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管廊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书
智慧管廊解决方案

智慧管廊解决方案
一、引言
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基础设施的密集建设,管廊作为城市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高效的管理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本方案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一套合规、高效的智慧管廊解决方案,以提升管廊的运维水平,确保城市运行的稳定与安全。
二、现状分析
当前管廊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环境监测不完善、设备管理效率低、安全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应急响应能力不足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智慧管廊解决方案需集成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智能化设备,构建全方位的监控管理体系。
1.项目实施: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设备采购、安装、调试;
-对管廊运维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系统操作方法;
-系统上线运行,进行持续优化与升级。
2.项目验收:
-根据项目合同、设计方案及相关标准,对系统功能、性能、安全性进行验收;
-确保系统满足设计要求,具备合法合规性;
-完成验收报告,提交相关资料。
五、后期运维
三、方案设计
1.系统架构:
-数据采集层: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管廊内部环境、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
-网络传输层:利用有线和无线的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应用层:包括环境监测、设备监控、安全管理、应急响应等功能模块;
-用户层:为管廊运维人员提供操作界面,实现管廊的远程监控与管理。
2.功能模块设计:
-环境监测模块:实时监测管廊内部温湿度、氧气含量、有害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并具备报警功能;
-设备监控模块:对管廊内的供电、照明、通风、排水等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与故障诊断;
-安全防范模块:通过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等手段,保障管廊安全;
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安防通信一体化解决方案-智慧线

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基于“智慧+”的物联网融合通信系统解决方案目录1.项目背景及建设目标 (4)1.1项目背景 (4)1.1.1城市综合管廊项目背景 (4)1.1.2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 (5)1.1.3基于“智慧+”的物联网融合通信系统 (6)1.2“智慧+”物联网融合通信系统建设目标 (9)1.2.1第一层次建设目标(基础网络) (9)1.2.2第二层次建设目标(业务应用) (10)1.2.3第三层次建设目标(应用拓展) (12)1.3建设原则 (13)1.3.1设计与建设原则 (13)1.3.2规范及标准 (13)2.建设方案 (15)2.1技术路线 (15)2.1.1“智慧线”技术简介 (15)2.1.2“智慧墙”技术简介 (17)2.1.3“智慧芯”技术简介 (19)2.2系统架构 (20)2.2.1“智慧+”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架构概述 (20)2.2.2“智慧+”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构成图 (21)2.2.3“智慧+”系统管廊安装示意图 (22)2.2.4“智慧+”系统节点工程覆盖示意图一 (23)2.2.5“智慧+”系统节点工程覆盖示意图二 (24)2.3系统功能 (25)2.3.1物联网通信平台 (25)2.3.2宽带接入功能 (25)2.3.3物联网融合通信平台建设 (25)2.3.4语音通信 (25)2.3.5出入口控制系统 (25)2.3.6工作人员精确定位及行动轨迹 (26)2.3.7入侵精度定位及视频联动 (26)2.3.8电子巡查系统 (26)2.3.9广播系统 (26)2.3.10移动视频传输 (27)2.3.11应急救援 (27)2.3.12智能 APP 应用(例一:在线巡查管理) (27)2.3.13与其他系统的联动与融合 (27)2.4设备选型 (28)2.4.1TSM(Tunne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oin)综合信息控制器 (28)2.4.2智慧线 (29)2.4.3智慧线扩展基站 FN (30)2.4.4移动基站(本安型) (30)2.4.5本安型标识卡 (31)2.4.6本安型手持终端 (32)2.4.7智能型手机通信模块 (34)2.4.8TSM 智慧线接入模块 (37)2.4.9快速连接器 (38)2.4.10语音通信服务器 (38)2.4.11语音通信网关 (39)2.4.12应用业务服务设备 (40)2.4.13联动平台服务器 (40)2.4.14部分专业配套设备(可选) (42)2.4.15.1. 智慧井盖 (42)2.5软件介绍 (43)2.5.1软件初始界面 (43)2.5.2入侵探测与视频联动模块 (43)2.5.3人员定位模块 (45)2.5.4电子巡查模块 (46)2.5.5话务台模块 (49)2.5.6系统设置模块 (49)2.5.7手机 APP (50)3.方案优势 (52)3.1通信、定位、安防一体化 (52)3.2微功率分布式通信 (52)3.3无线信号均匀无死角 (52)3.4永远在线的通信 (53)3.5高精度的定位 (53)3.6复杂环境快捷实施 (54)3.7智能监控极简维护 (54)3.8本质安全型产品 (54)3.9IP 防护等级高 (54)1.项目背景及建设目标1.1项目背景1.1.1城市综合管廊项目背景城市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城市地下管道的综合走廊。
智慧管廊城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管廊城市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解决方案1系统概述1.1管廊概况城市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城市综合管廊避免了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综合管廊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新方向,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作为一种集约化、可持续性的管线敷设方式,通过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综合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位置,避免工程管线之间及其相关建筑物相互干扰,为各管线工程的规划管理提供了依据,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减少了人力、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促进城市不断向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根据国标要求,结合管廊特点,秉承“集约、智慧、生态”的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型工艺、物联网技术及海绵城市理念,率先推出完全满足国家标准的完整综合管廊监控系统。
该系统具有集成度高,抗电磁干扰、防潮等特点,通过物联网、三维可视化、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对管廊内流量、压力、有毒有害气体等进行实时监测,并采用大数据分析和管理技术,促进综合管廊的智能化转型,做到综合管廊在动态监测、预警分析和应急处置的系统化“智慧”运营,从而实现对综合管廊的基础数据及动态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精准管控及智能决策等,将综合管廊建设成集约的管廊、智慧的管廊、生态的管廊。
城市综合管廊监控系统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构建,对管廊各专业管线(电力电缆、给排水管、燃气管道)运行安全、管廊环境(有害气体、淹积水、温湿度、风机水泵、照明)安全及人员安全(出入口管理、人员定位、远程广播、应急通信)进行监控和管理,使地下管廊内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管廊的环境状态一目了然,实现“自动化监控、智能化管理”。
综合管廊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环境监控设备的选择与部署方案
设备选型
根据需求和系统架构设计,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摄像头和其他监控设备。
设备部署方案
根据管廊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出合理的设备部署方案,包括设备安装位置、 数量和布线等。
03
综合管廊设备监控系统设计
环境监控需求分析
需求调研
了解管廊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包括环境参数、监控范围、监 控设备的性能要求等。
需求整理
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类和整理,明确监控系统的功能和性 能要求。
环境监控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出合理的监控系统架构,包括传感器、传输网络、 数据处理和应用层等。
数据传输协议选择
综合管廊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解 决方案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综合管廊环境监控系统设计 • 综合管廊设备监控系统设计 • 系统解决方案的特点与优势 • 系统部署与实施方案 • 系统应用与效果分析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城市化进程加快,综合管廊建设需求增长:随着城市化 进程不断加快,各类市政管线的需求日益增长,需要更 为合理、高效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方式。 系统建设目标
数据备份方案
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采用全备份、增量备份或差分备 份等多种备份方式。
系统安全与防护方案
数据加密
采用SSL/TLS等加密协议,保护数据 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访问控制
设置不同用户的权限等级,确保只 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相应的资源。
安全审计
对系统的操作进行记录和审计,及 时发现并处置安全事件。
提升管线管理效率与水平
综合管廊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网络层
将传感器和探测器的数据通过 网络传输至监控中心,实现数
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平台层
监控中心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 处理、分析、存储和管理,同 时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持。
监控系统功能
数据采集
实时采集管廊内的环境参数数据, 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传输
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监 控中心,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交 互。
综合管廊环境与设备监控系 统解决方案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综合管廊环境监控系统 • 综合管廊设备监控系统 • 综合管廊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特点 • 综合管廊监控系统解决方案价值 • 综合管廊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实施方案 • 综合管廊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的优势
01
综合管廊环境监控系统
环境参数监测
温度监测
培训方式
采用现场培训和网络远程 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同时 提供培训资料供用户参考 学习。
培训周期
一般不超过1周,具体时 间视用户实际情况而定。
06
综合管廊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的优势
高效的综合监控
集中管理
通过构建综合监控管理平台, 实现对管廊内环境参数、设备 运行状态等的集中监控,提高
管理效率。
实时监控
05
综合管廊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实施方案
系统架构设计
架构设计
采用先进的分布式架构,由监 控中心、现场监控设备和通信 网络组成,实现管廊环境参数 和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报
警和远程控制。
监控范围
涵盖综合管廊内温湿度、水位 、可燃气体浓度、氧气浓度、 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等参数。
报警功能
具备声光报警、短信通知和电 话报警等多种报警方式,及时 通知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城市综合管廊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城市综合管廊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书目录第一章城市综合管廊概述 (4)1.建设背景 (4)2.城市综合管廊简介 (4)3.综合管廊视频监控系统 (4)第二章综合管廊视频监控系统现状及需求 (5)1.系统现状 (5)2.需求分析 (5)(一)设备功能 (5)(二)监控中心 (5)第三章综合管廊视频监控系统 (6)1.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 (6)2.系统设计原则 (6)3.系统设计依据 (7)4.系统设计思路 (8)4.1 安全的角度看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设计 (8)4.2 物联网的角度看管廊监控设计 (9)5.系统流程设计 (10)第四章系统组成 (11)第五章视频监控系统功能 (12)第六章监控中心 (13)1.监控中心简介 (13)2.监控中心组成 (13)3.监控中心功能 (13)第七章统一管理的平台 (14)1.平台概述 (14)1.1平台定位 (15)1.2 设计原则 (15)软件管理灵活性 (15)存储检索便捷性 (15)智能应用兼容性 (15)系统扩展开放型 (15)1.3 设计依据 (16)2.平台技术架构 (17)2.1 平台技术架构 (17)2.2 平台服务组件 (17)2.3 平台客户端 (19)3.平台应用功能 (20)3.1中心管理服务器(CMS) (20)3.2 数据库管理服务器(SQL) (21)3.3 设备管理服务器(DMS) (21)3.4 电梯控制服务器(ECS) (22)3.5 门禁管理服务器(ACS) (22)3.6 报警管理服务器(AMS) (23)3.7 智能分析服务器(IAS) (24)3.8 电子地图服务器(EMS) (24)3.9 视频安全管理服务器(VMS) (25)3.10 OEM定制服务 (27)4.平台特点 (27)4.1 统一的管理平台 (27)4.2 开放的体系架构 (27)4.3 子系统集中管理 (28)4.4 数字与智能结合 (28)4.5 支持高清视频 (28)第一章城市综合管廊概述1. 建设背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现,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着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
城市综合管廊视频监控平台技术解决方案设计书

城市综合管廊视频监控平台技术解决方案设计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城市综合管廊视频监控平台的技术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将提供高效可靠的视频监控功能,以增强城市管廊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2. 技术需求分析2.1 视频监控功能- 提供实时视频监控能力,支持多个监控点同时查看- 高清画质,能够清晰显示监控画面- 支持远程监控和远程控制,方便运维人员操作- 视频录制与存储功能,支持长时间存档和查询2.2 监控设备与网络- 选择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监控摄像头设备- 部署合理的摄像头数量和位置,以覆盖整个城市管廊网络- 确保网络稳定,能够传输大量的视频数据- 设置合理的网络安全机制,保护监控系统不受攻击2.3 软件平台与功能- 选择适合的视频监控软件平台,能够满足需求并稳定运行- 提供实时视频播放、回放和查询功能- 支持监控点的管理和配置- 提供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3. 技术解决方案设计3.1 监控设备部署方案- 根据管廊的结构和需求,确定监控点的数量和位置- 选择适合的监控摄像头设备,并进行部署和安装- 考虑监控点的遮挡和光线情况,调整摄像头的角度和参数3.2 网络架构设计- 设计合理的网络架构,确保视频数据传输的稳定和高效- 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提高网络安全性- 配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监控系统免受攻击3.3 软件平台选择与配置- 评估不同的视频监控软件平台,并选择最适合的平台- 配置软件平台,包括监控点管理、视频录制和存储设置等功能- 进行软件平台的测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稳定性和性能3.4 技术支持与培训- 选择可靠的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 对运维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系统的操作和管理- 定期进行系统巡检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4.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套城市综合管廊视频监控平台的技术解决方案设计。
通过合理的设备部署、网络架构和软件配置,可实现高效可靠的视频监控功能。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的监控与安防系统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的监控与安防系统要求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是为了解决城市地下管线交叉、交越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管线交通方式。
为了确保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运行安全和管理效率,监控与安防系统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监控与安防技术的选型、布设及管理等方面,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进行阐述。
一、监控与安防系统技术选型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监控与安防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控制、通信网络等技术。
在技术选型上,应根据工程的具体需求和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
首先,视频监控系统是监控与安防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对于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应采用高清晰度、全天候监控的摄像头,并通过建立合理的监控点位布设,实现对关键区域的全方位监控和录像存储。
其次,入侵报警系统应能及时发现并报警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警报传输线路应采用可靠的通信网络,并设置相应的报警设备,如门磁、红外探测器等,以确保系统对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进行有效监控和报警。
另外,门禁控制系统是为了对管廊工程的出入口进行有效的管理。
应采用智能化门禁设备,如刷卡、指纹识别、二维码等,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出关键区域。
最后,通信网络是各个系统之间的连接桥梁,应具备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
同时,应根据工程规模和需求确定网络设备的数量和布设位置,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监控与安防系统布设要求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控与安防系统的布设应根据建筑结构、功能区域和安全需求合理布置,以达到全面监控、有效管理的目的。
首先,根据工程规模和区域划分,合理设置监控点位。
通过对管廊内外关键位置、通道出入口等进行科学布设,确保监控覆盖面广、无死角。
其次,为了防止盲区和隐患,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监控摄像头的安装高度和角度,并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另外,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设置相应的监控与安防系统防护设备,如防雷、防水、防尘等。
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综合管廊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书2018年9月12日目录第一章城市综合管廊概述1. 建设背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现,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着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
全国综合管线事故平均每天高达起,每年由于路面开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
面对当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2013年以来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关于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全面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
2. 城市综合管廊简介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
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3. 综合管廊视频监控系统城市综合管廊内部不仅整合了维持城市功能的自来水、煤气、电力、通信管线,而且管廊自身功能使用的动力、照明、排水等设备繁多,无论纳入管线出现故障,还是自身附属设备出现故障,都将造成沿线城市功能的瘫痪,因此建设城市综合管廊视频监控系统意义重大。
第二章综合管廊视频监控系统现状及需求1. 系统现状城市综合管廊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需要结合环境、安全防范、通信、预警、报警、地理信息等多个不同功能的子系统实现视频联动,主要因监控环境特殊性,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传统监控采用人工管理模式,运营成本高,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政府多头管理、分散操作易产生各种问题;●解决紧急事故发生时易相互推诿、扯皮;●市政设施管理的运维监测监控能力、应急调度指挥能力、综合业务能力很难提高;●管廊监控视频监控数据类别不一,各系统间信息孤岛导致相关部门决策困难。
2.需求分析(一)设备功能1.需较好的防潮、防腐(H2S)能力;2.可在低照度下正常工作;3.?燃气舱需要防爆;4.需有移动侦测等功能,以便及时捕捉到入侵人员信息,并可及时报警及跟随。
(二)监控中心综合管廊监控中心主要任务为确保管廊内的运维情况,主要防止通风口、主要通道、出入口、门禁等重要场景的视频监控情况,防止非法人员或者破坏者入侵,侵害公共财产和设备,将管廊内任一角落的状况呈现在监控中心的拼接屏上,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轻易的掌握所有情况。
建立完善的视频报警联动机制,解决城市管廊设施遭受人为破坏的地下隐患,保障管廊内的通风、照明、排水、防火、通信等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三章综合管廊视频监控系统1. 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综合管廊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非常完整成熟的监控管理管控系统。
由于要结合和兼顾环境与设备监控、通信联络、地理信息等需求,而且还要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防范等方面对图像监控的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报警、门禁等配套系统的集成以及与广播系统的联动,因此在这些系统的互联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系统异构的信息孤岛问题。
要打破信息孤岛的局面,复杂异构方式的视频监控系统需要解决不同厂商、不同产品的兼容和多喝系统实现报警联动,还需要立足大型的联网设计,做好互利与共享的原则。
物联网研发的基于物联网的监控成功地解决了众多品牌相互兼容,目前国家推出GB28181协议,海康、大华、安讯士等厂家联合推出ONVIF协议,成为成为综合管廊视频监控系统当下的发展方向,从而使信息孤岛难题成为历史。
2. 系统设计原则根据用户现状和需求分析,综合管廊视频监控系统依据以下原则设计:(1)可靠性系统应确保管廊数据获取、融合、传输等过程的可靠性。
其中,感知数据是管廊各项应用的基础和判别依据,可靠的数据获取、融合和传输是保证管廊功能正常运行的基础。
(2)可扩展性系统应能够动态调节,为不同网络应用提供可扩展性,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可扩展、服务内容可扩展等。
(3)兼容性、开放性和易维护性系统的软、硬件采用模块化、组态化设计,可以方便地进行容量的扩充和功能的维护升级。
同时,系统建设基于Web、B/S结构,软件设置开放性网络接口,可实现将监测信息上传至监控中心和各级主管部门、单位。
(4)安全性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标准要特别保护用户的信息隐私,为各政府部门、单位提供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应用。
3. 系统设计依据《关于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综合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2014)27号《城市市政综合管廊技术规范》GB50838《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 50093《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4.系统设计思路安全的角度看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设计目前,综合管廊主要存在以下四大问题: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造成的人员安全问题,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导致的设备安全问题,三是环境的不安全条件(隐患)诱发的环境安全问题,四是组织的不安全因素(管理漏洞)导致的管廊安全问题。
以上四大核心因素共同诱发能量的不正常传递,从而造成管廊事故。
因此,系统必须对这四个核心因素进行管控,以实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预测)和解决(——启动安全设备或报警),从而实现地下管廊的本质安全。
(1)针对人员安全:通过人员标识卡、便携式巡检仪、人员探测计数器等管控人的不安全行为,使巡检人员达到可视化管理、无关人员实现防范入侵管理。
(2)针对环境安全:通过多功能监测基站和智能传感器对管廊温度、湿度、水位、氧气、H2S、CH4等环境要素实时监控,实现危险源管理、辨识、评估和控制,从而消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3)针对设备安全:通过智能传感器、仪表和多功能监测基站对监控设备、排水设备、通风设备、通信设备、消防设备、照明设备、电缆温度等进行实时在线感知、报警联动、远程控制和指挥调度,使之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4)针对管理安全:通过建立安全机制和预警管理体系,实现现场可视化、问题可视化和隐患的可视化,达到管理无失误、指挥无失误、操作无失误,在此基础上实现未雨绸缪、超前预报,防患于未然。
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目标是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自动化,用智慧覆盖整个管廊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智慧型管廊。
物联网的角度看管廊监控设计本系统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通过感、传、知、用四层架构,实现对地下管廊的属性信息和状态信息运行透彻的感知和度量,通过感知实时获取人员、设备、环境、流程制度等在内的一切数据,实现地下管廊管理的可视化,提高管廊安全性和用户满意度。
从上图可以看出,井下所有的视频监控状态传到平台监控中心,而监控中心的各种控制命令则要传输到各段管廊的摄像机设备上。
这些信息主要有:(1)监控摄像机的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2)清晰的捕捉到入侵人员的面部特征;(3)对管廊舱室实现无死角全覆盖;(4)捕捉到足够的管廊细节;(5)进出人员信息和人员位置信息;(6)管廊的各种属性信息和状态信息;(7)管廊的运营情况和管控情况。
我们采用基于物联网的整体解决方案化解以上所有问题。
利用物联网对地下管廊进行感知和识别,通过网络互联,进行传输、计算、处理和数据挖掘,实现对地下管廊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5.系统流程设计根据综合管廊的运营复杂情况及特点,建立基于物联网的视频监控系统,是实现智慧管廊的必由之路。
综合管廊要实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又要实现对供电、消防、照明、通风、排水等系统的运营情况“集中管理”:(1)感知层:感知来自管廊的供电、供热、供水、通信、能源的运行情况;(2)传输层:由物联网多功能基站提供无线、有线通信等可靠传输;(3)处理层:通过视频系统,对热能、给水、供电、信息通信、供气等重要场景实现统一平台管理,实现系统的分布式应用和纵向深入。
应用层:于政府管理部门和四大管线单位(自来水、电力、煤气和通信)的本专业管线运行信息、会影响到管廊本体安全或其它专业管线安全运行,因此在应用层要对四大管线单位提供通信接口,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联动。
第四章系统组成城市管廊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对环境、通信、报警、地理等实现联动报警,实时监控管廊的实际情况,主要由前端采集、传输介质、后端设备(存储、记录显示和控制)组成。
视频监控系统架构图系统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管、控、营”一体化的智能管控平台,从视频采集、通信网络、系统架构、智能联动和综合管理平台等方面的设计,解决了管廊监控存在着内部干扰性强、使用单位多及协调复杂的根本问题,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可管理性,提升了管廊基础设施、环境和设备的恢复效率,进而实现了监控中心应用一个平台,一根光纤,一组基站”即能对管廊内部设备的远程管理与联动控制。
第五章视频监控系统功能要打破信息孤岛的局面,复杂异构方式的视频监控系统需要解决产品兼容与多个系统的相互集成,以及平台网络接入和资源开发方式等问题。
视频监控系统结构由前段部分、信号传输部分、中央控制显示部分、数字图像检索回放部分以及数据存储、IP承载网。
前段系统采用点位设计;信号传输系统设计内容主要分传输方式和传输管道两部分;中央控制显示部分的设计采用数字化监控中心管理系统;数字图像检索回放部分以加大容量模块化矩阵切换设备作为核心设备,以数模结合方式,实现对快球的远程控制、权限管理,并采用外置储存方式进行集中式数据存储。
系统通过系统前端监控点网络摄像机采集图像信息,系统主机处理后在相连的监视器上反映监控场景。
综合管廊每200米为一段防火分区,每段防火分区设置1台多功能基站,在每段防火分区内设置3台网络摄像机(区段出入口):检测卸料口1台、防火门的两边各1台,监测任何进入防火分区内的人员情况。
所有的视频监控画面都可以通过智能安全管控平台控制、显示,实现全范围监控,并且可在监视器上切换显示各防火分区的监控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