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仅供参考)
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举隅

中国乡村医药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举隅孔利君徐宇杰指导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鼓胀”“胁痛”“积聚”范畴,病因主要有疫虫感染、酒食不节、黄疸、积聚失治,情志不遂亦可诱发和加重。
病机主要初期湿热疫毒蕴阻中焦,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进而横逆乘脾,脾失健运,水湿聚于腹中;久则及肾,肾关开阖不利,气化无权,水湿不化,则胀满更甚。
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是形成本病关键病机。
气滞、血瘀、水停是基本病理因素,病理为本虚标实。
徐宇杰主任中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连建伟教授学术继承人,擅长合方治疗,重视脉象。
今举隅2例诊治肝硬化腹水的经验,具体如下:例1孔某,男,76岁,农民,因“发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9年,伴乏力、纳差1天”于2014年2月17日收住院。
入院症见:腹胀如鼓,全身乏力,纳少,大便溏,日二三行,小便量少,无恶心呕吐、呕血黑便,无腹痛、发热。
查体:血压159/90mmHg,精神疲软,心肺听诊阴性,蛙状腹。
肝脏触诊不理想,移动性浊音阳性,手掌及胸颈部可见蜘蛛痣,双下肢轻度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舌质黯,苔白腻,脉弦滑。
腹部B超示,肝硬化伴大量腹水,胆囊壁水肿,脾大。
肝功能:总胆红素29.3μmol/L,白蛋白26.9g/L,谷草转氨酶24U/L。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
中医诊断:鼓胀,证属气滞水停证。
西医予参麦针剂益气、还原型谷胱甘肽针剂保肝,支链氨基酸营养及呋塞米(速尿)利尿,口服螺内酯,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
连用3天,效果不明显,患者仍腹大如鼓,腹胀明显,没有减轻迹象。
同月20日徐老师查房后根据四诊,治宜疏肝利水、软坚化瘀,予柴胡疏肝散合四苓散加味。
处方:柴胡12g,青皮6g,陈皮6g,川芎6g,制半夏12g,炒枳壳12g,赤芍15g,白芍15g,薏苡仁20g,炒薏苡仁20g,猪苓20g,泽泻12g,炒白术15g,丹参20g,莪术12g,砂仁6g(后下),炙龟板15g,炙鳖甲15g,槟榔15g,山药20g,车前子15g(包)。
1959年中医资料11 中医治疗24例门静脉性肝硬变腹水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
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
中医治疗24例门静脉性肝硬变腹水的临床总结及治疗规律的探讨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内科前言门脉性肝硬变腹水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祖国医学中称为“单腹胀”或“臌症”(包括水臌、血臌等)。
到了这一时则,肝脏已经丧失了代偿能力,腹水愈聚愈多,肝脏的功能愈来愈坏,预后非常恶劣。
根据某些西医的文献报道,自发现腹水之日起,有35—50%以上病例在一年以内死亡再加上本病又是相当常见的疾病,故对人民健康的威胁很大。
在治疗方面,西医是有不少治法的,例如一般的保肝疗法(高蛋白低脂肪低盐饮食、维生素、葡萄糖、肝精等)、汞利尿剂、放腹水,以及各种外科手术等等,也能取得一些治疗效果,使一部分病人的腹水消退。
但是,也有不少病人在用了上述各种疗法后,腹水始终不退,病情不断恶化。
我科自1957年以来,曾治疗了24例门静脉性肝硬变腹水,疗效是比较好的,因此在这里加以总结。
这些病人大部分是用中医的“攻法”作为主要治疗方法的,而攻法(峻泻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中很独特而有效的一项治法。
在西医的教科书中也曾提到过用泻药(硫酸镁),但对之并不重视,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不像祖国医学的攻法是以攻为主。
我们也没有看到过西医用硫酸镁治疗腹水的文献报导,因此在本文中除了一般的临床总结以外,拟着重探讨一下有关攻法的各方面问题,希望通过这一总结来摸索一下攻法的一些规律,发扬其优点,改进其缺点,使之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这对于那些垂危绝望的病人来说,可能是会有一些好处的。
1.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1.本组24例全部为住院病例。
名中医治肝硬化腹水十二个秘方

名中医治肝硬化腹水十二个秘方治肝硬化腹水秘方(12首)47.1加味阴骘丸【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组成】苍白术各60克,川厚朴、炒枳实、旋覆花炭、煨三棱、煨莪术各60克,醋炒鳖甲90克,绵茵陈120克,炒槐角、广陈皮各60克,败酱草90克,赤白芍各60克,红饭豆120克,昆布、海藻、槟榔各60克,干蟅虫(土鳖)30个,干蝼蛄(土狗)30个,蒲公英、地丁各120克。
【用法】共炒焦,研极细,另用皂矾120克,入500毫升醋中,加热溶化,再加入粟米1000克,拌匀,晒干,入锅内慢火炒成炭,待烟尽,俟冷,隔纸将粟米炭摊地上,约2小时许以去火气,研极细,再合入上药末中共研匀,后用白面粉750克加醋与水各半,打成糊,和令为丸如小豆大,晒干,备用。
每次服30粒,饭前用糖开水送下,每日服3次。
如服后胃中有嘈杂样感可只服20粒或10粒,待反应消失时,每日加服5粒,逐渐加至每次30 粒,最多每次不得超过40粒。
如服1料后,病势减退,可照方配制继续再服,以愈为度。
【功用】疏肝理脾,活血消瘀,清热利湿,软坚散结。
【方解】本病治法,与水肿病根本不同。
唐·孙思邈有“治蛊臌以水药,治水臌以蛊药,或但见胀满,皆以水药,如此者,仲景所云愚医杀之。
”的论断。
但未指出病根在肝。
著者曾治愈本病几例,其方全以前人治黄疸及肝病的基础上立法,解放二十多年来,又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病人的走访,对方药的探索,检查得失,总结疗效,更作了多次改进而始成。
本方以《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论为主导。
因肝藏血而主疏泄,肝病则血瘀气滞,不能疏泄脾土,脾病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又不能制约肾水,致水气泛溢入肠胃之间,成为腹皮绷急、静脉怒张之腹水臌胀病。
治法当以健脾益胃而资其运化机转,更以破血消瘀,散其坚结,而复其疏泄功能。
其机制是使瘀血消则新血自生,脾胃健则运转正常,水道自利。
故方是宗周益公的阴骘丸,用利湿散满、健脾益胃之平胃散,消瘀活血之醋煅皂矾;补脾胃、利小便之粟米,用醋浸炒炭为主药。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

万方数据
・870・
jE京生医药垫12生!!月筮31鲞筮!!期
旦£垭醒jQ婴迥煎旦趟迫Q趔一C—hinese—Medicine,November,2012.V01.31,No.11
应用健脾调肠,化湿解毒法i22,231。中药灌肠可选用大 黄、芒硝、附片、厚朴、桃仁、牡蛎、泽泻、乌梅等。 (2)中药敷脐治疗:脐中为神阙穴所在,冲脉循 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暖神阙可温下元消寒积,行 气利水,散结通滞。利用中药敷脐疗法辅助治疗肝硬 化腹水,用量少,吸收快。敷脐中药可选用甘遂、炒黑 白丑、沉香、木香、肉桂、附子等研末以醋(黄酒)调, 加冰片外敷于神阙穴,4-6 h后取下,每日1次[.捌---z'O。 贴敷后也可用红外线照射神阙穴,2 h后取下。 (3)肝病治疗仪(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生 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能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增 加肝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有利于腹水的吸收和消 退。治疗时间为每次30 min,每天1—2次。 (4)药浴(熏蒸床全身浴):通过熏蒸透皮吸收给 药,使蒸汽中有效的药离子渗透皮肤,使局部血管扩 张,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可起到活血化瘀、利 水消肿的作用。常用羌活、麻黄、苍术、忍冬藤、当归、 益母草、丹参、绞股蓝、牛膝、川芎等。每次熏蒸30 min,每天1次。 (5)耳穴疗法:常用穴:腹胀区、肝、脾、肾、角窝 中、交感、内分泌、三焦、胆等。一般采用常规消毒后 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上,每日按5~7遍, 每次每穴按压15—20次。每次贴压单侧耳穴,3天, 次,两侧交替使用。换贴10次为1个疗程。 5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评定 采用综合疗效、证候疗效、Child—Pugh评分、 MELD评分等指标对肝硬化腹水进行全面疗效评 估。 5.1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1)临床缓解:腹水及肢体水肿完全消退,B超 检查阴性;主要症状消失,每日尿量1200ml以上, 体重、腹围恢复至腹水出现前水平,并能稳定三个月 及以上。 (2)显效:腹水及肢体水肿大部分消退,B超检 查腹水减少≥50%;症状明显改善,腹胀明显减轻, 每日尿量1000mL以上,体重减轻2kg以上,或腹围
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实用内科学》,《2009 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结合本科优势病种“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常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临床常见证候:(1)气滞湿阻证:主症: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胀甚,得暖气、矢气稍减;舌苔薄白腻。
次症:下肢水肿;小便短少;脉弦。
(2)气虚血瘀证主症: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胀甚,得暖气、矢气稍减;舌苔薄白腻。
次症:下肢水肿;小便短少;脉弦。
(3)湿热蕴结证主症: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
次症: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脉弦数。
(4)肝肾阴虚证主症: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舌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
次症: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脉弦细数。
(5)脾肾阳虚证主症: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星呈白;便溏;畏寒肢冷;舌体胖,质紫,苔淡白。
次症:脘闷纳呆;浮肿;小便不利;脉沉细无力。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胀病和肝硬化腹水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其它原因如肾病、内分泌病变及结核等,所引起的腹腔积液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五)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肝功能、肝胆脾超声、凝血功能、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肾功能、电解质、乙肝五项、HBV-DNA定量、血液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血糖;心电图、胸部CT。
肝硬化的中药方剂

肝硬化的中药方剂肝硬化是慢性弥漫性肝脏病变,可由多种疾病所引起。
由于种种原因,肝细胞破坏后,得不到修复,形成脂肪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造成肝硬变。
早期表现与慢性肝炎相似,此时若不注意治疗调养,可发展到肝脾肿大、腹水,甚或呕血、昏迷等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肝硬化的中药方剂,希望能帮到你。
肝硬化的中药方剂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龙胆草、苦参各12克,五味子4.5克、甘草6克。
将上药加水淹没药,以慢火煎至300毫升,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主治早期肝硬化。
△当归、云苓、半枝莲各15克,槟榔9克、沉香3克。
将上药加水以淹没药为度,煮沸半小时将药液倒出,再加水重复煎煮,将两次药液混合即成。
每日2次早晚饭前分服。
△柴胡24克、龙胆草18克、元胡18克、郁金15克、茵陈45克、苦素粉0.2克。
将上药研成粉末,合蜜成丸,每丸4.5克,每日2次,每次1丸。
△鸡内金100克、大枣20个、炙甘草9克。
将鸡内金用温火焙黄研末,大枣、炙甘草煎液送服鸡内金粉末3克,每日2次。
△丹参30克、甘草6克,加水煎至200毫升,每日2次,每次服100毫升,连服1—2个月。
△葶苈子15克,大枣10个,加水煎至200毫升,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
△木贼60克、连翘20克。
将二味药用温火炒微黄,研成粉末即成。
每次服2—3克,每日2—3次。
肝硬化是一种难治性慢性疾病,部分中药治疗肝硬化效果不错。
丹参: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变血液流变学状况,抗凝、抗炎、耐缺氧、提高免疫功能等效果。
适用于气滞血瘀兼有血热而表现为肝硬化、脾大,益有低热、烦躁、失眠、胁痛、痈肿疮毒等症。
可用丹参注射液或丹参片等。
桃仁:破血行瘀,适用于血瘀征象明显,伴有肠燥便秘、舌质紫暗、面色黧黑、肝区刺痛、腹腔感染等患者。
冬虫夏草:补虚损、益精气,适用于各种虚证肝硬化患者。
不过,此药价钱较贵,非一般患者可以承受。
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适用于脾气虚弱、肝硬化所致的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
老中医治疗肝腹水的4张验方

老中医治疗肝腹水的4张验方小编导读肝腹水属于临床疑难病症,如果只是插管引流,腹水很快又会出现,反反复复难以长期控制。
中医药对于肝腹水有着特别优势,内服和外敷都有缓解肝腹水良方。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位行医50余年的老中医,是如何辨证分型有效治疗肝腹水的。
本组39例患者全部符合肝硬化的诊断标准,39例患者经B超检查均有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全部为近几年来门诊就医的病人。
其中男患者28例,女患者11例;年龄最小者38岁,年龄最大者77岁;病程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11年;辨证属脾气虚弱,水湿困脾型12例;肝脾血瘀、水湿停留型11例;肝肾阴虚、气虚血滞型9例;脾肾阳虚、气虚血瘀型7例。
1.治疗方法脾气虚弱,水湿困脾型,用自拟1号方组方:白术30g,黄芪30g,西洋参10g,何首乌20g,茯苓15g,鹿茸1g(研细末,冲服),香附10g,鳖甲10g,杭芍10g,鸡内金10g,炒山楂15g,山药15g,炒扁豆15g,猪苓20g,大腹皮20g,车前子20g(包煎),水煎服,每日一剂。
肝脾血瘀,水湿停留型,用自拟2号方组方:白术40g,黄芪30g,西洋参10g,何首乌20g,三棱6g,鹿茸1g(研细末冲服),丹皮12g,大黄10g,制鳖甲10g,海螵蛸10g,赤小豆10g,车前子20g(包煎),白茅根20g,猪苓20g,水煎服,每日一剂。
肝肾阴亏,气虚血滞型,用自拟3号方组方:白术30g,黄芪30g,西洋参10g,女贞子15g,熟地15g,首乌20g,山萸肉10g,制鳖甲10g,制龟甲15g,白芍15g,阿胶珠12g,木瓜10g,菟丝子15g,车前子15g,水煎服,每日一剂。
脾肾阳虚,气虚水停型,用自拟4号方组方:白术30g,黄芪30g,西洋参6g,首乌20g,附片10g,鹿茸1g(研细末,冲服),桂枝10g,紫河车15g,橘红10g,车前子30g,金钱草20g,泽泻10g,茯苓皮30g。
有胸水者在相应分型中加入葶苈子12g,桔梗15g,甘遂6g(冲服),大枣10枚。
国医名师袁今奇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验案赏析

糖㊁木糖醇等辅料矫味ꎬ使膏方口感良好ꎬ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ꎬ缓缓收功ꎮ另嘱患者饮食清淡ꎬ避免过劳ꎬ注重心理调节ꎬ保持心情舒畅ꎮ4㊀病案举例叶某ꎬ男ꎬ44岁ꎬ既往有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史15年ꎬ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并出血)史1年ꎮ2018年8月4日报告示ꎬHBVDNA阴性ꎬHBsAg6281.36ng/mlꎬ甘油三酯(TG)1.77mmol/Lꎬ肝功能㊁血糖㊁血常规均正常ꎮB超示:肝弥漫性病变(肝硬化)ꎬ胆囊壁粗糙ꎬ脾稍长(122mm)ꎬ胰㊁双肾未见明显异常ꎮ刻下:夜间神疲乏力ꎬ纳可ꎬ二便调ꎬ夜寐欠酣ꎬ无口腔溃疡ꎬ无明显怕冷ꎬ苔薄白ꎬ舌质偏红ꎬ脉小弦ꎮ西医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并出血)ꎮ中医诊断:肝积(脾虚湿热内滞)ꎻ治拟健脾清热化湿ꎮ处方:炒党参㊁炒白术㊁茯苓㊁炙黄芪㊁制黄精㊁淮山药㊁白扁豆㊁生地㊁熟地㊁枸杞子㊁桑椹子㊁旱莲草㊁鸡血藤㊁制女贞㊁五味子㊁百合㊁珍珠母㊁灵磁石㊁煅瓦楞各300gꎬ苍术㊁制半夏㊁陈皮㊁青皮㊁大腹皮各90gꎬ合欢皮㊁丹参各150gꎬ炙鸡内金㊁苏梗㊁佛手各90gꎬ炙甘草60gꎬ上药浓煎取汁ꎬ加鳖甲胶㊁龟板胶各300gꎬ木糖醇400g收膏ꎮ每日早晚各服1次ꎬ每次一调羹ꎬ开水冲服ꎮ凡遇感冒㊁咳嗽㊁伤食㊁泄泻即停服ꎬ忌生萝卜㊁浓茶及辛辣刺激之品ꎮ持续门诊随访ꎬ上方加减治疗ꎮ2019年11月11日复查ꎬHBVDNA(-)ꎬHBsAg3711.02ng/mlꎬ血常规㊁肝肾功能㊁血糖㊁血脂均正常ꎬ甲胎蛋白(APF)㊁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均正常ꎮB超示:肝回声增粗ꎬ胆囊壁粗糙ꎬ胰㊁脾㊁肾未见明显异常ꎮ经过治疗患者不适症状已好转ꎬHBsAg滴度明显下降ꎬB超报告示脾大小数值已正常ꎬ病情稳定ꎮ目前患者一般可ꎬ纳可ꎬ二便调ꎬ夜寐安ꎬ无明显不适ꎬ持续于陈建杰教授门诊随访ꎮ按:本案患者年过六八之年ꎬ正气渐衰ꎬ湿热邪毒体内作祟ꎬ脾阳不升ꎬ故神疲乏力明显ꎻ病久及肾ꎬ心肾不交ꎬ故见夜寐欠酣㊁失眠ꎮ本方以四君子汤化裁ꎬ取健脾益气㊁利水渗湿之功ꎮ炒党参代替人参[4]ꎬ配炙黄芪益气健脾效果更佳ꎻ茯苓甘淡平ꎬ配炒白术㊁苍术健脾渗湿利水ꎻ炙甘草㊁白扁豆㊁淮山药补脾养胃[5ꎬ6]ꎻ予以佛手㊁制半夏燥湿ꎻ加陈皮㊁青皮㊁大腹皮等疏肝行气[7]ꎻ枸杞子㊁制女贞㊁桑椹子㊁制黄精等补益肾精[8]ꎻ珍珠母㊁灵磁石重镇安神ꎬ加百合㊁合欢皮治疗失眠效果佳[9]ꎻ炙鸡内金配伍煅瓦楞进一步促进脾胃消化ꎬ增强脾胃功能ꎮ本方清补并行ꎬ补而不腻ꎬ使脾胃运化而精微化生ꎬ鼓舞正气ꎬ驱邪于外ꎮ全方攻补兼施ꎬ组方精妙ꎬ寒温并用ꎬ直达病所ꎮ陈师认为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ꎬ病毒复制活跃是导致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ꎬ因此不仅要积极抗病毒治疗ꎬ还要配合中药增效减毒㊁减轻纤维化程度ꎬ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ꎮ积证为脏腑气血失和ꎬ气滞㊁血瘀㊁痰浊蕴结腹内ꎬ日积月累ꎬ渐积而成ꎮ故其治疗也需缓攻缓散ꎬ匪朝伊始ꎬ不可图一时之快ꎮ遣方用药善用攻补二法ꎬ补以顾护中州为要ꎬ攻以清热化湿为法ꎻ注重肝脾肾三脏同调ꎬ以和为贵ꎬ以平为期ꎻ用药精妙灵活ꎬ随症加减治之ꎮ参考文献[1]徐小元ꎬ丁惠国ꎬ李文刚ꎬ等.肝硬化诊治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ꎬ2019ꎬ35(11):2408-2425.[2]成扬ꎬ薛建华ꎬ陈建杰.陈建杰教授采用清热化湿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ꎬ2018ꎬ13(9):1227-1229ꎬ1251.[3]吴秋霞.肝硬化腹水古代医论辨析[J].中医临床研究ꎬ2017ꎬ9(15):46-48.[4]陈茂华ꎬ李艳华ꎬ周继刚ꎬ等.党参与人参部分作用替换使用的考证及药理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6ꎬ38(5):110-112.[5]张燕丽ꎬ孟凡佳ꎬ田园ꎬ等.炙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ꎬ2019ꎬ33(8):60-63ꎬ66. [6]李海洋ꎬ李若存ꎬ陈丹ꎬ等.白扁豆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ꎬ2018ꎬ24(10):117-120.[7]赵永艳ꎬ胡瀚文ꎬ彭腾ꎬ等.佛手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应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ꎬ2018ꎬ29(11):2734-2736. [8]卢晓沅ꎬ陈志良ꎬ王春霞.女贞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药材ꎬ2006ꎬ(6):625-629.[9]金艳.珍珠母重镇安神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ꎬ2017ꎬ52(5):388-389.引证本文㊀吴荻ꎬ陈建杰.陈建杰教授运用膏方论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经验[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ꎬ2021ꎬ31(1):76-78.(收稿日期:2020-01-06㊀编辑:黄育华)doi:10.3969/j.issn.1005-0264.2021.01.022国医名师袁今奇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验案赏析周㊀晓1㊀黄育华2ә1.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㊀(湖北㊀武汉ꎬ430060)㊀2.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关键词㊀肝硬化ꎻ腹水ꎻ中医药治疗ꎻ病案中图分类号㊀R575.1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㊀B㊀㊀腹水是肝硬化晚期最突出的症状之一ꎬ中医属于 鼓胀 范畴[1]ꎮ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ꎬ临床以腹大胀满ꎬ绷急如鼓ꎬ皮色苍黄ꎬ脉络显露为特征ꎬ故名鼓胀[2]ꎮ鼓胀病名最早见于«内经»ꎬ如«灵枢 水胀»篇 鼓胀如何?岐伯曰:腹胀ꎬ身皆大ꎬ大与肤胀等也ꎬ色苍黄ꎬ腹筋起ꎬ此其候也ꎮ 后世名家也对鼓胀有不少描述ꎬ如明 李中梓«医宗必读 水肿鼓胀»指出 在病名有鼓胀与蛊胀之殊ꎮ鼓胀者ꎬ中空无物ꎬ腹皮绷急ꎬ多属于气也ꎮ蛊胀者ꎬ中实有物ꎬ腹型充大ꎬ非虫即血也ꎮ 又如明 张景岳«景岳全书 气分诸胀论治» 单腹胀者名鼓胀ꎬ以外虽坚满而中空无物ꎬ其像如鼓ꎬ故名鼓胀ꎮ又或以血气结聚ꎬ不可解散ꎬ其毒如蛊ꎬ亦名蛊胀ꎬ且肢体无恙ꎬ胀惟在腹ꎬ故又名为单腹胀ꎮ国医名师袁今奇教授理论功底扎实ꎬ临床经验丰富ꎬ辨证处方ꎬ救危济世ꎮ近日研习袁今奇教授的新作«袁今奇医文集»ꎬ书中展现了袁老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病ꎬ用方独到ꎬ广受好评ꎬ并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有着独到的治疗经验ꎮ今选取袁今奇教授治疗本病经典病案进行鉴赏ꎬ翼以弘扬袁老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ꎬ传承仁术ꎮ1㊀病机阐微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ꎬ历代医家通过其临床观察多有论述ꎬ基本病理变化总属肝㊁脾㊁肾受损ꎬ气滞㊁血瘀㊁水停腹中ꎮ«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中ꎬ有心水㊁肝水㊁肺水㊁脾水㊁肾水之论述ꎬ其中肝㊁脾㊁肾三种水病ꎬ皆有腹部胀大ꎬ小便续通之候ꎬ此与«内经»所论鼓胀相当ꎮ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载: 水症者ꎬ由经络否涩ꎬ水气停聚ꎬ在于腹内ꎬ大小肠不利所为也ꎮ其病腹内有结块坚强ꎬ在两胁间胀满ꎬ遍身肿ꎬ所以谓之水症ꎮ 若积引岁月ꎬ人即柴瘦ꎬ腹转大ꎮ 明代医家张景岳云 少年饮酒无节ꎬ多成水臌ꎮ 清初三大名医之一的喻嘉言在«医门法律 胀病论»言 胀病亦不外水裹㊁气结㊁血凝ꎮ 根据历代医家论述和近代认识ꎬ袁今奇教授认为鼓胀的内因多为情志失调ꎬ饮食不节ꎬ劳欲过度所致ꎬ外因系感染湿热邪毒或虫毒引发而成[3]ꎮ认为本病初起肝脾先伤ꎬ肝失疏泄ꎬ脾失健运致使气滞湿阻ꎻ进而湿浊内蕴中焦阻滞气机ꎬ致水热蕴结ꎻ久则气血凝滞ꎬ瘀结水留更甚ꎮ肝脾日虚ꎬ病延及肾ꎬ肾火虚衰而致阳虚水盛ꎻ若阳伤及阴ꎬ则肝肾阴亏ꎬ邪愈盛而正愈虚ꎮ因此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ꎬ虚实夹杂ꎮ临床常见气滞湿阻㊁寒湿困脾㊁湿热蕴结㊁脾肾阳虚及肝肾阴虚等证ꎮ2㊀治则探幽对于本病的临床诊治ꎬ袁今奇教授认为应注意起病缓急ꎬ分清寒热虚实ꎬ把握湿热㊁气积㊁血瘀之孰轻孰重ꎬ以分别治疗ꎮ正如«内经»曰: 治病必求于本 急则治其标ꎬ缓则治其本ꎮ 该病初期以标实为主ꎬ治法上以行气㊁活血㊁利水为主ꎬ同时配伍疏肝运脾之法ꎻ若病久以虚为本ꎬ治法上以温补脾肾或补益肝肾为主ꎬ同时配伍行气活血利水之法ꎮ应攻补兼施ꎬ补虚不忘实ꎬ泻实不忘虚ꎮ特别强调在治疗中慎用逐水峻剂ꎬ如大戟㊁芫花㊁甘遂㊁商陆之属ꎬ因鼓胀病多为虚中夹实之证ꎬ虽可或效一时ꎬ但易损伤元气ꎮ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应缓图为治ꎬ而收其功ꎮ元代名家朱丹溪亦在«格致余论 鼓胀论»中提到 或曰:胀病将终不可与利药耶?予曰:灼知其不因于虚ꎬ受病亦浅ꎬ脾胃尚壮ꎬ积滞不痼ꎬ而又有可下之证ꎬ亦宜略与疏导ꎮ若授张子和浚川散㊁禹功丸为例行速攻之策ꎬ实所不敢ꎮ 另在«丹溪心法 三十九»中言 其肿愈甚ꎬ病邪甚矣ꎬ真气伤矣ꎮ3㊀验案赏析患者陈某某ꎬ男ꎬ54岁ꎬ新疆石河子某酒厂管理员ꎮ初诊:2008年3月26日ꎮ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8年ꎬ长期用抗病毒治疗ꎮ3年前疲倦乏力加重㊁下肢浮肿ꎬ曾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肝硬化腹水ꎬ用保肝㊁利尿㊁抗感染等治疗ꎬ腹水时有减少ꎬ但始终未见消退ꎬ遂慕名来诊ꎮ症见:形痩神疲ꎬ语音低怯ꎬ右胁胀痛ꎬ纳食不馨ꎬ脘腹胀满ꎬ便溏尿黄ꎬ下肢浮肿ꎬ舌淡苔薄腻ꎬ脉象沉细无力ꎮ腹围92cmꎬ腹水征明显ꎬ双下肢凹陷性水肿ꎮB超:肝回声不均呈结节状ꎬ门脉主干内径1.3cmꎬ脾厚4.5cmꎬ腹水最深处9.8cmꎮ实验室检查:白蛋白/球蛋白比值0.89ꎬ总胆汁酸27μmol/Lꎬ白细胞2.92ˑ109/Lꎬ血小板75ˑ109/LꎬHBVDNA1.0ˑ105IU/mlꎮ西医诊断:肝硬化腹水ꎮ中医诊断:鼓胀ꎮ中医辨证:肝郁脾虚ꎬ气滞血瘀ꎬ水湿内停ꎮ治以疏肝健脾ꎬ理气化瘀ꎬ利水消肿ꎮ处方:黄芪㊁茅根各30gꎬ茯苓㊁木瓜㊁大腹皮㊁猪苓㊁炙鳖甲㊁丹参㊁泽兰各15gꎬ炒白术㊁炒厚朴㊁香附㊁车前子(包煎)各12gꎬ木香㊁草果㊁炮姜㊁柴胡各10gꎬ蝼蛄6gꎮ14剂ꎬ每日1剂ꎬ水煎取汁300mlꎬ分2次口服ꎮ二诊:2008年4月10日ꎮ服药2周后ꎬ诸症减轻ꎬ饮食有增ꎬ尿量增多ꎬ下肢浮肿锐减ꎬ腹围由92cm减至88cmꎬ脉舌如故ꎮ原方去茅根30gꎬ加黄芪至60gꎮ嘱投20剂ꎬ服法如前ꎮ三诊:2008年5月3日ꎮ患者服药月余ꎬ近来每日尿量1500~2000mlꎬ大腹水肿明显减轻ꎬ纳可ꎬ寐安ꎬ舌质转润㊁苔薄微腻ꎬ脉仍沉细ꎬ治守原法进步ꎮ处方:黄芪60gꎬ茯苓㊁丹参㊁鳖甲㊁鸡内金㊁当归㊁泽兰㊁枸杞㊁木瓜各15gꎬ炒白术㊁莪术㊁僵蚕㊁车前子(包煎)各12gꎬ木香㊁柴胡㊁淫羊藿各10gꎬ生牡蛎30gꎬ蝼蛄6gꎮ30剂ꎬ每日1剂ꎬ水煎服ꎮ四诊:2008年6月10日ꎮ患者服药至今ꎬ病情逐渐好转ꎬ精神转好ꎬ体力有增ꎬ腹围下降8cmꎬ体重减轻3.5kgꎬ纳食正常ꎬ脘腹不胀ꎬ每日尿量约2000mlꎮ原方去蝼蛄㊁车前子ꎬ并随症加减ꎮ嘱2剂服3dꎬ继续治疗2个月ꎮ五诊:2008年8月15日ꎮ复查肝功能示转氨酶正常ꎬ总胆汁酸12.5μmol/Lꎬ白蛋白40.8g/Lꎬ球蛋白36.5g/Lꎬ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为1.12ꎬ肝功能明显恢复ꎮ治以益气养血ꎬ疏肝理气ꎬ健脾化湿ꎬ软坚散结ꎮ处方:黄芪60gꎬ党参㊁薏苡仁㊁生牡蛎各30gꎬ当归㊁阿胶(烊冲)㊁郁金㊁冬瓜皮㊁茯苓㊁炙鳖甲㊁丹参㊁泽兰㊁赤芍药㊁鸡内金各15gꎬ柴胡㊁香附㊁草果各10gꎬ白术12gꎬ水煎服ꎬ每剂服2dꎮ六诊:2008年12月20日ꎮ患者坚持服用上方约4个月ꎬ病情恢复良好ꎮ复查B超:肝实质回声欠均匀ꎬ呈弥漫性增粗ꎬ门静脉主干内径约1.2cmꎬ脾厚4.0cmꎬ未见腹水ꎮ实验室检查:转氨酶正常ꎻ白蛋白42.6g/Lꎬ球蛋白30.5g/Lꎬ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为1.4ꎮ白细胞3.6ˑ109/Lꎬ红细胞4.5ˑ1012/Lꎬ血小板计数125ˑ109/LꎮHBVDNA1.0ˑ103IU/mlꎮ4㊀大师心法4.1㊀补气活血㊀从袁老调治本验案脉证可知ꎬ患者为久病之慢性乙型肝炎ꎬ肝病传脾ꎬ伤及脾气ꎬ气滞血瘀ꎬ水湿内停所致ꎬ故以疏肝理气㊁健脾利水㊁益气养血㊁软坚散结诸法治疗ꎮ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ꎬ血虚而血运缓慢ꎬ故袁老用黄芪㊁丹参㊁泽兰㊁赤芍补气活血ꎮ重用黄芪ꎬ因其为补中益气要药ꎮ若脾虚水湿失运ꎬ以致浮肿尿少者ꎬ本品既能补脾益气ꎬ又能利尿消肿ꎬ标本兼治ꎬ常与白术㊁茯苓等利水消肿之品配伍ꎮ同时又能补气生血ꎬ治血虚证亦常与补血药配伍ꎬ如«兰室秘藏»中当归补血汤以之与当归同用ꎮ对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失血证ꎬ本品尚可补气以摄血ꎬ如«济生方»中的归脾汤ꎬ常与人参㊁白术等品同用ꎮ丹参善能通行血脉ꎬ祛瘀止痛ꎬ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病证ꎮ如治癥瘕积聚ꎬ可配伍三棱㊁莪术㊁鳖甲等药用ꎮ«本经»: 主心腹邪气ꎬ肠鸣幽幽如走水ꎬ寒热积聚ꎻ破症除瘕ꎬ止烦满ꎬ益气ꎮ 泽兰既能活血祛瘀ꎬ又能利水消肿ꎬ对瘀血阻滞㊁水瘀互结之水肿尤为适宜ꎮ«随身备急方»中以本品与防己等份为末ꎬ醋汤调服ꎬ治疗产后水肿ꎮ治腹水身肿ꎬ配伍白术㊁茯苓㊁防己㊁车前子等ꎮ«本草经疏»: 泽兰ꎬ苦能泄热ꎬ甘能和血 身面四肢浮肿ꎬ骨节中水气ꎮ 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ꎬ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ꎬ治肝郁血滞之胁痛ꎬ可配柴胡㊁牡丹皮等药用ꎬ如«博济方»中赤芍药散ꎮ4.2㊀软坚散结㊀详察该案ꎬ患者病程久ꎬ久则瘀血阻滞ꎬ导致癥瘕ꎮ袁老方中调配牡蛎㊁莪术㊁鳖甲㊁僵蚕软坚散结ꎮ牡蛎味咸ꎬ软坚散结ꎬ用治痰火郁结之痰核㊁瘰疬㊁瘿瘤等ꎬ如«医学心悟»中的消瘰丸常与浙贝母㊁玄参等配伍ꎻ用治气滞血瘀的癥瘕积聚ꎬ常与鳖甲㊁丹参㊁莪术等同用ꎮ鳖甲长于软坚散结ꎬ适用于肝脾肿大等癥瘕积聚ꎮ莪术苦泄辛散温通ꎬ既入血分ꎬ又入气分ꎬ能破血散瘀ꎬ消癥化积ꎬ行气止痛ꎬ适用于气滞血瘀㊁食积日久而成的癥瘕积聚以及气滞㊁血瘀㊁食停㊁寒凝所致的诸般痛证ꎬ常与三棱相须为用ꎮ治癥瘕痞块ꎬ如«寿世保元»中莪术散ꎬ常与三棱㊁当归㊁香附等同用ꎬ治体虚而瘀血久留不去ꎬ配伍黄芪㊁党参等以消补兼施ꎮ僵蚕既能软坚散结ꎬ又兼可化痰ꎬ故可用治痰核㊁瘰疬ꎬ可单用为末ꎬ或与浙贝母㊁夏枯草㊁连翘等化痰散结药同用ꎮ4.3㊀疏肝理气㊀脾为后天之本ꎬ气血生化之源ꎬ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ꎮ因此袁老在方中配伍使用柴胡㊁香附㊁郁金㊁白术四药疏肝健脾ꎮ柴胡辛行苦泄ꎬ性善条达肝气ꎬ疏肝解郁ꎮ«景岳全书»中的柴胡疏肝散治疗肝失疏泄ꎬ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时常与香附㊁川芎㊁白芍同用ꎮ香附疏肝解郁ꎬ调经止痛ꎬ理气调中ꎮ主入肝经气分ꎬ芳香辛行ꎬ善散肝气之郁结ꎬ味苦疏泄以平肝气之横逆ꎬ故为疏肝解郁ꎬ行气止痛之要药ꎮ郁金辛能行能散ꎬ既能活血ꎬ又能行气ꎬ故治气血瘀滞之痛证ꎮ«医宗金鉴»里颠倒木金散常与木香配伍ꎬ气郁倍木香ꎬ血瘀倍郁金ꎻ若治癥瘕痞块ꎬ可配鳖甲㊁莪术㊁丹参㊁青皮等ꎮ白术以健脾㊁燥湿为主要作用ꎬ既长于补气以复脾之健运ꎬ又能燥湿㊁利尿以除湿邪ꎮ对脾虚水肿ꎬ又可与茯苓㊁桂枝等药同用ꎮ乙型肝炎病毒多为湿热疫毒[3]ꎬ感染之后ꎬ阻遏气机ꎬ肝气郁结ꎬ病久入络ꎬ故用木香㊁木瓜㊁草果㊁厚朴理气宽中ꎮ木香善通行脾胃之滞气ꎬ既为行气止痛之要药ꎬ又为健脾消食之佳品ꎮ«时方歌括»香砂六君子汤㊁«证治准绳»健脾丸中木香常配伍党参㊁白术㊁陈皮治脾虚气滞ꎬ脘腹胀满ꎬ食少便溏ꎮ木瓜为脚气水肿常用药ꎬ元代王好古云 去湿和胃ꎬ滋脾益肺ꎮ治腹胀善噫ꎬ心下烦痞ꎮ 草果多用于寒湿偏盛之脘腹冷痛ꎬ呕吐泄泻ꎬ舌苔浊腻ꎮ厚朴燥湿消痰ꎬ下气除满ꎬ食积气滞ꎬ腹胀便秘ꎮ4.4㊀利水消肿㊀由于本病乃本虚标实ꎬ虚实夹杂之证ꎬ病在肝ꎬ重在水ꎬ消除腹中水肿乃是首要任务ꎮ故袁老在五次诊疗用药中多次使用猪苓㊁茅根㊁车前子㊁冬瓜皮㊁薏苡仁㊁蝼蛄㊁茯苓以利水消肿ꎮ猪苓利水作用较强ꎬ用于水湿停滞的各种水肿ꎬ单味应用即可取效ꎬ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㊁小便不利ꎬ常与泽泻㊁茯苓㊁白术等同用ꎬ如«明医指掌»中的四苓散ꎮ白茅根有清热利尿㊁利水消肿㊁利湿退黄之效ꎮ«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水肿㊁小便不利ꎬ单用本品煎服ꎮ车前子善通利水道ꎬ清膀胱热结ꎬ对水湿停滞之水肿㊁小便不利ꎬ可与猪苓㊁茯苓㊁泽泻同用ꎮ冬瓜皮药性平和ꎬ善于利水消肿ꎬ用于治水肿ꎮ薏苡仁既利水消肿ꎬ又健脾补中ꎬ常用于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ꎬ小便不利ꎬ多与茯苓㊁白术㊁黄芪等药同用ꎮ蝼蛄善下行ꎬ具有较强的利水消肿作用ꎬ并有通利大便之功ꎬ多用于头面浮肿ꎬ大腹水肿ꎬ小便不利之实证ꎮ茯苓甘则能补ꎬ淡则能渗ꎬ药性平和ꎬ既可祛邪ꎬ又可扶正ꎬ利水而不伤正气ꎬ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ꎮ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ꎬ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㊁小便不利ꎬ常与泽泻㊁猪苓㊁白术㊁桂枝等同用ꎬ如«伤寒论»五苓散ꎻ治脾肾阳虚水肿ꎬ可与附子㊁生姜同用ꎬ如«伤寒论»真武汤ꎻ用于水热互结ꎬ阴虚小便不利水肿ꎬ与滑石㊁阿胶㊁泽泻合用ꎬ如«伤寒论»猪苓汤ꎮ4.5㊀养血益肾㊀袁老考虑到鼓胀病多为虚中夹实之证ꎬ利水消肿后或伤元气ꎬ适当在患者连续用药1个多月后ꎬ分别用当归㊁党参㊁阿胶㊁枸杞㊁淫羊藿养血益肾ꎮ当归甘温质润ꎬ长于补血ꎬ为补血之圣药ꎮ若气血两虚ꎬ常配黄芪㊁人参补气生血ꎬ如«兰室秘藏»中的当归补血汤㊁«温疫论»中的人参养荣汤ꎻ若血虚萎黄㊁心悸失眠ꎬ常与熟地黄㊁白芍㊁川芎配伍ꎬ如«和剂局方»中四物汤ꎮ党参用于面色苍白或萎黄㊁乏力㊁头晕㊁心悸等症的气血两虚证ꎬ常配伍黄芪㊁白术㊁当归㊁熟地等品ꎬ以增强其补气补血效果ꎮ阿胶为补血要药ꎬ多用治血虚诸证ꎮ枸杞子能滋肝肾之阴ꎬ为平补肾精肝血之品ꎬ可单用ꎬ或与补肝肾ꎬ益精补血之品配伍ꎮ淫羊藿长于补肾壮阳ꎬ单用有效ꎬ亦可与其他补肾壮阳药同用ꎮ综上所述ꎬ本案在9个月的治疗中未用抗病毒西药ꎬ患者病毒载量明显下降ꎬ几近正常ꎮ袁老调治此证ꎬ辨证诊察入微ꎬ治疗不拘一法ꎬ用药结构缜密ꎬ配伍搭配巧妙ꎬ标本兼顾ꎬ稳打稳扎ꎬ步步为营ꎬ故疗效卓著ꎬ堪称匠心独具ꎮ参考文献[1]张婷婷ꎬ吕文良.肝硬化腹水的中医病机浅析[J].环球中医药ꎬ2013ꎬ6(4):260-262.[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ꎬ2007:280. [3]袁今奇.袁今奇医文集[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ꎬ2018:138-144.引证本文㊀周晓ꎬ黄育华.国医名师袁今奇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验案赏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ꎬ2021ꎬ31(1):78-80.(收稿日期:2020-07-12㊀编辑:程㊀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肝硬化腹水,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鼓胀”的范畴。
鼓胀,因腹部胀大如鼓而命名。
临床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部青筋怒张、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
多因黄疸、积聚失治,或感染血吸虫、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
病位在肝、脾、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一、诊断要点
1、主症:腹部膨隆如鼓,皮肤绷紧,叩之如鼓,有移动性浊音。
可伴有腹部积块,或齿鼻衄血,或在颈胸臂等处出现红痣血缕及手掌赤痕,或四肢瘦削、神疲乏力、纳少便溏,或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皮肤出现瘀斑等症状。
若嗳气、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如按气囊,叩之如鼓,多为气鼓;若腹部坚满,状如蛙腹,振动有水声,按之如囊裹水,多为水鼓;若内有癥积,按之胀满疼痛,腹上青筋暴露,面、颈、胸部出现红缕赤痕,多为血鼓。
2、病人有胁下癥积、黄疸、胁痛、情志内伤等病史,酗酒及到过血吸虫疫区等,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3、理化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可发现少量腹水与判断腹水量,对鼓胀诊断有重要作用。
其他如X线钡餐、胃镜检查、CT、血常规与肝功能检查等对病情判断也有一定作用。
二、辨证论治
1、气滞湿阻证
证候: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暖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病机:肝郁气滞,脾运不健,湿浊中阻。
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l0g,枳壳15g,香附l0g,大腹皮l5g,厚朴10g,郁金10g,川芎10g,车前子包煎l5g,白术15g,白芍15g。
加减:胸脘痞闷、腹胀、噫气为快,属气滞偏甚,加佛手10g,沉香后下1.5g,木香6g以调畅气机;尿少,腹胀,苔腻,加砂仁后下6g,泽泻15g以加强运脾利湿作用;神倦,便溏,舌质淡,宜酌加党参15g,干姜6g,蜀椒1g以温阳益气,健脾化湿;如兼胁下刺痛、舌紫、脉涩者,可加延胡索15g,莪术10g,丹参15g以活血化瘀。
2、寒湿困脾证
证候: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畏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病机:湿邪困遏,脾阳不振,寒水内停。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
白术l5g,附子先煎9g,干姜6g,桂枝9g,甘草6g,木瓜15g,大腹皮l5g,茯苓15g,泽泻15g,厚朴6g,木香6g,草果15g。
加减:浮肿较甚,小便短少者,可加肉桂6g,猪苓15G,车前子包煎l5g以温阳化气,利水消肿;如兼胸闷咳喘者,可加葶苈子包煎12g,紫苏子l5g,半夏6g以泻肺行水,止咳平喘;如胁腹痛胀,可加郁金l5g,香附12g,青皮9g,砂仁后下6g以理气和络。
3、湿热蕴结证
证候: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病机:湿热壅盛,蕴结中焦,水浊内停。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汤加减。
茵陈后下l5g,栀子9g,大黄9g,黄芩15g,黄连6g,知母9g,猪苓15g,茯苓159,泽泻15g,厚朴9g,枳壳12g,半夏6g,陈皮6g,白茅根l5g,通草12g。
加减:小便赤涩不利者,加葫芦l5g,蟋蟀粉冲服2g以行水利窍。
腹部胀急较甚,大便干结者,可用舟车丸行气逐水,但其作用峻烈,不可过用或久用。
4、肝脾血瘀证
证候:腹大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疼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黧黑,或见赤丝血缕,面颈胸臂出现血痣,口干不欲饮水,或见大便色黑,舌质紫暗,或有紫斑,脉细涩或芤。
病机:肝脾瘀结,络脉滞涩,水气停留。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药:调营饮加减。
当归15g,王不留行15g,丹参15g,大黄6g,葶苈子包煎l2g,茯苓15g,槟榔15g,通草15g,延胡索l5g。
加减:胁下癥积肿大明显者,可选加穿山甲9g,蟅虫6g,牡蛎先煎15g,或配合鳖甲煎丸内服,以化瘀消癥;如病久体虚,气血不足,或攻逐之后,正气受损,宜用八珍汤或人参养营丸等补养气血;如大便色黑者,可加三七粉冲服3g,茜草15g,侧柏叶l5g以化瘀止血。
5、脾肾阳虚证
证候: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恍白,脘闷纳呆,神倦畏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紫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病机: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水湿内聚。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方药: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加减。
党参l5g,白术l5g,干姜9g,甘草6g,肉桂6g,附子先煎6g,猪苓15g,茯苓15g,泽泻l5g。
加减:偏于脾阳虚弱、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者,加黄芪30g,山药15g,薏苡仁15g,炒白扁豆15g以益气健脾;偏于肾阳虚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膝酸冷疼痛,加仙茅15g,仙灵
脾15g以温补肾阳。
6、肝肾阴虚证
证候: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舌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
病机:肝肾阴虚,津液失布,水湿内停。
治法:滋肾柔肝,养阴利水。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北沙参15g,麦冬15g,生地黄l5g,山茱萸9g,枸杞子l5g,楮实子9g,猪苓15g,茯苓15g,泽泻l5g,玉米须l5g。
加减:津伤口干明显者,加石斛l5g,玄参15g,芦根15g以养阴生津;腹部青筋显露、唇舌紫暗、小便短少,加丹参l5g,益母草l0g,泽兰15g,马鞭草l5g以化瘀利水;齿鼻衄血者,加白茅根15g,藕节15g,仙鹤草l5g之类以凉血止血;阴虚阳浮,症见耳鸣,颧红,宜加龟甲先煎30g,鳖甲先煎30g,牡蛎先煎30g以滋阴潜阳。
三、其他治法
1、单方验方
(1)关幼波验方:茵陈后下30g,茯苓30g,扁蓄15g,通草6g,车前子包煎l2g,大腹皮l5g,冬瓜皮15g,冬瓜仁l2g,杏仁9g,橘红9g,白芍9g,当归15g,牡丹皮l2g,郁金6g,桃仁9g,木香4.5g,厚朴9g,葫芦24g,牵牛子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