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学习的文献综述(精品)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文献综述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文献综述自20世纪以来,小学课堂教学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小学课堂是一种复杂的教学环境,它将学生、教师以及其他课堂参与者(如家长、家委会成员等)作为利益相关者联系在一起,以及不断变化的文化背景和技术环境,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小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师生互动。
而师生互动的概念足够广泛,能涵盖教师的基本信息传播、学习与实践、行为管理、对话播放以及其他活动。
这些活动也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相互尊重和信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文献综述将聚焦于师生互动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少数叙述者到多数聆听者的非师生互动模式。
然而,现今的小学课堂在教学方法上较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显著变化,更侧重于两者之间的对话和互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学课堂的互动模式也进行了调整。
特别是依托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智能科学”受到了广大小学教师的欢迎,它能帮助教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教学资源。
另外,在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游戏式教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以游戏形式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有助于更好的学习结果。
此外,艺术在课堂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引入艺术活动,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造地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最后,师生互动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
例如,缺乏适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学生缺乏参与欲望,教师缺乏技能等,都是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
对于这些问题,有必要开展深入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小学课堂的师生互动。
综上所述,小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发现,通过技术赋能、游戏式教学和艺术教学等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师生互动,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交互设计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智能家居与物 联网
随着智能家居和物联网 技术的发展,交互设计 在智能家居和物联网领 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智能穿戴设备等。
医疗与健康
交互设计在医疗与健康 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泛,如医疗设备控制系 统、健康管理软件等。
教育与培训
交互设计在教育与培训 领域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如在线教育平台、虚 拟实验室等。
交互设计在移动应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创新中的交互设计应用 愈加重要。目前,交互设计在移动应用设计中的应用研 究具有较高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界面设计、操作流程 、人工智能等方面。这些研究注重人机交互的智能化,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智能推荐、 语音交互等功能,提升移动应用的易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
智能化与个性化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交互系统的智能化与 个性化,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
交互设计应用研究的展望
拓展应用领域
强化理论建设
跨界融合与合作
推动产业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 的不断增长,交互设计应用研究 将进一步拓展到更多领域,如智 能家居、智能交通、虚拟现实等 。
2
交互设计在医疗、教育、娱乐等领域都有重要 的应用价值,因此对交互设计应用的研究具有 重要意义。
3
通过对交互设计应用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用 户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 量。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交互设计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梳理交互设计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 参考和借鉴。
捷化,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舒适度。
交互设计在游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语言输入和互动文献综述

国内相关研究
王初明(2000)以可理解性输出为基础提倡“写长法” 以促进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证明了语言输出的功能。
冯纪元、黄娇(2004)调查了有引导写作和短文重构 这两种语言输出活动对语言形式的注意和习得,基本 证实了Swain的输出假设。
孙明(2007)探讨在中国外语环境下的交际英语课堂 上互动式反馈是否有效提高儿童二语问句形式的习得。
sequenced)
关于语言输入研究的争议
认知派(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二语习得本身是一个获 得新的语言知识的心理认知过程,强调第二语言输入 的重要性。
Chomsky 普遍语法论(Universal Grammar Theory) UG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制约作用,语言习得过程是语 言官能在外部语言环境刺激下发育过程,语言输入对 语言学习起触发作用。
社会文化派(20世纪80年代)
社会文化环境对语言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言使用对语言学习来说起着根本性而不是辅 助性的作用,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在人类心智机 能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主要包括历史的方法、 中介论、内化论和最近发展区等重要概念。
历史的方法:历史是理解高级心理机能的基本方法, 研究认知功能发展的动态过程必须采用历史的方法。
没有语言输入,语言习得就不可能发生。但此理论侧
重从认知心理学和信息加工论的角度考察语言输入如 何被学习者吸收和内化的过程。第二语言学习者从语 言输入中获得信息,主要涉及两个不同加工过程:1. 建立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2.句子分析。
input
intake developing system output
郭红、戚德山(2009)采用实证方法探讨“以听导说” 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强调以听的形式输入知识,在学 习者头脑中创建一个有声的信息库。
国内外关于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述评

国内外关于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述评论文关键词:交互式语言教学论文摘要:在教育领域中,交互式语言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来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
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因此,大部分学校都采取了交互式语言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国内外关于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的概况目前,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增强,国际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我国政府在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时,也同样重视对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交互式语言教学法的使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并逐渐认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所在。
1.国外关于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的现状分析由于不同的地区、国家,甚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都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底蕴,因此,每个地区对交互式语言教学法的态度也各有差异。
但就总体情况来看,国外学者们普遍认为,交互式语言教学是一种可以极大丰富学生英语课堂内容的有效手段,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交互式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很多学者都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去探索交互式语言教学法的新方法,提高交互式语言教学法的整体水平。
2.国内关于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交互式语言教学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
虽然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英语口语课程,但其效果却差强人意。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在职硕士研究生论文网站的调查,发现大多数论文都采取传统的讲授法来进行教学,只有少数论文采取交互式语言教学法进行教学。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许多高校仍将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
因此,交互式语言教学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待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学者们应当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我国的交互式语言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交互式语言教学法的深入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文献综述(样例5)

小组合作学习文献综述(样例5)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文献综述小组合作学习文献综述1.1合作学习的发展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和实践。
从文字记载看,教育中合作的观念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
《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2]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
在西方,早在1世纪的时候,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受益。
18世纪初,英国牧师倍尔和兰咯斯特在英格兰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了广泛的实验,他们的观念于19世纪初传到美国,深受欢迎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这一时期,最杰出的合作学习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家帕克,他在担任马萨诸塞洲昆西学校的管理者时(1875-1880),每年平均有30000多名来访者,检验他对合作学习法的运用情况。
帕克以后,著名教育家杜威(Dewey,J)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小组,并将之作为其著名的设计教学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教育学史上,真正的、科学的、系统的关于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事件不仅震惊了美国朝野上下,同时也使美国教育界受到了了严峻的挑战。
此后十几年里,美国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有三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开始了课堂情境中合作学习的开发与研究。
他们从小组教学,能力分组教学等教学实践中得到启示,从社会心理学中寻找理论依据,初步形成了一些关于合作学习的策略(如“小组一游戏一竞赛”);到8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的理论日趋成熟,其影响也逐步扩大,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从各种实验研究中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小组辅助个人”、“小组调查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等),合作学习开始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流派;现在,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国的中小学教学,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交互式学习环境文献综述

交互式学习环境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教育科技的不断创新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化与完善,新兴的教育手段层出不穷。
交互式学习便是时下一种新型的具有实效的教学手段。
本文通过对交互式学习环境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详细描述了该方法的研究状况,并阐述了交互式学习环境的相关概念以及具体要求。
关键词:交互式学习;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一.交互式学习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以及表现形式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主要教学方式为教师传授课本的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
这种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和兴趣的丰富性,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建构主义则重视“情境”对意义建构的作用,认为学习过程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关。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情境(可以指学习者所处的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教师、同学等他人的帮助,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学习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
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终极目标。
学习的过程受到四个因素的制约影响:“情境、会话、协调和意义建构。
”这一理论强调了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学习的交互性。
所谓交互式学习,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借助多媒体课件或网上资源,由学习者自主进行的一交流式学习方式。
交互式学习的另外一种定义为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和学生之间或者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1]。
交互式学习环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1)通过人与教学媒体的交互,例如教师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向学生展示音频、视频等教学内容和研究成果;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交流讨论等。
(2)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例如小组交互式学习。
教师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几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者“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小组。
这种教学过程主要以小组活动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索中研究知识。
交互设计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同产 品交互时彼 此的行 为 ,了解 “ 人”本 身的心理 和行为特 点 ,同 时 ,还包 括 了解各 种有效 的交互方 式 ,并对 它们进行 增强 和扩充 。 交互 设计 还 涉及 到多 个学 科 ,以及和 多领 域 多背 景人 员 的沟 通 。 交互 设计 的 目的包括 ,有 用性 ,易用 性和 吸 引性 的设 计 和改 善 。 交互设计 就是要 提供丰 富 ,全面 , 自然 的信 号 ,这是 针对 目前新型 交互界 面传递重要 紧急 的信息 。这样 的背 景信息 ,比如烧开 水时沸 水的声音 ,是告诉 我们这 时该把火关 掉 ;行 驶 中汽 车发 出振 动则可 能是提示 我们汽 车可能 已经超速 了或者发 生某些故 障 ,这些 背景信 息都 提供 给使 用 者一 种信 息 化的 情绪 ,帮 助 使用 者 了解他 们 所采 用 的动作 所 处的 环境 的情 况 。这 些新 型 的交互 系 统不 仅仅 需 要丰 富喝 多样 的 反馈 ,从 而告 知使 用 者 目前 的状态 ,而且 它们 对 使用 者有 意或 者无 意 传 回的各 种各 样 的信 号也 有所 敏 感 ,有所 反 馈 。 通过对产 品的界面和行为进行交互设计 ,让产 品和它 的使用者之间 建立一 种有机关 系 , 从而可 以有效达到使用者 的 目 标 ,这就是交互设 计 的 目的。 五.未来前■ 未来的交互设计会是什么样子?是否会像科幻小说 ,电影或者游 戏里描绘 的那样神奇 ?这 的确是一个很难 回答 的问题 。我们的设计和 用户 的需求都 日 新月异 ,要预知 明天 的事谈何容易?不过我们仍然会 设想未来 ,因为有一点可 以确信 :未来 的交互设计一定会更好的服务 人类 , 历史也正是朝着这个方 向进行 的。换句话说 ,相对于不断更新 发展 的交互设计 ,我们改造设计与人的关系的需求却始终未变 ,而这 需求正是驱动交互设计创新 的根本动力 。把握这一动力 ,我们便能 摸清未来 的交互设计 的发展方 向了。未来 的智能系统 ,比如烤面包的 机器 ,煮咖啡 的机器 ,甚至是收拾家务 ,帮你驾驶的汽车等 自动化设 备 ,本质上都要有可靠 的信息来源 。新型交互传感器和制动器的发展 将带来新型的信 息来源 , 进而持续推动未来 自动化的智能。 在未来交互设计必将以人为本为前提 ,将人机互动在设计 领域上 更加的提高 , 并推动其全面发展。交互设计将会深入各个领域, 特别是
文献综述3

文献综述(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及其作用的相关研究叶颖(2010)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分为以下七个功能:1.书写功能。
利用电子笔在电子白板上随意书写、标注、任意擦除,更有普通笔、毛笔、荧光笔、排笔4种书写、标注的笔形选择,可随意调整笔的粗细和颜色,书写不同大小的文字和不同粗细的线条。
2.聚光灯。
可以对聚光灯进行拉伸、缩放和移动,对需要突出的内容做重点显示,同时屏蔽其他内容。
3.屏幕幕布。
对屏幕上的内容进行暂时遮蔽,留出有针对性的信息供演示,随着幕布展开逐步显露信息,方便教学课件的演示。
4.放大镜。
可以随意将选定区域进行放大或缩小,使重点看得更清楚。
5.编辑功能。
可以对每一个对象进行编辑,包括复制、粘贴、删除、组合、锁定、图层调整、平移、缩放、旋转等。
6.连接功能。
支持文本的超链接。
7.文档操作功能1。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这些功能,打破了传统黑板教学的死板性,并且更加环保。
交互式电子白板顾名思义,它有交互的功能。
徐励(2013)将交互功能分为两个方面:一、物理交互。
物理交互是电子交互功能中最基本的交互方式,即学生和电子白板有一定的空间距离,没有直接进行接触,但是,教师通过组织活动,学生、教师和电子白板之间发生交互。
也就是说,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的时候,电子白板呈现问题,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写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强调。
二、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是指教师或学生利用电子白板的自带功能在电子白板上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如:播录音/视频、拖曳图片、圈出关键词、绘图、展示作品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
舒娜,刘菁(2010)谈到教学的交互分为三类:1.“人——人”交互。
这一类交互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他们不仅在知识上进行交互,还要在感情上进行交互。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投注于互相学习、借鉴。
2.“人——机”交互。
这一类交互是主要指学习者和作为媒体的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主要是指计算机帮助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交互式学习的文献综述(精品)交互式学习的文献综述[摘要] 交互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正处在朝气蓬勃的发展当中。
它主要通过小组交互式学习的形式来得到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巨大的优点。
[关键词] 交互式、小组、学习模式 [前言] 随着建构主义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交互式学习慢慢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但当前,对于交互式学习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因此有必要通过文献综述,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正文] 一、相关概念的认识 1、交互(interactive) 定义一:交互原本是一个计算机术语。
指系统接收来自终端的输入,进行处理,并把结果返回到终端的过程,也即人一机对话。
交互是计算机赖以工作的基础,没有交互,计算机便无法完成哪怕是最基本的工作。
交互性成了计算机区别于其它媒体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但是并非只有使用了计算机才可以实现交互。
实际上,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交互是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信息交流,因而在各种形态的教学活动中都存在着交互,交互其实是教1 / 8学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只是在不同的教学形态中,交互所呈现的方式和特征有较大的差别而已。
(蔡宪, 2019)定义二:交互,即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上课初,让学员相互认识、熟悉是交互,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员进行讨论探究也是交互。
实际上许多成功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法、研讨法、情境模拟等都贯穿了交互式教学的指导思想。
(王淑卿,2019)2、交互式学习(interactive learning/interactive study) 定义一:交互式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
(毛霞,陈健, 2003)定义二:所谓交互式学习, 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借助多媒体课件或网上资源, 由学习者自主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式学习方式。
(应用多媒体课件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梁红, 吴继耘,何立乾, 2005 年 ) 定义三:交互式学习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态的(以言语为主的)交互,在交互式的关系当中,对参与的学习者双方起到作---------------------------------------------------------------最新资料推荐------------------------------------------------------3 / 8用, 达到学习的目的。
(Ton Jrg 博士, 2004) 二、 交互式学习的学术发展 注: 这些文章影响着学术发展的潮流:个别化交互式学习课件的内容研制 张爱华, 李吉国 交互式学习法在《护理学概论》 教学中的应用 尼春萍, 张茹英,化前珍 基于战略联盟稳定性的交互式学习模式的构建 林忠礼, 张喜民年初, 学校提出了导学─讨论 点拨─训练 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倡导师生共同参与的交互式学习方式, 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大前提下, 鼓励老师形成个性突出、 特色鲜明、 繁花竞放的教学风格,让学生每一天、 每堂课都能感受到创新的气息, 享受学习的乐趣。
年广西电大完成了具有远程双向视频直播和数据传输功能的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建设, 全区 17 所电大分校建成了基于 ATM 主干网下的远程开放教育网点, 实现了网上教学、 管理及交互式学习服务, 构成了覆盖全区电大系统的远程教育网络信息平台。
年以来, 曾写作并编辑了 6 本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著作:保持联络电子促进教育〈交互式学习:美国网络最为普及的校园一览〉 在以学习者为核心的教育中利用技术〈利用技术开展教学:来自 8 个大学的 75 名教授的故事〉普适计算:在校园中普遍使用计算机技术《鼓励利用技术:提高教学的项目和策略》。
在 1997 年就提出, 对交互式学习过程支持的方法是一门正在形成的新技术。
日本 1995 年进行了在基础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的100 所中小学联网试验研究项目,此项目要求所有试验学校均与因特网连接,目标是要在传统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框架之外,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创造理想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年, 日本政府通过文部省和通产省联合实施一个在基础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的100 所中小学联网实验项目, 共有 In 所中小学参加, 所有实验学校都利用校园网联入因特网, 目标是在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框架之外, 探索一种全新教学模式, 并通过网络创造理想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一项用于 1988 年在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Mofors)进行的研究指出,接受交互式学习项目培训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平均得分为 83 分,而传统课堂教学的学生平均得分为 63 分。
---------------------------------------------------------------最新资料推荐------------------------------------------------------5 / 8三、 交互式学习的实现形式 小组交互式学习是交互式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它把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或组间异质、 组内同质 的小组。
教学过程的大部分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
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 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以及全体的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1) 、 小组交互式学习的优点 ① 有利于差生分离, 达到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学生。
② 有利于诱发学生深层次、 隐蔽性的学习兴趣, 发挥主体作用和能动性。
③ 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创设的时间和空间中更自由地发挥和主动学习。
④ 符合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⑤ 进一步优化了师生、 生生的关系。
、 小组组建原则① 相对均衡原则。
② 自愿与调整相结合原则。
③ 动态原则。
、 小组形式 ① A 型组(异质组) 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 能力倾向、 个性特征、 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
② B 型组(同质组)按照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的相似性,由 4-5 人组成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学习小组。
③ C 型组(异同混合组)把 4-6 个异质组中能力弱的同学的座位相对集中,当他们与优等生的能力差距不大时,便可直接参加异质组活动,当发现他们在与别人合作出现困难时,这几个同学便组成一个临时小组,教师深入到这些同质组中,通过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
④ C 型组(自由组合组)某一问题有兴趣的、观点一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或兴趣爱好相同的组成合作小组;还可以好伙伴组成一组等等。
⑤ D 型组(随机组合组)随机组合。
、组员角色定位一个小组中,往往包含了以下几种角色:组长、记录员、评分员、汇报员。
当然视组员人数,还可灵活设岗。
每人一岗,定时轮换。
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
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四、交互式学习的实施方法国外有一个著名的针对交---------------------------------------------------------------最新资料推荐------------------------------------------------------ 互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第一步:学生配对。
一个充当教练角色,另一个充当被教的球员。
第二步:教师向充当教练的学生提供问题或任务,并解释答案。
第三步:球员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
教练观察或倾听,并及时给予反馈或提示。
第四步:学生们交换角色。
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即学生在教别人的过程当中,能把知识掌握得更好。
五、交互式学习的基本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基本观念。
六、小结总体而言,国内对于交互式学习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在运用这种学习模式时,要注意结合实际和对于理论真正含义的理解开展,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语) 。
[参考文献毛霞,陈健,《以学生为主体交互7 / 8式学习方法的初探》,经济师 2003 年第8 期。
, T. A Theory of Reciprocal Learning in Dyads, Cognitive Systems, 6-2, 3, march 2004, pp. 159-179。
常春华, 杨伟宏《介绍小组交互式学习》。
/年 1 月,北京教育研究,山区教育谱新篇。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研究》。
:://www. ncrel. org/sdrs/areas/issues/students/atrisk/at6lk38. htm ://www. ncrel. org/sdrs/areas/issues/students/learning/lr2recib.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