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
光纤连接器检验技术标准

《光纤连接器检验技术标准》-------拟制:张百印一、外观检验:检验项目 检验标准备注完整性各个零部件齐全,与相应的设计、制造要求一致,加工质量符合相关技术文件要求,测试数据、标贴、条码等无误外观 各个部件须平滑、洁净、无脏污及毛刺,无伤痕和裂痕,颜色鲜亮、一致性好。
各零部件组合严密、平整,连接头与适配器的插入和拔出平顺、轻巧,卡子有力、弹性好、插拔正常。
光缆外观平滑光亮,无杂质,无破损,印字清晰,颜色与产品要求相符光缆长度长度(L ) 公差 可根据客户要求做相应修改 L ≤0.5m+0.01/-0m 0.5m<L<5m +0.05/-0m 5m ≤L ≤10m +0.1/-0m L>10m+0.2/-0m标识 视订单要求在尾套后端贴序列号或标记环或无包装包装盒上应具备: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批次、生产日期、公司注册商标、执行标准号、环保标识、产品说明书等,包装要完整,不能有破损、挤压、变形、脏污等外观不良 可根据客户要求做相应修改二、组装性能:2.1插芯:突出长度正常,弹性良好,有明显倒角,表面无任何脏污、缺陷及其他不良。
2.2散件:各散件与适配器之间配合良好,无松脱现象,机械性能良好,有良好的活动性,表面无任何脏污、缺陷、破损、裂痕,颜色与产品要求相符,同批次产品无色差。
2.3压接:对光缆外皮及凯夫拉线的压接固定要牢固,压接金属件具有规则的压痕,无破损、弯曲,挤压光缆等不良。
三、端面标准:根据附录1《光纤连接器端面检验规范》检验。
四、插损、回损技术标准:连接头型号 FC 、SC 、LC 、ST 、MU 、E2000、D4、DIN模式 SM MM 端面规格 PC UPC APC PC IL(dB) ≤0.3 ≤0.2 ≤0.3 ≤0.3 RL(dB) ≥45≥50≥60 ≥35 其他型号 MT-RJ 、MPOIL(dB) ≤0.7 / ≤0.7 ≤0.5 RL(dB)≥30/≥50≥25五、端面几何形状(3D )标准:项目PC、UPC APCSC、FC、ST、E2000、D4、DINLC、MUSC、FC、E2000LC、MU SM MM SM MM SM SM曲率半径(mm) 10-25 7-20 5-12顶点偏移(μm)≤50≤30光纤凹陷(nm)±100角度偏差(°) 0 8±0.3键角偏差(°) 0 ±0.5光纤直径(μm)123-135六、合格品标识:合格产品标识包括:出厂编号(每个产品对应唯一的出厂编号,由生产任务计划号加流水号组成)、型号规格、条码标签(根据客户要求可选)、产品说明书(根据客户要求可选)、3D 报告(根据客户要求可选)、环保标识(根据客户要求可选)、插/回损测试数据等。
光纤活动连接器

光纤活动连接器基本概念
◆ 回波损耗(RL):
又称后向损耗,指在光纤连接处,后向反射光相对输入光的比率分贝数。 RL= -10log(Pr/P0) ( dB),值愈大愈好,以减少反射光对光源和系统的影响。
P0----输入端的光功率, Pr----后向反射光功率
行业标准: UPC大于50dB 即 Pr/Po<0.003% APC大于60dB 即 Pr/Po<0.0001%
光纤活动连接器基本概念
(4)光纤端面多次反射(菲涅耳反射)引起的损耗: 由于光纤端面存在不同的介质(如空气),在这种介质之间会产生光的多次反射,
引起的损耗。 ◆ 球面接触使纤芯之间的间隙接近与0,达到“物理接触”,多次反射引起的损耗可以消除。-1-光纤活动连接器基本概念
(5)纤芯直径不同的光纤连接时产生的损耗, ◆ 多模 IL=-10log(a2/a1)^2 (a1≥a2) IL=0(a1<a2) ◆ 单模 IL=-10log(1/4)(ω1/ω2+ω2/ω1)^2
-17-
光纤活动连接器类型
SC型光纤连接器
➢ SC型连接器是由日本NTT公司设计开发的; ➢ 采用插拔式结构,外壳采用矩形结构,采用工程塑
料制造,容易作成多芯连接器; ➢ 插针体为外径2.5mm的精密陶瓷插针; ➢ 它的主要特点是不需要螺纹连接,直接插拔,操作
-14-
目录
1 光纤活动连接器基本概念 2 光纤活动连接器类型
-15-
光纤活动连接器类型
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和开发,光纤连接器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 繁多的系列产品,各种类型的特点也逐渐分明。目前LC、ST、FC、SC 型光纤连接器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为了满足小空间、大数据、高速度 传输的需要,国内外许多公司开发了各种新型的光纤连接器,如MU、 MTP、MPO型连接器等,与常规的LC、FC、SC、ST型连接器相比, 这些连接器具有密集度更高、性价比更高等特点。
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及指标要求

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及指标要求一、引言光纤活动连接器,俗称活接头,国际电信联盟(ITU)建议将其定义为“用以稳定地,但并不是永久地连接两根或多根光纤的无源组件”。
主要用于实现系统中设备间、设备与仪表间、设备与光纤间以及光纤与光纤间的非永久性固定连接,是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无源器件。
正是由于连接器的使用,使得光通道间的可拆式连接成为可能,从而为光纤提供了测试入口,方便了光系统的调测与维护;又为网路管理提供了媒介,使光系统的转接调度更加灵活。
由于光纤活动连接器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的厂家对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积极和深入的研究,研制开发出了多种光纤活动连接器,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光纤通信系统中。
二、光纤活动连接器的一般特征大多数的光纤活动连接器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两个配合插头和一个耦合管。
两个插头装进两根光纤尾端;耦合管起对准套管的作用。
另外,耦合管多配有金属或非金属法兰,以便于连接器的安装固定。
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对准方式有两种:用精密组件对准和主动对准。
高精密组件对准方式是最常用的方式,这种方法是将光纤穿入并固定在插头的支撑套管中,将对接端口进行打磨或抛光处理后,在套筒耦合管中实现对准。
插头的支撑套管采用不锈钢、镶嵌玻璃或陶瓷的不锈钢、陶瓷套管、铸模玻璃纤维塑料等材料制作。
插头的对接端进行研磨处理,另一端通常采用弯曲限制构件来支撑光纤或光纤软线以释放应力。
耦合对准用的套筒一般是由陶瓷、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或金属等材料制成的两半合成的、紧固的圆筒形构件做成的。
为使光纤对得准,这种类型的连接器对插头和套筒耦合组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需采用超高精密铸模或机械加工工艺制作。
这一类光纤活动连接器的介入损耗在(0.18~3.0)dB范围内。
主动对准连接器对组件的精度要求较低,可按低成本的普通工艺制造。
但在装配时需采用光学仪表(显微镜、可见光源等)辅助调节,以对准纤芯。
为获得较低的插入损耗和较高的回波损耗,还需使用折射率匹配材料。
光纤活动连接器检规

光纤活动连接器和光纤跳线检验和试验规范编号版本号V1.0 拟制黄丹群审核批准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光纤活动连接器(即法兰盘)、光纤跳线质量检测和试验规范。
2 检验项目2.1 外观及插入损耗质量检测2.1.1检验需要仪器及设备2.1.2光纤显微镜(400倍)、日光灯、光源、酒精加无毛软纸(或光纤擦拭器)、光源、光万用表2.1.3适用范围:光纤跳线、活动连接器2.1.3测试环境:常压、常温、常湿度2.1.4检验项目2.1.4.1 研磨不充分(研磨不充分往往会造成光纤插头插针端面凹凸不平。
这种光纤活动连接器互相连接势必会使两根光纤之间有空气缝隙,这样就容易造成光学性能变差。
在研磨不充分的插针端面上还可能存在划痕,如果划划痕直接通过纤心,它们同样会引起光纤活动连接器光学性能的明显下降)2.1.4.2 光纤偏心(通过光纤端面分析仪对光纤端面的观察,我们注意到,若光纤插针端面等高线的干涉圆环中心与实际光纤纤心基本重合,则说明光纤的纤心落在了插针的最高点,这样就可以保证纤心与纤心对接时中间不留缝隙。
但是,如果干涉圆环中心与光纤纤心不重合,则势必会影响光纤的通光性能,从而导致光纤活动连接器的插入损耗较差)2.1.4.3 纤心凹陷或凸出。
(纤心的凹陷或凸出都容易引起光纤传输性能的下降。
这是因为,当纤心凹陷时,则可能导致对接的两根纤心之间存在缝隙,接触不够紧密从而存在空气,引起反射,从而影响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而当纤心凸出时,则可能导致对接的两根纤心互相挤压从而使实际的光线射出端面和入射端面并不平行,从而使两根光纤之间出现轴向倾角导致对接光纤的通光性能下降。
)2.1.4.4 光纤插入损耗。
2.1.5检查的主要步骤如下:(1)去掉要检查的连接器一端的防尘帽;(2)把连接器插入放大镜的适配器中;(3)如果在放大镜视野内不能看到插针端面,则调整放大镜的位置调整旋钮,直到插针端面的图形全部进入视野内;(4)调整放大镜的焦距到合适位置,使得插针的端面图形达到最清晰;(5)检查插针端面,对于研磨效果很好的连接器。
光纤连接器检验技术标准1

LC/APC 不锈钢 SUS303 或铜镀镍 5.10+0.05/0
拔脱力 >50N
ST/PC
7.95+0.05/0
入和拔出平顺、轻巧,卡子有力、弹性好、插拔正常。光缆外观
平滑光亮,无杂质,无破损,印字清晰,颜色与产品要求相符
长度(L)
公差
L≤0.5m
+0.01/-0m
可根据客户
0.5m<L<5m 5m≤L≤10m
+0.05/-0m +0.1/-0m
要求做相应 修改
L>10m
+0.2/-0m
视订单要求在尾套后端贴序列号或标记环或无
8.2.2 性能、尺寸、材质、颜色、环保等符合国家相关行业标准。产品颜色在同一批次的同
一规格型号上必须保持一致。
8.3 连接器:
8.3.1 产品性能指标符合以下国家标准:
GBT 12507.1-2000 《光纤光缆连接器 第一部分:总规范》
GBT 12507.2-1997 《光纤光缆连接器 第二部分:F-SMA 型光纤光缆连接器分规范》
MT-RJ、MPO
/
≤0.7
/
≥50
MM PC ≤0.3 ≥35
≤0.5 ≥25
五、端面几何形状(3D)标准:
项目
曲率半径(mm) 顶点偏移(μm) 光纤凹陷(nm)
角度偏差(°) 键角偏差(°) 光纤直径(μm)
PC、UPC SC、FC、ST、E2000、
D4、DIN
LC、MU
SM
MM
SM
MM
10-25
八、各零部件技术标准:
8.1 插芯: 8.1.1 产品符合以下标准:
2、最新2012版-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式光纤活动连接器(快速连接器)-技术要求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Field-mountable Optical Connectorof China Telecom(暂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保密等级:公开发放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1)3.1 名词术语 (1)3.2 缩略语 (1)4 光纤现场连接器分类 (1)4.1 按连接器结构分类 (2)4.2 按插头内接续方式分类 (2)4.3 按插针体端面分类 (3)4.4 按匹配的光纤或光缆类型分类 (3)5 光纤现场连接器一般要求 (3)5.1 光纤现场连接器尺寸及插针体端面要求 (3)5.2 光纤现场连接器现场组装要求 (5)5.3 工作环境要求 (5)5.4 材料要求 (5)6 光纤现场连接器性能要求 (5)7 测试标准及方法 (7)7.1 测量和试验条件 (7)7.2 外观和尺寸检查 (8)7.3 插入损耗测量 (8)7.4 回波损耗测量 (9)7.5 高温 (9)7.6 低温 (9)7.7 温度循环 (9)7.8 湿热 (10)7.9 浸水 (11)7.10 可重复组装性 (11)7.11 振动(正弦) (11)7.12 跌落 (12)7.13 重复性 (12)7.14 机械耐久性 (13)7.15 抗拉 (13)7.16 扭转 (14)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4)8.1 标志 (14)8.2 包装、运输 (14)8.3 贮存 (14)I前言本标准按照《中国电信技术标准编写指南》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中国电信ODN技术要求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1)中国电信无源光分路器技术要求(2)中国电信光总配线架技术要求(3)中国电信光纤配线架技术要求(4)中国电信局内调度光缆技术要求(5)中国电信接入层光缆技术要求(6)中国电信用户引入蝶形光缆技术要求(7)中国电信光缆接头盒技术要求(8)中国电信光缆分纤盒技术要求(9)中国电信光缆分光分纤盒技术要求(10)中国电信光缆交接箱技术要求(11)中国电信适配器技术要求(12)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要求(13)中国电信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子技术要求(14)中国电信信息插座技术要求本标准参考Telcordia GR-1081-CORE(1995)《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的一般要求》、Telcordia GR-326-CORE(1999)《单模光纤连接器和光纤跳线的一般要求》、《YD/TXXXXX 通信用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器》,并结合中国电信需求、国内外光纤现场连接器实际情况和国外运营商同类产品的技术规范编写制定。
(整理)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

现场组装式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2011年11月10日目次前言 (6)1引用标准 (7)2相关释义 (7)3.1名词解释 (7)3.2单位缩写 (9)4技术要求 (9)4.1分类和型号 (9)4.1.1分类 (9)4.1.2型号 (11)4.2尺寸要求 (11)4.3材料要求 (12)4.4插针体端面几何参数要求 (13)4.5现场组装要求 (13)4.5.1平均组装时间 (13)4.5.2一次组装成功率 (13)4.6可重复组装性 (14)4.7温度范围 (14)4.8光学性能要求 (14)4.9各种例行试验要求 (14)5测量和试验 (15)5.1测量和试验条件 (15)5.1.1试验环境 (15)5.1.2试验光源和尾纤 (15)5.1.3标准连接器 (15)5.1.4测量前的准备 (16)5.1.5试样 (16)5.2现场组装试验 (16)5.2.1条件 (16)5.2.2程序 (16)5.2.3平均组装时间 (16)5.2.4组装成功率 (17)5.2.5试验结果 (17)5.3外观和尺寸检查 (17)5.4插入损耗测量 (17)5.5回波损耗测量 (19)5.6高温试验 (19)5.7低温试验 (19)5.8温度循环试验 (20)5.9湿热试验 (21)5.10浸水试验(可选) (21)5.11可重复组装性试验 (22)5.12振动(正弦) 试验 (22)5.13跌落试验 (23)5.14重复性试验 (24)5.15机械耐久性试验 (24)5.16抗拉试验 (25)5.17扭转试验 (26)6质量评定程序 (27)6.1质量评定程序分类 (27)6.2鉴定批准程序 (27)6.2.1初始制造阶段 (27)6.2.2结构类似元器件 (27)6.2.3鉴定批准要求 (28)6.2.4批准程序 (28)6.3质量一致性检验 (29)6.3.1逐批检验 (29)6.3.2周期检验 (30)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31)7.1标志 (31)7.1.1颜色 (31)7.1.2内容 (32)7.2包装、运输 (32)7.3贮存 (32)前言为满足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河北省分公司”)接入网光纤化发展目标,指导和规范接入网光纤化建设中现场组装式光纤活动连接器的设计、建设和使用,符合光纤光缆的成端接续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及指标要求

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及指标要求一、引言光纤活动连接器,俗称活接头,国际电信联盟(ITU)建议将其定义为“用以稳定地,但并不是永久地连接两根或多根光纤的无源组件”。
主要用于实现系统中设备间、设备与仪表间、设备与光纤间以及光纤与光纤间的非永久性固定连接,是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无源器件。
正是由于连接器的使用,使得光通道间的可拆式连接成为可能,从而为光纤提供了测试入口,方便了光系统的调测与维护;又为网路管理提供了媒介,使光系统的转接调度更加灵活。
由于光纤活动连接器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的厂家对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积极和深入的研究,研制开发出了多种光纤活动连接器,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光纤通信系统中。
二、光纤活动连接器的一般特征大多数的光纤活动连接器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两个配合插头和一个耦合管。
两个插头装进两根光纤尾端;耦合管起对准套管的作用。
另外,耦合管多配有金属或非金属法兰,以便于连接器的安装固定。
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对准方式有两种:用精密组件对准和主动对准。
高精密组件对准方式是最常用的方式,这种方法是将光纤穿入并固定在插头的支撑套管中,将对接端口进行打磨或抛光处理后,在套筒耦合管中实现对准。
插头的支撑套管采用不锈钢、镶嵌玻璃或陶瓷的不锈钢、陶瓷套管、铸模玻璃纤维塑料等材料制作。
插头的对接端进行研磨处理,另一端通常采用弯曲限制构件来支撑光纤或光纤软线以释放应力。
耦合对准用的套筒一般是由陶瓷、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或金属等材料制成的两半合成的、紧固的圆筒形构件做成的。
为使光纤对得准,这种类型的连接器对插头和套筒耦合组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需采用超高精密铸模或机械加工工艺制作。
这一类光纤活动连接器的介入损耗在(0.18~3.0)dB范围内。
主动对准连接器对组件的精度要求较低,可按低成本的普通工艺制造。
但在装配时需采用光学仪表(显微镜、可见光源等)辅助调节,以对准纤芯。
为获得较低的插入损耗和较高的回波损耗,还需使用折射率匹配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
引言:
光纤连接器是光纤通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件之一、它用于连接光纤之间的传输介质,因此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光纤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光纤活动连接器的技术规范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连接器类型、连接器规格、连接器插入损耗、插拔次数、连接器接头、连接器保护套件等方面。
通过规范连接器的设计和制造,可以提高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以及可维护性。
一、连接器类型
光纤连接器根据接口类型可以分为SC、FC、LC、ST等不同类型的连接器。
根据连接方式,可以分为活动连接器和固定连接器。
本文主要针对活动连接器进行规范。
二、连接器规格
1.外部尺寸:光纤连接器的外部尺寸需符合国际标准要求,并能与光纤设备接口完全兼容。
2.材质选择:连接器外壳材料应选用高强度、耐腐蚀、抗负载能力强的材质,如不锈钢、铝合金等。
内部结构的材质应选用低损耗、低折射率的材质,如陶瓷或高质量的光纤陶瓷套件。
3.连接器锁定:连接器应具备防松动设计,确保在振动环境下保持连接的稳定性,同时易于插拔操作。
三、连接器插入损耗
连接器的插入损耗是衡量连接器性能的重要指标,其要求如下:
1.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应控制在最低限度内,国际标准要求插入损耗不
超过0.5dB。
2.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应在使用寿命内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寿命内损耗
增加不超过0.2dB。
3.光纤连接器在不同波长下的插入损耗应具备一致性,波长变化对插
入损耗的影响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四、插拔次数
连接器的插拔次数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其要求如下:
1.国际标准规定,活动连接器的插拔性能应满足至少1000次插拔的
要求。
2.连接器的插拔性能应在使用寿命内保持良好,插拔次数增加时插入
损耗的增加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五、连接器接头
连接器接头是连接光纤的关键部分,其要求如下:
1.连接器接头应采用优质光纤,确保最小的插入损耗和最大的传输性能。
2.连接器接头的端面应保持光滑、无划伤、无污染,端面质量应符合
国际标准的要求。
3.连接器接头在使用寿命内应保持良好的连接性能,避免由于接头松
动或损坏导致传输信号的衰减或中断。
六、连接器保护套件
连接器保护套件的设计和使用对于连接器的有效保护至关重要,其要求如下:
1.连接器保护套件的材质应具有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等性能,确保连接器的安全和稳定。
2.连接器保护套件的结构应尽可能简化,方便用户的安装和更换。
3.连接器保护套件的使用寿命应与连接器的使用寿命相匹配,保证连接器的长期可靠性。
结论:
光纤活动连接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关键的组件之一、通过对光纤连接器的技术规范进行规范和控制,可以保证连接器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连接器的插入损耗、插拔次数、连接器接头和连接器保护套件等关键要素是确保连接器性能的关键。
遵循连接器技术规范,使连接器制造商和用户能够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连接器,并提高光纤传输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