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影响因素

必修二一、人口增长模式(一)、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影响因素:2011年10月31日,地球人口突破70亿影响人口增长的直接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社会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水准、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影响人口增长根本原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补充:1、发达国家地区之间也略有差异a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0.1%) 即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人口连续多年负增长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b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也很低。
c北美(仅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4%到0.8%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a. 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大洋州其它国家和非洲国家——“过渡型”b 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过渡型”和“现代型”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拉美的古巴、乌拉圭等是现代型。
中国:有些地区已经属于“现代型”,如上海3、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中国人口增长状况:因为政治制度、经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三)、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1、扩张性(年轻型):下宽上窄,真正的金字塔形青少年儿童比重大,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比较高2、静止性(成年型):底部变窄,金字变瘦变长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持衡,出生率、死亡率差不多3、收缩型(老年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变形青少年儿童比重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出生率长期下降,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趋势二、人口合理容量(一)、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某一地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1、人口容量:(极限人口)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地区、国家或整个世界的人口数量在特定时期内因出生和死亡而发生的净变化率。
简而言之,它衡量了人口数量的增长或减少速度,不考虑移民和移出的影响。
如何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如下:人口自然增长率 = (出生人数 - 死亡人数)/(中间期人口数)* 1000其中,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通常以每千人为单位进行计算,中间期人口数是指所选择的特定时期开始和结束时的人口数的平均值。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出生率:出生率指的是每年每千人的出生人数。
出生率高会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而出生率低则会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少。
2.死亡率:死亡率指的是每年每千人的死亡人数。
死亡率高会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少,而死亡率低则会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
3.平均预期寿命:平均预期寿命是指在出生时可以预期的平均年龄。
当平均预期寿命增加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往往会降低,因为较长的寿命意味着较低的死亡率。
4.婚姻率和家庭计划政策:婚姻率和家庭计划政策也会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国家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限制每对夫妇的子女数量,从而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意义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可持续发展: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可能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以及社会经济压力增加等问题。
2.老龄化社会:随着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许多国家正在经历老龄化社会的现象。
这对社会保障、医疗和养老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3.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会导致人口结构的变化,例如人口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等。
这些变化对教育、就业市场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以下是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千人)尼日尔47.2亚美尼亚-9.9乍得39.6日本-0.3加拿大 3.4这些数据表明不同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很大,反映了各国人口政策、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人口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用)

地理必修Ⅱ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人口增长模式: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为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口增长模式。
它可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原始社会时期,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此种人口增长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
4、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1.2 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人口指数增长是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这种人口增长现象被称为是“人口爆炸”,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会急剧膨胀,所以不可能长时期持续下去。
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的原因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的原因1.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农业社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支持农业生产,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然而,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2.医疗技术的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现代医疗技术的普及,人们更容易获得医疗服务和药品,从而提高了生存率。
医疗技术的进步减少了传统上导致婴儿和儿童死亡的疾病和疫情的发生,从而减少了婴儿和儿童的死亡率,进而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3.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教育机会的扩大和普及,人们对计划生育和生育规模的认识提高了,开始重视生育控制和家庭规划。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和权益,促使她们追求教育和事业的发展,减少了生育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4.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逐渐从农村迁往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市生活的成本和压力更高,人们更倾向于减少生育数量,更专注于小家庭的生活方式。
这种趋势减缓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5.政策的实施: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例如,一些国家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推广避孕措施和家庭规划,限制夫妻生育的数量。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
6.生活质量的提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高消费水平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更关注个人发展和事业追求,更倾向于选择小家庭和少生育。
这种人们的价值观的改变也导致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降低。
总而言之,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降低是社会经济、医疗技术、教育水平、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质量提升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生育观念的改变,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降低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原因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后所剩余的人口数量与总人口数之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这种下降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逐渐转变为城市化社会。
城市化进程使得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而城市生活方式对于生育意愿有一定影响。
在城市中,由于高房价、教育成本以及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家庭选择推迟生育或者不再生育。
随着女性参与职业工作的增加,也使得家庭规模减小成为趋势。
二、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是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个体发展和知识获取,而不再将生育作为唯一的人生目标。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通常会更加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就,从而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
三、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国家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
通过限制每个家庭的生育权利,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
在中国这样的国家中,计划生育政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使得人口增长率大幅下降。
四、社会保障制度完善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老年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得到了提高。
这使得许多家庭不再依赖子女来供养自己,并减少了对子女的经济压力。
在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中,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小家庭或者不再生育。
五、医疗条件改善医疗条件的改善也是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资源的普及,婴儿和孕产妇的生存率大大提高。
这使得家庭不再需要依靠生育大量子女来保证后代的生存,从而减少了生育意愿。
六、社会观念变化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于家庭规模和生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
传统上,许多文化中认为多子多福是一种美德。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幸福感,而不再将子女数量作为衡量幸福与成功的唯一标准。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人口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统筹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和结构不合理等引起的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人们重视。
本文采用统计软件STATA研究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间的关系,建立相关数据模型,利用回归方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呈负相关。
本研究以期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人口自然增长率;经济;影响因素;回归方程1研究背景人口自然增长率(简称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减去死亡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用千分数表示。
我国从1970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后,生育率开始下降,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口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有必要研究在新形势下自然增长率影响因素。
本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自然增长率数据,并结合统计学相关知识建立模型,分析我国自然增长率与经济的关系,以期为我国人口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2试验设计2.1模型设计及变量选取解释变量选取三个,分别是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城镇化水平,分别用X₁、X₂、X₃表示。
被解释变量为自然增长率,用Y表示。
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建立如下回归方程:Y=β₀+β₁X₁+β₂X₂+β₃X₃+aβ₁、β₂、β₃分别表示其他条件不变时,人均GDP每变动1%时自然增长率变动β₁%、工业增加值每变动1%时自然增长率变动β₂%、城镇化占比每变动1%时自然增长率变动β₃%。
2.2数据来源选取中国1980年到2009年,国家统计局和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见图1图13模型估计和解释3.1初次回归(图2)图2根据结果,得到方程:Y=-0.003074X₁+0.00058X₂-40.89101X₃+23.74306(0.809) (0.801) (0.001)T=(-0.24) (0.25) (-3.92)R²=0.8690 F=57.473.2检验异方差通过怀特检验,见图3,p值大于0.05不存在异方差。
人口的自然增长知识点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空间得不到合理利用;个人及社会赡养负担增加,社会福利和保障面临的压力增大,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
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太快、人口年龄结构年轻
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各方面的社会开支扩大,压力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资源需求增大,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增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人地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2)低死亡率:生产力水平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分布地区
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
欧日美等发达地区和少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结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死亡率的下降,出生率的下降最终促使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实现。
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及类型
(1)构成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类型
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特征
出生率
高
高
低
死亡率
高
低
低
自然增长率
(1)发达国家:属于现代型
(2)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尚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3)全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

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经济增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经济增长有着高度的关注和期待。
然而,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却往往被忽略。
本文将探讨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影响因素。
首先,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济的增长通常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能力的提高,从而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
相应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受到影响。
一方面,经济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生育率的上升。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使人口的死亡率下降。
总体来说,经济增长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元的。
其次,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
劳动力资源的增加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市场需求的增加可以刺激企业的投资和创新,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基础条件。
然而,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
过快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压力和负面影响。
一方面,过多的人口增长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造成失业率的上升,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方面,过多的人口增长也会对资源环境造成压力,使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加剧。
因此,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是十分重要的。
影响经济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包括政策、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等。
国家的政策对经济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些国家通过实施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来鼓励人口自然增长,如税收优惠和福利政策。
与此同时,政策也可以通过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奖励政策。
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也对经济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产生影响。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关密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通常会减少生育率,而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发展和质量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13地理科学2班1307079087 马登科摘要:人口是一个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人口的变动,影响人口的数量,人口的结构,以及生产劳动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研究人口增长,分析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对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尤为重要。
关键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影响因素、人口政策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
指一定时期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医疗、军事因素、文化、教育、、性别比等,自然因素有地质、气象气候因素。
(一)、社会因素,首先来看政治因素。
一、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根本因素,对人口的在较短时间具有迅速的影响,例如: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以尽快的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发起大跃进”运动,基建投资急剧膨胀,不切实际的实现高指标,导致瞎指挥、浮夸风泛
滥,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到工业,广大群众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出现空前未有的饥荒。
中国个别省份人口变动情况:
结果:由表可知,除个别省份,全国大多数省份陷入大饥荒,人口大量死亡,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极低有些省份为负,高达:-42.3‰;达到:-27.66‰;达到-25.79‰;达到:-25.58‰,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经济发展滞后,人均GDP有的省份低至两位数,如仅为79元、仅为86元。
政府的政策的影响:政策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具有可操作性,持久稳定,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为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提供了法律的保障,控制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
(1965年~2005年省人口变动情况表):
( 来自中国知网) 从表可知:20世纪6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0‰以上,进入70年代,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迅速回落,80年代、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13‰左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很高,到21世纪,由于文化、观念,价值的改变,以及家庭承担抚养压力上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人口再次下降,降至6‰左右。
二、其他因素,经济发展、科技医疗的进步、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
古代社会,人们为了抵御高死亡,出生率特别高,但是由于经济落后,科技不发达,医疗水平有限,人口死亡率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所以,古代社会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而现代社会则相反,经济越发达,科技力量越雄厚,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
古代社会一个地区人口容量取决于经济能力,古代社会,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可供养的人口少,人口的增长类型为原始性,保持高的出生率、高的死亡率,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发展缓慢,狩猎采
集文明时期,经济滞后,科技落后,生存条件差,人口没有条件快速增长,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公元前一万一千年,人们开始发展农业为止。
在此之前,世界人口从未超过1 500万人。
农业时代由于科技进步,经济的发展,人口较狩猎时期逐渐增长,公元前8000年全世界人口有五百万;公元1年全世界有大约两亿人口。
然而世界人口的增长又因为瘟疫、战争等有所波动。
以欧洲为例,查士丁尼大瘟疫,当时科技、医疗水平低下,使得八世纪欧洲的人口比公元541年减少了约一半;随后欧洲的人口有所增长,到1340年,大约有7000万。
14世纪黑死病,使得世界人口从1340年的4.5(大约)亿减少至3.5~3.75亿。
再如,十六世纪欧洲掀起的殖民潮为世界人口增长做出来贡献,因为殖民者往往带去先进的农作物及生产技术。
现代社会由于经济越发达、科技越雄厚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激烈,人们为适应环境,为了工作、进修、竞争,减少家庭负担,减轻自身负担,花费更多时间出外旅游文化观念与古代社会截然不同,这也是为适应社会做出的反映。
欧洲,北美洲,亚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已经降到很低,有的国家甚至为负。
三、文化、教育、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
18世纪,工业革命解放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带来经济的腾飞,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与此同时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一个地区可容纳的人口增大,死亡率降低,人口增长增长率迅速提高,呈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的自然增长率(高
低高);进入20世纪,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社会发展,文化、观念转变,生育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口再生产类型开始进入现代型,出生率降低,保持低的自然增长率,有的国家甚至为负。
而有的发展中国家,到20世纪,甚至21世纪,由于文化、价值观念影响,人口增长仍然保持高低高的模型,传统型的模型;而中国在20世纪末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已经进入现代型;印度影响尤为明显至今人口高速增长,根据Mashable报道,联合国7月报29日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2年前后人口将超过中国,位居第一。
2002年世界人口状况:
(百度百科)
由表可知:少数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低的自然增长率,属于现代型的类型,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十分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如俄罗斯。
文化教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至关重要,中国由于教育水平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低增长,属于现代型。
四、性别比的影响
性别比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指族群中雄性(男性)对雌性(女性)的比率,人口学上对人类社会或国家中的男女性别比,通常是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来计算。
中国由于“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所以性别比比西方国家高。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婴儿出生性别比高达116,远超出国际认同的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人口性别比最终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二战以后俄国有2000万青壮年为国捐躯,导致俄国人口数下降,自然增长率极低,这导致俄罗斯至今人口稀少。
而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性别比偏低,如欧美、日本、等,尤其德国,日本,俄罗斯这些国家人口性别比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甚至为负。
五、军事因素影响
战争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死亡率,短时间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开始到1918年11月,历时4年多,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75%。
共有840万人阵亡,二战死亡率更高,仅俄国就有2000万青壮年为国捐躯,导致俄国人
口急剧下降,并且影响性别比,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
所以一个和平环境对于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前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自然因素
自然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1976年7月28日的发生在的里氏7.9级的震,造成242769人死亡,2008年、汶川5•12震,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爆炸、地震同时还带来毒气蔓延、水灾,泥石流瘟疫等,对人口影响巨大,其他像洪涝灾害,火山爆发,等都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影响巨大。
2010年8月7日,藏族自治州发生特大泥石流,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另外,还有台风等,我国灾害多发的国家,所以我们要发展科技提前预防、预防,建立预防、预测机制;加强防灾方法教育,树立防灾意识。
综上:合理的人口政策可以有效的控制人口的变动,影响人口的增长率,有利于人口的发展,所以政府制定运用经济、政治、教育、法律等手段多管齐下、标本兼治,长期坚持。
作为公民应该提高文化素养,改变生育观念,放远眼光,为长期考虑。
参考文献:1善余著:《世界人口地理》,华东师2002版。
2 善余著:《人口地理学概论》,华东师第三版。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中国近现代史》。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世界近现代史》。
5远程访问系统6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