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活动连接器工艺规程
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

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引言:光纤连接器是光纤通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件之一、它用于连接光纤之间的传输介质,因此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光纤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光纤活动连接器的技术规范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连接器类型、连接器规格、连接器插入损耗、插拔次数、连接器接头、连接器保护套件等方面。
通过规范连接器的设计和制造,可以提高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以及可维护性。
一、连接器类型光纤连接器根据接口类型可以分为SC、FC、LC、ST等不同类型的连接器。
根据连接方式,可以分为活动连接器和固定连接器。
本文主要针对活动连接器进行规范。
二、连接器规格1.外部尺寸:光纤连接器的外部尺寸需符合国际标准要求,并能与光纤设备接口完全兼容。
2.材质选择:连接器外壳材料应选用高强度、耐腐蚀、抗负载能力强的材质,如不锈钢、铝合金等。
内部结构的材质应选用低损耗、低折射率的材质,如陶瓷或高质量的光纤陶瓷套件。
3.连接器锁定:连接器应具备防松动设计,确保在振动环境下保持连接的稳定性,同时易于插拔操作。
三、连接器插入损耗连接器的插入损耗是衡量连接器性能的重要指标,其要求如下:1.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应控制在最低限度内,国际标准要求插入损耗不超过0.5dB。
2.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应在使用寿命内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寿命内损耗增加不超过0.2dB。
3.光纤连接器在不同波长下的插入损耗应具备一致性,波长变化对插入损耗的影响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四、插拔次数连接器的插拔次数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其要求如下:1.国际标准规定,活动连接器的插拔性能应满足至少1000次插拔的要求。
2.连接器的插拔性能应在使用寿命内保持良好,插拔次数增加时插入损耗的增加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五、连接器接头连接器接头是连接光纤的关键部分,其要求如下:1.连接器接头应采用优质光纤,确保最小的插入损耗和最大的传输性能。
2.连接器接头的端面应保持光滑、无划伤、无污染,端面质量应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
光纤活动连接器作业指导书

光纤活动连接器作业指导书
一、引言
二、光纤活动连接器的组成部分
1.连接插芯是连接光纤的关键部分,通常由陶瓷或者金属制成;
2.插入套管是连接插芯和外壳的重要部分,保护连接插芯同时确保插芯能够自由插入;
3.外壳是连接器的外部保护部分,通常由塑料或者金属制成。
三、光纤活动连接器的使用方法
1.准备工作
a)检查光纤连接器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
b)清洁光纤连接器的连接面,以确保连接质量;
c)确保连接光纤的两端长度相等。
2.插入与拔出
a)斜插法:将连接器以45度角插入插孔,插入到底部后再慢慢将连接器转为水平方向;
b)斜拔法:将光纤连接器以45度角拔出插孔,避免受力过大;
c)确保插入和拔出动作平滑,避免对光纤连接造成损伤。
3.测试与检查
a)使用光纤测试仪进行光信号的检测,确保连接质量良好;
b)检查连接器的外观是否干净,无损伤。
四、光纤活动连接器的注意事项
1.避免连接插芯与外壳相碰撞,以防损坏连接器;
2.注意防尘,避免灰尘进入连接器,影响连接质量;
3.注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环境对连接器造成损害;
4.当连接器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将其保护好,避免外界因素的侵害;
5.定期对连接器进行清洁和维护,以确保连接质量。
五、结尾内容
编写人:(姓名)
日期:(日期)。
E-2000连接器工艺说明

工序
示意图
对应零件照片
Hale Waihona Puke 1.装散件 将尾护套和压管穿入光缆
2.光缆开剥 Pos1: 光缆外皮开剥42mm; Pos2: 光缆纺纶保留6~8mm; Pos3: 开剥光纤18mm。
尾护套 压管(铝)
3.注胶 (将开剥好的光缆穿入插芯组件) 胶必须从图示的注胶孔注入,建 议注入胶量为2~2.5mg,手工 和机器注胶的胶量相同。
不可从尾部注胶
注胶孔
插芯组件
千万不能将胶沾在弹簧、插芯尾座 的内壁上。
4.固化 建议参数:95℃,35分钟。 因设备传导热效率和散热分布不 同,具体参数需要独自试验。
5.压接装配 将纺纶均匀分布在插芯组件尾部; 将压管套入插芯组件尾部,用压 嵌或压接机压好纺纶。
插芯组件
突出光纤
尾护套 压管(铝)
6.研磨 7.端检 8.装配 按右图图示分步完成零件装配。
外框套
按钮
按钮若已经安装在外框 套上,则不需这两步。
光纤活动连接器工艺规程

光纤活动连接器⼯艺规程HG 杭州宏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艺规程Q/HHG.J.7.5.1.02-2008GQJ31光纤活动连接器⼯艺规程编制:⽇期:审批:⽇期:2008-5-25 发布2008-6-1 实施杭州宏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GQJ31光纤活动连接器作业指导书⼀、⽬的规范GQJ31光纤活动连接器的⽣产⼯艺,提⾼公司的产品质量,使公司的产品质量让顾客满意。
⼆、适⽤范围适⽤于GQJ31光纤活动连接器的⽣产。
三、设备及⼯具20头光纤研磨机2台、AI9503A型光回波损耗测试仪2台、AV38121A光纤故障仪1台、PIH-09E显⽰屏2台、端⾯放⼤镜2台、固化炉2台、裁缆架1只、30⽶卷尺1把、双⼝剥纤钳6把、护⽑剪5把、光纤划笔2只、⼩剪⼑6把、裁缆剪⼑4把、压接钳4把、束状去⽪⼑1把、洗⽿球2只、⾃动酒精壶2个、绕缆盆6个。
四、⽣产现场环境4.1、温度:15℃~35℃4.2、湿度:45%~75%4.3、⼤⽓压⼒:86KPa~106KPa五、装配作业5.1、裁缆在裁缆架上按照⽣产要求进⾏裁缆,长度应⽐⽤户要求的实际长度长3-5cm。
5.2、穿散件根据不同类型:3.0mm FC、LC、ST类型在裁好的光缆上依次穿上号码管、护套、底座、⽀持管、弹簧;3.0mm SC、2.0mm FC类型在裁好的光缆上依次穿上号码管、护套、⼩圈、底座、⽀持管、弹簧;2.0mm LC、ST类型在裁好的光缆上依次穿上号码管、护套、底座、⽀持管、弹簧;2.0mm SC类型在裁好的光缆上依次穿上号码管、护套、⼩圈、底座、⽀持管、弹簧;0.9束状类型在裁好的光缆上依次穿上⽀持管、弹簧;5.3、剥纤严格按照尺⼨剥纤, PC和APC型号PVC30mm、护⽑7mm、缓冲层11mm、裸纤12mm、黄⽪剪开10mm;FC/PC、LC/PC、ST/PC PVC23mm、缓冲层11mm、裸纤12mm、黄⽪剪开10mm;5.4、注胶5.4.1、⽤针筒准确抽出所需353ND胶量;黄⾊胶/⽩⾊胶=1:105.4.2、将353ND胶在不⼲胶背⾯按黄⾊胶/⽩⾊胶=1:10充分混合。
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及指标要求

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及指标要求一、引言光纤活动连接器,俗称活接头,国际电信联盟(ITU)建议将其定义为“用以稳定地,但并不是永久地连接两根或多根光纤的无源组件”。
主要用于实现系统中设备间、设备与仪表间、设备与光纤间以及光纤与光纤间的非永久性固定连接,是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无源器件。
正是由于连接器的使用,使得光通道间的可拆式连接成为可能,从而为光纤提供了测试入口,方便了光系统的调测与维护;又为网路管理提供了媒介,使光系统的转接调度更加灵活。
由于光纤活动连接器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的厂家对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积极和深入的研究,研制开发出了多种光纤活动连接器,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光纤通信系统中。
二、光纤活动连接器的一般特征大多数的光纤活动连接器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两个配合插头和一个耦合管。
两个插头装进两根光纤尾端;耦合管起对准套管的作用。
另外,耦合管多配有金属或非金属法兰,以便于连接器的安装固定。
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对准方式有两种:用精密组件对准和主动对准。
高精密组件对准方式是最常用的方式,这种方法是将光纤穿入并固定在插头的支撑套管中,将对接端口进行打磨或抛光处理后,在套筒耦合管中实现对准。
插头的支撑套管采用不锈钢、镶嵌玻璃或陶瓷的不锈钢、陶瓷套管、铸模玻璃纤维塑料等材料制作。
插头的对接端进行研磨处理,另一端通常采用弯曲限制构件来支撑光纤或光纤软线以释放应力。
耦合对准用的套筒一般是由陶瓷、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或金属等材料制成的两半合成的、紧固的圆筒形构件做成的。
为使光纤对得准,这种类型的连接器对插头和套筒耦合组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需采用超高精密铸模或机械加工工艺制作。
这一类光纤活动连接器的介入损耗在(0.18~3.0)dB范围内。
主动对准连接器对组件的精度要求较低,可按低成本的普通工艺制造。
但在装配时需采用光学仪表(显微镜、可见光源等)辅助调节,以对准纤芯。
为获得较低的插入损耗和较高的回波损耗,还需使用折射率匹配材料。
光纤连接规范和流程

光纤连接规范和流程
光纤连接是在网络和通信中常见的一项操作。
为了确保连接的
成功和稳定性,以下是光纤连接的规范和流程。
连接规范
准备工作
- 确保所有设备和光纤线材处于良好状态。
- 清理并检查连接端口,确保无尘和杂物。
线缆连接
1. 确定正确的光纤类型(单模或多模)和接口类型(SC、LC、FC 等)。
2. 将光纤线材精确地插入设备的光纤接口中,确保插头完全进
入接口。
3. 用适当的力度旋转插头,使其顺畅地与接口连接。
4. 适当固定光纤线材,避免弯曲和拉力。
光纤信号测试
1. 使用光纤测试仪器来测试连接的信号强度和质量。
2. 检查光纤连接是否正常传输数据。
3. 如有需要,调整连接或更换损坏的光纤。
标记和记录
1. 对每个成功的光纤连接进行标记,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2. 在记录中详细描述每个连接的位置、设备和测试结果。
连接流程
1. 确定连接的起始点和终点。
2. 进行准备工作,确保设备和光纤线材的正常状态。
3. 根据连接规范,插入光纤线材并进行固定。
4. 使用光纤测试仪器测试连接的信号强度和质量。
5. 如果连接成功,则进行标记和记录。
6. 如果连接有问题,检查并调整连接,如有必要,更换光纤线材。
7. 完成后进行总结和记录。
以上是光纤连接的规范和流程。
遵循这些步骤可以确保光纤连接的成功和稳定。
请在实际操作中参考对应设备的具体说明书和操作手册,并确保安全和正确操作。
通信光缆施工工艺与规范

通信光缆施工工艺与规范一、光缆施工工艺流程1.方案设计:在施工前,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设计,包括线路布线、选择合适的光缆和设备等。
2.材料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所需的光缆、光缆接头、光纤等材料,并检查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3.线路布线:根据设计方案,在施工区域进行线路布线,包括确定光缆的敷设路径和敷设方式。
4.打孔、管道预处理:在需要进行光缆敷设的地方,进行打孔和管道预处理,以便于光缆的顺利敷设和保护。
5.光缆敷设:使用专业工具和设备,将光缆沿着敷设路径仔细敷设,并注意保护光缆的弯曲半径,避免造成光缆损坏。
6.光缆接续:在光缆敷设完成后,进行光缆接头的安装和接续,确保信号传输的顺畅和稳定。
7.测试和调试:在光缆接续完成后,进行光缆的测试和调试,确保光缆的信号质量和传输性能符合要求。
8.防水、固定处理:对光缆进行防水和固定处理,以保护光缆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9.维护与检修:定期进行光缆的维护与检修,检查光缆的连接是否松动,光缆是否出现断裂等问题。
二、光缆施工规范1.安全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施工环境: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堆积和火源等,确保施工环境的安全和整体效果。
3.直埋光缆:直埋光缆的敷设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保持足够的覆土厚度,避免光缆受到外界压力或损坏。
4.架空光缆:架空光缆的敷设应保证光缆的拉力和张力,避免光缆的上下弯曲和折线弯曲,确保光缆的正常工作。
5.特殊环境处理:在特殊环境下(如高温、低温、潮湿等),需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光缆的正常工作。
6.接续处理:光缆接续时,要注意光缆的弯曲半径和接头的固定,避免光缆接头因外力而松动或破坏。
7.测量和测试:在光缆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光缆的测量和测试,确保光缆的质量和传输性能符合要求。
8.质量验收: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光缆的质量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2、最新2012版-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式光纤活动连接器(快速连接器)-技术要求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Field-mountable Optical Connectorof China Telecom(暂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保密等级:公开发放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1)3.1 名词术语 (1)3.2 缩略语 (1)4 光纤现场连接器分类 (1)4.1 按连接器结构分类 (2)4.2 按插头内接续方式分类 (2)4.3 按插针体端面分类 (3)4.4 按匹配的光纤或光缆类型分类 (3)5 光纤现场连接器一般要求 (3)5.1 光纤现场连接器尺寸及插针体端面要求 (3)5.2 光纤现场连接器现场组装要求 (5)5.3 工作环境要求 (5)5.4 材料要求 (5)6 光纤现场连接器性能要求 (5)7 测试标准及方法 (7)7.1 测量和试验条件 (7)7.2 外观和尺寸检查 (8)7.3 插入损耗测量 (8)7.4 回波损耗测量 (9)7.5 高温 (9)7.6 低温 (9)7.7 温度循环 (9)7.8 湿热 (10)7.9 浸水 (11)7.10 可重复组装性 (11)7.11 振动(正弦) (11)7.12 跌落 (12)7.13 重复性 (12)7.14 机械耐久性 (13)7.15 抗拉 (13)7.16 扭转 (14)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4)8.1 标志 (14)8.2 包装、运输 (14)8.3 贮存 (14)I前言本标准按照《中国电信技术标准编写指南》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中国电信ODN技术要求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1)中国电信无源光分路器技术要求(2)中国电信光总配线架技术要求(3)中国电信光纤配线架技术要求(4)中国电信局内调度光缆技术要求(5)中国电信接入层光缆技术要求(6)中国电信用户引入蝶形光缆技术要求(7)中国电信光缆接头盒技术要求(8)中国电信光缆分纤盒技术要求(9)中国电信光缆分光分纤盒技术要求(10)中国电信光缆交接箱技术要求(11)中国电信适配器技术要求(12)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要求(13)中国电信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子技术要求(14)中国电信信息插座技术要求本标准参考Telcordia GR-1081-CORE(1995)《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的一般要求》、Telcordia GR-326-CORE(1999)《单模光纤连接器和光纤跳线的一般要求》、《YD/TXXXXX 通信用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器》,并结合中国电信需求、国内外光纤现场连接器实际情况和国外运营商同类产品的技术规范编写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G 杭州宏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工艺规程
Q/HHG.J.7.5.1.02-2008
GQJ31光纤活动连接器
工艺规程
编制:
日期:
审批:
日期:
2008-5-25 发布2008-6-1 实施
杭州宏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杭州宏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GQJ31光纤活动连接器工艺规程
GQJ31光纤活动连接器
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规范GQJ31光纤活动连接器的生产工艺,提高公司的产品质量,使公司的产品质量让顾客满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GQJ31光纤活动连接器的生产。
三、设备及工具
20头光纤研磨机2台、AI9503A型光回波损耗测试仪2台、AV38121A光纤故障仪1台、PIH-09E显示屏2台、端面放大镜2台、固化炉2台、裁缆架1只、30米卷尺1把、双口剥纤钳6把、护毛剪5把、光纤划笔2只、小剪刀6把、裁缆剪刀4把、压接钳4把、束状去皮刀1把、洗耳球2只、自动酒精壶2个、绕缆盆6个。
四、生产现场环境
4.1、温度:15℃~35℃
4.2、湿度:45%~75%
4.3、大气压力:86KPa~106KPa
五、装配作业
5.1、裁缆
在裁缆架上按照生产要求进行裁缆,长度应比用户要求的实际长度长3-5cm。
5.2、穿散件
根据不同类型:3.0mm FC、LC、ST类型在裁好的光缆上依次穿上号码管、护套、底座、支持管、弹簧;
3.0mm SC、2.0mm FC类型在裁好的光缆上依次穿上号码管、护套、小圈、底座、
支持管、弹簧;
2.0mm LC、ST类型在裁好的光缆上依次穿上号码管、护套、底座、支持管、弹簧;
2.0mm SC类型在裁好的光缆上依次穿上号码管、护套、小圈、底座、支持管、弹
注:标有(※)的为关键工序
簧;
0.9束状类型在裁好的光缆上依次穿上支持管、弹簧;
5.3、剥纤
严格按照尺寸剥纤, PC和APC型号PVC30mm、护毛7mm、缓冲层11mm、裸纤12mm、黄皮剪开10mm;
FC/PC、LC/PC、ST/PC PVC23mm、缓冲层11mm、裸纤12mm、黄皮剪开10mm;
5.4、注胶
5.4.1、用针筒准确抽出所需353ND胶量;黄色胶/白色胶=1:10
5.4.2、将353ND胶在不干胶背面按黄色胶/白色胶=1:10充分混合。
5.4.3、把混合好的353ND胶倒入针筒中,小心操作,避免针筒中留有空气。
5.4.4、注胶:注胶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一次成型,其二是先注后点。
5.4.4.1、一次成型
针头顶紧陶瓷插针下部金属管内部对插针进行注胶,待陶瓷插针顶部有胶溢出后,放松插针,继续注胶使插针沿针管上升,上滑2~3mm后,停止注胶并迅速拿走插针。
5.4.4.2、先注后点
针头顶紧陶瓷插针下部金属管内部对插针进行注胶,待陶瓷插针顶部有胶溢出后,停止注胶并迅速抽出针筒,拿走插针,把插针的陶瓷头向下垂放于陶瓷板上,用此方法继续注胶,待注过一部分后,用针管在插针底部进行点胶。
5.5、穿纤
将陶瓷插针穿上光纤,光纤与陶瓷插针孔,三点一线,穿上后应左右旋动自如并可在上下2~3mm范围内来回抽动,以此排出插针内的空气,使胶均匀分布,并在上下抽动时检查插针顶部的裸纤是否随上下抽动面联动,判断是否穿断纤确认胶分布均匀,无穿断纤后,将缓冲层顶紧插针底部,轻放在桌面上。
5.6、加热
开启固化炉,把陶瓷插针放入固化炉的插孔中慢慢加热,时间为25-30分钟,加热温度控制100℃,待胶体颜色变为暗红色后,可从固化炉上取出。
此过程是特殊过程。
操作固化炉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该过程需对加热时的温度与加热时间进行记录,
2
杭州宏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GQJ31光纤活动连接器工艺规程
每周对固化炉需进行检查,对新进公司的该道工序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5.7、断纤
5.7.1、用光纤切断笔沿插针体形成斜角30°,在插针靠近光纤胶苞根部滑动切断外露
的多余光纤。
5.7.2、每个插针都要检查是否去胶。
用刀片将插针上的胶体去掉,用手指捏住插针金属
尾部和光纤的结合部位,千万不可过分弯曲以免将光纤折断,用刀片把陶瓷插针四周的胶刮掉为止。
5.8、组装方式:
5.8.1、FC/PC型3.0, 2.0一次压接式散件:把弹簧、支持管推至陶瓷插针底部,挑出
护毛及PVC均匀的依附在支持管四周,推上底座,用卡钳钳紧,推上护套,在支持管螺纹处点少许螺纹胶,将套筒套在支持管上后,拧紧定位销,组装完成;要求组装后的插针有弹性。
5.8.2、FC/PC型0.9散件:把弹簧、支持管(含护套)推至陶瓷插针底部,在支持管螺
纹处点少许螺纹胶,将套筒套在支持管上后,拧紧定位销,组装完成;要求组装后的插针有弹性。
5.8.3 SC/PC型3.0 2.0二次压接式散件:把弹簧、支持管推至陶瓷插针底部,挑出护
毛均匀的依附在支持管四周,推上底座,用卡钳钳紧,再挑出PVC,附在底座尾部,推上卡环,用卡钳钳紧,推上护套;然后将白色塑料定位件套入插针并卡住支持管处,蓝色外框有凸出的一面对准白色塑料定位件上有两个小斜度角的一面,装上蓝色外框,组装完成;要求组装插针有弹性,蓝色外框上下自由活动。
5.8.4 SC/PC型0.9散件:把弹簧、支持管(含尾套) 推至陶瓷插针底部,然后将白色塑
料定位件套入插针并卡住支持管处,蓝色外框有凸出的一面对准白色塑料定位件上有两个小斜度角的一面,装上蓝色外框,组装完成;要求组装插针有弹性,蓝色外框上下自由活动。
5.8.5 FC/APC型3.0 2.0二次压接式散件:把弹簧、支持管推至陶瓷插针底部,在支
持管螺纹处点少许螺纹胶,将套筒套在支持管上后,拧紧定位销,挑出护毛均匀的依附在支持管四周,推上底座,用卡钳钳紧,再挑出PVC,附在底座尾部,推上卡环,用卡钳钳紧,推上护套, 组装完成;要求组装后的插针有弹性。
注:标有(※)的为关键工序
5.8.6 FC/APC型0.9散件:把弹簧、支持管(含护套)推至陶瓷插针底部,在支持管螺
纹处点少许螺纹胶,将套筒套在支持管上后,拧紧定位销,组装完成;要求组装后的插针有弹性。
5.8.7 SC/APC型3.0 2.0二次压接式散件:把弹簧、支持管推至陶瓷插针底部,挑出护
毛均匀的依附在支持管四周,推上底座,用卡钳钳紧,再挑出PVC,附在底座尾部,推上卡环,用卡钳钳紧,推上护套;然后将白色塑料定位件套入插针并卡住支持管处,绿外框有凸出的一面对准白色塑料定位件上有两个小斜度角的一面,装上绿色外框,组装完成;要求组装插针有弹性,绿色外框可以上下自由活动。
5.8.8 SC/APC0.9散件:把弹簧、支持管(含尾套) 推至陶瓷插针底部,然后将白色塑
料定位件套入插针并卡住支持管处,绿色外框有凸出的一面对准白色塑料定位件上有两个小斜度角的一面,装上绿外框,组装完成;要求组装插针有弹性,绿色外框可以上下自由活动。
5.8.9 LC/PC3.0 2.0一次压接散件:把弹簧、支持管推至陶瓷插针底部,挑出护毛均
匀的依附在支持管四周,推上含热缩保护的卡环,夹紧卡环,再装好定位塑料套筒(保持方向一致);检测完成后再用吹风机将热缩保护管热缩后,推上尾套。
组装完成;要求组装插针有弹性。
5.8.10 ST/PC3.0 2.0一次压接散件:挑出护毛均匀的依附在组装好的散件头(插针尾
柄)推上压接套管,用卡钳钳紧,推上护套;组装完成;要求组装后的插针有弹性。
5.8.11 ST/PC 0.9散件:在组装好的散件头(插针尾柄)推上压接套管,用卡钳钳紧,
推上护套;组装完成;要求组装后的插针有弹性。
※5.9、机磨
5.9.1将插针顶部残留胶体进行研磨。
将待磨纤装入相对应的研磨盘时候,必须装
盘到位,必须保证装盘后每个连接器头都有弹性。
在放平整的W800金相手工研磨纸上进行去胶,在研磨纸上由轻变重,做8字形或圆形研磨,直到感觉不挂手,检查内容:研磨的连接器头是否全部去胶,需全部去胶为止。
如有个别去不掉的换下来,合相类似的一起研磨。
5.9.2、20头研磨机具有固定的压力(压力为8psi),只需调整时间来研磨,机磨时
间由研磨纸的磨损程度来决定,机磨时间按每张研磨纸每研磨5次,增加时间3秒。
研磨机起始如下表:
4
杭州宏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GQJ31光纤活动连接器工艺规程
表1: PC类型
注:LC/PC使用80º研磨橡胶垫,不需加压力研磨。
表2:APC类型
注:APC开角需用APC的研磨盘装盘后采用机器研磨,用目测可明显看到插针端面有角度,效果需到小端面的90%以上,再可进行下道的研磨。
(时间按研磨砂纸的磨损程度来决定)5.9.3 研磨5秒后成对角加压;每道研磨工序结束后必须将插针端面和研磨片清洁干净;
5.9.4、纳米研磨机压力105 KPa,只需调整时间来研磨,机磨时间由研磨纸的磨损程度来决定,机磨时间按每张研磨纸每研磨5次,增加时间3秒。
研磨机起始如下表:
5.10、检测:(详见《GQJ31光纤活动连接器检验和试验规范》)
5.11、包装
把光纤跳线绕成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由包装盒的形状大小来决定),贴好标签,把光
注:标有(※)的为关键工序
纤跳线装入包装袋,在装入彩色纸盒或白色纸盒,把装好的纸盒装入大纸箱内(10盒/箱),在纸箱上注明规格型号。
宏光通信品质部
2011.08.0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