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
中国大学MOOC慕课爱课程(4)--人因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4及参考答案网课刷课

人因工程学试卷1、填空题(10 分,每小题1分)1、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
2、静态作业的特征是 ,却很容易疲劳。
3、一般认为,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 所致。
4、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 和环境因素等。
5、视觉疲劳可以通过 、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6、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 提出来的。
7、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 来辨别。
8、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 浓度表示法。
9、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
10、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照度 避免频繁的适应。
二、判断题(共10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分)1、工效学研究应注意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试结果能一致的反映评价的内容。
( )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是一种借助器械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 )3、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内人体消耗的能量也不同。
因此作业均可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
( )4、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 )5、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 )6、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 )7、不用视觉的情况下,对垂直布置的控制器操作准确性优于水平布置的。
( )8、局部照明方式的灯具靠近工作面,使用较少的照明器具便可以获得较高的照度值,因此是一种比较完美的照明方式。
( )9、绿色不易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因此在工作房间内都应采用统一的绿色。
( )10、响度相同而频率高的噪声不如频率低的噪声更容易引起烦恼。
( )三、名词解释(10 分)1、感觉储存2、微气候3、人机界面4、作业空间5、主任务测量法四、简答题(25分)1、注意的心理特性。
人因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 ( B ) 。
A. 人和机器设备 C.人、机器和环境2.不属于能量消耗测定方法的是 ( C )A. 直接法B.间接法B. 人、机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D.人与广义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C.观察法 D.相关估算法 ( A ) 。
A.生理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 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之一为 ( C ) 。
A.探讨人机系统的标准 BC.探讨人和机器的合理分工及其适应 D C.安全需要D.归属的需要 .探讨人机系统的负荷 .探讨人和环境的特点5.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 ( B) 完成的。
A.中国 B .美国6.西欧国家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A ) 。
A.人类工程学B.人机学C.法国D.德国 C.人体工程学 D.工效学7.美国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A )A.人的因素工程学C.人因工程学 8.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 A ) B .工效学 D.人类工效学使人获得良好作业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工效 B.改善作业环境9. 20 世纪初, ( B ) C .改善人与机器的关系 进行了动作研究和工作疲劳研究。
D .改善人机功能分配关系A.泰勒B.吉尔布雷斯C.马斯洛D.赫兹伯格10.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是 ( D ) 。
A. 使作业者获得良好的作业条件B. 使人和机器及环境达到合理的结合C. 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D. 使作业者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11. 下面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 B ) 。
A.观测法B.运动分析C.心理测量法 12. 下面方法中,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D ) 。
D.图示模型法 D.工作分析13. 人体活动的直接能源直接来源于细胞中 A.三磷酸腺苷(ATP)C.乳酸能系统14. 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 ( B )A .耳朵 B.眼睛15. 味觉有 ( D ) 四种类型,称为四原味。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精选

人因工程学试卷一、填空题(10分)=1 、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浓度表示法。
4、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5、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照度(),避免频繁的适应。
6、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7 、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8、一般认为,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所致。
9、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10、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二、判断题(10分)1、工效学研究应注意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试结果能一致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是一种借助器械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内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
因此作业均可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
()4、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5、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6、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7、不用视觉的情况下,对垂直布置的控制器的操作准确性优于水平布置的。
()8、意识层次模型将大脑意识水平分为5个层次,第0层次表明无意识或神智丧失,注意力为零;第1层次为意识水平低下,注意迟钝。
因此,层次越高,意识水平越高,注意范围越广泛()。
9、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
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10、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人因工程复习题及问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人和机器设备B.人、机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C.人、机器和环境D.人与广义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2.不属于能量消耗测定方法的是( C )。
A.直接法B.间接法C.观察法D.相关估算法3.马斯洛的需要层析理论中最低级的需求是( A )。
A.生理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安全需要D.归属的需要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之一为( C )。
A.探讨人机系统的标准 B.探讨人机系统的负荷C.探讨人和机器的合理分工及其适应 D.探讨人和环境的特点5.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 B)完成的。
A.中国B.美国C.法国D.德国6.西欧国家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A )。
A.人类工程学B.人机学C.人体工程学D.工效学7.美国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A )。
A.人的因素工程学B.工效学C.人因工程学D.人类工效学8.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A )。
A.设计出符合人-机-环境系统方案,使人获得良好作业环境 , 从而达到提高工效B.改善作业环境 C.改善人与机器的关系 D.改善人机功能分配关系9.20世纪初,( B )进行了动作研究和工作疲劳研究。
A.泰勒B.吉尔布雷斯C.马斯洛D.赫兹伯格10.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是( D )。
A.使作业者获得良好的作业条件B.使人和机器及环境达到合理的结合C.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D.使作业者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11.下面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B )。
A.观测法B.运动分析C.心理测量法D.图示模型法12.下面方法中,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D )。
A.观测法B.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工作分析13.人体活动的直接能源直接来源于细胞中( A )。
A.三磷酸腺苷(ATP) B.磷酸原(ATP-CP)系统C.乳酸能系统D.有氧氧化系统14. 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 B )。
人因工程学复习资料题目和答案

选择题1、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 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A、50B、80C、90D、552、下列(3 )不属于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A、可见度高对观察距离、观察角度、显示符号的大小,给以最佳的处理。
B、明显度高使之醒目、消除背景干扰、提高区别能力。
C、忽略少部分视力缺陷者(如视弱、色弱者)。
D、阐明力强在所处环境中显示的意义明确,推断准确可靠,掌握容易。
3、下列( 3 )不属于控制器的编码形式。
A、形状编码和大小编码B、位置编码和色彩编码C、形状编码和状态编码D、符号编码和大小编码4、在设计语言传示装置时,以下(4 )一般不予考虑。
A、语言的清晰度B、语言的强度C、噪声对语言传示的影响D、地域性口音5、工厂里一些危险品、重要开关、报警信号灯等,一般都采用(4 )色作标志。
A、蓝B、绿C、黄D、红6、只有频率在(1 )范围内的声音人耳才能感觉到,即才能引起听觉。
A、20~20000HzB、10~20000HzC、40~200000HzD、30~200000Hz7、温度计、速度计均属于(2 )A、屏幕式显示B、定量显示C、定性显示D、警告性显示8、以下(b )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A、整体性B、保持性C、理解性D、恒常性9、人们从较暗的环境进人较亮环境时,人眼的适应过程称为(c )。
A、明知觉B、明感觉C、明适应D、暗适应选择题1、(1)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英国完成的。
①美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2、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 1)%、第95%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①50 ②60 ③70 ④553、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80 ③90 ④554、有限度的或受身体延伸所限制的空间尺寸(象抓握物体的可及距离、控制器的位移、显示器与测试点位置、安全防护罩上的空隙等),应以第(4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20 ③10 ④55、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2 )。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试卷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安静状态时的耗氧水平( )。
3、色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色调对比为主( )。
4、RMR和劳动强度指数Ⅰ主要反应体力劳动强度( )。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
6、综合温标WBGT能评价环境微气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方法( )。
7、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感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 )8、耳塞和耳罩可以降低人耳对噪声的感觉,而有利于听清楚对方的谈话内容( )。
9、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
10、打开收音机开关,选择所需节目这一过程是人机对应连接()。
二、填空题(15分,每题1分)1、静态作业的特征是( ),却很容易疲劳。
2、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程为( )。
3、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用于以( )为主的作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 )和环境因素等。
7、视觉疲劳可以通过( ),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意识第 Ⅱ层次是正常意识的( )。
9、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称为( )。
10、把频率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表示的图形成为( )。
11、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 )提出来的。
1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 )来辨别。
1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 )浓度表示法。
14、狭义的人机系统是指( )。
人因工程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2

人因工程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2级)一、填空题(10分,每小题1分)1、人的因素工程学2、能量消耗水平不高3、体内乳酸积累4、心理因素5、闪光融合值6、听力保护7、明度8、质量体积9、终末激发10、均匀而稳定。
二、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1、×2、×3、×4、×5、×6、×7、×8、×9、×10、×三、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1、作业能力:在从事各种活动时,人体一般总是从事一定的体力]二作量。
将人体单位时间内承受的工作量用体力负荷来描述,即作业者作业能力。
2、微气候:是指工作场所的气候条件,主要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风速)和热辐射。
这四个要素对人体的热平衡都会产生影响,而且各要素对机体的影响是综合的。
3、人机界面:人和机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面”,所有的人机信息交流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4、作业空间:人、机器设备、工装以及被加工物所占的空间。
按包括范围可分为近身作业空间、个体作业空间和总体作业空间。
5、人体测量:通过测量身体的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
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四、筒答题(25分,每小题5分)1.因工程学的研究范围.(1) 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2) 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3) 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 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 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 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 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2.微气候评价的主要方法:目前,评价微气候环境有四种方法或指标:(1)有效温度(感觉温度)(2)不适指数(3)三球温度指数(WBGT)(4)卡他度H=F/T3.人为失误产生的原因:(1)生理方面的原因(2)心理方面的原因(3)人的作业姿势和动作方面的原因(4)工作环境方面的原因(5)作业能力方面的原因(6)设施和信息方面的原因。
人因工程学总结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
掩蔽效应:不同的声音传到人耳时,只能听到最强的声音,而较弱的声音就听不到了,即弱声被掩盖了。
这种一个声音被其它声音的干扰而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
被掩蔽声音的听阈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2. 人机界面: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互相作用的“面”,所有人机交流的信息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3. 大小编码:以相同形状而不同大小来区别控制器的功能和用途,这种形式的编码应用范围较小,通常在同一系统中只能设计大、中、小三种规格。
4. 局部照明: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5. 强度效应:是指光的刺激强度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视感觉的特性.因此,可见光不仅可以用波长来表示,也可以用强度来表示。
光的强度可用照射在某平面上的光通量,即照度来表示,其单位是勒克司1.作业空间: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如进出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进行短暂的放松与休息等),人体自由活动所需要的范围。
2。
视野: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以角度表示。
视野按眼球的工作状态可分为:静视野、注视野和动视野三类.3. 局部照明:为满足某些部位(通常限定在很小范围,如工作台面)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4。
反应时指从刺激呈现,到人开始作出外部反应的时间间隔,也称为反应潜伏期。
5。
感觉阈值外界刺激都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感受到,这一强度下的刺激量值称为该种感觉的感觉阈值.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2、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
3、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或“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
”)4、反应时间:人从接收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它由知觉时间(ta)和动作时间(tg)两部分构成,即 T=ta+t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安静状态时的耗氧水平()。
3、色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色调对比为主()。
4、RMR和劳动强度指数Ⅰ主要反应体力劳动强度()。
11、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1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浓度表示法。
14、狭义的人机系统是指()。
15、视觉显示装置按显示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和指针显示两大类。
三、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3)合理设计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
(4)进行职业选择和适应性训练。
3.如何控制噪声传播?
(1)对工厂各区域合理布局。
(2)调整声源的指向。
(3)充分利用天然地形。
(4)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措施。
(5)采用隔振与减振措施。
4.显示器及控制器布置原则?
(1)按重要程度布置;(2)按使用频率布置;(3)按使用顺序布置;(4)按功能布置。
9、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打开收音机开关,选择所需节目这一过程是人机对应连接()。
二、填空题(15分,每题1分)
1、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2、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程为()。
3、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用于以()为主的作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六、应用题(15分)
1.为什么警车、救护车的车灯,均采用较亮的周期变化的灯光,并伴有周期变化的高频报警声?(7分)
2.试分析坐姿作业空间设计内容,需考虑哪些人体尺寸?(8分)
人因工程学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15分,每题1分)
1能量消耗水平不高;2.基础代谢量;3体力劳动;4.日本能率协会的划分标准;5.终末激发;6.心理;7.闪光融合值;8.意识松弛阶段;9.一般照明;10.频谱;11.听力保护;12.明度;13.质量体积浓度;14.人机共同体;15.数字显示。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7、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意识第Ⅱ层次是正常意识的()。
9、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称为()。
10、把频率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表示的图形成为()。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6、综合温标WBGT能评价环境微气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方法()。
7、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感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
8、耳塞和耳罩可以降低人耳对噪声的感觉,而有利于听清楚对方的谈话内容()。
1.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2)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3)实验法:在人力控制条件下系统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做出因果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方法。
(4)感觉评价法;是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特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5.如何进行工作房间色彩调节?
(1)考虑工作房间的性质,高温生产环境采用冷色系,低温环境采用暖色系。
(2)要有对比,并能产生适当、协调、渐变的效果。
(3)要考虑光线反射率,
(4)合理配色;
(5)合理选择颜色特性,包括色调、明度和彩度。
五、计算题(20分)1来自(7分)(1)人体表面积=0.0061×身高+0.0128×体重(㎏)-0.1529
(5)心理测验法:以心理学中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对被试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中的成绩与常模进行比较,用以分析被试心理素质的一种方法。
(6)图示模型法。是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描述,直观地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描述系统本质的一种方法。
2.如何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
(1)合理选择感觉通道;
(2)确定刺激信号特点;
2.某车间有两个噪声源,测得总声级为92分贝,关闭噪声源A后测得声级为84分贝,关闭噪声源A、B后,测得声级为78分贝。试问噪声源A、B的声级分别是多少?噪声源的声级是多少?(8分)
3.工作台前方设置一个按钮开关,按钮距台边距离为790mm,它适合15%的人群使用。已知人的臂长平均值为733mm,标准偏差为45mm。拟改为适合95%的人群使用,试问改变后按钮距台边的距离?(5分)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2.×3.√.4.√. 5×. 6.×7.√8.×9.√. 10×.
三、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色彩调节是指巧妙的利用颜色,合理选择色彩,使工作场所构成一个良好的颜色环境。
3.人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人和机器两个系统构成、且能完成特定目标的一个整个系统。
1.人因工程学
2.色彩调节
3.人机系统
4.人为失误
5.人体测量
四、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1.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2.如何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
3.如何控制噪声传播?
4.显示器及控制器布置原则?
5.如何进行工作房间色彩调节?
五、计算题(20分)
1.基础代谢率为105KJ/m2h,相对代谢率为5,若作业者身高为1.85m,体重为75kg,连续工作3小时。试问该项作业能量消耗为多少?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是多少?(7分)
4.对某一具体人机系统而言,人为失误就是指对系统已设定的目标及系统的构造、模式运行发生影响,使之逆转运行或遭受破坏的人的因素造成的各种活动。
5.人体测量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尺寸。
四、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0.0061×185+0.0128×75-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