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控胶囊内镜对比电子胃镜在诊断胃镜疾病方面的一项双中心自身对照试验
胃肠道病变螺旋CT仿真内镜与电子内镜的临床对比分析

[ 1 ] 彭建华 , 陈秋 辉 . 盐酸纳美 芬治 疗急性 酒精 中毒 的疗 效 分析 [ J ] . 按 摩与康复 医学( 下旬刊) , 2 0 1 1 , 9 ( 1 1 ) : 6 6 — 6 8 . [ 2 】 钟旭 升j 贾小刚. 盐酸 纳美 芬治疗 急性酒 精 中毒 的疗 效 观察 [ J 】 . 四
川医学, 2 0 1 2 , 1 5 ( 8 ) : 7 8 — 8 0 .
S e p t e mb e r 2 01 3 , V o 1 . 1 1 , N o . 2 7 [ 3 】 徐 燕冲 西医结 合治疗 急性 酒精 中毒 昏迷2 8 例[ J ] . 中国中医急症 ,
2 0 1 2 . 3 ( 7 ) : 5 6 — 5 8 .
1 . 1一般 资料
与定量方面具有比较高的准确性 ,有利于进行病变分期和预后预测。
3讨 论
选择我 院2 0 1 1 年收治的5 O 例 胃肠道 病变患者 为研 究对象 ,其 中3 0 例 为男性 ,2 0 例为女 性 ,年龄为 3 5  ̄ 8 0 岁 ,平均 6 O 岁 。先对 患者进行 结肠镜 或者 是 胃镜检查 ,之后再进行 C T V E 检查 。检查后 ,正常为 1 3 例 ,胃为6 例 ,结 肠为7 例} 有 病变 的患者为3 7 例 ,病症包 括4 例 胃息
[ 4 】 李荣伟 . 盐酸 纳美 芬 联合 醒 脑静 注 射液 治疗 急性 酒精 中毒 的疗 效 观察 [ J ] _ 中国现代药物应 用, 2 0 1 2 , 6 ( 7 ) : 1 2 7 — 1 2 9 .
胃肠 道病 变螺旋c T 仿真 内镜 与 电子 内镜的临床对 比分析
冯 少 华
胶囊内镜机器人:开启胃健康管理新时代

胶囊内镜机器人:开启胃健康管理新时代作者:来源:《齐鲁周刊》2015年第01期面对近14亿人口基数和每5万人一个消化内镜医师的比数,大力发展对人力和设备资源依赖较小的国产胶囊机器人胃镜,是增加消化道筛查和普查、控制消化道疾病高发的有效手段。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翰NavicamTM遥控胶囊内镜机器人系统,是专门针对胃肠道疾病筛查的利器,实现了无痛、无伤、无交叉感染舒服洁净的胃和小肠检查,开启了无痛消化道内镜检查新篇章。
吞下一粒胶囊,15分钟完成胃部检查内镜检查是当前消化道疾病筛查和诊断的主要手段,但2014中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发布的2012年度全国消化内镜使用情况普查结果发现,我国消化内镜资源短缺、与欧美国家及日本之间差距明显。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为胃肠疾病高发国家,胃病患者总数超过3亿,其中,消化性溃疡人群发病率高达17.2%,远高于西方国家4.1%,每年新发胃癌近40万,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2%,亟需提高消化道体检筛查和大范围普查的覆盖率,以达到早诊早治的目的。
作为世界首台磁控胶囊内镜,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和安翰光电技术(武汉)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研制的NavicamTM遥控胶囊内镜机器人系统一经亮相即备受关注,患者只需随水吞下一粒胶囊内窥镜,经过15分钟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检查,既简单方便、又没痛苦,为胃病检查带来全新体验。
2014年,我国一项多中心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初步结果显示,与电子胃镜相比,NavicamTM遥控胶囊内镜机器人对胃部疾病诊断准确率达92.8%,达到了与金标准几乎一样的病变检出率。
NavicamTM遥控胶囊内镜机器人已于2013年1月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上市,其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对提高目前我国消化道健康检查和早期疾病检查率,让消化道健康、检查和治疗变为一体,有望为以后真正实现消化道疾病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提供便捷路径。
静变动:“有眼有脚”的胶囊机器人安翰NavicamTM遥控胶囊内镜机器人技术,突破了国内外被动式胶囊内镜只能随消化道的蠕动而运动、无法定位其在消化道内的准确位置、也不能被医生主动控制的技术局限,在独创的磁场精确控制技术控制下,使被动式胶囊内镜变为“有眼有脚”的胶囊机器人。
胶囊内镜在胃部检查方面的研究进展

胶囊内镜在胃部检查方面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12-30T08:16:02.355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7期作者:梁焕玲[导读] 研究中,针对胃部检查中磁控胶囊内镜系统以及可控胶囊内镜系统的具体应用进展展开了重点分析梁焕玲深圳大学总医院,广东深圳518000【摘要】研究中,针对胃部检查中磁控胶囊内镜系统以及可控胶囊内镜系统的具体应用进展展开了重点分析,以更全面地认识胶囊内镜并为其推广用于胃部检查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胶囊内镜;胃部检查;研究进展胶囊内镜凭借其无痛无创且方便的优势备受医生青睐,且逐渐发展成临床诊断小肠疾病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和克罗恩病诊断方面。
因胃腔体积较大,导致胶囊内经拍摄胃部的盲目较多,普通胶囊内镜很难推广用于胃部疾病检查中。
为更好地运用胶囊内镜对胃部进行观察,必须可控且准确定位,患者的胃部准备要理想。
为此,在长期实践中尝试可减少拍摄盲区的方法,成果显著。
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胶囊内镜在胃部检查中的应用进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以准确诊断胃部疾病。
1 磁控胶囊内镜系统的应用1.1系统构成磁控胶囊内镜系统组成含括实时监控系统、数据记录仪、磁控胶囊内镜与胶囊内镜导航系统。
内镜主要是经改良胶囊内镜与内置永磁体组成,而导航系统以磁场发生装置为主,操作杆与监视器组成了实时监控系统,数据记录仪组成则含括数据存储仪与若干天线[1]。
1.2基本工作原理通常情况下,磁控胶囊内镜系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导航系统会形成磁场,且场强可对胶囊内镜运动予以实时控制。
患者在将磁控胶囊内镜吞服以后,内镜则会进入到胃腔,此时检查人员即可将系统启动。
结合监视器内部画面可对内镜拍摄胃内部的情况以及相关参数信息等形成一定了解,在实时监控系统的作用下,保证内镜向胃内部不同方向进行运动,进而开展胃部检查。
1.3具体检查流程患者需在前一天摄入低纤维食物,且在检查前8小时禁食。
在检查前1小时之内服用去泡剂以及链酶蛋白酶,以将胃内部的粘液以及泡沫清除。
磁控胶囊内镜技术与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诊断老年胃部疾病的效果对比

160《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1年第19卷第10期•检测与诊断*磁控胶囊内镜技术与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诊断老年胃部疾病的效果对比王孟仙',何治军",黄兴涛2(1.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重庆400062;2.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62)[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用磁控胶囊内镜(MCE)技术与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VE)技术诊断老年胃部疾病的效果。
方法:选取近年来在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高度怀疑存在胃部病变的3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MCE技术与CTVE技术对这些患者进行检查(两项检查之间应间隔24h),现察其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比较用MCE技术与CTVE技术诊断其病情的准确率。
结果:采用MCE技术与CTVE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时,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低。
在采用MCE技术与CTVE技术对这30例患者中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及总人群进行检查时,诊断结果的一致率均低于40%,Kappa系数最高仅为0.1834。
通过对诊断结果进行Z检验可知,用MCE技术诊断这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及总人群胃炎、胃溃疡和胃息肉的准确率均高于用CTVE技术对其进行诊断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0.05);用MCE技术与CTVE技术诊断这3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胃炎、胃溃疡及胃息肉的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中采用CTVE技术诊断胃息肉的准确率为0%。
结论:与采用CTVE 技术对老年胃部疾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相比,采用MCE技术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性更高。
[关键词]磁控胶囊内镜;CT仿真内窥镜成像;老年;胃部疾病[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7629-(2021)10-0160-02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部疾病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
老年胃部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加之其多合并有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对进行电子胃镜检查不耐受,因此给临床上诊断其病情造成了一定困难。
内窥镜行业发展趋势:超声内镜、胶囊内镜、一次性内镜(2021年)

主动式胶囊内镜成为胃部筛查的新兴诊断方式。为了实现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必须对 胃进行有效的充盈,并实现对胶囊内镜的主动控制,也就是主动式胶囊内镜。主动式
3
胶囊内镜有两种模式,内部驱动和外部驱动。内部驱动模式的可行性需要更多的伦理 审查,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外部驱动的主流方式主要是依靠体外磁场控制。主要有三 大类磁控方式:手柄式、磁共振线圈式和机器臂式磁控,前两种模式目前尚未被证实 批准应用于临床胃部检查。多项研究已证实磁控胶囊胃镜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和传统电子胃镜高度一致,磁控胶囊胃镜对胃疾病诊断的敏感度为 85%~92%,特异 度为 67%~95%,与传统胃镜检查结果一致性为 87%~98%,舒适、安全、无需麻醉、 无交叉感染风险等优点,人群接受度高,是传统电子胃镜的有益补充。 图 54:胶囊胃镜组成结构示意图
内窥镜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内镜延伸技术应用,扩容临床新需求
内镜技术的发展延伸主要往两个方向,一方面是精准诊断,普通消化道内镜只能看到 消化道最表面的粘膜层,对于粘膜下的病变无法做出诊断,临床上应对特定的检查需 求,会选择集成超声、CT、激光等不同功能的内镜探头来进行检查,例如超声内镜、 共聚焦激光பைடு நூலகம்镜、断层成像内镜(OCT)以及分子成像内镜等。另一方面是提升内镜 检查便捷度和舒适度,例如胶囊内镜。
表 18:普通内镜和胶囊内镜对比
检测器械
优点
缺点
费用
普通内镜 胶囊内镜
清晰度高,可以同时进行活检或息肉 切除治疗等
无需麻醉,舒适安全,且诊断准确率 高,易于被人群接受,不存在交叉感 染,对于小肠能够较为清晰、少检查
盲区
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 约 500 元/
内镜新视角:磁控胶囊

胶囊内镜的应用虽然很好地解决了小肠疾病诊断难的问题,但因其是依靠胃肠蠕动而被动行进,只能单纯进行图像诊断,而不具备活检和治疗功能,目前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小肠,无法用于胃和食管(因食管蠕动太快和胃体积太大)。
工程师和医师共同研发了一种利用磁场控制胶囊镜运动的磁控胶囊内镜,近期科学家们又在人体上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
磁控胶囊内镜的作用原理磁控胶囊内镜是欧洲第六框架计划(European FP6 project)的一部分,即NEMO(可进行分子成像和光学活检纳米技术胶囊内镜)项目,该项目已完成技术革新及动物实验。
胶囊镜的改装研究者结肠胶囊镜稍作改装,在胶囊一侧的圆顶内装备了一种稀有材料的磁体(钕铁硼磁体),并妥善固定,以保证磁轴平行于胶囊长轴。
这种设计可使胶囊在强磁场内依然保持正常运转和传送图像的能力。
胶囊重量由3.5 g增至7 g,外形、大小无改变。
原有的磁控开关被替换成热感开关。
由于有这种双金属带材的设计,在使用前,只要将胶囊浸泡于热水中,当温度达到60℃,温控开关便会自动启动胶囊镜。
重新编程后的胶囊将用单镜头,以每秒4帧的速度记录画面,并传输至接收器。
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将所有的设备封装入胶囊,也使现有生产线的改变尽可能小,以保证最佳的质量控制。
体外设备的设计用于体外远程控制的磁体控制器呈桨型,由两片磁体和一个手柄组成(磁体手柄),两片磁体均为10 cm×10 cm×3cm长方体,磁轴与短边平行,上下两面为磁极,并有标记。
在胶囊内一个镜头实时成像的同时,体外的一个奥林巴斯(Olympus)GIF 180型高清电视胃镜用于监控食管与胃内影像信息,监视器上也实时视频信息。
同时,这些图像被传送至工作站纪录、保存。
操作间内还有一台摄影机,可同时拍摄内镜医师的磁体手柄操作情况及监视器上显示的食管及胃内图像,便于内镜医师全景观察磁体手柄操作、体内胶囊相应的同步运动及多位置与多角度的实时成像信息。
胶囊内镜机器人加入保“胃”战

胶囊内镜机器人加入保“胃”战作者:刘京运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2021年第15期文/刘京运造成胃部不适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医生需要借助胃镜进行诊断。
然而,面对从口腔伸入的胃镜,很多人会不自觉地产生不适感和恐惧感,胶囊内镜的出现缓解了就医者的心理负担。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胶囊内镜也在不断创新,金山科技打造的胶囊内镜机器人将让胃部检查变得更加便利。
在现实生活中,医生可以借助内窥镜“进入”人体检查病变,如常见的胃部检查。
传统的检查方式,需要将胃镜经由口腔插入人体,对于就医者而言,检查过程往往会伴随不适感,有时甚至需要借助麻醉手段辅助检查,这难免会令人产生抗拒心理,可能导致小病拖成大病,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有没有既能实现检查目的,又能避免不适感的两全之计?胶囊内镜给出了答案。
“疫情导致了全球变局,推动胶囊内镜技术正发生深刻的变革。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山科技”)董事长王金山说道。
金山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数字化医疗设备的研发生产的科技企业,2001年启动了国产胶囊内窥镜系统项目,经过长期打磨和钻研,其研制的胶囊内镜不断迭代创新,为胃部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撑。
15分钟完成胃部检查顾名思义,“胶囊内镜”的外形大小酷似感冒胶囊,使用方法也与胶囊相同。
就医者口服胶囊内镜,随后其在消化道内进行拍摄,医生可通过专业设备查看拍摄画面。
完成“使命”后,胶囊内镜可被人体自然排出,整个过程没有创伤、不需要麻醉,避免了检查环节的痛苦。
胶囊内镜诞生以来,其自身在不断迭代。
最初,胶囊内镜主要依靠自身重力和胃肠道蠕动在人体内移动,拍摄画面不受人为调节,具有随机性。
对于空间狭窄的小肠而言,这种被动的行进方式可以满足拍摄需求,但面对空间较大的胃,传统的胶囊内镜便无法实现全面细致的检查。
因此,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对胶囊内镜加以控制,使其能够按照指令在胃内进行拍摄,磁控胶囊内镜由此诞生。
从名称上可以看出,磁控胶囊内镜是借助磁场实现控制操作,金山科技推出的“慧图”磁控胶囊内镜系统(以下简称“慧图”)就运用了这一原理。
MiroCam胶囊内镜与传统电子胃镜对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MiroCam胶囊内镜与传统电子胃镜对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MiroCam胶囊内镜与传统电子胃镜在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方面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比较。
通过介绍这两种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探讨它们在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中的优劣势。
研究结果显示,MiroCam胶囊内镜具有无创、无痛、便利等优点,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取代传统电子胃镜进行诊断。
传统电子胃镜在一些细节方面仍有其独特优势。
结论部分总结了两种技术在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方面的表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提高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关键词】MiroCam胶囊内镜,传统电子胃镜,十二指肠球部病变,诊断价值分析,技术介绍,比较与分析,优势,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胃肠道疾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而十二指肠球部病变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病变类型。
传统的电子胃镜检查一直是常规的检查方法,但是由于其检查过程较为繁琐,且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因此对于一些患者来说不是一个理想的检查选择。
MiroCam胶囊内镜技术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检查方式。
该技术通过患者直接服用一颗胶囊内镜,利用内置的摄像头实现对胃肠道的全面检查,无需插入探头或进行麻醉,更加舒适和方便。
尽管MiroCam胶囊内镜具有诸多优点,其在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诊断价值仍然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比较。
本研究旨在比较MiroCam胶囊内镜与传统电子胃镜在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方面的优劣,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安全和便捷的诊断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MiroCam胶囊内镜和传统电子胃镜在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方面的价值,探讨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劣势。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探讨MiroCam胶囊内镜在十二指肠球部病变诊断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 分析传统电子胃镜在十二指肠球部病变诊断中的表现和限制;3. 比较两种技术在病变检出率、影像清晰度、患者舒适度等方面的差异;4. 探讨MiroCam胶囊内镜和传统电子胃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范围和适用人群;5. 提出针对十二指肠球部病变诊断的改进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控胶囊内镜对比电子胃镜在诊断胃镜疾病方面的一项双中心自身对照试验
背景与研究目的:我们研发了一种在人胃中使用的新型磁控胶囊内镜(MCE)系统。
当前研究的目的是比较MCE和传统胃镜在诊断胃部疾病准确性。
患者和方法:在此次自身对照试验中共纳入68名患者。
患者均接受MCE和胃镜两种方式的检查。
胃镜检查是在MCE 检查完成4-24小时之后进行的。
结果:MCE与胃镜检查结果的相似性为96.0%,非相似性为77.8%。
整体总体相似性为91.2%,κ值为0.765(P <0.001)。
总共68例损伤检测了病理,其中53例是由两种方法共同确诊的。
MCE和胃镜分别漏诊了七例和八例。
结论:MCE诊断准确性和电子胃镜接近。
这些结果表明,MCE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传统胃镜,成为筛查胃疾病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1903629。
介绍
传统电子胃镜是观测胃粘膜病变的金标准。
然而,在非麻醉情况下使用时,由于不适感和侵入造成的痛苦,致使患者依从性降低。
现在无痛胃镜被广为接受,然而,它的成本问题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1]。
视频胶囊内窥镜(VCE)代表了一种患者更易接受的检查替代方法,尤其是患者无法承受巨大不适感时可以使用。
然而,传统VCE检查方法观察胃是通过该装置的被动运动进行的。
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外部磁场操控胶囊观察胃是一种可行的方法[2,3],几个发表的试验显示了较好的研究结果[4 - 7]。
我们开发出一种新型磁控制胶囊内窥镜(MCE)系统,它通过外部机器人产生的磁场,来实现对胃非侵入式检查。
MCE系统
在之前健康志愿者研究中表明此种检查方法是安全和可行的。
因此,此项试验致力于研究初次检查胃部患者,先接受胶囊内镜,再做传统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方面的比较。
患者和方法
这是一个自身对照研究(每个患者与自身对照),在两个三级医院中进行(上海长海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试验时间为2011年11月到2012年12月.
该研究通过两家医院内部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符合纽伦堡法典伦理标准,被批准试验。
材料
该MCE系统由安翰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武汉)提供,MCE系统在2013年由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该系统包括胶囊内窥镜,外部磁力控制设备,数据记录仪,和装有软件的计算机工作站,实现实时观看和控制。
胶囊大小为28×12毫米,内有永久性磁铁。
实现胶囊机器人运动的是一个C型臂,可以实现两个方向的旋转和三个维度的平移共五个独立自由度的运动。
MCE所产生的磁场是可以调节的,最大值200高斯。
通过外部控制系统产生磁场控制胶囊的方向。
该胶囊运动可以通过手动控制操纵杆或使用自动模式控制。
患者
参加此次MCE检查试验的患者年龄在18 - 70岁,并可以接受胃镜检查胃部。
所有病人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被排除的患者包括:排便困难,已知引起梗阻的胃肠道肿瘤,腹部手术,一般状况较差,和孕妇(目前此设备磁场可能会影响)。
MCE检查
患者早上到医院检查前一晚禁食(>8小时)。
所有患者在胶囊服入前1小时摄入500毫升清水,在检查前15分钟摄入另外500毫升清水,并服用6克产气粉末,它可以释放出540毫升二氧化碳,此粉末在胶囊吞入前5分钟服用。
随后患者立即躺在控制设备的检查床上进行检查。
当胶囊到达胃,操作员控制胶囊远离后壁,旋转和推进胶囊到胃底和贲门区域,然后到胃体,胃角,胃窦,和幽门进行观察。
如果扩张不充分,继续补水或产生空气的粉末。
2周内随访确认患者胶囊排出和所有不良事件。
胃镜
在开始进行了MCE检查后,患者在4-24小时后接受熟练电子内镜操作医生的内镜(奥林巴斯胃镜GIF-H260 ; 东京,日本)检查,如必要,获得活检标本。
每一个病人至少拍摄22张内镜照片,建议采用日本标准[10]。
病人和第二次做电子内镜的医师不予知晓MCE 的检查结果。
统计分析
主要结果参数为磁控胶囊内镜和电子胃镜在胃部疾病诊断方面的一致性。
次要结果参数包括试验时间,及MCE和胃镜检查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计算Kappa值,统计通过MCE和电子胃镜在评估“正常”与“异常”结果的一致性。
轻度炎症被认为正常。
三位专家组成的裁判委员会评估并解决两种检查结果出现不一致的问题。
最后的诊断结果参考结合MCE和标准胃镜检查的结果。
结果:
总共有68患者(男32人,女36人,中位年龄48岁,范围24-70岁)完成了此次研究和
分析。
两位患者不愿意进行电子胃镜检查而被排除。
所有的患者在随水吞服胶囊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有8位病人喝水量超过1000ml保持胃部充盈。
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平均时间为29.1± 8.5分钟(范围8 – 53分钟),电子胃镜检查时间为5.0 ± 1.0分钟(范围3.0 – 7.2分钟)(P<0.001).
在MCE和电子胃镜观察胃部是正常还是非正常的比较结果中,有14名患者结果都为正常,48名患者结果不为正常。
结果表明不一致性为77.8%,一致性为96.0%,整体一致性为91.2% (95%CI 84.4% –97.9%),K值为0.765(P<0.001),麦克尼马尔统计法得P值为0.687,表明两种实验法并没有显著不同。
图2表明MCE和电子胃镜观察到的粘膜损伤。
共68例进行了病理检测,其中53例均被两种观察方法确认,在所有的诊断中有34例糜烂,10例息肉(9个病人),其中4例黏膜隆起,3例萎缩,1例外力挤压,1例出血。
电
子胃镜发现了7例MCE未发现的病变,包括3例糜烂,2例溃疡1例萎缩,和1例粘膜隆起。
MCE发现了8例电子胃镜未发现的病变,包括6例糜烂,1例息肉,和1例粘膜隆起。
息肉和粘膜隆起在后续的电子胃镜复查中得到了证实和治疗。
在随访的第一天,两名患者主诉临时腹痛,2天后自行缓解。
在第三天,一名病人因为慢性腹泻行结肠镜检查,胶囊在回盲部发现,患者要求行结肠镜移除。
讨论:
传统被动的可视胶囊对于检查完整较大的胃腔并不合适,然而,如果胶囊可以被内镜师控制那么这种适合的检查手段就实现对于胃腔的检查。
在世界范围内包括MCE在内的三种胃胶囊检查设备目前在临床上应用。
和其他两种检查系统相比,MCE至少有两点优势。
第一点优势:操作性。
在200高斯的磁场下,操作人员通过使用小操纵杆能轻松控制胶囊,而不用太大力。
第二点优势:花费少。
MCE的花费比由奥林巴斯研发的核磁成像可视胶囊花费少。
如由雷伊等人提到的,电子胃镜首先观察,胶囊内镜不能区分粘膜损伤是由于胃镜还是胃病,为了在此项试验中避免此种情况,先行胶囊内镜检查。
此外,在我们之前的实验中,由于病人不适应不能配合,胃部准备不足,或者内镜师经验原因造成对于胃部损伤的漏诊,这种情况也在其他研究中出现。
由于这些原因,电子胃镜可能并不能作为金标准,和作为MCE和电子胃镜在诊断胃部疾病一致性方面作为主要结果参数。
虽然电子胃镜展现出更高的图像质量和更好的整体观察能力,MCE展示出了跟电子胃镜在诊断胃部疾病方面相似的水平,在一致性方面>90%。
糜烂和局灶性病变在两种检查方法中均有漏诊,然而,MCE在观察微笑黏膜损伤方面比电子胃镜略有优势。
(6比3 病变)有这样优势可能的原因是胶囊在观察胃粘膜模式下更注意细小病变,并且病人对胶囊观察耐受,对粘膜病变能观察更长的时间。
MCE检查前胃部准备必须做到干净和充盈良好,可允许有少量粘液和残渣。
少量的粘液和残渣可以通过补充喝水的方式清除。
在本次研究中,粘液有时会阻碍胶囊镜头的拍摄,但是通过在胃黏膜上擦拭镜头或者调整胶囊可以解决。
然而,粘液仍然是观察的一大问题。
在本次研究中,有三例病人因粘液而影响胶囊导航。
使用二甲硅油和链霉蛋白酶药物清除粘液可以缓解问题,但是在使用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胶囊通过气液平面对胃进行观察,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承受检查中大量喝水。
然而,需要大量喝水可能会限制患者对于MCE的使用。
MCE检查时间比电子胃镜检查时间长(29 vs. 5分钟),但是对于图像的捕获功能能减少后期通过软件读图和阅片的时间。
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检查方法,MCE展示出了巨大的前景,尽管它的费用相对较高。
和结肠胶囊相似,由于患者做MCE比电子胃镜更舒适,使得它会更具有经济效益。
在后代胶囊产品中,将改进对于胃黏膜病变的观察检出率,增加MCE的经济效益。
在此次试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此次纳入患者较少有上腹部情况,所以一些局灶性病变,如溃疡或者肿瘤较少被观察到,对于之后MCE在高风险人群中胃癌的筛查研究中此类人群应被考虑。
其次,通过MCE或者单子胃镜检查出的一些没有临床指证病变的患者没有进一步进行检查,还有一些患者可能错误的被两种检查认为正常,这样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期随访。
总之,新型的MCE系统证明与金标准电子胃镜在疾病诊断方面结果相似。
MCE是一种有前景的代替电子胃镜检查的非侵入式检查手段。
技术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胃准备质量在未来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竞争利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