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酐测定

合集下载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肌酐测定与肾功能评估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肌酐测定与肾功能评估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肌酐测定与肾功能评估血清肌酐测定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检测项目,用于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之一。

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肌酐含量,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将从血清肌酐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肾功能评估的指标以及其在临床分析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I. 血清肌酐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血清肌酐是一种官能代谢产物,由肌肉通过磷酸肌酸底物生成,然后进入血液循环。

正常情况下,肾脏会稳定地排泄肌酐,使其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当肾功能受损时,肌酐的排泄能力下降,导致血清中肌酐的浓度升高。

因此,通过测定血清中的肌酐含量,可以间接地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

血清肌酐测定的常用方法是化学法和酶动力学法。

化学法利用肌酐与碱性溴酚绿的脱水作用生成绿色产物,通过比色法测定光密度来计算血清中肌酐的含量。

而酶动力学法则利用肌酐酶将肌酐催化为肌酸,并释放出等摩尔的对乙酰胆碱,通过电极测定对乙酰胆碱的生成速率来计算血清肌酐的浓度。

II. 肾功能评估的指标除了血清肌酐测定外,肾功能的评估还可以通过其他指标来进行,如血肌酐清除率、尿素氮浓度等。

血肌酐清除率是根据血清肌酐的含量和尿量来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的一种方法。

尿素氮浓度是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之一,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通过肾脏排泄。

因此,通过综合考虑血肌酐清除率、尿素氮浓度以及其他相关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

III. 血清肌酐测定与肾功能评估的临床应用血清肌酐测定与肾功能评估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血清肌酐测定可以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帮助筛查肾功能异常的情况。

在一些慢性肾病、急性肾损伤等疾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通过血清肌酐测定,可以及早发现肾功能的异常,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其次,血清肌酐测定在监测肾功能的变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患者在接受某些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措施时,肾功能可能会发生改变。

通过定期进行血清肌酐测定,可以监测肾功能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5血清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

5血清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

2019/10/31
22
5)血清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
②根据血Cr升高程度,可以对慢性肾 衰竭进行分期:
血Cr<178umol/L, 代偿期; 血Cr>178 umol/L, 失代偿期, 血Cr>445umol/L, 肾衰竭期,
2019/10/31
23
5)血清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
(2)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
当GFR低到正常值的50%,Ccr测 定值可低至50ml/min,但由于肾脏 有强大的储备能力,血肌酐、尿素 测定仍可在正常范围,故Ccr是较 早反映GFR的敏感指标。
2019/10/31
15
②评估肾功能受损害程度:
51< Ccr <70ml/min 31< Ccr <50ml/min
Ccr<30ml/min
促红细胞生成素 前列腺素 1,25-二羟骨化醇等
2019/10/31
5
肾功能检查包括:
1)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2)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
3)酸碱失衡试验 4)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 5)肾功能实验的定位
2019/10/31
6
肾小球功能检查
一、基本概念
1、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2)、全部由肾小球滤过,
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很少被
肾小管排泌,如肌酐等,可
基本代表GFR。
9
3、物质经肾排出的方式分为:
(3)、全部由肾小球滤过 后又被肾小管全部吸收, 如葡萄糖,可作为肾小管 最大吸收率测定。
2019/10/31
(4)、除肾小球滤出外, 大部分通过肾小管周围毛 细血管向肾小管分泌后排 出,如对氨马尿酸,可作 为肾血流量测定试剂。

血清肌酐苦味酸法测定

血清肌酐苦味酸法测定

血清肌酐(Creatine)苦味酸法测定1.实验原理不去除蛋白的Jaffe碱性苦味酸连续监测比色法。

肌酐与苦味酸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橙红色复合物,在固定的时间内吸光度增加速率与样品中肌酐浓度呈正比。

肌酐+ 苦味酸肌酐苦味酸复合物2. 标本采集2.1 病人准备: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 类型:血清,肝素血浆,尿液。

3. 标本存放:血清、血浆的稳定性:4~25℃保存可稳定7天;-20℃保存至少可稳定3个月。

尿液的稳定性:20~25℃保存可稳定2天;4~8℃保存可稳定6天;-20℃保存可稳定6个月对尿液用蒸馏水作1:49稀释后检测,结果乘50后报告。

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运输5. 标本拒收的标准:细菌污染的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6.1 上海申能肌酐检测试剂盒(142 1717170 1 试剂1:6×64ml+试剂2:6×16ml)。

6.1.1 试剂组成:试剂1(R1):氢氧化钠0.16mol/L试剂2(R2):苦味酸 4.0mmol/L6.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6.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试剂保存于2~25℃,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

试剂不可冰冻。

6.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6.1.5 注意事项:试剂1中含氢氧化钠。

请按以下条例处理:R36/38: 刺激眼睛和皮肤。

S26:如与眼睛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请医生诊视。

S37/39:戴上手套并采取合适的眼/脸的防护。

S45:如发生事故或感觉不适立即请医生诊视。

试剂2中含苦味酸。

吸入、接触皮肤、吞咽将会中毒。

戴上手套并采取合适的眼/脸的防护。

如与皮肤接触应立即用聚乙二醇400(DAB8)或大量水冲洗。

如情况严重,立即请医生诊视。

使用实验室试剂应采取必要的预防。

6.2 校准品:使用DiaSys公司提供的TruCal U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具体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文件。

血清中肌酐的检测方法及其进展

血清中肌酐的检测方法及其进展
1.4
HPLC方法Paroni等[1‘]在1989年采用甲醇沉淀蛋白
质,用ODS液相色谱柱,在检测波长为235 nln处检测肌酐,方
法的检出限0.83 mg/L。Paronl[83于1990年利用离子对技术 结合HPLC可以快速地分析血清中肌酐的含量。HPLC条件
万方数据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年10月第6卷第19期Lab Med Clin,October 是:ODS C18反相柱(150
减少。
LC-[D/MS方法在2003年,英国LGC首次采用了
LC-ID/MS方法参加IMEP-17/CCQM-K12国际比对,比对结 果良好,不确定度小于0.5%。其具体方法是:①样品的前处 理方法:添加了同位素标记物的血清样品与乙醇混合均匀后经 离心分离,沉淀蛋白质。②液质条件:使用菲罗门的C18柱
毛细管电泳是近10年来才进入实际应
用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 少,自动化程度高。该方法应用于肌酐测定已有报道:Tran 等[3]采用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 增溶剂和硼酸缓冲体系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KC)方法。 张燕玲等[4]采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用国产TH一2000毛 细管电泳仪进行血清肌酐的测定。电泳缓冲液为硼酸盐缓冲
p.mol/L。但该法的主要
缺点是试剂不够稳定,且肌酐酶不易得到,使碍试剂盒价格昂 贵,在国内只有一些有实力的大医院在使用。综上所述,酶法 克服了Jaff6法特异性差的弱点,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没有试剂 毒性,适合于自动分析等特点。但是,以上方法中很多内源或 者外源物质对肌酐的测定产生干扰,或者试剂不稳定。后来人 们研究利用毛细管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 血清中的肌酐。 1.3毛细管电泳法

血清肌酐测定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清肌酐测定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清肌酐测定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血清肌酐测定是一种衡量肾脏功能的常见检测方法。

在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肌酐水平来评估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本文将介绍血清肌酐测定的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血清肌酐测定前,首先应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设备,包括:- 血清肌酐测定试剂盒- 10ml离心管和离心机- 比色皿或试管- 显微镜(可选)- 多功能生化分析仪2. 采集血样使用采血针和血管采血带,从患者的静脉或手指上采集适量的血液样本,约2-5ml。

注意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任何交叉污染。

3. 分离血清采集的血液样本放入10ml离心管中,并轻轻摇晃几次,确保血液充分混合。

然后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以3000 rpm的速度离心10分钟。

离心后,血液将被分离成血清和红细胞。

4. 转移血清用吸管小心地将离心管中的血清转移到比色皿或试管中,注意不要和红细胞混合。

将比色皿或试管放置在平台上,以便进行测量和分析。

5. 操作仪器根据试剂盒的说明书,将试剂按照比例加入到血清中,并轻轻混合。

然后使用多功能生化分析仪,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在仪器上选择相关参数,如波长等,然后放入试管或比色皿进行测量。

6. 记录结果根据仪器上的显示结果,记录下测得的血清肌酐浓度。

同时,还可以观察血清的颜色和透明度,以便在有需要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二、评分标准血清肌酐测定的评分标准主要是基于测得的血清肌酐浓度进行划分。

一般来说,结果的评估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 正常范围:男性0.6-1.2 mg/dl,女性0.5-1.1 mg/dl。

- 轻度肾功能异常:男性1.3-1.5 mg/dl,女性1.2-1.4 mg/dl。

- 中度肾功能不全:男性1.6-2.5 mg/dl,女性1.5-2.4 mg/dl。

- 重度肾功能不全:男性>2.5 mg/dl,女性>2.4 mg/dl。

需要注意的是,评估结果不仅仅依赖于血清肌酐浓度,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以获得更准确的肾功能评估结果。

肌酐测定的操作规程

肌酐测定的操作规程

肌酐测定的操作规程1、用途:测定人血清中肌酐的浓度。

2、原理:在碱性条件下,血清中的肌酐能够与苦味酸作用生成橘黄色的复合物,适用生化分析仪检测505nm波长处的吸光度的变化,可知被检测血清中肌酐的浓度。

3、适用仪器:奥林巴斯AU4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4、样本要求:4.1、样本种类:新鲜无溶血血清。

4.2、样本采集:常规静脉采血约2ml,不抗凝。

置普通管中,或采用含有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

4.3、样本干扰:对反映吸光度有干扰的样本,包括溶血和浑浊的样本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遇上述情况建议重新采集标本。

4.4、样本保存:血清样本2℃—8℃可稳定3天,-20℃可保存一个月,忌反复冻融。

5、检测方法:5.1、试剂的准备:试剂开瓶即可使用。

5.2、检测步骤:2、动生化分析仪操作步骤:参数设置→试剂装载→校准→质控→样品加载→测定→结果审核→报告。

5.3、校准:用K因素进行试剂空白校准,也可使用Diazyme公司校准品进行校准操作,当试剂更换批号、出现质控漂移、仪器做完保养后及重要零件更换时,须重新校准。

5.4、结果计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会自动给出检测结果。

6、参考范围:(医院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

)7、注意事项:7.1、试剂具有一定的酸碱性,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切勿吞咽。

7.2、使用后的器具应按照规定处理,扔入指定的垃圾箱内,不可随处乱扔,防止环境污染和二次使用。

7.3、由于运输过程产生渗液或漏夜的产品,或在运输贮存中没有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维护的试剂,不可使用。

7.4、试剂只用于体外诊断。

8、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王惠萱、李雪梅、王冈,临床检验操作手册,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

肌酐生化方法学

肌酐生化方法学

肌酐生化方法学
肌酐(Creatinine)是一种由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通常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肌酐生化方法学是用于测定血清或血浆中肌酐浓度的实验方法。

1. 碱性苦味酸法:这是最常用的肌酐测定方法之一。

在碱性条件下,肌酐与苦味酸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通过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进而计算肌酐浓度。

2. 酶法:利用肌酐酶将肌酐转化为氨和肌酸,然后通过测定氨或肌酸的生成量来计算肌酐浓度。

酶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3. 干化学法:使用纸片或试纸等干式试剂,通过颜色变化或比色法来测定肌酐浓度。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快速检测,但准确性可能稍低。

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技术,可以用于肌酐的定量测定。

HPLC 法具有高分辨率和准确性,但设备和操作相对复杂。

5. 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肌酐进行分析,通过检测肌酐的特定离子或碎片来确定其浓度。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但设备昂贵。

在选择肌酐生化方法时,需要考虑实验要求、设备条件和准确性等因素。

不同方法可能在灵敏度、特异性、操作简便性和成本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并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血清肌酐测定方法、羟苯磺酸钙药物作用及血肌酐测值干扰影响和要点总结

临床血清肌酐测定方法、羟苯磺酸钙药物作用及血肌酐测值干扰影响和要点总结

临床血清肌酐测定方法、羟苯磺酸钙药物作用及血肌酐测值干扰影响和要点总结血清肌酐测定方法血清肌酐是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检测方法主要有苦味酸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

苦味酸法会受到维生素C、丙酮酸、丙酮、乙酰乙酸、葡萄糖、蛋白质、胆红素等多种物质的干扰,不适宜用于黄疸、溶血等情况下患者的血清肌酐测定,特异性较差。

酶法与苦味酸法相比,具有样本量小、速度快、特异性高等优点,使用酶法代替苦味酸法血清肌酐测定。

羟苯磺酸钙羟苯磺酸钙,化学名为2,5-二羟基苯磺酸钙,是广泛应用于临床微血管保护剂,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抑制视网膜微动脉瘤形成和减轻出血渗出等作用。

适应证包括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色素沉着性紫癜性皮肤病、白内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阻塞性黄疸等。

保护血管药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 羟苯磺酸钙可增加微血管壁阻力,降低其病理性高通透性,减少出血与渗出;② 羟苯磺酸钙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引起血管狭窄或堵塞。

羟苯磺酸钙对酶法检测肌酐干扰当羟苯磺酸钙浓度大于2 μg/ml 时,羟苯磺酸钙浓度越高,对血清肌酐水平负性干扰则越明显。

羟苯磺酸钙干扰血肌酐测值肌酐在肌酐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肌酸,肌酸在酶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尿素和肌氨酸,其中肌氨酸经肌氨酸氧化酶催化生成甲醛、甘氨酸、过氧化氢等。

过氧化氢、4-氨基安替比林和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在过氧化物酶催化下反应生成可以进行比色反应的紫红色化合物醌亚胺。

羟苯磺酸钙对酶法检测血清肌酐存在干扰,对苦味酸法检测血清肌酐干扰。

使用苦味酸法检测肌酐时,羟苯磺酸钙浓度在 64 μg /ml 以上也不会对结果产生明显干扰,羟苯磺酸钙对苦味酸法检测肌酐基本没有干扰。

要点总结开具血清肌酐检查时,可备注标明患者正在使用羟苯磺酸钙,用于提示在必要时可选择苦味酸法进行重复、多次检测,以提高血清肌酐结果测定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肌酐测定(生化分析仪)
(一)检测目的
规范血清肌酐(cr)检测实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二)标本米集
1.血肌酐测定一般可以采用血清或血浆。

血清应新鲜无溶血;如用血浆,主张用肝素抗凝血浆。

2.稳定性:在4C冰箱可保存3天,在25C以下可保存较长时间。

3.建议使用带分离胶的真空采m管,并及时分离血清。

(三)测定方法
1.方法:两点法波长:490-510nm 温度:25C、30C或37C 比色杯光径:
1cm 将Ri与R n按1:1混和均匀,配成工作液,工作液预先保温到测试温度。

2.原理:苦昧酸法。

在碱性溶液中,苦味酸与肌酐作用生成橘红色的苦味酸肌酐复合物,在505nm波长监测吸光度,吸光度的速率变化(△ A/ min)与肌酐浓度呈正比。

(五)校准
1.校准物的准备与保存,严格按照购置说明执行。

2.校准频率:
(1)新仪器设备在开始使用时。

(2)设备进行重要维护保养以及发生故障维修之后。

(3)试剂盒在仪器上28天后。

(4)试剂批号更改后。

(5)更换试剂厂家后。

(6)由室内质控结果决定。

(7)定期校准,可由实验室根据检测系统(仪器与试剂)的情况自行决定校准周期。

(六)质量控制
1.质控品:质控品应选择稳定、瓶问差小、基质效应小的物质。

同时,因为是定量检测项目,所以应选择两个不同浓度水平的质控品,这样有利于在不同的医学决定性水平上监测方法的性能。

2.质控方法的选择。

备选的质控规则如下:
1 2s(一个质控结果超出i 土 2SD为违背此规则,提示警告)。

13s(一个质控结果超过i 土3SD为违背此规则,提示失控,存在随机误差)。

22s(两个连续质控结果同时超过i 土2SD提示失控,存在系统误差)。

R4s(当同一批内高和低值之间差值超过 4SD提示失控,存在随机误差)。

4 1s(4个连续的质控结果落在i+I SD或i 一 1SD的同一侧,提示存在系统误差,需具体分析)。

10x(10 个连续的质控结果落在靶值的同一侧,提示存在系统误差,需具体分析)。

各实验室可根据工作特点选择合适的质控规则(目前血肌酐测定至少应选择 12s、 13s、22s、忠四个质控规则)。

3.质控要求:必须所有浓度水平质控品结果在控,才可以对检验标本进行检测。

(七)仪器实验室可以选择各种常规的生化分析仪器,并根据仪器选择适用的血清肌酐试剂盒进行肌酐检测。

(八)上机操作校准程序、质控程序、操作程序均需要根据实验室所使用的生化分析仪器自行建立,并严格依据生化分析仪的操作规程来进行校准、质控及常规操作。

(九)生物参考区间
男 0.6-1.1mg/dl(53-97umol/l)
女 0.5-0.9mg/dl(44-80umol/l)
(十)性能指标
1、试剂空白吸光度:A W0.6 (光径1.0cm,500nm 土 20nm波长)。

2、准确度:相对偏差:w± 10%
3、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C 5%
4、批间精密度:批间相对极差w 6%
5 、线性范围: 0umol/-880umol/l(0mg/dl-10mg/dl)(十一)注意事项
1、样本中肌酐浓度超过 10mg/dl(880umol/l)可用生理盐水稀释样本,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2、苦味酸有毒,切勿接触皮肤,不慎接触,要用大量水冲洗。

3、本产品公用于体外诊断,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切勿吞咽。

(十二)抗干扰能力
抗干扰能力强,血红蛋白的浓度大于IOg/L,血甘油三酯的浓度大于28 .25mmol/L 时, 对测定才有干扰。

(十三)危急值
大于 4001umol/L.
(十四)医学决定水平
40umo1 / L:在婴幼儿超过此值,应考虑肾功不全的可能性,因此必须进一步作肾脏功能的检查和评价。

141umol /L:成人值若超过此水平,应考虑进一步进行其他肾功能检查试验,如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

530umol /L:高于此水平,几乎肯定有肾功能受损,所以此值具有重要的诊断及评估意义,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