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标准、指标与策略

合集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关键指标与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关键指标与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关键指标与标准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校园内外,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性活动,发展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需要考虑一些关键指标和标准,从而获得准确的评价结果。

一、参与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参与度可以反映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从参与度上来评价活动,可以考虑以下标准:1. 参与人数:评价活动的参与度,可以从参与活动的人数上进行评估。

参与人数多的活动,说明活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2. 参与率:参与率反映了参与活动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例。

较高的参与率说明对活动的参与度较高,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较大。

3. 活动反馈:可以通过学生对活动的反馈来评估其参与度。

学生积极参与并且对活动作出积极评价的,说明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较高。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评价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指标和标准来考虑:1. 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否主动参与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2. 创新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展示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3. 动手能力:实践活动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团队协作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三、综合素质的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评价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以从以下指标和标准考虑:1. 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是否能够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

2. 健康生活方式:活动是否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如运动、饮食等方面的培养。

3. 文化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是否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如艺术、音乐、文学等方面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探析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探析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探析综合实践活动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

然而,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评价的指标和方法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一、评价指标的确定1. 目标导向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指标应该与活动的目标密切相关。

评价指标需要根据活动的主题、目的以及参与学生的特点来确定,确保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与活动的目标一致。

2. 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指标应该综合考量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综合素质。

3. 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应该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

评价指标需要明确、具体,并且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量化等方式进行评价,以便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评价。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1. 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

通过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的观察和记录,评价者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水平。

观察法可以直接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动作、表情、交流和行为,从而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水平。

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

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反馈和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活动内容、组织安排、自身收获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见。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进行,提供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数据。

3. 成果展示法:成果展示法是一种直观的评价方法。

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作品展示或成果展示,评价者可以直接观察和感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成果展示可以包括学生的作品、报告、展示文稿等,以直观地展示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输出。

4. 口头表达法:口头表达法是一种能力综合评价的方法。

通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对话,评价者可以直接了解学生的思维逻辑、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关键指标与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关键指标与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关键指标与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是高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时,需要明确评价的关键指标和方法,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本文将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关键指标和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关键指标1. 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指标之一是参与学生是否达到预设目标。

这包括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评价者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过程和成果来确定目标的达成情况。

2. 综合能力提升情况:综合实践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评价者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情况。

3. 学习动机和态度:参与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时间,评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评价者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以及自我评价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4. 实践成果和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能够生成有实际意义的成果以及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评价者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成果展示和听取他们对实践活动的影响评价来确定实践活动的效果。

二、评价方法1.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参与和学习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并能深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学生自我评价的形式可以是书面报告、口头陈述或通过反思日记等方式。

2. 教师评估:教师是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人员。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实践过程、作品展示、团队合作等方面,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3. 同伴评价:同伴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补。

同伴评价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互评表、评价工具等方式进行实施。

4. 外部评价:外部评价可以与其他学校或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以获取更广泛的评价意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 ppt课件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 ppt课件

(三)实践的育人价值
1.实践的形态 ●实践的要素:主体、对象、过程、条件。 ●三种最普遍的实践样式:工具性实践;关系性
实践;知识性实践。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表象是感性
活动,但其基础是理性的,是对感性的超越, 最完善的、最深刻的实践是反思性实践和创造 性实践。
2.实践问题既是知识论的问题,也是存在 论、主体论的问题
●观念的生成与社会性素质的生成:实践出真知; 个人知识和个性化意义的建构;
●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建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价值取向
1.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及其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既属于课程政策的范畴,
也属于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范畴。 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对课程设计的科学性、课程实施的状况,以 及学生发展水平等问题所作的判断。
三、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构成
评价制度系统
评价指标系统
评价策略系统
评价督导制度
学生评价指标
评价工具
评价诚信制度 评价管理制度
教师评价指标
学校、基地 评价指标
评价运行 评价结果应用
四、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以学生发 展评价为例
(一)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体 系
1.中小学生实践能力表现标准的核心维度 (1)实践能力的表现性要素
例:日本广岛综合活动学习评价指标
1)信息处理技术·能力 ●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术与能力 ●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分析和选用适当的信息 ●运用概念图式整理与表述信息
2)表现的技术与能力 ●运用写作、绘画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 ●具有个性的表达 ●问题解决过程中合理地表述观点 ●应用本人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并适当加以区分
(二)中小学人才培养方式的局限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及方法探析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及方法探析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及方法探析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科综合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并向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标准及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1. 目标导向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该以活动的目标为导向,评估学生在活动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这一标准要求评价者在设计评价方法时,需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并将评价结果与目标进行对照,以确定学生的表现是否达到或超越了预期。

2. 任务完成度: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还需考察学生对任务的完成度。

任务的完成度表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任务要求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评价者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查阅学生撰写的实践报告等方式来评估学生对任务的完成度。

3. 协作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多涉及团队合作,评价者应当考察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和责任心。

协作能力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协调、合作的能力,评价者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团队中的角色扮演、交流合作过程以及团队成果来评价学生的协作能力。

4. 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中还要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者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在活动中的创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等来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

5. 综合素养: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还需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包括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艺术修养等。

评价者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言行举止、参与活动的态度和习惯等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1. 观察评价法:观察评价法是常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之一。

评价者通过直接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记录学生的行为、态度、情感等,并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估。

构建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

构建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

构建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科学评估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全面了解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构建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对于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目标、原则和方法进行阐述,并提出一套有效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以期为实践活动评价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目标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核心目标是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评价体系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突出实践导向:评价体系应突出实践导向,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丰富经验和创造力的评价。

2. 综合素质评估:评价体系应能够评估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包括学科知识、创新思维、沟通协作、实践技能等方面,全面展示学生的整体素质。

3. 个性化评价:评价体系应能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尊重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

二、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原则在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原则:评价体系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评价指标应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应可靠、准确。

2. 全面性原则:评价体系应全面评估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和素质,避免片面评价和功利导向。

3. 个性化原则:评价体系应能够区别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指标。

4. 持续性原则:评价体系应具备持续性,能够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长和发展进行跟踪评估。

三、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方法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方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评价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包括考核、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的关键指标与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的关键指标与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的关键指标与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衡量和评估,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自身潜能,提高综合能力。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时,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的关键指标与方法。

首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与目标对于确定评价指标至关重要。

综合实践活动通常包括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创新实践等多种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确定评价指标时,应考虑到这些特点与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关键指标:1. 综合素质指标: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来评估;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学生提出新颖的创意、解决难题的能力来评估;合作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来评估。

2. 实践能力指标:包括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技能等。

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在实验室或实地实践中的实际操作情况来评估;实验设计能力可以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来评估;实验技能可以通过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巧的程度来评估。

3. 社会责任指标:包括学生的社会意识、责任感和公民素质等。

社会意识可以通过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表达来评估;责任感可以通过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和承担责任的程度来评估;公民素质可以通过学生的公民行为和社会道德表现来评估。

除了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还需要使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公正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1. 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观察法可以结合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例如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角色扮演、演讲或展示等活动中的表现。

2.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问卷调查法可以帮助评价人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对他人的评价,同时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意见。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探析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探析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探析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是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估和反馈的一种体系。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情况,同时提供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本文将对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进行探析,包括其特点、构成要素和评价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多元化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如学生的项目报告、实际操作情况、综合素质评价表等,以全面了解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通过多元化评价,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第二,个性化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强调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

评价过程需考虑学生的特长、兴趣、个人发展情况等因素,充分体现个性化评价的价值。

通过个性化评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第三,综合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注重综合性评价,即综合考虑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表现。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仅要发展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创新精神、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

综合性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促进其全面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目标设定、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首先,目标设定是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首要任务。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和发展,并为评价提供依据。

其次,评价内容是评价体系的核心部分。

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展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如专业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评价指标是衡量学生表现的具体标准。

评价指标应具体、明确,能够反映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真实水平。

评价指标可以通过专家讨论、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确定。

最后,评价方法是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方法应包括量化和非量化的评价方式,既需要考虑学习成绩和实践操作成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态度和发展潜力。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考核、实际操作、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学习:guided practice; independent practice; ●实践课程:如美国和德国的设计学习(design learning)、应用学习(applied learning)、技术 实践课程、自然与社会研究(studi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即STS)、法国的动手 做(hands-on)、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基于 课题的探究学习、社会参与的体验性学习, 2003年后更名为“综合活动学习”)。
斯蒂芬是个成熟、友好的女孩。她在小 组中做得也不错,我经常看见她给同学讲解 难题。另外,我们课下经常交流,她既和我 分享她的经历,又喜欢问我有趣的问题。 我相信,斯蒂芬在大学里会继续在个人 学术方面取得进步,获取成功。她是宝贵的 财富,我毫不保留地推荐她。
凯瑟琳
谢谢!
欢迎访问中国综合实践活动网: 欢迎订阅中国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会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
例:美国教师给学生写的评语
斯蒂芬去年10月到沙龙中学读书,我教 她法语。法语对她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令我惊奇的是,斯蒂芬在短时间内就都学会 了。她不时地展示她的语言天赋,在班里成 绩最好(从开学第一天起,她的分数没有低 于A的)。她对细节和微妙的语法差别有敏 锐的目光,她能成功地记住新词汇并在文章 中创造性地应用。斯蒂芬学习勤奋、自觉, 总是认真地完成作业,以自己的努力和精确 超出我的预期。
一、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 式
(一)实践教育的变革 1.中国的传统 ●墨子主张“述而作”,“以行为本”;强 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教育, 主张“身教重于言教”。 ●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重 视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是其全部教育 思想的精髓和灵魂。
●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一件 事,不是三件事”。 ●文革期间过于极端的教育与生产劳动同一。 ●20世纪80年代的“课外活动”。 ●1992年第七次课程改革的“活动课”。 ●2001年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中小学人才培养方式的局限性
●过于注重认知教育与训练,崇尚书本、 崇尚传统、崇尚权威;轻视经验、轻视实践、 轻视生活。 ●教育过程的“去情景”“去过程”必然 导致教学过程的丧失,“过程”变成“流 程”,知识教育越来越狭隘! ●长期的应试教育,人才培养远离社会和 生活,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基本能力、基本态 度、基本经验!
●1938年澳大利亚出版的一本书《公立学校中的实 践教育》(Practical Education in Public Schools) 就图文并茂地记载了新南威尔士的学校实施的实 践教育。 ●1960s-1970s,施瓦步的“实践:课程的语言”, 确立了实践的课程教学价值。 ●1980s以来,国际上盛行的多样化的实践教育范式。
评价运行
评价管理制度
学校、基地 评价指标
评价结果应用
四、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以学生发 展评价为例
(一)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体 系 1.中小学生实践能力表现标准的核心维度 (1)实践能力的表现性要素
●情境体验与理解能力 工具性实践 ●工具体验与操作能力 ●方法体验与思维能力 实践理性
(2)实践是人作为一种社会生命的根本 存在方式。 ●人存在于关系之中,即存在于生活世界 之中。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是由客观 世界、社会世界、精神世界组成的。 ●实践是人建立与生活世界关系的根本方 式。人是向死而生的动物,其社会生命是 在life facts, life world, life practice中得到 丰满和充盈的。
(三)实践的育人价值
1.实践的形态 ●实践的要素:主体、对象、过程、条件。 ●三种最普遍的实践样式:工具性实践;关系 性实践;知识性实践。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表象是感 性活动,但其基础是理性的,是对感性的超越, 最完善的、最深刻的实践是反思性实践和创造 性实践。
2.实践问题既是知识论的问题,也是存在 论、主体论的问题 (1)知与行、认识与实践是一体的两面, 是一种对偶关系。 ●知识之于人的发展,其本体价值在于使 人获得对外在的对象性理解。实践之于人 的发展,其本体价值在于使人与外在构成 一种关系存在。
1.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及其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既属于课程政策的范畴, 也属于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范畴。 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课程设计的科学性、课程实施的状况, 以及学生发展水平等问题所作的判断。
2.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应回答的基
本问题
(1)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指导思想; (2)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标准; (3)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内容; (4)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 (5)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结果的应用; (6)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标准、指标与策略
郭元祥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中心 常务副主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专家工作委员会 委 员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 负责人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 副理事长 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 主 任 guo3522@
2.国际的传统 ●1798年,美国艾吉沃斯出版了《实践教育 (Practical Education)》;1914年英国学者里格 的著作《会思考的手》(又名《小学中的实践教 育》)记录了英国的小学广泛开展的实践教育。 ●1896-1903年,杜威的“八年研究”,崇尚经验、崇 尚活动、崇尚实践,赋予了经验和实践以教育的内 涵。
3)内容· 思考· 判断能力 ●自主地提出活动课题 ●论理的合理性 ●课题设计的明确性 ●内容的适切性 ●深入地分析课题的意义 ●学会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4)兴趣、关心与态度 ●兴趣与意念的发展 ●活动的参与程度 ●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积极参与活动的评 价 ●自主学习与自我反省,以及自信心的增强
精神世界
自-我关系物-我关系源自我-你关系自然世界
社会世界
●人的存在、人的生成需要排除人对内心的 孤独感、对外部世界的迷茫感、对生活的陌 生感和对现实的厌恶感,关注内心自由。
--萨特说:“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必 须自由地为自己作出一系列的选择,正是在自由的选择过 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但人必须对自己的所有选择承 担全部责任。”
3.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价值取向 ●发展性评价;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表现性评价与差异性评价; ●“自我参照”而非“科学参照”; ●社会责任感与核心学科能力评价并重。
三、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构成
评价制度系统 评价指标系统 评价策略系统
评价督导制度
学生评价指标
评价工具
评价诚信制度
教师评价指标
3.实践的教育价值即对于人的生成的发展价值 ●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形成经验;改造经验; 重组经验; ●关系世界的建立:“进入世界”并于对象化 的世界建立一体化的和谐关系; ●观念的生成与社会性素质的生成:实践出真 知;个人知识和个性化意义的建构; ●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建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价值取向
●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
(2) 与实践相伴随的关键素质:5“i” ●information,信息搜集与处理 ●interest,兴趣培育 ●inquiry ,探究能力 ●intelligence,智力发展 ●intuition,感悟提升
2.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表现评价指标: 综合能力 ●活动的目的性与规划能力 ●活动的主体性与合作能力 ●活动的社会性与责任感 ●活动的互动性与交往能力 ●活动的工具性与操作能力 ●活动的体验性与反思能力
(二)学生发展评价方式 1.主体多元 2.标准多维 3.方法多样 4.民主公正 5.结果有效
例:日本广岛综合活动学习评价指标
1)信息处理技术· 能力 ●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术与能力 ●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分析和选用适当的信息 ●运用概念图式整理与表述信息 2)表现的技术与能力 ●运用写作、绘画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 ●具有个性的表达 ●问题解决过程中合理地表述观点 ●应用本人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并适当加以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