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液体管理
急危重症护理中的液体管理原则

急危重症护理中的液体管理原则
本文介绍了急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液体管理的目的
液体管理是指在维持组织灌注、纠正循环障碍和保持水电解平
衡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和控制液体的输入和输出,达到最佳液体状态,从而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液体管理的原则
1. 个体化定制
- 根据患者的病情、负荷状态、水电解质平衡和年龄等选取适
宜的液体种类和剂量,防止因液体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2. 动态监测
- 监测水平衡、尿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实
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平衡输入输出
- 控制液体的输入和输出,保持液体平衡。
如果液体过多,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水肿和肺水肿等并发症;如果液体过少,会引起循环衰竭、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4. 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 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液体管理的注意事项
1. 防止感染
- 维护导管和留置管道的清洁卫生,避免医院感染。
2. 防止过度负荷
- 避免因过度输液而造成液体过多,导致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
3. 防止肾功能损害
- 对于存在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注意液体管理,避免液体过多过少。
4. 考虑营养支持
- 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和耐受力。
以上是急危重症护理中的液体管理原则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护理工作者能有所帮助。
护士如何应对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

护士如何应对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引言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对于其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作为护士,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正确应对这些情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护士如何应对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存率。
1. 液体管理1.1 监测液体平衡•使用液体平衡表格记录患者每天的摄入和排出量。
•注重准确记录患者的尿量、呕吐、排便、出血等情况。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1.2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液体输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液体输注。
•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和输注速度。
•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液体平衡情况,及时调整输液计划。
1.3 定期评估液体管理效果•对于液体管理不良的患者,及时调整液体输注计划,监测效果。
•根据患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2. 血压控制2.1 监测血压•对危重症患者,定期测量血压,监测血压的变化趋势。
•注重记录患者的血压值、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变化。
2.2 快速响应低血压•低血压是危重症患者中常见的情况,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选用血管活性药物或液体复苏来提高血压。
•监测血压变化,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和输液速度。
2.3 防治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稳定范围内。
•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和频率,以达到良好的血压控制效果。
结论正确应对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对于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护士应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包括监测液体平衡、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液体输注、定期评估液体管理效果、监测血压、快速响应低血压、防治高血压等。
只有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护士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护理服务,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以上为 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可直接使用于公众号文章编辑器中。
注意保留标题格式和段落层级,以确保呈现清晰、规整的文章结构。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护士培训

05
T:40.3度,R:26次/分,HR:140-160次/分
06
心律失常:快速型房颤
07
夜间转ICU,机械通气,呼吸窘迫,40次/分
08
严重脓毒症、ARDS(间接性)、获得性凝血病
09
APTT:56s,输注血浆
术后病情
患者意识淡漠,腹痛,高热,呼吸窘迫(氧合指数:100),腹肌紧张,引流管引出粪性液体
>25%(6%以上体重)——尿量明显减少,血压明显下降(低血容量休克)
10~25%(2%~5%体重)——失代偿边缘:尿量减少、血压偏低(卧位可正常),心率进一步增快
血容量减少与临床
各种休克都存在绝对或相对的有效血容量不足,因此需要尽快补充血容量
休克
血容量 不足
微循环 障碍
液体复苏
大量晶体液导致组织水肿
女,78岁,急性心梗PCI术后,合并心衰,重症肺炎,呼衰,营养不良,痰粘,呼吸机维持,难以脱机
感染为主:加强抗感染,加强营养支持,适当增加液体以利排痰;
感染为主,还是以心衰为主?
心衰为主:加强限液利尿抗心衰,营养支持适当控制,气道以局部湿化和加强纤支镜吸痰
4.病例5
CVP为0-2cm时双肺呼吸音较清,HR92bpm,氧合指数220
From H.J. Buhr, DEPT. OF Surgery, CHARITÉ-UNIVERSITY BERLIN
正常肺组织,肺泡腔内空虚( )
肺组织水肿,肺泡腔内充满粉染的水肿液()
大量晶体液导致组织水肿
Diaspirin Cross-Linked Hemoglobin is Efficacious in Gut Resuscitation As measured by GI Tract Optode,Frankel HL, J Trauma, 1996
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

液体管理可以保证药物浓度和 剂量的准确性,提高治疗效果
液体管理可以预防并发症, 如感染、血栓等
液体管理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 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液体管理的原则
评估患者需求
评估患者的年龄、体重、 身高、性别等基本信息
评估患者的疾病类型、病 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等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水 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等
避免过度输液
01
评估患者需求: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 重等因素评估液体需求量
02
控制输液速度:根据患者情况控制输液速 度,避免过快导致心脏负荷过重
03
监测患者反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呼 吸、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4
调整输液方案: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输液方 案,避免过度输液导致不良反应
预防感染风险
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
演讲人
目录
01 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02 液体管理的原则 03 液体管理的方法 04 液体管理的注意事项
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体征
液体管理是危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 01 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
液体管理可以维持患者的血压、心率、呼 02 吸等重要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时调整 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非药物治疗
控制液体摄入:根据患者病情和 需求,调整液体摄入量
增加活动量:鼓励患者进行适当 的活动,促进水分代谢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水分的 食物,减少高盐、高糖食物摄入
保持室内湿度:保持室内湿度适 宜,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
液体管理的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可以快速补充水分、电 解质和营养物质
静脉输液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 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
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

补液 & 血管内容量
静脉使用生理盐水500ml在血管内约1/4-125ml; 输入代血浆如贺斯500ml在血管内至少为500ml; 输入5%GS或10%GS 过一定的时间后在血管内为1/12; 输入红细胞200ml 血管内增加200ml(RBC不产生血浆
渗透压-在水里投入石头) 输入白蛋白10克
容量不足
容量足够
容量过多
CVP (mmHg)
10
容量负荷试验-意义 定量的客观指标替代了主观判断
Let’s see what happens and call me if you are in doubt. 容量缺乏得到更快纠正 减少容量负荷过多的危险
主张限制输液者的观点 肠道手术病人总数172例,加入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低容量表现 心动过速 低血压(严重者) 高乳酸(严重者) 肢端温度降低
肾脏灌注减少
浓缩尿
(低尿钠, 高尿渗) BUN升高 (与肌酐升高不 成比例) 持续性代谢性
酸中毒
体位性低血压 动脉血压或每 搏输出量的呼 吸波动 下肢被动抬高 容量负荷试验 结果阳性
液体治疗
危重病人的水平衡调节能力完全或部分丧失
危重病患者的容量缺乏
绝对性低血容量
相对性低血容量
外源性丢失
失血 胃肠道 泌尿系 皮肤表面
内源性丢失
血液外渗 体液渗出或漏出
血管床容量增加
危重病发热患者的容量缺乏
500 ml/d/C (38C以上)
胃肠道丢失
腹泻或肠梗阻--常被低估
呼吸机/气管切开
晶体 or 胶体?
晶体与胶体的比较:
a、快速扩容时,胶体明显优于晶体,晶体需要量是胶体的 2-4倍,扩容时间需2倍;
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

口服补液速度:根据患者的耐受程 度和脱水程度调整补液速度
口服补液注意事项:避免一次性大量 饮用,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 适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药物治疗
静脉输液:通过静脉途径给 药,如抗生素、电解质等
A
药物滴定:根据患者病情调 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速度
C
B
口服补液:通过口服途径给 药,如口服补液盐等
D
药物监测:定期监测药物浓 度,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静脉输液可以快速补充患者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 维持体液平衡。 静脉输液的速度和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调整,以避免输液过快或过量。 静脉输液的种类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氨基 酸溶液等,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行选择。
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盐:用于补充水分和电解 质,预防和治疗脱水
口服补液疗法:根据患者的体重、 年龄、脱水程度等制定补液方案
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
演讲人
目录
01. 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02. 液体管理的原则 03. 液体管理的方法 04. 液体管理的监测与评估
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体征
01
02
03
04
液体管理是危重 症患者治疗的重
要组成部分
维持适当的液体 平衡有助于维持
生命体征稳定
液体管理可以预 防和治疗脱水、
休克等危重症
液体管理的监测与评 估
生命体征监测
体温:监测患者 体温变化,了解 病情进展
心率:监测患者 心率变化,了解 心脏功能
呼吸频率:监测 患者呼吸频率变 化,了解呼吸功 能
血压:监测患者 血压变化,了解 循环功能
尿量:监测患者 尿量变化,了解 肾脏功能
血气分析:监测 患者血气分析变 化,了解酸碱平 衡和氧合状态
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

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在医疗实践中,液体管理是危重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需要仔细控制液体的输注量和类型,以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组织灌注,并保证生命体征的正常。
I. 液体管理的原则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化: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液体管理计划,包括评估体液丢失量、估计预期输注量和调整管路应用率。
2. 目标导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液体管理目标,如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以确保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处于理想状态。
3. 安全性:慎重选择适宜的液体类型,避免使用过多的盐水或输注过快,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
4. 监测评估: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如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II. 液体类型的选择在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中,常用的液体类型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1. 晶体液:晶体液通常是指含有无机盐类和葡萄糖的液体,如生理盐水、林格液等。
晶体液主要通过胃肠道和外周静脉输注给予患者,可用于补充体液丢失和保持血容量。
2. 胶体液:胶体液是由胶体颗粒悬浮在溶液中形成的液体。
主要有天冬氨酸、明胶、白蛋白等。
胶体液可提供胶体渗透压,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
III. 液体管理的方法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输液:根据液体管理计划,通过静脉输液给予患者适当的液体量和类型。
注意输液速度的控制,避免过快或过多。
2. 减少液体丢失:积极处理因感染、出血、呕吐等引起的液体丢失,及时纠正水电解负平衡。
3. 监测尿量:监测患者的尿量变化,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和液体平衡情况。
输液量和尿量之间需要保持动态平衡。
IV. 液体管理的时机在危重患者的治疗中,液体管理的时机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 急性期:在急性期,如创伤、手术后等,液体管理旨在维持循环血容量,提高氧传递,促进组织灌注。
2. 恢复期:在患者恢复期,液体管理旨在纠正水电解负平衡并避免过度液体负荷。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

对于老年、儿童、孕 妇等特殊人群,应谨 慎调整输液速度和剂 量。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和尿量等指标,及时 调整输液方案。
特殊情况下的输液策略
休克病人的输液
首选晶体液进行复苏,根据病情可补充胶体 液或血液制品。
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输液
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烧伤病人的输液
根据烧伤面积和深度计算补液量,注意电解 质和酸碱平衡。
06
总结与展望
危重病人液体管理经验总结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合并症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液体治疗 方案,避免一刀切的治疗方法。
动态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出 入量、血液指标等,及时调整液体 治疗方案,保持患者内环境稳定。
多学科协作
加强医生、护士、药师等多学科团 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和 执行液体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
电解质紊乱预防及纠正方法
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
通过血液检查等方式,定期监测患者体内钠、钾、氯等电解质的水 平。
及时调整输液成分
根据电解质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输液中电解质的成分和比例,以维 持电解质平衡。
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对于已经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 治疗措施,如补充缺失的电解质或调整药物使用等。
液体平衡原理
体液组成
人体体液主要由水、电解质和有机物组成, 其中水和电解质对于维持体液平衡最为重要 。
体液平衡调节
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和肾脏等系统共同调 节体液的摄入和排出,以维持体液平衡。
液体治疗原则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液平衡状况,制定合理 的液体治疗方案,包括液体的种类、量、速 度和时机等。
危重病人液体管理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患者液体管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SICU
郑悦
危重患者容量管理——“走钢丝”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fluid overload in heart failure and cardio-renal syndrome: the "5B" approach Semin Nephrol.2012 Jan;32(1):129-41.
液体治疗
液体应被视为药物
fluid resuscitation ≠ fluid maintenance
适应症/禁忌症
increase cardiac output
improve microvascular blood flow improve perfusion
输什么?怎么输?(输多少?什么速度?)
输什么?
体液的分布
水是身体中含量最大的成分
男性体液量占成年人体重的60%(女性:50%)
随年龄而变化
健康人可以调节体液平衡
细胞内液(ICF)
含有对维持稳态非常重要的溶质 细胞外液(ECF)
组织间液
细胞之间及细胞周围 血浆
体液分布
细胞内液第一间隙
(ICF) 血浆
细胞外液第二间隙(ECF) (功能ECF)
组织间液
腔隙,淋巴液第三间隙
(非功能性ECF)
⏹水可以自由从各间隙
进出
⏹电解质可以在细胞外
液自由出入,但不能
在细胞内、外自由交
流
⏹正常情况下,白蛋白
大部分保留在血管内成人,70kg
比例
(%)
绝对值
(L)体液总量(TBW)6042细胞内液(ICV)4028细胞外液(ECV)2014组织间液(ISF)1611
血浆(PV)43血容量(BV)75
图示说明
问题
病人体重70 kg,如果失血500 ml,需要补充血容量。
如果分别用5%葡萄糖溶液、RL液和5%白蛋白溶液补充,各需要多少液体量?
计算公式
补充液体量
用5%GS 补充
当葡萄糖液注入血管内时,其中的葡萄糖参与了机体的
新陈代谢,只剩下自由水的成分。
当这些自由水进入到血管内时,它们将按照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的比例
关系重新分配,最终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组织间液
血浆
细胞内液
5%GS补充时的用量
5%GS用量
其中
expected PV increment = 0.5 L
Distribution volume = 总体液量= 42 L
Nomal PV = 3 L
5%GS用量= 0.5 ×42 ÷3 = 7 L
静脉输注RL 后 RL 液在细胞外液自
由出入。
因此输注
RL 液后均匀分布在
细胞外液,其分布容积为14L
RL 液ECF: 80%20%
RL补充时的用量
RL用量
其中
expected PV increment = 0.5 L
Distribution volume = 细胞外液= 14 L
Nomal PV = 3 L
RL用量= 0.5 ×14 ÷3 = 2.3 L
不同晶体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