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

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
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它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它使得植物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维持生命活动。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根尖结构的示意图为我们揭示了根部的微观世界。
这个示意图不仅展示了根尖的各个部分,还向我们阐述了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关键作用。
根尖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部位,它位于根的顶端,从上到下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根尖,防止土壤中的杂质和微生物对根尖造成伤害。
分生区是根尖的生长点,它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使根尖向下延伸。
伸长区是根尖的延伸部分,它负责将根尖向下深入土壤,使植物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成熟区是根尖的成熟部分,它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并将其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位。
根尖,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部分,却是植物生长的关键所在。
它不仅承载着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任务,更是植物适应环境、生存发展的基础。
根尖的顶端,是由根冠构成的,它的存在,就像是一顶帽子,保护着根尖,防止土壤中的杂质和微生物对根尖造成伤害。
而在这顶帽子的下方,则是分生区,这个区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它有着强大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推动根尖向下延伸。
初中生物七上实验课教案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观察根毛,认识根毛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授课方式
讲解法、实验探究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已长出根毛的幼苗,根尖的永久切片、放大镜、显微镜、镊子。
小结:
二、用肉眼观察根尖
对着光线用肉眼观察根尖,看看能否辨认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三、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纵切片
四、练习:参照上图,分清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注意识别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
五、讨论:根的吸毛,认识根毛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分组实验教案
授课人
课题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内容与过程
目的
1、观察根毛,认识根毛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2、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3、认识根尖结构与其吸收功能适应的特点。
一、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根毛
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一段幼根。
实验四根的形态和结构

4. 侧根的发生
实验材料和方法
• 蚕豆根横切面切片
侧根的发生
5. 根瘤和菌根
实验材料和方法
• 根瘤:
– 观察花生、楹树、田菁、紫云英等新鲜或液浸标本。 – 花生根瘤横切片
• 菌根:
– 带根的马尾松幼苗 – 松外生菌根横切片
根瘤
• 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态
• 花生根瘤横切片
松外生菌根
实验报告
• 1、绘鸢尾根横切面(1/2)简图,示根的初生结构。 • 2、绘桑老根横切面(1/2)简图,示双子叶植物老根
的次生结构。 • 3、总结根的初生生长动态及所形成的初生结构特点
。 • 4、总结根的次生生长动态及所形成的次生结构特点
。
• 注:1、2题在实验课上完成,3、4题在课后完成。
实验材料和方法
• 蚕豆幼根横切片
2. 根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
实验材料和方法
• 鸢尾根横切片 • 芋头幼根横切面临时装片(示凯氏点)
鸢尾根横切片
鸢尾根横切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芋头幼根横切面临时装片(观察凯氏点)
3.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实验材料和方法
• 桑老根横切片
桑老根横切片
木栓形成层
桑老根横切片
维管形成层
1. 根尖的形态及分区
实验材料和方法
• 萝卜根尖:
– 从外部形态上区分根尖4 个区的特点。
• 洋葱根尖纵切片
– 观察根尖各区的结构和细 胞特点。
观察与思考:
▪根毛是如何发生的?
▪最短的根毛在什么部位?
▪根尖各区在外部形态和内部 结构上有无明显的界限?
萝卜根尖的外部形态
植物根尖纵切
2.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用于观察根毛和根尖的微 观结构。
可以从植物中获取,也可 以购买。
用于增强观察效果,如醋 酸洋红或龙胆紫。
用于放置样本,以便在显 微镜下观察。
用于了解显微镜操作和实 验步骤。
实验步骤
1. 准备样本
从植物中切取根毛和根尖样本,用清水冲 洗干净。
5. 记录观察结果
记录观察到的根毛和根尖的结构特点,如 细胞形态、排列方式等。
根毛和根尖的基本知识
根毛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根毛是根系表面的一种细长、柔 软的毛状结构,由根尖部分产生 。
功能
根毛能够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 面积,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效 率。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根尖是指根的顶端部分,包括根冠、 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功能
根尖是根系的主要生长区域,负责细 胞分裂和分化,维持根系的正常生长 和发育。
结果与理论的对比
根毛形态和分布的对比
我们的观察结果与相关理论基本一致。不同植物的根毛形态和分 布特点确实与其生长环境和生理需求相适应。
根尖结构的对比
我们的观察结果与相关理论完全吻合。根尖的四个主要部分以及它 们的特性和功能与理论描述相符。
细胞分裂活动的对比
我们的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相关理论。在分生区观察到的细胞分 裂活动,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与理论描述一致。
根尖结构的功能
根尖作为植物根部最重要的部分,具有多种功能。根冠保护分生区不受损伤;分生区进行 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伸长区使根系得以延伸;成熟区是根毛的主要分布区域,负责 吸收水分和养分。
细胞分裂活动的意义
细胞分裂活动是根尖保持活力和生长的关键。有丝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减数分裂则产生 生殖细胞,对于植物的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八 植物根茎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

实验八植物根、茎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根尖及根的初生、次生构造【实验目的】了解根尖各部分及根的初生、次生结构。
【实验材料】油菜和小麦种子萌发的幼根、棉花幼根横切、水稻幼根横切,棉花次生根横切片。
【实验用具】显微镜、放大镜、刀片、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培养皿及碘液等。
【实验内容】(一)根尖的区分(图8-1)取油菜根尖,放在载玻片上,滴上清水后,用放大镜观察,注意根上长有许多白色根毛的部分是根毛区,其下白色部分是伸长区,再下是略带淡黄色的生长点及根冠部分,然后用另一载玻片盖在根尖上,加适当的压力,把根尖压扁,取去上面的载玻片,滴上碘液,盖上盖玻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根冠细胞为椭园形,排列疏松,靠近生长点的因含淀粉粒被染成兰色,生长点细胞着色较深,细胞形小、核大、壁薄、质浓,排列紧密。
伸长区着色较浅,细胞显著伸长,成长方形,并出现液泡,开始分化,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许多小根毛,并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无机盐等(称为吸收组织)。
用高倍镜观察根毛,可见根毛细胞壁薄、胞质少、液泡大。
有时在根毛尖端还可见到细胞核。
(二)观察棉花幼根横切片(图8-2)取棉花幼根横切片置低倍镜下观察。
找到材料后,用高倍镜仔细观察下列各部分:1.表皮最外面一层细胞,排列比较整齐,而且有的表皮细胞具有一条向外伸展的根毛。
2.皮层表皮以内的许多层薄壁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即是皮层。
皮层最内一层排列紧密整齐,称内皮层,在横切面上为一圈,其半径壁上可见木栓化增厚的部分为卡氏点,常被染成红色。
图8-2 根的初生构造A.外方组织B.维管柱1.表皮2.皮层3.内皮层4.中柱鞘5.原生木质部6.后生木质部7.韧皮部3.维管柱位于皮层以内,可分为:(1)中柱鞘:由1-2层薄壁细胞构成,位于内皮层以内。
(2)初生维管组织:位于中柱鞘内,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
初生木质部呈放射状,有四条染成红色的放射棱,靠近外面的导管口径较小,是原生木质部,靠近里面的口径较大,是后生木质部。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生物实验报告

3.______:位于分生区上方,细胞能迅速伸长,几小时能伸长为原来的10倍以上,是根生长最的部分。根能不断向土壤深处生长,是与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分不开的。伸长区也能吸收少量水分和矿物质。
4.______:位于伸长区上方,细胞停止伸长,细胞内有很大的,里面充满细胞液,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表皮以内的细胞开始分化形成组织。
2.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根尖外形
(二)、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面切片。
对照根尖纵切结构模式图,在低倍或高倍显微镜下,从根尖的最前端向上仔细辨认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毛区)四个部分;识别每一部分细胞结构有何特点。
1_____:位于根尖的顶端,细胞体积较大\小),排列不规则,根冠具有分生区的作用.
5.成熟区以上部位:根毛消失,根内形成导管、帅管。
【实验结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日期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用放大镜观察根尖外形及根毛;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面,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实验器材】
小麦(玉米,豆类等)的种子萌发后产生了幼根的材料,放大镜,镊子,吸水纸
【实验步骤】
(一)、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根毛及根尖外形
1.结合(图4-3培养豆类根毛的装置),对着光线先用肉是根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根毛。
_观察根毛和根尖结构_一节实验的补充和完善

见,集众家之所长,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不能当堂解决的,我则提供给他们一些相关的资料,让他们通过阅读,相互讨论,从资料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结论,会倍感成功的喜悦,也自然而然的促使学生进入一个“主动学习→产生疑问→努力解疑”的良性循环中。
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比较肤浅,甚至异想天开。
但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要肯定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绝对不能嘲笑,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因为学生的“问匣子”一旦打开,所展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对学习的兴趣有时是教师所无法预料和无法估计的。
3 在调查中落实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领先学科之一,在学习生物学课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当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对于生物科学技术的信息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罗列、介绍,必然是空洞无味的,也就激发不了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而高二新教材中安排的一些研究性课题恰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我就以课本上第1个研究性课题“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为例,谈谈我在调查中落实探究性学习的一些体会。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提出主题:教师指定了两个主题——基因工程的进展、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的防治。
所教的(2)班和(4)班选择了第1个主题,(5)班和(6)班选择了第2个主题。
收集信息:教师首先强调了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学生便开始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图书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进行信息的收集。
应该说,学生收集到的信息内容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写出报告: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写报告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作者姓名、文章标题、出版物的名称、出版时间和页码、作者的写作意图,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和事实,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或见解等等。
学生在阅读了相关文章后,经过讨论、分析,写出了自己的观点,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观察根的构造实验

观察根的构造实验
一、任务目标
学会识别根尖的分区和构造、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并能区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养成良好的实验意识、习惯和科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完成形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在显微镜下独立观察根尖纵切片、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横切片。
三、备品与材料
1.仪器设备:显微镜每人一台
2.材料与工具统计表
四、任务实施
(一)知识准备
1、根尖的分区与构造
根是种子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是植物长期演化过程中适应陆生生活的产物。
根尖是根的伸长生长、水分养料吸收以及侧根发生的重要部位。
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期四个部分(图1-2)。
各区由于生理功能不同,在形态结构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1)根尖的分区
①根冠
根冠是位于根尖顶端的帽状结构,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根冠细胞不规则,外围细胞大、排列疏松,内部(近分生区)细胞小、排列紧密。
②分生区
分生区位于根冠内侧,由顶端分生组织组成,整体形状如圆锥,分生区细胞小,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核大、质浓、液泡很小,外观呈褐黄色。
③伸长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4)观察根毛根尖的结构
(2009-05-05 22:58:22)
转载▼
标签:
生物实验
生物课堂
生物教育
公益活动
实验四:观察根毛根尖的结构
从根的尖端向上长约3 cm左右的部分,形态学上称之为根尖。
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生长点)、伸长区和根毛区(成熟区)。
各区的细胞和组织各有其特点和功能。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为教师提供根毛与根尖结构的简易观察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教学方面的一些建议。
一、实验准备
(一)材料:
小麦,玉米,豆类等的种子萌发后产生了幼根的材料。
材料的培养:
取测定过种子萌发率的上述种子,放置在垫有潮湿滤纸(卫生纸、纱布亦可)的培养皿中,继续培养。
为使幼根上长出发达的根毛,宜将培养皿放在一个大的玻璃缸内,缸底加水(注意水切勿漫过培养皿)并加盖,用以保持小环境的湿润,为根毛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一般开始萌发的种子,在25℃左右的温度下,经过3~4 d即可长出3 cm以上的幼根,并且幼根上长有发达的根毛。
(二)用品:
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盛有清水的滴瓶,碘液,棉花,滤纸(或纱布)。
二、方法步骤
根尖外形的观察
取小麦(或其他种子)的幼根,放置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外形和分区。
根的尖端略为透明的部分是根冠,呈帽状。
由于与土壤接触,根冠细胞经常遭到破坏,所以根冠外层细胞黏液化,很润滑,这有利于根尖在土壤中生长。
分生区的大部分被根冠所包被,其上部与伸长区相接,在外观上与伸长区无明显的界限。
根尖的最上部是根毛区。
在放大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根毛是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侧生长的突起,上部根毛逐渐伸长以及根毛区根毛密布的情况。
在根毛区和分生区之间的一小段是伸长区。
由于伸长区细胞在外形上无明显的形态特征,所以只能待制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
以上观察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不加盖片,在低倍的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其效果更好。
尤其是根毛区的表皮细胞产生的根毛和根毛逐渐伸长的情况,都清晰可见。
根尖结构的观察
取长度超过3 cm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从根尖中央纵切成两半,将剖面向上,分别放在载玻片上,并加一滴碘液,然后将另一片载玻片放在上面,用拇指轻压,使半个根尖变扁,最后将上边的载玻片小心地拿开,加水封片观察(拿开上边的载玻片时,动作一定要轻,以免根尖组织的次序出现混乱)。
先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出根尖4个区域的组织细胞特点各不相同:根冠细胞较大,细胞排列较疏松;分生区(生长点)的细胞较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高倍镜下观察更为清晰);分生区以上的细胞逐渐伸长;再向上逐步过渡到根毛区(成熟区)。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根毛由表皮细胞逐渐突起分化形成的情况(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可明显看到根毛是由表皮细胞突起产生的)。
在根毛区自表皮细胞向内仔细寻找,可以看到螺纹或环纹导管。
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各区以后,换高倍镜观察各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则更为明显。
在压制装片的过程中,如果实验材料的质地较硬,不易压扁,可在纵切两半的根尖上加一滴盐酸酒精(1/1)试剂,3~5 min后冲洗,再加碘液制片,可使根尖组织软化离析,以便于压制切片。
三、教学建议
(一)在做实验准备时可让学生分组准备,将测定种子萌发条件的材料继续培养。
(二)学生做根尖压片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做压片前教师一定要做示范;
(2)向学生讲清,特别是压片后拿下上边的载玻片时,一定要小心轻拿,否则可能使材料与上边的载玻片粘连;
(3)教师应巡回指导。
(三)如果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压片,要注意不同植物根尖组织的硬度不同。
例如,蚕豆根尖较软,用盐酸酒精离析软化时要取时间下限;洋葱根尖软硬适中;小麦根尖较硬,离析时间可较长一些。
教师最好多做几种根尖的压片实验,用以总结经验,指导学生(四)如果备有石蜡切片,可让学生将石蜡切片与自制装片对照观察。
(五)学生使用的压片材料,可以由教师事先进行软化,并进行整体染色,这样效果更好,尤其是观察根毛区导管的形态时,更为清晰。
方法如下:从培养的材料中选取根毛发达的材料,切去根毛区以下的部分,保留根毛区,置于载玻片上纵向切开,然后用盐酸间苯三酚染色法染色。
由于间苯三酚在酸性条件下能使木质化的导管着上红色,所以此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重点理解根毛区是根尖主要吸收和向上输送水分的部位(注意,此方法由于有酸试剂,只能由教师事先做好装片,作为演示或组织学生分组示范观察,以免损伤显微镜的镜头。
另外,由于此方法染色易褪色,因此只宜在实验的当天制片,并用甘油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