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水资源成为了各地区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并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可持续性,建设一个水库成为了一个可行的选择。
二、项目概述1. 建设目标:通过建设水库,解决城市用水问题,保障供水安全。
2. 建设规模:水库总容量为X万立方米。
3. 建设位置:根据地形、水源分布等因素确定,选址在XXX。
三、市场分析1. 需求分析:当前城市用水量逐年增长,供水压力日益加大,水源面临枯竭风险。
2. 市场竞争分析:目前市场上尚无同等规模的水库供应,建设水库是可行且有市场需求的。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水库建设所需技术已经得到验证,建设水库的技术可行性高。
2. 经济可行性:建设水库的投资总额为X万元,经济收益主要通过供水收入和周边开发等手段实现,预计投资回收期为X 年。
3. 社会可行性:建设水库既可以解决城市用水问题,也可以提供灌溉水源,对农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五、项目风险分析1. 投资风险:建设水库所需的投资较大,存在资金筹集困难的风险。
2. 自然风险:水库建设区域可能受到地质灾害和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3. 环境风险:水库建设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和治理。
六、项目推进措施1. 寻求政府支持,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
2. 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水库的建设方案和投资回报。
3. 开展环境评估,制定环境保护措施,确保水库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4. 加强社会宣传和沟通,增加项目的社会认可度。
七、结论综合分析可得,建设水库是一个可行且有市场需求的项目。
然而,需要在资金筹集、环境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加强工作,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成功实施。
开化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

开化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本文档对开化水库进行可行性研究,旨在评估该水库建设的可行性,并为后续工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开化水库位于XX省XX市,拟建于XX河流上,用于保障当地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
本报告将对开化水库的水资源、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详尽分析和评估。
2. 水资源评估开化水库所在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对该水库的可行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首先对开化水库所在河流的径流量、水质进行调研分析。
通过历史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确定开化水库的设计容量和设计洪水标准。
同时,还利用水文气象模型,对未来10年的气象预测数据进行模拟分析,评估开化水库未来的供水能力。
3. 环境影响评估水库建设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本报告对开化水库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对土地、植被、野生动植物和人类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评估水库对水质、水生态系统和水库下游区域的影响,确保水库建设能够达到环保标准。
4. 社会经济效益评估开化水库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决定其可行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将对开化水库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包括农田灌溉效益、城市供水效益和水电发电效益等方面。
综合考虑投资成本、运维费用和各项收益,对开化水库建设的经济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
5. 技术可行性研究水库建设所用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也是影响可行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档对开化水库建设所需的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包括水库建设的施工工艺、材料选择和设备配置等方面。
同时,还对水库的监测与管理技术进行讨论,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和维护。
6. 可行性结论通过对水资源、环境影响、社会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的详尽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开化水库建设具备充足的水资源供给能力,能够满足当地的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需求;•水库建设对周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经过科学规划和环保措施的采取,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影响;•开化水库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增加农田灌溉面积和提供城市供水,能够提升农业生产和城市的发展;•技术可行性研究表明,开化水库的建设技术成熟可靠,具备良好的运维管理能力。
洞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

洞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立项背景洞源水库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境内,是一座大型水库,项目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丰富。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保障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洞源水库可行性研究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项目建设内容1. 水库规模:按照设计方案,洞源水库总库容为10亿立方米,可以有效储存雨水和地下水,满足周边地区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
2. 水利工程建设:水库设计包括大坝、泄洪道、输水管道等水利工程建设。
大坝建设将带动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3. 生态环境保护:在水库周边建设生态环保工程,保护和恢复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提高水库水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项目建设条件1. 土地资源条件:洞源水库项目选址位于地势较高,地质条件优良的地区,适宜进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
2. 水资源条件:周边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适合进行水库建设和水资源开发。
3. 生态环境条件:周边植被茂密,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水土保持良好,适宜进行生态环保工程建设。
四、项目建设效益1. 经济效益:洞源水库建成后,将有效保障周边地区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提高地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2. 社会效益:水库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当地水资源供应问题,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3. 生态效益:水库的建设将有效调节周边地区水文情势,改善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保护和恢复当地生态环境,提升当地生态环境的质量。
五、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1. 投资规模:洞源水库项目总投资约为50亿元人民币,投资主要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保工程建设等。
2. 运营管理:水库的运营管理将由地方政府或者专业水利企业进行管理,保障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六、项目实施风险1. 自然风险:水库建设可能面临自然灾害风险,如洪水、山洪等自然灾害风险。
宣威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

宣威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及意义宣威水库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60年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宣威市及周边地区的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宣威水库建设较早,水库的蓄水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对宣威水库进行可行性研究,探讨其是否需要进行改建或扩建,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的需求。
二、研究内容1. 宣威水库的现状分析对宣威水库的历史资料进行梳理和整理,了解水库的建设历史、规模和用途,以及目前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 宣威市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需求分析分析宣威市及周边地区的人口增长、产业发展和生活用水需求情况,探讨目前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状况。
3. 水库改建或扩建方案研究探讨对宣威水库进行改建或扩建的可行性,包括对水库的蓄水能力、供水能力和治理效果进行评估,提出不同改建或扩建方案的优劣势比较。
4. 社会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对水库改建或扩建后的效益进行分析,评估其对当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 资料调研法对宣威水库的历史资料、当地水资源数据和相关政策文件进行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2.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地居民对水资源需求的看法和意见,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3. 专家访谈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其对水库改建或扩建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结果1. 宣威水库的现状分析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发现宣威水库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蓄水能力不足、水质受到污染等。
2. 宣威市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需求分析经过调查和分析,发现宣威市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需求较大,并且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3. 水库改建或扩建方案研究针对宣威水库存在的问题和当地的水资源需求,提出了多种改建或扩建方案,包括提高水库蓄水能力、改善水库水质和加强水库治理等。
4. 社会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对各种改建或扩建方案的效益进行评估,发现水库改建或扩建对当地经济、环境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解决水资源供应紧张问题和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方面有显著效果。
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一、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报告旨在对拟建水库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水库的建设、运营等方面进行探讨,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水库的建设可以提供稳定的水源供应,解决旱季的用水难题,同时还可以进行水利发电、灌溉等多种用途。
因此,研究水库的可行性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进行综合评估。
四、水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水资源需求分析根据对当地水资源的调研和分析,发现在干旱季节,当地水资源供应紧张,需要建设水库来解决用水问题。
2.多功能利用分析水库不仅可以用于供水,还可以进行水利发电、灌溉等多种用途,可以实现多功能利用,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3.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库建设对环境影响较小,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和建设,减少环境污染。
5.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水库建设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水库的建设还可以为周边农业和工业提供稳定的水源,增加当地的产值。
六、水库建设的技术可行性和保障措施1.水电站的建设与管理水库建设需要建设水电站,进行水资源的调度和管理,保障水库的正常运行。
2.工程建设技术的可行性根据对当地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调研和分析,水库的工程建设技术是可行的。
3.水库的保障措施在水库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水库的监控和维护,并建立应急预案,保障水库运行的安全性。
七、水库建设的风险和应对措施1.自然灾害风险水库建设需要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如洪水、地震等,需要建立应对措施,提高水库的抗灾能力。
2.环境保护风险水库的建设可能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八、水库建设的投资和收益分析1.投资分析水库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进行投资分析,评估水库的建设成本和盈利能力。
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障能力,拟建设一座新的水库工程。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对该水库工程的建设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背景(一)地区水资源状况本地区水资源总量相对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缺水和区域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二)现有水利设施情况目前,本地区已有的水利设施老化、损坏严重,供水能力和调蓄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新的水库工程,将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促进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稳定供应,同时还能发挥防洪、发电、生态等综合效益。
三、工程任务和规模(一)工程任务本水库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供水、灌溉、防洪和发电。
(二)工程规模1、水库库容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和设计标准,确定水库的总库容为_____立方米。
2、供水规模设计日供水能力为_____立方米,可满足_____万人的生活用水和_____家企业的工业用水需求。
3、灌溉面积新增灌溉面积_____亩,改善灌溉面积_____亩。
4、防洪标准按照_____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计,_____年一遇的洪水标准校核。
四、工程选址(一)选址原则1、地形地质条件良好,库岸稳定,不存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
2、集水面积大,来水量充足,水质良好。
3、淹没损失小,移民搬迁少,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小。
4、交通便利,便于施工和运行管理。
(二)选址方案经过现场勘查和比选,初步选定了_____处库址。
对各库址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淹没损失、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最终确定了最优库址。
五、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一)工程总体布置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洞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_____坝型,坝顶高程为_____米,最大坝高为_____米。
石梁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

石梁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石梁子水库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南部,是一座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小型水库。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石梁子水库的用途及潜力也受到了更多关注。
本研究旨在对石梁子水库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其可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和潜力,为未来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范围及方法本研究将涵盖石梁子水库的地质、水文、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等,对水库周边资源及环境状况进行详细测量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和政策,对石梁子水库进行全面评估。
三、地质和水文状况分析石梁子水库位于山西盆地东南缘的太原市,地质属于中生代山西煤田,岩性主要为煤系页岩和泥岩。
水面最大蓄水位为467米,总库容约为20万立方米。
水库周边地区气候温和,年降水量约为42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
四、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水库的建设和开发将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水质变化、生物多样性及森林保护等方面。
为保护生态环境,应当在决策和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评估和生态保护措施。
五、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估水库的开发利用将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要包括水资源利用、灌溉和发电等方面。
同时, 受益村民的生活条件也会得到改善。
通过模型计算及社会调查等手段,对石梁子水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
六、可行性分析和建议综合考虑地质、水文、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对石梁子水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石梁子水库,将为太原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七、结论本次石梁子水库的可行性研究对水库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估。
研究认为,石梁子水库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决策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
同时,应加强水库管理和监测,确保水库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公司拟在某区域建设一个水库项目,以解决当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二、项目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某省某市,地处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区,水资源丰富。
紧靠市区,便于水资源输送及工程施工,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
三、项目建设规模该水库总库容为xx亿立方米,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项目。
主要包括水库大坝、水库注水、水库排水、水库引水、水库发电等主要设施。
四、项目建设方案1. 建设大坝本项目拟采用xx式大坝,大坝高度xx米,大坝顶长xx米,大坝坝面宽度xx米。
大坝材料采用当地石料和混凝土搅拌而成。
2. 注水工程注水工程分为水库上游引水、水库下游引水和水库内部引水,通过管道和渠道将水源引入水库,确保水库有足够的水源存储。
3. 排水工程排水工程主要包括泄洪、排洪和排泥,通过设置水库底放水闸等设施来控制水库水位和排放底泥。
4. 引水工程引水工程主要是将水库蓄水引入附近的灌溉用地、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等地,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5. 发电工程本项目还设有水力发电厂,利用水库蓄水产生的水能来发电,增加项目的经济效益。
五、项目效益1. 生态效益该水库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当地植被和野生动物,减少土壤流失和水土流失的现象。
2. 经济效益该水库项目成为当地的重要水源资源,将解决市区的用水问题,提高周边农田的灌溉水平,同时水力发电将增加当地的电力供应,增加经济收益。
3. 社会效益该水库项目的建设将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缓解当地的用水问题,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六、项目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本项目的建设方案合理,技术先进,符合国家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具备良好的实施条件。
2. 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主要通过投资分析和收益预测来评估,本项目的总投资额在可控范围内,考虑到水库的多功能性,收益预测不错,具有很强的经济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1 综合说明1.1概述1.1.1 自然、地理及社会发展概况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库位于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村于*江一级支流罗闸河上游勐佑河段的左岸支流榨房河上游,水库径流区属*江流域,*江水系。
水库坝址地理位置:东经:99°54†23‡,北纬:24°29†17‡。
工程距某镇政府15km,距*县城65公里。
根据《*县2010年统计年鉴》,*县2010年GDP(当年价)为31.51亿元。
*县辖5个乡,8个镇,据2010年底统计资料数据,全县183个村委会、4个社区,全县国土面积3451平方公里,总人口45.86万人,常住人口43.72万人,共有22种少数民族。
户籍人口镇中小数民族人口13.64万人,占总人口的28.74%。
某镇辖1 3个村民委员会,205个村民小组,142个自然村;2010年末总人26638人,其中农业人26246人。
2010年,全镇经济总收入97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90元;固定资产投资8257.37万元;茶园总面积2.0512万亩;泡核桃总面积达11.32万亩;2011年种植烤烟3200亩;累计建成桑园面积947亩;肉类总产达2924吨,粮食总产9960吨,人均占有粮食379公斤。
根据《*县骨干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及《*县“十一五”水库建设规划》成果中,新建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库不仅达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下游人蓄饮水保证率及农田灌溉供水保证率和可靠性,而且也将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经济收入,从而推动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
新建后的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库的主要功能以提高了下游人蓄饮水保证率及农田灌溉为主,其中提高了下游2854人的饮水保证率,设计灌溉面积7500亩。
1.1.2 编制过程及依据*县水务局于20011年9月15日与我院正式签定了勘察设计合同,承担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库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和技施阶段等的勘测设计工作。
1.1.3 可研报告编制概况根据合同及勘察设计大纲要求,我公司于2011年9月组织人员进场开展勘测工作。
本次可研工作完成了:(一)、坝址枢纽区及库区的测量;(二)、2个块石料场的野外及室内试验工作;(三)、区域地质评价、枢纽区地质评价;(四)收集、整理、复核了降水、流量、蒸发和水位等资料,进行了水文分析工作;(五)、收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资料和“十二五”计划,对工程任务、规模及水库淹没进行计算和论证;(六)、灌区规划设计;(七)、对上、下坝址进行同等经济效益比较,在稳定、渗流分析论证的前提下,对建筑结构作优化调整设计,并初拟基础防渗处理、枢纽总体布置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八)、环境保护设计及水土保持方案;(九)、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1.2水文1.2.1 流域概况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库位于*县某镇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村*江一级支流罗闸河上游勐佑河段的左岸支流榨房河上游,水库径流区属*江流域,*江水系。
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库规模属小(一)型,水库径流面积面积11.1km2,地势为北高南低,水库流域水系呈羽毛状分布。
1.2.2 水文成果采用资料我院设计所需的水文气象资料,根据*县水务局提供的由*省水文水资源局*分局编制的《*市*县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库工程水文分析计算报告书》(可行性研究阶段)直接采用。
报告中第二章内容为方便专家阅读,直接引用水文分析报告中的部分成果。
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库水情测报系统已由*省水文水资源局*分局编制完成,为不重复投资,我院不再该进行方面的设计。
1.3地质1.3.1 绪言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库系拦河蓄水为主的小(一)型水库工程。
位于*县某镇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村,其地理位置为东经99°54†23〞,北纬24°29†18〞。
距*县城97km。
距某镇17 km,其中有通县油路80km通至镇政府,镇政府通至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村通达土路17 km,交通较方便。
水库径流区地处南桥河上游一级支流——榨房河,属*江流域,控制径流面积约11.1km2,多年平均降雨量2020mm。
该工程拟建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设计最大坝高(地面以上)47.6m,坝顶高程1824.17m,正常水位高程1821.40m,总库容127.76万m3。
工程设计灌溉面积7500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同时兼顾下游人畜饮水的综合效益小(一)型水库。
受*县水务局委托,由我院承担该工程可研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任务。
我院组织队伍,于2011年8月18日进场,进行外业测量、勘探工作,2011年10月5日结束,2011年10月底提交全部地质勘察资料。
先后完成1/20000区域地质测绘24km2,1/1000库区工程地质测绘0.126km2,1/500坝址区工程地质测绘0.06km2。
坝轴线工程地质勘探钻孔5个,总进尺150m,孔深20.00~50.00m,。
孔内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4次,压水试验30段,石料场勘察两个,取岩块试验3组。
1.3.2 区域地质概况(一)地层岩性工程区出露地层较多,有前奥陶系;中生界三叠系中、上统;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地质作用以变质作用为主。
(二)地质构造工程区处于青藏歹字型构造体系中段与川滇经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水库工程区位于花岗岩与前奥陶系(松山组)侵入接触带附近。
(三)地震基本烈度及区域稳定性工程区位于保山——龙陵断裂带、耿马—澜沧断裂带、中甸——大理强震带和思茅——普洱强震带之间,对工程区影响较大,距离较近的是保山——龙陵断裂带。
根据2001年2月2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工程区相应地震烈度为Ⅷ度。
(四)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工程区内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坡度在30~45°之间,局部较陡,坡度为50~65°,绝对高程1530~2600m,属中、高山斜坡地貌。
山川走向呈北北西向展布,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
区域上基岩部分出露,地表普遍为第四系覆盖,厚度1.5~3m,局部4m以上,森林植被覆盖较差,区内滑坡、坍塌少,规模较小,冲沟发育。
河床多呈“V”字型断面。
因此,区域内物理地质现象稍发育。
(五)水文地质工程区水文地质情况不复杂,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其次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均受降雨补给。
1.3.3 库区工程地质(一)地层岩性库区地层岩性简单,主要分布第四系松散覆盖层、燕山早期(γ52)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前奥陶系松山组(AnOs)灰色石英岩。
(二)地质构造库区基底岩性为燕山早期(γ52)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前奥陶系松山组(AnOs)灰色石英岩。
(三)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库区位于*江水系南桥河上游支流榨房河上,地势呈北东向南西倾斜,流域呈树枝状。
库区所处海拔高程1760~1850m,地貌属中山中等切割地貌类型。
水库位于南桥河一级支流榨房河中上游部位,河谷处于老年发展阶段。
河谷库盆呈狭长形,库盆长约610m,河流纵向平坡度为7%,地势开阔处谷宽70~90m,坝址段为40~50m左右。
(四)水文地质与库区渗漏评价库区内南、北、东三侧高,为库区汇水区分水岭,西侧低为区内河道的排泄口,以分水岭为界形成具补、径、排系统的水文地质单元;区内地层岩性单一,第四系松散层普遍较薄,局部较厚,基岩裂隙较为发育,其含水性能为弱~中等;库区两岸山体宽厚,地层岩性隔水,地下水出露高,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没有导水构造,不会产生库区渗漏。
(五)水库淹没和浸没库区植被覆盖差,主要为农田,为经济林(核桃林),无人居住,也未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矿产,水库建成后,淹没主要是库区农田、部分经济林(核桃林),淹没损失较小,库区稳定主要取决于基底岩层,因此,水库蓄水后,能抬高库岸的地下水位,但库岸基岩软化系数较高,即使水位壅高,也不会因修水库产生浸没作用,影响库岸的稳定。
(五)水库淤积评价库区内两岸植被覆盖差,地形坡度较陡,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较好,河道水质清澈,库内仅发育几条规模不大的冲沟,沟中有水,水质清澈,断面呈“V”字型,属于不活跃的壮年期冲沟,水库库区内淤积小,水库上游河床坡降较陡,河流向源浸蚀作用强烈,搬运能力强,所以水库淤积主要来源为上游洪冲物质,根据水文资料分析,榨房河多年平均固体径流为0.571万m3,水库建成后,回水线以下小坍塌、边岸再造等会造成少量淤积,估算平均年淤积量为0.071万m3,对水库蓄水影响较大,因此水库总体淤积量较大。
(六)库岸稳定性评价库区左岸地形坡度20~35°。
右岸地形坡度45~55°。
最陡处近垂直,左缓右陡,多为“U”字形,局部“V”字形河谷。
水库两岸地层岩性为燕山早期(γ52)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前奥陶系松山组(AnOs)灰色石英岩。
强~弱风化,属坚硬岩,左岸地形坡度相对较缓,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厚度不大,坍塌滑坡等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库岸基本稳定,右岸基本为块状岩质边坡,仅局部出现边坡掉块现象,边坡稳定,水库蓄水后,库岸基本稳定。
1.3.4 坝址工程地质通过实地踏勘及多方面比选,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库可研阶段在适宜建坝河段共选择相对较好的上、下两个坝址进行同效益(同蓄水规模)比较。
选定的上、下两坝址直线距离(两坝轴线平距)180m。
坝址段河床坡降7.2%,在上、下坝址之间河段相对狭窄,上坝址轴线以上河床开阔,在相同效益情况下,上坝位坝体远大于下坝位。
坝址区左右两岸地为第四系松散层零星覆盖,大部分基岩出露。
河床部位均为第四系洪冲积(Qpal)层覆盖,局部基岩裸露,坝址基岩为燕山早期(γ52)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前奥陶系松山组(AnOs)灰色石英岩。
基岩表层强弱风化,强度坚硬,两组地层侵入接触。
坝址区未见明显构造痕迹,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
(一)坝址比较坝址比较采取同效益(同蓄水规模)比较,详见表1-8表1-8 上、下坝址综合条件对比表通过以上各指标综合比较,下坝址明显优于上坝址,建议采用下坝址作为设计方案。
(二)基本坝型选择水库坝基部位弱风化基岩埋深大,强风化基岩力学指标能满足刚性坝体建基要求,河谷地质、地形条较好的坝址段较短,有利于占地较小的刚性坝布置;同时,枢纽区周边近距离范围内刚性坝体建材和土石坝坝体建材均较丰富,从建材用量多少、库容大小以及占地多少来比较,基本坝型适宜采用埋石混凝土重力坝。
枢纽区满足土石坝质量要求的粘土料、堆石料丰富,粘土料开采面积较大,堆石、碎石、块石开采面积较小,可选用面板堆石坝和埋石混凝土重力坝方案,从枢纽布置和建材用量上考虑,采用埋石混凝土重力坝方案较优。
1.3.5 天然建筑材料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库拟建坝型为埋石混凝土重力坝,面板堆石坝型作比较,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为块石料、碎石料、砂料,心墙防渗土料和坝壳堆石料,本阶段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储量及设计用量分别列表1-9:表1-9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储量与设计用量一览表1.3.6 渠系建筑物工程地质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库设计灌区总面积为7500亩,为连片灌区,分布于水库下游榨房河两岸,配套左、右两条输水干渠,左输水干渠全长14.2km;右输水干渠全长12.3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