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与真菌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与真菌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与真菌教案范文5篇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与真菌教案范文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顺序地排列着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与真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对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名词概念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4、通过设计“草场放牧方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能力目标1.通过电脑课件和课本的图(图解)的观察,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

2.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启发相结合,将知识化难为易,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相互合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3.通过实例和结合课本上例子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等思维能力,从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生态系统功能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材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2、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三、教学过程:1、“能量流动的过程”:问题情景: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什么?怎样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探索:阅读教材“能量流动的过程”部分,并思考讨论问题。

播放课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图解讨论回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引导启发:不是所有的太阳能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必须是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才能开始在生态系统中流动。

师生谈话:怎样输入?依赖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和真菌》复习(优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和真菌》复习(优课)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按照“宏观一微观一宏观”的顺序呈现,先让学生感知细菌和真菌的存在、探究它们的分布,再深入认识细菌和真菌形态、结构、生殖方面的特点,然后关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入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本章教材较好地融入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在细菌一节中就介绍了“细菌的发现”。

本章教材重视生物技术方法的训练,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培养的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生物技术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
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大小)及分布。

概述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阐述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设计
归纳总结是复习的最好方法六、总
结提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上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上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生存条件。

2、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3、阐明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和繁殖方式。

4、描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举例说出人类在实践生产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归纳、图文转换等思考活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乐于参与、开拓创新、交流合作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
1.重点: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难点:对细菌和真菌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
翻看教材66页-87页,完成导学案上基础知识的复习。

活动二:
学生代表公布答案,学生纠错。

活动三:1、教师PPT展示基础知识。

2、构建知识网络
活动四:课堂练习
四、课后作业
完成历年自贡市中考试题(关于细菌和真菌章节)
自然界中
的作用
人类利用 五、板书设计。

【VIP专享】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VIP专享】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教材分析实验中学尹德娟
‘细菌和真菌”专题包括第五单元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其中主要包含细菌和真菌的分 布、细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五个板块。分 析近年中考试题,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有以下特点:第一,细菌和真菌的结构会联系动植物 细胞的结构进行考查;第二,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食品的腐败、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 应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经常以实验题或资料分析的题的形式出现;第三,细菌和真菌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会结合生态系统的知识,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针对命题特点, “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中既要做到夯实基础,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 生活和中考,加大学生知识转化、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生存条件。 2、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3、阐明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和繁殖方式。 4、描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举例说出人类在实践生产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归纳、图文转换等思考活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乐于参与、开拓创新、交流合作的探究精神。
复习内 容 复习导 入, 寻找盲 点
目标解 读,整 体感知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依据教材目录,初步感知本专题涉 在老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回顾
及的两章的主要内容,回忆有关核心知识点。 回忆本专题的核 知识,寻找
1、展示教学目标
2、指导学生结合概念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学 读可有效帮
煮沸 煮沸
(1)实验前将肉汤加热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2)图中甲、乙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
组,实验的变量时什么?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细菌、真菌》复习教案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细菌、真菌》复习教案

《细菌、真菌》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识图、分类等方法描述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及与其他生物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

2.举例说出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3.能说明细菌、真菌的相关知识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及原理。

(二)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概括科学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形成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对细菌、真菌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从宏观的角度,将已经学过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原理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整体认识。

学生在应用学科术语、知识进行口头表述和笔述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弱,本节课教学策略的采用上将关注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

板书设计
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分解者
(二)与人类的关系
培养方法:1. 2. 3. 4. P56 1实验室培养生存条件:水分、适宜温度、有机物2生产生活:
有利:食品制作:
抗生素
共生
环境保护
有害:致病
食品腐败→食品保存。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总结本章内容,进行复习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学情分析
在进入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复习课前,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学习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细菌和真菌的初步概念、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繁殖方式有了基本的了解。然而,由于微生物世界的抽象性和微观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刻。
(3)在复习课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检验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教学:按照教学重难点,逐个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思考题:讨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意义。
5.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以下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a.制作酸奶,观察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b.观察青霉菌在面包上的生长情况,了解其防腐作用;
c.调查生活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拓展阅读:阅读与细菌和真菌相关的科普文章,了解微生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宽知识视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细菌和真菌的微观结构和繁殖过程的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深入认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细菌、真菌和病毒-复习课(教学设计)

细菌、真菌和病毒-复习课(教学设计)

细菌、真菌和病毒-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篇:细菌、真菌和病毒-复习课(教学设计)《细菌、真菌和病毒》复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互学、填图、表格和练习掌握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通过看图记忆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通过自学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对学)考点一、细菌、真菌和病毒1.自学小组各成员都掌握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对学填图认识和说出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与结构,再通过中考题和变式题巩固知识。

通过填表总结比较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特点。

点拨①.细菌与真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②.芽孢、孢子和病毒结晶体的区别:考点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看图记忆)1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 与动植物共生点拨:腐生、寄生、共生的区别考点三、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食品制作 2 食品贮存 3 疾病防治 4 环境保护巩固训练1.对学《中考突破》中练习。

P125-8; P127-5、14; P129-4、12; P131-7、10; P133-5、21; 2.小组代表评讲【教学设计】一、细菌、真菌和病毒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三、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二篇:5.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复习课)教案

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复习课)【教材分析】【教学流程】【知识网络】(自主学习):形态个体十分微小,细胞,有状、状、状都具有的:、、、结构不具有的:(营养方式为异养)细菌特殊结构:、细生殖:菌细胞壁增厚形成,抵抗不良环境和个体特点:大多是细胞个体,由大量组成,有成形的真青霉:直立菌丝顶端为真菌霉菌菌曲霉:直立菌丝顶端为酵母菌:细胞的生殖: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同步训练】1.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菌落。

请你帮助他判断,下列哪个是细菌的菌落()A.菌落小,表面光滑粘稠的 B.菌落大,呈绒毛状的C.菌落大,呈青绿色的 D.菌落大,呈絮状的2.在探究硬币上是否有细菌的小实验中,将硬币在细菌培养基表面轻轻一按,这一做法在细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中叫做()A.种植 B.接种 C.培养 D.接合3.下列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是:()A.潮湿的环境 B.干燥环境 C.真空 D.冰箱的冷冻室4.用乳酸细菌制作泡菜时,要用水密封,这是为了提供:()A.安静的环境 B.有氧的环境 C.无氧的环境 D.防止细菌逃跑5.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少数有害 B.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D.细菌的芽孢是度过恶劣环境的结构6.下列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细胞膜 B.细胞壁 C.荚膜 D.细胞质7.细菌生物生殖方式是()A.出芽生殖 B.分裂生殖 C.孢子生殖 D.芽孢生殖8.有些细菌能适应高温干旱等恶劣环境发生的变化是()A.生出荚膜 B.生出鞭毛 C.形成孢子 D.形成芽孢9.有些细菌具有鞭毛,其作用是()A.固定作用 B.产生运动 C.协助吸收营养物质 D.具有运动.防御等功能10.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有:()A.细胞膜 B.细胞质 C.未成形的细胞核 D.成形的细胞核11.橘子腐烂后,出现一些青绿色的霉,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一些扫帚状的孢子,这种霉菌是:()A.曲霉 B.青霉 C.酵母菌 D.毛霉12.下列真菌中是单细胞的是:()A.青霉 B.曲霉 C.酵母菌 D.木耳13.下列不易长霉的是:()A.受潮的粮食 B.洗净的衣服 C.水果 D.洗净晾干的衣服14.蘑菇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分别是()A.分裂生殖.自养 B.出芽生殖.光合作用C.孢子生殖.腐生 D.断裂生殖.寄生15.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当堂达标】1.食品放在冰箱中能保存一段时间不腐败,是因为在冰箱的环境中:()A.没有细菌 B.细菌很少 C.细菌的繁殖速度很慢 D.细菌都被冻死了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下列不一定是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是:()A.需要水分 B.需要适宜的温度 C.需要有机物 D.必须有氧气3.芽孢是细菌的:()A.生殖细胞 B.休眠体 C.后代 D.分泌物4.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细菌的是()A.大肠杆菌 B.肺炎双球菌 C.痢疾杆菌 D.噬菌体5.吹打发霉物体,常有粉尘飞扬,这粉尘主要是:()A.物体上灰尘 B.霉菌孢子 C.霉菌种子 D.细菌的芽孢6.细菌和真菌的营养物质的获得的主要途径是:()A.自己光合作用制造 B.用化学方法自己合成C.与藻类共生获得 D.从动.植物体上获得7.下列细胞中,不能形成生物体的是()A.芽孢 B.受精卵 C.精子 D.孢子8.夏天,宾馆的厨师常常把许多做好的菜肴用保鲜膜盖好,放在冰箱中冷藏,这样做的目的是()A抑制细菌繁殖 B不让营养流失C防止水分蒸发 D保持菜肴的形状和颜色9.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成形细胞核10.如图是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D.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11.若要检测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细菌和真菌分布数量,应当如何完成如下的探究思路:(1)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个体微小不易观察,可通过培养它们形成的来观察,达到实验目的;要培养细菌和真菌首先要配制好,在用于实验前必须经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教材分析 实验中学 尹德娟
‘细菌和真菌”专题包括第五单元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其中主要包含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五个板块。

分析近年中考试题,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有以下特点:第一,细菌和真菌的结构会联系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行考查;第二,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食品的腐败、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经常以实验题或资料分析的题的形式出现;第三,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会结合生态系统的知识,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针对命题特点,“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中既要做到夯实基础,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生活和中考,加大学生知识转化、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生存条件。

2、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3、阐明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和繁殖方式。

4、描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举例说出人类在实践生产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归纳、图文转换等思考活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乐于参与、开拓创新、交流合作的探究精神。

主要知识点并将主要知识归纳为要点图解。

将目标转化为概念图,可培养知识转化和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对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有帮助。

要点梳理
一、
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和真菌的比较一、细菌的发现
两位著名科学家—设疑:(1)17世纪后叶,谁
制作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他发现
了什么?(2)19世纪,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做
了怎样的实验?为什么称她为“微生物学之
父”?
一个核心实验—鹅颈瓶实验:
煮沸煮沸
(1)实验前将肉汤加热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2)图中甲、乙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
组,实验的变量时什么?
(3)甲、乙两组哪组能长时间保持不变质,
为什么?
(4)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细菌和真菌的比较
1、展示比较表
比较项目细菌真菌



分部
大小
形态
菌落
细胞组成
细胞核
特殊结构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1、回忆学过的知
识点,回答老师
提出的问题。

2、对核心知识进
行概括。

3、提升设计实
验、分析实验、
得出实验结论的
能力。

1、采用回忆、联
想等形式,独立
完成表格。

2、学优生独立完
成,中等生如果
自己回忆、联想
完成有困难,可
借助教材和一些
资料,学困生若
无法独立完成可
1、以“两位
著名科学
家、一个核
心实验”来
引领学生复
习细菌的发
现,易于记
忆。

2、培养学生
勇于探究和
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

1、采用比较
和分层教学
的方式,促
进学生在这
节的复习课
中都有最大
程度的收
获。

2、比较表涉
及细菌和真
菌的分布、
智能检测
1.(2010·临沂市)2009年至今,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蔓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
多不便。

下列关于其病原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B. 离开寄生的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C. 在结构上,只有蛋白质外壳,不含遗传物质
D. 该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2.(2010·临沂市)炎热的夏天,食物很容易变馊,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A. 夏天空气潮湿,化学物质的污染严重
B. 食品本身的营养物质含量过高
C. 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大量繁殖
D. 炎热的夏天,食物的水分蒸发过快
3.(2010·三明市)香菇和木耳都属于真菌,以下属于它们共同特征的是 A. 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都是单细胞动物 C. 细胞没有细胞壁 D.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4.(2010·莱芜市)近年来,我市将兴建沼气池作为新农村建设项目之一。

池内微生物能将
动物粪便、植物秸秆等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沼气。

生产沼气所应用的原理是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扩散作用
D .蒸腾作用
5.(2010·南京)发酵技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酿制葡萄酒利用了 A.醋酸菌的发酵 B .乳酸菌的发酵 C .霉菌的发酵 D .酵母菌的发酵
自然界中 的作用
人类利用
板书设计
6.(2010·长沙市)与真菌相比,细菌的结构中没有
A.细胞壁 B.细胞膜C.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质
7、放久的馒头会生出“白毛”或“黑毛”,这些霉菌来自()
A.空气中飘来的孢子
B.空气中飘来的菌丝
C. 面粉中携带的孢子
D. 面粉中携带的菌丝
8、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

请你帮助他判断
下列哪个是细菌的菌落()
A. 菌落小,表面光滑黏稠的
B.菌落大,呈绒毛状
C.菌落大,呈青绿色
D. 菌落大,呈绒毛状
9、科学家们利用一些细菌来消除石油泄漏的水面和有汽油泄漏的土壤,以便于净化环境。

这些能净化环境的细菌属于()
A.生产者
B. 消费者
C.分解者
D. 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10、将食物放在冰箱中能较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
A. 冰箱中无空气
B. 冰箱中无微生物
C. 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 低温杀死了食品中的微生物
11、李飞同学为探究如何保鲜肉汤做了以下实验(如图):将甲、乙装置安好后,分别用酒
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都放在室温25℃的环境中。

若干天后,得到了肉汤的保鲜方法。

请问:
(1)能够保鲜的装置是________。

(2)李飞用酒精灯加热是_________消毒法。

(3)李飞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甲组实验在整个实验中
起到________作用。

(4)实验完成后,李飞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放到冰箱,若
干天后,肉汤仍然是新鲜的,从而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5)以上说明细菌繁殖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

(6)你认为保存食物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