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上语文《乡愁》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3《乡愁》-说课-课件(19张ppt)品质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3《乡愁》-说课-课件(19张ppt)品质课件PPT

七、说教学过程
(三)研诗——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母子之别,夫妻之别,母子之别,家园之别) (预设:学生语言不够精炼,教师用“谁怎么样?”的句式逐步精炼语言。) 2、第1、3小节的母子之别是否重复了? 第一小节是生离,第3小节是死别,死别更令人痛彻心扉。读第三小节,读出递进感。 3、再读第1~4小节,读出个人之思,家国之恋,读出作者对大陆的一片深情。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发现四个小节分别承载了四种感情,再通过比较这四 种感情的异同,进而领会作者以时空为线索的借物抒情的独特构思。
七、说教学过程
(四)品诗——含英咀华
1、悟感情 尝试思考:诗歌中用了那些意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小)-----母子情 船票(窄)—夫妻情 坟墓(矮)----生死别 海峡(浅)---家国恋 2、描画面 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四幅画面描绘出来。(品语言:“小小的 ”“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富有音乐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富有结构美。) 3、学方法 (尝试思考:现代诗如何来表达感情? ) 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间接描写、化虚为实、间接描写...... 教师引导:诗人在诗中对故乡大陆的思 念,并非直接描写,而是通过邮票、船 票、坟墓、海峡四种意象来表现“乡愁”这种“意”。以时
四、说教学重难点
突破重难点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配乐读、指导读、齐读、互 读、自读的方式,营造乡愁的氛围,学生满怀对祖国、家乡 的深沉的爱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理解学习重 点。 2、通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概括作者人生四阶段乡愁的 对应物,引导他们理解乡愁是怎样上升到家国之思的,在发 散联想中领悟诗歌情感,进而突破本文难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PPT优秀教学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PPT优秀教学课件

学习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朗诵技巧。 2、理解作者借助意象来表达抽象情感的写法。(重点) 3、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感情以及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重 点) 4、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音乐美。(难点)

背景介绍
作者 生平
余光中(1928-2017 ) , 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和翻 译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 籍福建永春。 1950年入台,致 力于现代主义的诗歌创作。因写 乡愁诗闻名而被称为乡愁诗人。 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 《春天,遂想起》。
深入 探究
这首诗美在哪?(结合具体词语、诗句分析)
美在四种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 意象,将抽象的乡愁写得具体形象,极具画面感。
美在数量词的运用。“一枚、一张、一方、一湾” 四个数量词,具有一种抑扬顿挫的旋律美,增强了 诗歌的音韵美。
美在时间词的运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 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 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词语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 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邮票
船票
乡愁
坟墓
海峡
时间变化
情感变化
借物抒情
思家
思国
深入 探究
请你说说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 统一,以结束分离的痛苦的强烈愿 望。
深入 探究
诗歌第四节和前三节相比,有什么重要作用?
如果去掉第四节,《乡愁》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 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第四节 画龙点睛,乡愁由“家愁”升华为“国愁”和“民愁” 了。正如诗人所说: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 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这是我国民族传统 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的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 往的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3《乡愁》课件(19张ppt)品质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3《乡愁》课件(19张ppt)品质课件PPT

惧和烦恼;厄运并非没有安慰与希望。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最深的孤独不是长久的一个人,而是心里没有了任何期望。
要铭记在心;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完美的日子。只因幸福只是一个过往,沉溺在幸福中的人;一直不知道幸福却很短暂。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
志坚强,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
刚度成正比。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
修炼为根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财富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留下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英雄者,
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英雄气概,威压八万里,体恤弱小,善德加身。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去的只是身
服的枕头。嫉妒他人,表明他人的成功,被人嫉妒,表明自己成功。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人不怕卑微,就怕失去希望,期待明天,期待阳光,
人就会从卑微中站起来,带着封存梦想去拥抱蓝天。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过去的习惯,
诗人运用了什么意象来表现乡愁?
什么是意象?
所谓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 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 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 “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 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 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 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 “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 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课件(共28张PPT)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课件(共28张PPT)教学课件
小时侯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十九岁就读金陵大学 小时侯离开母亲 外出求学
到结 美婚 国后 求离 学开 。妻
子 ,
留三 下十 永岁 远时 的, 痛母
亲 去 世
……
没半 有生 回漂 过泊 大, 陆二 。十
三 年
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家 生小时离侯之—愁—- 求母学子在之外情思念母亲 愁 长死大别后之—愁—- 新夫婚妻离之别爱思念娇妻 国 后痛来于死—别—- 生丧死母隔之绝哀哀思难抑
于右任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惟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余光中与于右任先生相比,他是幸运的。在多 方努力下,1992年,余光中终于跨过这湾海峡, 重返阔别43年的大陆。在此后十多年中,余光中 20多次返回大陆,参加各种文化活动。2003年 当他与到机场迎接的侄儿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握在 一起的时候,一向健谈的余光中哽咽得一句话也 说不出,唯有两行热泪自腮边滚滚而下,砸在机 场的土地上。“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 已雪满白头。”2003年9月17日,余光中终于回 到了自己的故乡——福建永春县洋上村谒祖。这 一天距他上次回乡已整整70年。
乡愁
余光中
学习目标
1、注意诗歌的朗读技巧,能较有 感情的朗读诗歌。 2、理解作者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 表达抽象情感的写法。
3、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 感情,以及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
深情地自读
①读出节奏; ②读出重音; ③读出感情。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现的在生离——- 国恋土国分之裂思忧思绵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课《乡愁》课件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课《乡愁》课件优秀课件资料

年,突然冲上台,撕毁台
子中间的黑旗后,爱国青
年拿出一本中国护照,向
台下呐喊:

拍吧,我是中国人!
你们不配做大学生!你们
不配做大学生!

19.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3、没有热忱,世间便无进步。 1、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 2. 眼泪不是我们的答案,拼搏才是我们的选择。 9. 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天则是你惟一拥有的现金——所以应当聪明地把握。 5、最热烈的火焰,冰封在最沉默的火山深处。 5、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17、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 曾经的肆无忌惮,放声的哭闹,想笑就笑,想使小性子就使,不必怕别人说些什么,因为我们会自豪的说——我们还青春。 36.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13. 成功根本没有什么秘诀可言,如果真是有的话,就是两个:第一个就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个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第 一个秘诀: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①、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小中见大,小 小物象寄寓浓重情感。 ②、使用叠词 韵律优美。(小小、窄窄、矮矮、
浅浅)
3、请把这一节进行改写,或再仿写出一节, 写出你心中的乡愁。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家园

第4课《乡愁》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4课《乡愁》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葬你于故乡的一 个小坟,/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垂柳的垂发直 垂到你的坟上,/等春天来时,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 梦见你的母亲。”
——《招魂的短笛》 (注:他的母亲是江苏人)
台湾亲人——我要回家!
有叶,却没有茎;有茎,却没有根; 有根,却没有泥土。那是一种野生植物,
1950年5月到台湾,21岁,9月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
1958年,29岁,赴美国进修。这一年,他的母亲孙秀 君女士在台北去世。
1971年,43岁,在台北写出《乡愁》。此时,他已离 开大陆满20年,而母亲也已经去世13年了。
这世界从你走后,变得已不能指认, 唯一不变的只有,对你永久的感恩。
——《母难日》
名字叫,游子。
1992年,64岁,离开大陆已经整整43 年后第一次访问北京,终于再次踏上祖国 大陆的土地。用他自己的话说“掉头一去 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
(女)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男)长大后
(男)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余 光 中
鄉 愁离

郎人



新娘


母亲 大陆



小时候, 乡愁是对母亲的思念,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对爱人的恋挂,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对亲人的哀悼, 我在坟墓外头, 母亲在坟墓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3.《乡愁》-PPT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3.《乡愁》-PPT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3.《乡愁》课件(25张)-精品教学课 件ppt
课堂小结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从平凡的 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 组意象作为乡愁的对应物,由乡关之思、怀 亲之情、至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3.《乡愁》课件(25张)-精品教学课 件ppt
小时候,作者出外求学,当夜静时总想起母 亲,就拿笔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希望这 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来他渐渐长 大了,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 每当要回家时,望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 好了可口的饭菜在家等待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3.《乡愁》课件(25张)-精品教学课 件ppt
意象包含的情感:
小时候——邮票 母子之情 长大后——船票 夫妻之爱 后来——坟墓 丧母之哀 现在——海峡 恋国之思
思乡爱 国之情, 渴望祖 国统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3.《乡愁》课件(25张)-精品教学课 件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3.《乡愁》课件(25张)-精品教学课 件ppt
想象诗歌的内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3.《乡愁》课件(25张)-精品教学课 件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3.《乡愁》课件(25张)-精品教学课 件ppt
写法探究
余光中的《乡愁》美在哪里?
1.结构美 寓变化于统一。统一,就是段式、句式比较
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 化,诗人注意了长句短句的调节,使诗的外形整 齐中有参差之美。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把乡愁浓缩到程 度轻的对象上, 反衬诗人内心深 处浓烈的思乡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3《乡愁》课件(15张ppt)精选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3《乡愁》课件(15张ppt)精选课件

这头 那头
外头 里头
这头 那头
母亲 新娘 母亲
大陆
4、分析意象前的修饰词的表达效果。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把乡愁浓缩到程 度轻的对象上, 反衬诗人内心深 处浓烈的思乡情。
邮票的“小”、船票的“窄”、坟墓的“矮”、海峡的“浅”, 跟母子分别、夫妻分离、生死相隔、同胞相去的凝重的愁思恰 好形成了强烈而又鲜明的对比,更突显出“愁”之深之重。
诗歌朗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
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焉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
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人生的四阶段
也是诗人的一生
合作探究
2.这四个阶段诗人又因为什么而愁?
小时候—求学在外思念母亲——母子离愁 。 长大后—新婚离别思念娇妻——夫妻离愁。 后来——生死隔绝哀思难抑——丧母哀愁。
现在——作者晚年时代面对国家分裂的——思国之愁。
诗歌朗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九上语文《乡愁》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

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县,1928年生于南京,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

从江南到四川,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最终回转台湾。

主要诗作有《乡愁》等,著有诗集《莲的联想》《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等。

二、写作背景
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同时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都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说:“我庆幸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

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我慢慢地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后来在感到回乡无望时,他写下了这首《乡愁》。

三、理解词义
1.嘶哑:声音沙哑。

2.悲愤:悲痛愤怒。

3.激怒:刺激使发怒。

四、问题解疑
1.“乡愁”原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诗人是如何将它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的?
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里,诗人将“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从而将抽象的情感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

2.诗中的四个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共同突出了这四个意象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到四个面积小、程度
轻的对象之中,这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强烈的思乡之情,而且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氛围。

3.诗的第4节对诗意的拓展有何作用?
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仅隔开了“我”和祖国,而且无法逾越。

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升华主题,余味无穷。

4.《乡愁》中,诗人借助的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请简要分析。

不一样。

四个意象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

小时候想母亲的时候,可以写一封书信,贴上一张邮票,这张邮票就可以把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送到自己的家乡;船票虽窄,但一张船票可以使作者乘上轮船来到心爱的妻子面前,可以想见,这两个事物都融进了作者深深的乡愁。

而坟墓却不同,当作者来到母亲坟前的时候,无论怎样也不能和母亲相见了,纵然有千言万语又能向谁说呢?而第四个“海峡”又进了一层,如果说“矮矮的坟墓”是死别,那么“浅浅的海峡”则是痛于死别的生离。

祖国大陆就在对岸,可“浅浅的海峡”就是过不去,他只能眷恋,比眷恋母亲、妻子更眷恋着大陆,至此,诗歌的感情由乡关之思升华到家国之恋。

五、课文主题
诗人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借助时空的变化来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自己无尽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自己以及台湾人民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课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余光中及相关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及诗人的真挚情感。

3.体会诗歌用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乡愁”的写法。

二、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

2.理解诗人的真挚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3.领悟诗歌运用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情感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下列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总结:思乡之情
二、介绍作家作品及时代背景
1、余光中(1928—2017),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诗人、散文家。

因《乡愁》一诗被称为“乡愁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丰富,形式灵活,风格多样。

其表达意志和理想的作品,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代表作有诗作《乡愁》《等你,在雨中》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等。

2、本诗选自《余光中选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同所有漂泊到台湾岛的同胞一样,余光中虽身居台湾岛,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都不可相比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用诗人的话来说,他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祖国大陆的眷恋。

1972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乡愁》这首诗。

三、朗读诗歌,感知内容。

1、听范读,掌握节奏。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多方式朗读。

四、分析诗歌
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总结:这四个时间段,代表了诗人的一生。

2、请同学们说说下面诗句在表情达意上的特点。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春》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运用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

3、该诗也有上述的特点,请同学们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并说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表现手法?
邮票:离家求学的少年想念母亲的母子之情。

船票:奔波在外的青年思念爱妻的夫妻之爱。

坟墓:作者中年时代痛失母亲的生死之情。

海峡:作者晚年时代面对国家分裂的家国之思。

手法:借物抒情。

4、诗中四个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数量词和形容词有什么共同特点?在诗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邮票是一枚小小的
船票是一张窄窄的
坟墓是一方矮矮的
海峡是一湾浅浅的
共同的特点:面积小、程度轻。

表现手法:反衬,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5、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五、小结
这首诗,诗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借助四个意象,化抽象为具体,抒发了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六、作业
1、背诵诗歌。

2、仿照课文例子“乡愁是——”写几个句子。

3、收集写乡愁的诗词,同学间交流。

板书设计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思念亲人、渴望统一后来啊——坟墓——母子死别
而现在——海峡——家国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