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翻译技巧和特点word版本

合集下载

散文英译的形似与神似

散文英译的形似与神似
文体与翻译 散文翻译




一、散文的三个特点 二、散文翻译的技巧 1. 灵活用词,传神达意 2. 句式的对等 3.“形”变而“神”不变 三、朱自清《匆匆》两个译本比较 (张培基 VS 朱纯深)
散文主要有三个特点: 1.
篇幅短小,题材广泛,精练隽永, 耐人寻味; 2. 散而不乱,形式灵活; 3. 长于抒情,语言优美。



(7)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 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柯灵,《巷》) The lane, in the terms of the art of urban architecture, is like a piece of prose of gentle gracefulness or a painting of classic elegance and simplicity. gentle gracefulness使原文两个并列形容词“飘 逸”“恬静”转变为“定语+抽象名词”的形式,内 容不变,是文学翻译常用方法。



就翻译技巧而言,在散文翻译中,要特别注意句子 的动态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 一方面,在汉英差异较大时,要根据句子之间的逻 辑意义,对句子进行重组,用英语的思维习惯来表 达汉语的意思; 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句子的修辞风格形式,尽可能 保留体现原文风格的句式,这样才能既把内容译透, 又把风格译好。




(5)可是要想结婚,第一要有钱,第二要有闲, 第三要有职,这潘驴……的五个条件,却也很不 容易办到。 (郁达夫:《谈结婚》) 译文: But, to get married, you need to have five prerequisites, namely, money, leisure, employment, good looks and potentness, of which all are not always available. “潘驴”源自《金瓶梅》第三回,指“潘安的貌” 和“驴大行货”,在文中分别指第四、第五两个 条件。 “潘,驴,邓,子,闲”。 邓:邓通 子:绵里针。

散文翻译的艺术-2019年精选文档

散文翻译的艺术-2019年精选文档

散文翻译的艺术翻译是一种艺术。

严复曾用“信、达、雅”三字来诠释这种艺术。

他认为“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忠实的前提必须是准确理解、正确表达。

“达”就是通顺易懂,而“雅”必须以“信”为准则,否则再“雅”的语言文字也如空中楼阁,没有实意。

也就是说,翻译就是在“求真”的基础上“求美”,使译文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境界。

在群星闪耀的世界文坛里,各类文体都闪烁着自己的光芒。

然而,散文,以他通俗易懂,孕意悠长的特点,成为大众的亲耐。

巴乌斯托夫斯基说过,“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里饱含着果汁一样”,由此可见散文的特点“体物写志,行散神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指写法不拘形式,清淡自然;神“聚”指意旨明确集中,虽散而聚;既有豪放的特色,又有清幽的特征。

如果说简约与节奏称的是美的话,那么对于散文的翻译则是这两种美的结合。

对于散文的翻译如果过于拘泥于原文的句法和结构等形式,翻译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只是“貌”合“神”离,只有将文章内在的思想和感情用散文的形式翻译出来,译文才称得上翻译的佳品。

就拿《匆匆》一文来说,最耳熟能详的译文属张培基和朱纯深的翻译。

他们翻译各有千秋,都是对《匆匆》一文的翻译佳作,但两者有着极大的不同。

首先从散文的形式上来说,散文贵以巧妙的构思创作隽永的境界,通过读者的联想和再创造活动,扩大其生活容量,加深其艺术感染力,这就要求在对其翻译时,译作要更忠实于原文,才能将散文的特点和感情传达出来。

张的译文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句式多样,可见其翻译的浓厚功底,但正因其过分复杂而与散文要传达的感情不合,与此同时还增加的了阅读的难度。

相反,朱的译文,长短句交错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字韵律,用词通俗易懂,便于读者抓住文章的精髓,体会散文的意境美。

他的译文称得上清新自然,又带有一股淡淡的忧伤,诵读之时琅琅上口,给读者留下美的享受。

例如对“时间流逝”一词上的处理。

张译为“Thus 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 vanishes in the rice bowl when I have my meal; passes away quietly before the fixed gaze of my eyes when I am los tin reverie.”,而朱则译为“Thus ― 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 wears off in the bowl when I eat my meal, passes away before my day-dreaming gaze as I reflect in silence.”其中flow away,wear off,pass away三词,节奏轻快,每一个字都洋溢着美感。

散文翻译的技巧

散文翻译的技巧

散文翻译一、散文的特点散文是文学中常见的体裁,它选材广泛,结构灵活,表现手法多样,如叙事!抒情!议论等,主要特点是:体物写志,行散神聚。

“形散“是指散文运笔如风,不拘形式,清淡自然; “神聚”指意旨明确,紧凑集中,既散得开,又收得拢;既有豪放的特色,又有清幽的特征。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里饱含着果汁一样(巴乌斯托夫斯基语)。

优美的散文艺术性在于新颖的构思,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像,简洁精粹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意境"散文也常常被比作小而境界深邃的园林。

作者运笔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字斟句酌,环环相扣,使读者浮想联翩。

文论家刘勰说道: “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由此可见散文贵在以巧取胜,以巧妙的语言、巧的意境来打动读者,给读者以最大审美愉悦。

既然散文有丰富的艺术魅力,那么它的审美效果又如何在译文中传达呢?俄国著名翻译家吉加切奇拉泽在《文艺翻译与文学交流》一书中谈到文艺翻译的总的指导原则时认为:“理想的文艺翻译首先是在艺术上,而不是在语言上和原文一致。

即使达不到这一目标,也应全力以求,离目标越近越好”。

在加氏看来,作家的思想表现在文字形象以及一定的语调和节奏结构上,每个句子由若干语调、意群或若干句素组成,它们的意义合构成句子。

因此,他认为文艺翻译的过程也应当根据上面的模式进行。

不过译者不能机械地重复创作过程的所有阶段,译者应努力把通过文字形象表达的原作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当然同时要有兼顾文学文本所特有的语调、节奏和句构特点,作为文学翻译形式之一的散文翻译,自然也要求译者在传译过程中,不仅要传达出原文的语流!节奏和句子结构等语义信息,更应着重传达原文的艺术神韵,以使目标读者在读译文时可以获得和原文读者读原文时同样的语义和美学的双重享受。

页脚内容1二、散文英译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一)句子短小精悍,结构简单从理论上说,英语语言与汉语语言相比,英语句子“常常是环扣相嵌,盘根错节,句中有句”,也就是所谓的“楼房建筑法”(architecture style) 。

散文,古文英译技巧

散文,古文英译技巧

散文,古文英译技巧摘要:一、引言:散文与古文的关系二、古文英译的重要性三、古文英译技巧概述1.词汇选择2.句式调整3.文化内涵的传达四、具体实例分析1.诗词翻译2.散文篇章翻译五、总结:古文英译技巧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正文:【引言】散文与古文,一脉相承,都是我国文学的瑰宝。

在现代社会,古文英译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既能让外国读者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韵味,又能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那么,如何更好地实现古文英译呢?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实用的古文英译技巧。

【古文英译的重要性】古文英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是传播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古文英译,外国读者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从而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其次,古文英译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影响力。

最后,古文英译对于提高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素养和翻译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古文英译技巧概述】在进行古文英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选择: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汇。

这包括选择古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同时,还要注意词性的转换,以使译文更加地道。

2.句式调整:古文句式与现代英语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句式进行调整。

可以采用倒装、分句等手法,使译文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3.文化内涵的传达:在翻译古文时,要充分考虑文化内涵的传达。

这包括对古代习俗、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等进行解释,以帮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

【具体实例分析】1.诗词翻译:在诗词翻译中,要注意保持原诗的韵律和意境。

例如,可以将五言、七言诗转换为英语的抒情诗或自由诗,同时尽量保留原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散文篇章翻译:在散文篇章翻译中,要注意把握文章的行文风格和主题。

例如,可以将古文的议论、叙事、描写等手法分别对应到英语的议论、叙述、描绘等表达方式。

【总结】古文英译技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运用这些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播我国古代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散文翻译技巧教学内容

散文翻译技巧教学内容

例2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As far as eye could see, the pool with its winding margin was covered with trim leaves.
----All over the pond with its winding margin what meets the e.ye was a field trim leaves.
例4
连夜雨雪,一点星光都看不见。 It had been snowing all night, not a single star in sight. (译文snowing、single、star、sight用s押头韵,用night和sight 押尾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音律,还要注意保持原作 的感情、韵味、意境和风格。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品, 翻译后还应该是艺术品。
例3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 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And starring these tiers of leaves were white lotus flowers, alluringly open or bashfully in bud, like glimmering pearls, stars in an azure sky, or beauties fresh from the bath.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英国散文翻译家Hilaire Belloc 为文学散文翻译制定了6 条. 原则,认为翻译的本质是异地之魂假借本地之躯的复活 (the essence of translating is the resurrection of an alien thing in a native body) ,强调散文的翻译不能拘泥于原文之字句,要 视段落或部分为整体。

散文翻译教案模板

散文翻译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翻译散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1. 散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2. 散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把握原文的意境和情感。

2. 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难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散文翻译的案例和练习。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和翻译练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散文的特点,强调散文翻译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散文翻译的理解和看法。

二、散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 教师讲解散文翻译的五个基本原则:忠实于原文、通顺易懂、保持原意、尊重原文风格、兼顾文化差异。

2. 学生结合案例,分析这些原则在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三、散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1. 教师讲解散文翻译的几种常见方法:直译、意译、加注、省译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每种方法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四、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篇散文,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翻译技巧。

2. 学生尝试翻译片段,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一篇散文翻译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展示翻译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散文翻译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翻译练习中的心得体会。

二、散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1. 教师讲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散文翻译的影响,强调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2. 学生结合案例,探讨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难题。

三、散文翻译实战演练1. 教师选取一篇较有难度的散文,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2. 学生分组进行翻译,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翻译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一篇散文翻译作业,要求体现所学知识和技巧。

散文翻译

散文翻译

散文翻译Translation of essays什么是散文?广义而言,凡是不属于韵文的文章都可称为散文。

西方人甚至把小说也包括在散文之内;我国有些现代叙事性文章名为散文,但称之为小说也无不可。

不过,严格说来,我们说的散文应相当于西方的Essay,与诗歌(poem)、小说(novel)、戏剧(drama)并起并坐,文字一般都比较短小精炼,如随笔、小品文、杂感、游记、日记、书信、回忆录、通讯报道等等。

英汉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最灵活、最自由的文体。

它篇幅短小、题材广泛;结构散而不乱,形式灵活;散文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多辞藻华美,或文意浓郁,文采飞扬的特点;然而英语则措辞简洁、文意客观、文采朴素。

英汉语言的天然差异给散文的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散文的翻译不能机械地直译。

散文翻译的特点散文的特点决定了散文的翻译必须是灵活地将“形”与“神”统一。

许渊冲在谈到文学翻译时说:“文学翻译不单是译词,还要译意:不单要译意,还要译味。

”,并形象地用数学公式表达为:“译词:1+1=1(形似),译意:1+1=2(意似),译味:1+1=3(神似)”。

所谓“译味”,是指译者要注意作者的语言风格。

下笔翻译之前先辨别文章的文体色彩,熟悉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译入语中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来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使译文与原文的文体色彩相符合,达到形式与功能的对等。

注意汉英散文翻译中的民俗文化误译他是趟着雾走的,步子很飘,他背着花篓,篓里装着粮食,鼓的。

”(《家乡》)译文: He went off walking on air, his steps fairly flew. On his back he lugged an embroidered basket,in the basket bags of grain-bulging-ones stood at attention.“花篓”翻译成“embroidered basket”是不恰当的。

张培基关于现代散文的翻译特征-文档

张培基关于现代散文的翻译特征-文档

张培基关于现代散文的翻译特征这篇论文研究讨论的就是张培基关于现代散文翻译的特征。

他的翻译作品所展示出来的深厚的中文功底和透彻的理解以及扎实的英语技能无不让我们折服,也是我们文学翻译实践的指向标。

文本基本意义的翻译是翻译的基本要求,这其中包括了选词,细节翻译和句子结构的重组。

张先生在处理基本意义的翻译时,有自己独特的译法,且译出来的作品忠实了原文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 细节翻译和选词要准确地表达文章深层次含义以及传达出作者的正确观点的时候,细节翻译非常的重要,而张培基先生非常了解这一点,他的译文总能够准确挖掘出文章的深层次含义。

鲁迅先生的《螃蟹》中,形容螃蟹,他用了“身体还软”这个词,我们知道这里所指的是螃蟹的壳,翻译时,张先生将其译成了“with his new shell still being soft”而不是生硬地译为“with his body still being soft”。

又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中的“食品”二字,因为文中也提到了他们要开一个收获节,所以在翻译时,将“食品”译成“goodies”就比直译的“food”要更加形象些。

上面几例都充分的反映了张培基先生对于细节翻译的重视,也从这些例子,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了翻译过程中,我们要多注意意思的准确性和清晰性的表达。

2. 文言文的翻译中国现代散文中常常会包含些文言文,张培基先生的译文中总能够非常准确地将其翻译出来并且能够在目标语中维持其古文的特点。

例如,梁实秋先生的《时间即生命》一文中,“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源自于《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张先生将其译成“Confucius talked of his own aspirations to give 50 years to the study of Yi”。

梁先生的另一篇文章《学问与趣味》中也有这样一句“只是无所为而为”,张先生对这句话做了深刻的理解,将其暗含的意义理解为“只是为研究学问而研究学问”,所以就有了译文“solely for its own sake”, abridged from the meaning of “solely for the sake of scholarly stud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翻译散文的要领:
第一、准确把握原文的内容和风格。

朴实无华有口语化倾向,典雅华丽浪漫抒情,还是修辞多样形式工整?
第二、在语言、句式、结构、修辞等方面忠实地重现原文的内容与风格。

二、现代散文特点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三、要素
第一、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第二、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四、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翻译家张培基先生保存散文风格方面的技巧值得学
习:句子短小、精悍,结构简单;用词简单、明了;修辞处理合理,力求通俗易懂;
语言逻辑关系清晰;对文化因素处理得体,读者对译文无理解障碍。

以上技巧的合理运用,翻译工作者可以此为鉴。

五、散文翻译原则:
1、文气贯通,气韵生动
英国散文翻译家Hilaire Belloc 为文学散文翻译制定了6 条原则,认为翻译的本质是异地之魂假借本地之躯的复活(the essence of translating is the resurrection of an alien thing in a native body) ,强调散文的翻译不能拘泥于原文之字句,要视段落或部分为整体。

翻译要“以意译意( translate intention by intention) ”,以意译意”与林语堂提倡的翻译要“翻译要遵循行文之心理”是高度一致的,这样可以摆脱原文字句的束缚,有利于发挥译入语的优势。

2、传神写照———“意,气,文”三位一体
在散文翻译中,我们要想译得曲尽其妙,须得传神地摹写作者的气质神韵。

每一个作者有每一个的个性特点、气质精神,着手翻译之前,要先对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其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创作风格等,这样的翻译方能做到传神达意,否则,难免貌合神离
3、文学翻译非文字翻译
讲求整体效果,即“神韵”。

有些表面忠实的译文,失去了散文的文采,文雅,便失去了自身的价值,终究是失败的译文。

六、从篇章翻译看散文翻译
1、标题的翻译技巧
眼睛对于人来说, 是他们心灵的窗户; 而标题对于一篇文章来说, 就是它的眼睛。

标题凌驾于篇章之上, 却植根于篇章之中。

在翻译时必须牢记: 一是真正看懂全文之后再决定译名; 二是译出的标题必须符合通用的翻译标准: 忠实、通顺、有美感。

在翻译标题
时, 译者充分考虑了两种语言的不同习惯和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 注重准确选词、增词、结构转换和结合上下文语境的理解来完成。

翻译者在翻译一篇文章的题目时, 不能割裂文章与题目的关系撇开文章内容纯粹地就题目翻译题目, 这样很容易翻译地不够准确, 甚至与原题目或文章内容相差甚远。

只有在把握了全篇文章的内容之后, 再决定题目的翻译, 这样才能把原文的题目成功地翻译成英文。

对于文学翻译来说, 仅仅忠实与通顺还很不够, 还要尽可能彻底地保留原作的美学价值
2、标点符号的转换
根据英汉标点符号对比, 汉语和英语都有16 种, 可以说在用法上是大同小异或基本相同的。

但是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却不可机械对应。

照搬, 会在达意和传神方面留下诸多遗憾。

文章中根据上下文语境的需要做了一些处理和调整, 更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

3、词的表现力和修辞手段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翻译成另一国文字, 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张的痕迹, 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利用增减词、词性的转换或修辞手段使文字更具感染力, 并使英译文既能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又着力保持原作的神韵和风姿, 达到原作的艺术效果。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特别注意忠实于原文而又不拘泥于原文, 在传达意义和神韵上能与原文保持一致, 采用了增词, 减词, 变通等多种手段, 显示了译者良好的英汉语言文学修养和精湛的译笔, 同时也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美感。

4、句子层面的巧妙处理
A. 句子的衔接和连贯
由于东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角度不同, 其语言表述上的差异当然也是不可避免
的。

例如: 汉语中主语有时可以甚至必须省略, 多个没有主语的句子可以并列在一起。

但是英语的句子结构多以主语+谓语的形式出现。

在照应方面, 英语可用定冠词, 而汉
语没有定冠词; 英语人称代词以及响应的限定词的使用率也大大高于汉语。

在句内词语
的关系方面, 汉语经常省略连接词语, 依靠句内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达到连接
的目的, 英译时则要适时地增加关联词语, 把原文的这种内在联系揭示出来, 以避免句
子结构松散或脱节。

B. 句子的分译和合译。

(汉语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但英语散文的行文紧凑严谨。

)
5、习语的翻译
译者把原文的一些语句巧妙地翻译成英语中的习语; 同时也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来处理原文中的一些习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