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人因工程学试卷
人因工程考试试卷

人因工程考试试卷1 填空题1.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与工程系统及其环境的科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人体测量学;(环境科学)心理学。
2.人的活动有如下特点,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操作活动非固定性,操作可靠性不稳定,()3.人体舒适性是个复杂的概念,总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为舒适性,二是(精神)舒适性。
4.在商场,展厅,娱乐场等的光环境设计中,利用人的(向光)特征,可以不做顶棚及铞顶。
因为人首先注意光亮度大的物体。
5.身体测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人体的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6.门铃,把手,电灯开关的高度设计,因选用第(五)百分位做为尺寸依据。
7(眩光)是由于在视野内存在于大于眼睛所能适应的亮度而产生的。
8.人因工程学在系统设计中具有双重任务:开始时是()。
结束时是()。
9.人体测量有人体各方面特征的数据度量,特别是人体的(尺寸),(形状),和(耐力)10.在人因工程学中,对于人的研究,可分为生理层面。
心理层面,(社会)层面,(情感)层面和(文化)层面。
二:单项选择题:1.( C )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的行为习性:A:抄近路B:左转弯C:右侧通行D:左侧通行2.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既:( C )。
A:以人类为中心------》以机械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以系统为中心。
B:以机械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以人类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
C:以机械为中心------》以人类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
D:以人类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以机械为中心。
3.长时间单调,乏味,紧张的作业,持续的精神压力,对工作不赶兴趣,工作中心心情不愉快等因素,会促使作业( B )疲劳的发生或加重。
A:肌肉B:精神C:神经D:关节4.人机系统为同时满足人类安全和功效的需要。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

考试题型: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二、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人因工程学 (HUMAN FACTORS) 总复习题一、人因工程学概述(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良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工作、生活中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平安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目的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
特别突出系统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那么。
人因工程学在实现工业工程的效率、质量、本钱、平安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人因工程学开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人因工程的开展过程根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 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 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
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
对组织影响生产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 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 开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开展;②应用范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的特殊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研究人机界面设计;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研究系统的平安和可靠性;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2006年人因工程学试卷

《人因工程学》试题(B卷)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在人因工程学研究时,必须占有必要的资料。
因此,要针对研究目标,广泛收集与目标有关的资料。
()2.在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
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3.只有当视野内出现过高的亮度时才会出现眩光。
()4.许多研究资料表明,疲劳是作业者的生理反应。
()5.照明会影响操作者的作业效率,所以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工作场所亮度越高越好()。
6.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有很大影响,气流速度与人体散热量呈线性关系()。
7. 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8. 眩光效应与眩光源的位置有关,因此提高悬挂高度可以避免眩光。
()9. 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干扰而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10. 若两种色彩的三个基本特性相同,一定会产生相同的色彩感觉。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工效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A 设计出可行实用的人-机-环境系统方案,使人获得安全、健康、舒适的作业环境 ,从而达到提高工效的目的。
B 改善作业环境C 改善人与机器的关系D 改善人机功能分配关系2.能量代谢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之一测定出来()。
A 人体释放的热量B 人体吸入的氧量C 人体呼出的CO2D 人的氧热价3. 单调作业采用下列哪种姿势为佳()A 平衡姿势B 坐姿C 立姿D 坐立姿势4. 人体单位时间内的对流传热量仅取决于下列因素()。
A 空气流动速度和皮肤表面积B 对流传热系数和皮肤温度C 气温和服装热阻值D 上述全部因素5. 人体长期处于低温条件下,会产生以下生理反应()。
A 神经兴奋性提高B 人体机能增强C 代谢率提高D 神经传导能力减弱6.欲使工作面上的物体鲜明可见,可借助于下列措施的改变()。
A 尽可能增加工作面的中心亮度B 尽可能增加工作面周围的照度值C 尽可能降低工作面周围的照度值D 使工作面周围照度与中心照度接近,同时又突出工作面中心照度值7.导致视觉疲劳的原因为()。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试卷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安静状态时的耗氧水平()。
3、色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色调对比为主()。
4、RMR和劳动强度指数Ⅰ主要反应体力劳动强度()。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着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6、综合温标WBGT能评价环境微气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方法()。
7、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感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8、耳塞和耳罩可以降低人耳对噪声的感觉,而有利于听清楚对方的谈话内容()。
9、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打开收音机开关,选择所需节目这一过程是人机对应连接()。
二、填空题(15分,每题1分)1、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2、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程为()。
3、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用于以()为主的作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7、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意识第Ⅱ层次是正常意识的()。
9、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称为()。
10、把频率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表示的图形成为()。
11、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1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浓度表示法。
14、狭义的人机系统是指()。
15、视觉显示装置按显示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和指针显示两大类。
人因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人因工程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人和机器设备B.人、机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C.人、机器和环境D.人与广义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2.不属于能量消耗测定方法的是( C )。
A.直接法B.间接法C.观察法D.相关估算法3.马斯洛的需要层析理论中最低级的需求是( A )。
A.生理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安全需要D.归属的需要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之一为( C )。
A.探讨人机系统的标准B.探讨人机系统的负荷C.探讨人和机器的合理分工及其适应D.探讨人和环境的特点5.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 B)完成的。
A.中国B.美国C.法国D.德国6.西欧国家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A )。
A.人类工程学B.人机学C.人体工程学D.工效学7.美国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A )。
A.人的因素工程学B.工效学C.人因工程学D.人类工效学8.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A )。
A.设计出符合人-机-环境系统方案,使人获得良好作业环境, 从而达到提高工效B.改善作业环境C.改善人与机器的关系D.改善人机功能分配关系9.20世纪初,( B )进行了动作研究和工作疲劳研究。
A.泰勒B.吉尔布雷斯C.马斯洛D.赫兹伯格10.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是( D )。
A.使作业者获得良好的作业条件B.使人和机器及环境达到合理的结合C.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D.使作业者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11.下面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B )。
A.观测法B.运动分析C.心理测量法D.图示模型法12.下面方法中,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D )。
A.观测法B.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工作分析13.人体活动的直接能源直接来源于细胞中( A )。
A.三磷酸腺苷(A TP) B.磷酸原(ATP-CP)系统C.乳酸能系统D.有氧氧化系统14. 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 B )。
人因工程学试题库

人因工程學試題庫一、單選題1. 在知覺時,把有許多部分或多種屬性組成的物件看作具有一定結構的統一整體,這一特性稱為知覺的( A)A. 整體性B. 選擇性C. 理解性D. 恒常性2. 在知覺時,把某些物件從某背景中有限地區分出來,並予以清晰反映的特徵,稱為知覺( B)A. 整體性B. 選擇性C. 理解性D. 恒常性3. 在知覺時, 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來理解當前的知覺物件的特徵,稱為知覺的( C)A. 整體性B. 選擇性C. 理解性D. 恒常性4. 知覺的條件在一定範圍內發生變化,而知覺的印象卻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稱之為知覺的( D)A. 整體性B. 選擇性C. 理解性D. 恒常性5. 人-機介面中最實質性的因素是( A)A. 動作姿態B. 人體機能C. 感覺D. 知覺6. 用兩手持重物上舉時,上半身自然地會向後傾,這是因為重物使人重心位置( C)移。
A. 上B. 下C. 前D. 后7. 肌力的大小因人而異,男性的力量比女性平均大( D)。
A. 5%~10%B. 10%~15%C. 20%~25%D. 30%~35%8. 男性的力量在20歲左右達到頂峰﹐這種最佳狀態大約可以保持( B)年﹐隨後開始下降。
A. 5~10B. 10~15C. 10~20D. 10~259. 男性的力量在40歲時下降( A)。
A. 5%~10%B. 10%~15%C. 20%~25%D. 30%~35%10. 60歲的人的胳膊和腿的力量下降高達( C)。
A. 30%B. 40%C. 50%D. 60%11. 仰臥式所需氧耗量為( C)。
A. 0B. 50%C.100%D. 200%12. 彎腰姿勢氧耗量達到( C)。
A. 50%~100%B. 100%~120%C. 150%~160%D. 150%~200%13. 人體的不同姿態中﹐( D)的相對耗氧量最大。
A. 仰臥式B. 坐式C.站立D. 彎腰姿勢14. 人坐姿操作時的能耗為( B)A. 1.6kcalB. 1.6 kcal/minC. 16.2 kcalD. 16.2 kcal/min15. 人搬運重物時的能耗為( D)A. 1.6kcalB. 1.6 kcal/minC. 16.2 kcalD. 16.2 kcal/min16. 活動度增加,人體能耗也相應( A)。
《人因工程》考试题

一、填空题1.人因工程学有两个主要目标:第一是为了提高活动和工作效率;第二是为了满足生活水平和生命价值。
2.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有测量法、个体测试法、询问法、实验法三类。
3.人的神经组织主要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
4.人对20 Hz~20000 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较为敏感。
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5.人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6.皮肤有三种感觉系统:一是触觉感受器;二是温度感受器;三是痛觉感受器。
7.平衡感觉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和中。
8.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9.坐眼高是指到的距离。
10.高温对人的生理影响主要有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和循环系统。
11.人的身体与环境间热交换的方式有、、和4种。
12.能量代谢分为基础代谢量、安静代谢量和能量代谢量三种。
13.常规有效温度(ET)表示人在不同的、和的作用下产生的主观冷暖感受指标。
14.控制器按操纵的身体部位不同,可分为手控制器、脚控制器和膝控制器三类。
15.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界限包括、、和。
16.视觉显示器的设计必须保证3项基本要求:①、②、③。
17.作业空间根据其大小及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类。
18.控制器和显示器的布置应遵循的原则有、、和。
19.人体测量的基本姿势可分为:_立姿__、_坐姿__。
20.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__矢状面_。
21.在矢状面中,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__正中矢状面_。
22.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___冠状面_。
23.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_水平面__。
24.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称为_眼耳平面_或_法兰克福。
25. 空气的_冷热程度__叫做气温。
26. 空气的_干湿程度__叫做湿度。
27. 我国法定温标采用摄氏温标__。
28. 生产环境的湿度常用__________表示。
29.高气湿是指_相对湿度高于70%___。
人因工程试题

东北林业大学2009-2010 学年第1学期考试试题A考试科目: 人因工程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80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空1分,总计20分)1、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人 、 设备 和 环境 。
2、 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共同组成的照明方式,称为 混合照明 。
3、在事故树图中,符号表示 和 ;表示 。
4、人们把不需要的声音称为 。
5、主任务测量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 。
6、在环境照明设计中,应最大限度地利用 。
7、 用不同的噪声级出现的概率或累计概率表示某一A 声级是 。
8、根据颗粒的大小,粉尘可分为 、 。
9、舒适的湿度是 。
10、人体操作活动可分为定位运动、重复运动、连续运动、 和 。
11、当光源以某一频率闪变时,若把闪变频率提高到使人眼对光源闪变感觉消失时,此时称为 现象。
12、如果呈现的刺激只有一个,被试只在刺激出现时做出特定的反应,这时获得的反应时称为 。
13、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 。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5分)1、误读率最小的仪表表面和刻度的配色哪对最佳( )。
A 黑和白B 白和黑C 墨绿和白D 深蓝和白 2、 选择下列哪种形式的仪表误读率最低( )。
A 圆形B 水平直线形C 竖直弧形D 开窗式 3、由含有结合型S i O 2粉尘引起的尘肺称为( )。
A 砂肺B 硅酸盐肺C 碳尘肺D 混合性尘肺 4、人体长期处于低温条件下,会产生以下生理反应( )。
A 神经兴奋性提高B 人体机能增强C 代谢率提高D 神经传导能力减弱 5、下面不属于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
A 调查法B 实验法C 测量法D 工作分析 6、人因工程学的研究目的是( )。
A 使作业者获得良好的作业条件B 使人和机器及环境达到合理的结合C 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D 使作业者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因工程学》试题(B卷)
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人因工程学研究时,必须占有必要的资料。
因此,要针对研究目标,广泛收集与目标有关的资料。
()
2.在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
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
3.只有当视野内出现过高的亮度时才会出现眩光。
()
4.许多研究资料表明,疲劳是作业者的生理反应。
()
5.照明会影响操作者的作业效率,所以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工作场所亮度越高越好()。
6.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有很大影响,气流速度与人体散热量呈线性关系()。
7. 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
8. 眩光效应与眩光源的位置有关,因此提高悬挂高度可以避免眩光。
()
9. 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干扰而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
10. 若两种色彩的三个基本特性相同,一定会产生相同的色彩感觉。
()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工效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A 设计出可行实用的人-机-环境系统方案,使人获得安全、健康、舒适的作业环境 ,
从而达到提高工效的目的。
B 改善作业环境
C 改善人与机器的关系
D 改善人机功能分配关系
2.能量代谢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之一测定出来()。
A 人体释放的热量
B 人体吸入的氧量
C 人体呼出的CO2
D 人的氧热价
3. 单调作业采用下列哪种姿势为佳()
A 平衡姿势
B 坐姿
C 立姿
D 坐立姿势
4. 人体单位时间内的对流传热量仅取决于下列因素()。
A 空气流动速度和皮肤表面积
B 对流传热系数和皮肤温度
C 气温和服装热阻值
D 上述全部因素
5. 人体长期处于低温条件下,会产生以下生理反应()。
A 神经兴奋性提高
B 人体机能增强
C 代谢率提高
D 神经传导能力减弱
6.欲使工作面上的物体鲜明可见,可借助于下列措施的改变()。
A 尽可能增加工作面的中心亮度
B 尽可能增加工作面周围的照度值
C 尽可能降低工作面周围的照度值
D 使工作面周围照度与中心照度接近,同时又突出工作面中心照度值
7.导致视觉疲劳的原因为()。
A 工作面周围和中心的照度值相同
B 工作面周围的亮度稍暗,而工作面中心的亮度比较突出
C 工作面中心的亮度突出,而周围黑暗
D 受注视物体的亮度比较亮
8.声音由物体机械振动产生,它可分为()
A 复合音与噪声
B 纯音和噪声
C 复合音和元音
D 纯音和复合音
9. 不同色彩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暖色调会产生如下的感觉()。
A 物体密度大
B 稳定性好
C 空间宽敞
D 距离缩短
10. 由含有结合型S i O2粉尘引起的尘肺称为()。
A 砂肺
B 硅酸盐肺
C 碳尘肺
D 混合性尘肺
三、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人因工程学发展的各阶段及其特点,以及代表人物。
2、简述人工照明的类型,并各举一例。
3、微气候综合评价的方法都有哪几种?每种方法各考虑了哪些因素?
4、疲劳产生的机理有哪几种?
5、请举出六种疲劳测定方法。
四、计算题(共3题,20分)
1. 某男工身高1.8m,体重90kg,基础代谢量平均值约为158.7KJ/m2h,连续作业80min。
当RMR=4时,试问能量消耗是多少?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为多少?(10分)
2. 某车床运转时,在相距1m处测得的声压级为85dB;该车床停车时,在同距离测得的背景声压级为75dB。
试求车床产生的声压级。
(5分)
3.某车间有CO、CS2、SO2、H2S 四种毒物共存时,测出CO的浓度为16mg/m3、CS2为4mg/m3、SO2为2mg/m3、H2S为1mg/m3。
试求该车间有毒物质是否超过卫生标准。
已知CO 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CS2为10 mg/m3、SO2为15 mg/m3、H2S为10mg/m3。
(5分)
五、论述题(20分)
场景1:几年前,杭州的《都市快报——金周讯》创刊的时候,用了一种“难看”的浅黄色纸张,有参与这次创刊的编辑说,这是一种时尚,并且说,在杭州做媒体实在太难。
言外之意是说,要做出新的东西,大概也只能在纸张上做点文章。
那个时候大多数该报的读者反对这种浅黄色的纸张,竟然有几位高龄的老者打去热线,骂该报为“黄色小报”,反对的声音一时很大。
然而好几年过去了,现在大家早已习惯了这份采用黄色纸张的报纸,广告上说,“《都市快报》,杭州地区销量最大”。
显然,读者们在慢慢认同这份“黄色小报”的同时,也开始对其产生依赖感了。
更多的人看着黄色的纸张,非但没有任何不适,反而会觉得
眼睛不像从前那么累;老年人即使看报看久了,也鲜有眼睛刺痛之感。
有朋友说,要是现在去杭州各家医院眼科中心做个调查,肯定会发现白内障病人比起没有“黄色小报”的时候少很多了,当然,这是一个夸张的玩笑。
场景2:乒乓球的颜色由白色改成了黄色(橙色),这体现了人因工程学作为一门与人息息相关的重要学科,在国际上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识。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乒乓球是一项很流行的运动项目。
那个时候的球是清一色的白色球,打得久了,除了手酸脖子酸外,眼睛也很酸痛,因为要在灰色的水泥乒乓台上小心翼翼地辨认一只直径不过三厘米的小球,实在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
更不用说球在用久了之后,会慢慢接近和水泥类似的灰黑色,即使近在眼前,也要想一想会不会是一坨鸽子屎。
在改用黄色乒乓球后,以上问题都不存在了。
我注意过雅典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用球,颜色可能又有所调整,是一种介于白色与橙色之间的颜色,暖色系。
总之比触目惊心的白色好得多。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试用人因工程学的原理对场景1中的人-机-环境系统改善进行分析。
(6分)
2、试用人因工程学的原理对场景2中的人-机-环境系统改善进行分析。
(6分)
3、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谈谈学习及应用人因工程学的意义。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