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说课—群落的结构

高中生物说课—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结构目录01说教材02说教法03说教学过程04说板书设计05说教学反思1.教材地位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与群落中第三节,包括群落的概念、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空间结构。

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

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群落的结构在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为"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群落的结构进行简单的描述,能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说出群落是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

2.教学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1.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3.教学重难点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丰富度的概念;生物种群间各物种之间的关系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学情分析经过上节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种群的相关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

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点拨。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性学习,综合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展示群落的概念、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及结构,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结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群落的结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群落的结构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4、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5、通过比较种群和群落在不同水平上的研究问题,掌握类比方法(二)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3、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4、通过学习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等有关内容,学会观察事物,把握评价事物的尺度(三)情感目标: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群落的结构特征。

2、种间关系。

(二)教学难点: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概念,我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说明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为进一步说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剖析池塘生物群落,引出群落结构的话题。

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联系具体的事例,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和总结,避免直接“下定义,举例子”的教学方法。

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

认识一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要调查该群落分别有多少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列出它们的名录。

还要进一步搞清群落中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和比例。

在生态学上,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是用丰富度来表示。

关于“种间关系”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资料,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对教学目标、情境、资料等环节的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体现其主体地位,并使学生在有效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2024群落的结构说课稿范文

2024群落的结构说课稿范文

2024群落的结构说课稿范文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2024群落的结构这个话题。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群落的结构》是生态学课程中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群落的组成要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生态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而群落结构对于生物群落的演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群落结构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掌握不同种类群落的特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群落结构的能力,以及分析和比较不同群落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群落结构的概念和构成要素,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群落的结构。

难点是:分析和比较不同群落的特点,对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思考。

二、说教法学法在生态学的学习中,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界的群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采用的教法:实地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学法是:问题导向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实地考察的材料,以展示不同群落的特点和结构。

另外,我还准备了实验设备和材料,以便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群落的结构。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为了引发学生对群落结构的兴趣,我将使用一段生动的视频来引入新课。

视频展示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群落,让学生感受到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位的分工。

通过观看视频,我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探究学习。

环节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群落的结构。

我将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公园或植物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的植物群落,如森林、草原、湿地等。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特点,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深入了解群落的结构。

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说课稿

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说课稿

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说课稿一、说教材“群落的结构”,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

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解释群落的概念,识别群落类型,列举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概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运用已建构的群落核心概念去分析未知群落问题。

能力目标使用一定的方法对群落现象开展调查,尝试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分工协作的愉悦情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认同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认识群落的价值,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自觉养成环保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生物群落的涵义及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四、说教法4.1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学生调查研究中,群落内的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中动物的分层现象等,有时不容易观察到,可以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本地没有的多种生物群落现象,如热带雨林群落,温带草原群落,海洋群落,湖泊群落等,为学生运用概念解决未知的群落问题提供素材。

4.2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进行引导为了使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说明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群落的结构 说课稿 教案 就教学设计

群落的结构  说课稿  教案 就教学设计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定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教师讲述:通过视频我们知道,生物兴趣
小组在调查种群密度时发现了吉祥草的分
布与黄金间碧玉竹有关,这就涉及到了种
群与种群的之间关系,我们前面对种群的
学习,主要是集中在种群的数量上,如出
生率,死亡率等,而这些知识解决不了刚
才的问题,因此,我们只有站在更高的层
次上进行研究。

教师提问:结合高一学过的生命系统的结
构层次,比种群更高的是?
教师提问:什么是生物群落?
教师讲述:提醒大家注意定义中各种生物
种群的集合,那就是说群落应该包含了该
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教师提问:假设你是生物兴趣小组的组长,
你会调查群落的哪些问题?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完善。

学生回答:生物群落
学生齐声回答群落的
定义。

学生思考回答。

层层递进帮助学生
理解种群和群落的
区别,引出群落的定
义和在群落水平上
研究的问题。

小组汇报分享过渡:这些都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那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了哪些问题进行调
查?又有怎样的调查结果?让我们一起来
看第二段视频。

播放视频
教师点评:感谢生物兴趣小组。

同学们,
生物学科是一门注重实践,以实验为基础
的自然科学,需要同学们亲近大自然,研
究生命现象,发现生物规律。

希望在座的
每一位同学都能勇于探索,敢于实践!
学生观看视频
以兴趣小组的户外
实践为线索,引出后
面学习的内容。

2-1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2-1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第1节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种群和群落研究问题的不同,说明群落是从比种群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2.通过“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说出群落的物种组成。

3.通过分析种间关系,学会对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曲线图进行识别与分析。

结合具体事例说明群落的空间结构及群落成员间的联系与制约。

【课件自主预习】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1)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研究基础: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群落的物种组成(1)区分不同群落的依据: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3)特点: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二、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空间结构1.种间关系(1)类型:主要有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2)对不同种间关系的理解:①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②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③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④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⑤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2.群落的空间结构(1)群落结构类型(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植物的垂直分层分布可以充分利用光、水分、无机盐等,动物的垂直分层可以充分利用食物及栖息场所等。

三、群落的季节性及生态位1.群落的季节性(1)概念: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结果:导致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2.生态位(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示范教案

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示范教案

第1节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说出群落的概念。

2. 说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问题。

3.分析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上的差别,并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教学难点】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22页问题探讨,回答问题。

(1)稻田中河蟹与底栖动物的关系是怎样的?(2)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指出研究这些问题时,只单独研究稻田中的水稻或河蟹等某一个种群已不能满足需要,要将稻田中的全部生物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进行研究,通过了解各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引出群落的概念。

【新知讲解】一、群落1.概念【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群落概念并解读:群落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区域内),包含全部生物(动植物、细菌和真菌等),形成集合(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学生活动】辨析概念:判断以下描述是否为群落。

(1)某个活禽市场卖蔬菜和鸡鸭等。

(错)(2)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

(错)(3)某片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及阳光、土壤等。

教师提问:群落和种群都是生物群体,对群落进行科学研究时,和只研究某一个种群,研究的问题相同吗?你对群落的哪些问题感兴趣?(错)2.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研究为例【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22页,思考回答从群落角度可能的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由于种群和群落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从新的视角出发,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种群不同。

过渡:“稻田-鱼-河蟹”群落和普通稻田群落,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进行物种组成的比较,从而学会认识群落。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物种丰富度【教师活动】指出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介绍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并举例比较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和新疆北部针叶林的群落物种组成种类的数据图表,指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群落与新疆北部的针叶林群落存在明显不同。

群落的结构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案

群落的结构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案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种群和群落这一章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从研究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个体——种群到研究生活在同一地点的所有生物个体——群落,研究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所要研究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对于不同的群落,区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生主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情况。

推进新课师一般来说,不同的群落所含的物种的数目是不同的,也就是物种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所以研究物种的丰富度是我们认识不同的群落的基础。

怎样来调查物种的丰富度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课本75页到76页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阅读完后,回答屏幕上的问题。

课件展示:1.用什么方法采集、调查土壤中的动物?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哪些?3.整个丰富度的调查过程分了哪些步骤?4.采集小动物的方法有哪些?5.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6.如果在不同的地点进行调查,结果会相同吗?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7.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如何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生1 常用取样器进行采集、调查土壤中的动物。

也就是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地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生2 丰富度的调查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生3 整个调查过程主要分为: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分类和统计分析五个步骤。

生4 采集小动物的方法:一可以把取来的样本放置在放有金属网的去底花盆中,利用诱虫器来采集;二可以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找出体型较大的动物,较小的动物用吸虫器采集这样简易的采集法。

生5 调查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安全,同时不能破坏环境;在取样的塑料袋上要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等;采集小动物过程中,要防止小动物逃走。

生6 不同。

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能和土壤的肥力、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上生长的植物种类等因素有关。

生7 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样器要改成能盛水的容器,取样方法也不同,采集小动物的方法也要改进,比如,可以通过纱布、滤纸等把水滤去,再用放大镜找相对个体较大的小动物,对于个体小的动物,可以通过把水滴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如果猞猁消失了,雪兔数量会怎么变化?由此可见猞猁对整个群落的稳定起什么作用?
用板书画出数学坐标图表示捕食关系图。
讲解种间关系的另外两种形式:寄生和互利共生,并画关系图说明讲解。
师总结:竞争结果可能是两者相互以致,也可能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使一方导致灭亡;捕食是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而增减,出现彼此消长的情况; 共生是同生共死,荣辱与共;寄生会使宿主数量下降,但不会使宿主消亡。
师:通过问题探讨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对应归纳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
群落的物种组成: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群落的物种组成,请同学们看课本72页,比较图中两种群落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归纳:1.两个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
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合书中相关信息中的内容,还能找出什么不同?
师总结:通过学习群落的结构,我们知道在群落中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由物种的组成、种内的互助或斗争,种间的共生、寄生、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建立起了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
讲解课本后面的习题。
群落的概念及实例判断:
讲解群落的概念,后举出四个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群落:
A 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
B 一个稻田中的稻苗、杂草、青蛙、昆虫等动物
C 一个污染的培养基上的共生菌落
D 一个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
引导学生分析并判断例子。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在种群研究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哪些?提问:群落水平上,我们研究的问题又有哪些?
引导学生归纳:2.两个群落的物种数目不同,进而得出群落丰富度的概念。
提问: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主要特征,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出图中我国新疆北部森林和南方森林哪个丰富度更大?
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及物种丰富度的内容。
种间关系:
师:结合教材的资料,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组织学生讨论。
课题
群落的结构
第1 教时
教学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5.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展示案例1,提出问题:如何解释资料1中出现的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图中分别饲养和混合饲养时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变化,再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分析完后引出竞争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后用板书画出数学坐标图表示竞争。
展示案例2,提问: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得出两者关系为捕食。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导学引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一定的区域内,由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就形成了种群,那么由不同的种群又会形成什么呢?
生(一起答):群落
师:对,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第3节群落的结构。
(版书)第3节 群落的结构
案例1:课本问题探讨中的图片为某池塘上生活着的多种生物,请观察并讨论: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2.这个池塘中的生物关系如何?3.假如生活在该池塘中的肉食性动物大量减少,池塘中其他种群的数量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群落的空间结构:
师:由于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各生物种群在群落中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于是群落就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通过列举事例,进行说明)
垂直结构:讲解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并引导分析原因。适当讲解高山、池塘分层的实例。
水平结构:结合教材,讲解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