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书法作品欣赏
《竹影》丰子恺

丰 子 恺
竹 影
丰 子 恺
丰子恺(1898~1975),浙江 桐乡人。自幼爱好美术,从李 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 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 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 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建国后, 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 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 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 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 《音乐入门》、《缘缘堂随 笔》、《丰子恺书法》等。
丰子恺是我国漫画的开拓者。 他创作漫画始于学生时代, 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 习时,有一次校长站在讲台 后面给学生讲话,他身材高 大,高出讲台很多,比例很 不匀称。丰子恺抓住这一特 点把校长几笔勾勒出来。同 学们都觉得不但形似,而且 神似。从此,丰子恺走上了 漫画创作的道路。
丰子恺还被誉为‚随笔大师‛。他的随笔持有一 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他崇尚简陋生活的工农,崇 尚天真纯洁的儿童,他憧憬‚天下如一家,人们 如亲族,互相亲爱、互相帮助、共乐其生活,那 时陌路就变成家庭‛的大同社会。抗战开始后, 丰子恺写下了著名的‚避难五记‛,抨击敌寇罪 行,表现民族正气。丰子恺的随笔平易自然,行 文流利。作品集有《缘缘堂随笔》、《子恺小品 集》、《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 堂再笔》、《子恺近作散文集》、《教师日记》 等。 丰子恺的随笔弥补了现代散文轻视日常 琐碎题材的欠缺。丰子恺是浙江桐乡县石门镇人。 他的故居‚缘缘堂‛是由丰子恺自己设计的。他 在那里安居多年,绘画作文,度过了创作生涯的 黄金时代。在抗日战争时期,‚缘缘堂‛毁于战 火。1985年9月15日,在丰子恺含冤逝世十周年 之际,其家乡人民在原址按原样重建的‚缘缘堂‛ 落成,成为当地一个清秀雅致、诗意盎然的人文
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1、白雪石《烟雨漓江》【赏析】白雪石的山水画清新俊逸,挺劲多姿,而最能代表其风格的是他以桂林为题材的山水画。
他对漓江情有独钟,曾五次南下桂林,漫游漓江,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把握桂林山水的物质和灵魂,在众多表现桂林山水的画家中独树一帜。
2、宋徽宗《枇杷山鸟图》【赏析】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
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
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
对开有乾隆御题诗一首:“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
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
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
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
”3、张大千《松下憩者》【赏析】张大千此幅绘一高士倚松长卧,是传统的“行乐图”题材。
虬屈的松枝与劲利坡石在用笔上相对统一,造型也相互呼应,体现出画家较为注重画面构造的技巧。
整幅画松秀豪劲,清丽洒脱。
4、清钱杜《虞山草堂步月诗意图》【赏析】此图以大密大疏之反差为特色。
层层茂林,以精细的点法为之,卷云般的山石,以密集而具装饰趣味的解索皴写成,与空旷的天地及白墙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强烈对比。
画法融王蒙之繁密与文徵明之细腻为一体。
5、于非闇《富贵寿考》【赏析】于非闇的工笔花鸟和书法受宋徽宗赵佶影响较多。
图中所绘牡丹和小鸟形象刻画细致精微,从茎干、枝叶到花头的用线严谨讲究,劲挺有力;枝叶之墨与花头之红形成对照,富贵典雅并具有装饰。
6、陶冷月《月夜归舟》【赏析】“雪后轻挠入翠微,寒溪花气袭人衣,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7、嘉庆《楷书七言诗》【赏析】“塔影凌霄塞岭晴,秋风古道旧青城。
积场禾黍连村市,又山田穑事成。
旧陌周环峙废邱,传闻辽后建楼。
烟云聚散皆陈迹,只有伊逊河自流。
青城。
”8、郎静山摄影作品《花好月圆》【赏析】皓月当空,缥缈朦胧的云影衬托得这轮圆月越发饱满皎洁,一枝寒梅斜逸,颇有宋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之清雅风格。
虽题识“花好月圆”寓意美好吉祥,但梅花轻盈清素,圆月孤高清冷,仿佛空气中暗香浮动,自成一种超逸俊秀的格调,韵味绵长。
名家作品赏析——丰子恺《闲院桃花》

这 幅《 闲院桃花》 于 16 年 中秋 。它表现 日常生活之所 见, 作 92 表现手法极简练 自 , 然 没有故作姿态的夸张。画 中的 闲情少女 , 日 春
里应东邻女伴之邀, 正忙着换鞋, 准备一起外出踏青。蹲踞在墙脚下的小猫静静地察看小主人的神志, 仿佛为她欢乐的情绪所感染。 画面线条舒卷 自 着色明朗, 如, 动静有致。左边的题词, 既起到点题的作用, 同时又成为布局的内容。这些饶有兴味的文字有如春风拂
名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品赏析●●丰子恺( ( 闲
丰子恺(88 17)原名 丰仁 , 1 9- 95 , 浙江省崇德 县石 门湾( 今桐 乡 门镇 ) 古 人。他博学 多才 , 著译甚丰 , 漫画、 在 文学 、 美术理 论 、 音乐
理论 、 翻译 、 书法及艺术教育诸方面均有突出成就 , 以漫画著称 于世 。 尤
《云霓》丰子恺

邻人
《瞻瞻的黄包车》
》
《山茶欣赏》
白发镊不尽 根在愁肠中
赚钱勿卖力 卖力勿赚钱
人散后一钩新月 天如水
哥哥带点笑 妹妹颈抬高 弟弟别吃糕
《云霓》
《云霓》
轰炸
丰子恺先生书法
丰子恺先生作品
梳理探究
1.作者为何以“云霓”为题? (1)文章的主体叙写的是去年夏天的一 件事,这件事与云霓有很大关系。 (2)作者因去年夏天的事画了很多画, 结为一集,首幅作品即为《云霓》,作 者还为自己的这本画集取名为《云霓》, 而本文是为此画集所作的序言。
另一方面,它始终给人以甘霖将至的希望,给与 大热大旱苦斗的人们以安慰和鼓励。
3.从文中看,作者为何给自己的画集取
名为《云霓》?
其一:去年夏天的这件事给作者留下深刻的 印象,也引起他深入的思考,他由气候的大 热大旱带给人巨大的苦闷和恐慌,而联想到 “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 大旱似的恐慌,
欢迎指导!
其二: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 时时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 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
4.结合文章的写作年代、时代背景讨论:这 “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指的是什么? 几朵“云霓”可以指什么?
大热和大旱,应该指混乱不安宁的时代、艰难 的时世,让人们生活在苦闷和恐慌中,为了生 存而辛苦无奈地抗争着。
2.在去年夏天的这件事中,云霓起着什 么作用?
去年夏天的这件事就是“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 慌充塞了人间”,在这无边的苦闷和恐慌中,人 们虽然苦盼下雨而雨始终不至,但大多数人并不 绝望,因为“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 霓”。
一方面,云霓五色灿烂飘游在天空,最终没给人 们带来雨水,让人们空欢喜一场;
丰子恺人物介绍 PPT课件 图文

人物简介
丰子恺绘画师从李叔同 、国文求教夏丏尊 。民国六年 (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并加入研究金石篆刻的东石 社,民国八年(1919年)与画会同仁举办第一次作品展,民国 十年(1921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川端洋画学校学习油画。民 国十一年(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 乐。 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 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 中国画院院长等职。 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在上海华山医院 急诊观察室逝世,享年77岁。
人物简介
音乐造诣
丰子恺早年致力音乐教育,长期执教于中小学、师范学校和大学,足 遍上海、浙江、桂林、遵义、重庆等地。他注重技艺与育人的结合,培养 了一大批艺术人才,也为当时的音乐教育培养了师资。民国十四年(1925 年)12月,丰子恺出版了第一本音乐读物《音乐常识》,音乐教育中心逐 渐转向更宽广的社会音乐教育。他笔耕于音乐启蒙与普及教育园地,编译 《音乐入门》《生活与音乐》《音乐十课》等三十余种音乐理论书籍,对 普及和提高新音乐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散文 笔法讲解诸如乐理、和声、体裁、曲式、乐器、乐队、历史、美学等各方 面的音乐知识,语言浅显形象,文字生动流畅,深受社会的普遍欢迎
丰子恺人 物介绍
人物简介
丰子恺 (中国现代漫画事业的先驱)
本 名:丰仁 法 号:婴行 出生日期:1898年(戊戌年)11月9日 别 名:丰润,丰仍,丰子觊,丰子恺号子觊, 后改为子恺 主要作品:《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 二十篇》《画中有诗》
丰子恺的书法艺术及其现代启示

忆 ,父亲从小就专心临写 ‘ 张黑女墓志 ’ ,颇有成就。后来肄业师校时 ,又受校长经子渊先生所写的 ‘ 宝子 ’ 爨 ,业 师夏 丐尊 先生所 写 的 ‘ 张猛 龙 ’ ,李 叔 同先 生所 写 的 ‘ 卫夫 人 ’ ,以及 褚 申甫先 生 所 写
的 ‘ 二王 ’等字体 的影 响 ,书艺更 趋 成熟 ,形 成 他 后来 谨 严 中带 有 潇洒 、凝 重 中不 失 妩媚 的独 树 一 帜 的字体 。 ”
丰子恺 不仅 有 “ 子恺 漫画 ” 和 “ 缘 堂 随笔 ” 闻名 于世 ,他 的书 法 艺术 也 别具 一 格 。其 书法 实 缘
践 、书法 风格 以及独 到 的书法艺 术观 对 当下 书坛 亦有着 诸 多启示 。
一
、
由博而约的 习书之路
丰子恺 之女 丰一 吟在 《 子恺 书 法 ・编后 记 》 中说 : “ 父 亲在 小 学 和 师范 的 同窗 顾庸 先 生 回 丰 据
丰 子 恺 的 书 法 艺 术 及 其 现 代 启 示
郑 国贤
( 兴学 院文法 学 院 ,浙江嘉 兴 3 4 0 ) 嘉 1 0 1
摘
要 :丰子恺先生走过 了一条由博 而约的习书之路 ,形成 了雅俗共赏的书法风格 。其 书法艺术启 示我
们 :书法是最纯正的 艺术 ,是体现作者 思维感情 、人格气质的艺术 ;书法作 品是作者 思想情感的体现 ,应 当
《 张猛 龙碑 》 是魏 碑后 期佳 作之一 。此碑 以方 笔为 主 ,笔力 雄 健 清峻 ,点 画方 劲 浑厚 ,结 字 奇宕 舒展 ,十分耐人 寻 味 。向被 世人誉 为 “ 魏碑第 一 ” 。临摹 《 张猛龙 碑》 让丰子 恺 的书体 具 备 了北碑 的
收 稿 日期 :0 9—0 20 6—2 6
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

往。十月加入“城南文社”,1899年(己亥光绪二十五年),二十岁的李
祥瑞。他的父母都笃信佛教,叔同小时候,常在家
与三弟一起学僧人作法,‚两个人都用夹被或床罩 当袈裟,在屋里或炕上念佛玩‛。 著名音 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 动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李叔同六七岁时,开始跟着年长自己 12岁的兄长文熙读书, 并学习日常礼仪。文熙对他督教甚严,日常功课不得马虎, 应对进退也不得稍越礼仪。他小小年纪便受到如此严格的教 育,无疑会使他的天性受到压抑,但对他养成严肃认真的习 惯却大有好处。他日后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样的好 习惯。 1894年,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内心‚反叛‛的种子也开 始萌芽。他对兄长从小要求他刻苦用功学习的经国济世的 ‚正经‛学问不那么热衷了,却对唱戏这种‚贱业‛产生了 浓厚兴趣,经常去戏园子看戏,成了铁杆票友,有时还客串 某个角色。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极富传奇色彩而
又颇有争议的人物。 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才华横溢、
学贯中西,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凭借其生前超常的 智慧给世人以无限的思索和追仰。研究他的一生对于了 解 上个世纪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李叔同,本名李文涛,叔同为其字,弘一是其出家后的 法号。 生于清光绪六年( 1880 年),卒于 1942 年秋,浙江 平息人。作为‚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李叔同集诗、词、
著名中国书画赏析

著名中国书画赏析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讲究神韵、意境和情趣。
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语言高远、典雅,远非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更不是给人表面上的视角效果,而是指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和感召力,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
书画的效果和诗歌相似,具有可读性,能激发人们的美感,引起思索和联想,高层次的赏者,能看到字画上未曾显示的许多东西。
一幅好作品,必然是在继承传统上体现时代风格,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我们鉴赏古代作品或现代作品,都应本着这个标准来识别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书画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清华岩《墨竹》立轴【赏析】华岩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
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
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
”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
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
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
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
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
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
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子恺书法作品欣赏
谈到丰子恺的书法,世人评价很不一般。
丰子恺的书法多以碑笔入书,参章草和“二王”,侧锋取险势,结字瘦劲峻峭,出锋尖锐,笔力刚健,俊逸洒脱而又富幽默、诙谐和烂漫的童稚,弥散着一种人间温情。
祝允明在《论书帖》中说:“有功无性,神彩不生;有性无功,神彩不实。
”功性双栖,自是书法的至境。
丰子恺书法的理趣并重,是建立在他对书法的功性双栖的基准上的。
探寻丰子恺的书法,不能不探寻他的艺术综合的包容立场,在时代的多变和人生的际会中,他能永持童真,淡泊应对,以如叙家常的方式,给读者和观众展现一个平民的赤子情怀。
探寻丰子恺的书法,不能不涉足他享誉日隆的漫绘。
他的漫绘以水墨线构为表现手段,以稚童场景、诗词意境、民间生活、自然风物、文人心绪为表叙主题,浸淫和播撒着一种个人的至爱。
在丰子恺以及他的师友的文字描述里,很少涉笔关于他的书法的文字,甚至他的书名多被漫绘和散文的盛名所掩。
但丰子恺的书法一帜独树却是不争的事实。
他的漫绘的简静、淡定,一方面得力于他的性情和气格,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他在木刻方面的训练和书法上所下的功夫。
朱光潜在《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一文中说:“书画在中国本有同源之说,子恺在书法上曾下过很久的功夫。
他近来告诉我,他
在习章草,每遇在画方面长进停滞时,他便写字,写了一些时候,再丢开来作画,发现画就有长进。
”这种描述可以见出中国书画的关联所在,也可以见出丰子恺的个人倾向。
丰子恺书法早年临写《张黑女墓志》,后受《爨宝子》、《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魏齐造像》影响颇深。
对于取法“碑体”,丰子恺有这样的自述:“以前临这些碑帖,只是盲从先辈的指导,自己非但不解这些字的好处,有时却心中窃怪,写字为什么要拿这种参差不齐,残缺不全的古碑来模范?但现在渐渐发觉这等字的笔致与结构的可爱了。
”此外,索靖《月仪帖》是丰子恺的毕生至爱。
一九三九年,正值抗战时期,丰家避寇居广西宜山时购得,倍为丰子恺珍爱的“缘缘堂”已被战毁,逃难期间行物萧条,但《月仪帖》一直伴其左右,走过战乱年月,经历建国后的和平岁月、“文革”的再劫,晚年的再度临写,直到丰子恺辞世。
无论是丰子恺的艺术启蒙,还是艺术概貌的日趋成形,包括他以居士之实皈依佛门,都深受其师弘一的深远影响。
他的博爱于音乐、美术、文学、翻译与弘一如出一辙。
但其书风却与弘一有天壤之别。
弘一书法初习魏碑,早期书作亦多方笔折锋,但弃俗入佛后,字法则渐退火气,多以中锋行笔,越迈圆融、通脱、空灵之境,有出世俗、远凡尘的静穆之气。
两人书风的反差,是其人生观的迥异使然。
因其博雅,丰子恺在装帧、美术、音乐、书法、文学、
教育、翻译等领域都卓然大家。
他的博雅来自于生活和大众之间,曲高而和众,这源于他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
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在同代文艺家中是绝无仅有的。
因了这一点,他的书法的意味是超越点划和墨构以外的,是颇值得玩味的。
他扑面摄魂,甚至令我们有爱屋及乌的偏好。
所以,便有了“功性双栖,理趣并重”的嘉誉。
但我们坚信,我们不会错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