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

合集下载

中小学班级的管理制度(精选21篇)

中小学班级的管理制度(精选21篇)

中小学班级的管理制度中小学班级的管理制度(精选21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班级的管理制度(精选2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班级的管理制度1为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确保班级公物和学生的人身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1、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2、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火灾、交通、中毒和其它意外事故的发生。

3、班主任要经常检查教室内的电源开关、电线、门窗、照明灯具是否安全、牢固,发生问题要及时报告总务处维修,并告之学生注意安全。

4、班主任要组织好班级各项活动,对安全隐患要有预见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5、班主任要每天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及时与无故未到校的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6、学生要做到:不打架骂人、不看色情、凶杀的书刊、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吸烟喝酒、不损害公物、不在教室内打闹。

7、严禁学生携带棍棒、利器等不安全物品进入学校。

8、学生在校期间因特殊情况离校,需持班主任签发的出门证,方可出校门。

9、上课期间禁止学生会客。

如遇公安机关来校约见学生,一般情况下,必须班主任或保卫干部在场,陪同询问。

公安机关要将学生带离学校,必须向校领导汇报,并同时通知学生家长,方可将学生带离学校。

10、学生出入教室,上、下楼梯要有礼貌、有秩序,严防混乱、拥挤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中小学班级的管理制度2为了营造我班更好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班级风气,也为我班以后评优评先提供更好的评断依据。

特制定了一道关于学生学习、活动方面奖惩制度。

该制度采用计分制,每人每学期的基础分为10分、具体执行内容如下:一、学习条例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方面的竞赛活动者加1分。

根据赛后的成绩以及为班级争得的荣誉加2—3分。

2、上课积极活跃,主动配合老师者加1分。

小学班主任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总结6篇

小学班主任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总结6篇

小学班主任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总结6篇第1篇示例:小学班主任是整个班级最重要的管理者,他们承担着诸多重要职责,其中包括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等方面,做好班级常规管理,是保证班级正常秩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关于规章制度的宣传和落实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首先要在班级中宣传和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他们要通过班会、班级通知、班级公告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纪律意识。

班主任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促使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二、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和指导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态度,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要积极配合任课教师,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

三、关于学生生活和情绪管理的把握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和情绪变化,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帮助学生调整不良情绪,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班主任要及时关心和帮助,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四、关于班级文化和团队建设的推动班主任是整个班级文化和团队建设的关键推动者。

他们要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文体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要及时沟通和协作,与家长、教师、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在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主观念,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班级管理工作更有效,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秩序、温馨的班级氛围中茁壮成长。

班主任的工作虽然艰巨,但也是充满成就感和意义的。

小学的班级常规管理制度

小学的班级常规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文明、有序的班级氛围,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班级管理领导小组:由班主任、副班主任、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等组成。

2. 班级管理小组:由班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负责具体实施班级管理制度。

三、班级常规管理内容1. 纪律管理(1)学生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上课期间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不讲话,不玩手机等。

(3)课间休息时,不追逐打闹,不发出噪音。

(4)放学后按时回家,不随意在外逗留。

2. 学习管理(1)认真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

(2)课堂上积极发言,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拓宽知识面。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阅读30分钟。

3. 卫生管理(1)保持教室整洁,不乱扔垃圾。

(2)定期打扫教室卫生,分工明确。

(3)爱护公物,不随意损坏。

(4)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良好习惯。

4. 仪表管理(1)穿着整洁,不穿奇装异服。

(2)保持发型整洁,不染发、烫发。

(3)不佩戴首饰,不化妆。

(4)尊重师长,礼貌待人。

5. 课外活动管理(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展现班级风采。

(2)遵守活动纪律,服从组织安排。

(3)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4)爱护活动场地设施,不随意损坏。

四、奖惩制度1. 奖励(1)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奖状、奖品等奖励。

(2)对积极参加学校活动的学生给予表彰。

(3)对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

2. 惩罚(1)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给予警告、记过等处分。

(2)对破坏公物的学生进行赔偿。

(3)对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视情节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等处分。

五、班级管理实施1. 班级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班级管理工作。

2. 班级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定期向班级管理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3. 班级管理领导小组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3篇)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3篇)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1. 准时到校:学生应在指定时间内准时到校,迟到者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或补课。

2. 教室秩序:学生应保持教室内的整洁和安静,禁止乱扔垃圾、乱涂乱画、乱吃零食等行为。

3. 注意卫生:学生应保持个人卫生,包括清洁衣物、整洁发型、干净指甲等。

垃圾应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内。

4. 进出教室:学生应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进入和离开教室,不得闯入其他班级的教室。

5. 安全第一:学校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学生应按照规定的路线行动,保证安全。

不得随意攀爬树木、跑出学校等行为。

6. 服装要求:学生应按照学校制定的校服要求进行着装,不得穿着不整洁、不合适的服装。

7. 引导学生守纪律: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不得随意走动、说话、打闹等。

学生应严格遵守一些基本规则,如不欺负同学、不抄袭作业等。

8. 外出活动: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时,应听从老师的指挥和安排,不得离队、离岗、走失等。

9. 纪律处分: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学校可以采取一定的纪律处分,如批评教育、课外劳动、书写检查等。

10.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2)是为了规范学校小学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教学秩序的一系列规定。

以下是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的一些建议:1. 准时上课:老师和学生应准时到达教室,不晚到或早退。

值得一提的是,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教学材料和准备活动。

2. 上课纪律:学生在上课期间应保持安静,不做与学习无关的行为,不玩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不在课堂上交头接耳或说闲话。

3. 注意卫生:学生应保持课桌和教室的整洁,注意个人卫生。

按时清理教室,尽量保持教室的整洁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4. 尊重他人:学生应尊敬老师、同学和其他学校员工。

不使用恶语、嘲笑或欺负他人。

教师应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

5. 课堂纪律:在课堂上,学生应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认真听讲、完成课堂作业。

老师应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遵守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小学班队常规管理制度

小学班队常规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提高班级凝聚力,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班级管理领导小组:由班主任、班委会成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等组成,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2. 班委会:由班级全体同学选举产生,负责班级日常事务的处理。

三、班级常规管理内容1. 纪律方面(1)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3)参加升旗仪式、班会等活动时,按时到场,不随意离开。

(4)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打架斗殴,不欺负弱小。

(5)爱护公共财产,不损坏班级设施。

2. 学习方面(1)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复习,不抄袭、不作弊。

(2)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4)关心同学的学习情况,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 生活方面(1)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洗脸、洗澡,保持教室、宿舍整洁。

(2)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

(3)遵守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4)穿着整齐,不穿奇装异服。

4. 体育方面(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认真参加体育课,遵守体育规则。

(3)关心班级体育活动,积极参与班级体育比赛。

5. 文明礼仪方面(1)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不说脏话、粗话。

(2)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3)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

(4)关心社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四、班级常规管理措施1. 制定班级常规管理细则,明确各项规定。

2. 班级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3. 班委会定期组织班级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

4. 班主任、班委会成员要加强与同学们的沟通交流,关心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

5. 定期开展班级评比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表彰和奖励。

6. 对违反班级常规管理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给予相应处罚。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班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一、教室管理1.教室卫生:教室要保持干净整洁,教师要定期检查和指导学生卫生管理,加强对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

2.教室纪律:教师要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教室纪律,比如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涂画等,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

3.教室用品管理:教师要对教室用品进行计划采购和合理配置,学生要爱惜教室用品,不可随意损坏或私藏。

二、教师管理1.课堂管理:教师要制定详细的课堂管理规则,确保学生听讲、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及时予以纠正和教育。

2.作业管理: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布置学生的作业,规定作业要求和截止时间,并及时批改和讲解作业内容。

3.评价管理:教师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科特点,合理制定评价标准,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反馈,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三、学生管理1.学生出勤:教师要监督学生按时到校上课,对旷课、迟到、早退等情况要及时记录并做出必要处理。

2.学生纪律:学生要遵守学校和班级的纪律规定,不得违反教室秩序和纪律,遵守课堂纪律,不随意打闹、交谈等。

3.学生安全: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制定相关安全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以提高学生应急能力。

四、家校合作管理1.家庭作业:教师要制定明确的家庭作业内容,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家长要积极配合教育学校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监督和检查。

2.家长会:学校要组织开展定期的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背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3.家访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家访制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积极与家长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以上就是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的内容,通过规范和严格执行这些管理细则,能够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学生和家庭的引导和培养,形成全员参与、共同努力的管理格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一周考核细则

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一周考核细则

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一周考核细则一、作业完成情况每周考核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课内和课外作业。

作业完成情况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班级常规管理有重要影响。

二、卫生和整齐每天考核学生的个人卫生和课桌的整齐程度。

学生的个人卫生和课桌整齐程度反映了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自律能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

三、校服着装规范每周考核学生的校服着装规范情况。

学生的校服着装规范不仅是对学生形象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自身的修养和规范要求。

着装规范的考核要求可以包括校服整洁、衣物搭配得当、穿戴得体等。

四、课堂纪律每节课都要考核学生对课堂纪律的遵守情况,包括听讲认真、不讲话、不乱动、不爬椅子等行为。

课堂纪律的考核是促进教学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

五、上下学纪律每天考核学生上下学时的纪律情况,包括队列整齐、不奔跑、不喧哗等。

上下学纪律的考核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和规范行为,维护校园秩序。

六、协作和合作能力每周考核学生在集体活动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情况。

通过考核协作和合作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

七、文明礼仪每周考核学生在日常交往中的文明礼仪,包括敬语用语、礼貌待人、守时守约等方面。

文明礼仪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社交能力的关键。

八、奖惩机制对于达到考核要求的学生,可以采取奖励措施,如表扬、奖状等;对于达不到考核要求的学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如批评、罚站等。

通过奖惩机制,引导学生主动遵守规则,规范行为。

以上是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一周考核的主要细则,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考核,可以全面地了解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课堂纪律情况,及时纠正问题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

希望通过这些考核细则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中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制度

中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营造和谐、文明、有序的班级氛围,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班级委员会:由班主任、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纪律委员等组成,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2. 班级小组: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立若干个学习小组、活动小组等,负责具体活动的开展。

三、班级日常管理内容1. 纪律管理(1)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纪守法。

(2)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3)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不随意说话,保持课堂秩序。

(4)尊敬老师,礼貌待人,不顶撞老师,不侮辱同学。

(5)爱护公共财物,不损坏公物。

2. 学习管理(1)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不作弊。

(2)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3)认真复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4)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高综合素质。

3. 生活管理(1)遵守宿舍管理制度,保持宿舍卫生,爱护宿舍设施。

(2)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3)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活动管理(1)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

(2)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展示班级风采。

(3)遵守活动纪律,服从组织安排。

(4)发挥特长,为班级争光。

四、班级日常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明确班级管理职责。

2.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3. 定期召开班级会议,讨论班级管理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4. 开展主题班会,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5. 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6. 建立班级考核制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

五、班级日常管理考核与奖惩1. 考核方式:以学生自评、互评、班委评价、班主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 奖惩措施:(1)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如颁发“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2)对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给予警告、严重警告等处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是为班主任量身定做的最佳工作指南,涉及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为班主任提供了成功管理班级的智慧锦囊;同时,本书涵盖了班级组织常规管理、班级学习常规管理、班级生活常规管理以及班级信息常规管理等班主任工作常规内容。

读过此书之后,对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我感觉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要搞好小学教育,必须注重班级管理,而班主任又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一个班级就如同一个家,学生如同孩子,班主任就是这个家的当家人,孩子的方方面面自己必须了如指掌,因此教育方法就要灵活多样,还有要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思想倾向以及行为习惯。

班主任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样有责任让这个家充满生机,充满和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作为班主任我们的任务更是重中之重,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时刻关心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等,正确引导他们。

正因为这样,我们就要走近每一位学生,去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融入这个大家庭。

对孩子中的弱者,不但不能歧视,反而应该加以保护。

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出一个奇迹;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

班级的主体是人,因此对于一个班级而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师与师的关系、生与生的关系、师与生的关系都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制约因素,而其中师与生的关系,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关系。

因为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若想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必须首先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只有建立起“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情感交融、交流合作”的新型关系,才有可能在融洽的氛围中构建和谐的班级。

为此,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要让学生感到你是他们的真正的朋友,能与他们同甘共苦。

要以自身崇高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征服和引领学生,要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你,从而消除对你的戒心,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乐意与你交流、主动与你交流,逐渐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读过此本书,可以使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中有据可循、有理可依,做起小学班主任来更加得心应手。

关注教学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本身,凭着一颗爱学生的心并知道如何去爱,是我需要长期思考并践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