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前世今生
计算机的前世今生讲解词

计算机的前世今生讲解词1. 前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计算机的故事,简直就像一部惊心动魄的电影,情节跌宕起伏,角色众多,各种“黑科技”不断闪现,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呀!说起计算机,咱们不妨先回头看看它的前世。
你知道吗?计算机可不是一夜之间蹦出来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就像一位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者。
2. 计算机的前世2.1 早期的计算工具在计算机的祖先中,最早可以追溯到算盘和算尺。
说到算盘,很多人可能会想起小学时的数学课,算盘啪啪作响,那时候可真是“算盘一响,万事大吉”啊!而算尺嘛,更是为那些爱数学的人提供了无尽的便利。
不过,计算这些东西可都是人工操作,真是要“费尽心机”啊,常常要趴在桌子上算得头昏脑涨。
2.2 机械计算器的崛起到了19世纪,机械计算器开始流行。
咱们的好朋友查尔斯·巴贝奇,他可是个天才!他发明的分析机,简直是计算机的“爷爷”。
虽然他当时的机器没有完全完成,但想象一下,要是当时就有了计算机,那可真是“应运而生”,给世界带来的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
不过,这些机械计算器可是笨重得很,搬来搬去可真累人,跟我们现在的轻便笔记本电脑比起来,那真是“如同天壤之别”!3.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3.1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到了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开始出现在舞台上。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简直是“石破天惊”啊!这个大家伙占地面积极大,听说得几间房子的面积,运算速度也比现在慢得多,但在当时可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人们开始意识到,计算机不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超级英雄”。
3.2 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再往后发展,进入了70年代和80年代,微型计算机开始兴起。
这个时候,计算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走进了千家万户。
想象一下,原本只有科研人员才能接触到的东西,现在每个人都能用上,简直就是“平民化”的科技革命!那时候的苹果、IBM等品牌就像明星一样,风头无二,大家都在讨论谁家电脑好,真是“各有千秋”。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重要产物,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计算工具到现代的超级计算机。
1. 早期计算工具早在公元前3000年摆布,人们就开始使用简单的计算工具,比如算盘和计算尺。
这些工具通过挪移珠子或者滑动尺子来进行计算,虽然功能简单,但是为后来的计算机打下了基础。
2. 机械计算机19世纪末,机械计算机开始浮现。
其中最著名的是查尔斯·巴贝奇设计的分析机。
这台机械计算机可以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但是由于创造技术和材料的限制,它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3. 电子计算机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时代开始了。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约翰·冯·诺伊曼领导的团队在普林斯顿大学研发的,它被命名为ENIAC。
ENIAC是一台庞大的机器,占用了很大的空间,并且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
然而,它的浮现标志着计算机的电子化时代的开始。
4. 进入集成电路时代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这一时期浮现了许多重要的计算机,比如IBM 360和DEC PDP-8。
这些计算机不仅可以进行复杂的计算,还能够处理更多的数据。
5. 个人计算机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市场。
苹果公司的Apple II和IBM的IBM PC是最早的个人计算机之一。
个人计算机的浮现使得计算机再也不是大型机构和企业的专利,普通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计算机。
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电子邮件、在线购物等各种活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许多新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
7. 挪移计算时代21世纪初,随着挪移设备的普及,挪移计算时代正式到来。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各种计算和信息交流。
8. 人工智能的崛起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的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
计算机发展历史简介

计算机发展历史简介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本文将从计算机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一、计算机起源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在解决问题时就开始使用一些计算工具,如算盘、计算尺等。
然而,真正的计算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的计算机是由电子元件构成的大型机器,用于解决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
二、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这些计算机巨大而笨重,采用真空管作为主要的电子元件。
它们的计算速度非常慢,且需要大量的空间和能量供应。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美国的ENIAC团队研制成功的,它占据了一个大房间的空间,重达30多吨。
三、第二代计算机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第二代计算机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出现。
这一代计算机采用了晶体管代替了真空管,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能耗大大减小,计算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第二代计算机的代表是IBM公司的IBM 1401。
四、第三代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这一代计算机采用了集成电路技术,将多个晶体管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使得计算机更加小型化和高效。
第三代计算机的代表是DEC公司的PDP-8。
五、个人计算机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个人计算机开始出现。
这些计算机采用了微处理器技术,使得计算机更加便携和实用。
个人计算机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使得普通人也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娱乐。
六、互联网的普及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普及。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极大地拓展了计算机的功能。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邮件、聊天、浏览网页等活动,使得世界变得更加紧密和便利。
七、移动计算的发展21世纪初,移动计算开始快速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和应用。
移动计算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的使用更加个人化和便捷。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但现代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以下是计算机发展历史的详细描述。
1. 早期计算工具早在公元前3000年摆布,人们开始使用原始的计算工具,例如算盘和计算棒。
这些工具主要用于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如加法和减法。
2.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这台计算机被称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约翰·普雷斯班特(John Presper Eckert)和约翰·威廉·莫奇利(John William Mauchly)研发。
ENIAC是一台庞大的机器,占领了一个大房间,它使用了大量的真空管和开关来进行计算。
3. 存储器的发展在ENIAC之后,计算机的存储器得到了改进。
早期的计算机使用的是磁鼓存储器,它可以存储一定量的数据。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磁芯存储器取代了磁鼓存储器。
磁芯存储器更加可靠和高效,成为了后来计算机存储器的主要形式。
4. 第一代计算机到了1950年代,第一代计算机开始浮现。
这些计算机使用了晶体管来取代真空管,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和效率。
第一代计算机的代表是UNIVAC (Universal Automatic Computer),它是第一台商业化的计算机。
5. 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的浮现到了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概念被提出。
集成电路将多个晶体管集成到一个芯片上,从而使计算机更加小型化和便携化。
此后,微处理器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
微处理器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集成到一个芯片上,使得计算机更加强大和高效。
6. 个人计算机的兴起到了20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开始兴起。
最著名的个人计算机是1977年发布的Apple II。
个人计算机的浮现使得计算机再也不只是大型机构和公司的专用设备,而是普及到了家庭和个人用户。
简述计算机发展历程

简述计算机发展历程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的电子设备,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计算机经历了从巨型机到个人电脑的演变,从单一的计算功能到多功能的智能化发展。
本文将从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述。
一、计算机的起源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的计算机是由人类手工操作的机械计算器。
到了20世纪初,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电子时代。
在19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它是一台巨型机,占地面积达到了18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
ENIAC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的电子化时代的开始。
二、计算机的发展1.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是指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的计算机,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元件。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体积庞大、功耗高、运算速度慢,但是它们的出现为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代表性的计算机有ENIAC、EDVAC、UNIVAC等。
2.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是指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计算机,主要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元件。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体积缩小、功耗降低、运算速度提高,同时也出现了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等新技术。
代表性的计算机有IBM 7090、IBM 1401等。
3.第三代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是指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计算机,主要采用集成电路作为计算元件。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体积更小、功耗更低、运算速度更快,同时也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新技术。
代表性的计算机有IBM System/360、DEC PDP-8等。
4.第四代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是指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计算机,主要采用微处理器作为计算元件。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体积更小、功耗更低、运算速度更快,同时也出现了个人电脑、图形用户界面等新技术。
代表性的计算机有Apple II、IBM PC等。
5.第五代计算机第五代计算机是指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计算机,主要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元件。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者缺的重要工具,它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里程碑。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计算工具到现代计算机的演变。
1. 早期计算工具的浮现早在公元前3000年摆布,人类就开始使用简单的计算工具,如算盘和石板。
这些工具通过挪移珠子或者刻划符号来进行计算,虽然速度较慢,但为人们解决了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
2.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成为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
ENIAC是一台巨大的机器,占领了一个大房间,它使用了大量的真空管和继电器来进行计算,虽然速度相对较慢,但为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转向集成电路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小型化和高效。
集成电路是将多个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和性能。
1964年,IBM公司推出了IBM System/360系列计算机,它是第一台采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引领了计算机技术的新时代。
4. 个人计算机的崛起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市场,这标志着计算机的普及化。
微软公司推出了DOS操作系统,苹果公司推出了Apple II系列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具有更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更强大的功能,使得人们可以在家中或者办公室中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娱乐。
5. 互联网和挪移计算的革命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和挪移计算的兴起彻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挪移计算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计算和上网。
这个时期,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相继崛起,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
6. 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的兴起21世纪,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成为计算机领域的热门话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可以摹拟人类的智能,实现语音识别、图象识别、自动驾驶等功能。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重要产物,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计算工具到现代的高性能计算机。
1. 古代计算工具在古代,人们使用各种简单的计算工具来进行数学计算。
最早的计算工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埃及,他们使用的是一种叫做“算盘”的计算工具。
算盘是一种利用珠子在棋盘上挪移来进行计算的工具,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 机械计算机的诞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机械设备来进行计算。
17世纪,德国的数学家布莱克诺设计了一种机械计算机,可以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械计算机,被认为是计算机的雏形。
3. 电子计算机的浮现20世纪初,电子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电子管来构建计算机。
1946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它是一台庞大的机械设备,用于进行科学计算和军事摹拟。
4. 计算机的商业化应用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逐渐走向商业化应用。
IBM公司成为了计算机行业的领导者,推出了一系列商用计算机,用于处理大量的商业数据。
同时,编程语言的发展也为计算机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人们可以通过编写程序来实现各种复杂的计算任务。
5. 微型计算机的崛起20世纪7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浮现引领了计算机行业的又一次革命。
微型计算机体积小、价格低廉,逐渐进入普通家庭和办公场所。
这一时期,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成为了主流,为个人电脑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6. 互联网和挪移计算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和挪移计算的兴起,使计算机的应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挪移计算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工具。
7. 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性能计算机的浮现推动了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的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整理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整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我们现在几乎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计算机的世界。
然而,计算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进行整理和回顾。
一、早期计算设备的雏形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类就开始借助各种工具进行计算。
最早的计算工具之一是“计数棒”,它是一种使用刻度作为记数标记的简单工具。
这些古代计算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对于计算需求的认识和满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采用更复杂的计算设备。
二、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电子通用计算机——ENIAC。
这个巨大的机器占据了一个整个房间,并且需要大量的电力来运行。
ENIAC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的电子化时代的来临,它可以执行复杂的计算和处理任务,但是操作起来非常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工调整和维护。
三、存储器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早期的计算机主要采用的是电子管作为存储器件。
然而,电子管存在体积大、功耗高等问题,限制了计算机的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晶体管的发明引领了计算机存储器技术的革新。
晶体管小巧而可靠,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紧凑和高效。
四、集成电路的应用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的应用成为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集成电路将数百个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集成在一块硅片上,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20世纪60年代后期,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逐渐走向了商业化和大规模应用。
五、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在20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PC)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计算机的格局。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共同创立的微软公司于1975年发布了第一款商用个人计算机。
这种小型而便携的计算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催生了计算机的普及和大众化。
六、互联网的崛起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计算机走入了全球化的时代。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信息交流、学习和娱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计算机
在纳米尺度下,由于有量子效应,硅微电子芯片便不能工作。其原因是这种芯片的工作,依据的 是固体材料的整体特性,即大量电子参与工作时所呈现的统计平均规律。如果在纳米尺度下, 利用有限电子运动所表现出来的量子效应,可能就能克服上述困难。可以用不同的原理实现纳 米级计算,目前已提出了四种工作机制: (1)电子式纳米计算技术;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主要特点
• 逻辑元件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VLSI)
• 主存 ——LSI/VLSI半导体芯片 • 辅存 —— 磁盘、光盘 • 软件 ——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 • 应用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并进入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应用 时代
各种第四代计算机
• 1946年6月,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以及计算机组成和框架,奠 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
阿塔纳索夫及ABC计算机
被“遗忘”的电子计算机之父 ——约翰·阿塔纳索夫 (John Atanasoff,1903-1995)
存放在衣阿华州立大学的ABC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
冯· 诺伊曼及冯· 诺伊曼结构
1945年6月30日,冯· 诺依曼发表“101页报告”——First Draft of a Report on the EDVAC; 1946 年 7 、 8 月 间 , 冯 · 诺依曼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e the logical design of an electronic computing instrument)。
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 ——冯·诺伊曼
电子管计算机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注意 ENIAC并不是基于“存储程序”工作的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5000次加法/秒 体重30吨 占地170m2 18800只电子管
帕斯卡的加法机 巴贝奇差分机
莱布尼兹的乘法机
巴贝奇分析机
早期的计算机器
哈佛大学研制的机电式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MARK I
现代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
主要特点
• 逻辑元件——电子管 • 主存——磁鼓
• 辅存——磁带
• 软件——机器语言、符号语言 • 应用——科学计算
主要成就
• 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揭开了人类历史新篇章。
这两篇报告的综合设计思想,便是著名的“冯 · 诺依曼结构( von Neumann Architecture)”。报告明确指出: 采用二进制,不但数据采用二进制,指令也采用二进制; 计算机由5部分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装置; 程序由指令组成并和数据一起存放在存储器中,机器按程序指定的逻辑顺序,把 指令从存储器中读出来并逐条执行,从而自动完成程序描述的处理工作。(即,“存 储程序”思想)
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与电子管的比较: • 体积比电子管小很多 • 耗电大大降低 • 稳定性有很大提高
1955 年,贝尔实验室使用 800 只晶体管 组装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TRADIC。 (Transistor Digital Computer)
集成电路计算机
集成电路与晶体管的比较:
1964 年 4 月 7 日,在 IBM 公司成立 50 周年之 际 , 由 年 仅 40 岁 的 吉 恩 · 阿姆达尔 (Gene Amdahl)担任主设计师,历时四年研 发的IBM360计算机问世,标志着第三代计 算机的全面登场,这也是 IBM 历史上最为 成功的机型之一。
(2)基于生物化学物质与DNA的纳米计算机;
(3)机械式纳米计算机; (4)量子波相干计算。它们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纳米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光子计算机
与传统硅芯片计算机不同,光计算机用光束代替电子进行计算和存储:它以不同波长的光代表不 同的数据,以大量的透镜、棱镜和反射镜将数据从一个芯片传送到另一个芯片。 研制光计算机的设想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已提出。1986年,贝尔实验室的戴维.米勒研制成功 小型光开关,为同实验室的艾伦.黄研制光处理器提供了必要的元件。1990年1月,黄的实验室 开始用光计算机工作。光计算机有全光学型和光电混合型。上述贝尔实验室的光计算机就采用 了混合型结构。 相比之下,全光学型计算机可以达到更高的运算速度。研制光计算机,需要开发出可用一条光束 控制另一条光束变化的光学“晶体管”。现有的光学“晶体管”庞大而笨拙,若用它们造成台 式计算机将有辆汽车那么大。因此,要想短期内使光学计算机实用化还很困难。
未来的计算机
巨型化:天文、军事、仿真、科学计算等领域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要求计算机有更高的运算 速度、更大的存储量,这就需要研制功能更强的巨型计算机;
专业化:工业计算机、嵌入式设备在工业上和专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车载电脑、工控计算机、 银行系统等;
微型化:专用微型机已经大量应用于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中。笔记本电脑已经大量进入办公 室和家庭,但是便携性、续航能力仍不够人们全天候使用,应运而生的便携式互联网设备 (MID)、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不断涌现,迅速普及; 网络化: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 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怎样的经济 神话; 智能化:目前的计算机已能够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但是人们希望计算机具有更多人的智 能,比如:自行思考,智能识别,自动升级等等;
1500个继电器
功率150KW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主要特点
• 逻辑元件 —— 晶体管 • 主存 —— 磁芯 • 辅存 —— 磁盘 • 软件 ——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 • 应用 —— 除科学计算外,已应用于数据处理、过程控制
主要成就
• 首次将晶体管用于计算机,使计算机缩小了体积,减低了功耗,提高了速度和 可靠性。 • 发明了高级语言。 • 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的兼容问题,包括硬件兼容和软件兼容。
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以处于量子状态的原子作为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利用原子的量子特性进行信息处理。由于原 子具有在同一时间处于两个不同位置的奇妙特性,即处于量子位的原子既可以代表0或1,也能同时代 表0和1以及0和1之间的中间值,故无论从数据存储还是处理的角度,量子位的能力都是晶体管电子位 的两倍。对此,有人曾经作过这样的比喻:假设一只老鼠准备绕过一只猫,根据经典物理学理论,它 要么从左边过,要么从右边过,而根据量子理论,它却可以同时从猫的左边和右边绕过 量子计算机在 外形上有较大差异,它没有盒式外壳;看起来像是一个被其它物质包围的巨大磁场;它不能利用硬盘 实现信息的长期存储;但高效的运算能力使量子计算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 • • • • • • 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1964年研制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71年研制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7年研制出第一台微机DJS050 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亿次机(第四代计算机) 2002年9月联想集团研制成功“深腾1800”计算机,运算速度超过1万亿次/秒 2003年12月,我国自主研发出国内最快、世界第三的10万亿次曙光4000A高性 能计算机 • 2010年,中国国防科大研制的“天河一号”在高性能计算机排行榜上位列第一, 曙光公司部署在深圳计算中心的“星云”排行第三;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都宣布开始新一代计算机的研究。人们普遍 认为新一代计算机应该是智能型的,它能模拟人的智能行为,理解人类自然语言,并继续向着微 型化、网络化发展。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 人工智能计算机 • 巨型计算机
• 多处理机
• 激光计算机 • 超导计算机 • 生物晶体计算机(DNA计算机) • 量子计算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人造的智能,是计算机科学、逻辑学、 认知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科学。其基本目标就 是使机器表现出类似人类的智慧,使机器具有类 似人类的智能行为,使机器思维(Making Machine“Think”)。智能接口技术是研究如何 使人们能够方便自然地与计算机交流。为了实 现这一目标,要求计算机能够看懂文字、听懂 语言、说话表达,甚至能够进行不同语言之间 的翻译,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又依赖于知识表示 方法的研究。
计算机与互联网知识
计算机发展简史 未来的计算机 计算机改变生活
古典计算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代
计算设备还不是科学,而是工具。
出现一些具备计算和存储信息能力的设备。 辅助计算的基本手段出现,主要针对的是数字。
主要特点:计算设备作为人脑计算的辅助工具,不具备自动计算能力。
早期的计算机器
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盘
如何实现量子计算,方案并不少,问题是在实验上实现对微观量子态的操纵确实太困难了。这些计算机 机异常敏感,哪怕是最小的干扰--比如一束从旁边经过的宇宙射线--也会改变机器内计算原子的方向, 从而导致错误的结果。目前,量子计算机只能利用大约5个原子做最简单的计算。要想做任何有意义的 工作都必须使用数百万个原子
因此,智能接口技术的研究既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又有基础的理论意义。目前,智能接口技术已 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文字识别、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图像识别、机器翻译以及自然语言理解等 技术已经开始实用化。
智能手机的代表
操作系统:Android OS v2.2 CPU型号 :NVIDIA Tegra2 CPU频率:1024MHz 可用空间 16GB
内存 :1GB ROM+1GB RAM
主屏尺寸: 4.0英寸
下一代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上的工具,生活中的控制中心是必然的事情。 计算机的未来充满了变数。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置疑的,而实现性能的飞跃却有多种 途径。不过性能的大幅提升并不是计算机发展的唯一路线,计算机的发展,还应当变得越 来越人性化,同时也要注重环保等等。 基于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短期内还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一些新的计算机正在跃跃欲试地加 紧研究,这些计算机是:超导计算机、纳米计算机、光计算机、DNA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