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试题文化常识汇编
2022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学文化常识及标点符号

2022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学文化常识及标点符号1.【2022年山东泰安】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乐府诗集》是北宋郭茂倩编辑整理的一部诗歌总集,《木兰诗》《十五从军征》均选自这部诗集,内容都与战争有关,主题都控诉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B.中国文化崇尚“和”,“和”体现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与“和”有关,商人经商讲究“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等。
C.《水浒传》善于在讲述故事中塑造人物,如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人物形象是在一个个的事件中丰满起来的。
D.《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2.【2022年江苏徐州】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作品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并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B.母爱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
泰戈尔的《金色花》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在质朴平实的叙述中饱含着对母亲的深情。
C.现代汉语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温故知新”出自《论语》,“舍生取义”出自《孟子》,“教学相长”出自《礼记》。
D.小语听到爸爸跟王叔叔打电话。
爸爸说:“王弟,最近家父身体可好?老人家也近七十花甲了,我抽时间去看看他。
”3.【2022年新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道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B.《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四世同堂》等。
2022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学文化常识(解析版)

【2022·黑龙江哈尔滨】4. 下列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武松——醉打蒋门神B.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C. 《论语》——老子D. 白居易——唐代诗人【答案】C【解析】C.《论语》——孔子。
故选C。
【2022·黑龙江绥化】3.(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典雅细致的昆曲、雍容华贵的京剧、轻柔灵秀的越剧、活泼风趣的川剧、淳朴明快的黄梅戏等,都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B.《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
代表作品有《欧游杂记》《你我》《背影》等。
C.《孔乙己》选自《呐喊》,孔乙己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ABC.正确。
D.有误,《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故选:D。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6. 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的《告子下》。
B. 茨威格,意大利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C. 剧本的主体一般是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D. 《愚公移山》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北岸。
“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与“阳”相对。
【答案】C【解析】A.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B.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D.“汉阴”是指汉水南岸,“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与“阴”相对;故选C。
【2022·山西】1.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
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 爱国是一种无上的情怀,不过表现的形式会有所不同。
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流露出的是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的是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祖国的黯然神伤;《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为亡了国不能使用祖国的语言而哽咽。
B. 《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和高远志向。
C. 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又让我们认识了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菲利普夫妇。
D. 劝说是一门艺术。
晏子以退为进,运用类比,挫败楚王污蔑齐人为盗的阴谋;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委婉规劝齐王纳谏除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忠言而不逆耳。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错误,《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以确定最终选项。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他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重点塑造了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B. 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
C.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D. 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学常识

1 文学常识(2024年贵州省中考题)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庄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庄子的著作,《富贵不能淫》就选自其中。
B. 桑梓,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来指代家乡。
C. 杨绛,作家、翻译家。
有代表作品《流浪地球》、译作《堂吉诃德》。
D. 海伦·凯勒,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代表作有《变色龙》。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 .《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C.《流浪地球》是刘慈欣的科幻文学代表作;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其代表作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故选B。
2 文学常识(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题)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等。
B.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中庸》《孟子》《礼记》合称为“四书”。
D.《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创作的科普巨著,他根据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生动地描写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
答案:5.C3 文学常识(2024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B. 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社戏》等。
C.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D. 《海燕》是苏联作家茨威格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化文学常识(含解析)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垂髫”,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7.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项是()
A.《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B.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卖油翁》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半山居上。
C.古人用辞谦敬有别,如垂询、高见、劳驾是敬辞,家慈、拙见、鄙人是谦辞。
D.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也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之后是雨水,清明之后是谷雨。
4.下列文学常识的相关信息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社戏》体裁是小说,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D.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等。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达了作者重回阔别十年的延安时激动喜悦的心情。
B.小金告诉小吴,按照古代做法,初三毕业后应该举行加冠仪式的。
C.名著阅读分享会上,小吴交流了纪传体通史《史记》的阅读体会。
D.小吴在蠡园春游,目及满园春色,不禁吟诵起了朱自清的美文———《春》。
3.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化常识(原卷版)

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原卷版)一、知识点汇总(一)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库”:经、史、子、集《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朝代传说:“三代”:夏朝、商朝、周朝“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地理:“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四)其它: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即稷、黍、麦、菽、稻)3.五味:指酸、甜、苦、辣、咸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8.岁寒三友:松、竹、梅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11.五声:五个音级。
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12.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14.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试:也叫“童试”。
中考文化常识复习题

中考文化常识复习题中考文化常识复习题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哪四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四项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和传播知识更加便捷,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印刷术的发明则进一步推动了知识的传播,使得书籍的制作更加高效,大大提高了文字的复制速度。
火药的发明在军事和烟花爆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来的火药武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指南针的发明则在航海和探索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航海家能够准确判断方向,开辟了航海史上的新篇章。
这四项发明不仅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的科技和文化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们的发明和应用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后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什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它起源于隋朝,兴盛于唐宋明清等朝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
科举制度的核心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每年举行的科举考试分为三个层次: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是在县级以上城市举行的考试,选拔出一定数量的考生进入下一轮会试。
会试是在省级城市举行的考试,选拔出一定数量的考生进入最后一轮殿试。
殿试是在京城举行的考试,最终选拔出进士和状元等级的考生。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正和公平,不再依赖于家世和财富。
它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推动了科学、文化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科举制度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应试教育的盛行和考试的繁重负担等。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必须了解的重要内容。
三、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是什么?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是指四书和五经两个部分。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国各地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化常识(含答案)

全国各地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化常识1.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在汉字汉语和中国古代的许多作品中出现得十分频繁,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笼”、“珑”这些例字后,再写出以“龙”为偏旁的汉字4个。
答:笼、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望子成龙”、“龙马精神”两个成语后,再写出含有“龙”字的成语4个。
答:望子成龙、龙马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介绍名著《西游记》里与“龙”有关的一个故事。
(不超过50字)(2005年广东湛江中考试题)答案(1)例字:拢栊咙咙陇胧陇泷垅庞宠茏砻聋垄(2)“龙”成语:叶公好龙群龙无首车水马龙乘龙快婿乘龙佳婿画龙点睛活龙活现来龙去脉老态龙钟龙争虎斗虎斗龙争人中之龙生龙活虎攀龙附凤龙腾虎跃藏龙卧虎卧虎藏龙虎踞龙盘龙蟠虎踞虎穴龙潭二龙戏珠伏虎降龙降龙伏虎龙吟虎啸鱼龙混杂直捣黄龙痛饮黄龙屠龙之技龙蛇混杂风虎云龙龙潭虎穴龙行虎步成龙配套白龙鱼服暴腮龙门笔走龙蛇打凤捞龙得婿如龙伏龙凤雏龟龙鳞凤龟龙片甲虎卧龙跳骥子龙文云起龙骧蛟龙得水矫若惊龙麟凤龟龙龙肝豹胎龙肝风脑龙肝凤髓龙驹风雏龙鸣狮吼龙蟠凤逸云龙井蛙龙蛇飞动龙潭虎窟云龙凤虎龙跳虎卧龙骧虎步龙骧虎视元龙豪气龙血玄黄龙跃凤鸣龙章风姿盘龙之癖炮凤烹龙配套成龙烹龙炮凤乔龙画虎尸居龙见土龙刍狗匣里龙吟药店飞龙一龙一蛇一龙一猪一世龙门游云惊龙鱼龙曼衍元龙高卧蛇化为龙,不变其文神龙见首不见尾(3)如“哪吒闹海”、“东海龙王”、“小白龙”等故事2.成语接龙。
八面来风→风调雨顺→→→→(2004年广东河源中考试题)答案示例:顺藤摸瓜一瓜熟蒂落一落花流水一水落石出。
3.我国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
请写出与下面这则寓言故事相应的成语及故事寓意。
(提示:寓意可按原文的写,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新的见解。
)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文化常识题目汇编
1.【2016·广西桂林】
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来源:学科网]
B.到家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C.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四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总分顺序。
D.寓言是从神话脱胎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如《秋水》《愚公移山》这两则寓言就颇有神话的味道。
2.【2016·山东淄博】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诗歌的情感往往寄托在鲜明独特的意象上,通过意象营造出生动感人的意
境。
B.杨绛先生于今年5月25日辞世。
她在叙事散文《老王》中记叙了与老王的交往经历,表达了她
对老王深切的愧怍之情,也表现了—个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C.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
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冠”,指年已二十的成年男子。
D.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课文《马》即选
自其中。
3.【2016·山东德州】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
成语“登堂入
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
后来“汗
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古人讲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
前后。
4.【2016·山东滨州】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人,他要《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
B.“表”是古代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说”是古代抒情类文章的总称;“铭”是古代刻在
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C.契诃夫是俄国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
他文笔犀利,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
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