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片段欣赏

合集下载

【寒假温故】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专项训练——课内阅读(含答案)

【寒假温故】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专项训练——课内阅读(含答案)

【寒假温故】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专项训练——课内阅读(含答案)1.课内阅读《黄山奇石》片段“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的雄鸡。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1)在短文中按照原文填空。

(2)短文向我们介绍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写出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

可是,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

(1)吼(hǒu)ㄏㄡ兽大声叫:牛〜丨狮子〜。

也指人因愤怒而呼喊:怒〜。

“吼”,用音序查字法,应该查音序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该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吼叫”这个词语真有意思,查了字典我知道“吼”就是“叫”的意思,组成词语的两个字意思相近,像这样的词语,上面这段话中还有一个________。

(2)照样子,写一写。

冷得像冰窖热得________ 急得________3.我会细心读文章,并完成题目。

日月潭(节选)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1)这段话共有________句。

(2)从这段话中找岀合适的词语填写。

________的湖水________的小岛________的太阳________的月亮(3)这段话中把日潭比作________;把月潭比作________。

(4)我会写。

雾像________。

初中资料黄山奇石课文原文及赏析

初中资料黄山奇石课文原文及赏析

黄山奇石课文原文及赏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内有
趣的奇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用在山
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丘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大腿抱着腿,一
动不动地蹲在山腰,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
高高的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那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
的雄鸡。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鸣叫。

不用说,这就是著名
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玉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似已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首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旅游区风景
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尤其指
出了黄山的令人难忘奇石有趣极了。

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
的重点段落,分别石景具体情况形象的介绍了四处石景:“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最后一个释义自然
段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出色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注重了奇石的有趣。

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课文中配有两幅色
彩鲜明的图画,分别与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相对应,方便快捷学生了
解这些奇石的形状,能够借助画面在头脑中浮现出这些奇石的天池样子。

仿写黄山奇石片段

仿写黄山奇石片段

在一座一座连绵起伏的山群中,有一座山的山顶特别的起眼,有一只“狗”它抬着头,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那道弯弯的月亮,仿佛对着月亮在嚎叫,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妙笔生花”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只神笔直直的立在山峰上,它的最上面有一朵“花”,就像神笔画出来的一朵真花。

在耕云峰上,有一块可爱的石头,像活泼逗人的小松鼠,拖着尾巴,想跳过万丈深渊,这就是有名的“松鼠跳天都”。

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石头,像一只天狗,它伸着脖子,望着月亮,它好像在和月亮仙子说话,这就是有名的“天狗望月”。

在一座美丽大山的山峰上,有一直“天鹅”他两只翅膀抱着身子,蹲在山头上,一动不动的望着蓝天,远远望去像一只天鹅在孵蛋,这就是有趣的天鹅孵蛋。

“妙笔生花”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支笔直的铅笔,直插云天,笔头上的一棵树就像一朵盛开的花。

在另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天狗”。

它一动不动地趴在山头,抬头望着西天的明月。

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在一座凹凸不平的山峰上,有一只“狗”。

它伸着脖子抬起头,一动不动地趴在山头,望着远远的月亮。

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有一只美丽的天鹅,蹲在高高的山峰上,抬着头,带着微笑,在安静的孵蛋。

这就是有趣的"天鹅孵蛋''。

就说“天狗望月”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只天狗,一动不动蹲在山头。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松鼠”,它两只手抱着一块头,这就是有趣的“松鼠跳天都”。

黄山奇石,个个都形象逼真。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还有块长得像天鹅的岩石。

它趴在山峰上,脖子高高的仰起,在它的肚子下面藏着许多圆形的卵石,好像在精心地孵着蛋。

不用说,这就是“天鹅孵蛋!”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松鼠”眺望着对面的山峰,这就是有趣的“松鼠跳天都。

《黄山奇石》片断赏析

《黄山奇石》片断赏析

《黄山奇石》片断赏析《黄山奇石》一文中,重点讲了四块奇石,一是猴子观海、二是仙人指路、三是仙桃石、四是金鸡叫天都。

现在的人教版中,前三块奇石都配了插图,只有仙桃石没有插图,怎么办呢?用幻灯吧,效果不好,既不清楚,也没有好的幻灯片。

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主意:请同学们看看,这本书的编辑叔叔好像忘了给哪块奇石配插图了?结果这个问题抛出去后, 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小手都举了起来,有的说是忘了给仙桃石配插图,有的说是忘了给天狗望月,还有的说是忘了给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

学生看来是不糊涂的,可一下子又讲了另外几块不是重要的奇石也该配插图,那又如何是好呢?我又趁机引导:你们再仔细看一看,讨论一下,应该给哪一块配插图好?为什么?终于,有个学生发现了,说:应该给仙桃石配好。

因为,前面几块都作了重点介绍,后面是简单的介绍,重点介绍的三块奇石都有了插图,所以我觉得是给仙桃石配插图好。

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同意。

看来事情好解决了。

于是,我又趁机引导:那么,你觉得这块奇石该怎么画好呢?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找,你觉得哪几个词要画出来?谁来试试看?嘿,又有好多小手举起来了。

这样吧,先请大家先读,然后自己画画看。

最后,我请了一位学生上来画,然后,又从课本中,联系形态逼真、恰好这几个词来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竟然激活了。

我真是高兴。

反思: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其情景(境)性特点,我们面对许多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各种随机性偶然性变化,这些变化和情况是具体的确切的并且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它要求我们必须作出某种判断和选择。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

教学创新的基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启发者、咨询者的角色。

教学创新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团队的形成。

归根结底,意味着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得到转变:从单纯道德说教转变为确立人格楷模,从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共同建构知识,从提供标准答案转变为共同寻求新知。

《黄山奇石》片断赏析(精选14篇)

《黄山奇石》片断赏析(精选14篇)

《黄山奇石》片断赏析(精选14篇)《黄山奇石》片断赏析篇1师:出示书中四幅挂图。

师: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吗?生:知道。

第一幅图是“仙桃石”,第二幅图是“猴子观海”,第三幅是“仙人指路”,第四幅图是“金鸡叫天都”。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大“仙桃‘是哪来的?生:是孙悟空去蟠桃园摘桃子,不小心从天上掉下来的桃子。

师:想象力真丰富,还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可真了不起,再想象一下“猴子“看到了什么样的大海?生:无边无际的大海。

生:波涛汹涌的大海。

师:用词真准确,如果你是那位指路的“仙人“会对游客说些什么?生:你们好,欢迎到黄山来旅游。

生:你们好,那边的石头多有趣呀!让我们带你们去吧!师:他们可是个优秀的小导游,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名小导游?(生:想。

)这四幅图就是黄山的四个景点,选择你喜欢的景点向游客介绍。

为了同学更出色地完成这次导游任务,老师建议大家把你选择的内容先练习读一读。

生:(练读)师:(指一名同学读)师:你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生:他把“大桃子”这个词读得很重。

师:你也能读一读吗?生:(读课文)师:谁愿意做小老师,为同学们师范读下一段。

生:(读第三自然段)师:你觉得这位小老师读得怎么样?生:很好,因为她读得很流利,生:还可以,我有信心比她读得更好。

师:你能有勇气向别人挑战,你一定读得一定很棒。

生:(读第三自然段)师:同学们读出了对黄山奇石的喜爱之情,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这些有趣的石头,那你想不想把你知道的介绍给游客?生:想!师:那就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怎样背才能背得快呢?生:看图来背。

生:抓重点词来背。

生:反复读,读熟了再背下来。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选择一种适合你的,练习背一背。

生:(练背)师:(指名背)师:下面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编成导游词。

先自己练说,再说给同组的同学,然后,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到前面来说。

生:(同组练说)师:(巡视,指导学生准确使用词语)生:(推荐代表)师:在他们说之前,你们有什么要嘱咐的吗?生:说话要有礼貌,要先问客人好,并介绍一下自己。

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原文及赏析

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原文及赏析

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原文及赏析1500字黄山奇石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其独特的造型、奇特的颜色和丰富的含义而闻名于世。

黄山奇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自然遗产的代表之一。

下面是黄山奇石的课文原文及赏析,带您一起领略这一美丽景观的魅力。

课文原文:黄山的山石,奇形怪状、五花八门,如猛兽、巨龙、奔马等等,数不胜数。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莲花石”了,它形状特殊,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还有“猴子看海”,它形似一只猴子正仰视大海,十分逼真。

而“笔架石”则形态独特,像是一支坚韧而有力的笔架。

黄山的奇石不仅形状独特,而且颜色也非常丰富多样,有红、黄、黑、白等多种颜色,给人一种非常美丽的感觉。

赏析:黄山的奇石以其形状独特、色彩丰富而闻名于世。

这些奇石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们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每一块奇石都是大自然塑造的艺术品,它们的形态如此奇妙,仿佛来自星球的外星生物。

每一块奇石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山的奇石给人一种神奇和美妙的感觉。

当我们看到一块形似猴子的奇石,会不自觉地陶醉在它逼真的形态中,仿佛看到了一只调皮可爱的猴子。

当我们看到一块形如笔架的奇石,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这是文人雅士办公写字的工具。

当我们看到一块色彩斑斓的奇石,会觉得它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黄山的奇石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遗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石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石头是坚强、固执的象征,也是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石头的形状和颜色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一种启发和思考的力量。

黄山的奇石通过其独特的形态和丰富的色彩,向人们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

黄山的奇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自然遗产的代表之一。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黄山,只为一睹黄山奇石的风采。

黄山奇石是一种自然景观,也是一种艺术品,它们以其独特的形状、丰富的色彩和深刻的寓意而闻名于世。

无论你是艺术家,还是普通人,黄山奇石都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启发。

课文黄山奇石原文

课文黄山奇石原文

课文黄山奇石的描写话说有那么一个地方,美得就像从画儿里走出来的似的,没错,我说的就是黄山。

黄山啊,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尤其是那些怪石嶙峋的石头,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杰作,让人看了直呼过瘾。

咱们先聊聊那“猴子观海”。

你想象一下,有个石猴儿,它蹲在山头,两只眼睛瞪得圆圆的,就像是在全神贯注地看海呢。

这石猴儿啊,可不是一般的猴儿,它像是有了千年的道行,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你站在那儿看久了,说不定还能感觉到它似乎在动,好像在琢磨着啥大事儿呢。

这就是黄山的魅力,能把一块石头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跟它合个影,留个念。

再说说那“仙人指路”。

你走在山间的小道上,突然眼前一亮,嘿,这不有个“仙人”嘛!只见他手指前方,一脸认真,像是在给你指路呢。

这石头啊,真是绝了,它经过风吹雨打,还是那么有模有样,连手指都清晰可见。

你说,这不是仙人下凡,又是什么?每次看到它,我心里都嘀咕:这仙人是不是在等啥人?还是说,他在告诉我们,前方有美景等着我们?黄山的奇石,可不止这俩。

还有那“飞来石”,听名字就让人心里直痒痒。

你说这石头是不是从天上飞下来的?我琢磨着,八成是。

要不,它咋能稳稳地立在悬崖边上,好像随时都会飞走似的。

每次看到它,我都得绕着走几圈,生怕一不小心把它给碰掉了。

这飞来石啊,就像是黄山的守护神,让人敬畏又好奇。

接下来,咱们得说说黄山的云海。

这云海啊,跟那些奇石真是绝配。

你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只见云海翻腾,像是大海一样无边无际。

那些怪石呢,就像是海里的小岛,时隐时现,神秘莫测。

有时候,云海还会变成一条条白练,绕着山峰飘荡,像是在跳舞。

这时候,你要是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就能感受到那种说不出的宁静和美好。

说到这,我还得提提黄山的松树。

那些松树啊,真是让人佩服。

它们长在石头缝里,没有土壤,没有水分,可它们还是长得那么挺拔,那么有精神。

你说,这不是奇迹是什么?特别是那棵“迎客松”,它就像是个热情的主人,伸着手臂欢迎你。

人教版小学语文《黄山奇石》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黄山奇石》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黄山奇石》课文原文及赏析《黄山奇石》课文原文: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奇特,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巨石,像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远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黄山奇石》赏析: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黄山奇石的奇特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神奇魅力。

首先,课文通过“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等具体的奇石形象,让读者对黄山的奇石有了直观的认识。

这些奇石的名字富有诗意,形象生动,既体现了人们的想象力,也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其次,课文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使黄山奇石的形象更加鲜明和生动。

例如,“仙桃石”被形容为“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猴子观海”的形象被描绘为“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些语言描绘使得奇石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

最后,课文以开放式的结尾,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

作者提到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等待读者去发现和命名,这不仅鼓励了孩子们积极观察和思考,也寓教于乐,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黄山奇石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启发了读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是一篇具有很高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优秀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奇石》片断赏析
——尊重主体平等对话
师:出示书中四幅挂图。

师: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吗?
生:知道。

第一幅图是“仙桃石”,第二幅图是“猴子观海”,第三幅是“仙人指路”,第四幅图是“金鸡叫天都”。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大“仙桃”是哪来的?
生:是孙悟空去蟠桃园摘桃子,不小心从天上掉下来的桃子。

师:想象力真丰富,还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可真了不起,再想象一下“猴子”看到了什么样的大海?
生:无边无际的大海。

生:波涛汹涌的大海。

师:用词真准确,如果你是那位指路的“仙人”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生:你们好,欢迎到黄山来旅游。

生:你们好,那边的石头多有趣呀!让我们带你们去吧!
师:他们可是个优秀的小导游,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名小导游?(生:想。

)这四幅图就是黄山的四个景点,选择你喜欢的景点向游客介绍。

为了同学更出色地完成这次导游任务,老师建议大家把你选择的内容先练习读一读。

生:(练读)
师:(指一名同学读)
师:你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他把“大桃子”这个词读得很重。

师:你也能读一读吗?
生:(读课文)
师:谁愿意做小老师,为同学们师范读下一段。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觉得这位小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很好,因为她读得很流利,
生:还可以,我有信心比她读得更好。

师:你能有勇气向别人挑战,你一定读得一定很棒。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出了对黄山奇石的喜爱之情,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这些有趣的石头,那你想不想把你知道的介绍给游客?
生:想!
师:那就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怎样背才能背得快呢?
生:看图来背。

生:抓重点词来背。

生:反复读,读熟了再背下来。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选择一种适合你的,练习背一背。

生:(练背)
师:(指名背)
师:下面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编成导游词。

先自己练说,再说给同组的同学,然后,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到前面来说。

生:(同组练说)
师:(巡视,指导学生准确使用词语)
生:(推荐代表)
师:在他们说之前,你们有什么要嘱咐的吗?
生:说话要有礼貌,要先问客人好,并介绍一下自己。

生:还可以展开想象,详细介绍以下石头的样子和周围的景物。

生:说话的声音要宏亮。

师:现在就请小导游带领我们游览一下黄山奇石。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这一教学片断,教师注意保持了对话双方的平等意识,处处与学生交流沟通。

比如,师生共同探讨怎样有感情地读,怎样背得快,都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崇尚个性发展。

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都得以体现,生命的花朵都得以绽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