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
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

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
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
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事实与化学教学相联系,将生活中对未知事物的求知兴趣融于教学。
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的掌握化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稳固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将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
比方,在初中化学第一节绪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身边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实例:铁锅为什么会生锈?高温的油锅未点燃为什么能着火,怎样扑灭?氢气球能飞上天而普通的气球不能飞上天等等。
在学习保护水资源一课时,可以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为什么化肥厂附近的小河上藻类植物疯狂生长?污水怎样处理,废渣如何利用?又如用食用松花蛋时为什么要沾食醋?蚊虫叮咬后用肥皂水涂抹可以减轻痒痛来引入酸碱中和反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来导入课堂教学,既简洁又真实,自然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生活化课堂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设计,它是以教材和学案内容为出发点,教师个人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和加工,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教学设计中生活化知识与教学内容结合的切入点。
新颖的生活化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什么是生活化教学

什么是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通过各种真实的情境和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启发和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生活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即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
和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了解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故事和情境,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言的表达和交流方式。
生活化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和
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生活化教学还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师不再是传统
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与学生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学习和体验知识。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注重实践和体验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
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未来教育能够更多地倡导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成长。
教学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是指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联系起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生活化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要进行生活化教学,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选择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化教学资源,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活动。
一、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
了解学生是否喜欢运动、喜欢动漫、喜欢音乐等,为之后的教学活动提供思路。
生活化教学资源可以是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视频、音乐等。
在教学语文阅读时,可以选择与学习材料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进行辅助教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和学习内容的要求,设计适合的生活化教学活动。
教学生写作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素材,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活动或经历的作文。
四、加强互动和合作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动手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看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成绩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效果。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情况,了解哪些方法对学生更有效,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生活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什么是生活化教学

什么是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可以通过实际的生活例子来教授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学的应用。
在学习科学时,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并且更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而且,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自主探索和发现。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
而且,生活化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一种能够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提高学习动机,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生活化教学,积极探索和实践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教学生活化实践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坚信教育的本质是生活化、实践化的。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尝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以下是我对教学生活化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创新等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践1. 创设生活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设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例如,在教授《论语》时,我让学生扮演孔子及其弟子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儒家思想。
2. 结合生活实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让学生从实例中体会知识。
例如,在教授《几何》时,我以生活中的家具、建筑为例,让学生观察、测量,从而加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
3. 开展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让他们在参观过程中学习知识;开展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进步。
三、生活化教学的效果1.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课后也能自觉复习,成绩得到了稳步提升。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生活化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学生活化,生活教学化

教学生活化,生活教学化1. 引言1.1 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教学生活化是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学习不再是单调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活动。
教学生活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教学生活化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能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自觉地去学习和探索。
相比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生活化的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产生愿意主动学习的欲望。
教学生活化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通过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的问题和挑战将促使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生活化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方式,应该受到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支持。
1.2 生活教学化的必要性生活教学化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教学化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和理解知识,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生活教学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生活教学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通过生活教学化,不仅可以传授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生活教学化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正文2.1 教学生活化的方法与策略教学生活化的方法与策略是指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吸引学生的兴趣。
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界定

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界定一、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载体,以实际问题为引导,通过情境创设、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方式,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方法。
二、生活化教学的特点1.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2. 以生活为载体: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之更加贴近学生成长过程。
3. 以实际问题为引导:通过情境创设、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 多样化的教育方式: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方式进行授课,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5. 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强调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解决问题时注重思考和实践。
三、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法1. 情境创设法: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体验式学习法: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3. 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合作式学习法:鼓励同学之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5. 创新式教育法:鼓励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生活化教学实施的注意事项1. 确定好课程目标和内容:在进行生活化教学前要先确定好课程目标和内容,确保教育效果。
2. 选择适合的情境:情境创设要选择适合年龄段、符合教育目标的情境。
3. 保证安全性:在进行体验式或探究式学习时要注意安全性,确保孩子们不会受到伤害。
4. 关注学生的反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教育效果。
5. 与家长沟通:生活化教学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与家长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五、生活化教学的优势1. 增强了课程实用性: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了课程实用性。
2. 激发了学习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生活化教学让课堂更精彩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生活化教学,老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身临其境,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受欢迎和实用。
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创新意识和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采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在模拟实际情境中学习的方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教学的活动,让学生在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中学习,例如模拟商店买卖、模拟医院就诊等。
通过这些情境教学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利用教学媒体的多样性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学媒体的多样性非常重要。
老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媒体,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所学知识,增强理解和记忆。
比如在化学实验中,通过实物和视频演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化学实验的过程和效果。
3. 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是一种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实际案例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
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
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事实与化学教学相联系,将生活中对未知事物的求知兴趣融于教学。
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的掌握化学知识。
更重要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巩固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将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课堂教学的导入仿佛就是优美乐章的“前奏”。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
比如,在初中化学第一节绪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身边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实例:铁锅为什么会生锈?高温的油锅未点燃为什么能着火,怎样扑灭?氢气球能飞上天而普通的气球不能飞上天等等。
在学习保护水资源一课时,可以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为什么化肥厂附近的小河上
藻类植物疯狂生长?污水怎样处理,废渣如何利用?又如用食用松花蛋时为什么要沾食醋?蚊虫叮咬后用肥皂水涂抹可以减轻痒痛来引入酸碱中与反应。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来导入课堂教学,既简洁又真实,自然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生活化
课堂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设计,它就是以教材与学案内容为出发点,教师个人对课程内容的思考与加工,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教学设计中生活化知识与教学内容结合的切入点。
新颖的生活化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过程设计,能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发现,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科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学生才能爱学、乐学。
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定能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关注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CO2时,可设计如下生活情景:用石灰浆抹过的墙壁开始很湿,过一段时间,墙面要逐渐变硬、变白。
但在墙面干燥过程中,常发现墙壁“出汗”。
假如用炭火烤一烤,墙面会干、硬得更快一些。
运用CO2与Ca(OH)2反应的性质,师生共同深入分析,解释上述现象。
可设计系列短问:为何变硬、变白?出的汗就是什么?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哪些?等等。
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性质与原理解释了生活,生活又验证了性质与原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通过设计这样一个生活
化教学片段,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联系,学以致用,同时也巩固与深化了所学知识。
三、教学情景生活化
初中学生喜欢形象生动的东西,而由于化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接受起来普遍感到摸不着头脑,很多情况下只能生吞活剥地去接受,得不到很好地理解,印象不深刻,容易遗忘,这样就不易引起学生的适度情感,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把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结合起来,给化学知识赋予生动的内容与形象的反应,从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到新的知识。
例如在讲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一节时,可把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与生活中的一种蔬菜洋葱的分层联系在一起;在讲分子间有间隔时,可讲这样一个故事,有半袋小米与一袋黄豆,只用一个同样大小的袋子能否装得下?从宏观的现象来理解某些瞧不见摸不到的微观世界,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与学生实际,有利于对知识的接受与深化。
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再例如在讲授一氧化碳时,它的化学性质就是重点,但由于有些实验不易完成,就可联系煤炉燃烧的过程来讲述,底层的碳与氧气充分接触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向上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与氧气接触燃烧,发出蓝色火焰,验证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同时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也得到了巩固。
另外一氧化碳就是煤气的主要成分,同学们大多都知道煤气中毒,联系此例可讲解中毒的原理与如何防止煤气中
毒。
这样重点难点在联系生活实例中就迎刃而解了。
四、探究实验生活化
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提着实验用品进教室上课,学生必然很兴奋,积极性也高,她们非常喜欢上有实验的课。
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补充实验,增加实验量,尤其要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实验,不要仅限于教材上给出的实验。
如点燃浸有酒精与水的棉手帕却烧不着的实验;用沾有浓硫酸与高锰酸钾的玻璃棒与酒精灯摩擦使之点燃的魔棒点火的实验;在讲完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后,有同学竟然想到在圣诞节表演魔术,即用酚酞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再在上面喷上氢氧化钠溶液从而出现红色的字,来烘托节日气氛。
家庭小实验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每个同学都可以动手操作,为大多数学生喜欢。
比如在讲到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有的学生竟然从铝制的易拉罐上剪下一块,问我要了一点稀盐酸回家自己做起实验来,后来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铝反应后变成了黑色?生锈的金属放到酸里怎么怎么一会儿就变光亮了?能否用家里的醋酸来代替稀盐酸?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这样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与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乃至对整个科学的热爱。
五、作业布置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
作业应该就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就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
作业不应就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学生学习化学就就是要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学生的作业应该就是由传统教学中的““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
因为生活就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其正在学习的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置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她们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有糖尿病的病人,她的饮食要注意哪些?家里有脂肪肝的人,其饮食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等等。
总之,化学知识就是从生活中来,化学教学应回到生活中去。
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课程资源,只要认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素材,通过有效形式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与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使学生真正将其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