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基础-风景写生
风景画入门基础

风景画入门基础风景画入门基础(一)色彩风景写生不同于静物人物写生,有很多同学素描很好,但是色彩风景写生却不行,因为相对于素描,色彩写生是一门完全不一样的学问,有特定的科学道理,虽然说写生时很感性的事情,但是这里面包含的科学道理不掌握,光靠感觉画出来的画,您自己一定不会满意的,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科学道理吧。
一、源色,固有色,条件色光源色:户外风景的光主要来源于太阳.阳光是有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混合而成,色光混在一起呈现白光.由于物体的质地不同,本身存在着不同的色素,阳光照射下就能够吸收掉非本色素的色光,反射出本色素的色光,所以有光才不管看得见色,无光色也就看不见了.所以光源色就是光的颜色.太阳光一般是白色,在早晨则出现红色,黄昏则出现金黄色.所以在阳光下,物体的受光面是暖色的。
固有色:它是物体在白光之下呈现的颜色.条件色:就是在不同的光源,环境的条件之下,物体所呈现的颜色.例如我们看固有色本来是绿色的一片树林,在正面被阳光(白色光)照耀下,亮面是绿色的,而背光面则是墨绿色或棕绿色,甚至是黑色.同一树木,在早晨阳光照射下呈橙绿色,在晚霞的气氛中几乎完全失去了固有色而呈现暖棕色.任何物象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一切物象的色彩都存在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它们都有各自的固有色,以此区别于其它物象的颜色.第二,由于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它既要受到当时光源色的影响,又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任何物象的色彩都是以条件色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画者来说,既要了解物象的固有色,又要了解条件色,还要了解二者之间矛盾统一的关系,并且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能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问题1:物象都会受到阳光和天光的影响吗?是问题2:它们的颜色都会不同程度地相互影响吗?是*阳光强时相互影响强.*阳光弱时相互影响弱.*体积大物象对体积小物象影响强.*质地光滑物象对其它物象影响强.*色彩饱合物象对其它物象影响强.*距离近物象之间影响强.二、色相,色度,色性色相:不同种类的颜色相貌,称为色相.它们是由红,黄,蓝三原色派生混合而来的,如:橙,绿,紫等等,相临颜色按不同比例派生出无数种颜色.色度:各种色相从明度上来区别,又有深浅之分,如:深红,粉红,深蓝,浅蓝,深黄,淡黄等,这种不同色层的明度称为色度.有的颜色色度广,如:蓝,绿,紫等色,可以很深也可以很浅.黄色和黑色和色度领域就很窄,变化过大就会改变其色相.色性:颜色有千差万别,归纳起来有两大类,有倾向于红,橙,黄的暖色,有倾向于蓝,绿,紫的冷色,这种冷暖不同的倾向称为色性.暖色使人联想到火,灯光,阳光等,冷色使人联想到冰,霜,鱼,雪等,自然中物象的颜色随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了极其复杂的微妙变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都离不开这两种倾向,画者要对色性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区别细致微妙的冷暖变化.(非常重要,这个概念将贯穿始终)三、补色,间色,复色补色:两种相混合能够成黑色的颜色称为补色.例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这些在色相环中180度角的一对颜色,互为补色的颜色对比十分强烈,生硬地放在一起会不和谐,但是绘画中常利用这一特点,处理好面积大与小色彩纯与灰的对比,达到互相映称的效果.间色:红,黄,蓝三原色中的两色相混合产生的橙,绿,紫,称为间色.复色:间色与一个原色相混合,或者除了三原色直接相混合之外,任何三个颜色相混合,得出的颜色称为复色.自然中大量见到的都是复色,它们的变化非常细致和复杂.四、色调在色彩写生中,延伸了素描中所说的"调子"的含义.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一定的明度色相的光源色,使各个固有色不同的物体带有一定的色彩倾向,称为色调.色调在写生中起着支配作用,色调不统一就画面混乱,色调准确就画面和谐.色调从明度上分有亮调,暗调和灰调.从色性上分有暖调,冷调.从色相上分有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蓝色调等.在实践写生中这三者都是结合在一起表现的.在一般情况下,写生时色调是取决于主要光源.如:早晨的阳光带橙色,照在景物上呈现金黄色的暖调子.傍晚当太阳落下后,景物被蓝紫色的天空所笼罩,就呈现出冷调子.浓密的树林光线微弱是暗调子,阴天或雨天则是中间灰调子.自然中很多时间光源是白光,冷暖倾向微弱,尤其是多云天气是这样,这时所画景物的色调要依照景物的主要色块倾向而定.风景画入门基础(二)风景水彩写生,首先画天空,因为天空的色彩与云雾,是瞬间万变的,有的还须用记忆才能捕捉住,若稍一迟疑,就会时过境迁,只好望天兴叹了。
色彩风景写生-精品课件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6/292021/6/292021/6/292021/6/296/2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6月 29日星 期二2021/6/292021/6/292021/6/29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6/292021/6/292021/6/292021/6/29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景物因与我们“空间距离”远近不同,其色相也 会发生变化。
近处色彩明暗对比强,远处色彩明暗对比弱;近 处色彩冷暖对比强,远处色彩冷暖对比弱;近处 色彩纯度高,远处色彩纯度低;近处色彩形体实, 远处色彩形体虚。
在具体的风景写生当中,远景、中景与近景宜拉 开距离,加强其冷暖、明暗、纯度对比关系,远 处与暗处宜画薄,近处与亮处宜画厚,这样将有 助于空间感的层次表现。
浅谈色彩风景写生

浅谈色彩风景写生色彩风景,对于我们从事文学艺术和美术工作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大概都有所了解。
色彩风景写生是训练色彩感觉的有效方式,初学者大多以水粉画为主,由于水粉画是用水调合含胶的粉质颜色制作的画,具有纯度高、覆盖力强、便于修改等优点,因而它是水彩、油画风景写生的基础。
初学者想画好它,并非是件很容易的事,初次拿着画笔来领略大自然的风趣,往往觉得无从画起,不会选景构图,更谈不上着色。
要想画好它,必须在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实践,如画一段时间后,再结合有关资料(包括理论、好的作品),用以指导以后实践,从中总结与静物写生的区别。
风景与静物写生有很多不同点。
首先,从个人角度上讲,对景物感受的主观性增强,画面艺术处理更为复杂。
其次,光源变化大,如早上、中午、傍晚光线的复杂变化,阴天、晴天光线对景物的影响,晴天光线直射景物色彩对比强烈投影清楚,阴天色彩关系柔和,还有因季节、气候的不同,使色彩变化更为复杂。
再次,空间范围增大,透视更加明显(包括色彩透视),明暗和色彩对比显然减弱。
既然风景与静物写生具有这么多的不同之处,那么我们写生时一定要注意利用其规律。
这里结合我写生的实践,谈谈色彩风景写生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求与初学者共同探讨,以盼给初学者以有益的启示。
1.风景色彩写生实际是作者对自然进行感受、用画笔倾吐感情的过程,因而我们选景要选自己感兴趣的、感触最深的。
否则,就无情而倾,那是画不好的。
选好景,树立并保持良好的第一感觉,这是作好画的前提和关键,若画前不假思索或中途第一感被破坏,那再用心去画,即使是一遍两遍反复去画,也只能是自费精力。
因此画前构思是至关重要的。
2.面对纷繁复杂色彩艳丽的大自然,要大胆地进行取舍、概括(包括构图、色彩及空间范围),不能见到什么就画什么,画前要有的放矢,先进行一番仔细的观察、细心的分析,如选择好最典型的景物,哪些是主体,哪些是客体,哪一个角度构图最好看、最新奇等,切忌盲目下笔,呆板地照搬自然界的景物。
水粉风景写生

1.水粉画与其它画种之间的关系
水粉画在性能上是介于水彩画和油画之间的一个画种。水粉颜料干画厚涂时 象油画,湿画薄涂时则象水彩画。但是它既难以达到油画的深邃浑厚,又逊 色于水彩画那样透明轻快的效果。
1 如何取景?
• 与静物画不同的是,风景是无 限宽广的,视野范围较大。主 体又不够明确,往往我们会无 从下手。写生首先面临的就是 取景!
• 教师建议:多运用对比的手法去把握 整体的色彩关系,清晰的明确远、中、 近三个层次的空间透视关系。用个性 化的笔触梳理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
第三节 风景画中天空、树木、山水、房屋等的表现
下面通过一幅画的完成,来给大家讲解一下,风景写生中的物体的表现。 1、选定写生的对象以后,要认真探索构图,即如何将景色艺术性地布 局在画纸上。开始,应将描写的对象看得非常简单,归纳成几块几何形。 景物的主体部分是山村,应位于画面的中心部位,和周围的天、山、水、 树等景物,在构图上要有画面结构上的联系和衬托对比的关系。
• 三种取景方式: 1)借用手势来裁取画面。 2)做一个卡纸板当取景框。 3)用照相机或摄像机取景。
2 风景写生中的透视
• 运用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仰视、俯视 等透视法则,去理解近大远小、近长远 短的视觉现象,同时运用线条、形体的 走向来表现出深远的感觉。
• 景物距离画者的远近不同,会产生清楚 与模糊的感觉,我们就把这种越远越模 糊的视觉效果,叫做空气透视法。
2、大的布局确定以后,然后进一步进行取舍剪裁,勾勒出景物的 位置及形体的大轮廓。
3、具体画出景物的基本形和结构关系,没有意义的景物都 不应纳入构图之中,也可以将景物的位置作些移动,以使主 题内容更集中、更鲜明,在构图形式上更完美。
4、先画天与远山。没有经验的人,常把天色画得过暗或过亮。 一般情况下天色总是画面中比较明亮的色调,但如在晴朗的天气, 天上无云彩,那蓝紫的天色必会比地面上明亮的色调暗。
风景写生2风景写生的基本知识

风景写生2风景写生的基本知识风景写生是指利用绘画、摄影等方式,对自然景色进行描绘和表现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
它通过准确地捕捉自然景色,表现出其独特的色彩、线条、形态和气息,让观赏者在欣赏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风景写生的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能力观察是风景写生的基础。
风景写生需要有耐心和细致的观察能力,要求画家或摄影师对景色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够仔细观察和捕捉。
在进行风景写生时,可以利用观察和研究的手段来深入了解自然景色的构成和特点,呈现出更真实、更生动的表现效果。
2. 工具选择风景写生需要使用相应的绘画或摄影设备,因此在开始创作之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工具。
如绘画可以使用铅笔、彩色铅笔、炭笔、水彩等不同的绘画材料;摄影则要使用具有一定成像质量和调节功能的相机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工具会呈现出不同的作品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工具。
3. 陈述形式风景写生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陈述,如传统形式的绘画、摄影照片、视频、音频等等。
在选择陈述形式时,需要考虑具体表达需要和受众的接受能力,以便呈现出较好的创作效果。
4. 色彩搭配色彩是风景写生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善于运用色彩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真实,能够更好地表现自然界的美丽和神秘。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一般可以采用同色调或相邻色彩的搭配方法,避免使用过多耀眼的颜色,否则会让作品过于夸张,影响整体效果。
5. 知识储备编写一篇关于风景写生的文章,需要有一定的艺术和知识背景。
了解自然景色的构成和特点,对创作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提升,进一步提高作品的美感和表现力。
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实践风景写生的创作。
总之,风景写生是一种表现自然景象的形式艺术,需要画家或摄影师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工具选择、陈述形式、色彩搭配和知识储备,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风景写生》课程标准

《风景写生》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绘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课程基础之上,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中国画山水》《油画风景》《数字绘画》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美术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绘画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造型基础、艺术表现等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绘画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以及绘画工作人员、装饰美工等岗位需求,围绕绘画行业工作中常见的造型表现、设计制作等关键能力,反映绘画行业工作的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风景写生中的色彩、速写等教学内容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风景写生的构图、透视、线条、光影、色彩及表现技法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风景写生的基础知识、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能进行中国画、油画写生及装饰性绘画创作,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
1.熟悉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要求及表现形式,掌握风景写生的观察、取景、构图和立意方法。
2.掌握风景写生的透视、空间、线条、光影、结构、色彩等造型和表现要素。
3.了解不同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历史人文,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情感。
4.具备较高的审美判断、美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5.具备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和锐意创新的工匠精神。
风景画入门基础

风景画入门基础风景画入门基础(一)色彩风景写生不同于静物人物写生,有很多同学素描很好,但是色彩风景写生却不行,因为相对于素描,色彩写生是一门完全不一样的学问,有特定的科学道理,虽然说写生时很感性的事情,但是这里而包含的科学道理不掌握,光靠感觉画出来的画,您自己一定不会满意的,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科学道理吧。
一、源色,固有色,条件色光源色:户外风景的光主要来源于太阳.阳光是有红,橙,黄,绿,青, 蓝,紫色光混合而成,色光混在一起呈现口光.由于物体的质地不同,木身存在着不同的色素,阳光照射下就能够吸收掉非本色素的色光,反射出木色素的色光,所以有光才不管看得见色,无光色也就看不见了.所以光源色就是光的颜色.太阳光一般是口色,在早晨则出现红色, 黄昏则出现金黄色.所以在阳光下,物体的受光面是暖色的。
固有色:它是物体在白光之下呈现的颜色.条件色:就是在不同的光源,环境的条件之下,物体所呈现的颜色. 例如我们看固有色本来是绿色的一片树林,在正面被阳光(口色光)照耀下,亮面是绿色的,而背光而则是墨绿色或棕绿色,甚至是黑色.同一树木,在早晨阳光照射下呈橙绿色,在晚霞的气氛中几乎完全失去了固有色而呈现暖棕色.任何物象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一切物象的色彩都存在两个方而的特点:第一,它们都有各自的固有色,以此区别于其它物象的颜色.第二,由于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它既要受到当时光源色的影响, 又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任何物象的色彩都是以条件色的面貌呈现在我们而前.作为画者来说,既要了解物象的固有色,又要了解条件色,还要了解二者之间矛盾统一的关系,并且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能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问题1:物象都会受到阳光和天光的影响吗?是问题2:它们的颜色都会不同程度地相互影响吗?是*阳光强时相互影响强.*阳光弱时相互影响弱.*体积大物象对体积小物象影响强.*质地光滑物象对其它物象影响强.*色彩饱合物象对其它物象影响强.*距离近物象之间影响强.二、色相,色度,色性色相:不同种类的颜色相貌,称为色相•它们是由红,黄,蓝三原色派生混合而来的,如:橙,绿,紫等等,相临颜色按不同比例派生出无数种颜色.色度:各种色相从明度上来区别,又有深浅之分,如:深红,粉红,深蓝,浅蓝,深黄,淡黄等,这种不同色层的明度称为色度.有的颜色色度广,如:蓝,绿,紫等色,可以很深也可以很浅.黄色和黑色和色度领域就很窄,变化过大就会改变其色相.色性:颜色有千差万别,归纳起来有两大类,有倾向于红,橙,黄的暖色,有倾向于蓝,绿,紫的冷色,这种冷暖不同的倾向称为色性.暖色使人联想到火,灯光,阳光等,冷色使人联想到冰,霜,鱼,雪等,自然中物象的颜色随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了极其复杂的微妙变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都离不开这两种倾向,画者要对色性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区别细致微妙的冷暖变化.(非常重要,这个概念将贯穿始终)三、补色,间色,复色补色炳种相混合能够成黑色的颜色称为补色.例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这些在色相环中180度角的一对颜色,互为补色的颜色对比十分强烈,生硬地放在一起会不和谐,但是绘画中常利用这一特点, 处理好而积大与小色彩纯与灰的对比,达到互相映称的效果.间色:红,黄,蓝三原色中的两色相混合产生的橙,绿,紫,称为间色.复色:间色与一个原色相混合,或者除了三原色直接相混合之外,任何三个颜色相混合,得出的颜色称为复色.自然中大量见到的都是复色,它们的变化非常细致和复朵.四、色调在色彩写生中,延伸了素描中所说的〃调子〃的含义.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一定的明度色相的光源色,使各个固有色不同的物体带有一定的色彩倾向,称为色调.色调在写生中起着支配作用,色调不统一就画而混乱,色调准确就画面和谐.色调从明度上分有亮调,暗调和灰调•从色性上分有暖调,冷调.从色相上分有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蓝色调等.在实践写生中这三者都是结合在一起表现的.在一般情况下,写生时色调是取决于主要光源.女口:早晨的阳光带橙色,照在景物上呈现金黄色的暖调子.傍晚当太阳落下后,景物被蓝紫色的天空所笼罩,就呈现出冷调子.浓密的树林光线微弱是暗调子, 阴天或雨天则是中间灰调子.自然中很多时间光源是口光,冷暖倾向微弱,尤其是多云天气是这样,这时所画景物的色调要依照景物的主要色块倾向而定.风景画入门基础(二)风景水彩写生,首先画天空,因为天空的色彩与云雾,是瞬间万变的,有的还须用记忆才能捕捉住,若稍一迟疑,就会时过境迁,只好望天兴叹了。
浅谈风景写生的色彩问题

《 和田师范专科 学校 学报 》( 汉文综合版 )
J1 0 9第 2 u20 . 8卷第三期
总第 5 9期
浅谈风景写生的色彩 问 题
色彩学 习中 这些 问题 的存在 , 妨碍了学生对色彩深入 的观 察 。 因此 , 在教 学中要 使学生认识并克服习寸经验和概念化倾 向的干扰 , ; i 认真学习色彩理沦知识,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十分必的观察方法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单纯的讲述,很难使学生对习惯观念的影 周华 响所造成的色彩表现形式简单化和概念化问题真正理解。在教学中 可以做这样的试验,先选择一个景点,让学生观察 5 分钟,然后背 ( 河南机 电学校管理信息系 河南郑州 400) 502 过身去默写对象。接下来再写生对象,画出一幅速写小稿,与此同 时教师示 范一 副小稿 与之对 比。学生们 开始 还惊诧于 自己与老 师的 L 妥 J 惯观念的干 獭 习 扰妨碍了学生 对色彩更深 入地观察和 认识。习 示范画色彩差异之大,与写生对象比较之后发现老师示范的色彩更 惯观念作为一种心理惰性,它导致识别色彩时的简单化和表现色彩时的概念化 接近对缘,而他们的色彩则和实际差距很大,更多的是固有概念和 要克服 习惯观念的干扰,必须引导学生学习色彩理论 .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 习惯印象。因此,学生很直观地看到了其中的差别,并且认识到自 L { 天 篷词 J 风景写生:色彩;观察方法 然界 中对象 的色彩并 不是呈现印象或经验 中固有 的颜色。可见 ,不 色彩 风景写生是 美术基础教学 中的重要一环 ,是继静物 写生训 同的观察 和认识 方法看 到的色彩是不一样 的。一 个没有经过绘 画训 练之后联 系在 更大 的空间范围 内用 色彩塑 造更为复杂的对象 。它要 练的眼睛 ,不掌 写实绘画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 巧,是看不到大 自 求学生对 色彩理论 、色 彩规律有更 为深 刻的认识和把握 。然而 ,从 然微妙丰富的色彩变化 的。 室 内搬 到室外 ,写生对象的 巨大变化 常常令学生感到非常 困难 ,特 凶此 ,引导学生运 用所 掌握的 色彩理论 知识,采用科学 的观 察 剐是开始 阶段 ,简 直不知该如何下 手。风景写生从选景构 图、空问 方法 ,从观察方式和观察 内容两个方面进 行训练 ,也就是让其 学会 透视变 形 ,到色彩 的丰富变化等 多方面郝提 出了新 的问题 其中, 怎么看和看什么 ,足十 分必要 的。 色彩 问题 是学生长期难 以突 破的一个问题 ,也是 教学 的一个难 点。 1怎么看,就是用比较的方式去看。绘画就是画关系。色彩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小幅色调练习
• 小幅色调训练可以提高我们对 色彩的敏锐性;增强我们对色 彩的瞬间记忆能力,这是一个 极其必要的训练措施。 • 特征:由于画幅小,无需顾及 形,更不作任何细节刻画,铺 色迅速,调整起来也容易,能 在很短时间把握大的色调。 • 没有相当的量,不足以建立起 迅速把握大色调的自觉性、习 惯性。往往不少的同学急于求 成,心浮气躁,耐不住性子, 往往时达不到自由驾驭画面。 • 小幅色调训练的方式: 小幅写生训练; 记忆色调训练; 小幅变调练习。
第二节 基础知识概述
风景画的历史变迁
象征性描写阶段 理想性描写阶段 逼真地描写阶段
古代埃及的壁画《有鱼池的庭院》 是象征风景的最好范例。没有透视 法则花草鱼鸭平面似的展开。 文艺复兴时期,过多的追求美的表 现,形成了风景画的理想化特征。 16-19世纪画家们对自然空间的 透视法则和物体的结构研究得非常 透彻。逼真的写实成了主流。
3 风景画的情感效应
1.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 式,而色彩是最能把人类情感联 系在一起的一门视觉艺术。色彩 是有表情的东西。我们手中的颜 色就像作曲家手中的音符一样。 2.我们背着画板去写生,就是要 寻求一种心灵里从未有过的色彩 刺激:当地的风土人情、服饰等 等,都会使你兴奋,满足你心灵 上的愉悦,从而激发起你的作画 激情。 3.没有强烈的情感,没有想象, 就没有艺术。
色彩基础
色彩风景写生
(水彩、水粉、油画 )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色彩风景写生的训练,使学生 掌握外光色彩变化规律,以及风景写生的步骤和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掌握取景、构图的方法; 难点在于掌握风景画的色彩关系及风景画色调组织。 1.了解自然光色的季节、气候变化特征,掌握户外 自然光色变化规律。 2.了解风景画的意境营造及情趣表达,掌握风景画 取景、构图的基本方法掌握风景画的色彩关系及风 景画色调组织的一般方法掌握风景写生的一般步骤、 方法及表现技法。
第一节 写生的意义与目的
• 外出风景写生课是一门把课堂从画室搬到大自然中去,教学内容 颇具综合性与实践性的基础课程,是一门颇具特色、充满活力、非 常生动的课程。 • 写生的意义:风景写生不但可以加深我们的生活阅历,也增加了 我们对社会和人生的体验 。“艺术来源生活,同时艺术高于生活” 。我们应深入生活,进行艺术实践,到大自然去,搜集素材,在大 自然中发现美,认识美,从而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培育我们 深厚、丰富的情感世界,这也是我们风景写生课的意义所在。 • 风景写生是最能充分体现大自然中绚丽的色光变化。有助于锻炼 我们色彩感觉,培养概括色彩的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色彩修养。
个性情感表现阶段
表现、象征性阶段
19世纪末,画家们重视个性和情感 的表现,采取了变形和变色的手法。
1 如何取景?
1.与静物画不同的是,风景是 无限宽广的,视野范围较大。 主体又不够明确,往往我们会 无从下手。写生首先面临的就 是取景! 2.三种取景方式: 1)借用手势来裁取画面。 2)做一个卡纸板当取景框。 3)用照相机或摄像机取景。
4 统一调整
往往在深入刻画的过程中,不少 同学留恋于细节而超越了整体的色调 关系:过多的笔触、过多的细节对比 画面很灰,脏等,破坏了整体色调的 组合力度,“统一”不单指色彩的和 谐和美感,同时笔触的调整也是体现 一个画家独特的艺术魅力。 技术讨论:色彩随时间和光线的变化 而改变,学生会忽视这一变化,也许 会从早晨画到中午; 教师建议:多运用对比的手法去把握 整体的色彩关系,清晰的明确远、中 、近三个层次的空间透视关系。用个 性化笔触梳理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
列 维 坦
春 天 大 水
加 拿 大 画 家
白 羽 平
龙泉
杨 贤 艺
张 放
郭 世 光
2 大色块关系的确定
1.用较稀薄的颜色,根据开始的色彩感 觉,用宽阔一点的笔快速的涂出大体的 色块关系。注意色调的统一协调关系, 以及色块的大小面积的对比关系。 2.技术讨论:三种现象:一是学生的感 觉来得快,很快把画面效果树立起来, 但再往下画生怕破坏了现有的效果,不 敢下笔深入;另一种是一开始就束缚自 己的感觉,一点也不敢去“破”一些东 西;还有一些学生开始过于随意,认为 自己有能力收拾回来,但是往往事与愿 违。 3.教师建议:铺大色调的阶段应该明确 一种“铺垫”的意识:做到抓住感觉又 要留有余地,不要画得太死,为后面的 刻画留一些新鲜的、可景要注意对画面气氛的营造 与表现,要充分考虑到时间、季 节,气候以及景物对画面会产生 的不同色调气氛。 • 比如:春天的淡雅、清晰;夏天 的热烈与对比;秋天 的绚丽与 金黄;冬天的柔美与统一等等。
第三节 油画风景写生的步骤
每一个作画者的习惯与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同,他的作画 步骤与方法也会因人而异。有的人喜欢从暗部入手,有的人 喜欢从固有色下笔,有的喜欢由近画到远,有的人喜欢局部 完成„„多数人喜欢在白底子上作画,也有的人喜欢在有色 底上涂色。但不管运用那一种方式入手,色彩的变化规律, 以及形体和画面的分割处理,以及良好的观察方法都是我们 必须把握的。
第四节
色彩作品欣赏
• 艺术品的风格是容易区别的,发现他们中的共性才是最 难的。我们要以体系的眼光去把握西方艺术中最本质的 东西,发现大师们共同遵循的东西。所以我们一直主张 向大师学习! ——靳尚谊
莫 奈
干 草 堆
莫 奈
睡 莲
希 什 金
莫 斯 科 郊 外 的 午
萨 苻 拉 索 夫
白 嘴 鸟 飞 来 了
2 风景写生中的透视
1.运用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仰视、俯 视等透视法则,去理解近大远小、近长 远短的视觉现象,同时运用线条、形体 的走向来表现出深远的感觉。 2.景物距离画者的远近不同,会产生清 楚与模糊的感觉,我们就把这种越远越 模糊的视觉效果,叫做空气透视法。 3.景物越远色度越低,对比也就越弱, 我们就把这种色彩的变化称为色彩远近 法。 4.“焦点”透视法。象照相机一样,焦 点所在的地方清晰,其余则是模糊的。
颜色
红色
具体联想
太阳 橘子 火 血 苹果 秋叶 灯光
抽象联想
热情 危险 活力 温暖 光明 希望 兴奋 华贵
橙色
黄色
柠檬 油菜花 梅花 草 禾苗 绿叶 大海 天空
绿色
生命 和平 生长 宁静 理智 希望
蓝色
紫色
黑色
葡萄
夜晚 云 面粉
茄子
墨 雪
优雅 高贵
严肃 庄重 纯洁 神圣
神秘
恐怖 朴素
白色
4 抽象的概念
1 选景、取景,打轮廓
• 首先选取最有特点的景色,寻求一种自然美。然后明确光源特征(方向性? 冷暖?)以确定总体的色彩倾向(色调)。以及画面中有那些色彩关系(色 块组合关系)然后用透明色(群青或赭石等)起稿。注意线条的粗细,浓淡 变化,简洁流畅的抓住画面色块与色块之间的构成美感。
技术讨论:起稿时的 细致程度?起稿时过 于粗犷容易失去位置, 后期收拾难度大;太 过于精细又容易在后 面的过程中缩手缩脚, 容易 “描”,而不是 “画”。 教师建议:好的起稿 应当干净利落,笔法 松动又疏密得当。
3 深入刻画
1.运用对比的方法,深入分析物体的色 彩变化规律,注重细节特征的刻画,以 表现出丰富而耐人寻味的立体的色彩感 觉。当然深入刻画不要面面俱到,在近 景或中景的地方往往会有耐看且富有变 化的色块与笔触的表现。 技术讨论:方法的选用,是选择局部推 移,还是各部分同时深入? 教师建议:只有掌握深入刻画的能力, 才能体现油画这一画种的优势。对于每 一块色彩,首先我们应当根据色调分析 选择哪一种色彩(不是调色盘上)才能 符合色调的需要,然后再考虑用调色盘 上的哪些颜色来调和它。如:有时画一 块红色,不一定用红,根据色调可能用 赭石、熟褐等,同样会产生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