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胶囊内镜快速操作指南

胶囊内镜快速操作指南

OMOM胶囊内镜检查快速指南OMOM胶囊内镜检查快速指南系统准备:1.准备好以下物品:影像工作站、智能胶囊、图像记录仪、图像记录仪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清肠剂、饮用水等。

2.对图像记录仪充电,使其电量达到饱和状态。

3.用专用USB线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

4.开启图像记录仪,登陆影像工作站软件,清空图像记录仪内的数据。

设置及吞服胶囊:1.受检者穿戴图像记录仪,按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要求,检查和调整天线单元位置。

2.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开启图像记录仪。

3.登陆影像工作站软件,建立受检者信息档案。

4.下载所使用胶囊的序列号及通道号,校对图像记录仪时钟。

5.让受检者从包装中取出胶囊,此时胶囊LED应闪烁,图像记录仪的ACE灯应同步闪烁。

6.让受检者手持胶囊,在影像工作站的实时监视界面,可观察到胶囊所拍摄的图像。

7.将胶囊放入口中,在实时监视功能中可观看到口腔内的图像。

8.用一小口水送服胶囊。

9.根据需要,调节胶囊运行的相关参数,比如图像的亮度、闪光的强度、采样频率等参数。

10.断开图像记录仪与影像工作站的连接,受检者即可离开,离开前,医生需向其强调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成功。

11.约8小时侯后,当图像记录仪ACT指示灯停止闪烁10分钟后,结束检查。

关闭记录仪电源,然后脱下交还给医生。

回收设备:1.对记录仪进行充电;2.清洁图像记录仪背心。

数据处理:1.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打开图像记录仪,登陆影像工作站软件,导出图像记录仪保存的图片数据到影像工作站硬盘中。

2.对导入到影像工作站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诊断结论。

3.对相应的数据及结论备份。

胶囊内镜指南解读汇总.

胶囊内镜指南解读汇总.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 疑似克罗恩病或监测并指导克隆恩病的治疗
疑似小肠肿瘤
监控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 疑似或难以控制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糜泻等)
检测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害
临床上需要排除小肠疾病者
适应症 食管胶囊内镜
疑似Barrett食管
2013《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指出:

聚乙二醇(PEG)电解质溶液是目前国内应用最普遍的肠道清洁剂; 祛泡剂:内镜检查时黏膜附着的泡沫会影响黏膜观察,据报道23%-57%的患 者在结肠镜检查中遇到泡沫,西甲硅油能有效消除泡沫尤其在胶囊镜检 查对清晰度要求尤为必要

适应症 小肠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检查的局限性
在电磁场环境胶囊因干扰可能有部分内镜影像缺失的现象
胶囊内镜检查及胶囊尚未排出体外时,不能接受磁共振检查 非操控式胶囊胃内滞留,需要胃镜协助进入小肠 胶囊内镜依赖胃肠道蠕动运行,可能因运行过快或拍摄角度的 视野等因素存在拍摄盲区,出现假阴性结果 胶囊内镜图像内容庞大,读片受人为因素影响
检查前准备 食管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检查前禁食2h
饮用少量水(10mL左右)帮助胶囊内镜吞服 检查过程患者取仰卧位或可采用5分钟法: 吞服胶囊后2分钟取仰卧位 2分钟30°半卧位 1分钟60°半卧位 15分钟坐位
检查前准备 结肠胶囊内镜
检查前一日进清流质饮食
检查前夜行肠道清洁准备(参考相关内镜检查肠道准备指南) 检查过程中加服小剂量磷酸钠溶液(45~55mL),通过增加肠 蠕动使胶囊尽早进入结肠(使用方法及禁忌证参照相关指南) 吞服胶囊后1h胶囊尚未通过幽门者,建议给予促胃肠动力药 或经胃镜将胶囊送入十二指肠以缩短胶囊在胃内的停留时间

2021中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全文)

2021中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全文)

2021中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全文)小肠胶囊内镜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小肠疾病检查的一线检查方式。

为进一步规范小肠胶囊内镜的检查流程和对检查适应证、禁忌证的把握,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胶囊内镜学组,基于现有证据,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系统,遵循国际指南报告规范,制定我国小肠胶囊内镜指南,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

一、前言1.小肠胶囊内镜的发展与特点小肠曾是消化内镜诊疗的盲区,间接成像敏感度及特异度差,而传统小肠镜耗时费力,极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的问世为小肠乃至整个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自1999年人类吞下第1颗CE已有二十余年。

2000年CE获FDA批准临床应用,在小肠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评估、病变部位的判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方式,其无痛无创、非侵入的特点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广泛青睐,检查适应证也在各项临床研究中不断得以完善。

从诞生至今,CE在视野清晰度、电池续航、拍摄频率以及阅片适配软件等方面均获得了长足进步。

2004年欧洲消化内镜学会推出首个CE临床应用指南,初次明确CE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此后欧美各国陆续推出了CE相关指南,临床应用得以不断规范完善。

我国分别在2008、2014年制定了《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及《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对我国CE的规范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使CE不仅能够“看得清”,更能够“看得全”“看得准”,近年来我们针对CE提高诊断效能、促进小肠完整检查、减少相关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因此,现阶段有必要在原有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进一步修订小肠CE应用指南,以更好地指导优化小肠CE的临床应用。

胶囊内镜注意事项及禁忌

胶囊内镜注意事项及禁忌

胶囊内镜注意事项及禁忌
1. 检查前注意事项:
- 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通常需要在检查前一天开始禁食,并服用泻药清空肠道。

- 检查前需告知医生是否有药物过敏史、胃肠道疾病史、手术史等。

- 检查前需停止服用影响胃肠道蠕动的药物,如抗胆碱药、镇痛药等。

2. 检查中注意事项:
- 检查时需穿上宽松的衣服,避免穿着紧身衣物或佩戴饰品。

- 检查时需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咳嗽等。

- 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适感,如腹胀、腹痛等,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3. 检查后注意事项:
- 检查后需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如出现便血、腹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 检查后需避免剧烈运动、饮酒等,以免影响胶囊的排出。

4. 禁忌:
- 严重的胃肠道狭窄、梗阻、憩室等疾病患者。

- 无法耐受肠道准备或无法配合检查的患者。

- 怀孕或哺乳期妇女。

总之,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方便的检查方法,但在检查前、中、后都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小肠胶囊内镜检查患者说明(使用腰带式传感器)

小肠胶囊内镜检查患者说明(使用腰带式传感器)

PillCam® 小肠胶囊内镜检查患者说明 (使用腰带式传感器)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您的小肠 PillCam 胶囊内镜检查能获得最佳结果,请认真遵守医生的指导。

胶囊内镜检查前一天 1. 午餐之后应遵医嘱开始进食流食。

2. 从胶囊内镜检查前 10 小时起应停止饮食,只能服用必需的药物及送服药物所需的水。

胶囊内镜检查当天 1. 从检查前 2 小时起应停止服用任何药物。

2. 上身应穿着天然纤维制成的薄衣物(如 T 恤衫)。

衣物长度应至少触及髋部,并且不可 收缩至腰带以上的部位。

3. 请在预约时间来就诊:_______________吞服 PillCam SB 胶囊之后 胶囊内镜检查过程将持续大约 8-9 个小时。

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出现腹痛、恶心或呕吐现 象,应立即联系您的医生。

1. 您可以在吞服 PillCam SB 胶囊 2 个小时后开始饮用无色液体。

2. 服用 4 小时后可以少量进食。

检查完毕后,您可以恢复正常饮食。

3. 请保证腰带式传感器紧贴腰部,同时不可将任何外物与之相连。

4. 应每隔 15 分钟查看蓝色数据记录仪灯,确认它每秒闪烁两次。

如果灯没有闪烁或颜色有所变化,请记下时间并联系您的医生。

5. 使用我们提供的胶囊内镜检查事件表 记录所有事件的发生时间,例如进食、饮水或您活动情况的变更。

在返还设备的时候,请将已完成的事件表 交还给医生。

6. 在吞服胶囊之后直到胶囊排出为止,不要靠近强电磁场源,例如 MRI 设备或业余无线电设备。

7. 在检查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要断开设备或取下数据记录仪。

8. 处理数据记录仪时务必小心。

请勿突然移动或敲打数据记录仪。

中文(普)DOC-1331-01完成小肠胶囊内镜检查之后在预约时间返回医生的办公室以除下设备。

或者,如果指示您在胶囊内镜检查完成时自行除下设备,请遵照以下的步骤进行:1. 除下腰带式传感器和数据记录仪并放在安全的地方。

美国胃肠病学会2017版胶囊内镜临床指南解读

美国胃肠病学会2017版胶囊内镜临床指南解读

美国胃肠病学会2017版胶囊内镜临床指南解读黄骏盛;赖华生;农艳瑛;贺程程;徐扬志;刘思德【摘要】近期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发布了《2017版胶囊内镜临床实践指南》,指出CE在胃肠道出血、乳糜泻、克罗恩病等疾病的应用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的辅助手段.指南中以克罗恩病、乳糜泻、胃肠道出血和贫血的患者使用CE的情况为基础,利用系统性的文献检索,由专家组共同探讨并达成具有诊断、评估、建议的指南.【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7(022)004【总页数】4页(P614-617)【关键词】胶囊内镜;指南解读;克罗恩病;胃肠道出血【作者】黄骏盛;赖华生;农艳瑛;贺程程;徐扬志;刘思德【作者单位】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视频胶囊内窥镜,以下简称胶囊内镜(CE),自2004年进入中国巿场以来,它提供了一种方便、简单、快捷的胃肠道检查方法,其主要适用于克罗恩病、乳糜泻、小肠息肉病综合征、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缺铁性贫血等。

除可对整个胃肠道进行无创检查外,还对后续的诊治起着重大意义,目前已成为广大消化科医生对小肠疾病的筛查手段之一。

现就美国胃肠病学会《2017年版胶囊内镜临床实践指南》解读如下。

以下情况推荐克罗恩病的患者使用CE:①出现与克罗恩病相关的临床特征,但结肠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病变,专家组认为如果没有证据显示有梗阻发生,特别是不能使用肠镜检查回肠时,CE将优于双气囊内窥镜检查(DBE)或手术探查等侵入性检查;②出现克罗恩病相关的临床特征,不能使用结肠镜或影像学检查,CE与CTE或MRE相比在近端小肠能够检测到更多的病变[1-2],专家组认为如果CD患者的症状不能通过内窥镜检查或影像成像对疾病进行解释时,进行CE检查可能有助于确定导致持续症状的证据是否存在,以确认是否有遗漏的病变未被发现;③当需要评估小肠黏膜愈合程度时,尽管CD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黏膜愈合之间的相关性较差[3-6],但专家组认为CE检查是必要的,例如已行多次小肠切除术或具有侵袭性的近端、中段小肠疾病的患者,当不能使用十二指肠镜检查(EGD)或回肠镜检查时,可能需要CE来评估克罗恩病的活动程度,由于多次切除术后的小肠存在高度的潴留风险,因此在CE前可考虑使用探路胶囊,或小肠成像检查(如CTE或MRE),以减少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潴留风险;④在结肠切除术后,疑似小肠复发的克罗恩病患者,通过肠镜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未能确诊复发情况的,专家组建议在没有出现狭窄或其他阻塞的患者中,怀疑出现术后复发或活动性疾病时,使用CE可以提供更多诊断信息(如:确定CD复发的区域)。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步骤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步骤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步骤准备阶段:
一、准备前,受检者签署胶囊内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二、受检者行肠道准备见:肠道准备推荐方案
三、胶囊内镜检查的前一天晚上将图像记录仪充满电充电时记录仪务必要关闭电源,当
大约八小时后“CHG”充电指示灯熄灭表示充电完成,自动切断充电模式
四、当受检者来检查时,准备:一杯温水、胶囊
吞服阶段:
,4
,
记录仪,小心保管,合适时间送回医院;
5)检查完成后的72小时内,注意观察胶囊的排出情况,要确认胶囊排出体外通畅72小时
内排出,如数日后受检者无法确认是否排出,可行X光检查确认;
图片下载回放:
十、待受检者把记录仪送归医院,打开记录仪电源并连接到工作站,先选中受检者,通过
功能选项中的下载设备中的图像数据功能,将图片下载到计算机相关位置;
十一、为当前受检者选择读图路径,即可进行浏览回放等操作;。

胶囊内镜的检查顺序

胶囊内镜的检查顺序

胶囊内镜的检查顺序1、左侧卧位吞服胶囊,检查食道(保持间断性少量喝水至胶囊通过食道),如果进不去,可以稍坐起来大口喝水。

2、胶囊在胃内的操作:●(1)、胶囊掉进胃底,此时受检者保持左侧卧位,磁球移至胃底正上方,稍稍降低,胶囊头朝上,倾斜30°,360°扫描,胶囊倾斜45°,360°扫描,倾斜60°,360°扫描,水平,360°扫描。

●(2)、受检者平躺,磁球位置不变,胶囊头朝上,倾斜30°,360°扫描,胶囊倾斜45°,360°扫描,倾斜60°,360°扫描,水平,360°扫描;●(3)、胃底检查完毕;降低磁球,贴近受检者腹部,胶囊头朝下,倾斜30°,360°扫描,胶囊倾斜45°,360°扫描,倾斜60°,360°扫描,水平,360°扫描,●(4)、完毕后,胶囊头水平,朝向胃窦方向,联动,此时观察胃壁与胶囊姿态,使胶囊在胃角附近停留,调整胶囊角度,对准胃角,停留一段时间,观察胃角,胶囊倾斜45°,360°扫描,胶囊水平,360°扫描。

●(5)、找准幽门方向,联动,胶囊水平或稍稍朝下,360°扫描,升起磁球,胶囊水平或稍稍朝上,360°扫描,胶囊朝上,倾斜45°,360°扫描,胶囊头朝下,倾斜45°,360°扫描,寻找幽门,观察幽门开合或附近的情况,检查完毕。

(以上扫描如发现病变须手动慢慢调整胶囊头朝向病变位置,观察清楚,使用操作界面上的胶囊相对倾斜45°前应使胶囊头朝上或胶囊头朝下)3、胃部检查结束后,关闭胶囊。

拔掉USB连接线,脱下检查服,交代检查后注意事项,送受检者离开,重新连接便携记录器连接电脑,工具→数据导出,点击开始导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囊内镜检查的术语
项目 术语 属性 描述
外来压迫 良性腔内病变 恶性腔内病变 可以 嵌顿 短节段 长节段 全消化道 存在 消失 具体说明 类型
狭窄
能否通过
管腔
扩张
纵向范围
肠壁收缩 类型
手术史
吻合材料
可见 不可见
胶囊内镜检查的术语
项目 术语 属性 描述
红色 血凝块 血色素
血 胆汁 内容物 寄生虫
类型
小肠血管病变 包括小肠动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征、静脉扩张征等。
主要表现为血管成丛簇样,黏膜表面见局灶红斑,血管分布错乱,血管扩 张明显高出黏膜面等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小肠胶囊内镜 克罗恩病
胶囊内镜可用于小肠克罗恩病的初次诊断、监控疾病的复发、明确病变的
范围和严重程度、评估药物及手术治疗疗效。 胶囊内镜对克罗恩病的诊断率在43%~77%之间,优于小肠钡灌、CT小肠
检查前准备 食管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检查前禁食2h
饮用少量水(10mL左右)帮助胶囊内镜吞服 检查过程患者取仰卧位或可采用5分钟法: 吞服胶囊后2分钟取仰卧位 2分钟30°半卧位 1分钟60°半卧位 15分钟坐位
检查前准备 结肠胶囊内镜
检查前一日进清流质饮食
检查前夜行肠道清洁准备(参考相关内镜检查肠道准备指南) 检查过程中加服小剂量磷酸钠溶液(45~55mL),通过增加肠 蠕动使胶囊尽早进入结肠(使用方法及禁忌证参照相关指南) 吞服胶囊后1h胶囊尚未通过幽门者,建议给予促胃肠动力药 或经胃镜将胶囊送入十二指肠以缩短胶囊在胃内的停留时间
小肠间质瘤:约1/3的间质瘤可合并出血。胶囊内镜下小肠间质瘤主要表现
为隆起或半球状,表面光滑,病灶中央可出现溃疡或溃烂,有时可见新鲜 或陈旧血痂,部分可见裸露血管
小肠胶囊内镜 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
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 胶囊内镜作为一项无创检查手段,在非家族性腺瘤
性息肉病、非Peutz Jeghes 综合征患者中,其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核磁共 振小肠重建,尤其是对检出<5 mm 的息肉方面更具优势 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Peutz Jeghes综合征等遗传性息肉病的患者来 说由于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控,则胶囊内镜更具优势 气囊辅助式小肠镜在检出率方面优于胶囊内镜,但是胶囊内镜依从性更好
疑似食管炎 疑似食管静脉曲张 需要食管内镜检查,但不愿接受或不能耐受胃食管镜检查者
适应症 结肠胶囊内镜
需要接受结肠镜检查,但不能耐受或条件不允许者
结肠镜检查无法到达回盲瓣,同时无消化道梗阻者 溃疡性结肠炎的随访,以指导治疗 普通人群的结肠病变筛查
适应症 磁控巡航胃胶囊内镜
肠道准备质量的重要性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肠道准备是指口服或灌肠清洁肠道的方法,广泛用于肠道外科术前、
结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诊疗和影像学(如肠道CT等)检查前。 结肠镜是诊断和筛查结肠病变的重要手段,但其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
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清洁的质量。
肠道准备的质量措施
中国CSDE指南推荐
糜烂
凹陷病灶
溃疡
出血点 分布
纵向范围
短节段、长节段、全消化道
检查前准备 磁控巡航胃胶囊内镜
检查前一晚8点开始禁食及禁有色饮料或茶水,检查当天早上
起床后,需喝清水至少500ml(如需小肠检查,请参考相关内 镜检查肠道准备指南); 其他准备:检查当天穿宽松以及金属配饰较少的服饰; 受检者在检查前45分钟,饮用5-10ml西甲硅油兑300-500ml 温 水溶液进行胃内消泡准备;
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
2014版解读
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刘俊
背景
胶囊内镜检查经历10余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普及
专用胶囊内镜的应用(食管、结肠胶和磁控胶囊) 2008年旧版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需要更新和完善
胶囊内镜检查基本内容
检查前准备:鉴于胶囊内镜检查可能发生胶囊滞留及诊断的不
确定性,检查前应对患者予以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胶囊内镜检查:小肠胶囊内镜、食管胶囊内镜、结肠胶囊内镜 、磁控巡航胃胶囊内镜 检查后注意事项:
胶囊内镜检查的术语
项目 术语 属性
大小 类型 肿块 出血 出血点 类型 隆起病灶 数量 出血 静脉结构 出血点 潜在出血* 单发、数枚、多发 黏膜下、蕈伞样、溃疡、分叶、状绒毛样 有、无 可见、不可见 静脉湖、疱疹样、静脉曲张 单发、数处、多发 有、无 可见、不可见 是、可能、无
描述
分布
纵向范围
局部、片状、弥漫性
需要接受胃镜镜检查,但不能耐受或条件不允许者
不能行无痛苦胃镜检查,同时无消化道梗阻者 上消化道疾病的随访,以指导治疗 普通人群的上消化道病变的筛查
检查前准备 小肠胶囊内镜
检查前需禁食或进清流质10~12h
检查前夜行肠道清洁准备(参考相关内镜检查肠道准备指南) ,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术前半小时服用适量祛泡剂,以减少泡沫对视野的影响 不推荐使用促胃肠道动力药,目前研究尚不支持促动力药能够 帮助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短节段、长节段、全消化道
胶囊内镜检查的术语
项目 术语 属性
数量 出血 结节** 出血点 分布 隆起病灶 纵向范围 数量 息肉 有、无 可见、不可见 局部、片状、弥漫性 短节段、长节段、全消化道 单发、数枚、多发
描述
单发、数枚、多发
大小
蒂 出血
小、中等、大
有蒂、无蒂、未知 有、无
**结节:指高出黏膜平面的,一般为2-3mm大小的圆形小突起,没有明显的基底部。需于结节性黏膜相区别
重建、MRI小肠重建、结肠镜逆行回肠检查。诊断敏感度可达90%
克罗恩病的胶囊内镜下表现主要为小肠绒毛的缺失、黏膜充血水肿、黏膜 糜烂、口疮样溃疡、纵行溃疡、卵石征、肉芽肿样改变、肠管狭窄、瘘管
、多发假性息肉等,病变多呈跳跃式分布
但作为一种影像学检查,需要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部分病例可行气囊辅 助式小肠镜辅以活检病理等检查予以佐证
断食管炎敏感度为50%~79%,特异度约90% 诊断食管静脉曲张敏感度为82.7%,特异度为 80.5%,以上结果均不及普 通上消化道内镜,其优势在于良好的依从性
结肠胶囊内镜
结肠专用胶囊内镜对直径≥6mm 或数量≥3个独的息肉敏感度58%~86%,
胶囊内镜下容易高估小息肉的大小,但并不影响对结肠息肉的筛查 70%~80%的克罗恩病以及几乎全部的溃疡性结肠炎可在结直肠发现病灶 。结肠胶囊内镜可用于监控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和评估疗效。但尚无充足 证据支持胶囊内镜可以确诊,可疑的炎症性肠病仍应选择常规结肠镜检查 对于结直肠癌高危患者,结肠胶囊内镜的特异度较高,但是存在敏感度低 和胶囊滞留增加的风险,结肠胶囊内镜检查不作为首选方法。
胶囊内镜的临床价值
小肠胶囊内镜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总体诊断率在35%~77%之
间,出血诊断率的高低与出血状况密切相关,显性出血和隐性出血的诊断 率分别为92%和44%,但对既往有出血史而近期无出血患者的诊断率仅为
13%,因此胶囊内镜的最佳检查时机为出血刚停止数天至2周内
膜上孔状圆形洞穴,周边黏膜光整柔软,美克尔憩室通常表现为广口或窄 口的大憩室;其次为结核、寄生虫、放射性肠炎等 胶囊内镜还可用于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评估小肠移植术后的改 变及对不明原因腹痛和腹泻的诊断等
食管胶囊内镜
食管胶囊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约77% 和86%,诊
小肠胶囊内镜 吸收不良综合征
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糜泻) 胶囊内镜下特殊表现为:绒毛萎缩(扇贝
样、裂隙状、马赛克型、环状皱襞消失及结节样改变等)及与其并发症相 关的表现,如溃疡性空肠炎、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及小肠腺癌等 胶囊内镜其诊断乳糜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89%和95%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病因众多,诊断应结合病史及血清学检查等,小肠镜 下分段多点活检有助于病理诊断,胶囊内镜则有助于复杂乳糜泻的诊断
短节段、长节段、全消化道
胶囊内镜检查的术语
项目 术语
阿弗他溃疡
属性
数量
分布 纵向范围 数量 出血 出血点 分布 纵向范围 数量 出血
描述
单发、数处、多发
局部、片状、弥漫性 短节段、长节段、全消化道 单发、数处、多发 有、无 可见、不可见 局部、片状、弥漫性 短节段、长节段、全消化道 单发、数处、多发 有、无 可见、不可见 局部、片状、弥漫性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 疑似克罗恩病或监测并指导克隆恩病的治疗
疑似小肠肿瘤
监控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 疑似或难以控制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糜泻等)
检测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害
临床上需要排除小肠疾病者
适应症 食管胶囊内镜
疑似Barrett食管
胶囊内镜检查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无手术条件或拒绝接受任何手术者(胶囊滞留将无法通过 手术取出) 相对禁忌证: 已知或怀疑胃肠道梗阻、狭窄及痿管 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植入者 吞咽障碍者 孕妇
胶囊内镜检查的并发症
胶囊内镜检查的并发症:胶囊滞留、误吸入气道等
对已知或怀疑胃肠道梗阻、狭窄、瘘管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需 十分慎重,应在充分告知及作好手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完成检查 对已知或怀疑胃肠道梗阻,如果诊断后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者可 酌情考虑
小肠胶囊内镜 NSAID相关性小肠损害
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害 研究结果显示,胶囊内镜检出非甾
体类消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破损率可高达68% 最常见的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病变为黏膜破损、皱襞发红、斑 点状黏膜出血、溃疡及肠隔膜形成等
小肠胶囊内镜 少见小肠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