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书法作品欣赏

丰子恺书法作品欣赏
丰子恺书法作品欣赏

丰子恺书法作品欣赏

谈到丰子恺的书法,世人评价很不一般。丰子恺的书法多以碑笔入书,参章草和“二王”,侧锋取险势,结字瘦劲峻峭,出锋尖锐,笔力刚健,俊逸洒脱而又富幽默、诙谐和烂漫的童稚,弥散着一种人间温情。

祝允明在《论书帖》中说:“有功无性,神彩不生;有性无功,神彩不实。”功性双栖,自是书法的至境。丰子恺书法的理趣并重,是建立在他对书法的功性双栖的基准上的。探寻丰子恺的书法,不能不探寻他的艺术综合的包容立场,在时代的多变和人生的际会中,他能永持童真,淡泊应对,以如叙家常的方式,给读者和观众展现一个平民的赤子情怀。探寻丰子恺的书法,不能不涉足他享誉日隆的漫绘。他的漫绘以水墨线构为表现手段,以稚童场景、诗词意境、民间生活、自然风物、文人心绪为表叙主题,浸淫和播撒着一种个人的至爱。在丰子恺以及他的师友的文字描述里,很少涉笔关于他的书法的文字,甚至他的书名多被漫绘和散文的盛名所掩。但丰子恺的书法一帜独树却是不争的事实。他的漫绘的简静、淡定,一方面得力于他的性情和气格,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他在木刻方面的训练和书法上所下的功夫。朱光潜在《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一文中说:“书画在中国本有同源之说,子恺在书法上曾下过很久的功夫。他近来告诉我,他

在习章草,每遇在画方面长进停滞时,他便写字,写了一些时候,再丢开来作画,发现画就有长进。”这种描述可以见出中国书画的关联所在,也可以见出丰子恺的个人倾向。

丰子恺书法早年临写《张黑女墓志》,后受《爨宝子》、《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魏齐造像》影响颇深。对于取法“碑体”,丰子恺有这样的自述:“以前临这些碑帖,只是盲从先辈的指导,自己非但不解这些字的好处,有时却心中窃怪,写字为什么要拿这种参差不齐,残缺不全的古碑来模范?但现在渐渐发觉这等字的笔致与结构的可爱了。”此外,索靖《月仪帖》是丰子恺的毕生至爱。一九三九年,正值抗战时期,丰家避寇居广西宜山时购得,倍为丰子恺珍爱的“缘缘堂”已被战毁,逃难期间行物萧条,但《月仪帖》一直伴其左右,走过战乱年月,经历建国后的和平岁月、“文革”的再劫,晚年的再度临写,直到丰子恺辞世。无论是丰子恺的艺术启蒙,还是艺术概貌的日趋成形,包括他以居士之实皈依佛门,都深受其师弘一的深远影响。他的博爱于音乐、美术、文学、翻译与弘一如出一辙。但其书风却与弘一有天壤之别。弘一书法初习魏碑,早期书作亦多方笔折锋,但弃俗入佛后,字法则渐退火气,多以中锋行笔,越迈圆融、通脱、空灵之境,有出世俗、远凡尘的静穆之气。两人书风的反差,是其人生观的迥异使然。

因其博雅,丰子恺在装帧、美术、音乐、书法、文学、

教育、翻译等领域都卓然大家。他的博雅来自于生活和大众之间,曲高而和众,这源于他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在同代文艺家中是绝无仅有的。因了这一点,他的书法的意味是超越点划和墨构以外的,是颇值得玩味的。他扑面摄魂,甚至令我们有爱屋及乌的偏好。所以,便有了“功性双栖,理趣并重”的嘉誉。但我们坚信,我们不会错爱。

丰子恺漫画欣赏学案

漫然画家手优哉师者心 -------丰子恺漫画欣赏学案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董妍 教学理念: 1、现行大纲把美术课程定性为“艺术文化课程”,有意强调了中小学美术课的素质教育特征,加强了美术教学的人文色彩,以有效地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陶冶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为指归。在美术教学中创设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因此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丰子恺艺术中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在中国艺术家中具有代表性,其人格魅力堪为楷模。本课例是对高中美术教材绘画模块第三单元:不同绘画种类的学习与实践,《漫画》一课中知识的展开和延伸。通过欣赏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至性真情,从他充满诗意的漫画中读到丰富的人文内涵,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格,学会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漫画作品。 2、《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丰子恺先生是我校早期艺术教师,春晖更是他漫画创作的摇篮,这是春晖中学校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3、漫画是今日学生最喜欢的美术形式,但当今的漫画作品越来越趋于庸俗化,甚至携带了很多的不健康因子,需“正本清源”,“子恺漫画”无疑是漫画中的经典,加以欣赏评述可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不失为实施人格教育之一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漫画创作的意境美,体验优秀漫画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两次尝试画漫画,再从看、读、品、悟中认识和了解丰子恺漫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画如其人的大师风范。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漫画欣赏,使学生感受美的熏陶,感悟艺术家高尚的画品与人品,提升学生对古今中外漫画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丰子恺漫画欣赏

丰子恺漫画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丰子恺,原名丰润,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 漫画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独特 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 喜爱,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 艺大师。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 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 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 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 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另一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丏尊,他称李叔同为“爸爸”,夏丏尊为“妈妈”,这两位老师尤其是李叔同,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曾写作文《怀念李叔同先生》以纪念恩师。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 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李叔同 丰子恺 先生

其后,他的画作在《文学周刊》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职于 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37年编成《漫画 日本侵华史》出版。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43 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画册《子恺漫画选》。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 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供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渐——丰子恺-赏析

【作品原文】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 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 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 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 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象山陂而象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象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为青 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 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 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 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 的纨?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 本人不感到甚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 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 不暗合于这法则。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我 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昼夜 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书,书页上“渐渐”地黑起来,倘不断地看下去(目力能因了光 的渐弱而渐渐加强),几乎永远可以认识书页上的字迹,即不觉昼之已变为夜。黎明凭窗,不瞬目地注视东天,也不辨自夜向昼的推移的痕迹。儿女渐渐长大起来,在朝夕相见的父 母全不觉得,难得见面的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往年除夕,我们曾在红蜡烛底下守候水仙 花的开放,真是痴态!倘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则的破坏,宇宙 的根本的摇动,世界人类的末日临到了!“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 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 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 日在增加其苦劳!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 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 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渐”的本质是“时间”。时 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

书法的审美标准和欣赏下

书法的审美标准和欣赏(下) 主讲人:张旭光 著名书法家、中国美协副秘书长 1.味道的特点 书法难在哪儿呢?难点就是通过自己的一种审美的体验,然后又经过很长时间技术的工夫的训练,把个人的这种感情通过一种载体,这种载体就是书法的这种符号,把它表现出来,这个符号跟别人不一样,是自己唯一的这种东西,这就是个性的一种味道。 那么味道必须建立在到位的基础上。这个到位的程度越高,将来你出现的这个味道或者是这种个性特点越有艺术性,越有艺术性,越有这种更高的这种艺术素质在里面。现在我们很多的书法家,很多的书法作品无论从味道上还是从个性上,还是从精彩不精彩上去找原因的话,基本上同一个原因就是对传统理解的不够,对经典深入的不够。也有人说我这个不到位,我也很有味道。其实那是什么味道,肯定不好的味道,不臭也不怎么样,肯定是这样。 明代有一个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叫丰坊,那个时候就提出一个问题,就跟现在书坛是一样的。他说有些人这是不深入古法,也就是说你没有到位,“妄以小慧,杜撰为书”。靠自己这个小聪明,自己还要出个造一个新的东西。说其结果作为书法必然是点画猛力,邪气洋溢。所以一定是在到位的前提下再出味道。 那么这味道它是时代性的,又是多样性的。就是刚才我们讲到的,人这么多,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跟吃东西似的,所以表现出来的味道,也是每个人都一样,而观赏的这些人也是需要多样化的味道。关键就是说现在这个非常难,我要表现一下独特的个性跟谁都不一样,咋弄啊这个?非常难。如果要是说出味道,怎么出?比如你的性情适合从哪一方面出,说气势的,我就是写气势的,写一种宏大的气势。我就喜欢这种这个振奋,非常振奋的,高歌猛进的,这种与这个时代大潮接近的。你要是这种性情的话,你肯定就是写气势。写气势的话你可能就像,你比方说汉碑的气势,大唐的气势,颜真卿的东西你肯定要研究它要提炼它。那么还有一种状态,我们这个时代其实很需要一种很闲适的状态,人们很需要休闲,很需要休息。因为这个工业化的时代,人们太辛苦,太紧张,工作压力又很大。你说我有车的,好不容易有车了,这个一出门堵上了,堵的你着急的不行,麻烦的够呛。我有房子住了,全是楼房,要看看天还得使劲抬那个头。像那个望京那边的我看那个楼房就是,你要想看看天,

历届兰亭书法展获奖作品欣赏

历届兰亭书法展获奖作品欣赏 荣宝斋全国书法展获奖作者心经、兰亭专场为让艺术品走进大众,走入生活,促进艺术品大众消费热情,推动艺术品的互联网交易,荣宝斋书法馆与荣宝斋在线将在 12 月 17 日联合推出“荣宝斋全国书法展获奖作者心经、兰亭专场”(第一期)。这是继 11 月 10 日荣宝斋书法馆与荣宝斋在线成功联合推出“当代书法博士精品扇面 0 元拍场”之后的第二个专场。 此次,专场参拍的书法家有:孟庆星,刘京闻,张东明,程度,方建光、蔡梦霞、程志宏、张伟民、梁治国、秦健、贺进、龙友(按年龄排序)。他们在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中有较强代表性,作品具有极高的收藏潜力和价值。荣宝斋书法馆及荣宝斋在线还将联合推出更多专场和精彩活动,敬请持续关注。孟庆星行书斗方《兰亭序》作品规格:68cm×68cm 4.0 平尺作品材质:白宣已托作者简介:孟庆星,1966 年生,书法专业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湖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研室主任,湖北美院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书法作品 xx 年获中国书法最高奖“首届书法兰亭奖”银奖,xx 年度获书法报全国兰亭诸子奖,xx 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书法册页作品展三等奖。十几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行草书展、扇面书法作品展。承担并负责国家级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

助项目《万历书坛——邢侗个案研究》(已结项),论文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刘京闻行书横幅《兰亭序》作品规格:34cmx137cm 4.2 平尺作品材质:彩宣作者简介:刘京闻,1967 年生于山东陵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书法工作室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副秘书长,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多次入展全国书法展及兰亭奖,曾获全国第二届青年展二等奖,全国第三届扇面展一等奖,xx 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三名”工程,同时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中青年 60 家”作品展,曾多次担任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览评委,xx 年为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公益大讲堂”专家组成员。张东明小楷手卷《心经》作品规格: 13.5cm×103cm 1.3 平尺作品材质:花笺纸拼接作者简介:张东明,1970 年出生,又号有鱼居士,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中国书协会员,徐州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特聘授课教授,清华美院及荣宝斋画院张旭光工作室教授,全国七十年代代表书家艺委会委员,荣宝斋签约艺术家。获“徐州市艺术家”称号及“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家”称号,《中国书画》提名“中国当下最值得市场关注的书法十家”,《中国书画》提名“江苏省十大青年书法家”,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江苏省十大青年书法家”。中国书法院首届毕业展策展人,首次“吴门雅集--吴悦石师生迎春画展”策展人,徐州有鱼书院创办人。获得第八届全国书法展全国奖,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金奖,第五届

丰子恺漫画欣赏(一)

丰子恺漫画欣赏(一) 丰子恺漫画欣赏(一) 发表于:2012年08月16日 12:39 0 原文地址:丰子恺漫画欣赏(一)作者:晰匀 丰子恺漫画欣赏(一) 丰子恺(1898.11.9-1975.9.15)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漫画家、文学家和美术、音乐教育家。从1925年开始,丰子恺先生在刊物上发表漫画,在郑振铎任主编的上海《文学周报》上冠以“子恺漫画”的题头连载他的作品,自此,我国绘画史上,漫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出现。而子恺漫画也不胫而走,受到公众的喜爱。 生活无一不可以成为丰子恺的漫画题材,用他自己的话

便是“日常所见的可惊可喜可悲可哂之相”,一时兴到之寥寥数笔便揭人生百态。俞平伯赞其漫画“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怀”;朱自清评其漫画是“一首首带核的小诗”;其文更是激情性灵、真情流露。 丰子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使他的漫画情趣盎然,富有哲理却又平易近人,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子恺漫画”问世以来,风靡至今,并远播海外。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幅画引用了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村居》,把我们带到春天的田野里放起了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是一首清新明丽,生气盎然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景,写得生机盎然:青草、黄莺、蓝天、绿堤、碧柳、白烟,作者虽没有直接让浓墨艳彩沾其

笔端,但春之色彩跃入眼帘。草之“长”,静态中显生机;莺之“飞”,动态里传声韵;“拂”与“醉”,明写杨柳摇曳之姿,暗含春风荡漾之意,为下面写“纸鸢”作准备,同时也是诗人春日心境的形象写照。后两句写人,写得朝气蓬勃:诗人选取天真活泼的孩子来表现人们在春光中的活动。着一“早”字,可见“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注一“忙”字,写出了儿童那种急于玩耍的心理和神态,一群可爱的孩子就仿佛在读者眼前,他们追逐、跳跃、欢呼,那村头、田间、路旁、河滩,到处是他们的影子,天空中,各种风筝随风飘荡,红的、黄的,蝴蝶形、蜻蜓式、老鹰样,不一而足。短短四句诗,情景交融,使人倍感亲切、精神爽然。 幻灯播放 画廊东畔绿窗西,斗草寻花又捉迷 这幅画引用了南阜山人之作《小娃诗再效前体》: 画廊东畔绿窗西,斗草寻花又捉迷。 袖里偷来慈母线,一勾小袜刺猫蹄。

丰子恺书法作品欣赏

丰子恺书法作品欣赏 谈到丰子恺的书法,世人评价很不一般。丰子恺的书法多以碑笔入书,参章草和“二王”,侧锋取险势,结字瘦劲峻峭,出锋尖锐,笔力刚健,俊逸洒脱而又富幽默、诙谐和烂漫的童稚,弥散着一种人间温情。 祝允明在《论书帖》中说:“有功无性,神彩不生;有性无功,神彩不实。”功性双栖,自是书法的至境。丰子恺书法的理趣并重,是建立在他对书法的功性双栖的基准上的。探寻丰子恺的书法,不能不探寻他的艺术综合的包容立场,在时代的多变和人生的际会中,他能永持童真,淡泊应对,以如叙家常的方式,给读者和观众展现一个平民的赤子情怀。探寻丰子恺的书法,不能不涉足他享誉日隆的漫绘。他的漫绘以水墨线构为表现手段,以稚童场景、诗词意境、民间生活、自然风物、文人心绪为表叙主题,浸淫和播撒着一种个人的至爱。在丰子恺以及他的师友的文字描述里,很少涉笔关于他的书法的文字,甚至他的书名多被漫绘和散文的盛名所掩。但丰子恺的书法一帜独树却是不争的事实。他的漫绘的简静、淡定,一方面得力于他的性情和气格,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他在木刻方面的训练和书法上所下的功夫。朱光潜在《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一文中说:“书画在中国本有同源之说,子恺在书法上曾下过很久的功夫。他近来告诉我,他

在习章草,每遇在画方面长进停滞时,他便写字,写了一些时候,再丢开来作画,发现画就有长进。”这种描述可以见出中国书画的关联所在,也可以见出丰子恺的个人倾向。 丰子恺书法早年临写《张黑女墓志》,后受《爨宝子》、《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魏齐造像》影响颇深。对于取法“碑体”,丰子恺有这样的自述:“以前临这些碑帖,只是盲从先辈的指导,自己非但不解这些字的好处,有时却心中窃怪,写字为什么要拿这种参差不齐,残缺不全的古碑来模范?但现在渐渐发觉这等字的笔致与结构的可爱了。”此外,索靖《月仪帖》是丰子恺的毕生至爱。一九三九年,正值抗战时期,丰家避寇居广西宜山时购得,倍为丰子恺珍爱的“缘缘堂”已被战毁,逃难期间行物萧条,但《月仪帖》一直伴其左右,走过战乱年月,经历建国后的和平岁月、“文革”的再劫,晚年的再度临写,直到丰子恺辞世。无论是丰子恺的艺术启蒙,还是艺术概貌的日趋成形,包括他以居士之实皈依佛门,都深受其师弘一的深远影响。他的博爱于音乐、美术、文学、翻译与弘一如出一辙。但其书风却与弘一有天壤之别。弘一书法初习魏碑,早期书作亦多方笔折锋,但弃俗入佛后,字法则渐退火气,多以中锋行笔,越迈圆融、通脱、空灵之境,有出世俗、远凡尘的静穆之气。两人书风的反差,是其人生观的迥异使然。 因其博雅,丰子恺在装帧、美术、音乐、书法、文学、

张旭光书法讲座 (1-42集)

张旭光书法讲座(1-42集) 张旭光,男,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副主任兼《中国书法学报》执行主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创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通讯报》主编。2008年8月调任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副秘书长。 张旭光书法作品收入《中南海收藏书法作品集》、《中国97位书法家书香港基本法墨宝集》、《中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等多部大型作品集;作品先后在曲阜碑林、屈原碑林、岳阳楼等多处勒石刻碑,被中南海、军事博物馆和日本、新加坡、韩国以及欧美国家收藏。作品多次入选国展、中青展、名家精品展等重大展览,收入《中国著名书法家精品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等多部大型书法集;在曲阜、岳阳楼等多处勒石刻碑;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京西宾馆和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收藏2008年,书写中楷《岳阳楼记》(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专著有《楷书》、《行书》教材,《现代书法字库·张旭光卷》、《张旭光书法集》、《张旭光系列艺术文丛》(四卷本)、《张旭光诗词书法》、《行书技》、《行书临摹·创作》光盘,并有多篇文章发表。先后

担任中国书法兰亭奖、八届国展、九届国展、首届青年展等重大评审活动评委会副主任,负责组织和评审工作。 张旭光讲行书(四十二)[2011_12_11 20-33-04] 聽雨殘荷 72,611 张旭光讲行书(四十一)[2011_12_10 20-32-35] 聽雨殘荷 74,181 张旭光讲行书(四十)[2011_12_09 14-33-10] 聽雨殘荷 68,157 张旭光讲行书(三十九)不全[2011_12_09 08-51-05] 聽雨殘荷 80,001 张旭光讲行书(三十八)[2011_12_07 20-33-11] 聽雨殘荷 63,260

书法的审美规范标准和欣赏(上)

书法的审美标准和欣赏(上) 主讲人:张旭光 著名书法家、中国美协副秘书长 前言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大家在这里一起来讨论学习书法,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就是书法的审美标准和欣赏。这个题目比较通俗,今天讲的内容可能就是根据图书馆的要求,主要是普及性的一些内容,可能来了不少专业的朋友,请大家批评指正。 书法的审美标准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是书法的审美标准。大家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就是书法到底什么是好的,什么样的不好。目前在咱们国内,应该说在全世界来讲书法,热还在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也在中国。无论是从书法的学术方面,还是书法的理论学术方面,最高水平在中国,这是一个感觉。那么书法从改革开放以来,将近30年的书法热在全国各地,应该说书法热的非常厉害,各种大的展览活动非常多。很多的书法爱好者、书法家把很多的精力投入到书法当中。有的是工作也不干了,有的就跑到北京北漂了,有的到学校去进修,那么我们现在的全国大展的来稿量已经达到几万件,像第九届全国展,在广州来稿量达到6万多件,6万件是什么概念呢?就是6万多件里面,有的可能投一件的,有投两件的,大概总人数在5万多人。这5万多人可能设计到5万个家庭、单位等等非常的热闹。 到底为什么?我们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实际上一方面是我们经济发展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要追求一种精神的东西,书法逐步进入了一种精神消费的状态。但是最根本的是原因,想来想去是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祖先的审美习惯,我们祖先的审美的基因遗传到今天。也可以说,流淌在我们今人的血液当中,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是要爱它。 一、宏观标准 就书法标准的问题,我分两个部分讲。第一个部分是宏观的一个标准,整个国家对书法是个什么状态,这个大家需要知道。当前书坛的整体审美标准,就是整个书法界怎么看书法,

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展获奖作品

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展获奖作品 荣宝斋全国书法展获奖作者心经、兰亭专场为让艺术品走进大众,走入生活,促进艺术品大众消费热情,推动艺术品的互联网交易,荣宝斋书法馆与荣宝斋在线将在 12 月 17 日联合推出“荣宝斋全国书法展获奖作者心经、兰亭专场”(第一期)。这是继 11 月 10 日荣宝斋书法馆与荣宝斋在线成功联合推出“当代书法博士精品扇面 0 元拍场”之后的第二个专场。 此次,专场参拍的书法家有:孟庆星,刘京闻,张东明,程度,方建光、蔡梦霞、程志宏、张伟民、梁治国、秦健、贺进、龙友(按年龄排序)。他们在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中有较强代表性,作品具有极高的收藏潜力和价值。荣宝斋书法馆及荣宝斋在线还将联合推出更多专场和精彩活动,敬请持续关注。孟庆星行书斗方《兰亭序》作品规格:68cm×68cm 4.0 平尺作品材质:白宣已托作者简介:孟庆星,1966 年生,书法专业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湖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研室主任,湖北美院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书法作品 xx 年获中国书法最高奖“首届书法兰亭奖”银奖,xx 年度获书法报全国兰亭诸子奖,xx 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书法册页作品展三等奖。十几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行草书展、扇面书法作品展。承担并负责国家级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

助项目《万历书坛——邢侗个案研究》(已结项),论文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刘京闻行书横幅《兰亭序》作品规格:34cmx137cm 4.2 平尺作品材质:彩宣作者简介:刘京闻,1967 年生于山东陵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书法工作室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副秘书长,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多次入展全国书法展及兰亭奖,曾获全国第二届青年展二等奖,全国第三届扇面展一等奖,xx 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三名”工程,同时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中青年 60 家”作品展,曾多次担任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览评委,xx 年为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公益大讲堂”专家组成员。张东明小楷手卷《心经》作品规格: 13.5cm×103cm 1.3 平尺作品材质:花笺纸拼接作者简介:张东明,1970 年出生,又号有鱼居士,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中国书协会员,徐州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特聘授课教授,清华美院及荣宝斋画院张旭光工作室教授,全国七十年代代表书家艺委会委员,荣宝斋签约艺术家。获“徐州市艺术家”称号及“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家”称号,《中国书画》提名“中国当下最值得市场关注的书法十家”,《中国书画》提名“江苏省十大青年书法家”,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江苏省十大青年书法家”。中国书法院首届毕业展策展人,首次“吴门雅集--吴悦石师生迎春画展”策展人,徐州有鱼书院创办人。获得第八届全国书法展全国奖,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金奖,第五届

丰子恺先生漫画作品评析

丰子恺先生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在美术、音乐、文学、还有书法等方面都颇有建树,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这里我重点来说一说他的漫画。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风格独特、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喜爱。以下是我对子恺先生《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作品的浅析:朱自清评说:“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丰子恺的漫画的确有诗意,但是它不像中国传统山水画那样肆意泼墨挥洒,勾勒出雄伟的山川河流,或是大片留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他就是随手几笔简单的画出我们平常觉得无聊的生活景象,几片残破的芭蕉伸展在窗外,桌上摆着一盆樱桃,一只蜻蜓悠然地飞过,这是夏季多么平常的景象,甚至我们曾真正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下昏昏欲睡也未曾知晓,我们觉得百无聊赖的人和物却成了丰子恺先生笔下的另一种人生写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荏苒,樱桃红了,芭蕉绿了。可哪里有红?哪里有绿?不过是简单的黑白两色,但是你看那残破的芭蕉叶,有大有小,有的还在生长,有的已经成熟,它们巨大的叶子无规则地伸展着,蜻蜓从外面飞进屋里,而屋里,只有简单的几个樱桃,那也是用极为简洁的线条随意勾勒而成,旁边还有点燃的一根烟,主人也许静思或小憩了一会儿刚刚才离开,吐着丝丝的烟雾。你再去看,那芭蕉真是绿的,那樱桃真是红的,你甚至还

能感受到夏日的丝丝闷热。时光就这样随着季节的变迁,随着万物的变化而逐渐老去,但这绝不仅仅是伤春悲秋,你看那芭蕉,虽然残破,但依然坚韧昂扬,初夏的芭蕉,正是它蓬勃的季节,你再看那樱桃,粒粒饱满,充满生机。这些是什么?是生活,是丰子恺先生的生活,时光会慢慢老去,但生活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丰子恺先生的眼里是生活,笔下自然也是生活,他的画融进了生活里,也可以说,他的生活融进了他的画里。他的画里有诗意因为他对生活充满了诗意。 那一扇江南式的门窗,遮一半留一半,遮住的是夏日的残留的风景,留住的是故乡的情思,是江南水乡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是红绿相映,静坐观景的悠闲。故乡的芭蕉绿了,樱桃红了,故乡的初夏就这样悄悄而来,故乡的春天就那样悄然而去,故乡的时光静静的溜走,故乡的人也随着时光溜走了。随手提笔,思绪太多,反而只能用极简的线条勾勒。然而,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静”。思绪再多,看得淡了,心也就静了。 丰子恺先生眼中的生活就在他的身边,他体会生活如同品味一首诗一样,或苦或甜,都是一首好诗,都值得去品味。俗话说字如其人,丰子恺先生不仅如此,连漫画也是如其人的吧。

张旭光行书讲座

张旭光先生是著名书法家,本人现按照40讲为您系统学习行书提供方便1、什么叫行书? 行书的特点 学习行书走什么样的道路 晋人书法的高人之处 2、学习行书的道路问题 学习王羲之从何入手? 王羲之的代表性作品 3、初学从《圣教序》入手的优势 行书的具体技法 横笔 竖笔 点 撇 捺 勾 4、行书的基本笔划 挑划 折划 使转和呼应 方圆兼用 轻重变化 5、行书的笔法 虚实变化 疏密变化 横划的斜度表现 竖划的斜中取正 6、横划的变化形态 俯仰横 左尖横 启下横 横划的组合变化(一) 7、横划的组合变化(二) 带弧的竖 左勾竖 短竖 弩 8、点的使转变化 侧点 飞点 竖点 挑点 代笔的点 9、撇划的变化形态 长撇

短撇 弯头撇 启下撇 两个撇 捺 反捺 10、勾划的变化形态 竖勾 戈勾 横勾 竖弯勾 启下勾 11、折划的变化形态 横折 转折 折和转相结合 部首 言字旁 足字旁 王字旁 绞丝旁 13、车字旁 火字旁 草字头 石的写法 寸的写法 门的写法 14、行书的结构变化(一)开合变化 倚侧变化 15、行书的结构变化(二)错落变化 收放变化 16、行书的结构变化(三)疏密变化 左疏右密 上疏下密 外疏内密 17、行书的结构变化(四)穿插变化 左右穿插 上下穿插 笔顺变化 18、行书的结构变化(五)

菱形结构 旋转结构 呼应起笔 19、行书的临摹 深入理解,快乐地临帖 圣教序的临摹(一) 20、圣教序的临摹(二) 如何对临 21、圣教序的临摹(三) 如何背临 如何意临(一) 22、圣教序的临摹(四) 如何意临(二) 23、王羲之手札的学习 学习整体手写过程 学习手札中的墨迹 学习手札中的速度变化 王羲之《姨母帖》的临习 王羲之《行穰帖》的临习 24、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的临习 王羲之《何如帖》的临习 25、王羲之《奉橘帖》的临习 王羲之《平安帖》的临习 26、王羲之《孔侍中帖》的临习 王羲之《忧悬帖》的临习 27、王羲之《频有哀祸帖》的临习 王羲之《丧乱帖》的临习(一) 28、王羲之《丧乱帖》的临习(二) 王羲之《得示帖》的临习 29、王羲之《二谢帖》的临习 王羲之《初月帖》的临习 30、王羲之小草《十七帖》的临习 王羲之草书《逸民帖》的临习 31、王羲之草书《龙保帖》的临习 王羲之草书《丝布衣帖》的临习 王羲之草书《服食帖》的临习 32、王羲之草书《知足下帖》的临习 王羲之草书《瞻近帖》的临习 33、王羲之草书《朱处仁帖》的临习 王羲之草书《七十帖》的临习 34、王羲之草书《邛竹杖帖》的临习 王羲之草书《蜀都帖》的临习(一)35、王羲之草书《蜀都帖》的临习(二)王羲之草书《远宦帖》的临习

当今杰出的中国30位书法家

当今杰出的中国30位书法家 首届《书法》杂志论坛主题——《中国书法方阵·寻找30家当代优秀范本》评选活动已经揭晓。此次活动以无记名网络投票形式举行,吸引了众多百姓参与其中,完全凭借大家喜爱真情流露,而不以书法家的地位、名气定夺。这很有新意,所以也使诸多活跃当前书坛“大人物”落选了!这30位书法家分别是(以其得票数高低排列): 1.曹宝麟 曹宝麟,1946年5月出生于上海,斋号晏庐。曾任安徽省书协副主席,现为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兼书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沧浪书社社员。多次担任全国中青展、全国书学研讨会、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评委。书法作品自1982年起,多次在全国大型展览中获奖,并应邀参加一系列国际、国内名家提名展、邀请展、交流展,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出版有《曹宝麟书法精选》、《中国当代书法名家·曹宝麟》、《抱瓮集》、《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中国书法全集·蔡襄卷》、《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 曹宝麟书法欣赏:2.李刚田

李刚田,1946年3月生,河南省洛阳市人。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篆刻艺术展及其它国内外重要展览活动。书学、印学论文多次入选全国书学讨论会、全国印学讨论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多次被聘为全国重要书法篆刻展、赛活动的评审委员。着有《隶书教程》、《篆刻教程》、《李刚田篆刻选集》第一卷、《李刚田书法选集》、《篆刻初步》(合着)、《李刚田书法篆刻集》、散文随笔集《边缘断想》、《李刚田篆刻选集》第二卷、《中国当代篆刻名家精品集·李刚田卷》、《历代印风·黄土陵印风卷》、论文集《书印文丛》等。曾获首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河南书法龙门奖金奖、全国篆刻征评优秀奖、第四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二等奖、河南省首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等。 李刚田书法欣赏: 3.丛文俊 丛文俊,男,汉族,祖籍山东文登,1949年生于吉林市,

张旭光行书讲座笔记

张旭光行书讲座摘要 行书概要 1.什么叫行书 答: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非真非草,离方顿圆在乎季孟之间也”——张怀鹳+ 篆书-隶书-章草-今草-楷书 2.学习行书走什么样的道路? 答:首先是《怀仁集圣教序》然后是《手札》然后是《十七贴》、《大观贴》然后再学兰亭序。然后再学其它。 3.为什么从晋人王羲之开始学习行书? 答: 一、晋人的行书,超前绝后,举世公认。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所以要学最高的经典,防止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为什么晋人最高呢,后来的书法家就没有超过他的呢?回头看历史,在社会思想方面,到了汉末,西晋,东晋,整个社会进入了,追求自然,追求自由,这样一个大的社会风尚,尤其反对汉代“独尊儒术,造成礼教的束缚 老子,庄子,周易,的“无为、清静、逍遥、自由、天人合一,成为他们的精神理想,这就使得当时人生命的觉醒。因此就出现了对哲学的追问,对世界是什么组成的,生命从那里来,要到那里去。这是从社会思想上 二、从行为上,由于连年的战争,特别是皇宫的自相残杀,使得众多的士大夫,卷入政治斗争,人头落地,使这些人想办法躲避战祸,并远离政治,王羲之的行草书,代表了当时士大夫文人阶层的生命状态,为什么说顾凯之的画,代表不了呢,因为行草书可以任意驰骋,纵横挥洒,确实可以代表那种心理状态,所谓的魏晋风流,那么到了隋唐,行草书法度加强了,到了规范化了,自由就少了,恰恰在东晋,出现了生命觉醒的物化状态。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那样的高峰。艺术都有一个稳定性规律,在达到一个高度以后,后人再无法超越。 三、王历代都被奉为书圣,特别在唐代,被唐太宗李世民推崇,李世民也是大书法家,代表作《温泉铭》《晋祠铭》,唐太宗说“详察古今,遍临籀篆,研精求篆,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历代的专家,理论家也都推崇他,梁武帝萧衍说“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元代赵孟頫说“古今以为师法”

丰子恺漫画赏析

风随意写出的画——丰子恺漫画欣赏 丰子恺说:‘漫画二字,望文生义,漫,随意也。风随意写出的画,都不妨称为漫画,因为我作漫画感觉同写随笔一样。不过或用线条,或用文字,表现工具不同而已。’丰子恺的漫画,简洁朴素,隐含着出世的超然之意和入世的眷眷之心,是那种让人感动的平凡,或是令人落泪的辛酸。 琐事中找到感觉 丰子恺漫画的诞生始于他从日本留学归 来后。那时的丰子恺正处于苦闷时期,因为他 读的书、看的画多了,觉得‘师自然’的忠实 写画法与他幼年时‘印’《芥子园画谱》一样 都是依样画葫芦,便产生了一种‘我想看看书 再画,但是越看越不会画了’,正是在这段苦 闷时期,一种新的画风在他的思绪中形成了。 可以说,丰子恺的漫画风格正是他从琐事中挖 掘出来的。一次,春晖中学开校务会的时候, 由于丰子恺对会议内容无头绪,便观看‘那垂头拱手伏在议席上的同事的倦怠的姿态’。回家后用毛笔把他画了出来,把它贴在家门的背面独自欣赏。这幅画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不断地把一些琐事一一描出。他认为‘初作的画,那是由景而发,有不吐不快的感觉’,还‘把平时信口低吟的古诗句词也试“译”出来。’丰子恺没有想到要把画发表。有一次,这些画被夏尊丐发现了,他连声赞赏:‘好!再画!再画!’丰子恺深受鼓舞,以后就更大胆了。他画了之后,让朋友传观。 郑振铎慧眼识画 丰子恺的第一幅漫画《人散后,一钩新 月天如水》发表在朱自清等人在北京主办的 文艺期刊《我们的七月》上,被郑振铎发现, 郑便四处打听丰子恺的下落,向他索画,并 把丰子恺的画陆陆续续地发表在他主编的 《文学周刊》上,并冠以‘漫画’之名。1925 年,郑振铎又把丰子恺的漫画选了绝大部分 用文学周刊的名义结集出版,仍以《子恺漫 画》为名。这次出版的画集得到了朋友们的 热情支持,纷纷为之作序写跋。1926年,《子 恺漫画》又以开明书店版本出版,并且多次 再版。从这以后到1935年,丰子恺相继出 版了《子恺画集》(1927开明版本)、《学 生漫画》(1932年儿童版)、《云霞》(1935 年天马版)、《人间相》(1935年开明版)、《都会之音》(1935年天马版)等画集。丰子恺的画曾受中国画家陈师曾的启发,再加上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画风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

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研修班临帖与创作笔记

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研修班临帖与创作笔记 齐作声教授:临帖存在问题 1.不知道临什麽帖 2.没有写进去 3.不得技法,不是临而是抄 4.离帖就忘 临帖笔画弊端 1.以描代临 2.以划代笔 3.以作代意 创作存在问题 1.体式面目不清楚,难入创作 2.只有自己没有古法,自我习气 3.以个人想法改变古帖 4.通篇不统一,不能成为作品 关于临帖 1.探索古人传统审美意向,用笔方法,先于古人合,后于古人离 2.临帖两步走:先看外形审美关系,大小,粗细,长短,疏密,曲直,欹正,开合.再看点画内部结构,体会起伏,走留,使转,虚实, 关于用笔 1.用笔锋的三分之一着纸,使笔自己的弹性易于发挥,笔势利于起伏 2.能走起来,能留得住 3.使转,转园折方 4.体会轻重虚实,张力弹性 关于创作 1.书法是可品味的东西,细看应有品位,从集字集联渐至臻。 2.十曲五直,十藏五放,十起五伏,十走五留。 齐作声教授:楷书的流变与代表作家 含义: 可作楷模之书也。与篆,隶,草并行的书体也叫正书、真书. 《四体书势》:上谷王次仲善隶书,始为楷法. 由隶入楷可以,由楷入隶不可. 至三国钟繇(河南长葛人)者,乃有《贺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楷法乃以端庄秀丽为重,如《荐季直表》,王羲之《黄庭经》,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等。注意从形态,韵味和结构中体会创作,注意横折与驻笔的取势)应该说楷书始于汉魏而盛于晋,于南北朝形成高峰,魏碑就来了。 二.南北朝书迹与技法 始于钟繇,卫罐(此字为王字旁).後分南派北宗:南派有王羲之,王僧虔(晋),智永(随)的婉约秀丽派为代表. 北宗有索靖(晋),卢谌,高遵,沈馥,姚元博的壮气派为代表.至南北朝时书法多姿多采,楷书虽趋成熟,但楷法尚未定型. 南北朝书法种类:北碑有摩崖,墓志,碑刻,造像石,浮屠,经幢. 南碑有《爨宝子》《爨龙颜》 南碑用笔多圆,北碑用笔多方.(下笔铺豪,不可回头做作.提倡下笔就写) 北碑帖有《嵩山高灵庙碑》(法接二爨)《石门铭摩崖(圆笔,初学不提倡)》《元珍墓志》《崔敬邕墓志》《张黑女墓志(秀美深厚)》,龙门十二品中的《杨大眼造像》《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等...... 三.隋唐以来的书家与墨迹 隋:智永,山阴永欣寺僧人(浙江绍兴人),王羲之七世孙,南派书风,长画轻细,短画教粗重, 《龙藏寺碑》结构方正,字画挺拔,《董美人碑》............以上开创唐书风 唐:欧阳询《礼泉碑》结构平中寓险,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潇散洒落.楮遂良《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得真书之媚趣.钟绍京《灵飞经》飘然洒脱.颜真卿《多宝塔》勤礼碑》颜家庙碑》,师承楮遂良,张旭自成一家.柳公权《神策军碑》,于颜并提,融欧,颜而自成一家.骨硬气朗,四边伸张.

张旭光先生的《圣教序》情结

张旭光先生的《圣教序》情结---转摘于王志林 一、张旭光先生与《圣教序》有关的文字 (一)摘张旭光先生《到位与味道—中国书法当前审美取向》 “到位”这个概念,我是“非典”之后才明白,才使用的。因为非典期间,既不能上班,也不能出门,成天关在家里,所以就没白天没晚上地临摹《集王羲之行书圣教序》。大家都知道我是学二王的,《圣教序》临了几十年。但这次临写《圣教序》与以前不同的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打造,首先把形搞准了,然后再找神,神有了再稍稍加入自己的审美理解。每个字大约写上30遍至50遍,前后用了3个多月时间,从头到尾打造了一遍,全文当时能熟练背下来。这时我才发现和体验到,行书之父王羲之的行书在结构上有一个闭合性规律,当然作为体验,这种闭合性规律很难一下子用具体量化的语言表达清楚。尽管如此,我的确理解了在传统技法把握上什么叫到位。 (二)摘张旭光先生《抒怀王右军》 写意右军是有前提的,一要写实。就像非典时期,我在家写圣教序,写了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把每个字都打造得和原帖一模一样。这个过程就是掌握笔法、掌握造型,甚至是重新认识、重新深入理解王羲之行草书的过程。认真临上100遍以后,它有什么样的规律,基本就明白了… (三)摘《张旭光诗词手稿》 再临圣教序 文江字海连天涌, 一网一舟逐浪行。 出没风波三十载, 半舱虾蟹少长鲸。 (再临怀仁集王右军行书圣教序有此感。) 旭光先生对此诗的感想:“这句诗久久地响在我的心上。他以三十个春秋临帖的体悟凝缩成这样一句铭言,可以说也是我的感受。只是因为他有灵动生花之笔才先于我写了出来。他对自己的诗书常是自谦的。但我看来却常有惊人之语,一 笔长鲸使我永记。” (四)摘《张旭光先生在香港书谱学院讲课时讲话》(伯远上课记录) 学习传统要深入晋人,行草书学晋人要学二王。晋人的境界最高,二王依然是当代最重要的传统资源。要从大王入手,先圣教序,其理性、从容,资源广阔,方便取用。做到很像,能够背临,结构用笔没有毛病,继学其手札,以练笔势贯通,然后再返回学兰亭以增期俯仰姿态。 最后张旭光导师布置给学员的作业:圣教序精临三十遍,背临十遍(分页吃透),意临两遍。

读丰子恺漫画有感

读丰子恺漫画有感 丰子恺的美学思想是20世纪30年代艺术家的美学思想的代表。他不仅仅是一个卓越的画家、音乐家,而且是一个优秀的散文家,同时在美学理论上有很深的造诣。他的美学思想与艺术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深刻地浸润着东方优秀的文化传统,其审美视野十分开阔。丰子恺美学思想中的闪光点就是东西方美学观点的互证,在互证和阐述中实现西方美学思想的本土化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丰子恺的漫画“出人意外”却又“入人意中”,雅俗共赏。这一独特的艺术成就首先得力于他根深蒂固的艺术大众化思想。他认为艺术大众化的途径有二:提高大众的欣赏力;在创作上适当考虑大众的审美特点,即既要“曲高”也要“和众”,两者不可偏废。在艺术实践上,他把反映人生和社会现实的内容通过相应的漫画形式表现出来,既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又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因而既有特殊的美学意义,又具普遍的审美价值。 他在中国现代艺术舞台上属于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一生在绘画、书法、文学、音乐、翻译等各个领域内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然而,一提到丰子恺,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他的漫画。这就表明丰子恺的漫画在读者的心中已留下较深的印迹。确实,“漫画”与“丰子恺”这个名字已结下了不解之缘;丰子恺在漫画上取得的成就很早就受到人们的瞩目。著名学者俞平伯先生说:“以诗题作画料,自古有之;然而借西洋画的笔调写中国诗境的,以我所知尚未曾有。

丰子恺的风景画同样也可以概括为:清单恬静,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寥寥数笔就将我们所钟爱的那种境界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受佛家的影响很大,他的作品中也往往有佛家的清淡之气。丰子恺认为:绘画既然以自然界事物为题材,自然不能不模仿自然,不过要晓得模仿不是绘画的主要目的,绘画中所描写出的自然景物不是真的自然景物的照样子模仿,而是经过“变形”,经过“美化”后的自然事物,之所以要“变形”要“美化”,就是为了要使之悦目,故而绘画是美的形与色的创造,是主观心的表现。 简单几笔就刻画出了一幅美好春天的景象。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一个放在长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茶壶几个杯子,天上是一钩新月,夜色如水。我们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了一个诗意化的境界里,心里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脑中是无尽美的遐想。我们总能够在他的作品中发现美,就像他自己说的,艺术是发现,是靠眼睛,美的情感起于艺术家的心中,所以不难看出,他是一个童心论者。画家的心,必定常常与所描写的对象产生共鸣,有所感触,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当我们看到他关于孩子的作品时,我们就会明白他的艺术追求了。他憧憬于儿童的生活,自始至终都保持一颗童心,他热爱孩子们,自己也有很多儿女,并且用心和他们交流,用爱去了解他们,去关心他们,呵护他们。他自己观察孩子,用画笔将他们描绘出来。《爸爸不在家的时候》《瞻瞻的车—黄包车》《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等画作都是对儿女无限的爱。 丰子恺是纯粹的艺术家,他以一颗童心,观察着周围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