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复习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

中国古代⽂学史复习知识⼀、名词解释:1.韩孟诗派:(贾岛、姚合)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个影响较⼤的诗派。

其代表⼈物是韩愈、孟郊。

此外还有贾岛、卢、刘叉。

他们遵循“不平则鸣”、务去陈⾔的诗学原则,追求探险怪僻、刻意推敲,以独特的炼字之⼯,怪异的想象艺术,营造幽奇冷艳的艺术风格。

他们努⼒变新,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传统,但由于刻意求新,在⼀定程度上破坏了诗歌的节奏美、形象美,也存在明显的弊病。

2.江湖派:南宋时期的⼀个诗派,因书商陈起所刊诗歌集——《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得名。

《江湖集》中所录诗⼈⼤部分是布⾐,或为下层官吏,以江湖习⽓标榜,因⽽被称为江湖诗派。

他们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排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3.豪放诗派:宋词风格流派。

内容侧重于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题材⼊词,使词能象诗⽂⼀样地反映⽣活,所谓“⽆⾔不可⼊,⽆事不可⼊”。

它境界宏⼤,⽓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

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各词⼈风格亦有微差:苏词轻放,⾟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

代表⼈物及其作品:⾟弃疾《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苏轼《念奴娇》(⾚壁:怀古)岳飞(《满江红》)4.婉约诗派:词的风格流派。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软词风。

宋代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承其余绪,宛转柔美,但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成⼀家。

南宋姜、吴⽂英、张炎等⼤批词家,皆受影响。

婉约词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侧重⼉⼥风情,结构深细缜密,⾳律婉转和谐,语⾔圆润清丽,有⼀种柔婉之美。

词本为合美⽽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这与婉约(婉转含蓄)的风格最适合,所以⼈们形成了词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中国文学史复习

中国文学史复习

中国文学史复习一、填空1、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被【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称为“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王粲。

3、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4、代表庾信骈体文学最高成就的作品是《哀江南赋》。

5、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是谢灵运。

6、蔡琰的《悲愤诗》重点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惨绝人寰的遭遇,从中可以看出汉末战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不幸命运。

7、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作家是曹操。

8、“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丘迟《与陈伯之书》。

9、我国第一篇论文学的文章是《典论·论文》。

10、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是钟嵘的《诗品》。

11、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引自古代诗集诗经。

12、“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中有大量记载。

13、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曹植。

14、南朝出现的诗体永明体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

15、“诗缘情而绮靡”是陆玑在《文赋》中提出的观点。

16、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无韵之笔”。

17、被誉为“文典以怨”的诗人是左思。

18、被人称为有“八斗”之才的诗人是曹植。

19、陶渊明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是《咏荆轲》。

20、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

21、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22、《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左思。

23、六朝时“穷南北之胜”的诗文集大成者是庾信。

二、选择1、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中国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的专著是:A、【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2、阮籍的诗歌创作的主要体制是:A、五言诗3、开创中国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新路的诗人是:A、左思4、在世称“元嘉三大家”的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B、谢灵运5、提出“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理论的是:A、萧纲6、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A、陶渊明7、鲍照有感于广陵厉遭兵火而作的骈赋是:A、《芜城赋》8、《干将莫邪》、《韩凭夫妇》、《董永》出自:A、干宝的《搜神记》9、曹植写《洛神赋》的意旨是:A、抒写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10、刘勰所谓“采缛於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是:B、太康诗风11、“悼亡”一词专为“悼妻”之用,始自:B、潘岳12、下列意象不是出自曹植《洛神赋》的是:D、“华实蔽野,黍缉盈畴”13、叙事长诗《木兰诗》属于:D、北朝民歌14、下列关于《洛阳伽蓝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属于历史笔记(是集历史、地理、佛教为一体的名著)15、占据东晋诗坛主流地位的是:C、玄言诗16、陶渊明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准则来源于:B、儒家思想17、成为后世笔记小说发展基础的是:B、志人小说18、在文学批评史上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是:A、曹丕《典论·论文》19、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田园诗的创作和冲淡之美境界的创作,但其诗歌创作还有丰富的多样性,下列作品中,体现这一特点的是:C、《咏荆轲》20、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纯然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诗是:D、《步出夏门行》21、以“游仙”为诗名,始于:B、曹植22、“北地三才”中除了邢邵、魏收外还有:C、温子升23、“竟陵八友”的主要活动时期是:B、永明时期24、谁把建安风骨总结为四个特点:清俊,通脱,骋词,华靡:A、刘师培25、正始时期最为盛行的时代思潮是:C、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玄学”26、潘岳诗的特点是:B、辞藻艳丽,婉转侧折27、“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撩”这是哪位诗人的诗句:C、左思28、刘琨诗歌的风格是:B、其雄失路,万绪悲凉29、鲍照的诗歌成就主要是:B、乐府诗30、被钟嵘《诗品》批评为“过为峻切,讦直露才”的作家是:D、嵇康31、左思的诗歌继承建安风骨,被誉为:D、“文典以怨”32、“开千古平淡之宗”的诗人:C、陶渊明33、南朝民歌的内容绝大多数是表现:B、男女之情34、现存代表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最高成就的是:B、《世说新语》35、被钟嵘誉为“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的组诗是:A、阮籍《咏怀》36、《世说新语》中将竹林名士刘伶嗜酒如命的故事置于:B、《任诞》篇三、默写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中国文学史复习

中国文学史复习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新感觉派:表现都市社会病态的生活,追求瞬间的印象与感受,长于描写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学形态派别。

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人。

京派: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追求艺术的健康与纯正,多在乡村与都市的对照中建构自己的审美天地,具有乡野的平和质朴之美。

京派小说代表作家有废名、沈从文、凌淑华、萧乾等。

沈从文成就最大。

文明戏:指一种既无唱工又无做工,且常常出现所谓“言论小生”,直接代表作者向观众发表长篇演讲,进行政治鼓动的话剧形式。

由于中国初期话剧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别于旧戏,故被称为文明戏。

其滥觞可追溯至19世纪末上海的学生演剧。

爱美剧:一种倡导“非营业性质”的业余演剧,反对戏剧商业化,反对新兴话剧重蹈文明新戏被资本家操纵作为赚钱工具而日趋堕落的旧辄的戏剧爱的哲学:指冰心宣扬的万全之爱,爱、童心、自然是她的“爱得哲学”之鼎的三足。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后改名《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革命历程起点的标志:○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②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他明确提出“三大主义”,对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

许地山、王统照12人。

语丝派:《语丝》周刊创办于1924年11月,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称号。

语丝派主将是鲁迅,成员有周作人、林语堂、章川岛、孙伏园等。

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曾出版诗合集《湖畔》所作诗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和友情、爱情的纯真。

(应修人代表作《妹妹,你是水》)《伤逝》悲剧原因:社会层面(外在):社会的扼制,环境的逼迫,生存的困境。

个体生命层面(内在):对爱情的理解不同,心造的幻想,人生价值取向的不同,思想的局限--------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精神胜利法:习惯于客观实际上已经失败的任何情况下,用自我安慰,自我麻醉的方法,幻想自己是胜利者,而不能清醒认识失败的原因,被屈辱被压迫的客观根源,从而巩固了敌对者优势。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

名词解释答案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3.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4.诗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的合称。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6.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7.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

简单地说,赋就是把诗人的情志或引用对象铺陈直叙出来;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明代文学1、吴中四杰:是指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都住在吴中而得名;四人中以高启和杨基成就较大。

代表作有《塞下曲》等。

高启,其诗学习汉魏晋唐,不拘—格,而以豪放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杨基诗风清润峭拔。

2.台阁体::明代占文坛主导地位的诗派。

以杨荣、杨溥、杨士奇为代表。

内容多为歌功颂德。

风格平正典丽,缺乏真情实感,成为粉饰太平的工具。

代表作有《从游西苑》、《元夕赐观灯》等。

3.茶陵派:明代文坛的重要诗派。

以李东阳为主,成员有谢铎、张泰等人。

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的研究,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卑冗文风。

4.前七子:是明代以李东阳为首的文学群体,主要代表有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等。

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空洞拖沓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又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

240.后七子:是指明代嘉靖年间以王世贞为核心的文学复古运动,主要代表有李攀龙、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等。

是对前七子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在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和遵循古典诗歌法度的问题上,他们更加严格地强调法度要求,因此遵法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也表现得更加突出。

5.唐宋派:明代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为代表的文学流派。

他们选择唐宋古文为取法对象,推崇宋代理学,重申“文道合一”主张,创作中表现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

成就较高的是归有光,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琐事及普通的人物,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寄寓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如《项脊轩志》。

6.公安派:是晚明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他们提出“性灵说”,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

对晚明小品文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所有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所有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点一、知识点: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p.21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p.27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p.34-P.494、《尚书》以记言为主。

p.58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p.77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p.79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p.85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p.91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p.92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p.94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p.1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第一类、思考题第一章一、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先秦文学与文化的关系□1答:○1创始性。

文学伴随着原始人类的生活而产生:是、文、赋等诸体具备,诗歌开中国抒情诗之端:《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要流派:叙事、写人、记言的史传散文相继诞生,诸子思想各成体系:说理文由简短的对话发展到成熟的长篇大论。

○2综合性。

先秦时代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

文学是泛指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在内的一切学术。

《诗经》和《楚辞》本是文学创作,却具有一定程度的史料价值和思辨色彩。

史传散文记史解经,却不乏哲理思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诸子散文运用多种文学艺术手法谈政治,说哲理!○3实用性。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大改组的形势,文学普遍具有实用性,或为具体社会问题而发,如《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或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判断历史人物的是非曲直,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如史传散文的定是非,决嫌疑;或旨在揭示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如诸子百家为拯救社会而各陈己见;或自怨而生,抨击现实政治,如屈原之作《离骚》。

○4不确定性。

二、先秦文学与先秦文化的关系先秦文学大致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一)夏商文学与原始宗教紧密相连。

(文学以巫文化为代表,文学与之适应)(二)西周春秋文化与礼乐文化、史官文化紧密相连(所存作品多为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三)战国诸子散文与百家争鸣的文化(士文化)现象紧密相连。

-可编辑修改-(四)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三、传说(远古歌谣和神话)时期的概况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在人们口头代代流传,经过漫长的时间,才用文字记下一鳞半爪。

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子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

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

后来的文字记录大多是片段零散的,有些已经被后人改造,中国神话的原始形态没有很好的保存下来。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上古神话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造人、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第二章《诗经》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汉代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商颂,周颂,鲁颂,它们分别有5 篇31 篇和4篇作品,共40篇。

7、《诗经》内容来源献诗、采诗、删诗8、《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

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婚姻爱情诗、战争徭役诗、怨刺诗、宴飨诗。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三、填空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甲骨卜辞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商周铜器铭文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尚书》。

4、《尚书》艺术成就:一单独成篇文本结构和文体形态完整对先秦叙事散文有直接影响;二文风古朴,不饰藻华;三萌芽阶段作品,文字古奥,语句拗口;四是记言文之祖,语言技巧超过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5、《春秋》泛称,百国史书。

中断公元前481(绝笔已获麟)。

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

6、《左传》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记事详尽完整的编年史书,是中国散文典范,标志中国叙事散文走向成熟,史转文学达到新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宋辽金文学一、填空1、把自己的文集题做《小畜集》,表示有兼济天下之志。

2、送出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他在《应责》中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3、编选《唐文粹》,影响了宋初的古文创作。

4、宋末的方回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送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体”5、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6、相当自觉地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代表作有《畬田词》、《乌啄疮驴歌》等。

7、“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的成就比较突出。

8、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是西昆体,以《》而得名。

9、《西昆惆怅集》中的诗人大多师法唐人的诗。

10、西昆体是人的人数虽然不少,但成就较高的只有、刘筠、钱惟演三人。

11、宋初此人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

12、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13、在两宋词坛上,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14、柳永描绘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方面的代表作,首推《》,篇首为:“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15、柳永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在题材取向上朝着化得方向拓展。

16、欧阳修的诗论作品是《》,其中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

17、“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是梅尧臣《》中的诗句。

18、宋代的、王安石、曾巩和“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齐名,被后人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19、王安石的散文形成了被清人刘熙载称为“”的独特风貌。

20、王安石后期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写景抒情的绝句,这种诗被称为“”。

21、清人赵翼评的诗说:“天生健笔一支,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22、以“”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

23、苏轼提出了词须“”的创作主张。

、24、“”的手法是苏轼变革是风的主要武器,是指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25、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是个成就最为突出,他与苏轼齐名,二人并称为“苏黄”。

26、北宋末南宋初,追随黄庭坚的诗人逐渐形成了一个声同气应得是个流派是。

27、黄庭坚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

28、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是个流派称为“江西诗派”。

29、小山词是指的词作,他按照其父晏殊所承传的“花间”传统,固守着小令的阵地。

30、在北宋词坛上,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

31、北宋词人的咏物词成就极高,其代表作有《六丑·蔷薇谢后作》等。

32、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之说。

33、宋代诗人、杨万里、范大成、尤袤四人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34、元好问为了保存金代的文献,编成《》十卷,旨在以诗存史。

35、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

36、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

二、名词解释1,宋初三体2,“白体”诗人3,晚唐体4,西昆体5,苏、梅6,古文运动7,唐宋八大家8,六一风神9,王荆公体10,《六一词话》11,诗穷而后工说12,晏欧诗风13,苏门四学士14,豪放词派15,婉约词派16,易安体17,格律派18,苏、辛19,二安20,二窗21,姜、张22,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23,令、引、近、慢24,慢词、长调、中调、小令25,苏、黄26,江西诗派27,山谷体28,中兴四大诗人29,诚斋体30,永嘉四灵31,江湖诗派32,清空说33,《沧浪诗话》34,《四书集注》35,《集杜诗》36,宋话本37,平话38,诸宫调39,董西厢40,院本41,说话四家42,国朝文派三、问答题1,试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

2,简答宋词兴盛的原因。

3,论述欧阳修的文学理论。

4,试述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

5,试比较柳宗元与欧阳修山水游记散文诗的不同。

6,试分析欧阳修词作题材的多样性。

7,试分析比较韩愈和欧阳修的散文风格。

8,为什么张先的词被称为“古今一大转移”?9,为什么说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一大变?10,简述柳永词的俚俗色彩。

11,试论述苏轼儒、道、释合一的思想。

12,为什么说苏轼是北宋诗坛上的第一大家?13,结合作品论述苏轼的是个美学思想。

14,试论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15,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16,简述苏轼散文赋作的散体特征。

17,简述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18,周邦彦词的“集大成”体现在那些方面?19,试结合作品分析柳永和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不同。

20,简答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的词学理论。

21,试述“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22,试比较李清照词和李煜词的异同。

23,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

24,黄庭坚能在宋代诗坛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是什么?他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有何特色?25,论述陆游诗歌的特点。

26,结合作品简答诚斋体有何特点。

27,论述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28,论述家选词的艺术成就。

29,以辛弃疾的作品为例,分析唐宋咏史怀古词有什么特征。

30,试分析辛弃疾的登临词是以怎样的艺术手法体现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31,论述姜夔对词的贡献。

32,试分析梦窗词的艺术成就。

33,简要回答宋代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34,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于艺术风格。

元代文学一,填空1,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其文本大体由入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

2,元人编刊的讲史话本,今存建安虞氏刊印的《》。

3,《》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作者是董解元,本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会真记》。

4,元杂剧是在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5,关汉卿的喜剧《救风尘》和《》分别塑造了赵盼儿和潭记儿这两个女性英豪形象。

6,《》的故事框架,与汉代以来一直流传民间的“东海孝妇”故事颇为相似。

7,王实甫的杂剧《》表现出的舞台艺术的完整性,达到了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贾仲明认为其“天下夺魁”。

8,徐复祚在《曲论》中称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为“元曲四大家”。

9,白朴擅词曲,其词集名《》,词语遒严,请寄高远,多颓唐凄楚之调。

10,白朴《墙头马上》一剧的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一诗。

11,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名声很大,有“”之称。

12,马致远的散曲作品被辑为《》传世。

13,马致远其现存的杂剧作品中,题材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陈传高卧》、《岳阳楼》都是这类作品。

14,《》是马致远的代表作,剧本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

15,大都作家群以为领袖,贾仲明《凌波仙》吊词称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16,的《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历史剧。

17,的《录鬼簿》,大致上按时间先后记录了元杂剧作家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18,尚仲贤的剧作以《》最为著名,它本自唐人传奇《柳毅传》。

19,高文秀的《》与康进之的《梁山伯黑旋风负荆》,堪称元代水浒戏的双壁。

20,《》是郑光祖的代表作,本故事处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

21,戏文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它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杂剧”,亦称。

22,早起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被收入《永乐大典》里,得以保存,人们统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23,代表南希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这出戏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24,元代南戏较著名的作品有《》、《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后人称之为四大南戏。

25,元代中期,社会逐渐稳定,民族矛盾有所缓和,诗坛上占主导低位的诗学观念是崇尚“”。

26,“元代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四人。

27,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是,他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

28,在元代登坛树帜、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元曲,包括剧曲与。

29,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文献,是明初的《诚斋乐府》。

30,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31,又称“套曲”、“散套”、“大令”,其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缀而生,歌曲同押一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32,“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关汉卿的著名套数[南呂·一枝花]《》中的句子。

33,马致远的小令写的俊逸疏宕,别具情致,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为《天净沙·》。

34,后期散曲创作成就最高的两位作家是与乔吉,前者有《苏堤渔唱》等散曲集,两人有“曲中李杜”之誉。

35,的代表作是【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数。

36,后人把散曲作家贯云石与徐再思两人的作品合辑称为《》二,名词解释1,元杂剧2,元杂剧四大爱情剧3,元曲四大家4,《东篱乐府》5,北曲6,南曲7,宫调8,楔子9,宾白、科、介10,元诗四大家11,铁崖体12,南戏13,昆山腔14,四大南戏(荆刘拜杀)15,元曲16,散曲17,酸甜乐府18,永乐大典戏文三种19,《录鬼簿》三,问答题1,简述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2,简答元杂剧的题材类型3,元杂剧中爱情剧的特点。

4,简述元杂剧的形式特点。

5,简答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

6,举例分析关汉卿杂剧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7,简述《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命运及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8,为什么说关汉卿的杂剧是“场上之曲”?9,以剧本为例,试分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10,简述董《西厢》对前代素材的改造以及董《西厢》的艺术特点。

11,简述王实甫《西厢记》对莺莺故事题旨的改造及其原因。

12,试述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3,简答西厢故事中红娘形象的演变过程。

14,试分析王实甫《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

15,试以莺莺为例,分析《西厢记》是如何刻画爱情心理的。

16,试分析《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17,为什么说王实甫《西厢记》的语言“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18,董《西厢》和王《西厢》有什么关系和区别?19,简析《墙头马上》中女主人公李千金的性格特征。

20,试述《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1简答马致远神仙道化剧产生的原因。

22,试结合作品分析马致远剧作在内容和曲辞上的特点。

23,简答杂剧《赵氏孤儿》的内容及其悲剧性。

24,为什么说《梧桐雨》是一部诗剧?25,试比较《汉宫秋》与《梧桐雨》。

26,试比较马致远与关汉卿在创作上的不同特点。

27,试结合《倩女离魂》分析郑光祖爱情剧中的女性的矛盾心理。

28,试述南戏在元代的发展。

29,简述宋元南戏与北杂剧的差异。

30,为什么说《琵琶记》是元代剧坛之殿军,明代戏曲之先声?31,被誉为“词曲之祖”的《琵琶记》在思想内涵上有何独到之处?32,试论《琵琶记》中蔡伯喈形象的塑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