戏,只会独自玩耍,封闭自己。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孩子走出孤独,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专家也曾提出:“让孩子得到情绪上的成长,满足他某些发展上的需要,并获得自我结构上更统整的层次和情感控制的统整。”以下是我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 1.培养兴趣,引起注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患有自闭症孩子而言,要引起其注意,必须先从其兴趣出发,引起他的无意注意,然后将他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服从教师的言语指令。但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自闭症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很差,所以,给出的指令必须是简单的,而且要统一,变化尽可能少。例如上音乐课,上课前老师做了一些基本的上课动作,然后一个个同学点名,跟他们每人都打一声招呼,然后击掌。我发现欢快的音乐能使小王兴奋,他对击掌很感兴趣,会引起他的注意。随着音乐响起有的孩子会跟着音乐的节奏动,小王也会跟着音乐,跟着大家动起来。发现了他对音乐感兴趣,在他怪叫的时候,我就放音乐,在音乐声中,小王会安静下来,听老师和他说话,久而久之就改掉了怪叫的毛病。 2.表扬鼓励,培养信心。 老师的一个表扬、一个鼓励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奖赏。对于一个自闭症孩子,则更为有意义。在他封闭自己的同时,自卑应该也是一个强有

特殊儿童个案追踪

特殊儿童个案追踪记录(一) 个案基本资料姓名贾舒涵性别女辅导教师范雪艳班级海豚班年龄 3 辅导时间2016.10 个案来源贾舒涵小朋友入园时间相对晚一些,可经过入园后一直情绪很难控制,不爱与周围小伙伴交流,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问题行为资料 贾舒涵:女,3岁半,幼儿园小班幼儿,该幼儿自出生后大部分时间由其 奶奶抚养,一直到入园前不久才由其父母领回家中,该幼儿文静、内向、胆小、性情孤僻、不合群。 个案背景资料家庭生活:长期与爷爷奶奶居住, 特别依赖自己的奶奶,不愿与老师 与周围小伙伴交流。 个人状况:性格较为孤僻,很少主动与别 人交流。 分析和诊断幼儿长期由爷爷奶奶抚养,隔代抚养的老人对幼儿较为娇惯,且多数时间都在家里玩耍,很少有社会交往,从而导致幼儿较为孤僻。 辅导计划1.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给予幼儿自己经历与尝试的机会。 2.父母应多陪陪孩子,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更多的亲密感。 3.提供给幼儿更多锻炼的机会,给于她与社会交往的权利。 4.教师进行更加积极的引导,引导其与周围伙伴建立起良性的关系。

和 策略 特殊儿童个案追踪小结

辅导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矫正,舒涵小朋友基本上改变了孤僻的性格。现在这个孩子情绪稳定,乐观积极,能主动来幼儿园,上课积极,乐于和同伴交往,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家长反映,现在我的孩子活泼可爱多了,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为此他们多次感谢老师的关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特殊儿童个案追踪记录(二) 时间幼儿行为实录分析教师指导策略 辅导经过2016.09 每天来幼儿园总是哭 哭啼啼,拉着妈妈的手不 愿放开,到班上后总是一 个人静静的坐,不和小朋 友一起玩 该幼儿由于幼 儿是插班生,因 此和其他小朋 友不太熟,有 时,想加入到他 们的游戏行列, 但是没有人主 动地请她,每一 次都是在老师 的帮助下加入 游戏,比较被 动,所以不能很 好地投入游戏。 据调查,该幼儿 自小到大,一直 由奶奶带着呆 在家里,极少出 去玩,更难与其 他幼儿交朋友。 加强爱心教育 通过谈心和故 事,启发引导幼 儿,使幼儿能模 仿故事中的人 物勇敢、主动地 和小朋友一起 玩,在此基础 上,教师时刻和 她保持亲密的 关系,并让其他 幼儿感觉到,从 而使其他幼儿 自内心发出想 和该幼儿交朋 友的愿望,私下 里,教师发动几 位能力强的幼 儿和该幼儿做 好朋友,带好做 游戏,经过三周 的努力,该幼儿 变得活泼多了, 也开口说话了, 能和别人一起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第二章 、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 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 特征是什么? 答:)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 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正确做法: 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 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 会正确的方法。 ()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 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 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 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 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 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第三章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教材) 、无意注意为主:)——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 )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 和需要。要多样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目的,语言组织和引导)把注意对象变成儿童活动的对象。组织游戏活动,增加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第四章 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 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答: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空间知觉.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 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错误 率的提高。 (教材) 第五章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 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答:)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 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 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 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 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第六章 案例分析(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共分)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 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答:)幼儿想像具有夸张性的特点,表现在:①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②混淆假想与真实。 )原因:①认知水平的限制;②情绪的影响;③幼儿想象表象能力的局限。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 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 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目标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四、研究的时间、对象 研究时间:10个月(2004.9---2005.7) 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 五、研究实施阶段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 1.个人情况 姓名:郑XX,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3月,入学时间:2004年9月 2.家庭情况 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母亲:朱某某,无业。文化程度:中专。因工作繁忙,父亲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是较传统的家庭主妇。两个人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发展。 3.表现情况。 郑XX小朋友表现情况 能力项目 表现情况 交往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学前教育系082班程万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 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2010年入读某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中心。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 因此,2010年9月到2010年10月我在师兄的帮助下,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