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届全国高三语文大联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届全国高三语文大联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届全国高三语文大联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英国政府日前宣布拟推出新规,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还要参加类似驾驶理论考试的安全意识测试,试图借问责制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使用。

被喻为“上帝之眼”的无人机不仅在军事、工业勘测、商业配送等领域功用丰富,在民用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青睐。

据统计,2017年全球无人机的产量将接近300万架,比2016年增长39%,市值超过60亿美元。

然而在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上个月,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跑道上,导致数十架飞机无法降落,机场也短暂关闭。

从无人机面世至今,全球各地不断有其干扰民航客机,造成后者延误、迫降甚至返航等情况。

同时,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对私人领域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窥视也引发担忧.各国政府因此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宽严幅度则相距甚远。

在法国,一名少年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城市全景即被起诉,理由是可能造成对他人的危害。

根据法国目前颁发的法规,除机场、军事区等敏感地区禁用民用无人机,城市厦周边地区,包括公路、公园、沙滩等公共场所上空同样禁用无人机。

即使是私人区域,未经允许也不得随意对他人及其所有物进行拍摄,更不得以商业目的进行传播。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类似严格的举措也在施行。

相比之下,爱尔兰等国家的管理措施相对宽松,爱尔兰仅要求重量在1000克以上的无人机进行登记。

英国交通部的研究也显示,400克以上的无人机就有可能对商用飞机的驾驶舱玻璃造成损伤。

毋庸置疑,维护公共及私人安全领域不受市场盲目逐利的侵害,乃是监管的第一大功能。

但是,采取合适的力度使之不损害行业发展的前景、不打击研发的积极性也是判断监管是否适当的重要标准,像英国运输部官员马丁·卡拉南所指出的,“要试图通过无人机新规优先保护公众,同时最大程度发挥无人机的潜力”。

2019年3月2019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全解全析)

2019年3月2019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全解全析)

2019 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全解全析12345710111214171819D A B D C A B A A B B A C1.D 【解析】A 项歪曲文意。

文章说的是“他们通过诗歌创作,把逐梦路上的艰难困苦以及壮志豪情化作永远的记忆”。

“初唐四杰”处于唐朝初期,尚无“盛唐精神”。

B 项将未然说成已然。

文本第二段说旧族、新贵和发家致富的百姓“都鼓荡起冲破现实改变命运的万丈雄心”。

有雄心不意味着可以改变命运。

C 项强加因果。

“原有的选官原则正在被抛弃”并非“唐朝必须依靠新生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原因。

4.D【解析】D项表述过于绝对,“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错误,原文说“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并不是“完全不适用”。

5.C 【解析】C 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可知,应是因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所以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6.①老师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要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

②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欺凌的监督和管束。

③政府要出台制裁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

④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职责分工要明确。

⑤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

⑥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广泛参与,通力合作,做好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

⑦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

(一点1 分,答对六点即可)【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观全文,筛选相关信息归纳答案。

根据材料一“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材料三的表格可以归纳出老师要重视校园欺凌事件并教育学生正确面对。

根据材料一女同学被人起侮辱性绰号一事,可归纳出语文第1页(共7页)学校要加强监督和管束。

根据材料一“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可归纳出要点三。

根据材料一“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材料二“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可归纳出要点四和要点六。

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于是,大批缺乏经验的新人仓促上阵。

由于缺乏训练与积淀,其作品大多艺术水准低下。

结果。

一些好不容易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创作技艺与经验无法传承下去,使创作无法形成有效的积累和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生长。

健康的行业环境不仅需要频频走上红毯、亮相于人前的导演、演员和制片人,也需要专业的编剧、摄影师等“幕后英雄”,还需要资深的副导演、选角导演、预告片导演、场记等各怀绝技且安守本分的“高级技师”。

唯有如此,作品的专业品质才能从整体上稳中有升。

要做到这一点。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上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轻言转行或跨界在中国影视财产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浮躁浅薄、深谋远虑的创作民风也逐步滋生发展起来。

所生产出来的影视作品鱼龙混杂,既有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也不乏偷工减料、广受诟病的质量低劣之作。

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去,从而使国产影视剧与观众建立起更加稳固且充满信任的关系,成为影视行业实现逾越式发展的枢纽点和突破口。

工匠精神乃现代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为产品的出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对与其工作相干的某一方面专业品质的不懈追求与顽强坚守。

具体而言,就是他们在向社会创造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过程中会以一种高度专注、近乎苛刻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或服务能力,使之锦上添花、臻于完美。

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时,不会瞻前顾后、朝秦暮楚,总是幻想找到一步登天的终南捷径。

哪怕只是一件在他人看来眇乎XXX的小事,往往也会将终生的志趣和难以设想的精力灌注其中,以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日复一日地将之做到极致。

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本卷共40题(篇),十二种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衔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图文转换、作文。

其中,论述类文本阅读3篇,文言文阅读3篇,古代诗歌鉴赏3首,默写5道,文学类文本阅读3篇,实用类文本阅读3篇,正确使用词语4道,辨析并修改病句4道,衔接连贯3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3道,图文转换3道、作文3道。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2019届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届⾼三语⽂联考试题(含解析)河北省⽯家庄市正定县弘⽂中学2019届⾼三语⽂联考试题1试题(含解斩)战国时⼈撰写的《吕⽒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裳。

从出⼟⽂物⽅⾯考察,服饰演化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器时代晚期。

在北京周⼝店⼭顶洞⼈遗址中,发现有1枚⾻针和141件钻孔的⽯、⾻、贝、⽛装饰品。

证实当时已能利⽤兽⽪⼀类⾃然材料缝制简单的⾐服。

中华服饰⽂化史由此发端。

商代⾐服材料主要是⽪、⾰、丝、⿇。

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商代⼈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 官职,掌管王室服饰。

根据⽂献记载和出⼟⽂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礼治。

从周代出⼟的⼈形⽂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时期织绣⼯艺的巨⼤进步,使服饰材料⽇益精细,品种名⽬⽇见繁多。

⼯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着服饰脱颖⽽出。

春秋战国时期的深⾐有将⾝体深藏之意,是⼠⼤夫阶层居家的便服,⼜是庶⼈百姓的礼服,男⼥通⽤,可能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

深⾐剪裁独特,⾐与衫相连在⼀起,制作时上下分裁,中间有缝相连接,⽤途最为⼴泛,隆重程度仅次于朝祭之服。

秦汉时期的⾐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西汉建元三年、元狩四年,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

于是,中华服饰⽂化传往世界。

秦代服制与战国时⽆⼤差别,保持中国服饰深⾐的基本形制。

汉代有了舆服制度。

史书列有皇帝与群⾂的礼服、朝服、常服等20余种。

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分明显。

主要表现在:冠服在因袭旧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分等级的基本标识;佩绶制度确⽴为区分官阶的标识。

汉初,由于统治者采取了休养⽣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农业和⼿⼯业得到了长⾜提⾼。

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5月23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与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 Go)的第一场比赛结束,“阿尔法狗”以四分之一子优势赢得首场胜利.除了围观和好奇,人类骨子里的不服输以及想要看看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厉害的求胜欲促成了这一挑战。

面对人类棋手注定完败于人工智能的结局,人类要做好的准备是全面迎接而非拒绝人工智能,努力去掌控而非臣服于人工智能。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

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

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狗”最终以4比1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

两个月之后,美国白宫就推动成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由其主持和协调撰写了三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

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也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

显然,中国应当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这种布局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且也是赢得未来的利器。

尽管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着眼于产业自动化和提升经济,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早就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春江水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医疗、制造业、交通、金融、生态环境监测、刑事司法调查等。

人工智能并不是只会下棋,还会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甚至超过人。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

缺少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

湖北省襄阳市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襄阳市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襄阳市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身的原初意义:中华古礼的原型文身是我国东夷南蛮百越的古俗,东夷南蛮进入华夏,其原来的文身与古礼和风俗的关联已在五帝时代与华夏的融和中渐渐消失。

而百越之地的吴在殷商末年,越在春秋末年仍以文身为俗。

《墨子·公孟》曰“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

这里“剪发文身”是用来治国的,不仅仅是风俗,而且是礼。

墨子讲越国的“剪发文身”,是与齐桓公用“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晋文公用“大布之衣,群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楚庄王的“鲜冠组缨,缝衣博袍”以治其国相比较的。

这时,东面的齐,南面的楚都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越,仍是剪发文身。

越国的“剪发文身”之礼,能与春秋时代的齐、晋、楚三国之礼并行且与之一样达到“其国治”的政治和社会效果,在于越国之礼虽然外在形式不同于三国,但在内在核心上却与之相同。

从内在核心上讲,“剪发文身”这一源远流长的古礼,具有与其它古礼一样的三大共同点。

第一,文身图案与氏族的根本观念紧密相关。

身之所文的,是类似于图腾理论所讲的图腾。

既是氏族部落之祖先,又是氏族成员的保护神。

《史记·周本纪》说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害。

”文身关系到百越诸族的根本观念。

第二,文身具有百越诸族的成人礼的作用。

《淮南子·齐俗训》:“中国冠笄,越人劗发。

”这是从冠笄之礼的角度讲中原地区与百越地区的不同。

2019届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目标版

2019届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目标版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本试卷共10页。

全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在答卷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试题卷由学生保存。

本科目考试时间:2016年11月29日下午14:30-17:00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一生要追求些什么?我认为有三点:必要、需要和重要。

“必要”就是非有它不可,有它还不够。

像生活条件是必要的,非吃饭不可,但是光吃饭不够。

人生的需要是什么呢?人生的需要是发展潜能,即心智上的潜能,包括三方面:知、情、意。

“知”就是求知。

古人读书,书不多,五本就够了,即《诗》、《书》、《礼》、《乐》、《易》。

《诗》代表文学,《书》代表历史,《礼》代表社会规范,《乐》代表艺术修养,《易》代表哲学。

当时,如果把这五本书都读好的话,就是全方位的学习。

所以,“知”的重要性是帮助我们这一生过得充实又快乐。

“情”就是情感。

人的情感要调节,意即“情绪智商”。

我们如果处在穷困的境况中,怎么才能快乐呢?调节情绪。

情绪调节有很多方法,譬如欣赏音乐或通过休闲生活接触大自然等,在这一享受休闲生活的过程中,你就会感觉到人我之间微妙而又美好的互动关系,可以慢慢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因为一般人的情绪都是利己的,人与人互动很自然都希望对自己有利。

如果你培养好的情绪智商,就会慢慢想到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

就像《易经》中的“损卦”。

很多人听到“损”字,就觉得是损失。

但是《易经》六十四卦中,只有两卦卦辞是上上大吉,其中一个就是“损卦”,为什么呢?就是“损己利人”这四个字,与我们平常想的“损人利己”倒过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专题2019届联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宝库里,喜剧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俄国思想家巴赫金就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应包含有笑的因素。

”当前,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

电视娱乐化浪潮此起彼伏;喜剧电影日趋繁荣;在戏剧演出市场,喜剧颇受观众青睐。

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喜剧大合唱。

不过,当下的喜剧发展也是问题丛生。

各种搞笑、逗乐、嬉闹,都被视为喜剧,将喜剧等同于娱乐,喜剧成了一个容纳所有娱乐形式的大箩筐,搞笑的东西都往里装。

当今时代,喜剧的处境非常尴尬,有些所谓“喜剧”,实际是闹剧而已,甚至为了逗乐而陷入低俗娱乐。

喜剧被扭曲、被矮化,喜剧因戴上了名缰利锁而失魂。

何谓喜剧之魂?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的喜剧精神乃是喜剧之魂。

伟大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喜剧精神高扬的作品。

以戏剧为例,中外戏剧史上,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要么悲剧精神强烈,要么喜剧精神鲜明。

而优秀的正剧也并非悲喜调和、不悲不喜,而是悲喜交融、有喜有悲。

而当代不少所谓的“喜剧”作品,则多是不喜不悲、平淡寡味的平庸之作。

数年前,哲学家俞吾金曾断言,一个“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当今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喜剧的笑声来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

喜剧是嘲讽愚陋、抨击邪恶、褒美贬丑、祛邪扶正的艺术。

喜剧就是vx理性的精神、敏锐的眼光、智慧的头脑、批判的视角审视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让人对自己的存在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能够以“轻松、幽默和爽朗”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一部喜剧艺术史证明,那些贴近现实人生、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追求真理、充分高扬起喜剧精神的作品,才是老百姓乐于接受的。

可是,多年来,已经很难看到这种精·心构思、发人深思的喜剧作品了。

有追隶轻松效果、浅薄庸俗的滑稽楚剧,却缺少从心灵深处汲取的智慧;有对历史的随意篡改和戏说,却失去了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和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勇气。

有“巨无霸”式的大制作,却没有灵魂的大震撼。

当代的喜剧精神内涵容易被“一种肤浅的现世观念和欲望的快乐原则所取代”。

如果将喜剧等同于平庸浅薄的逗乐、搞笑,那将是喜剧的矮化和异化,是喜剧的悲剧。

真正的喜剧是理性和智慧的产物。

伟大的喜剧作家,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胆识超群,他正视现实、敢说真话、乐观自信。

当代民众所热爱的喜剧正是那种贴近民间、直面现实、嘲讽邪恶与丑陋、维护真理与正义的喜剧。

只有这样的喜剧才会是出自智慧的心灵,并能产生犀利的嘲笑和沉思的微笑。

(摘编自2017年10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由各种形式、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的时代喜剧大合唱,表明喜剧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

B. 在艺术的宝库里,真正优秀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高扬着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精神的喜剧作品。

C. 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悄然来临,是因为喜剧的笑声能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

D. 当代肤浅的现世观念和欲望的快乐原则取代了喜剧精神的内涵,使喜剧变成了平庸浅薄的逗乐和搞笑。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喜剧艺术的重要性和在当代繁荣发展的情况人手,引出当代喜剧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B. 文章用较多篇幅列举了当下喜剧存在平庸浅薄、逗乐等现象,引发人们思考喜剧应该具有的精神和灵魂。

C. 文章通过对喜剧作用的阐述,进而说明贴近民间、直面现实、鞭挞邪恶、追求真理的喜剧才是老百姓乐于接受的。

D. 文章通过正反对比论证,阐发了因平庸浅薄的逗乐、搞笑而使喜剧矮化、异化是喜剧悲剧的主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那种由轻松的情调、浅薄的俏皮话和滑稽的双关语引发的笑,都不是真正的喜剧应有的笑。

B. 只有将套在喜剧身上的名缰利锁去掉,喜剧才能摆脱被扭曲、被矮化的境地,找回丢失的喜剧之魂。

C. 当今,人们乐于接受轻松、滑稽、搞笑、逗乐的喜剧,只是因为生活压力的沉重和内心的孤独、焦虑。

D. 经常阅读或观看真正的喜剧,有助于让我们对自己的存在及其周围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拥有乐观的态度。

【答案】1. B 2. D 3. C【解析】1. 试题分析:A项,“已经成为”表述不当,原文“当前,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未然变已然。

C项,“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悄然来临”和“喜剧的笑声能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二者之间无必然的因果关系,选项强拉因果。

D 项,“取代了喜剧精神的内涵”理解不当,原文“当代的喜剧精神内涵容易被‘一种肤浅的现世观念和欲望的快乐原则所取代’”。

2. 试题分析:D项,文中无对比论证;主旨解说不正确,文章的主旨应该是“什么是真正的喜剧”。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

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此题选项D论证方法和文章的论点分析错误。

3. 试题分析:C项,原文“当今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喜剧的笑声来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的说法”,不能说“人们乐于接受轻松、滑稽、搞笑、逗乐的喜剧,只是因为生活压力的沉重和内心的孤独、焦虑”。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丝雀[美]戴夫·泽尔瑟曼卡尔·哈斯凯尔不喜欢警察,坐在一个警察环伺的房间里让他感到紧张,不过他别无选择:如果想拿回那把储物柜的钥匙,他只好如此。

几个月前,他跟皮特·西弗尔抢劫了一辆运钞车,发了笔横财——30万美元。

现在这笔钱正放在EZ租赁公司的一个储物柜里,但西弗尔把事情络搞砸了。

那个蠢货因为半磅海洛因被抓,他的财产被查扣,其中包括那幅名叫《鸣禽》的画。

多年来,他俩一起干了十几票。

西弗尔总是把他所得的一部分投资艺术品。

储物柜钥匙藏在了那幅《鸣禽》里。

在哈斯看来这幅画只不过像是个5岁的孩子用蜡笔画的一只黄色的小金丝雀。

但根据拍卖信息表,这幅画价值2000美元,正常情况下,这个东西哈斯连50美分都不愿意出。

当那幅《鸣禽》开始拍卖的时候,哈斯凯尔率先出价2000美元,他以为竞价就此结束了。

他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出价2500美元。

他转过身来,看了一眼那位竞拍者——一个又瘦更高的男人,留着山羊胡。

穿一套廉价的西装,看不清脸。

真讨厌这个家伙。

“2600。

”“3000。

”那人的声音听起来犹如他正在竞买的那只金丝雀发出的一声呜叫。

哈斯转身怒视着他。

“4900。

”哈斯凯尔挤出了这个数字。

好长一段时间里鸦雀无声。

哈斯松了一口气,他站起身来。

“10000美元。

”身后发出了刺耳的声音。

哈斯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个刺头肯定是知道了钥匙的事,要不然没有其他理由来高价竟买这件垃圾。

无论怎样,已经结束了。

他迅速走向出口,他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得到。

当哈斯来到自己的车前时,身上的衬衫都湿透了,人也喘息得厉害。

他那该死的心脏感觉好像要从胸腔里爆出来。

他坐进了驾驶室,从贮物箱里取出一把手枪。

不一会儿,那个留着山羊胡子的男人就带着那幅画进入了停车场。

哈斯一路跟踪,等那家伙进入一个公寓区后,把车逼过去。

哈斯动作迅速,从车上跳下来,将枪口顶在了那人的后背上。

“把金丝雀给我,不准转身。

”那人进行了抵抗,但哈斯从他身上抽走了画。

“有人给你透露了消息,对不对?”哈斯问道。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有人把钥匙的事透露给你了。

不然你不会为这件废物出价10000美元!”“没有,这是一件稀有作品,有了这幅画我的收藏就完整了——”“闭嘴!”哈斯命令道,“趴到地上,把头贴在路面上。

”那个男人小心冀翼地趴下,把头抵在地上。

哈斯快速地驶离了那里。

他满头大汗,紧握着方向盘的双手颤抖着。

“撒谎的混蛋。

”他嘟囔道,肾上腺素流遍了他的全身,“那个蠢货知道这笔钱,我本来应该照他的头上来一枪。

”他把车开进了一个离EZ租赁大楼一个街区远的停车场。

他把画布的背面划开。

出乎意料,他没有看到钥匙,却看见了两个小小的电子物件:窃听器和全球定位跟踪器。

他坐在那里盯着画布,想弄明白为什么这些东西会在画框里。

当他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时,警察已经把他包围了。

“马上从车里出来!”哈斯抬头看到一个穿着廉价西装的男人,伸着胳膊正用手枪对着他。

正是那个竞买画的人,他的山羊胡子不见了,声音也比哈斯此前听到的鸟叫声深沉。

哈斯感到头昏眼花。

“西弗尔出卖了我,对不对?”哈斯问道。

那个身穿廉价西装的侦探播了摇头,“不是。

我们用金属探测器找到了储物柜的钥匙。

西弗尔一个字也没说出来。

而你给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哈斯凯尔哈哈大笑起来。

那咯咯的杂音在那位侦探听来分外刺耳。

哈斯能够看到侦探眼睛里的担忧。

可是,无论如何,他无法停下来。

他想到那幅画着金丝雀的画,想到自己如何自投罗网,越想笑得越厉害,一直笑到自己心脏病友作,(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第一、二段采用倒叙的手法,交代了哈斯在拍卖室看到警察感到紧张的原因,这也是整个故事的背景,为后文设置悬念。

B. 《鸣禽》其实是一幅稀有的名贵艺术品,但不太符合哈斯的审美取向,在他眼里这幅画就像五岁孩子的画作一样,简直一文不值。

C. 小说通过刻哂哈斯这一人物形象,告诉读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特别是不要怀着侥幸心理而违法犯罪。

D. 小说以“金丝雀”为题,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小说中的主要物品《鸣禽》,又讽刺了哈斯的无知,暗示他早巳成了“笼中鸟”。

5. 侦探作为次要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小说的情节结构颇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侦探作为整个故事发展的参与者和设计者,是线索人物;他的行为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②通过对侦探的肖像、语言等描写,侧面衬托出哈斯多疑、无知的特点。

③有利于表达小说的主题。

6. ①情节结构上采用伏笔(或暗示)的手法。

②情节叙述上采用明暗线交织的形式。

⑧开头设置悬念;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解析】4. 试题分析:A项,“倒叙”错误,应为“插叙”。

B项,“其实是一幅稀有的名贵艺术品”不准确,小说开头提到“这描画价值2000美元”,文中仅通过侦探之口说“这是一件稀有作品”,但根据当时的情况,侦探很有可能是在欺骗哈斯。

C项,应是告诉读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的题目,一般从情节、主旨和与主要的人物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此题从情节看侦探作为整个故事发展的参与者和设计者,是线索人物;他的行为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从和主要的人物的关系的角度通过对侦探“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