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遇碘酒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遇碘酒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遇碘酒大班科学教案:淀粉遇碘酒引言:科学教学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的过程。

通过教学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参与观察、实践和推理,从而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淀粉遇碘酒是一个经典的科学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淀粉和碘之间的反应,以及淀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适用于大班的淀粉遇碘酒的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淀粉的特性和结构;2.观察和描述淀粉遇碘酒的反应;3.了解碘试剂在鉴别淀粉方面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二、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碘酒、淀粉溶液、试管、滴管、显微镜等;2.教具:图片或幻灯片展示相关生物分子的结构;3.安全措施:确保实验场地安全、制定实验守则;三、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淀粉是什么,并提出一个问题,淀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淀粉的化学结构,讲解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链组成的多糖类物质。

解释淀粉在植物体内的功能和重要性,并引入碘试剂在鉴别淀粉方面的应用。

3.实验操作(20分钟):步骤1:教师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步骤2:请一名学生用滴管将一滴淀粉溶液加入同一个试管中;步骤3:观察和描述两种液体混合后的变化。

4.实验探究(2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提问:1. 两种液体混合后产生了什么变化?2.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推理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形成对淀粉和碘酒反应的初步理解。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提示,例如指导学生将观察焦点放在颜色变化和溶液的透明度。

5.总结(10分钟):回顾实验过程和学生的观察结果,总结淀粉遇碘酒的特征及原因。

教师梳理学生的观点,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淀粉在食物中的作用和碘试剂的应用范围。

6.延伸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自己设计并进行相关实验。

例如,探究淀粉含量对淀粉遇碘酒反应的影响,或是使用不同浓度的碘酒与淀粉溶液进行反应等。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遇上碘酒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遇上碘酒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遇上碘酒科学教案:淀粉遇上碘酒引言:在大班科学教育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

淀粉遇上碘酒是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实验,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概念。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亲眼见到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反应,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篇文章将介绍淀粉遇上碘酒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教师在大班科学教育中有效开展这个实验。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孩子们了解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反应,认识到化学反应会产生新的物质,并学会观察、记录和解释实验现象。

二、实验材料:1. 淀粉溶液2. 碘酒3. 试管或透明容器4. 滴管或棉签三、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试管或透明容器。

2. 在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

3. 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碘酒。

4. 使用滴管或棉签,将碘酒滴在淀粉溶液上。

四、实验结果:当碘酒滴在淀粉溶液上时,淀粉溶液开始变成一种紫黑色。

经过一段时间,整个淀粉溶液都会变成紫黑色,形成一种新的物质。

五、实验原理:这个实验中发生了一种化学反应。

淀粉是一种碳水化合物,而碘酒中含有碘。

当碘酒滴在淀粉溶液上时,碘会与淀粉反应,形成蓝黑色的淀粉碘复合物。

淀粉碘复合物是由淀粉分子和碘分子组成的新物质,它具有特殊的紫黑色。

六、实验讨论:1. 孩子们可以观察到淀粉溶液在碘酒作用下的变化,从透明变成紫黑色,颇具趣味性。

2. 给孩子们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淀粉溶液会变成紫黑色?”或者“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概念。

七、延伸实验:为了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淀粉和碘酒反应的理解,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延伸实验,例如:1. 将多种不同浓度的淀粉溶液与碘酒反应,比较不同浓度下的反应速度和颜色变化。

2. 将淀粉溶液和其他化学品进行反应观察,如淀粉溶液与酒精的反应。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孩子们可以亲眼见到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大班科学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大班科学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淀粉与碘酒的发生反应,探究淀粉遇到碘酒后会发生
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实验材料
•碘酒
•滴管
•测量杯
•茶匙
•小玻璃杯
•蘸棒
•水
三、实验步骤
1.将小玻璃杯放在台子上,加入少量的淀粉粉末。

2.用滴管滴入适量的水,搅拌淀粉粉末,使其完全溶解。

3.加入少量的碘酒。

4.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需由教师指导完成。

2.碘酒为有毒化学品,不能接触皮肤或食入。

3.操作时注意安全,避免产生危险事故。

五、实验结果
在淀粉粉末溶解于水中后,加入一定量的碘酒,可以看到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

淀粉会和碘酒发生反应,形成蓝黑色的复合物,而溶液变成深蓝色或黑色。

六、实验分析
淀粉和碘酒的反应可以看做一种物理吸附,淀粉中的糖基和碘酒中的离子产生
氢键,从而形成一个复合物。

由于碘酒溶液的量较少,所以只能与在淀粉粉末溶解后,部分的淀粉分子形成复合物,故出现的溶液颜色较浓。

七、实验扩展
除了淀粉和碘酒,还有许多化学试剂能够产生特殊的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和
探究。

例如:硫酸与蔗糖、氧气与火柴、苯酚与氯化铁等。

八、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淀粉与碘酒的特殊反应。

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吸附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兴趣。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淀粉的性质;
2.了解碘酒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3.学习通过实验方法来观察化学反应;
4.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
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淀粉遇到碘酒后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1.淀粉溶液(50%);
2.碘酒(0.5%);
3.试管;
4.滴管。

知识准备
1.淀粉是一类形态特别的多糖,是植物重要的储藏物质之一;
2.碘酒在医学上被用于杀菌,也可以用作化学试剂;
3.淀粉遇到碘酒会发生蓝色化学反应。

四、教学步骤
1. 教师介绍
1.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向学生讲解淀粉的性质以及碘酒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 分发材料
由教师分发试管和滴管。

3. 实验操作
1.将淀粉溶液倒入试管中;
2.用滴管滴加少量碘酒于淀粉溶液中。

4. 观察结果
观察淀粉溶液是否发生蓝色化学反应。

5. 实验总结
1.学生们通过实验方法了解淀粉和碘酒的性质,并观察化学
反应。

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探讨化学反应的机制;
2.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内容。

五、实验注意事项
1.碘酒有毒,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2.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台的干净整洁,以避免其他物质
的干扰;
3.在实验后要及时清理试管和滴管。

六、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结果,以及提问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掌握情况,包括对淀粉和碘酒的性质是否了解,以及是否能够在实验中观察化学反应。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当碘酒遇上淀粉》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当碘酒遇上淀粉》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当碘酒遇上淀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碘酒与淀粉的化学反应,理解其原理和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积极参与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并解释碘酒与淀粉的反应原理。

2. 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碘酒、淀粉水溶液。

2.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火柴。

3. 幻灯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碘酒和淀粉的特点和应用。

例如:“你们在家里有没有听说过碘酒,它有什么作用?”“淀粉有哪些用途?”等二、探究(10分钟)1. 演示实验教师将少量淀粉水溶液装入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碘酒。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颜色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反应。

2. 实验探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准备一份淀粉水溶液和一小瓶碘酒。

让学生依次添加片刻,在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讨论并得出结论。

3. 总结与解释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并询问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解释。

教师可以解释淀粉与碘酒之间的化学反应原理。

三、拓展与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碘酒与淀粉之间的反应是否是一种永久性的变化,能否恢复原状?以及如何进行验证和解释。

四、归纳与概括(5分钟)学生归纳和总结碘酒与淀粉的反应规律,并学会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实验现象。

五、实践应用(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碘酒和淀粉的应用领域,并展示相关实践应用案例,鼓励学生发言和分享。

教学反思:1. 整体而言,本节课以实验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针对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和解释,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较高,他们积极思考,解答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实验现象的疑惑。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学生继续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欲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碘酒教案3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碘酒教案3篇

【导语】碘酒是⼀种常见的医⽤药⽔,孩⼦们在打针或者是摔破⽪肤都可以⽤它进⾏消毒。

以下是整理的《幼⼉园⼤班科学活动神奇碘酒教案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幼⼉园⼤班科学活动神奇碘酒教案 活动⽬标: 1.幼⼉感知淀粉遇碘酒会变成蓝⿊⾊,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2.能⼤胆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乐意与同伴合作实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盘⼦、碘酒、喷壶、淀粉、棉签、⼀次性杯。

2.薯⽚、黄⽠、藕、饼⼲、⾯包、萝⼘、芹菜。

3.记录纸、笔、画纸。

活动过程: ⼀、初步了解碘酒的颜⾊和作⽤ 1.“今天⽼师给⼤家带来了⼀种药⽔,等⼀会⼉⽼师会⽤棉签蘸到⼩朋友的 ⼿背上,我们仔细来观察⼀下它的颜⾊,闻⼀闻它的⽓味。

“ 2.⼤胆交流碘酒的颜⾊和作⽤。

⼆、感知碘酒滴⼊淀粉中会变⾊ 1.出⽰⽜奶⽔和淀粉⽔,引起幼⼉操作兴趣。

(1)感知颜⾊和⽓味的异同。

(2)滴⼊碘酒,观察现象。

2.观察淀粉,了解淀粉的特征 (1)分组观察看(颜⾊)、摸(光滑程度)、闻(⽓味) (2)总结淀粉特征:看起来是⽩⾊粉末状,摸上去较光滑,⽆明显⽓味。

(3)再次验证碘酒滴⼊淀粉中会变成蓝⿊⾊。

三、幼⼉操作实验:哪些⾷物中有淀粉 (1)讨论哪些⾷物中有淀粉。

(2)教师⽰范⼩实验,进⾏实验结果的记录。

(3)幼⼉操作实验:幼⼉将碘酒滴在各种⾷物上,观察颜⾊的变化并进⾏记录。

(4)展⽰幼⼉实验结果。

四、喷画,结束活动 以帮助兔妈妈找到兔宝宝的情境进⾏喷画,结束活动。

【篇⼆】幼⼉园⼤班科学活动神奇碘酒教案 活动⽬标: 1、通过操作尝试,感知淀粉遇到碘变蓝的现象。

2、能运⽤这个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魔术表演视频、碘酒、淀粉、含淀粉⾷物和不含淀粉⾷物(如:馒头、胡萝⼘、⼟⾖、⽩菜、饼⼲、⾹蕉、奶粉、⽑笔、吸管、⼩盆、喷壶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激发幼⼉对魔术的兴趣。

1、师:⼩朋友平时喜欢看电视吗?幼⼉⾃由回答 2、师:那我们⼀起来看看⼀段⾮常神奇的魔术表演吧! 3、⼀起观看魔术,体验魔术的神奇之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当碘酒遇上淀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当碘酒遇上淀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当碘酒遇上淀粉》一、教学目标1.了解淀粉与碘酒反应的原理。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淀粉与碘酒反应的现象及原理。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淀粉与碘酒反应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土豆、面粉、碘酒、滴管、白纸、保鲜膜。

2.辅助材料:剪刀、尺子、记号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土豆,引导幼儿观察土豆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提问:你们知道土豆里有什么吗?(二)讲解淀粉1.教师讲解淀粉的来源和作用,让幼儿了解淀粉是一种碳水化合物。

2.教师演示如何用面粉制成淀粉。

(三)实验观察1.教师将土豆切成小块,用滴管吸取碘酒滴在土豆上。

2.引导幼儿观察土豆块的变化,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四)实验操作1.教师分发实验材料,每组一个土豆、面粉、碘酒、滴管、白纸、保鲜膜。

2.教师讲解实验步骤:a.将土豆切成小块。

b.用滴管吸取碘酒,滴在土豆上。

c.观察土豆块的变化。

d.将面粉撒在白纸上,用滴管吸取碘酒滴在面粉上。

e.观察面粉的变化。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实验。

(五)交流讨论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淀粉与碘酒反应的原因。

(六)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保鲜膜,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保鲜膜制作淀粉碘酒试纸?2.教师演示制作过程,并指导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出示不同食物,让幼儿用淀粉碘酒试纸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教师强调淀粉与碘酒反应的原理,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寻找含有淀粉的食物,用淀粉碘酒试纸进行检测。

2.家长与幼儿一起探讨淀粉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了淀粉与碘酒反应的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淀粉遇到碘酒教案

淀粉遇到碘酒教案

淀粉遇到碘酒教案教案:淀粉遇到碘酒一、教学目标1.理解淀粉与碘酒发生反应的化学原理;2.了解淀粉与碘酒反应的现象和特点;3.锻炼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滴管、酒精灯、酒精棉,淀粉溶液;2.实验试剂:碘酒。

三、教学过程1.实验引入向学生展示一瓶明亮的碘酒,并问学生是否了解碘酒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出碘酒是一种常见的抗菌消毒药物。

2.实验操作(1)准备一只试管,将适量的淀粉溶液倒入试管中;(2)将试管加热,用酒精灯或酒精棉加热试管底部,直到淀粉溶液达到沸腾状态;(3)取适量的碘酒滴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3.观察现象分析学生们观察到试管中的淀粉溶液由透明变为蓝黑色,然后再由蓝黑色变回透明,最后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探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4.原理解释(1)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多糖,具有羟基(-OH);(2)碘酒是一种酒精溶液,其中含有含有碘离子(I-)和分子碘(I2);(3)淀粉中的羟基会与碘离子和分子碘发生反应,形成蓝黑色复合物;(4)加热淀粉溶液会破坏淀粉分子的结构,导致与碘离子和分子碘的结合解离,使溶液恢复到透明状态。

5.总结与归纳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1)什么是淀粉?(2)碘酒是由什么组成的?(3)为什么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反应?(4)加热淀粉溶液的作用是什么?(5)淀粉与碘酒反应的显现现象是什么?6.拓展应用现实生活中,可以将这个实验与食物中淀粉的检测关联起来。

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这个反应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能够观察到淀粉与碘酒发生反应产生的蓝黑色复合物,还能了解这个反应的化学原理和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应用结合,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这个实验也引发了学生对食物中淀粉的检测方法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活动目标】
1、观察化学小魔术,激发探索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2、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现象,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食物含有淀粉。

3、通过科学实验自主探索,并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1、米汤、土豆、小面粉、馒头、南瓜、芋头、藕等含淀粉的物质若干,萝卜、白菜、莴苣、水果等不含有淀粉的物质若干、小喷壶一个、碘酒、棉签.。

2、课前用米汤画好几幅画。

3、记录表格。

4、PPT,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变魔术吗?你们喜欢魔术吗?为什么?
师:今天老师也要给小朋友们变个小魔术:
教师扮演魔术师,首先出示课前用米汤画好的画,然后把碘酒溶液喷在画面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二、知识点讲解。

1、讨论:为什么原本什么也没有的白纸在喷上药水后会出现图案呢?
2、师讲解:
(1)其实老师已经在课前在这张白纸上画好图案了,只是老师画画用的不是小朋友平时用的画笔而是米汤。

所以当喷上碘酒时原来看不出来的画面就显现出来了.。

师在投影仪下师范向米汤中滴入碘酒。

(2)用课件出示有淀粉和碘酒的图片,讲解小实验的科学原理。

师:我们用米汤画画,米汤里含有淀粉,小喷壶里装的药水是稀释的碘酒溶液,淀粉遇到碘酒溶液后就会发生反应,变成蓝色.。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引导,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师出示实现准备好的各种食材。

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食用的很多食物都是含有淀粉的。

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出一个好办法,从这些食物中把含有淀粉的食物挑出来.
师首先引导幼儿动脑筋思考,自由讨论。

师:刚才的魔术告诉我们:当淀粉遇到碘元素就会变成蓝色,所以我们只要把碘酒涂抹(滴洒)在食物上,如果食物中含有淀粉,那么当食物中的淀粉与碘酒中的碘元素相遇就会变成蓝色.。

师通过投影仪示范测试两种食材。

2、师向幼儿提出操作要求:
每位幼儿从所提供的食材中选取5种自己喜欢的食材进行测试,并把测试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总结测试结果。

(1)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测试了哪些食材,其中哪些是含有淀粉成分的,哪些是不含淀粉成分的。

(2)师利用PPT总结幼儿测试结果。

四、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测试的这些食材只是生活中常见食材
的一小部分。

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很多其他的食物,它们中有含淀粉的也有不含淀粉的,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这个办法测试一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