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网络第5章-天线与传播

合集下载

通信天线_精品文档

通信天线_精品文档

通信天线1. 简介通信天线是一种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的设备。

它是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实现无线电频段上的信息传输。

通信天线具有不同的类型和设计,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

2. 通信天线的原理通信天线工作的原理是利用电磁场传输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当电磁波从信号源发射时,通信天线接收到这些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同样地,通信天线也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并向外发射。

通信天线的原理主要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

通过这些定律,通信天线能够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3. 通信天线的类型3.1 定向天线定向天线是一种能够将信号束聚到特定方向的天线。

它主要用于需要在特定方向上进行远距离传输或接收的应用中,如雷达系统、卫星通信等。

定向天线具有较高的增益和较小的辐射角度。

3.2 Omni天线Omni天线是一种能够在全方向上均匀辐射或接收信号的天线。

它主要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如Wi-Fi路由器、蜂窝网络基站等。

Omni天线的辐射模式呈360度水平覆盖,但在垂直方向上有一定的方向性。

3.3 扁平天线扁平天线是一种相对较薄且紧凑的天线设计。

它常用于一些对天线尺寸要求较小的应用,如移动通信设备、车载通信设备等。

扁平天线通常具有宽频段特性和低辐射角度。

3.4 天线阵列天线阵列是由多个天线元件组成的阵列结构。

通过控制这些天线元件的相位和幅度,天线阵列能够实现波束的形成和方向的调节。

天线阵列常用于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抑制、方向搜索等应用。

4. 通信天线的选择与优化在选择和优化通信天线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4.1 频率范围通信天线的频率范围应与设备所需的无线电频段相匹配。

不同的应用场景对频率范围的要求有所区别,因此在选择通信天线时需要确保其能够工作在所需的频率范围内。

4.2 增益增益是衡量天线指向性和接收能力的重要参数。

通信系统中通常希望通过天线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和接收,因此较高的增益对于提高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天线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天线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天线技术多天线技术(MIMO)是无线通信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技术,通过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容量。

本文将介绍多天线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多天线技术的原理多天线技术利用了信号传播时的多径效应。

当信号传播到接收端时,会经历多条不同路径的传播,每一条路径都会产生一个信号,这些信号相互干扰叠加,造成信号衰落和失真。

多天线技术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增加多个天线,可以获取多个信号样本,通过信号处理算法进行合并,以提高信号质量和传输速率。

二、多天线技术的应用场景1. 无线局域网(WLAN)多天线技术在无线局域网中被广泛应用。

传统的无线局域网系统通过单一天线与用户进行通信,受限于信号叠加和干扰,传输速率有限。

而引入多天线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问题,提高信号质量和传输速率。

目前,IEEE 802.11n和IEEE 802.11ac等无线局域网标准已经引入了多天线技术,实现了更高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

2.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是多天线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等移动通信系统中,多天线技术被用于信道估计、信号检测和信号干扰抵消等关键环节。

多天线技术可以提高信道容量和频谱效率,同时可以减少信号传输中的误码率。

3.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分布在空间中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用于感知和监测环境中的物理参数。

多天线技术可以提高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信质量,减少信号衰落和干扰,并且可以增加网络的范围和覆盖面积。

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来说,多天线技术的引入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多天线技术的发展方向1. 大规模MIMO大规模MIMO是多天线技术的一种发展方向,它通过在基站端使用大量的天线,同时服务多个用户,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大规模MIMO技术还能够有效抵消信号的干扰和衰落,提高系统的性能。

毕业论文-WIFI天线设计

毕业论文-WIFI天线设计

毕业论文-WIFI天线设计齐齐哈尔大学无线通信(论文)题目 WIFI天线设计专业班级通信工程 084 班学生姓名李敏代兴利陈树家学号 2008132111 2008132117 2008132003指导教师赵岩2011年12月20日I齐齐哈尔大学无线通信摘要在无线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天线的地位及其应用被人们日益重视。

本文系统的介绍WIFI天线制作方法,理论分析依据,及其制作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本文具体内容包涵WIFI知识, WIFI是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

具体理论分析计算制作WIFI天线形状、尺寸大小及其选用材料,具体制作WIFI天线的过程。

及其测试WIFI天线性能,对比系统自带天线。

包涵制作心得及其制作技巧,此天线原理简单,制作成功率高,是各位无线网络DIY爱好者初级制作首选。

关键词:WIFI天线;无线网络;WIFI天线制作I齐齐哈尔大学无线通信ABSTRACTIn today's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networks, antenna and its applications is increasing attention on the status of. Method for making this system to introduce WIFI antenna, theoretical analysis based on, and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technology requirements.Knowledge of specific content in this article include WIFI, WIFI is kind of short range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specific theories make WIFI antenna selection of shapes, sizes and materials, the concrete process of making WIFI antenna. And testing WIFI antenna performance, contrast with antenna system. Excuse making experience and production skills, this antenna simple in principle, make a highly successful, are you DIY enthusiasts primary production preferred wireless network.Key words:WIFI antenna; wireless signal; WIFI antenna manufacture II齐齐哈尔大学无线通信目录摘要 ..................................................................... (I)ABSTRACT ........................................................... ...................................................... II 目录 ..................................................................... ................................................... III 第1章引言 .............................................................................................................. 1 第2章概述 ..................................................................... . (2)2.1 WIFI相关简述 ..................................................................... . (2)2.2 WIFI组建方法 ..................................................................... . (4)2.3 WIFI目前的应用 ..................................................................... (5)2.4 WIFI天线制作与测试材料及工具 (6)2.5 本设计方案思路 ..................................................................... (6)2.6 主要技术指标...................................................................... ...................... 7 第3章理论分析 ..................................................................... . (9)3.1 分析天线形状...................................................................... .. (9)3.2 天线尺寸设计...................................................................... ..................... 10 3.3 罐头盒大小设计 ..................................................................... ........................... 11 3.4 导波线路分析...................................................................... .............................. 13 第4章制作与调试 ..................................................................... (15)4.1 整体实物制作...................................................................... (15)4.2 WIFI天线调试 ..................................................................... .. (21)第5章性能测试与对比 ..................................................................... (22)5.1 系统自带天线与WIFI天线性能对比 (22)第6章制作心得 ..................................................................... ................................... 26 第7章结论 ..................................................................... .. (27)III齐齐哈尔大学无线通信第1章引言WIFI全称Wireless Fidelity,又称802.11b标准,是IEEE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IEEE802.11)。

无线网络WiFi天线原理

无线网络WiFi天线原理

无线网络WiFi天线原理1.7.2 高增益栅状抛物面天线从性能价格比出发,人们常常选用栅状抛物面天线作为直放站施主天线。

由于抛物面具有良好的聚焦作用,所以抛物面天线集射能力强,直径为 1.5 m 的栅状抛物面天线,在900兆频段,其增益即可达 G = 20dBi。

它特别适用于点对点的通信,例如它常常被选用为直放站的施主天线。

抛物面采用栅状结构,一是为了减轻天线的重量,二是为了减少风的阻力。

抛物面天线一般都能给出不低于 30 dB 的前后比,这也正是直放站系统防自激而对接收天线所提出的必须满足的技术指标。

1.7.3 八木定向天线八木定向天线,具有增益较高、结构轻巧、架设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

因此,它特别适用于点对点的通信,例如它是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外接收天线的首选天线类型。

八木定向天线的单元数越多,其增益越高,通常采用 6 - 12 单元的八木定向天线,其增益可达 10-15dBi。

1.7.4 室内吸顶天线室内吸顶天线必须具有结构轻巧、外型美观、安装方便等优点。

现今市场上见到的室内吸顶天线,外形花色很多,但其内芯的购造几乎都是一样的。

这种吸顶天线的内部结构,虽然尺寸很小,但由于是在天线宽带理论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以及使用网络分析仪进行调试,所以能很好地满足在非常宽的工作频带内的驻波比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在很宽的频带内工作的天线其驻波比指标为VSWR ≤ 2 。

当然,能达到VSWR ≤ 1.5 更好。

顺便指出,室内吸顶天线属于低增益天线, 一般为G = 2 dBi。

1.7.5 室内壁挂天线室内壁挂天线同样必须具有结构轻巧、外型美观、安装方便等优点。

现今市场上见到的室内壁挂天线,外形花色很多,但其内芯的购造几乎也都是一样的。

这种壁挂天线的内部结构,属于空气介质型微带天线。

由于采用了展宽天线频宽的辅助结构,借助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以及使用网络分析仪进行调试,所以能较好地满足了工作宽频带的要求。

顺便指出,室内壁挂天线具有一定的增益,约为G = 7 dBi。

无线通信网络天线与传播

无线通信网络天线与传播
Depicted as two-dimensional cross section
Beam width (or half-power beam width)
Measure of directivity of antenna
Reception pattern
Receiving antenna’s equivalent to radiation pattern
In two-way communication, the same antenna can be used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Radiation Patterns
Radiation pattern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radiation properties of an antenna
antenna)
Parabolic Reflective Antenna
Antenna Gain
Antenna gain
Power output, in a particular direction, compared to that produced in any direction by a perfect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isotropic antenna)
Introduction
An antenna is an electrical conductor or system of conductors
Transmission - radiates electromagnetic energy into space
Reception - collects electromagnetic energy from space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无线通信技术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ique课程代码:学分:2学时:32(讲课学时:32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原理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建议教材:《无线通信技术》布雷克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信专业方向的一门面向设计与应用的专业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了解移动网络、无线接入技术、无线局域网等网络技术及无线通信技术,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未来参加工作、增加就业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学习无线通信、移动通信与因特网、无线接入技术、无线局域网、WAP技术、无线寻呼、电话与因特网、蓝牙技术等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以后,从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组网和应用各方面理解和掌握较新的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部分基本概念1.教学内容(1)概论(2)无线通信简史(3)无线通信系统原理(4)信号与噪声(5)频率域(1)“融合”与无线通信2. 教学要求(1)了解无线通信简史、无线通信系统原理(2)掌握信号与噪声、频率域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无线通信系统基本组成、信号与噪声、频率域难点:无线通信系统原理、频率域第二部分模拟调制方案1.教学内容(1)概论(2)幅值调制(3)抑制载波AM 系统(4)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2. 教学要求(1)了解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2)掌握幅值调制、抑制载波AM 系统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幅值调制、抑制载波AM 系统难点: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第三部分数字通信1.教学内容(1)概论(2)采样(3)脉码调制(4)增量调制(5)数据压缩2. 教学要求(1)了解增量调制、数据压缩(2)掌握采样、脉码调制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采样、脉码调制难点:增量调制、数据压缩第四部分数字调制1.教学内容(1)概论(2)频移键控(FSK)(3)相移键控(PSK)(4)正交调幅(QAM)(5)多路复用与多址(6)扩频系统2. 教学要求(1)了解正交调幅(QAM) 、扩频系统(2)掌握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多路复用与多址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频移键控(FSK) 、相移键控(PSK) 、多路复用与多址难点:频移键控(FSK) 、相移键控(PSK) 、多路复用与多址第五部分电话技术基础1.教学内容(1)概论(2)网络拓扑(3)本地环路及其信号(4)数字电话技术(5)电话网络信令(6)数字本地环路2. 教学要求(1)了解电话网络信令、数字本地环路(2)掌握网络拓扑、本地环路及其信号、数字电话技术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网络拓扑、本地环路及其信号、数字电话技术难点:本地环路及其信号、数字电话技术第六部分传输线路与波导管1.教学内容(1)概论(2)电磁波(3)波沿传输线路的传播(4)反射与驻波(5)传输线路损耗(6)波导管2. 教学要求(1)了解电磁波、波沿传输线路的传播(2)掌握反射与驻波、传输线路损耗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波沿传输线路的传播、反射与驻波、传输线路损耗难点:反射与驻波第七部分无线电传播1.教学内容(1)概论(2)自由空间传播(3)地面传播(4)卫星传播2. 教学要求(1)了解卫星传播(2)掌握自由空间传播、地面传播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自由空间传播、地面传播难点:卫星传播第八部分天线1.教学内容(1)概论(2)简单天线(3)天线特性(4)其他简易天线类型(5)天线阵列(6)反射器(7)蜂窝天线和PCS 天线2. 教学要求(1)了解反射器、蜂窝天线和PCS 天线(2)掌握天线特性、天线阵列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天线特性、天线阵列难点:天线阵列、反射器第九部分发射机与接收机电路1.教学内容(1)概论(2)发射器(3)接收机(4)收发机2. 教学要求(1)了解发射器(2)掌握接收机、收发机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接收机、收发机难点:收发机第十部分蜂窝无线电系统1.教学内容(1)概论(2)历史回顾(3)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 介绍(4)AMPS 控制系统(5)安全与保密(6)蜂窝电话标准及工作原埋(7)小区站设备(8)利用蜂窝电话进行传真和数据通信(9)数字蜂窝系统2. 教学要求(1)了解高级移动电话系统、数字蜂窝系统(2)掌握AMPS 控制系统、小区站设备、利用蜂窝电话进行传真和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AMPS 控制系统、小区站设备、利用蜂窝电话进行传真和数据通信难点:AMPS 控制系统第十一部分个人通信系统1.教学内容(1)概论(2)蜂窝系统与PCS 系统的区别(3)IS-136(TDMA)PCS(4)GSM(5)IS-95CDMAPCS(6)几种调制方案的比较(7)PCS 系统数据通信(8)测试蜂窝系统和PCS 系统2. 教学要求(1)了解IS-136(TDMA)PCS(2)掌握蜂窝系统与PCS 系统的区别,GSM 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蜂窝系统与PCS 系统、GSM 、PCS 系统数据通信难点:蜂窝系统和PCS 系统第十二部分星基无线系统1.教学内容(1)概论(2)卫星轨道(3)卫星用于通信(4)卫星与转发器(5)信号与噪声计算(6)使用地球静止卫星的系统(7)使用低轨( L EO)卫星的系统(8)使用中轨(MEO) 卫星的系统2. 教学要求(1)了解IS-136(TDMA)PCS(2)掌握蜂窝系统与PCS 系统的区别,GSM 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蜂窝系统与PCS 系统、GSM 、PCS 系统数据通信难点:蜂窝系统和PCS 系统第十三部分寻呼系统与无线数据网1.教学内容(1)概论(2)寻呼与消息系统(3)无线局域网(4)无线分组数据业务2. 教学要求(1)了解寻呼与消息系统、无线分组数据业务(2)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无线局域网难点:无线分组数据业务三、实践环节的要求无实践环节四、课程学时分配课程内容讲课实验习题课讨论课课程设计上机小计基本概念 2 2 模拟调制方案 2 2 数字通信 2 2 数字调制 2 2 电话技术基础 4 4 传输线路与波导管 2 2无线电传播 4 4 天线 2 2 发射机与接收机电路 2 2 蜂窝无线电系统 2 2 个人通信系统 2 2 星基无线系统 2 2 寻呼系统与无线数据网 2 2 机动 2 2 共计32 32五、考核笔试:40%,上课出勤:15%,作业:20%,课程设计:25%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无线通信技术》布雷克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无线通信系统与技术》潘焱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年版制定人:审定人:批准人:。

陆地移动通信无线传播—三种传播机制

陆地移动通信无线传播—三种传播机制

第5章陆地移动通信无线传播—三种传播机制5.1 引言为了设计高频谱效率的移动通信系统,就需要对无线传播特性有较详细的了解。

移动无线通信的传播特性除了和工作频率有关以外,还和移动无线环境包括地形起伏与周围建筑物等、天线高度以及传播情况,例如视距(line of sight,LOS)无线链路还是非视距(NLOS)无线链路、反射、绕射/散射有极大的关系。

对在这样复杂环境中传播的信号变化的精确特征描述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在本节中,重点是讨论陆地移动无线通信的传播特性,其中许多概念也将适用于其它类型的无线通信。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自由空间、平坦地面,刃锋绕射等传播模式。

这些模式属于确定性方法,它们是通过电磁理论的直接求解或射线理论的近似求解所得到的无线链路中的传播情况,虽然它们只适用于非常简单的环境,但是它们在提供基本的传播机理时是有用的。

另一类传播模式是通过大量实验结果得到的用曲线和/或公式描述的经验模式,如在无线覆盖规划中经常用到的Okumura-Hata模式、Lee 模式、COST 231模式等。

这些传播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可以预测离基站一定距离处的平均接收信号强度,为无线覆盖规划提供依据。

由于实际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如图5.1所示,所以由传播模式得到的平均信号强度是代表在足够大的空间距离上取平均的值,通常称为区域平均(area mean),如图5.2所示。

区域平均直接和路径损耗有关,路径损耗描述平均接收信号电平随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距离变化而衰减的情况。

图5.1当移动台驶离基站时典型的接收功率电平如果对图5.1所示的测量信号包络或其平方包络(功率),在40个波长的空间距离上取平均的话,就可以得到均值包络或均方包络。

这个量有时被称为本地均值(local mean),因为它和特定地点的平均值相对应,见图5.2。

由于诸如高层建筑物和丘陵这样的地形地物特征的出现,通常,本地均值也将会在几十个波长的距离上经历慢的随机变化。

天线与电波传播_完整版

天线与电波传播_完整版




§1.1 辅助函数法
在远场区
E jA E jA E jA Er 0
1 j ˆE ˆ A H r r


天线辐射问题分析过程
§1.2 电基本振子
什么是电基本振子? 一段通有高频电流的直导线,当导线长度远远小于
§1.2 电基本振子
近区场的性质:由于电场和磁场相差90度,故坡印 廷矢量的平均值等于零,这说明无电磁场能量辐射, 称为感应场。 远区场:当 kr 1 时称为远场区,电磁场主要由 kr 的低次幂项决定,故可略去 kr 的高次幂项,得
Er E H r H 0 jkr kI 0l e E j sin 4 r kI 0l e jkr H j sin 4 r
§1.2 电基本振子
电基本振子的场辐射
§1.3 磁基本振子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电和磁的 对称性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电的基本单元是电荷。正负电荷可以分开,自由 电荷能单独存在,因而我们可以引进电荷密度和电 流密度的概念。 磁的基本单元是磁偶极矩,它可以看作是正负磁 荷的组合。然而,正负磁荷却不能分开,自由磁荷 不能单独存在。所以,在电磁理论中我们不能引入 磁荷密度和磁流密度等概念。
天线发展简史
五、2000, 移动/手持天线(Mobile/Hand - held Antenna) 工作于800MHz的手持蜂窝电话天线随处可见。 从马可尼时代直到20世纪40年代,天线主要是以 导线为辐射单元,工作频率也提高到UHF。 进入二战期间,随着1GHz以上微波源(如调速 管、磁控管)的发明,天线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 波导口径天线、喇叭天线和反射面天线等如雨后春 笋般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fraction – bending microwaves by the atmosphere
Velocity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is a function of the density of the medium
When wave changes medium, speed changes Wave bends at the boundary between mediums
Attenuation
Strength of signal falls off with distance over transmission medium
Attenuation factors for unguided media:
Received signal must have sufficient strength so that circuitry in the receiver can interpret the signal
Propagation Modes
Ground-wave propagation Sky-wave propagation Line-of-sight propagation
Ground Wave Propagation
Ground Wave Propagation
Follows contour of the earth Can Propagate considerable distances Frequencies up to 2 MHz Example
Free Space Loss
Free space loss equation can be recast:
LdB 1l0oP P grt 2l0og 4 d
2 l o 0 2 l g d o 0 2 . 9 g d 1 8 B
2l0 o 4 fg d 2l0 o f g 2l0 o d g 1.5 4 d 6 7 B c
Categories of Noise
Thermal Noise Intermodulation noise Crosstalk Impulse Noise
Thermal Noise
Thermal noise due to agitation of electrons Present in all electronic devices and
Free Space Loss
Free space loss, ideal isotropic antenna
P Prt 4d22 4cf2d2
Pt = signal power at transmitting antenna Pr = signal power at receiving antenna = carrier wavelength d = propagation distance between antennas c = speed of light (»3 ´ 10 8 m/s) where d and are in the same units (e.g., meters)
In two-way communication, the same antenna can be used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Radiation Patterns
Radiation pattern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radiation properties of an antenna
Introduction
An antenna is an electrical conductor or system of conductors
Transmission - radiates electromagnetic energy into space
Reception - collects electromagnetic energy from space
Thermal Noise
Noise is assumed to be independent of frequency Thermal noise present in a bandwidth of B Hertz
(in watts):
NkTB
or, in decibel-watts
N 1 lk o 0 1 l g T o 0 1 l g o B 0g 2 . 6 d 2 B 1 8 lT o 0 W 1 l g B o 0
Free Space Loss
Free space loss accounting for gain of other antennas can be recast as
L d 2 B l o 0 2 l g d o 0 1 lg A o t A 0 r g
2 l f o 0 2 l d g o 0 1 l A g t o A r 0 1 . 5 g d 6
transmission media Cannot be eliminated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hermal Noise
Amount of thermal noise to be found in a bandwidth of 1Hz in any device or conductor is:
N 0kTW/Hz
N0 = noise power density in watts per 1 Hz of bandwidth
k = Boltzmann's constant = 1.3803 ´ 10-23 J/K T = temperature, in kelvins (absolute temperature)
Types of Antennas
Isotropic antenna (idealized)
Radiates power equally in all directions
Dipole antennas
Half-wave dipole antenna (or Hertz antenna) Quarter-wave vertical antenna (or Marconi
rule of thumb K = 4/3
Line-of-Sight Equations
Maximum distance between two antennas for LOS propagation:
3 .5 7 h 1 h 2
h1 = height of antenna one h2 = height of antenna two
Effective area
Related to physical size and shape of antenna
Antenna G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enna gain and effective area
G4A 2e 4cf22Ae
G = antenna gain Ae = effective area f = carrier frequency c = speed of light (»3 ´ 108 m/s) = carrier wavelength
Depicted as two-dimensional cross section
Beam width (or half-power beam width)
Measure of directivity of antenna
Reception pattern
Receiving antenna’s equivalent to radiation patter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 signal above 30 MHz not reflected by ionosphere
Ground communication – antennas within effective line of site due to refraction
Reflection effect caused by refraction Examples
Amateur radio CB radio
Line-of-Sight Propagation
Line-of-Sight Propagatio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ntennas must be within line of sight
Free Space Loss
Free space loss accounting for gain of other antennas
P P r t 4 G rG 2t d2 2A r d A t2fc 2A rd A 2t
Gt = gain of transmitting antenna Gr = gain of receiving antenna At = effective area of transmitting antenna Ar = effective area of receiving antenna
Noise Terminology
Intermodulation noise – occurs if signals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share the same medium
Line-of-Sight Equations
Optical line of sight
d3.57h
Effective, or radio, line of sight
d3.57h
d = distance between antenna and horizon (km) h = antenna height (m) K = adjustment factor to account for refra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