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通宝的几个难点问题
史话宋徽宗铸币——“崇宁”宝钱虽美却是北宋“祸之源”

史话宋徽宗铸币——“崇宁”宝钱虽美却是北宋“祸之源”2019/7/1514:07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位皇帝。
到徽宗执政时期,北宋经过一个半世纪的稳定发展和长期积累,经济相当繁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兴盛阶段。
而且就在这个时期,北宋货币政策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在铜钱的铸行上,首次在全国推行折十钱;在铁钱的铸行上,把夹锡钱推向四川、陕西、河东以外的广大地区,这就是蔡京的货币改革。
蔡京的货币改革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北宋的军国之需。
然而,蔡京这一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扰乱了市场,引起物价的波动影响了民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威胁了北宋政权的稳定。
崇宁年间(1102~1106年)宋徽宗铸造崇宁元宝、崇宁通宝和崇宁重宝三种钱币。
其中通宝、重宝折十大钱铸量极多,但通宝小平钱较少见,而元宝钱更是寥若晨星。
北宋时期铸行虚值大钱,官府直接用"折"字表示其折合率,即今面值之意,例如折二钱、折三钱、折五钱等。
宋徽宗时期铸行崇宁重宝钱,最初便被称为"折十钱"。
崇宁二年(1103年)十月,宋徽宗下令将"折十钱"改称"当十钱"。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载:"诏改折二、折十钱并作当二当十钱称呼。
"陆游《家世旧闻》亦载:"初,照宁间铸折二钱,故崇宁大泉始亦号"折十",已而群阉谓徽宗乃神宗第十子,而"折"非佳名,遂称当十,已而遂降旨云。
崇宁元宝钱有铜、铁两种,钱文旋读,铜钱为楷书,铁钱为隶书。
铜钱为小平,形制类似通宝小平钱;铁钱形似折二、风格类似重宝钱。
崇宁元宝钱铸量很少,今已不多见。
1990年10月,在四川雅安地区名山县联江乡凉水村出土的一吨多宋代铁钱窖藏中,先后发现有四枚崇宁元宝折二铁钱。
该钱面文隶书,旋读,光背,钱径2.8厘米,穿径08厘米,廓厚0.2厘米,重4.8克。
崇宁通宝钱分小平、折十两等,小平钱径2.5厘米,重4.1克左右;折十钱径3.2厘米,重15克左右,版别多样。
崇宁通宝版别分类简论——宝字类

崇宁通宝版别分类简论——宝字类古钱币学中将钱文和形制极为相似的古钱称为版别,其原因概括讲是由于铸造工艺、铸造地、铸造时间等若干因素而形成的。
由于年代久远我们不可能细分出实际铸造的具体版别,也只能从钱文和形制的相似程度来猜测版别了。
版别也给古钱币学者带来许多思考同样也给收藏者来带无穷乐趣,于是前人通过大量的收集、甄别等活动,摸索出一套将众多版别进行分类整理的基本规律。
我们在收藏整理崇宁通宝时也不例外,按照古钱币版别的分类规律,在分类时应首先考虑古币整体特征,其中又以钱文整体特征为第一要旨,第二是形制特征;其次若从钱文的整体特征或形制特征都无法充分体现其类别特征时,就只能从钱文的个别特征来进行归类了。
纵观现存的崇宁通宝泉谱也都是按照这一规则来分类的,无论《北宋铜钱》还是《崇宁通宝分类谱》也都将整体特征无法体现的类别分别以“崇”、“宁”、“通”、“宝”四个字来分别归类。
崇宁寻“宝”——宝字类概要“宝”字类是以宝字为突出特征而归纳出的一个大类别,一是宝字相对其它类别发生了明显变化;二是其它三字或形制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但宝字相对统一从而形成宝字大类中相对独立的一个类别,于是就有了“垂足宝类”、“离宝类”等等。
《北宋铜钱》“宝”字大类共分出十三个类别,但部分类别一直存在争议,经泉友探讨论证后分别将“分冠宝”、“大宝”、“昂宝大字”、“仰宝异通”、“直宝寄郭”、“直宝寄郭退崇”、“俯宝”、“狭宝长尾”等调整出“宝”字大类,同时将《北宋铜钱》狭通类以“仰宝”归类调进“宝”字大类。
“分冠宝”就是退崇版的加刀性质,“大宝”钱文整体属大字,“昂宝大字”钱文特征楷意甚浓,“仰宝异通”明显与“翘尾通”有血缘关系,“直宝寄郭”的形制特征突出于钱文特征,“直宝寄郭退崇”与退崇类的关系一目了然,“俯宝”有正字类加刀的可能(未见此版仅见拓片,故此语仅从拓片推断),“狭宝长尾”似通尾尤为突出,因此调整出“宝”字大类重新归类;之所以增加“仰宝”类,是因为《北宋铜钱》中的“退通退崇”、“狭通”、“狭通退通”、“俯崇长尾”不仅仅上述诸版有“仰宝”特征,更重要的是从上述诸版及近几年面世的几品“仰宝”新版钱文特征上看具有明显演变过度关系,故重新归类命名。
崇宁通宝成收藏新宠,教你认识崇宁好版

崇宁通宝成收藏新宠,教你认识崇宁好版北宋铜钱一直都是钱币收藏中不温不火的品种,而幑宗钱由于其铸造精美,版别丰富,艺术感强的特点一直是带动宋钱交易量的领头羊。
历次宋钱的火爆行情也基本上以幑宗朝钱币为主力,这次也不例外。
今年可谓是崇宁钱的黄金年,崇宁通宝遒劲版由一个先前几十元也无人问津的小版别,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大热门,价位也一路高歌猛进冲破千元关口,成为崇宁通宝版别中的新地标。
其它崇宁通宝版别只要是制作稍精者其价皆有普涨,再一次带动了收藏者对于幑宗钱币的收藏和喜爱,也带动了其它宋钱品种的收藏。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宋钱的深厚底蕴和无法抵御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了钟爱中华文化的人们。
不过,崇宁通宝因其铸量巨大,版别也是异常复杂,这对于被涉崇宁钱收藏的朋友是个很大的难题,今天笔者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崇宁通宝版别的基础大版别,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对于崇宁通宝这么庞大而复杂的品种,一定要搞清楚对它的分类思路和体系,不然一定会陷入版式的森林中迷失方向。
崇通的版别首先是按照钱文之整体风格(大小宽窄正异寄廓隔轮之别),其次是按照每个字的变化来归类的(短示抽示短丁之类),这样就有了以下几个大类:一、整体风格类版别1、正字:四字均正,不偏不斜。
也属崇宁通宝中最常见的一种。
价格一般在50元左右。
2、小字:四字均小,常见品种。
价格一般在50元左右。
3、大字:崇通名品,四字均大,视觉冲击力强。
市场成交价8000元左右。
4、阔字:四字宽大,宁字尤阔,以前叫大字宽宁,小名品,少见。
市场价500左右。
4、宽字:四字均宽,常见,市场价50元左右。
5、狭字6、长字7、寄郭:崇通常见版,九十年代长江出水一批崇宁通宝,数以万计,全部为这个版。
8、异书。
又称边炉。
书体比较怪异夸张,有大字、中字、小字三种。
大字边炉较少。
市场价200元左右。
二、崇字变化类1、抽示。
崇通中非常漂亮的一个版,崇字非常有特点,示字一横很长且顿笔明显。
文字非常具有瘦金体的瘦劲之感。
【转载】崇宁通宝分类学习笔记(三)备受推崇的阔字家族

【转载】崇宁通宝分类学习笔记(三)备受推崇的阔字家族备受推崇的阔字家族阔字是《北宋铜钱》的命名,此类四字均稍⼤。
由于崇宁通宝中字体较⼤的版别较多,专家们只好以“⼤、阔、⼴”之类的专业⽤语加以区别来命名。
《分类谱》命名为⼤宝类,但收⼊的版别少且在分类上稍显杂点,这始终是《分类谱》有点纠结的弊端。
但⼤宝的命名⾮常准确,并且约定俗成深⼊⼈⼼,毕竟此类别是以“宝”字为主要特征来分类的,因此《北宋铜钱》还是不如命名⼤宝来的更贴切些。
可惜《北宋铜钱》命名为阔字,也⼏乎让崇宁玩家有点不知所云了。
《北宋铜钱》的贡献主要在于分类,在整理此类别时同样很有条理性,例如将“宽宁”收⼊此类,个⼈认为《北宋铜钱》在分类中充分把握住字体特征,其思路是很清晰的。
《北宋铜钱》收⼊阔字类版别七种,级别多在六级以上,其中“阔字异宁”(⼤宝铁母宁)罕见,真⾯⽬从未在⽹上或玩家⼿中见过,除宁“⼼”的那⼀点不回勾外,其它⼏与“阔字”(⼤宝)相同,因此是否⼈⼯后期所为不得⽽知;“阔字狭宝”也罕见,不知何以定级仅为六级,疑为印刷错误?另有⼀版细缘“阔字狭宝”未收录;俗称“⼤宝⼿中字”的新版也未收录,少见级别私下以为在⼆级以上;另外“阔字”与“阔字狭通”的差别微乎其微。
阔字类各版别存世量都不多,因此也成为玩家们备受推崇的家族。
阔字在《分类谱》中叫⼤宝,242号,宝冠右肩昂起,字⼤且狭长,崇字两头狭窄,宁冠右肩也昂,俯通且背肥郭,⾄于⾯肥郭与细郭之分意思不⼤,此版是阔字类的代表作。
阔字⽴点通《分类谱》叫⼤宝⽴点通,247号,宁宝均昂出穿⼝,宝尾双⾜稍短,其最主要特点还是通点竖⽴。
阔字宽通《分类谱》叫⼤宝⼴通,245号,127号宽宁⼴通也属此版,宁字⼤,宁宝均稍宽,通字宽⼤,⾛之顿笔不强且圆润。
其通字的写法在崇宁通宝中独树⼀帜,即使不看其他三字也能认出此版。
阔字狭通在《北宋铜钱》中的命名不太准确,还是《分类谱》244号⼤宝进通的命名更确切些,我这⾥改名阔字进通,此版与阔字只是些细微差别,通进且通点远离通头齐⾄穿⼝。
崇宁通宝美制的辨别方法

崇宁通宝美制的辨别方法
崇宁通宝是当下的热门品种,什么遒劲,美制,抽示,大字等版别众多。
上次介绍了遒劲的辨别方法,今天再聊聊美制。
但对于美制这个版别,许多人在认知上存在一定误区。
如某拍堂中一位主播开出一枚崇通***,锈色字口均不错,便信口说:这是直边美制,听着不免让人哑然失笑。
因为既然是美制,就是精修过的,直边未流通一定不是美制。
在下水平有限,如有不当,还请指正。
其实美制这个版别和其他版别一样,有着明确的标准,且缺一不可。
可从内郭、外郭、地章、字口、字体几个方面来看:
一、内廓:美制品的内廓比较齐整,均经过精修,故很少有毛边或缺边。
二、外廓:外廓均经过磨打,故外锅呈圆弧状,而非直边。
三、地章:正反地章平整,除老锈和水坑浸泡造成缺失外,均较其他版别平整。
四、字口:美制的字口为直上直下型,深峻而齐整,几乎字边与地章成直角。
五、字体: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分别叙述:
1、崇:宝盖部第二笔竖直,与横几为直角;示部的竖向上略出头,二横较细。
2、宁:正字,宝盖部第二笔为点状,上尖。
似水滴。
3、通:甬部第一笔平直,走之旁为远点且为小点。
4、宝:王旁末笔为向上弧型,且十分明显地有别于其他版别。
贝部两点为一撇一顿。
请泉友们一定记住:崇宁通宝的美制版,一定要符合以上全部特征,才是真正的美制,如果只符合其中一项或其中若干项,便不是美制。
如有不足之处,请老师指正。
崇宁通宝的真伪鉴别方法

崇宁通宝的真伪鉴别方法北宋崇宁通宝小平大字极美品,估价: RMB 6000-12000,成交价格: RMB 46000在中国的收藏和流通市场上,钱币造假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古钱币造假更是屡见不鲜。
因此,收藏古币的朋友一定要知道一些鉴别真伪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崇宁通宝的真假鉴定方法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宋崇宁通宝折十铁母极美品,估价: RMB 500 - 10000,成交价格: RMB 368001、看铜质量不同时期钱币的铜质不同,由于古代冶炼工艺的不同,不同地区铸造的古钱币也不同,各朝代也各有特点。
清朝、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造钱币,这些银币是用铜和少量的锌和铅铸造的,银币主体是红色的。
北宋熙宁通宝折二铁母极美品,估价: RMB 12000-35000,成交价格: RMB 34500先秦时期的钱币以铜、锡合金为主,颜色呈青红色,质地坚硬;汉代至唐宋时期的钱币多为青铜材质,其特点是铜色为浅红色。
隋代因锡、白铜含量高而被称为白钱。
天启年间,铜钱成为定做的,与以前相比,银币的颜色变化很大。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钱币的铸造有其规律可循。
“崇宁通宝”铁母,估价:RMB 8000 - 20000,成交价格:RMB 207002、锈色检验现今发现的银币不超过两种:一种是挖掘出来的,另一种是流传下来的。
挖掘的东西埋在地下多年了,表面布满了铜锈。
由于空气中的氧化作用,产品表面有一层涂层,它往往是黑色或铜色的。
铜是一种相对稳定的金属,在室温下不易生锈,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
由于氧化铜颗粒大小不同,有黄色、橙红色、鲜红色、深棕色等颜色。
北宋崇宁通宝折十铁母上美品,估价: RMB 3000 - 15000,成交价格: RMB 17250如果埋西藏域炎热干燥,铜锈会呈红色和紫色,如果发现银币的主体是红锈,应该是假币,是伪造者把赝品放进炉子里烧红了。
这种仿锈是肤浅的,眼力好的人一眼就知道是假的。
北宋古泉第一珍“崇宁通宝”的收藏现状,为何价值差距这么大?

北宋古泉第一珍“崇宁通宝”的收藏现状,为何价值差距这么大?近几年来,随着古钱币市场引领的收藏热潮节节高涨,向我们说明了投资风向的一个事实。
正因为股市、基金行情表现不佳,投资者就将目标转向了收益更有保障,风险更低更稳定的收藏品市场,退出了股市基金这一类风险难估的投资市场。
钱币收藏市场的火爆表明大量的新富阶层涌入了收藏投资的领域内。
如今钱币市场独领风骚,使得钱币这一收藏门类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珍贵,与此同时也掀起了收藏“崇宁通宝”的热潮。
崇宁通宝是北宋古泉第一珍,在中国钱币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想要仿制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以崇宁通宝的价值潜力,目前在收藏市场上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广大收藏爱好者们的首选之一,极受欢迎。
北宋崇宁通宝铁母成交价RMB23000元北宋崇宁通宝折二(异书)成交价RMB29900元北宋崇宁通宝铁母(大样)成交价RMB33350元“北宋古泉第一珍”并非虚名,它始铸于北宋徽宗时期,是北宋年号钱币中版别最多的。
早在2009至2010年崇宁通宝系列在线拍卖,仅仅1年时间,崇宁通宝共有112枚拍品上拍,总浏览2万余次,参与总人次达到近40人,出价次数80余次。
其中拍出最高成交价是崇宁通宝,竞争最为激烈的崇宁通宝折三铁以80万人民币起拍,几经争夺最终以180万人民币成交。
2013年,拍卖市场中有一批差异版的崇宁通宝以172.5万元成交。
其中有铁母类二十五种、铜母类二十五种、珍稀版及谱外版式百余种。
不仅是崇宁通宝,在所有古钱币的投资中,钱币之间价格悬殊的根本原因在于版别繁多且歧样,市场价值也会随之变化。
而崇宁通宝最关键的差异则体现在文字上。
但是想要弄清楚崇宁通宝的版式差异,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崇宁通宝大致可细分为15个品种,再从这15个品种中细分区别有300多种版别。
北宋崇宁通宝铁母(大字)成交价RMB46000元与常见的崇宁铁母相比,文字更饱满厚重,更具观赏性,此版仅见两三品,此品最佳,为极美品。
【转载】崇宁通宝分类学习笔记(五)宽字类赏析

【转载】崇宁通宝分类学习笔记(五)宽字类赏析崇宁通宝宽字类赏析顾名思义宽字就是四个字体都宽一些,这一类猛一看像是一个版,细一看变化还真不少。
崇字就像一个掌舵人,提纲挈领把这个版的特征充分体现了出来,崇山狭小,崇示第二横的顿笔强健有力,即使你把其他三个字盖住,只要看到崇字的这个写法,就知道是宽字类的东西。
呵呵……。
《分类谱》在宽字的分类上是宽泛的或曰乱了一些,还有些明明就是宽字类的却没有定义为宽字,我不知道为什么,也不想知道了。
《北宋铜钱》在分类上清晰了许多,唯一缺点就是收入的版别少了点,但瑕不掩瑜。
就让我按照《北宋铜钱》崇宁通宝中的排序,将宽字类的版别一一请出场来,大家一起欣赏。
第一个当然是“宽字”了,虽然是宽字类的当家版别,但却存世较多,《北宋铜钱》对其定级很低(9级)也就不为过了。
第二个出场的也是崇宁爱好者广为熟悉的宽字细缘,在《分类谱》中名字较多,诸如寄郭昂通、寄郭昂通纤字等等。
此版铸造精良,字体优美,是宽字版中精品,惜存世太多,导致身份骤降,仅为9级。
第三个是“宽字退通”,此版也有一些小变化,如外缘的阔与狭等。
此版级别也不高,仅为8级。
《分类谱》中应该就是寄郭大字那个版。
是品乃极美品,与泉为党藏品。
第四个是“宽字退通阔宁”,《分类谱》称宽字直尾,存世也不少,《北宋铜钱》是8级。
区区8级的版我竟然没找到,什么原因呢?更可气的是在其他泉友的帖子里也没找到此版,我不得不倒了,待以后找到此版再补上图吧。
第五个亮相的是在宽字类中较受热宠“宽字长点通”,《分类谱》叫斜宁仰通。
称斜宁确实很准确,但必须戴上宽字的帽子,否则就是分类不清了。
此版最大的特点就是宁字东倒西歪,但整体却是正直的,这个字让我想起了福建南靖土楼中那座著名的“东道西斜楼”,真是有几分神似,不信你可以到南靖的土楼群里去查验一下。
我晕!扯哪去了,哈哈……。
第六个该“宽字长点仰头通”粉墨登场。
此版稍少,《北宋铜钱》定位7级,看来存世也不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宁通宝的几个难点问题
崇宁通宝有母钱吗?我们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样钱、试铸样、原母和母钱(工作母)的概念和关系,样钱即作为样式的钱币,而崇宁通宝样钱是地方钱监报送宋廷审批或宋廷诏颁地方钱监的样式钱,在未正式作为母钱使用前,我们均以样钱称之。
因某种原因未投入量产而留存下来的样钱我们称之为试铸样;虽投入量产但未正式发行的行用钱(子钱)我们称之为试铸钱;从目前发现的崇宁通宝版别中,我们暂未找到试铸性质的样钱;但从存世罕见的“美制广穿”的基本形态来看,有可能是量产很小且未正式发行流通的试铸钱(即子钱),其基本形态是:形制特征接近崇宁通宝美制,外缘边道圆边,字口犀利深峻,铜质细腻,铸造精美,直径为35.5mm,穿口较大,内径9.6mm。
原母即祖模直接翻铸的钱币,是用来翻铸工作母的母钱,从铸造级次讲是第一铸造级的母钱。
目前我们收集到的实物有“宽字小头通”母钱,其直径36.6mm,同时发现有其下一级母钱,直径36.1mm,而子钱最大直径为35.5mm。
我们曾做过几枚用老铜翻铸崇宁钱币的试验,试验证明母钱与子钱的收缩差距其实比较小,仅有0.4mm-0.5mm。
由于宋钱的磨边工艺为手工制作,收缩差距可能还会再大些,但不会超过1mm。
“宽字小头通”这组数据不仅验证了上述收缩差距,
同时也印证了周鲲先生关于《两宋的母钱与样钱》一文中列举的两宋基本铸钱工艺流程,即祖模——母钱(第一铸造级原母)——母钱(第二铸造级工作母)——子钱。
因此我们认为这枚直径36.6mm的“宽字小头通”就是罕见的原母性质的母钱,其基本形态特征是:钱文纤细、字口深峻无粘连、地张平整、穿口干净、铜质精良、锈迹甚少、直径硕大。
目前我们找到的有原母特征的母钱还有“遒劲小通阔示”、“正字”和“广穿勾宁”,但都缺乏第二级工作母的印证。
其它版式第二级的母钱我们也有发现,但没有找到原母。
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崇宁通宝也不排除原母直接作为工作母量产子
钱的可能,崇宁通宝的铸造级次我们可以概括为:
一、大部分量产版的铸造级次应为:
祖模-原母模-工作母模-子钱;
二、少量铸造精美的版式:
祖模-母模-子钱;
三、也有部分产量很大的版,在子钱阶段出现铸造级差异:祖模-原母模-母模-子钱
-子钱作母模---子钱(次级)
上述三种铸造流程均需具体版式具体分析。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崇宁通宝不但存在母钱,同时也存在若干铸造级的母钱。
关于崇宁通宝“正字美制”和“美制广穿”的铸造,我们有理由认为“正字美制”版式应为崇宁监严格按照“钱纲验样
法”的早期产物,一是在较大的存世量下其形制、重量、大小等几乎少有变化,说明该版式铸造的稳定性;二是就其精美程度论,该版式的基本特征为字口深峻,地张平整,铜质细腻,外缘边道圆润,铸造精整美观,几乎随便拿一个“正字美制”版就可以直接当母钱使用,同时其精整程度也是崇宁通宝其它版式无法超越的。
但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在存世较大的美制版别中找到相比子钱铸造更精、直径更大的母钱,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推测,“正字美制”版式很有可能是原母直接量产子钱的缘故。
崇宁通宝“正字美制”的铸造,最突出的是其穿口的冲穿工艺,这种穿口直上直下没有所谓的拔模斜度,且内侧光洁干净无渣,没有人工打磨痕迹。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工艺,我们不得而知,目前只能表述这一现象仅此而已。
我们推测“美制广穿”应为崇宁通宝铸行后期崇宁监的产品,此版铸造沿用了“正字美制”版式的铸造方法,其版式特征除完全承袭了美制的基本特征外,而特意将穿口做大,穿口是所见崇宁通宝中之最大者,其铸造之精美绝不在“正字美制”版式之下,且存世罕见。
此版与《中国钱币大辞典》中收录的大观折三宽通版的直径(35.5mm)和穿宽(9.5mm)数据基本一致,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此版开启了大观通宝当十大钱的形制特征,具有承上启下的传承意义。