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 无接触式磁控胶囊胃镜检查方式脱颖而出

合集下载

磁控胶囊内镜对比电子胃镜在诊断胃镜疾病方面的一项双中心自身对照试验

磁控胶囊内镜对比电子胃镜在诊断胃镜疾病方面的一项双中心自身对照试验

磁控胶囊内镜对比电子胃镜在诊断胃镜疾病方面的一项双中心自身对照试验背景与研究目的:我们研发了一种在人胃中使用的新型磁控胶囊内镜(MCE)系统。

当前研究的目的是比较MCE和传统胃镜在诊断胃部疾病准确性。

患者和方法:在此次自身对照试验中共纳入68名患者。

患者均接受MCE和胃镜两种方式的检查。

胃镜检查是在MCE 检查完成4-24小时之后进行的。

结果:MCE与胃镜检查结果的相似性为96.0%,非相似性为77.8%。

整体总体相似性为91.2%,κ值为0.765(P <0.001)。

总共68例损伤检测了病理,其中53例是由两种方法共同确诊的。

MCE和胃镜分别漏诊了七例和八例。

结论:MCE诊断准确性和电子胃镜接近。

这些结果表明,MCE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传统胃镜,成为筛查胃疾病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1903629。

介绍传统电子胃镜是观测胃粘膜病变的金标准。

然而,在非麻醉情况下使用时,由于不适感和侵入造成的痛苦,致使患者依从性降低。

现在无痛胃镜被广为接受,然而,它的成本问题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1]。

视频胶囊内窥镜(VCE)代表了一种患者更易接受的检查替代方法,尤其是患者无法承受巨大不适感时可以使用。

然而,传统VCE检查方法观察胃是通过该装置的被动运动进行的。

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外部磁场操控胶囊观察胃是一种可行的方法[2,3],几个发表的试验显示了较好的研究结果[4 - 7]。

我们开发出一种新型磁控制胶囊内窥镜(MCE)系统,它通过外部机器人产生的磁场,来实现对胃非侵入式检查。

MCE系统在之前健康志愿者研究中表明此种检查方法是安全和可行的。

因此,此项试验致力于研究初次检查胃部患者,先接受胶囊内镜,再做传统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方面的比较。

患者和方法这是一个自身对照研究(每个患者与自身对照),在两个三级医院中进行(上海长海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试验时间为2011年11月到2012年12月.该研究通过两家医院内部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符合纽伦堡法典伦理标准,被批准试验。

磁控胶囊胃镜——胃癌早期筛查的利器

磁控胶囊胃镜——胃癌早期筛查的利器

磁控胶囊胃镜——胃癌早期筛查的利器文、图/中华中医药养生康复分会研究院李宁中日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马骁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相关文件相继出台,文件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文件还提出了癌症防治行动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我国是胃病大国.高发病种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2位,发病率约为31.28/10万。

但我国胃癌的现状是早期诊断率低、死亡率高。

胃癌的预后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对于早期的胃癌患者.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均能超过90%。

胃癌早期无症状,规范筛查很重要胃癌的发生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这为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提供了可能。

而胃癌早期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任何症状.因此,胃癌高危人群进行主动筛查,是提高早期胃癌诊治率的重要举措。

中国工程院院士.消化内科专家李兆申说:"发现一个早癌.拯救一条生命.挽救一个家庭。

"对于早期治愈率很高的胃癌患者来说.如果能早期发现,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胃癌发病高危人群,更要提高早筛意识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研究,符合以下第1项和2-5项中任一项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1.年龄在40岁以上.男女不限。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者。

4.近亲属中有胃癌患者(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5.存在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及吸烟、饮酒等)。

以上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血清学筛查.如果发现异常.则需进行胃镜检查,从而做到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磁控胶囊胃镜胃病患者的福音

磁控胶囊胃镜胃病患者的福音

磁控胶囊胃镜胃病患者的福音
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安翰磁控胶囊胃鏡为胃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这款创新性胃镜可以让患者在无痛无创下进行检查。

进入胃内检查的工具是一个内置永久性微型磁极的小“胶囊”,使用了五维移动
方式,依靠外部磁场能够精准地控制胶囊在胃里面移动的方向和位置,实现精准的胃部图像拍摄,分辨率达480x480,让医生对胃部情况了如指掌。

胶囊体积小,容易吞服,一杯水就能吞进胃里并没有不适感和异物感,就像吃了一颗药丸一样安全卫生。

整个检查过程只需15
分钟,完毕后也不需要取出来,会随着大便自然排出体外。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胶囊内镜机器人加入保“胃”战

胶囊内镜机器人加入保“胃”战

胶囊内镜机器人加入保“胃”战作者:刘京运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2021年第15期文/刘京运造成胃部不适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医生需要借助胃镜进行诊断。

然而,面对从口腔伸入的胃镜,很多人会不自觉地产生不适感和恐惧感,胶囊内镜的出现缓解了就医者的心理负担。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胶囊内镜也在不断创新,金山科技打造的胶囊内镜机器人将让胃部检查变得更加便利。

在现实生活中,医生可以借助内窥镜“进入”人体检查病变,如常见的胃部检查。

传统的检查方式,需要将胃镜经由口腔插入人体,对于就医者而言,检查过程往往会伴随不适感,有时甚至需要借助麻醉手段辅助检查,这难免会令人产生抗拒心理,可能导致小病拖成大病,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有没有既能实现检查目的,又能避免不适感的两全之计?胶囊内镜给出了答案。

“疫情导致了全球变局,推动胶囊内镜技术正发生深刻的变革。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山科技”)董事长王金山说道。

金山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数字化医疗设备的研发生产的科技企业,2001年启动了国产胶囊内窥镜系统项目,经过长期打磨和钻研,其研制的胶囊内镜不断迭代创新,为胃部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撑。

15分钟完成胃部检查顾名思义,“胶囊内镜”的外形大小酷似感冒胶囊,使用方法也与胶囊相同。

就医者口服胶囊内镜,随后其在消化道内进行拍摄,医生可通过专业设备查看拍摄画面。

完成“使命”后,胶囊内镜可被人体自然排出,整个过程没有创伤、不需要麻醉,避免了检查环节的痛苦。

胶囊内镜诞生以来,其自身在不断迭代。

最初,胶囊内镜主要依靠自身重力和胃肠道蠕动在人体内移动,拍摄画面不受人为调节,具有随机性。

对于空间狭窄的小肠而言,这种被动的行进方式可以满足拍摄需求,但面对空间较大的胃,传统的胶囊内镜便无法实现全面细致的检查。

因此,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对胶囊内镜加以控制,使其能够按照指令在胃内进行拍摄,磁控胶囊内镜由此诞生。

从名称上可以看出,磁控胶囊内镜是借助磁场实现控制操作,金山科技推出的“慧图”磁控胶囊内镜系统(以下简称“慧图”)就运用了这一原理。

什么是磁控胶囊内镜

什么是磁控胶囊内镜

龙源期刊网 什么是磁控胶囊内镜作者:夏璐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03期在消化科门诊,常有因各种不适而被医师建议做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很多人往往“谈镜色变”,甚至有人已经预约检查,但到了检查室门口因紧张而临阵脱逃。

我们知道,传统的插入式胃镜和肠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检查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也让部分受检者难以忍受,导致不少患者对这项检查说“不”。

现在的无痛胃镜通过静脉麻醉,使患者在检查时处于睡眠狀态以达到无痛、无不适的目的,但必须有麻醉师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也需承担一定的麻醉风险。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使内镜检查不再痛苦,又不用冒着可能出现麻醉意外的风险?令人欣喜的是,新近的磁控胶囊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常用的胶囊内镜是一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当患者吞下这粒胶囊后,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在消化道内运动并实时、动态地拍摄图像,使医生了解受检者的消化道情况,检查完成后胶囊会顺着胃肠道自然排出体外。

但它的缺点是运动仅受重力及胃肠自然蠕动影响,不能人为控制胶囊的运动及走向,因此可能错过一些重要部位的观察及对可疑部位的重点探查。

它目前主要用于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而磁控胶囊内镜,顾名思义是通过磁场控制运动的胶囊内镜,在受检者周围施加磁场并通过操纵磁场的旋转与平移驱动带磁矩的胶囊在人体消化系统内运动,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控制胶囊内镜的运动轨迹,使医生能够从各个方向全面观察胃肠道。

你可能会问,这种磁控胶囊内镜比传统胃镜、肠镜好在哪里?一粒磁控胶囊内镜的大小与胶囊药物的大小相似,检查时患者只需轻松吞下一粒小小的胶囊,随后它便能在医生的控制下由磁场驱动在胃肠道内完成平移、跳跃、旋转、倾斜等动作,能全方位观察,将胃肠道看得清清楚楚,这使得磁控胶囊内镜的应用得以从小肠扩展到胃部和大肠,并且现有的临床试验证明它的检查效果与传统胃镜相当。

此外,它同样具有被动式胶囊内镜安全卫生、无交叉感染,检查过程无痛、无创及无须麻醉的优点,并且它提供的图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磁胶囊胃镜操作方法

磁胶囊胃镜操作方法

磁胶囊胃镜操作方法
磁胶囊胃镜是一种无创、非侵入性的检查工具,用于检查胃部和消化道。

以下是磁胶囊胃镜的一般操作方法:
1. 患者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检查。

医生会让患者吞下一颗小型胶囊,胶囊内部含有摄像头和磁铁。

2. 摄像头会自动记录图像,并通过无线传输发送给带有接收器的腰带。

3. 患者可以正常进行日常活动,如行走、工作或休息。

但在检查过程中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或剧烈运动。

4. 检查一般会持续8-12小时,时间到了后,患者需要返回医院或诊所,医生使用特殊软件来分析记录的图像数据。

总的来说,磁胶囊胃镜操作简单,无需麻醉或内镜插入。

它可以提供全面的胃部和消化道图像,帮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

但是,它不能进行任何治疗操作,只能用于检查。

如果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治疗,可能需要其他检查方法或治疗。

一颗小“胶囊”洞察胃和肠

一颗小“胶囊”洞察胃和肠

一颗小“胶囊”洞察胃和肠作者:张航来源:《畅谈》2019年第20期不少人都惧怕胃镜检查,因为那需要吞下一根长长的管子,异物感令许多人难以忍受。

如今,胃镜和肠镜检查都有了高科技帮忙。

病人只需服下一颗小小的“胶囊”,胃肠道内的病灶就能被医生看得一清二楚。

就在刚刚落幕的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中,一款智能导航胶囊机器人引起关注。

胶囊机器人在体外设备的智能控制下,像一艘无人驾驶的飞船穿梭在胃部模型的各个位置,执行检查任务。

记者了解到,这种胶囊机器人已经在北京等多个大城市的三甲医院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将实现对胃部疾病开展早筛智能检查。

在中国科技馆的科普日活动现场,记者见到了这枚胶囊内镜,工作人员称之为“胶囊机器人”。

它的外形与普通食用胶囊极为相似,尺寸略偏大一些,长大约2厘米,直径大约1厘米,普通人可以很顺利地吞服。

工作人员模拟了这颗“胶囊”的检查过程。

服下“胶囊”后,“病人”躺在一张类似X光检查的床位上,腹部对准一个“探头”。

一旁的控制台有一个大屏幕,随着“胶囊”逐渐深入体内,“病人”体内的画面不断在控制台显示器上出现。

小小的“胶囊”像一辆无人驾驶的飞船游弋穿梭在胃的各个位置,完全无人干预。

它用搭载的高清摄像头“扫”过每一寸内壁,发现每一个疑似点,实时画面传至医生眼前,支持诊断。

“它有自己的‘大脑’,可以判断该去哪里,在哪里停多久,还能精准控制自己的姿态。

”工作人员说,智能导航胶囊机器人采用胶囊内部传感器的智能感测技术和胶囊机器人控制姿态感测技术,能够结合人体腔道图像深度学习技术和胶囊距离感测技术实现实时定位。

同时通过智能控制算法,控制胶囊在胃腔里的运动轨迹。

这款用来演示胃镜检查的胶囊机器人是“胶囊内镜系列”的第四代产品。

研发者王金山是一位技术狂热爱好者。

正在那段时间,王金山的一位亲人因为肠胃不舒服住进了医院,需要做消化道检查。

当时做胃镜和肠镜是唯一的精准检查手段,但这种传统的检查方式令老人痛苦不堪,离开检查室的时候几乎耗尽了体力。

诞生胶囊胃镜机器人的“独角兽”

诞生胶囊胃镜机器人的“独角兽”

一颗小小的“肢囊”,能在受检者胃里秒变“机器人”,别看它个头不大,却浓缩了80多项科技创新专利,集成了400多个精密元器件……诞生胶嚢f镜机if人的“独角兽,,文/曹巍图/张媛安翰胶囊胃镜系统(胶囊胃镜机器人)曰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武 汉安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 翰光电)榜上有名,它以超过10亿美元 的估值,成为湖北首家生物领域的“独 角兽”企业。

因为,它凭一颗小小的“胶囊”,在受检者胃里秒变“机器人”,在医生 的遥控下,前进倒退、平移翻转,把胃 里的病灶看得清清楚楚。

这就是安翰光 电的伟大成就。

这颗重量仅有5克的胃镜机器人,全称叫“安翰胶囊胃镜系统”。

别看它 个头不大,却浓缩了 80多项科技创新专利,集成了400多个精密元器件。

它不仅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具备精准査胃功能的胶囊胃镜机器人。

不解之缘#安翰光电是一家位于武汉光谷的生物企业,董事长吉朋松,是研发生产胶囊胃镜机器人的制造者与推动者。

1966年出生的吉朋松,大学期间在清华大学主攻工程物理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0年,曾是清华大学核技术应用研究所副所长。

那时的吉朋松便走上了科研教学与产业相结合的道路,是清华同方核技术公司的创始人。

后来,他下海转型做高科技项目投资,参与和孵化了多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世界领先高科技项目,包括“华睿一号”大型超高速DSP运算芯片等。

吉朋松的投资模式是做创始技术人的合伙人,让技术人员专心负责技术,自己则亲自参与到公司中进行管理。

吉朋松最初与生物研究没有一点关系,为何曰后与生物领域结下不解之缘?其实早在读大学时,吉朋松得知胃镜检查手段要用“下管子”这种传统方法,这使很多患者“望而却步”,也成为不愿做检查的主要原因,而中国消化70HUBEI PICTORIAL武汉安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朋松道早期肿瘤诊断率仅有15%这个数字,曾深深刺痛了吉朋松的心,研发胶囊胃镜机器人的想法,从那时就浮游于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您取下口罩,随水吞服胶囊胃镜。


“请您平躺在检查床上,不要紧张,磁控胶囊胃镜检查过程中不会有任何不适。


5月12日,浙江省人民医院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无接触式胃镜检查”安翰解决方案。

该项检查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解决了内镜诊疗过程中的难题。

医生与受检者全程无需面对面接触即可完成远程磁控胶囊胃镜检查。

记者在现场看到,受检者全程独处一室,医生在另外一个房间内,仅在语音提示下就轻松完成了整个胃部检查。

后疫情时代,无交叉感染风险的查胃方式更加有效地保护医患安全。

受检者正在接受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检查
“2014年由于胃部不适去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胃内有息肉并进行治疗。

由于疫情期害怕交叉感染又不敢去医院做内镜复诊,得知浙江省人民医院有了这种不用跟医生见面的无接触式磁控胶囊胃镜检查方式,除喝水吞胶囊外,整个检查都戴着口罩,胶囊也比预想要容易吞咽,完全没有不适感,翻几个身,躺下20分钟就做完胃镜检查了。

”受检者告诉记者。

“无接触式磁控胶囊胃镜检查”满足医生和患者安全诊疗需求
众所周知,接触和飞沫是新冠肺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电子胃镜属于侵入式的检查方式,医护人员和受检者需要面对面近距离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受检者口腔黏膜长时间暴露,增加了内镜检查过程中的感染风险。

后疫情时代,在生理和心理都被“交叉感染”支配的双重恐惧下,受检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诊疗”需求会更加突出和强烈。

浙江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费敏
浙江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费敏表示,“为防止疫情过后次生医疗事故发生,仍需保障受检者和操作医生的安全,健康管理领域在积极探索新的胃部检查方式,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此次率先推行的‘无接触式磁控胶囊胃镜检查’解决方案,是基于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成熟的技术平台,通过远程控制系统跨空间完成整个胃镜检查。

整个检查过程中受检者和操作医生无接触,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风险,非常适合后疫情时代百姓对于安心的需求,百姓又多了一种舒适化的查胃新方式。


据悉,我国每年新发胃癌67.9万例,死亡49.8万例,且80%的患者被检查出时就已经发展为进展期胃癌或者晚期胃癌了,错失了最佳诊疗时机。

费敏主任表示,“电子胃镜是胃癌筛查的金标准,但侵入式的有创检查方式让百姓比较恐惧不愿意主动检查;加上人们对胃部不适没有足够重视,使得我国胃癌‘发现即晚期’。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用插管也可以进行胃镜检查以及胃癌初筛,磁控胶囊胃镜具有不插管、无需麻醉、对胃部疾病检查准确性高的优势,特别是其一次性使用的独特优势,严格遵守《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医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执行,按照胃底、贲门、胃体、胃角、胃窦、幽门的顺序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准确性与传统电子胃镜高度一致。


无接触式磁控胶囊胃镜已在全国多家医院广泛应用
无接触式磁控胃镜检查适应人群广泛,如健康体检人群、胃癌家族史人群、电子胃镜不耐受人群、恐惧做电子胃镜人群、恐惧交叉感染人群、手术后随访人群都可以做这种检查,从远期来看除了应对生物学角度的疾病传播,无接触式磁控胶囊胃镜检查还可以应用于有放射污染可能性的病患。

据悉,该项检查除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开展外,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第四人民医院都有落地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接触式磁控胶囊胃镜将为全国更多城市的受检者进行系统化、全方位的胃部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