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上册绘画——特别的我
中班语言活动《特别的我》教案附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特别的我》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认识自我》,详细内容为第一节《特别的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特点和感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的特点,增强自我认识。
2. 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培养幼儿欣赏他人,尊重差异,学会友好相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语言准确描述自己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自我认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镜子、图片、卡片、挂图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神秘礼物(镜子),让幼儿轮流观察自己,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外貌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讲解如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等,引导幼儿学会表达。
例: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我喜欢笑,我喜欢画画……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的引导,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特点,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小组活动(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互相观察、交流,发现彼此的不同,培养幼儿欣赏他人,尊重差异。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特别的我》2. 板书内容:外貌特点:眼睛、鼻子、嘴巴、头发等性格特点:开朗、活泼、文静、内向等兴趣爱好:画画、唱歌、跳舞、玩游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
答案示例:我有一双笑眯眯的眼睛,我喜欢跳舞,我还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
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之处,提高了幼儿的自我认识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表达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多给予关注和指导。
1.绘画《特别的我》

常州悠悠培训“中班美术上”教学活动执教:沈智萍杨宇婷韩立敏李娜地点:东方名园中班对象:中班幼儿时间:2018.9.19活动名称:绘画《特别的我》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用绘画的方式较准确地表现正面人物的外形特征。
2. 进一步观察、了解自己五官和身体的结构。
3. 乐意欣赏、猜测同伴的作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同伴的典型特征。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会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2.物质准备:(1) 教师资源:①电子课件。
②范例:教师的正面自画像(重点强调自己的外形特征,如发型、是否戴眼镜、衣服的颜色等方面)。
(2) 幼儿资源:①《美术。
操作单》第 5~6 页。
②自备材料:勾线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1. 游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 师幼共同玩游戏 2~3 次,幼儿根据教师描述的特征,快速猜出同伴。
教师:我们来玩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请你根据我描述的特征,来猜出他是谁?(如,他是个小男生,头发很短,大大的眼睛,今天穿件有小熊的衣服、条黑色的裤子。
... 他是谁呢?)(2) 教师鼓励幼儿从小朋友的五官、发型等外形特征来回答。
①教师:你是怎么猜出是 X x 小朋友的?②师幼共同总结: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2. 交流讨论,学习画正面人的方法。
(1) 教师:你们看他有哪些部分组成?(请名幼儿站在前面,引导幼儿观察站在前面的小朋友,知道他有头、五官、身体,两只手臂、两条腿。
)(2) 引起幼儿的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①教师:要画我们自己怎么画呢?②教师: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引导幼儿由上至下观察人,知道从上往下画。
)(3) 师幼共同小结:画人的时候从上往下画,先画人的头再画身体,再画手臂,手臂画在身体的最上方,然后在身体下方画出两条腿和脚,最后再添画上人的五官、发型和衣服。
3. 欣赏范画,引起幼儿的兴趣,学会表现个人特征。
(1)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你们猜猜画的是谁?(2)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中人物的特征,结合范画说一说教师的外部特征。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特别的我》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教学计划:《特别的我》教学计划(反思教学)大班艺术活动《特别的我》课程计划(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关键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反映等内容。
儿童合作完成人体的动态绘画和人体的装饰。
请让孩子体验合作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参加大班艺术活动课,来看看《特别的我》课程计划。
设计计划在幼儿园的艺术教学中,我们的孩子如何体验表演艺术?大型艺术活动《特别的我》是指导儿童第一次体验表演艺术的案例。
该活动旨在引导孩子们在动态绘制人体方面进行合作。
人体的装饰使幼儿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并了解美丽在我身边。
它来自我们的生活。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个体,他们的思想和想法将通过行为来表达。
在这个活动中,我遵循动作体验 - 线条素描 - 欣赏 - 共同创作 - 跳舞欢乐庆祝的顺序,让孩子从动作体验开始,并以结束动作表达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做一个,绘画,绘画和说话,随着音乐自由地跳舞。
合作完成大型动态人物绘画作品,通过行为体验艺术,在游戏环境中获得快乐。
活动目标1.儿童合作完成人体的动态绘制和人体的装饰。
请邀请幼儿体验活动期间的合作乐趣。
3,让孩子明白美在我们身边,它来自我们的生活。
4.培养孩子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在同龄人之间大胆沟通。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乐队,7张纸,水彩笔,油画棒,水粉,画笔,抹布,水桶,标志,扇子画,工作服,7组儿童主要困难小组合作描绘了不同的人类动态活动程序1.欣赏粉丝画,激发孩子们的活动兴趣:孩子们仔细观察,这幅画有什么特别之处?你想画一幅特别的画吗?2.游戏《木头人》。
解释规则:首先,让我们制作木人游戏。
所有的女孩都站在前面,听音乐,做各种美丽的动作,当音乐停止时,你必须成为一个美丽的木人。
(签名)男孩们都站在前面。
游戏规则是听音乐,做有趣和荒谬的动作。
当音乐停止时,你必须成为一个有趣,荒谬的木人。
3.教师示范。
孩子们的动作非常特别。
特别的我幼儿园中班教案

特别的我幼儿园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第三单元“特别的我”,主要涉及章节为“我的身体特征”和“我喜欢做的事情”。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以及介绍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画画、唱歌、跳舞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增强自我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表达自己喜好和兴趣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交流的合作意识,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表达自己的喜好。
重点: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间的交流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镜子、画纸、彩笔、玩具等。
学具:小镜子、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大镜子中的自己,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体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自身为例,讲解眼睛、鼻子、嘴巴等身体特征,并让幼儿模仿描述。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身体特征,并在画纸上用彩笔描绘。
4. 分享交流(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幼儿猜一猜是谁的身体特征。
5. 表达喜好(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画画、唱歌、跳舞等,并进行分享。
6. 小组活动(1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互相交流身体特征和喜好,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特别的我》2. 内容:身体特征:眼睛、鼻子、嘴巴等喜欢做的事情:画画、唱歌、跳舞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身体特征和喜欢做的事情。
2.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描述身体特征和表达喜好方面的困难,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课堂所学,让家人了解他们的身体特征和喜好。
同时,教师可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我的家庭”、“我喜欢的小伙伴”等,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特别的我》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特别的我》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特别的我》(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特别的我》(通用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特别的我》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说说我自己》。
教材围绕主题设计了“名字的来历”及“我和别人不同”两个活动内容。
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体会父母的殷切希望;了解自身的特点,增强自信,学会悦纳自己。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承载着众多的故事和丰厚的文化,蕴藏着长辈的殷切希望和深切的关爱。
然而孩子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对自己的名字有所了解,才能真正领会到长辈们倾注的一份关爱和期望。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本年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学生自我评价不当,就容易导致自傲或自卑心理。
引导学生客观、积极地评价自我,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特点,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学会悦纳自己并得到愉悦的体验。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和名字的含义,感受长辈们的关爱和期望;了解自己的特长,为独特的我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是:填写个性小档案,乐于向别人介绍自己,并能接纳别人眼中的自己。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科书中列举了三个名字,只是三个典型的范例,老师应在调查研究本班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予以拓展。
有些孩子对自己的名字也许不满意,教师要予以关注和指导,让他们了解其中的爱的内涵和人文历史的内涵。
教师对“我的档案”可做开放性处理,鼓励学生增减项目。
能为独特的自己感到自豪,能真诚地赞赏别人,并能接纳别人眼中的自己。
设计思路1.钻研教材拓展课程,收集材料开发课程。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特别的我》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特别的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材《特别的我》,具体涉及第三章《认识自己》第二节《我喜欢我》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从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独特性,培养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特点,认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
2. 培养幼儿自我认同感,使其喜欢并接纳自己。
3.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交流自己特点的意愿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性。
重点:培养幼儿自我认同感和与人分享、交流的意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镜子、画纸、彩笔、挂图。
2. 学具: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面镜子,让幼儿轮流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外貌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展示不同小朋友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特点,引导幼儿认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画出自己的样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特点。
4. 分享与交流(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轮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独特之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特别的我》2. 板书内容:我的外貌:眼睛、鼻子、嘴巴、头发……我的性格:开朗、活泼、细心、勇敢……我的兴趣:画画、唱歌、跳舞、玩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自己在幼儿园学到的《特别的我》主题活动,并分享自己的独特之处。
2. 答案示例:我今天在幼儿园学会了认识自己,我知道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个高高的鼻子,我喜欢唱歌和跳舞,我觉得自己很特别!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认识自己方面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活动,让幼儿向家长介绍自己的独特之处,增进亲子关系,同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可以开展类似的主题活动,如《我的好朋友》,让幼儿学会欣赏别人的独特性,增进同伴关系。
《特别的我》幼儿园讲课PPT课件

课程实施-我的名字
《名字的故事》调查表
课程实施-我的名字
《名字的故事》调查表
课程实施-我的名字
名字创意画
本次活动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和 大胆的想象为自己的名字添画喜 欢的事物,增添趣味。
课程实施-我的名字
名字创意画
课程实施-特别的我
我的眼睛大大的,有一对漂亮的双眼皮!
课程实施-特别的我
绘本《独一无二的我》
在本次班本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特别的我”调查记录表及《独一无二 的我》故事,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我们也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特别的自己!
课程实施-特别的我
《独一无二的指纹》
我们手指上有一条一条的纹路,这是什么 呀?
这叫指纹,我们一起来看看指纹的秘 密吧!
《我会......》
课程实施-我能够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们真的长大了、长高了,很多 的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了,我们还 会关心、照顾别人。
课程实施-我能够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尽量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 好,也应该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做事中 树立自尊和自信。
课程实施-长大的约定
三
课程网络图
课程网络图
四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我的名字
名字的故事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们,听听他们的名字 故事吧!
我叫MM,我出生在凌晨4点多,太阳刚升 起来时,爸爸妈妈希望我像太阳一样阳光、 富有朝气。
我叫MM,爸爸妈妈希望我做一个诚实、讲 诚信的人。
我叫MM,爸爸妈妈希望我的一生顺顺利利, 流畅无阻碍。
我们已经上大班了,已经 是大哥哥大姐姐了哦!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特别的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特别的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肖像画》,详细内容为通过观察和了解自己的面部特征,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特别的我”。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自己的面部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自己的面部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让他们学会表现“特别的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镜子。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有趣的谜语,让幼儿猜测,谜底为“镜子”。
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幼儿关注镜子中的自己。
2. 观察与描述(10分钟)让每个幼儿拿着镜子,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然后,教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的面部特征。
3. 绘画指导(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画出自己的面部特征。
(2)教师指导幼儿按照步骤,用画笔和颜料在画纸上描绘出“特别的我”。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独立完成绘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5分钟)让每个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欣赏。
教师对每个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幼儿认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特别的我》2. 板书内容:(1)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2)描述自己的面部特征(3)画出“特别的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想表现的“特别的我”。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是否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描述自己的面部特征?2. 是否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绘画指导?3.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是否表现出对自己特点的认识?拓展延伸:1. 开展一次“我的自画像”主题活动,让幼儿用更多的方式来表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