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讲座讲稿材料第一讲
社会主义发展史演讲稿三篇

社会主义发展史演讲稿三篇社会主义发展史演讲稿一篇党的十八大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大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不仅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极大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执政情怀。
而所作的大会报告,更是通过发展、民生、党建、文化这四大主旨,深刻诠释了十八大精神的本质内涵。
不断推动发展,可谓十八大精神之精髓。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正是着眼于此,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切实改善民生,体现十八大精神之根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抓住了民生问题也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就曾在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着力加强党建,堪为十八大精神之内涵。
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在报告中强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大力发展文化,尽显十八大精神之要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绵延的精神血脉,是形成民族归属感与认同感的精神纽带,是孕育民族气质品格的精神基因,就曾在报告中说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正如在报告中所言,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怀着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以十八大精神为精神指导,争取为推动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不畏困难,勇于开拓,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发展史演讲稿二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讲稿——社会主义七十年光辉岁月 发展之路七十年砥砺奋进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讲稿——社会主义七十年光辉岁月发展之路七十年砥砺奋进尊敬的XXX书记、X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能够在XXX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
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
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XXX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
现在,课程开始。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篇序言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
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
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
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
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
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
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
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
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
社会主义发展史宣讲内容

社会主义发展史宣讲内容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篇章,被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和体验到了它的巨大魅力和深远意义。
本次宣讲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社会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未来展望。
一、社会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制度进入了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阶级矛盾。
此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社会主义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同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社会主义首次得到了实践检验,为社会主义发展史开启了新的篇章。
二、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无法避免阶级矛盾和剥削压迫的,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无阶级的社会结构。
三、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指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建设过程。
苏联是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其进行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型和集体化的探索。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强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阶级斗争为纲等原则。
古巴则以农业改革、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等为重点。
这些国家的实践经验丰富,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苏联、中国和古巴等少数国家,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了自己的探索。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中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在后来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最终在20世纪末解体。
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则实行了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但也存在着各自的问题。
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发展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可行性和多样性。
五、社会主义的未来展望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建设将更加紧迫和重要。
社会发展史发言稿范文

社会发展史发言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被邀请在此发表关于社会发展史的演讲。
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的综合体现。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发展史已经经历了许多轮回和变革,每一次变革都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知道,社会发展史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史,更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我们看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形态出现,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历史的变革和人类的智慧。
社会发展史不仅见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人类文明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人类开始学会打猎、采集食物,建立了简单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合作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开始形成了最初的部落和氏族。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掌握了农耕和畜牧的技术,同时也发展出了最初的语言和文字。
原始社会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和启示,即人类离不开合作,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是原始社会向古代文明过渡的时期。
在奴隶社会,劳动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建立了城市和国家,并且建立了最早的国家政权。
在这个时期,奴隶制度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关系。
奴隶社会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非常大,奴隶社会的兴起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再次,让我们来看看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社会形态。
在这个时期,封建主义成为了主要的经济形态和政治组织形式。
在这个时期,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这个时期,农业得到了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开始兴起。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封建地主和农奴开始成为社会的主要力量。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第一章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第一章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第一章社会主义是一种追求社会公平和公正的政治经济体制,其发展历经曲折但影响深远。
本书的第一章将探讨社会主义的起源、早期发展和主要特点。
社会主义的触发点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出现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和阶级矛盾。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先驱者开始提出通过社会主义来解决社会问题。
弗朗索瓦-皮埃尔·普鲁东、罗伯特·欧文和查尔斯·福特等人是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家。
他们主张建立一个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他们认为,通过消除经济剥削和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实现人类共同富裕和社会稳定。
19世纪中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是社会主义思想的里程碑之作。
他们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经历了许多转折点。
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建立。
中国在1949年成立了人民共和国,标志着社会主义在亚洲的胜利。
不同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表明,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实现并非一帆风顺。
在经济建设和政治改革方面,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诸多挑战。
苏联的解体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重新思考和探索。
尽管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种多样,但其核心原则仍然是追求社会公平、广泛参与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变化的过程,但其鲜明的特征和对社会主义思想的持续探索将继续影响当今世界。
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讲座稿

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讲座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述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讲座。
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历史演变,对于我们认识当下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回顾一下社会主义的起源。
社会主义思想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当时工业革命的冲击引发了社会的巨大变革。
工人阶级面临剥削和压迫,社会不平等现象愈发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思想逐渐兴起,主张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共同利益。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奠定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为后来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思想支持。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
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1917年爆发,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改变了苏联自身的历史进程,也激发了其他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热情。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在其他国家也有各种实践。
例如,古巴、越南、朝鲜等国家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
然而,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差异,社会主义的实践形式也有所不同。
有的国家实行集体化的农业经济,有的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有的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些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困难和挑战。
社会主义发展史还包括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复杂历程。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潮和派别的争论和斗争不可避免。
马克思主义的内外批判、社会主义与修正主义的斗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等都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重要的议题。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交流研讨稿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交流研讨稿摘要:一、引言1.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的背景和意义2.研讨的目的和意义二、社会主义的起源与演变1.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历程1.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3.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1.苏联模式的兴衰2.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3.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与发展五、社会主义发展的当代议题1.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未来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六、结论1.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2.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正文: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一种制度,已经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进程。
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完善,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加公平、公正的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次交流研讨以《社会主义发展简史》为主题,旨在回顾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一、引言1.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的背景和意义为了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我们需要了解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
从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逐渐从空想到科学,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加公平、公正的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研讨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本次研讨,我们旨在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为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同时,研讨也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增强“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思想基础。
二、社会主义的起源与演变1.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等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消除社会不平等,实现共同富裕。
尽管他们的设想在当时并未实现,但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发展史讲课稿模板范文

中国发展史讲课稿模板范文中国发展史讲课稿一、引言部分尊敬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述中国发展史这一博大精深的话题。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骄傲而自豪。
了解中国的发展史,不仅是为了了解我们的过去,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本课将以时间为线索,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开始,一直到现代中国的崛起,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中国的发展历程。
二、第一段:中华文明的起源1. 地理环境的影响:介绍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包括江河、高山、沙漠等地理特点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发展。
2. 先民的活动与进步:介绍先史时期早期人类的活动及其进步,如农业的兴起、牧业的发展等,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 夏朝:介绍夏朝这个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的创造者禹王及其治理手段,夏朝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三、第二段:封建社会与周朝的兴起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解释封建社会的概念,以及它的基本特点,如地主与农民的阶级关系、封建等级制度等。
2. 商朝:介绍商朝作为中国第一个有具体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3. 周朝:讲述周朝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周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如封建制度的确立、诸侯分封制度的建立等。
四、第三段:秦朝与统一中国1. 秦朝的崛起:介绍秦朝的建立与崛起,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重点,讲述秦朝在军事、政治、法制等方面的创新与贡献。
2. 统一中国:讲述秦朝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的背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第四段:两汉时期与三国时代1. 两汉时期:介绍两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革,如汉武帝的改革、东汉的黄巾起义等。
2. 三国时代:讲述三国时代乱世的背景和状态,以及魏、蜀、吴三国的形成与发展,如曹操的政治、刘备的治国思想等。
六、第五段:南北朝时期与隋唐王朝1. 南北朝时期:介绍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革,如南北朝政权的更迭、文学艺术的繁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讲座讲稿材料第一讲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欢迎聆听“红色印象”主题系列讲座,在重温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发展史后,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时光之旅”,一起走进第一讲——社会主义的源起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的诞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和“清醒剂”。
纵观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有高潮也有低潮,总体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和理论,为人类社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在实践中,社会主义制度更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强大的自我革新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在国际局势中,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遏制了帝国主义的扩张,推动了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一个源头,一份《宣言》,一场起义,两个组织”——接下来,让我们溯游历史长河,领略百年前欧洲的风云变幻!
一个源头:空想社会主义
1516年,托马斯·莫尔写下了《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即《乌托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
《乌托邦》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与欧洲不公现实冲撞下的产物,在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很多学者开始对理想社会进行探索和构思,而莫尔被视为空想社会主义第一奠基人。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莫尔的时代并无“社会主义”这个词,“社会
主义”一词是19世纪初圣西门创造的。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6世纪至17世纪资产阶级形成时期,代表人物有英国莫尔、意大利托马斯·康帕内拉和德国托马斯·闵采尔;17世纪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人物英国杰拉德、法国梅叶等;19世纪前半叶资产阶级统治时期,代表人物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共经历了300多年。
空想社会主义自16世纪莫尔肇始,至19世纪中叶的罗伯特·欧文时期达到顶峰,它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勾画理想社会的蓝图,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借鉴。
一份《宣言》:《共产党宣言》
由于空想社会主义受不成熟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唯心主义史观的局限,空想社会主义者未能找到实现其社会理想的现实力量和正确道路,所以也不可能完成摧毁资本主义和建设理想社会的任务。
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成立。
同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产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实现空想社会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是基于一定的主客观因素合力促成的结果。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形成主要有三大影响因素:第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育成型,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奠定了客观的、物质的基础;第二,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渐渐激化和暴露,现代工
人运动不断发展;第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杰出成就,除了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英国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同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共产党宣言》因其思想的深邃性、宣言式体裁和通俗特质得以广泛传播,是全球“使用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它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阐明。
1848年2月21日,《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同年2月24日,正式出版。
《共产党宣言》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由马克思创作、恩格斯整理的《资本论》分三卷于1867—1894年出版,建立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
一场起义:巴黎公社
1870年,法国在同普鲁士的战争中遭到惨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掌握政权后,对逼近巴黎的普鲁士军队采取了屈膝投降的态度,企图通过与德国签订条约,赔款割地以维护自身利益,同时,调集军队准备解除巴黎人民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市内的蒙马特尔高
地和梭蒙高地时被发现,巴黎人民奋起反击,当晚就占领了城内的战略要地,临时政府总理梯也尔狼狈逃出巴黎,迁往凡尔赛。
3月26日进行公社选举,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实现了高度的工人控制和不同革命派别之间的紧密合作,其部分领导人是第一国际的成员。
5月28日,政府军彻底攻陷巴黎,巴黎公社政权宣告失败。
虽然巴黎公社存在的时间极为短暂,但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个光辉节点。
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两个组织: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
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创始人之一、实际上的领袖。
第一国际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诞生的。
1848年欧洲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具有国际性质。
与此同时,全世界劳动人民遭受的压迫日益加剧,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加强。
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敌人,而以往分散的斗争常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这种国际主义意识促进了国际工人协会的产生,并于1871年由第一国际的
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
然而在资产阶级的绞杀下,第一国际被迫迁往纽约,工作陷于停顿,并在1876年宣布解散。
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1889–1916)。
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了第一次大会,通过了《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作为工人斗争的武器。
第二国际宣布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宣布每年的三月八日为国际妇女节,并创始了八小时工作制运动。
世界最大的政党组织“社会党国际”实际上是第二国际的延续,在二战后的1951年成立,成员均为原第二国际成员。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兴起,由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
就这样,社会主义走出了乌托邦的荒原,真正变成了科学!
小伙伴们,本次的主题讲座到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啦!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关注第二讲“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初建”!
1.《乌托邦》为什么成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起点()
A.提出“羊吃人”
C.提出公有制
B.反对圈地运动
D.提出财产公有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D
2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A.第一国际
C.巴黎公社
B.第二国际
D.苏联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3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在()A.英国
C.德国
B.法国
D.美国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4
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是()A.圣西门
C.欧文
B.傅立叶
D.莫尔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D
5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在哪一次大会中得以确立的()
A.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
B.第一国际
C.国际工人协会
D.国际共产主义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