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危害识别及控制措施清单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危害识别及控制措施清单有限空间是指进入、逗留和工作的空间有限、进出通道狭窄,通风条件差、氧气含量低,存在毒气、粉尘、高温等危害因素的地下室、地洞、地下管道、罐壁内等封闭或半封闭工作空间。
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作业存在很多危害,如窒息、中毒、火灾和爆炸等。
因此,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要进行危害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首先,进行危害识别是必不可少的。
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应进行详细的危害评估。
评估中需考虑的因素包括空间的大小、通风情况、气体浓度、粉尘浓度、温度和湿度等。
同时,还要评估进入和离开空间的通道是否安全,是否有紧急疏散通道,是否容易堵塞等。
通过危害识别,可以明确危险点和风险源,为后续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针对不同的危害源,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1.通风措施:对于存在有害气体的空间,应优先考虑通风措施。
可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通过引入新鲜空气或排除有害气体来保证空间中的氧气含量达标。
2.安装固定通风设备:对于长时间需要进入的有限空间,可以考虑安装固定通风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提前设置好并自动运行,保证空间中的氧气含量和有害气体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3.检测设备:可以配备气体检测仪来监测空间中的气体浓度。
同时,也可以使用颗粒物传感器来检测空间中的粉尘浓度。
这些设备可以提前发现存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应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例如,佩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5.培训和教育: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了解有限空间的危害和安全操作规程。
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6.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于有限空间内的设备和通风系统,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7.建立监控系统:可以建立监控系统,对有限空间内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当环境参数异常时,可以及时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有限空间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有限空间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和条件,容易引发各类安全事故。
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必须对有限空间的风险进行准确辨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有限空间的定义和特点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常见的有限空间包括地下室、储罐、反应釜、船舱、下水道、沼气池等。
有限空间具有以下特点:1、空间有限: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受限,操作不便。
2、通风不良: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导致氧气不足或有害气体积聚。
3、危险物质: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或固体。
4、环境复杂:内部结构复杂,可能存在障碍物、斜坡、孔洞等危险因素。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辨识(一)中毒和窒息风险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有毒气体,或者氧气含量不足。
作业人员吸入这些气体或处于缺氧环境,会导致中毒和窒息。
(二)火灾和爆炸风险如果有限空间内存在可燃气体、粉尘等易燃易爆物质,遇到火源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三)坍塌和掩埋风险在一些地下有限空间,如地窖、隧道等,可能存在坍塌的危险,将作业人员掩埋。
(四)触电风险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电气设备、线路老化或破损,导致作业人员触电。
(五)高温高湿风险某些有限空间,如锅炉、蒸汽管道等,内部温度高、湿度大,容易使作业人员中暑或受到烫伤。
(六)机械伤害风险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运转的机械设备,如搅拌器、输送带等,作业人员容易被卷入或撞伤。
三、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的防范措施(一)作业前准备1、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作业流程、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法。
2、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了解有限空间的危险特性、作业规程和应急措施。
3、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换气,确保内部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4、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检测,检测氧气含量、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一)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危害: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
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
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二)有限空间作业危害有什么特点1.可导致死亡,属高风险作业。
2.有限空间存在的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如加强培训教育,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抢险设备等。
3.发生的地点形式多样化。
如船舱、贮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发酵池等。
&4.一些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
5.可能多种危害共同存在。
如有限空间存在硫化氢危害的同时,还存在缺氧危害。
6.某些环境下具有突发性。
如开始进入有限空间检测时没有危害,但是在作业过程中突然涌出大量的有毒气体,造成急性中毒。
(三)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哪些措施1.进入作业现场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和以往事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准备检测与防护器材;>2.进入作业现场后,首先对有限空间进行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3.对作业面可能存在的电、高/低温及危害物质进行有效隔离;4.通风换气;5.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戴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佩带氧气报警器;6.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带有效的通讯工具,系安全绳;7.配备监护员和应急救援人员;8.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许可。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1.作业必须履行审批手续。
2.作业前必须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并将危险有害因素, 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告知作业人员。
3.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之前, 安全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 使其了解进入有限空间可能遇到的危险, 同时对制定好的安全措施和风险消减措施进行确认。
4.必须采取通风措施, 保持空气流通。
5、必须对有限空间的氧浓度、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浓度等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合格后, 方可作业。
6、确保带入有限空间内工器具的安全。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要将工器具、材料逐一登记, 确保安全。
进入盛装易燃易爆介质的有限空间作业, 工器具必须是金属或木制的, 照明应符合安全要求, 采用防爆照明设施, 必须使用36伏以下的安全防爆灯。
7、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呼吸器、通讯器材、安全绳索等防护设施和应急装备。
8、作业前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物、有毒有害物(含窒息气体)设备必须和其他设备、管道可靠隔离, 绝不允许其他系统中的介质进入正在进行检修作业的有限空间。
9、切断电源, 有搅拌装置的设备, 作业前必须将启动设备的电机电源断开, 上锁, 然后在电源处挂上“有人工作, 禁止合闸”的警示牌。
10、作业人员如要进入直径较小、通道狭窄、一旦发生事故很难施救的有限空间内作业, 进入前应系好安全带, 由监护人拉住安全带的一端。
11、作业现场必须配置监护人员。
作业监护人应熟悉工艺处理情况, 对事先制定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 发现措施落实不到位或风险消减措施不完善时, 监护人有权让作业人员停止作业。
同时, 监护人还应与作业人员约定联络信号, 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
12、作业现场必须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保持出入口畅通。
13.严禁在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
有限空间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风险辨识及防措施目录一、风险辨识 (1)二、防措施 (2)附1:有限空间安全风险辨识表 (4)附2:当心粉尘、当心窒息、当心中毒(黄色警示标识牌) (4)一、风险辨识1.有限空间的概念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比如锅炉、密闭容器、工业炉窑、贮罐、布袋除尘箱体、烟道、下水道、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暗沟、地坑、阀门井、管道井、污水池(井)、化粪池、隧道、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料仓、煤气管道、蓄水塔(池)、储藏室及其它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等。
1.2事故类型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
1.3本公司有限空间事故风险严重程度分析有限空间或受限空间往往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除共性的危险有害因素外,有限空间作业所特有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以下几点:A、有限空间可能存在有毒有害介质。
B、有限空间可能属于缺氧环境。
C、淹溺。
显然,如果对其中的任何一类危险有害因素不加以控制和防,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伤亡事故。
面对与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的安全事故,人们常常感到茫然,是那么的出乎意料,因为灾难就发生在瞬间,受害者无法自救、在场者难以施救。
其实,这类瞬间灾难与有限空间通风不良、进出受限密切相关。
有限空间很可能属于缺氧环境,而缺氧则会对作业人员造成致命的伤害:当含氧量低于12%时,人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失去知觉,其速度之快,以至于受害者根本无法自救;当含氧量处于12%至14%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抽搐症状,同时动作协调性、感知能力和判断力明显变差;当含氧量处于15%至19%时,除影响动作协调性外,还会诱发早期的冠状动脉、循环系统及肺部问题。
1.4事故发生的原因1.4.1作业人员和监护人不了解现场情况或未辨识出潜在的风险。
1.4.2在缺氧、有毒环境中,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绝、置换、通风、监测、个体防护等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与辨识

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与辨识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1.1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类别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包括中毒、缺氧窒息、燃爆以及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坍塌、掩埋、高温高湿等。
在某些环境下,上述风险可能共存,并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
1.2中毒有限空间内存在或积聚有毒气体,作业人员吸入后会引起化学性中毒,甚至死亡。
有限空间中有毒气体可能的来源包括:有限空间内存储的有毒物质的挥发,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毒气体,进行焊接、涂装等作业时产生的有毒气体,相连或相近设备、管道中有毒物质的泄漏等,如图2-1 所示。
有毒气体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再经血液循环,对人体的呼吸、神经、血液等系统及肝脏、肺、肾脏等脏器造成严重损伤。
图2-1 有限空间中有毒气体可能的来源引发有限空间作业中毒风险的典型物质有:硫化氢、一氧化碳、苯和苯系物、氰化氢、磷化氢等。
1.硫化氢(H2S)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比空气重,易积聚在低洼处。
硫化氢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等点火源将引发燃烧爆炸。
硫化氢易存在于污水管道、污水池、炼油池、纸浆池、发酵池、酱腌菜池、化粪池等富含有机物并易于发酵的场所。
低浓度的硫化氢有明显的臭鸡蛋气味,可被人敏感地发觉;浓度增高时,人会产生嗅觉疲劳或嗅神经麻痹而不能觉察硫化氢的存在;当浓度超过1000mg/m3 时,数秒内即可致人闪电型死亡。
2.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重与空气相当。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200~300 倍,因此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甚至导致人员死亡。
一氧化碳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等点火源将引发燃烧爆炸。
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焊接作业是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3.苯和苯系物【苯(C6H6)、甲苯(C7H8)、二甲苯(C8H10)】苯、甲苯、二甲苯都是无色透明、有芬芳气味、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常见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辨识示

常见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辨识示
一、缺氧风险
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氧气不足的情况,如果作业人员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可能会因为缺氧而出现生命危险。
二、有毒气体风险
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有毒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三、易燃易爆气体风险
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气体,如果遇到火源或高温,可能会导致爆炸或火灾等危险情况。
四、机械伤害风险
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机械设备,如果作业人员不慎接触到这些设备,可能会造成机械伤害。
五、淹溺风险
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水,如果作业人员不慎跌入水中,可能会造成淹溺。
六、温度过高的风险
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高温环境,如果作业人员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可能会因为中暑或热射病等导致生命危险。
七、照明不足的风险
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照明不足的情况,如果作业人员在
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可能会因为看不清环境而跌倒或受伤。
八、通讯不畅的风险
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通讯不畅的情况,如果作业人员遇到危险情况需要求救时,无法及时与外界联系。
九、作业空间狭小的风险
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作业空间狭小的情况,这会给作业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有限空间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有限空间是指具有进入口、狭小、有限通风或限制性通风条件的工作环境,包括油箱、管道、垃圾箱、储罐、坑道、地下室等地方。
由于空间狭小、通风不良,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和危险,因此需要进行风险辨识和采取防范措施。
在进行有限空间风险辨识时,首先需要了解该空间可能存在的风险。
常见的有限空间风险包括:缺氧、有毒气体、可燃气体、高温、高湿度、粉尘、噪音、物理障碍等。
具体的风险要根据不同的空间环境进行具体分析,找出空间的潜在危险。
针对有限空间的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几项常用的防范措施:1.建立安全导则和程序:制定并建立针对有限空间的详细安全管理导则和程序。
包括进入前的准备工作、必要的培训、安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内容,确保工作人员了解并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2.进入前的风险评估: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评估空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空气质量、通风情况等。
只有评估结果符合安全标准,才能允许工作人员进入。
3.维持通风质量:有限空间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质量,以防止空气中毒、缺氧等危险。
如果可能的话,应使用通风设备,将新鲜空气引入有限空间,并排出有毒气体和污浊空气。
4.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这些装备能够有效地减少工作人员接触到的危险物质,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5.建立沟通和监控系统:在有限空间工作期间,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监控系统,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这些系统包括良好的通信设备、紧急救援机制等,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情况。
6.培训与演练:对工作人员进行有限空间的安全培训,并定期进行模拟演练,以使其熟悉有限空间工作环境,并掌握应对突发情况的正确方法。
总之,有限空间的风险辨识和防范措施是确保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只有在全面了解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降低有限空间工作中的风险,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与防范措施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一)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危害:
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
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
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二)有限空间作业危害有什么特点?
1.可导致死亡,属高风险作业。
2.有限空间存在的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如加强培训教育,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抢险设备等。
3.发生的地点形式多样化。
如船舱、贮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发酵池等。
4.一些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
5.可能多种危害共同存在。
如有限空间存在硫化氢危害的同时,还存在缺氧危害。
6.某些环境下具有突发性。
如开始进入有限空间检测时没有危害,但是在作业过程中突然涌出大量的有毒气体,造成急性中毒。
(三)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哪些措施?
1.进入作业现场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和以往事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准备检测与防护器材;
2.进入作业现场后,首先对有限空间进行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3.对作业面可能存在的电、高/低温及危害物质进行有效隔离;
4.通风换气;
5.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戴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佩带氧气报警器;
6.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带有效的通讯工具,系安全绳;
7.配备监护员和应急救援人员;
8.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