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7单元 第22章 第4节《细菌、真菌和病毒》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2.4《 细菌、真菌和病毒》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新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2.4《 细菌、真菌和病毒》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4节细菌、真菌和病毒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2.细菌、真菌和病毒在自然界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3.通过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细菌、真菌和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真菌和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入】:细菌广泛地分布在地球的各个地方,土壤里、空气中、水里,乃至于人和动物的体表、体内都有细菌在生活着。

例如:在每克土壤中有几亿到十几亿个细菌。

然而我们却视而不见,为什么?——因为它们太小了,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

大约1000千个细菌排起来才有1毫米。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微小的生物——细菌《二》、细菌【教授新课】:一.细菌的形态结构(一)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有球形的(叫球菌)、杆形的(叫杆菌)和螺旋形的(叫螺旋菌),许多细菌可以连接成长链或成团,但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下面我们来学习细菌的结构。

(二)结构单细胞个体。

共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些细菌有:荚膜,具保护作用;鞭毛,运动作用;有些细菌可以形成芽胞,是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三)讲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细菌的生殖方式(一)细菌通过简单的分裂的方式进行生殖,一个细菌直接分裂成两个细菌,叫分裂生殖。

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有机物丰富、温度适宜),经过20-30分钟细菌就可以分裂一次,速度相当快。

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营养、气体、代谢产物等影响,细菌很难这么快的繁殖。

(二)讲解细菌的营养方式三.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一般不含叶绿素,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

包括腐生和寄生。

(1)如果细菌是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的遗体而生活,叫腐生——例如:枯草杆菌、乳酸杆菌等。

腐生细菌在堆肥、沤肥中起重要作用。

(2)如果细菌是从活的动物、植物体吸取有机物来生活,则叫寄生。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22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优质教案(1)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22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优质教案(1)

第22章物种地多样性一、复习目标1.列出生物分类地阶层系统,说出生物分类地基本单位。

2.尝试根据一定地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编制一张简单地生物检索表。

3.初步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植物类型之间地亲缘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地植物”地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地各种学习活动,认识不同地植物类群地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地关系,并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地比较,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

4.认识动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动物类群之间地亲缘关系;通过“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等各种活动,认识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地常见种类和特征,认识脊椎动物与人类地密切关系;认识脊椎动物主要类群地常见种类和特征。

5.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地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在自然界地作用、与人类地关系等知识二、复习提纲第1\2节生物地分类和植物地主要类群一、藻类植物地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地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地陆地上。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地有机物可以作为鱼地饵料,还为水生动物提供氧气,也是大气中氧气地重要来源。

藻类地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地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③可作为水域是否被污染地指示植物(赤潮现象)二、苔藓植物地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地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地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地叶状体,如地钱。

特征:苔藓植物地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地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

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地环境,并且植株很矮小。

生活环境:阴湿地地面或背阴地墙壁上。

苔藓植物地应用:①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地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地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地水土保持具有一定地作用。

②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地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22章《第4节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22章《第4节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二、教学内容
1.动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等。
2.动物界的主要类群:昆虫纲、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3.各类群的代表动物及其特征:如昆虫纲的翅膀、外骨骼;鱼类的鳃呼吸、鳍游泳;两栖类的变态发育、肺呼吸;爬行类的角质鳞片、肺呼吸;鸟类的羽毛、翅膀、喙;哺乳类的毛发、哺乳等。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和分类依据。
2.强调动物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护生物多样性、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等。
3.提醒学生关注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5.巩固与拓展:通过练习题、小组竞赛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提问与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动物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e)鸟类:具有羽毛、翅膀、喙,体温恒定,肺呼吸。
f)哺乳类:具有毛发、哺乳,体温恒定,肺呼吸。
4.结合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各类群的特征。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动物类群,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该类群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各类群的特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22章《第4节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 第22章 第四节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 第22章 第四节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1 、描绘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 、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描绘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关键: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巩固练习:填空题病毒是一种没有________结构的生物,一般由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病毒必须通过____________才能观察到,这类生物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

病毒的传播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有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具有________结构,有________作用。

有些细菌具有有助于运动的________结构。

痢疾杆菌生活在人的肠道内,靠吸收人体的营养物质来生活。

这类细菌进行的是________生活。

人们利用________生产沼气,这类细菌依靠________来获取营养物质。

细菌的细胞内没有________,一般营________或营________生活。

个体较小的真菌有________________,个体较大的有________________等。

酵母菌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很广。

例如,___。

判断题微生物是指长得比较小,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的一类生物。

()病毒能够引起人和动植物的多种疾病,所以病毒对人体是有害的。

()细菌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利用真菌可以制作面包、抗生素和有机酸等。

()识图题下图为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三种细菌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

A是________菌,B是________菌,C是________菌。

填表题。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章《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章《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章《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作业设计【课标要求】概述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图片及视频的活动,描述原生动物摄食,举例说出原生动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原生动物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目标2. 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图片及视频的活动,分析藻类的光合作用,举例说出藻类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习目标3.通过对原生动物和藻类植物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分析,阐明二者是生物进化中最早出现,最低等的生物,认同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进化的观点。

【作业目标】作业目标1:知道原生动物的特征,能辩证地认识原生动物对人类的影响。

作业目标2:知道藻类的特征,能辨析藻类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

作业目标3:认同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进化的观点。

【情境类型】生活类【必备知识】原生生物的类群及与人类的关系、藻类的特征、藻类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作业内容】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凤翔湖湿地公园采集水样后,在实验室培养、观察草履虫。

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观察发现,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原生生物,能完成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B.草履虫的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但含有食物泡,能够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C.草履虫呼吸需要氧气,故用显微镜观察时,为观察到较多草履虫,应取培养液的表层D.草履虫从加盐的培养液A端向没有加盐的培养液B端聚拢,说明原生生物具有应激性2、食堂的阿姨经常为大家做“海带排骨汤”和“紫菜蛋花汤”,关于海带和紫菜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带和紫菜的最基本单位都是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海带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并制造有机物C.海带和紫菜虽然都生活在水中,但海带是藻类,紫菜不是D.海带和紫菜的生殖都离不开水,都用孢子来繁殖后代3、白居易曾诗:“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中描述了春天气温适宜,水中某种生物大量繁殖,这类生物与我们人类关系密切。

22.4细菌、真菌和病毒 第3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22.4细菌、真菌和病毒 第3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4节细菌、真菌和病毒(第3课时)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2.细菌、真菌和病毒在自然界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3.通过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细菌、真菌和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真菌和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入】:病毒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特别是使人致病的一些病毒。

例如:使人患流行性感冒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使人患乙型肝炎的肝炎病毒。

但是许多的病毒是可以为人所利用的。

为了防治病毒性的疾病,为了利用病毒,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它、认识它、掌握它。

首先我们学习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二》、讨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教授新课】:一.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最小的病毒只有20毫微米,最大的病毒有300毫微米,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示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挂图或幻灯片)。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心,其结构是很简单的。

二.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寄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病毒在寄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的物质进行繁殖,对寄主构成危害。

三.病毒的类型按寄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三类:动物病毒: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

植物病毒:例如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纺锤体病毒。

细菌病毒:例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痢疾杆菌噬菌体。

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引起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疾病。

例如:鸡瘟、猪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等等。

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

【小结】:病毒是不具细胞结构的简单生物。

病毒只有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植物、动物、细菌都可被病毒寄生。

根据寄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22章《第4节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22章《第4节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本案例以动物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为主线,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群动物的特征。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动物分类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新的教学方法:本案例采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学会运用分类原则对动物进行分类,提高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3.了解各类群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拓宽知识视野。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动物类群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创设互动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问题导向
1.针对动物类群的学习,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
3.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与动物分类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为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生物(春使用)《第二十二章第四节细菌真菌和病毒》课件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生物(春使用)《第二十二章第四节细菌真菌和病毒》课件3
4、小组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关注生活中的生物 现象,帮助学生将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
1.对霉菌进行二次培养.(备用) 2.教师到市场上买些新鲜磨菇,放在培养皿中上课 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备用) 3.把学生分组,每组选定小组长,小组长提前培训。 学生: 1.在课前4--5天用橘子皮培养青霉, 用馒头培养曲霉 2.让学生上课时从家中带些干、鲜蘑菇来。
真菌在微生物世界中可以称得上是个“巨人家 族”,真菌的个头较大,其中的许多成员对我 们来说都是很熟悉的。例如,在潮湿的天气里, 常常发现粮食、衣服、皮鞋上长了霉,我们做 酱、酱油、豆腐乳用的曲霉和毛霉等霉菌;发 面、酿酒用的酵母菌等都是真菌,就连人们爱 吃的蘑菇、木耳等,也都是真菌大家族的成员。 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群,与人类关系非常 密切。真菌是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霉素)、 有机酸等多种发酵工业的基础,在自然界中则 扮演着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者的角色。然而有 些真菌是病原菌,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病害,有 些真菌产生毒素,使人、畜中毒,严重者引起 癌症。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毒害肝脏, 易引发肝癌。
1.有益方面:可食用、药用等。
2.有害方面:使食品、衣物发霉变质,使农作物患病等。
巩固新知---问题思考:
• 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种单细胞的微生 物,如何根据其结构判断是真菌还是细菌?
• 2、腐生性的微生物是引起食物腐败的根 本原因,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食物腐败?
答案:
1.如果细胞中有成形细胞核,则是真 菌.反之则为细菌.
2. 放冰箱冷藏 添加防腐剂 真空包装 盐糖腌制 高温消毒
1.如果把蘑菇比喻成一把张开的伞,那么伞盖、伞柄分 别叫什么? 蘑菇是否有生长在地下的部分?如果有, 叫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细菌、真菌和病毒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2.细菌、真菌和病毒在自然界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3.通过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细菌、真菌和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真菌和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入】:细菌广泛地分布在地球的各个地方,土壤里、空气中、水里,乃至于人和动物的体表、体内都有细菌在生活着。

例如:在每克土壤中有几亿到十几亿个细菌。

然而我们却视而不见,为什么?——因为它们太小了,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

大约1000千个细菌排起来才有1毫米。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微小的生物——细菌《二》、细菌【教授新课】:一.细菌的形态结构(一)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有球形的(叫球菌)、杆形的(叫杆菌)和螺旋形的(叫螺旋菌),许多细菌可以连接成长链或成团,但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下面我们来学习细菌的结构。

(二)结构单细胞个体。

共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些细菌有:荚膜,具保护作用;鞭毛,运动作用;有些细菌可以形成芽胞,是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三)讲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细菌的生殖方式(一)细菌通过简单的分裂的方式进行生殖,一个细菌直接分裂成两个细菌,叫分裂生殖。

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有机物丰富、温度适宜),经过20-30分钟细菌就可以分裂一次,速度相当快。

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营养、气体、代谢产物等影响,细菌很难这么快的繁殖。

(二)讲解细菌的营养方式三.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一般不含叶绿素,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

包括腐生和寄生。

(1)如果细菌是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的遗体而生活,叫腐生。

——例如:枯草杆菌、乳酸杆菌等。

腐生细菌在堆肥、沤肥中起重要作用。

(2)如果细菌是从活的动物、植物体吸取有机物来生活,则叫寄生。

——例如:结核杆菌寄生在人的肺中,使人患肺结核。

四.细菌与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1)尽管细菌很小,但在自然界的作用却很大,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植物自出现以来就进行着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有机物。

植物被动物吃掉后,有机物又进入了动物体,但自然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却很稳定,为什么?——生活着的生物还在进行着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

动物、植物死了,呼吸就停止了,但在自然界动、植物的遗体并没有积累起来,而是很快地被分解了,这就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的功劳。

腐生细菌和真菌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样,碳就在生物和环境之间构成了循环(2)对人类来说,大多数的细菌是有益的。

——例如: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

(3)也有一些细菌对人类不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例如: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

但我们掌握了细菌的有关知识,就可以控制细菌的活动,减少或避免细菌给我们带来的麻烦。

用物理、化学方法灭菌,在食品工业、在医疗保健等方面都很重要。

【小结】:细菌是个体微小的生物,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

细菌是单细胞个体,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细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构成,但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些细菌还有特殊的结构,如:荚膜、鞭毛、芽孢等。

细菌营寄生生活或腐生生活,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自然界的细菌,大多数对人类是有益的,但有一些细菌也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

我们掌握了细菌的知识,就可以利用细菌为人类服务,并减少细菌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进入新课【引入】:在自然界微生物中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也是肉眼看不见的,而我们今天学习的真菌,肉眼就能够看到,但也有少数的是肉眼看不到的。

真菌也是分布很广泛的一类生物,像细菌一佯,对自然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在学习真菌之前,让我们复习一下细菌的形态结构。

【提问】:细菌是单细胞个体还是多细胞个体?——(单细胞个体)那真菌呢?——酵母菌和霉菌都是个体微小的真菌。

我们首先学习酵母菌。

《二》、酵母菌【教授新课】:一.酵母菌我们每位同学的小烧杯内都有一小杯酵母菌培养液。

在两天前我们在糖水中加入了一点“发面”,并且放在温暖的地方。

现在发面中的酵母菌在糖水中繁殖起来了。

我们现在把培养液制成装片来观察。

观察时用碘液染色。

——观察提纲:有无细胞核;有无液泡;是否看到有连在一起的酵母菌。

(同学制片、观察,教师分别指导。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观察结果,并进一步学习有关酵母菌的其他知识。

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可能有的同学看到了连在一起的酵母菌,但他们还是独立生活的。

(一)形态卵形,单细胞。

(二)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讲酵母菌的结构时,在黑板上画一个酵母菌的简图,学生跟着在笔记本上画。

)与细菌明显不同的是酵母菌有细胞核。

讲解酵母菌的营养方式。

(三)营养方式——腐生:酵母菌的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像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它必须依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以维持生活,这一点与细菌相似。

有氧气时,把萄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无氧气时,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提问】:利用酵母菌的这一特性,可以让酵母菌为我们做什么?(答案:造酒。

)【提问】:在造酒时应当把酵母菌放在什么环境中?(答案:没有氧气的环境中。

)——讲解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四)生殖方式出芽生殖、孢子生殖。

成熟的酵母菌,向外生出的突起,叫芽体,芽体脱落后,成为新的酵母菌。

(在刚才画的酵母菌的图上画一个芽体并注上名称。

)当酵母菌发育到一定的阶段时,一个酵母菌会产生几个孢子,每个孢子发育成一个新个体,这叫做孢子生殖。

【小结】: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酵母菌营腐生生活,有氧气时,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气时,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因而酵母菌可以用来造酒。

酵母菌可进行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

《三》、霉菌刚才我们学习了酵母菌,它是单细胞的真菌。

除单细胞的真菌外,还有多细胞的真菌,霉菌和蘑菇是多细胞的真菌。

我们首先学习霉菌。

二、霉菌霉菌也是分布很广泛的真菌。

食品、皮革、布匹等保存不好都有可能生长霉菌,引起发霉。

较常见的霉菌是青霉和曲霉。

【活动】:同学观察青霉和曲霉。

要求看形态和颜色。

讲解霉菌的形态和结构。

(一)形态结构由菌丝构成的多细胞个体,有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

出示青霉和曲霉的结构青霉和曲霉的营养菌丝生长在营养物质的内部,从营养物质的内部吸收营养;直立菌丝在营养物质的表面生长,直立菌丝的顶端生有产生孢子的结构。

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扫帚状的结构,其上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所以青霉显出绿的颜色;曲霉的直立菌丝顶端膨大成球状,球状结构的表面呈放射状地生有成串的孢子。

孢子随着曲霉种类的不同而呈黄色、橙红色或黑色。

(二)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某些种类的青霉可以产生青霉素,用来制药;有些种类的曲霉用来制酱油和酿酒。

生长在花生和玉米上的某些种类的黄曲霉有致癌作用,故发霉的花生等不能食用。

青霉和曲霉的营养菌丝生长在营养物质的内部,从营养物质的内部吸收营养;直立菌丝在营养物质的表面生长,直立菌丝的顶端生有产生孢子的结构。

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扫帚状的结构,其上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所以青霉显出绿的颜色;曲霉的直立菌丝顶端膨大成球状,球状结构的表面呈放射状地生有成串的孢子。

孢子随着曲霉种类的不同而呈黄色、橙红色或黑色。

《四》、蘑菇蘑菇是大型的真菌,许多的种类都可以食用,也有一些的种类有毒,误食后使人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蘑菇往往生长在潮湿的草地、树桩等处。

蘑菇也是由菌丝构成的。

示蘑菇的形态(挂图)。

(一)形态结构由菌丝构成。

地上部分的菌丝形成子实体,包括菌柄和菌盖。

(二)营养方式营腐生生活,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

在菌盖的下面有放射状排列的片状菌褶。

菌褶的表面生有孢子。

孢子是生殖细胞,当它落到条件适宜的地方,孢子萌发长出菌丝,以后可以形成子实体。

(三)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口蘑、双孢蘑菇、香菇、侧耳(平菇)等都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品,香菇等蘑菇含有的香菇多糖等物质,具有抗癌作用。

所以蘑菇也是很好的保健食品。

第三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入】:病毒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特别是使人致病的一些病毒。

例如:使人患流行性感冒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使人患乙型肝炎的肝炎病毒。

但是许多的病毒是可以为人所利用的。

为了防治病毒性的疾病,为了利用病毒,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它、认识它、掌握它。

首先我们学习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二》、讨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教授新课】:一.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最小的病毒只有20毫微米,最大的病毒有300毫微米,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示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挂图或幻灯片)。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心,其结构是很简单的。

二.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寄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病毒在寄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的物质进行繁殖,对寄主构成危害。

三.病毒的类型按寄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三类:动物病毒: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

植物病毒:例如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纺锤体病毒。

细菌病毒:例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痢疾杆菌噬菌体。

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引起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疾病。

例如:鸡瘟、猪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等等。

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

【小结】:病毒是不具细胞结构的简单生物。

病毒只有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植物、动物、细菌都可被病毒寄生。

根据寄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病毒可对寄主造成伤害,使寄主致病。

如果寄主是人、农作物或牲畜则是有害的;如果寄主是农业害虫则对人有益,故可利用某些动物病毒来防治农业害虫。

五、课堂练习:1、大多数细菌通过腐生或寄生利用______________生存,细菌主要以_____________方式进行生殖,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繁殖。

2、霉菌和蘑菇都是依靠________来繁殖的,除此以外,酵母菌还可以进行________生殖。

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只有_______组成的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组成。

病毒必须在_______中,离开之后则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4、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可以将葡萄糖分解为()A、水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酒精C、水和酒精D、二氧化碳5、下列疾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A、艾滋病B、肝炎C、口蹄疫D、蛔虫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