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及锻后热处理工艺规范

合集下载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第3章锻造的加热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第3章锻造的加热
白点呈纯脆性。
3.6.2 锻件的冷却规范
1.空冷 :在空气中冷却,速度较快 。
2.坑(箱)冷:锻件锻后放到地坑 或铁箱中封闭冷却,或埋入坑中砂 子、石灰或炉渣内冷却。
3.炉冷:锻件锻后直接装入炉中按 一定的冷却规范缓慢冷却。
3.7 中小钢锻件的热处理
3.7.1 退火 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
1)反应是可逆反应,向右:氧化反应,向左:
还原反应。 2)加热时,与空气消耗系数有关。
空气消耗系数:又称空气过剩系数,是燃料燃 烧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计算空气量之比。 3)空气充足时,炉气呈氧化性,空气不足时, 炉 气呈还原性。 4)控制反应前后的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浓度比。
炉气和被加热钢材的平衡图如下:
• 电热体材料:铁铬铝合金 镍铬合金 碳化硅元件 二硅化钼
图3.1 电阻炉原理图 1-电热体 2-坯料 3-变压器
●盐浴炉加热原理: 电流通过炉内电极产生
的热量把导电介质——盐熔 融,通过高温介质的对流与 传导将埋入介质中的金属加 热。 ●盐浴炉的分类:按照热源的 位置分外热式和内热式。 ●盐浴炉加热的优点:

辐射加热坯料。
燃料来源方便、加热炉修造容易、
加热费低、适应性强。
缺点::劳动条件差,加热速度慢, 质量低、热效率低。
应用范围:大、中、小型坯料。
2 电加热 利用电能转换热能来加热坯料。
1)电阻加热 电阻加热与火焰加热原理相同,根据
发热元件的不同分为: 电阻炉加热、 盐浴炉加热、接触电
加热
• 电阻炉加热原理:利用电 流通过炉内的电热体产生 的能量,加热炉内的金属 坯料。原理如图3.1。
升温快、加热均匀,可 以实现 金属坯料整体或局 部的无氧化加热。 ●盐浴炉加热的缺点:

304法兰锻造热处理工艺流程

304法兰锻造热处理工艺流程

304不锈钢法兰的锻造和热处理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304不锈钢材料,并进行表面清洁和预处理。

2. 加热:将304不锈钢材料加热至适当的温度。

通常情况下,加热温度在1000°C到1200°C之间,具体温度取决于材料的精确要求和锻造工艺。

3. 锻造:将加热后的304不锈钢材料放入锻造设备中,通过锤击或压力形成需要的形状。

锻造一般分为自由锻造、模锻和冷锻等不同形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4. 冷却和退火:锻件完成后,将其冷却至室温。

随后,可以对锻件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内部应力,并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

5. 修整和加工:对锻造后的304不锈钢法兰进行修整和加工,包括切割、磨削、钻孔等工序,以达到最终的尺寸和质量要求。

6. 清洁和检查:对锻造和加工后的304不锈钢法兰进行清洁,确保其表面没有污垢和缺陷。

随后,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和材料性能测试等。

7. 表面处理:根据具体要求,可以对304不锈钢法兰进行表面处理,例如抛光、电镀或喷涂等,以增加其美观性和耐腐蚀性。

8. 包装和出厂:最后,将304不锈钢法兰进行适当的包装,确保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坏。

随后,发货给客户或仓库。

这是一般的304不锈钢法兰锻造和热处理工艺流程,具体的工艺流程可能因制造商和产品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锻造及锻后热处理工艺规范

锻造及锻后热处理工艺规范

目录1.钢质自由锻件加热工艺规范2.钢锭(坯)加热规范若干概念3.加热操作守则4.锻造操作守则5.锻件锻后冷却规范6.锻件锻后炉冷工艺曲线7.锻件锻后热装炉工艺曲线8.冷锻件校直前加热、校直后(补焊后)回火工艺曲线9.锻件各钢种正火(或退火)及高温回火温度表10.锻件有效截面计算方法钢质自由锻件加热工艺规范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钢质自由锻件的通用加热技术条件。

本规范适用于碳素钢、合金钢、高合金钢、高温合金钢(铁基、镍基)的冷、热、半热钢锭(坯)的锻造前加热二.常用钢号分组和始、终锻加热温度范围:注1:始锻温度为锻前加热允许最高炉温,由于钢锭的铸态初生晶粒加热时过热倾向比同钢号钢坯小,故两者的锻前加热温度相差20℃~30℃;注2:根据产品的特性、锻件技术条件、变形量等因素,始锻温度可以适当调整;注3:本规范未列入的钢种,可按化学成分相近的钢号确定;注4:重要的、关键产品的、特殊材质的钢号,其加热工艺曲线由技术部编制;注5:几种不同的钢种,不同尺寸的钢锭(或坯料),在同一加热炉加热时,要以合金成分高的,尺寸大的钢锭(或坯料)为依据编制加热工艺曲线。

三.冷钢坯。

钢锭加热规范:钢锭(坯)加热规范若干概念1.钢锭(坯)入炉前的表面温度≥550℃的称为热钢锭,400~550℃的称为半热钢锭(坯),≤400℃的称为冷钢锭。

2.锻件半成品坯料的加热平均直径计算原则:δ -壁厚 H- 高度或长度 D- 外径1)实心圆类:当D>H时,按H计算;当D<H时,按D计算。

2)筒类锻坯:H>D 当H>δ时,按1.3δ计算。

3)空心盘(环)类:H<D当H>δ时,按δ计算;当H<δ时,按H计算。

3.为了避免锻件粗晶组织,最后一火的始锻温度可按其剩余锻造比(Y)确定:Y=1.3~1.6 最高加热温度1050℃Y<1.3 最高加热温度950℃4.不同钢种不同规格的坯料同炉加热时,装炉温度和升温速度均按较低的选用,保温时间按较长的选用。

锻造工艺规范

锻造工艺规范

锻造工艺规范1 工艺文件1.1 工艺文件的设计与编制 1.1.1 锻造工艺卡的设计锻造工艺的设计原则是以工厂标准、技术协议、订货合同和图纸技术要求为依据,力求工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工艺图和卡片必须完整、正确、统一、清晰。

1.1.2 锻件毛坯取样图的设计当锻件在冷加工进行毛坯取样时,应按工厂标准、技术协议、订货合同和图纸技术要求设计锻件毛坯取样图。

1.2 工艺评审重点产品的试制件和关键件的专用工艺,由专业和产品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工艺评审,并保存记录。

2 锻件机械加工余量和公差 2.1 总则2.1.1 本标准为编制锻件工艺时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尺寸公差、附加余块的依据。

2.1.2 本标准适用于液压机上自由锻造的锻件,有专用模具的锻件的余量和公差由工艺编制人员另行确定。

2.1.3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结构钢及合金结构钢,冷、热作模具钢,冷、热轧工作辊、支承辊的锻件,特殊材料的锻件余量和公差由工艺编制人员另行确定。

2.1.4 粗加工余量、热处理及机械加工卡头、理化检验试料等特殊要求的留量不包括在本标准之内。

2.1.5 锻件的弯曲、相对位移(同轴度、位置度)、圆度、棱、圆角等形状位置公差都应在余量43范围内(即应保证最少有41的机械加工余量)。

2.1.6 余量与公差的配置如下图:D :零件尺寸 C :锻件公称尺寸(基本尺寸) C ′:锻件最大尺寸 C ″:锻件最小尺寸 а:锻件名义机械加工余量δ′:下偏差(负公差) δ″:上偏差(正公差)2.1.7 本规范未包括的特殊形状的锻件及尺寸超出本规范的锻件,其余量和公差由工艺编制人员参照本规范确定。

2.1.8 在确定锻件余量时,必须兼顾零件的局部尺寸与整体尺寸的关系,局部应照顾整体,以减少加工余量。

2.1.9 易焊钢种和留有粗加工余量在粗加工后允许存在可以加工掉的局部黑皮的锻件,其锻造余量应比本标准表中规定值减少10~20%(按复杂程度)。

对易产生裂纹又不易焊补钢种(如9Cr2Mo 、32Cr2MnMo 、60CrMnMo )等锻件的余量不应比表中规定值减少。

轴的锻造工序及热处理工艺

轴的锻造工序及热处理工艺

轴的锻造工序及热处理工艺轴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部件,用于传递转矩和转速。

轴的锻造工序和热处理工艺关系到轴的强度、韧性、耐疲劳性和寿命。

本文将分别介绍轴的锻造工序和热处理工艺。

一、轴的锻造工序1.坯料加热轴的锻造前需要将坯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通常为1100-1250℃。

在这个温度下,坯料的塑性最好,有利于锻造加工。

2.气锤或液压机锻造轴的锻造可以采用气锤或液压机进行,气锤锻造速度较快,比较适合大批量生产;液压机锻造速度较慢,但可以实现更好的均匀性和精度。

3.摆锤或旋转锻造摆锤或旋转锻造可以让轴在不同的方向进行锻造,从而实现更好的均匀性和强度。

这种工艺比较适用于大型和复杂的轴。

4.辗轧和拉伸辗轧和拉伸是对轴进行细化处理和加强强度的工艺。

辗轧可以将轴的截面尺寸减小,从而加强轴的强度;拉伸可以拉伸轴的分子结构,使其拥有更好的韧性和耐疲劳性。

5.修磨和清洗锻造完成后,轴需要进行修磨和清洗工序,将表面的毛刺和氧化物去掉,从而保证轴的表面平滑度和防止氧化腐蚀。

1.淬火淬火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将轴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可以让轴的强度和硬度得到提高。

不过这种工艺也容易导致轴的脆性增加,需要注意控制淬火温度、淬火介质和淬火时间。

2.回火回火是一种常用的强化处理工艺。

将轴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冷却至室温,从而提高轴的强度和韧性,并降低轴的脆性。

回火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一次或多次处理。

3.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是根据轴的使用条件和要求进行的定制化处理。

这种工艺包括热处理、渗碳、质量热处理、表面喷涂等,可以大大提高轴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4.磨削和平衡磨削和平衡是对轴进行后续加工和加工后的表面整理处理。

这种工艺可以提高轴的精度和平衡性,减少轴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从而延长轴的使用寿命。

总结:对于轴的制造,锻造工序和热处理工艺的质量关系到轴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制造工艺的优化和控制,可以提高轴的品质和可靠性。

hzr702锻件热处理工艺标准

hzr702锻件热处理工艺标准

hzr702锻件热处理工艺标准
hzr702锻件的热处理工艺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材料预热:将hzr702锻件放入预热炉中进行预热,通常预
热温度为800℃~900℃,保温时间根据锻件的尺寸和材料厚度
而定。

2. 锻件加热:将预热好的锻件放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一般为1000℃~1100℃,保温时间通常为1小时。

3. 锻造操作:将加热好的锻件放入锻造机中进行锻造,锻造温度一般为950℃~1050℃,锻造比例根据具体需求确定。

4. 空冷处理:锻件完成后,通常将其置于自然空气中冷却至室温,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5. 固溶处理:对于需要固溶处理的锻件,根据材料要求将其加热到固溶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进行冷却。

6. 淬火处理:对于需要淬火处理的锻件,将其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迅速冷却,常用的淬火介质有水、油和空气。

7. 回火处理:对于需要回火处理的锻件,将其加热到回火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进行冷却。

以上是hzr702锻件常见的热处理工艺标准,具体的操作方法
和工艺参数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以达到锻件的设计要求。

热处理工艺规范

热处理工艺规范

热处理工艺规范一、淬火、回火工艺规范1.淬火、回火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仪表是否正常;2)正确选择夹具;3)检查零件表面是否有碰伤、裂纹、锈斑等缺陷;4)确认零件要求的淬火部位硬度、变形等的技术要求,核对零件的形状、材料的加工状态是否与图样及工艺文件相符合;5)表面不允许氧化、脱碳的零件,当在空气炉加热时,应采取防氧化脱碳剂装箱保护或采用真空炉加热;6)易开裂的部位如尖角靠边的孔,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塞石棉、耐火泥等。

2.常见材料淬火、回火工艺规范1)加热温度表1 常用材料的常规淬火、回火规范注:Cr12Mo1V1 即 D2(美国)、1.2379(德国)、SLD(日立)、SKD11(日本)、K110(奥地利);9CrWMn 即 O1(美国)、1.2510(德国)、K460(奥地利);4Cr5MoSiV1 即 H13(美国)、1.2344(德国)、8407/8402(一胜百)、W302(奥地利);7Cr7Mo3V2Si 即 LD1;HS-1是高级火焰淬火,多用模具钢;除45号钢或特别说明均采用回火两次的工艺。

2)淬火保温时间t =8~10 min+kαDk——装炉系数(1~1.5);α——保温系数(见表2);D——零件有效厚度。

表2 淬火保温系数3)回火保温时间①工件有效厚度d<=50mm,保温2小时;②工件有效厚度d>50mm,按照保温时间t=d/25(小时)计算;③每次回火后空冷至室温,再进行下次回火。

4)去应力(入炉时效)①高合金钢550~650℃,热透后,保温时间>3小时;3.淬火和回火设备1)淬火设备——真空淬火炉、中温箱式炉、高温箱式炉。

2)回火设备——真空回火炉、中温箱式炉。

3)冷却设备——水槽、油槽、风箱。

4.操作方法1)零件应均匀摆放于炉内有效加热区,在箱式炉中一般为单层排列加热,工件间适当间隙。

小件可适当堆放,但要酌情增加保温时间。

2)细长零件加热要考虑装炉方法,以减少工件变形,如垂直吊挂,侧立放平支稳等。

铝合金的锻造温度和加热规范

铝合金的锻造温度和加热规范

铝合金的锻造温度和加热规范来源:机械专家网 发布时间:2007-12-08合金种类 合金牌号锻造温度/℃ 加热温度+10℃/-20℃ 保温时间min·mm -1 始锻 终锻 锻铝LD2480 380 480 1.5 LD5,LD6,LD7,LD8,LD9 470 360 470 LD10460 360 460 硬铝LY1,LY11,LY16,LY17 470 360 470 LY2,LY12 460 360 460 超硬铝LC4,LC9 450 380 450 3.0 防锈铝 LF3 470 380 470 1.5 LF2,LF21 470360 470 LF6470 400 400 钛合金锻造工艺的现状与发展 - 维普资讯 钛合金(TA 、TC 、TB )阐述热处理工艺钛的热处理方法一.钛的基本热处理:工业纯钛是单相α 型组织,虽然在890℃以上有α-β 的多型体转变,但由于 相变特点决定了它的强化效应比较弱,所以不能用调质等热处理提高工业纯钛的 机械强度。

工业纯钛唯一的热处理就是退火。

它的主要退火方法有三种:1 再结 晶退火 2 消应力退火 3 真空退火。

前两种的目的都是消除应力和加工硬化效应,以恢复塑性和成型能力。

工业纯钛在材料生产过程中加工硬度效应很大。

图2-26 所示为经不同冷加 工后,TA2 屈服强度的升高,因此在钛材生产过程中,经冷、热加工后,为了恢复塑性,得到稳定的细晶粒组织和均匀的机械性能,应进行再结晶退火。

工业纯 钛的再结晶温度为550-650℃,因此再结晶退火温度应高于再结晶温度,但低于 α-β 相的转变温度。

在650-700℃退火可获得最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因高于700℃ 的退火将引起晶粒粗大,导致机械性能下降)。

退火材料的冷加工硬化一般经 10-20 分钟退火就能消除。

这种热处理一般在钛材生产单位进行。

为了减少高温 热处理的气体污染并进一步脱除钛材在热加工过程中所吸收的氢气,目前一般钛 材生产厂家都要求真空气氛下的退火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钢质自由锻件加热工艺规范
2.钢锭(坯)加热规范若干概念
3.加热操作守则
4.锻造操作守则
5.锻件锻后冷却规范
6.锻件锻后炉冷工艺曲线
7.锻件锻后热装炉工艺曲线
8.冷锻件校直前加热、校直后(补焊后)回火工艺曲线
9.锻件各钢种正火(或退火)及高温回火温度表
10.锻件有效截面计算方法
钢质自由锻件加热工艺规范
一.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钢质自由锻件的通用加热技术条件。

本规范适用于碳素钢、合金钢、高合金钢、高温合金钢(铁基、镍基)的冷、热、半热钢锭(坯)的锻造前加热
二.常用钢号分组和始、终锻加热温度范围:
注1:始锻温度为锻前加热允许最高炉温,由于钢锭的铸态初生晶粒加热时过热倾向比同钢号钢坯小,故两者的锻前加热温度相差20℃~30℃;
注2:根据产品的特性、锻件技术条件、变形量等因素,始锻温度可以适当调整;注3:本规范未列入的钢种,可按化学成分相近的钢号确定;
注4:重要的、关键产品的、特殊材质的钢号,其加热工艺曲线由技术部编制;注5:几种不同的钢种,不同尺寸的钢锭(或坯料),在同一加热炉加热时,要以合金成分高的,尺寸大的钢锭(或坯料)为依据编制加热工艺曲线。

三.冷钢坯。

钢锭加热规范:
钢锭(坯)加热规范若干概念
1.钢锭(坯)入炉前的表面温度≥550℃的称为热钢锭,400~550℃的称为半热钢锭(坯),≤400℃的称为冷钢锭。

2.锻件半成品坯料的加热平均直径计算原则:
δ -壁厚H- 高度或长度D- 外径
1)实心圆类:当D>H时,按H计算;当D<H时,按D计算。

2)筒类锻坯:H>D 当H>δ时,按1.3δ计算。

3)空心盘(环)类:H<D当H>δ时,按δ计算;当H<δ时,按H计算。

3.为了避免锻件粗晶组织,最后一火的始锻温度可按其剩余锻造比(Y)确定:
Y=1.3~1.6 最高加热温度1050℃
Y<1.3 最高加热温度950℃
4.不同钢种不同规格的坯料同炉加热时,装炉温度和升温速度均按较低的选用,保温时间按较长的选用。

对要求加热温度低或保温时间短的坯料,可先出炉锻造。

注:Y--锻造比
1.钢锭(坯)装炉前,加热工应校对其冶炼炉号及锭件号,钢锭(坯)重量,尺寸以及钢锭(坯)的状态,并检查其表面质量,清除表面缺陷,不合格严禁装炉。

2.重要的、关键产品的特殊材质的钢号,在进炉前由技术部向操作工进行技术交底。

3.根据装炉实际情况,画好装炉图,记录装炉位置,做好实际操作记录,钢锭(坯)出炉顺序,及返回炉内锻坯位置要记录正确。

4.钢锭(坯)加热过程中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控制装炉温度、升温或冷却速度,炉气应保持微正压,炉床上的氧化皮应定期清理。

5.钢锭(坯)完成了加热保温时间之后因故不能出炉锻造时,可将炉温降至900~1050℃保温,若等到可出炉锻造时,则需将钢锭(坯)再加热至锻造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方可出炉锻造。

6.钢锭(坯)经炉内长时间保温之后因故不需再加热时,必须随炉以≤80℃/h的降温速度将钢锭冷至250℃以下方可出炉。

7.加热炉喷嘴要避免火焰直接喷射在钢锭(坯)的表面上,经常检查热电偶、热工仪表,使其正常运行,并维护和保养加热炉设备。

1.锻造前应熟悉锻造工艺卡的内容,重要、关键锻件,技术部门需要进行技术交底。

2.锻造生产是集体操作,一定要开好班前会,了解加热情况,做好设备、工具准备工作,做到分工明确,指挥者应对生产的质量和安全负责。

3.在生产中应做到“三勤”:勤量、勤卡、勤查;“四准”:标尺要定准、样棒要划准、卡钳要量准、尺寸要记准。

4.生产时必须按照工艺卡进行锻造,不得任意改动,如工艺卡不合理或因特殊情况不能按照工艺卡执行,应及时向技术部反映,及时解决。

5.锻造指挥者必须认真执行确保锻造工艺卡上各项工艺参数到位、锻造尺寸到位,确保锻件的锻造比(镦粗比、拔长比),重要关键锻件做好生产过程的记录。

6.严格控制终锻温度,特别是关键、重要锻件、高合金钢、高温合金钢。

7.锻件完工后,锻件必须在相当于钢锭的底部端打上钢印(钢号、冶炼炉号和锻件号),钢印必须正确、清楚。

8.料头应用油漆写明分类标记,以便回收回炉。

9.对于关键、重要锻件,或试制新产品钢种的锻件,有关技术人员必须跟班在现场,及时处理可能遇到的问题。

锻件锻后冷却规范
说明:
1.锻件锻后冷却必须按规范执行。

若有特殊情况不能按规范执行须由技术部同意,并有书面意见。

2.沙冷锻件,必须将沙子全部覆盖在锻件上,而不是将锻件置于沙坑中。

3.锻件炉冷要根据不同钢种炉冷曲线工艺规范执行。

4.锻件热装炉是按锻件锻后热处理曲线工艺规范执行(锻件锻后正火、回火或退火)。

5.钢锭或钢坯冶炼工艺是采用EF+LF+VD或VODC方法。

锻件锻后冷却规范按截面尺寸向下调低一档。

锻件锻后炉冷工艺曲线
一.一般锻件锻后炉冷工艺曲线Ⅰ:
按锻件锻后冷却规范的炉冷钢号确定保温时间(Ⅰ):
1.Ⅱ类钢号炉冷保温时间按有效截面尺寸计算:1.5~2h/100mm;
2.Ⅲ类钢号炉冷保温时间按有效截面尺寸计算:2.5~3h/100mm;
3.Ⅳ类钢号炉冷保温时间按有效截面尺寸计算:4~5h/100mm。

二.重要锻件、有特殊要求的锻件锻后炉冷工艺曲线Ⅱ:
按锻件锻后冷却规范的炉冷钢号确定保温时间:
1.630~660℃保温时间(Ⅲ)均按炉冷工艺曲线Ⅰ执行;
2.630~660℃保温时间(Ⅰ)均按保温时间2h计算;
3.280~320℃过冷保温时间(Ⅱ)按630~660℃保温时间(Ⅲ)的1/2计算。

锻件锻后热装炉热处理工艺曲线
一.一般锻件锻后热装炉——正火+回火热处理工艺曲线:
1.锻件锻后热装炉进行正火+回火处理的正火温度、高温回火温度查表确定;
2.640~660℃保温时间(Ⅰ)按2-3h保温时间计算;
3.正火温度保温时间(Ⅱ)按有效截面尺寸计算:1~1.5h/100mm;
4.350~400℃过冷保温时间(Ⅲ)按有效截面尺寸计算:0.5~1h/100mm;
5.高温回火保温时间(Ⅳ)按有效截面尺寸:
①Ⅱ类钢号高温回火保温时间1.5~2h/100mm,
②Ⅲ类钢号高温回火保温时间2.5~3.5h/100mm,
③Ⅳ类钢号高温回火保温时间4~5h/100mm。

二.滚珠轴承钢、冷轧辊钢锻后热装炉球化退火工艺曲线:
1.630~650℃保温时间(Ⅰ)按3-4h保温时间计算;
2.780~800℃保温时间(Ⅱ)按有效截面尺寸计算:1.5h/mm;
3.700~720℃(650~670℃)保温时间(Ⅲ)按有效截面尺寸计算:2h/mm。

冷锻件校直前加热、校直(补焊)后回火工艺曲线
1.550~650℃保温时间(Ⅰ)按有效截面尺寸计算:1~1.5h/100mm;
2.550~650℃保温时间(Ⅱ)按有效截面尺寸计算:2~2.5h/100mm。

各钢种正火(或退火)及高温回火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