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苏版)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文化常识(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届江苏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文学类阅读

2019届江苏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文学类阅读

文学类阅读一、【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穿白衬衫的老黄陈年喜我现在打工的地方,当地人采买生活日用品时使用的背篓非常有特点,竹篾编织,圆筒形,很高,上至肩头下到屁股,方便行走也方便就着地坎歇息,不占双手还能负重。

市场上,乡下来赶集的人们都背着背篓。

背篓里装着辣椒、白菜、竹笋、李子、葡萄、黄瓜……早市时县城的巷头巷尾,是一片背篓的世界。

出蓝天菜市场东门往左拐不远,是白马市场,在拐弯的地方,我邂逅了老黄,准确地说是先邂逅了他的一篓黄瓜。

这是一篓带着顶花、来自乡下的黄瓜,浑身沾满了乡间的露水。

采花的土黄蜂大概离开花蕊不久,嫩黄的花粉溢出了蕊心。

这是真正的黄瓜,老品种,在很多地方已经失种。

一半绿一半黄,黄绿纠缠在一起,咬一口,脆,脆里有一股香。

大多黄瓜本来无味,因为这一股香,这黄瓜味道复杂无尽,它不像新式品种,粗而短,无刺,简单。

黄瓜的主人穿一件白衬衫,干净、齐整,和市场的纷杂,和他的一篓黄瓜显得很不搭调。

“给我来五斤。

”我的北方普通话让他一愣:“你一个人吃?”我说是。

“黄瓜不过当天,过了就蔫了,二斤够你一天了。

”他用老式盘子秤称了二斤给我。

那天,知道了他姓黄,家住在有些路程的乡下。

三天一集,老黄几乎一集不落,卖些别的,多数还是卖黄瓜。

我们渐渐熟悉起来。

他不是本地人,是南方人,因为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老家回不去了,经人介绍,在这边乡下买了农村的老房子,落了户。

没了本钱,种些菜卖。

人活着,得吃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有一回喝酒,三杯下肚,他突然唱起了《牡丹亭》。

不知道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那婉约的唱腔吓我一跳。

人声鼎沸的饭店大厅,他一件白衬衫,与时令已然不相宜,只有头上渐白的头发与早到的秋天有些相配。

有一段时间,老黄不卖黄瓜菜果了,他到城里做装修。

似乎做得还不错,手下有了十多个工人,单子接得很大,业务扩大到水暖、基建,买了辆二手皮卡车。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古诗词鉴赏(含解析)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古诗词鉴赏(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一、【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①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杨万里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②粟堆盘。

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

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坼破碧团栾。

【注】①木犀,桂花。

②水沉蒸透,香气浓郁。

10.中间两联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1.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涵义。

【答案】10.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木犀的色泽形态;借代,(以秋色代指木犀花)引人联想,增添了语言韵味。

11.以“小朵出丛须折却”为借口,巧妙提出“乞数枝”的要求;表达了诗人对木犀花的喜爱(或体现了诗人和子上的关系亲密)。

【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题干中给出要求分析修辞手法,“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运用比喻的手法,“金布地”“粟堆盘”形象地表现了木犀的色泽形态;“秋色”代指木犀花,运用借代的手法,增添了语言韵味。

【11题详解】【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二、【2019届江苏师大附属实验校高三19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博山①道中即事宋·辛弃疾柳边飞鞚②,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①博山:位于今江西永丰县,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游览此山。

②鞚(kòng):马勒。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文学类阅读(含解析)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文学类阅读(含解析)

文学类阅读一、【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穿白衬衫的老黄陈年喜我现在打工的地方,当地人采买生活日用品时使用的背篓非常有特点,竹篾编织,圆筒形,很高,上至肩头下到屁股,方便行走也方便就着地坎歇息,不占双手还能负重。

市场上,乡下来赶集的人们都背着背篓。

背篓里装着辣椒、白菜、竹笋、李子、葡萄、黄瓜……早市时县城的巷头巷尾,是一片背篓的世界。

出蓝天菜市场东门往左拐不远,是白马市场,在拐弯的地方,我邂逅了老黄,准确地说是先邂逅了他的一篓黄瓜。

这是一篓带着顶花、来自乡下的黄瓜,浑身沾满了乡间的露水。

采花的土黄蜂大概离开花蕊不久,嫩黄的花粉溢出了蕊心。

这是真正的黄瓜,老品种,在很多地方已经失种。

一半绿一半黄,黄绿纠缠在一起,咬一口,脆,脆里有一股香。

大多黄瓜本来无味,因为这一股香,这黄瓜味道复杂无尽,它不像新式品种,粗而短,无刺,简单。

黄瓜的主人穿一件白衬衫,干净、齐整,和市场的纷杂,和他的一篓黄瓜显得很不搭调。

“给我来五斤。

”我的北方普通话让他一愣:“你一个人吃?”我说是。

“黄瓜不过当天,过了就蔫了,二斤够你一天了。

”他用老式盘子秤称了二斤给我。

那天,知道了他姓黄,家住在有些路程的乡下。

三天一集,老黄几乎一集不落,卖些别的,多数还是卖黄瓜。

我们渐渐熟悉起来。

他不是本地人,是南方人,因为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老家回不去了,经人介绍,在这边乡下买了农村的老房子,落了户。

没了本钱,种些菜卖。

人活着,得吃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有一回喝酒,三杯下肚,他突然唱起了《牡丹亭》。

不知道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那婉约的唱腔吓我一跳。

人声鼎沸的饭店大厅,他一件白衬衫,与时令已然不相宜,只有头上渐白的头发与早到的秋天有些相配。

有一段时间,老黄不卖黄瓜菜果了,他到城里做装修。

似乎做得还不错,手下有了十多个工人,单子接得很大,业务扩大到水暖、基建,买了辆二手皮卡车。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答案】D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语境强调的是人们都纷纷来到瓦尔登湖,应填“纷至沓来”。

“杂居”侧重混杂而处,“栖居”侧重栖息居住,语境强调在“现代都市”居住,所以应填“栖居”。

故选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答案】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2实用类阅读(含解析)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2实用类阅读(含解析)

适用类阅读一、【2019 届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下边小题。

资料一:为了方便大家出行,共享单车瞬时“风靡”全国,共享电动自行车也开始出此刻街头。

可是, 5 月 27 日上午郑州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委员会、城市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察局、环保局共 6 家单位,对在郑州市展开共享电动自行车业务的有关公司负责人进行了约谈,要求其立刻停止营运转为。

警方在检查中发现,北京蜜蜂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依靠“蜜蜂出行”APP,于今年 5 月在郑州市郑东新区CBD地域开始投放车辆营运。

郑州九猫科技网络有限公司依靠“易百客” APP,于今年 4 月在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开始投放车辆营运。

在进一步的检查中,公安机关发现,北京蜜蜂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投放的车辆,从外观看具备脚踏功能,经现场对投放车辆称重,电动车总重为 47.66 公斤,高出国标规定上限 7.66 公斤,且没有时速表。

依据调研结果,郑州市公安局将共享电动自行车存在五类隐患见告营运公司:一是车辆超标问题。

二是简单发生交通事故。

三是火灾安全隐患突出。

四是车辆运转安全风险高。

五是车辆押金使用存在金融安全风险。

(摘编自《河南商报》 2017 年 5 月 29 日)资料二:三亚市交通运输局9 月 9 日公布的《对于规范共享单车行业次序的通知》(下称“《通知》”)称,近期,部分公司于三亚市天涯区三亚湾路、祥瑞街等公共地区投放电动车展开租借业务,该行为违犯了国家有关部委和三亚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依法应予取消。

请有关公司自本通揭公布之日起 5 日内,自行对投放的共享电动单车进行清理办理。

“依据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联合公布《对于鼓舞和规范互联网租借自行车发展的指导建议》,及三亚市人民政府2017 年公布的《三亚市规范发展共享单车的指导建议(试行)》,我们公布了这则《通知》。

”三亚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科科长旷冬年介绍,三亚市政府此前已明确表示该市不发展共享电动单车,公司商家在公共地区投放电动车展开租借业务,搅乱了共享单车行业次序,也违犯了政府有关规定。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1词语(含解析)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1词语(含解析)

词语1.【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史是从尧舜时期开始逐渐明晰的,《尚书》的便是《尧典》。

先秦诸子都对尧舜,虽然说法时有,但都对他们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基本史实亦甚清晰。

A.开篇津津乐道歧意B.首篇乐此不疲歧意C.首篇津津乐道分歧D.开篇乐此不疲分歧【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注意啊考核近义词辨析。

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题中①“开篇”,指弹词演唱故事之前加唱的短篇,为正书的引子;后用来指小说等作品的开端;也指开始写作,开始写某一篇(作品)。

“首篇”,指语是“说法”,应选“分歧”。

故选C。

2.【2019届江苏师大附属实验校高三19月调研】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金黄色的葫芦上有灵动的仕女、威武的罗汉、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可爱的生肖,画面▲ ,线条洗练流畅,看起来▲ ;54岁的民间艺人栾清明有一手绝活——用烙铁在葫芦上作画。

如今,栾清明不忍传统技艺流失,▲ ,把技艺传承给自己的儿子。

他们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上阵父子兵”一时间也被传为佳话。

A.惟妙惟肖别有风味口传心授B.有声有色别有洞天口口相传C.有声有色别有风味口口相传D.惟妙惟肖别有洞天口传心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画面”,应选“惟妙惟肖”。

别有风味: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

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别有洞天:指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或艺术创作,引人入胜,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线条”,应选“别有风味”。

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口口相传:不著文字,口头相传,此处的陈述对象为“手工技艺传承”,应选“口传心授”。

6.【2019届江苏海安高中高三12月考】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高科技带来的种种生态问题,人类终于有所▲ 。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19届江苏百校大联考高三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判若云泥举世无双描写B、判若云泥举世瞩目描写C、天翻地覆举世瞩目书写D、天翻地覆举世无双书写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人际和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

①“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②“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心是“仁”③汉代儒学将“仁”解释为“天心”④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⑤孔子将“仁”解释为普通道德原则A、①②⑤③④B、②①⑤③④C、②①④③⑤D、①②⑤④③3、下列诗句中与所描绘的古代互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②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

③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

④眼中何有百步的,强于惯使千年柘。

A、①钓鱼②射箭③织布④划船B、①织布②射箭③钓鱼④划船C、①钓鱼②划船③织布④射箭D、①织布②划船③钓鱼④射箭4、对下面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

这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

大家认为他太贪心。

孔子却对他说。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

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

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

A、做善事当仁不让,不应该为了报酬而行善。

B、善举应该得到报酬,方能鼓励更多人行善。

C、追求财富利益是人的本能,不可过分指责。

D、对学生要因材施教,讲究合理的方式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陈处士墓志铭王阳明处士讳泰,字思易。

父刚,祖仲彰,曾祖胜一。

世居山阴之钱清。

刚戍辽左,娶马氏,生处士。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一、【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黄山日记徐霞客初六日,天色甚朗。

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

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主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

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

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

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

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

由此而入,尽皆怪松悬结。

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髲,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夭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

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

”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

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

上下数次,至天门。

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丈,仰面而度,阴森悚骨。

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

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矼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

由矼而下,即所谓后海也。

盖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

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

余至平天矼,欲望光明顶而上。

路已三十里,腹甚枵③,遂入矼后一庵。

庵僧俱踞石向阳。

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

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晴。

”因指一僧谓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

”余如言登顶,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

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节)【注】①髲,毛发。

②矼,石桥。

③枵,肚子饿。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觅导者各携筇.上山筇:竹杖B.公等何由.得上也由:由于C.余急于光明项、石笋矼之胜.胜:美景D.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跻:攀登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山松树特点鲜明,树身不高,树形奇特,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奇山之中的奇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常识1.【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下列对联不适合悬挂在府衙的一项是A.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听窗外鸭啼雀噪恐有冤民B.善恶施报,莫道竟无前世事利名争竞,须知总有下场时C.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D.但愿民安若堵何妨署冷如冰【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2.【2019届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下列诗句中与所描绘的古代运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②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

③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

④眼中何有百步的,强干惯使千年柘。

A.①钓鱼②射箭③织布④划船B.①织布②射箭③钓鱼④划船C.①钓鱼②划船③织布④射箭D.①织布②划船③钓鱼④射箭【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理解和诗句中意境的感悟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看清题目要求,明确题目要求选什么,然后理解诗句具体含义,进而把握其意境。

本题要求选出“诗句中与所描绘的古代运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①句,“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出自宋朝无名氏的《九张机》,根据“千丝万缕相萦系”,对应的应该是“织布”,排除AC两项。

②句,“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出自北宋词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词《渔家傲》,根据“轻桡”“短棹”可判断出所写的运动是划船。

排除B项。

③句,“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出自明朝解缙的《无题》,根据“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可判断出该句所写的运动是“钓鱼”。

④句,“眼中何有百步的,强干惯使千年柘”,出自明代徐祯卿《观田魏二廷尉射歌》,其中“千年柘”是指弓箭,在结合“百步”,可以推断此句是写射箭。

故选D。

5.【2019届江苏海安高三上期中】开学以来,因语文老师的悉心帮助,许同学作文进步明显。

她想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下列各句不适合...采用的一句是A.三尺讲台,两袖清风B.喜捧丹心培后裕,愿遣朱墨画春山。

C.春风化雨,诲人不倦。

D.授业解惑声声慢,析理传道步步高。

【答案】A【解析】奉献精神,C项,“春风化雨,诲人不倦”,以“春风化雨”来比喻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D项,“授业解惑声声慢,析理传道步步高”,“授业解惑”“析理传道”是评价教师的意义,“声声慢”“步步高”又暗含词牌名,这三项都适合用来表示对语文教师的感谢。

故选A项。

6.【2019届江苏淮海中学高三第二阶段测试】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以动衬静手法的一项是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橫。

C.惊蝉移别柳,斗雀堕闲庭。

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

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

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

D项运用的是比拟手法。

故选D。

10.【2019届江苏海安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根据诗中描写的季节,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甲、春季乙、夏季丙、秋季①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②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③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④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⑤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⑥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A.甲:②③乙:①⑤丙:④⑥B.甲:②④乙:①⑥丙:③⑤C.甲:④⑥乙:②③丙:①⑤D.甲:④⑤乙:②⑥丙:①③【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

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分析季节。

①中,结合“芰荷”分析可知,为夏季;②中,在栽有万棵杏树的江边园林,一夜春风催花开,为春季;③中,结合“草低”分析,为秋季;④中,结合“燕草如碧丝”“秦桑”等分析,为春季;⑤中,结合“霜”分析,为秋季;⑥中,结合“小麦覆陇黄”分析,为夏季。

故选B。

11.【2019届江苏泰兴高三期中调研】根据下列四首诗的内容推断,作品不能反映南宋末年时代背景的是A.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B.时有沙禽惊客梦,厌听枥马龁空槽。

晓来细雨秋烟湿,意思三分是楚骚。

C.一夜春雷百蛰空,山家篱落起蛇虫。

无端蚯蚓争头角,触破莓苔气似虹。

D.飘蓬一叶落天涯,潮溅青纱日未斜。

好事官人无勾当,呼童上岸买青虾。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综合理解能力。

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和对题干的把握来辨别诗歌所表示的时代背景。

选项A.是南宋词人谢枋得的《武夷山中》,诗意是:十年的岁月连回家的梦想都不曾有过,此时此刻我独立青峰之上面对着野水无涯。

山雨初停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选项B.《樟镇夜泊》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艾可叔的代表作品之一。

艾可叔咸淳四年(1268)进士。

历任吉水县文学、新建县丞、西台中丞,官至御史中丞。

入元不仕。

以诗文著称;选项D.是南宋文天祥的诗句,写于南宋末年宋没落之际;选项C.是北宋词人王禹偁《春居杂兴》,所以写的不是南宋末年的时代背景。

故答案选C。

12.【2019届江苏如皋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答案】B【解析】间旧时风俗,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门神。

D项,灶君:又称灶王爷、灶神,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

故选B。

13.【2019届江苏盐城、南京第一次模拟】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A.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唐·陈陶)B.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

(唐·李商隐)C.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

(宋·曹勋)D.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

(宋·林光朝)【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A.豆蔻: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选项B.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

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后代称儿童时代。

选项C.束发:指青少年。

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

束发常指男子十五岁。

选项D.及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故答案选D。

【点睛】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14.【2019届江苏省盐城高三上期中】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A项,屠苏:一种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项,春社:最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在商、西周时期,是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而后来则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

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C项,秦琼敬德:门神。

民间旧时风俗,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门神。

D项,灶君:又称灶王爷、灶神,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

故选B。

15.【2019届江苏扬州高三上期中】下列各诗句中,“霜”字的含义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C.西风吹老梧桐树,仍送新霜两鬓来。

D.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答案】C【解析】【点睛】考查诗歌的练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容,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的对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

答题步骤: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意境;第三、点出该字有无修辞,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四、点明效果。

16.【2019届江苏扬州高三上期中】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是经过孔子整理的六部先秦古籍。

)B.孤舟此日轻为别,尺素..何时远见存?(尺素:古代通常用长一尺的绢帛书写文章,故称这种短笺为尺素,也借指书信。

)C.江令白头归故国,多情合赋黍离..篇。

(黍离:黍,一种农作物;离,繁茂的样子。

黍离多描绘草木茂盛的景象,抒发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D.一日京华定交契,十年太学..论诗书。

(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始设于汉武帝时。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

)【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

C项,“黍离多描绘草木茂盛的景象,抒发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理解有误。

后人多用“黍离”形容苍凉荒芜的景象,抒发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之情。

故选C项。

16.【2019届江苏阜宁中学高三上第一次学情调研】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运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感谢春,春风拂面的温暖;感谢夏,七月流火....的热情;感谢秋,硕果飘香的喜悦;感谢冬,大雪纷飞的浪漫。

感谢四季,感谢生活,感谢生命中有你!B.代表着祖国传统医学的杏林..文化,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文化现象,它植根于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理想的永不止息的追求。

C.《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

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D.蒂姆·斯库恩斯相信制片人们将会不断尝试超越前辈,他以刚刚杀青..的《冰冻星球》为例对这股野心进行了生动的诠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