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技术讲义(天津)

合集下载

防爆知识讲义[2010.6]

防爆知识讲义[2010.6]

防爆知识讲义爆炸: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具有声响的现象叫做爆炸。

爆炸也可视为气体或蒸汽在瞬间剧烈膨胀的现象。

防爆:防止爆炸的产生必从三个必要条件来考虑,限制了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就限制了爆炸的产生。

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爆炸性物质(flammable air flammable dust):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空气或氧气(air or oxygen)。

(3)点燃源(source of ignition):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隔爆:当电气设备外壳内导电部件产生的电火花使外壳内可燃气体发生爆炸时,决不能引起设备外壳外部周围可燃气体混合物发生爆炸和燃烧,这种性能称为隔爆。

防爆设备的失爆:凡失去耐爆性能和不传爆性能的隔爆外壳均叫隔爆外壳的失爆。

失爆:隔爆电气设备外壳失去隔爆性和耐爆性。

Ex"为通用符号,表示Ex——中国及国际电工委员会防爆标志"d"表示次防爆型式为"隔爆型d". "Ⅰ"或"Ⅱ"表示电气设备分类,Ⅰ为煤矿用电气设备,Ⅱ为除煤矿外其它爆炸性气体环境用设备.其中,Ⅱ类隔爆型"d”和本质安全型"i”电气设备又分为ⅡA,ⅡB和ⅡC类."T3"表示温度组别.防爆设备运行环境:环境温度-20O C~40O C,环境气压0.8~1.1Mpa隔爆型电气设备(d):是指把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和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的电气设备。

增安型电气设备(e):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或危险温度,并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规定过载条件下出现点燃现象的电气设备。

防爆知识课件

防爆知识课件

丙烷
乙烯 氢气
2
2.7 4
9.5
34 75
180
60 20
IIA
IIB IIC
一、隔爆型电气设备 1、隔爆型电气设备的特征 共同特征:将正常工作或事故状态下可能产生火花 的部分放在一个或分放在几个外壳中。这种外壳应能承 受可能进入其内部的可燃性气体的爆炸,而不至于损坏 或产生永久性变形,并且不致使内部产生的火焰通过外 壳上任何接合面或孔眼点燃外部的可燃性气体。因此, 要求隔爆外壳具有隔爆性和耐爆性。 隔爆性,又称不传爆性。 耐爆性,指隔爆外壳的机械强度。
电气间隙:指两个导电部分间的最短空间距离; 爬电距离:指两个导电部分间
1140V
最小电气间隙(mm)
6
10
18
最小爬电距离(mm)
10
25
45
本安型Ex"i"
L C Uo Io
R
V
特性 • 低功率技术限制了电压、电流,把功率 限制在点燃危险气体的最低要求之下 • 元件可靠性、距离和隔离 • 两类: “ia” 允许两个故障 “ib” 允许一个故障
隔爆型Ex d I
连接宽度
开口
• • • •
缺点 并非所有人都了解其工作原理 封装大而重,对电缆也有特殊要求(导管, 衬垫, 封装等) 不允许带电开盖操作 打开封装需要特殊工具 安装和维护的错误会导致危险的情况
符合防爆标准的设备标志 防爆方法: d 隔爆型 p 正压型 m 浇封型 o 充油型 q 充砂型 e 增安型 ia 本安型. a* ib 本安型. b* n 无火花型 s 防爆特殊型 气体类别分组 I 甲烷 (矿井) II 气体-蒸汽 (表面)
Ex __
__
2、隔爆型电气设备隔爆原理 ⑴隔爆间隙、有效宽度、粗糙度:内部爆炸火 焰通过结合面间隙向外传播时,金属壳体的吸热 灭火和冷却作用,使火焰熄灭并迅速降温,避免 传爆; ⑵机械强度:壳体内发生最严重的爆炸时,所 产生的高温高压不致使外壳变形或损坏。

防爆电气技术讲义

防爆电气技术讲义

防爆基础知识讲义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说明:此讲义为内部资料,其版权归**控股集团所有,不得翻印复制。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政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高度重视,积极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素质,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几年,国家政府相继实施了《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已经作为全国各行各业安全生产的方针。

如何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避免财产的损失体现在作业场所的各个环节。

防爆电气设备是一种安全电气设备,尤其在石油、海洋石油、石油化工、化学工业、制药和军工等行业的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的具有爆炸危险的环境中,如何正确选型、安装、使用和维护防爆电气设备/系统尤为重要,是避免爆炸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将直接影响到人身安全和财产的损失。

因此,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是上述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部分。

由于防爆电气设备的特殊性,其安全性能不仅取决于产品质量,而且取决于设备的正确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以及特殊环境(化学腐蚀、盐雾、高温高湿、粉尘雨水)的影响,否则,即使产品质量再好,选型、安装、使用和维护不当同样会失去其防爆性能。

基于这种观点,我们**控股集团技术中心编写了这个技术讲义。

本讲义依据国家GB3836、GB12476等相应标准、法规、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日常检验工作、国家监督抽查和技术服务、以及本集团公司服务大型工程项目的经验编写了这个讲义,由于时间的仓促,难免存在不足,敬请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第一篇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基本知识 (3)一、爆炸性物质及环境的解释 (3)二、爆炸的基本观点 (3)三、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几个主要参数 (3)四、可燃性粉尘的几个主要参数 (6)五、爆炸性气体/蒸气危险区域的划分 (6)六、可燃性粉尘危险区域的划分 (8)七、爆炸性物质的安全数据表 (10)第二篇防爆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 (19)一、防爆电气设备的通用技术要求 (20)二、隔爆型电气设备 (24)三、增安型电气设备 (27)四、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32)五、正压外壳型电气设备 (44)六、浇封型电气设备 (48)七、“n”型电气设备 (49)八、防尘型电气设备 (55)第三篇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工程的安装和使用 (57)第一章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基本知识一、爆炸性物质及环境的解释1. 气体/蒸汽类1.1 可燃性物质在防爆技术中,是指物质(这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本身是可燃性的,并能够产生可燃性气体、蒸气或薄雾。

防爆管理培训讲义

防爆管理培训讲义
防爆电气设备:选择合适的防爆电气设备,定期检查其性能和安全性 防爆区域划分:根据爆炸性气体和粉尘的种类和浓度,合理划分防爆区域 通风与排气:确保防爆区域的通风与排气系统正常运行,防止可燃气体和粉尘的积聚 防爆安全培训:对员工进行防爆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防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
防爆场所的定义和分类 防爆场所的消防安全要求 防爆场所的消防设施与器材 防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防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定期检查防爆设 备的外观和部件 是否完好无损
严格按照防爆设 备的操作规程进 行使用和维护
定期对防爆设备 进行性能测试, 确保其防爆性能 符合要求
对于需要专业维 护的防爆设备, 应由专业人员进 行维修和保养
防爆设备的检修和改造
定期检修: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防爆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
YOUR LOGO
防爆管理培训讲义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标题 防爆管理 防爆设备 防爆场所 防爆人员 防爆技术
概述
管理
管理
管理
管理
PART 1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2
防爆管理概述
防爆设备的安装:防爆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 保设备的防爆性能和使用安全。
防爆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防爆设备的安装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遵循安全规范和标准
使用防爆设备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超负荷运行

防爆培训讲义

防爆培训讲义
1概述 执行标准GB3836.1-2010 2基本要求 2.1温度 2.1.1环境温度:-20℃~+40℃ 2.1.2最高表面温度:150℃;450℃ 2.1.3小元件温度:表3a 2.2对所有电气设备的要求 2.2.1设备外壳打开时间:I类0.2mJ 2.2.2衬垫保持 2.2.3电磁能和超声波能辐射的设备
2隔爆结合面





无论是长期关闭或是经常打开的外壳,在没有压力时应符合第5章的要求; 接合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接合面可被电镀,此时,金属镀层不应超过0.008mm。 2.1非螺纹接合面 包括:平面 、圆筒、止口、锥形、圆弧、锯齿形、曲路等。 a)接合面宽度(L):接合面宽度不应小于表1和2中给出的最小值; b)间隙 (i):如果存在间隙,接合面之间的间隙无论何处不应超过表1和表2中给出的最大值; c)接合面的平均粗糙度Ra:不允许超过6.3μm。 e)接合面上的孔 当接合面宽度L小于12.5mm时,6mm; 当接合面宽度L等于或大于12.5mm,但小于25mm时,8mm; 当接合面宽度L等于或大于25mm时,9mm。 2.2螺纹接合面 螺纹接合面应符合表3或表4中给出的要求。 2.3衬垫(包括O形环) 图10~16 衬垫的要求示意图 2.4使用毛细管的设备 毛细管应符合表1或表2中对于内部零件直径为0的圆筒形接合面的间隙尺寸。
第四篇 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
• 执行标准GB3836.2-2010,是对GB3836.1-2010通用要求的补充和修 改,如果本部分的要求与GB3836.1-2010的要求有冲突,则以本部分 的要求为准。





1隔爆原理 1.1隔爆间隙机理 隔爆外壳的隔爆作用主要通过隔爆参数来实现的,主要有隔爆接合面长度、隔爆接合面 间隙宽度、隔爆外壳的容积、形状、结合面粗糙度等,其中隔爆接合面间隙宽度起到主 要作用。 影响最大试验安全间隙的因素: a)可燃物在混合物中的浓度; b法兰宽度; c)点火源位置的影响; d)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 d)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初始温度; e)隔爆法兰表面加工的粗糙度。 1.2隔爆外壳的耐爆性 隔爆外壳必须具有可靠的结构强度。

防爆技术基础知识讲座

防爆技术基础知识讲座

在城市中发生爆炸事故往往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防爆技术的应用同样至关重要。
该城市在事故发生后采取了多项防爆技术措施,包括对现场进行排爆、对可疑物品进行鉴别和处理、安装临时警戒线等。
通过这些防爆技术的应用,该城市成功地保障了现场处理过程的安全性,有效地避免了事故的扩大和恶化。
某城市爆炸事故的防爆技术应用
防爆安全责任制
建立各级管理人员防爆安全责任制,明确职责和权限,确保防爆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定期检查与维护
对防爆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防爆危险区域监测
对爆炸危险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可燃气体浓度、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防爆安全检查与监测
防爆技术的重要性
国外防爆技术的发展
我国防爆技术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
防爆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防爆基础知识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具有隔爆外壳,防止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和火焰传播的电气设备。
隔爆型电气设备
增安型电气设备
本安型电气设备
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系数,避免产生电火花或过热现象的电气设备。
采用本质安全技术,从电路和设备两方面共同抑制爆炸的产生和传播的电气设备。
防爆技术措施
03
评估爆炸性气体环境产生的风险
分析爆炸性气体的来源和扩散路径
确定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的浓度范围
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风险评估
防爆区域的划分与标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划分爆炸危险区域
对不同危险等级区域进行标识
制定区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
防爆设备的选择与配置

防爆基础知识讲义28页PPT

防爆基础知识讲义28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防爆基础知识讲义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防爆知识讲座》课件

《防爆知识讲座》课件
ATEX防爆指令
适用于欧洲经济区使用的设备,规定 了设备在潜在爆炸性环境中的安全要 求。
国家防爆安全标准
中国防爆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防爆安全标准,适用于中 国境内的爆炸性环境。
美国防爆标准
由美国各州政府和联邦政府机构制定,适用于在美国使用的 防爆设备。
行业防爆安全规范
石油化工行业防爆规范
控制点火源
通过消除或控制点火源,可以防止爆炸的发生。例如,在石油化工行业
中,严格控制设备温度和压力,避免产生火花或静电,可以防止爆炸的
发生。
02
常见的防爆设备和措施
防爆电气设备
01
02
03
防爆电机
用于驱动各种设备,具有 防爆性能,能在易爆气体 环境中安全运行。
防爆灯具
专为易爆环境中提供照明 而设计,具有防爆、防水 、防腐等功能。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 救援设备和物资。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模拟演练, 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THANK YOU
01
02
03
04
事故经过
某煤矿在采煤过程中,由于瓦 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遇到火
源引发爆炸事故。
事故原因
矿井通风不畅,瓦斯治理措施 不到位。
事故后果
造成15人死亡,5人受伤,矿 井被封闭。
案例分析
本案例提醒煤矿企业要加强通 风管理,完善瓦斯治理措施,
确保矿井安全。
案例三:某石油库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某石油库在油品储存过程中,由于油 罐泄漏引发爆炸事故。
防爆安全措施
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和实施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确保易爆环境中的安全操作。
防爆安全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基本知识一引言随着石油、化工、煤矿等工业的发展,防止爆炸性事故的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又难免会产生爆炸性物质的泄漏,形成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

据资料介绍,煤矿井下约有2/3场所,石油开采和精炼厂约有60%-80%场所为爆炸性危险场所,所以使用在这些场所的电气设备都必须采取防爆措施,才能避免成为危险点燃源。

二爆炸的基本观念要了解爆炸就要熟悉燃烧现象。

燃烧现象的出现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要有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点燃源,三者缺一不可。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

它是可燃物质在点燃源能量的作用下,在空气或氧气中,进行化学反应,引起温度的升高,释放出热辐射及光辐射的现象。

如果燃烧速度急剧加快,温度猛烈上升,导致燃烧生成物和周围空气激烈膨胀,形成巨大的爆破力和冲击波并发出强光和声响,这就是爆炸。

爆炸分凝聚相爆炸和分散相爆炸两类。

凝聚相爆炸指炸药类的爆炸,分散相爆炸指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形成的爆炸。

三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几个主要参数1. 闪点闪点是指在标准条件下,使液体变成蒸气的数量能够形成可燃性气体/空气混合物的最低液体温度。

液体的闪点越低,引燃的危险程度越大。

如环氧丙烷的闪点为-37.2℃,不仅在冬天户外场所蒸发蒸气,而且在常温时会快速蒸发蒸气。

液体周围环境温度是影响液体蒸发的主要依据。

我国规定了最高环境温度为45℃作为分界线,闪点高于45℃的称可燃性液体;闪点低于45℃的称易燃性液体。

可燃性液体在常温储存没有爆炸危险性。

但当可燃性液体呈雾状颗粒状态及操作温度高于液体闪点时同样有爆炸危险性。

2.爆炸极限与范围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性气体(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爆炸下限)或最高浓度(爆炸上限),介与爆炸下限和上限中间的浓度范围称爆炸范围。

爆炸范围越大,则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机会越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形成爆炸的条件越易。

3.相对密度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

相对密度是指可燃性气体(蒸气)与空气密度的比值(空气为1)。

相对密度是研究爆炸性混合物扩散范围的重要依据。

比空气轻的可燃性气体(蒸气)会扩散至周围空间的上部区域,比空气重的可燃性气体(蒸气)停留在周围的空间下部区域。

四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分类、分组1. 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分类:中国: Ⅰ类(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Ⅲ类(爆炸性粉尘和纤维)北美: ClassⅠ(爆炸性气体);ClassⅡ(爆炸性粉尘);ClassⅢ(纤维)对隔爆型及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又分成ⅡA、ⅡB、ⅡC类三种。

2. 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分级: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分级我国和IEC一样,与北美不同,见下表:3. 爆炸性气体(蒸气)分组爆炸性气体分组我国和IEC一样,北美与IEC基本相同,只是更细而已,对应关系见下表:4.防爆标志举例Ex d温度组别级别类别(厂用)防爆型式(隔爆型)防爆标记 Ex :符合中国标准温度组别类别(厂用)防爆型式(增安型)防爆标记 Ex :符合中国标准Ex ia温度组别级别类别(厂用)防爆型式(本安型)防爆标记 Ex :符合中国标准五爆炸性气体(蒸气)环境的划分1. 爆炸性气体(蒸气)环境的分区世界各国对危险场所区域划分不同,但大致分为两大派系:我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划分方法,而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要代表的其他国家则采用北美划分方法。

1)我国对爆炸性危险场所划分的依据:GB3836.14-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4部分危险场所分类》GB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根据爆炸性气体(蒸气)环境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把危险场所分为以下区域。

0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另外,按英国专家R.H卡恩迪根据持续时间的概念论述:0区:每年至少出现1000h;1区:每年在10—1000h;2区:每年在10h以下。

2)北美国家将爆炸性危险场所划分两个区域:(1) Division 1(1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能存在爆炸性或可燃性混合物的场所(包括气体、粉尘和纤维场所)。

(2) Division 2(2区):仅仅在故障条件下或其他异常情况下,偶尔地或短时间地存在爆炸性或可燃性混合物的场所(包括气体、粉尘和纤维场所)。

从定义可以看出两个区域(Zone和Division)划分的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它们之间的近似对应关系见下表:2. 释放源释放源是指可能把可燃气体、薄雾或液体释放到大气中以至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某个部位或某个点。

每一台加工设备:如罐、泵、管道、容器等都应视作潜在的可燃性物质的释放源。

如果这类设备不再盛装可燃性物质,很明显它的周围就不会形成爆炸区域。

如果这类设备盛装可燃性物质,但不向大气层释放,同样是潜在的释放源,如果设备向大气中释放可燃物质,首先要确定大概的释放频率和持续时间,来确定释放源的级别。

1)连续级释放源连续释放或预计长期释放的释放源。

如:处理容器的内部,与大气相通的储罐,在储油(液)槽中油(液)上方的蒸气空间和低于水平面的空间等。

2)第一级释放源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周期性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

如:设备正常运行时,会释放易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的密封件处;正常操作时会向大气释放物质的取样点3)第二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不可能释放,如果释放也仅是偶尔和短时释放的释放源。

如:法兰、管接头、连接件;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释放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的密封件处、安全阀、排气孔。

4)多级释放源由上述两种或多种级别组成的释放源。

按连续级或第一级释放源来划分。

3.通风由于风力、温度梯度或人工通风(如风扇或排气扇)作用可造成的空气流通和新鲜空气与原来空气置换。

通风可以促进消散,加强通风效果,可以降低危险区域的等级和缩小危险区域的范围。

通风有自然通风、一般机械通风、局部机械通风、无通风区分。

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连续级释放源可导致0区,第一级释放源可导致1区,第二级释放源可导致2区。

设备工艺装置应尽量在露天、敞开式布局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局部机械通风比上述通风更有效。

无通风:连续级释放源、第一级释放源可导致0区,第二级释放源可导致1区。

4.爆炸性气体(蒸气)环境的范围影响区域范围的因素有:可燃性气体释放量、释放速度、释放浓度、通风、障碍物、易燃液体的沸点、爆炸下限、闪点、相对密度、液体浓度等。

一般应通过计算来确定。

安装单位在工程施工中首先要研究防爆电气工程的危险环境区域划分图,以利防爆电气设备的正确安装。

第二章防爆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安装的电气设备主要有隔爆型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正压型电气设备、浇封型电气设备、充油型电气设备、充沙型电气设备、“n”型电气设备等。

现对几种主要的防爆电气设备进行介绍。

一隔爆型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是指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防爆标志为“d”。

其制造检验标准应符合GB3836.1-2000及GB3836.2-2000标准的要求。

隔爆外壳是指能承受内部的爆炸压力,并能阻止爆炸火焰向周围环境传播的防爆外壳。

电气设备外壳的内部由于呼吸作用会进入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设备产生电火花及危险高温时,将引燃壳内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形成巨大的爆破力及冲击波。

一方面隔爆外壳应能承受内部的爆炸压力而不破损;另一方面隔爆外壳的接合面应能阻止爆炸火焰向壳外传播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因此隔爆外壳应有耐爆性及隔爆性两种性能。

1.隔爆外壳的耐爆性隔爆外壳中产生的爆炸压力受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浓度、外壳的容积及形状、点火源的位置、接合面间隙、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及温度等的影响。

在低于最大爆压浓度时,爆炸压力与混合物的浓度成正比;当外壳的容积增大时,其热损失相对减小,爆炸压力相对增高;就外壳的形状而言,非球型容器比球型容器的爆炸压力要低;点火位置偏离中心,其爆炸压力会下降;接合面间隙增大,爆炸压力将下降;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及温度提高,爆炸压力将增大。

隔爆型电气设备爆炸时其内部会产生0.5MPa-2.0MPa的爆压,将对壳壁产生冲击力。

当外壳材质的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造成破损,所以外壳的抗拉强度及壁厚应达到要求。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外壳材料均用金属材质制成。

常用的有钢板、铸钢、铸铝合金、铸铁等材料。

当采用铸铁时,其牌号应不低于HT250;当采用铸铝时,应用抗拉强度不低于120Mpa,含镁量不低于6%的铜铝合金。

当外壳容积不大于0.01升时,可采用陶瓷材料制造;当外壳容积不大于2.0升时,可采用塑料材料制造,但塑料外壳的结构强度受成型工艺及易自然老化的影响,一般用于外壳容积小于0.1升的隔爆部件。

隔爆外壳由于要承受爆压的冲击力,因此其壁厚值相对其它防爆型式的外壳要大。

以铸铝壳体为例,容积不大于2.0升的外壳,壳壁厚度应在4.0-8.0mm之间,法兰厚度应在8.0-12.0mm之间;压铸铝外壳的壁厚由于致密度相对较高,其壁厚可设计得小一点。

当容积大于4.0升时,须采用铸钢等黑色金属材料。

隔爆型电气设备在结构设计时,要尽量避免压力重叠现象。

压力重叠现象一般产生在包含两个或多个空腔以小孔形式连通的外壳内,当一个空腔引爆后,其火焰将向另一空腔传播,由于火焰的前沿面比气体传播速度要慢,另一空腔首先进行气体预压,再进行点燃爆炸,这样产生的爆压比前一个空腔高数倍,将造成壳体的严重损坏。

事实上,在同一空腔中,当电气部件安装不合理时也会产生压力重叠现象。

综上所述,外壳不宜制成以小孔连通的多空腔形式,壳内电器元件的安装也应避免将整腔分割成几个小空腔。

另外,外壳三维尺寸之比不宜过大。

否则壳内会产生压力重叠现象。

2.隔爆外壳的隔爆性由于制造、安装、维护等原因,隔爆外壳不可能是天衣无缝的整体,而是由许多个零部件组成。

零件间的连接缝隙会成为壳内的爆炸产物所通过的路径,引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这些零部件的配合部分称隔爆接合面,其接合缝隙称隔爆接合面间隙。

隔爆外壳的隔爆性是建立在隔爆接合面对内部的爆炸火焰有冷却作用为理论基础的。

隔爆接合面的结构应能保证熄灭间隙中的火焰,损失至少20%的热量。

为此隔爆接合面的宽度L、间隙(或直径差)i、法兰至壳体内缘的距离l应符合GB3836.2 表1-表4的规定,对于ⅡC外壳的螺纹隔爆接合面应符合表5的规定。

隔爆面的表面粗糙度Ra应不低于6.3微米,隔爆螺纹的精度应不低于6H/6g。

为了防锈防腐,隔爆面的表面应涂204-1油脂。

隔爆接合面的结构形式有平面式、止口式、螺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