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2.通过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它们的形态特点,如细菌的单细胞结构、真菌的多细胞结构等。
3.介绍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4.讲解无菌操作技术,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细菌和真菌的临时装片,并进行观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如细菌在氮循环中的作用、真菌在分解有机物中的作用等。
3.每个小组分享讨论容包括细菌和真菌的形态、分布、作用等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普遍对微生物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局限于其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客观看待微生物,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的分布规律;无菌操作技术及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微生物的兴趣,激发探究微生物世界的热情;
2.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素养。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分布、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生物教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生物教案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为例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掌握调查和分析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调查和分析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知识。

(2)提问:“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是否存在细菌和真菌?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引发学生思考。

2.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实验一:采集不同环境下的样品,如土壤、水、空气等,观察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

(2)实验二:制作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基,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情况。

3.调查与分析(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进行调查,如学校、家庭、公园等。

(2)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

4.课堂小结(2)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3)提醒学生保护环境,关注微生物世界。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绘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图。

五、教学反思1.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安全。

2.调查问卷设计要合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3.课堂小结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4.作业布置要适量,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

2.学生能够设计调查问卷,有效调查和分析环境中的微生物分布。

教学难点:1.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性。

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充满了什么样的生命吗?其实,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比如细菌和真菌。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菌落的概念;2.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3.分辨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4.细菌和真菌的分布;5.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生活条件。

6.设计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技能目标 1、通过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对探究实验的汇报交流,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精神;2.培养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精神。

【教学重点】1.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设计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难点】设计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学生探究、观察、交流、讨论、讲解等结合(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以组为单位确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2、设计一个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表格;3、完成探究实验报告。

教师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

2、制作相关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描述生活中与细菌和真菌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三>新课教授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菌落 1、课前一周以生物学习小组为单位选定单变量设计 1、指导学生探究并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2、第一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交流探究结果、结论 2、引导学生总结3、举手表述——“菌落”的概念“菌落”概念二细菌菌落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相关练习指导学生分辨和真菌菌落学会大致分辨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细菌菌落和的特征真菌菌落三、培养菌落的 1、第二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探究结果引导分析“培养菌落一般方法交流探究结论的方法步骤”的原理 2、讨论、总结: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四、细菌和真菌观看ppt 拓展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出的分布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十分广泛五、细菌和真菌的回顾生活条件交流的两组学生探究的具体做法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板书相关内容第三组学习小组代表介绍交流:选定变量所进行的探究实验<实验结果的展示> 相关情感教育 <实验报告的交流与表达><四> 课堂小结 1.菌落的概念;2.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3.分辨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4.细菌和真菌的分布;5.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生活条件。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完整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完整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北京市十一学校邢凤玉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

3.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学会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准备教师:培养菌落实物、培养基(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高温灭菌)、发霉的橘子、牛肉浸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实物、无菌棉签,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之前的对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在整个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生活中哪些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比较多哪些环境中比较少哪些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同学们会认为,脏的地方(比如厕所)、温暖潮湿的地方、抹布等细菌和真菌比较多。

太空中、干燥的地方、消毒水里细菌和真菌比较少,而实际上这种认识不是完全正确的。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马桶与手机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同学们可能都认为当然是马桶微生物数量多。

教师展示马桶与手机相比的数据。

1.由英国《which》杂志开展的研究共抽样检测了30个手机。

调查表明:现在英国人使用的6300万支手机中有1470万支手机存在健康隐患。

2.一支普通手机上所携带的有害细菌量是男厕所一个冲厕手柄所携带细菌量的18倍,手机成为更大的卫生隐患。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如何分布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微小生物。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认识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细菌的细胞结构、真菌的细胞结构、细菌和真菌的分类。

2.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影响分布的因素。

3.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作用、共生作用、寄生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分布规律及其作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细菌和真菌。

2. 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分类。

3. 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影响分布的因素。

4. 讲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介绍分解作用、共生作用、寄生作用。

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细菌和真菌分布规律及其作用的理解。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观察周围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分布的能力。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大多来源于生活经验,对它们的了解可能存在误区。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2.学生在观察微生物时,可能对显微镜的操作不够熟练,影响观察效果。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显微镜操作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3.学生在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时,可能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运作原理理解不够深入。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结合实例,阐述细菌和真菌在分解有机物、循环营养元素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介绍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如土壤、水体、空气等,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回顾:
1.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和繁殖特点。
2.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因素。
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研究微生物相关的课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1.提问方式:向学生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吃完水果后要洗手?水果上的脏东西究竟是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2. 探究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2. 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三、教学难点:1. 细菌和真菌在极端环境中的生存策略。

2.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微生物样本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微生物。

2. 讲解: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3. 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策略。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细菌真菌的分布1. 基本概念细菌:单细胞生物,无核,繁殖快。

真菌:多细胞生物,有核,繁殖慢。

2. 分布情况土壤: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中,参与分解有机物。

水体:细菌在水中繁殖,真菌在水面形成菌膜。

动植物体:细菌和真菌寄生或共生于动植物体内。

极端环境:细菌和真菌在极端环境中具有特殊的生存策略。

8. 课后作业:2. 描述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3. 谈谈你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看法。

4. 搜集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5. 观察身边的微生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发酵、药物研发等。

2. 探讨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生物降解、水质净化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案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3.了解细菌和真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3.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4.细菌和真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5分钟)1.引入:通过展示细菌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出细菌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性。

2.讲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微小单细胞生物、无细胞核、无器官、无色素等。

3.讲解细菌的分类:按形状分类(球形、杆状、螺旋状)、按染色性分类(革兰氏染色、酸性染色)等。

步骤二: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5分钟)1.引入:通过展示真菌的图片或视频,讲述真菌的特点,引起学生兴趣。

2.讲解真菌的基本特征:多细胞、有细胞核、有菌丝和分生孢子等。

3.讲解真菌的分类:按生活方式分类(营养菌、寄生菌、共生菌)、按菌丝产生方式分类(单核菌、双核菌、多核菌)等。

步骤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30分钟)1.细菌的分布:讲解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人体等,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为什么会在这些地方生存繁殖。

2.真菌的分布:讲解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土壤、水体、植物体、人体等,引导学生思考真菌为什么会在这些地方生存繁殖。

步骤四:细菌和真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0分钟)1.细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讲解细菌在食品、药物、发酵等方面的应用,并让学生归纳总结。

2.真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讲解真菌在食物加工、药物合成、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并让学生归纳总结。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示例等方式进行知识传授;2.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直观地展现细菌和真菌的特点和分布情况;3.提问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郯城三中个人备课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
八年级生物备课组
主备人鲁文兰课型新授
验收结
果:
时间2011年11 月7 日
分管
领导
课时1课时第11周第1 课时总第2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 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4. 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5.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和比较的能力及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细菌和真菌培养熟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之间的讨论,归纳出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3.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中探究方案的制定,经验交流后能够正确地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1.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探究实验的观察记录;
2.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菌是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

在自然界中,只有少数的
细菌、真菌对人类、动物、植物有害,而大多数的细菌和真
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实施探究方案:
小结(教学反思)探究实验和比较归纳充分结合。

在从宏观上观察菌落时,引导学生及时地归纳细菌菌落
和真菌菌落的特点;同学们在展示实验结果时,教师和其他同学不断质疑并加以补充,及时地归纳总结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板书设计: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附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